市场化运营 新疆持续夯实中药材产业基础 规范化种植

(原标题:规范化种植 市场化运营 新疆持续夯实中药材产业基础)

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赵悦

近些年,新疆中药民族药在国内医药行业声名鹊起,产业发展日渐壮大。

在市场拓展中,新疆特色中药材需求旺盛。自治区药企纷纷发力,引领示范药材规范化种植。

如今,新疆中药材种植基地遍布天山南北,中医药产业渐成规模。在国家和自治区中医药政策引导支持下,我区中药材产业链不断延伸,产业基础更加夯实。

规范种植夯实产业基础

8月9日,在天山天池脚下的阜康市,新疆绿之康农业科技有限公司3500亩药材种植基地绿意盎然。薄荷、一枝蒿散发着独特清香,小蜜蜂在洋甘菊花丛中嗡嗡地飞来飞去。

8月9日,在阜康市新疆绿之康农业科技有限公司3500亩药材种植基地里,洋甘菊即将收获。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赵悦摄

“基地灌溉水源为天山雪水,气候、光照、土壤等自然条件优越。在种植管理上,我们采取节水智能灌溉、病虫害物理防治、有机施肥、杜绝农残,以无污染、无公害的绿色技术规范药材种植,确保药材安全、稳定、可控、有效。”绿之康农业科技公司技术人员芦俊一说。

作为新进公司的大学生,她深知这一基地是新疆银朵兰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药源地之一,也是公司每年上亿元销售额的独家产品复方一枝蒿颗粒品牌质量的源头保障,因此工作上不敢有一丝马虎。

8月9日,在阜康市新疆绿之康农业科技有限公司3500亩药材种植基地实验室,技术人员介绍新疆道地药材种质资源研究进展。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赵悦摄

在基地,一枝蒿从育种、选种、栽培、田间管理、收获、晾晒,到做成药材的全过程都被仔细记录。“我们正在申报育种过程GAP认证(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认证),后续还会申请专利。”芦俊一和小伙伴们都很高兴,因为他们所学的农学、生物医药专业知识有了用武之地。

银朵兰药业公司总经理黄磊介绍,公司历经10年将野生一枝蒿成功驯化,编订了《一枝蒿药材企业内控标准》,填补国家药典中一枝蒿药材知识空白,还编制了新疆地方标准《一枝蒿生产技术规范》。除了药材种植、药品生产规范,现在公司高品质一枝蒿种质资源研究制作也有了很大突破。

在深度探究一枝蒿药材种植特性及药性药效的同时,银朵兰药业公司还规模化开展了薄荷、板蓝根、小茴香、神香草、洋甘菊等20种新疆道地药材的人工驯化培育与规范化种植,形成了系列优质药材标准化生产技术规范。

“银朵兰药业率先在全疆开展药材规范化种植,其基地和药材产业化是全疆的样板。复方一枝蒿颗粒抗病毒非常有效、品质优良、质量可控、源头可追溯,在新疆中药民族药中很有代表性。”自治区中药民族药研究所研究员、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贾晓光回顾了几十年来复方一枝蒿颗粒“诞生”及成长过程,十分感慨。

这些年,除了银朵兰药业公司,新奇康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新疆维吾尔药业有限责任公司等众多药企,纷纷以“公司+农户+基地”或者自建基地等多种方式,在南北疆各地州大面积开展了中药材规范化种植。

自治区药品工业协会初步统计,目前疆内药材种植(含各地州自主种植)面积达400万亩。

药材市场渠道加速畅通

“药材好,药才好”,这是全疆中药民族药企业的共识。得益于药材的高品质,目前新疆药企生产的祖卡木颗粒、西帕依固龈液、复方一枝蒿颗粒等6个大品种药品,走俏国内外市场,每个品种年销售额已过亿元。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中药民族药受市场追捧,一枝蒿等道地药材种植亩收益高达四五千元,农户种植积极性也挺高。但是,中药材除了企业订单收购,目前新疆还没有成规模的中药材交易市场。新疆药企工业药材也大多从亳州等国内药材市场采购,一部分维吾尔医药药材等还需要从中亚南亚进口。

8月9日,在乌鲁木齐南山脚下,路过的游客在新疆一中药民族药企业的道地药材种植基地欣赏香青兰花。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赵悦摄

自治区药品工业协会会长、新奇康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陈金成指出,新疆中药材产业发展急需市场“推手”。保证药材供应安全需要中药材规范规模化种植,同时畅通药材市场销路也很重要。

这些天,陈金成在忙着办理中药材线上线下交易平台资质手续,这是新奇康药业投资2亿元在建的新疆自贸试验区“一带一路”中药材科技产业园核心项目之一。

“占地1.2万平方米、储存新疆道地药材仓储物流平台已建好,近期可以投用。中药饮片加工(精深加工)平台和质量检测平台年底能够投用。”陈金成说,即将投用的线上线下药材交易平台是国际交易平台,可以立足新疆,辐射中亚和国内,还可以对接中国香港以及东南亚市场。

前些天,新奇康药业和全国13家中药材饮片加工企业负责人奔赴北疆裕民县,与合作种植户签约,消化采购了近10万亩红花。“全疆红花种植面积为35-40万亩,占全国供应量的70%。甘草、肉苁蓉等新疆道地药材供应量,也是全国药材市场占比最高的,我们开展大宗药材交易很有优势。”陈金成说。

陈金成表示,作为新疆中药材产业链链主单位,新奇康药业想要以中药材交易市场建设,来拉动全疆中药材产业发展。

“在地州产地做道地药材初加工和仓储,在乌鲁木齐市场建立精深加工、仓储物流和市场交易,就能实现药材量的保证和质的追溯,从种植到交易、加工、物流等完善产业链就形成了。”陈金成估计,产业园项目投用后,每年中药饮片生产、交易产值可达10亿元。

8月9日,在乌鲁木齐南山脚下,新疆一中药民族药企业道地药材种植基地。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赵悦摄

给力政策赋能发展前景

自治区党委和政府十分重视中药产业发展。国家中药大会、中医药条例发布以后,自治区也出台了相应的鼓励优惠政策,各地州市对中药材种植也有相应补贴支持。

今年5月1日起,《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医药条例》施行。《条例》要求探索建立中药材标准质量评价体系,打造新疆道地中药材知名品牌。政府要对新疆道地中药材进行产地保护,扶持产业示范基地建设,培育龙头企业,推动产业化发展,鼓励新疆道地中药材申报地理标志产品和国家食药物质目录等。加强中药材各环节质量监督管理,保障中药材质量安全等。

目前,自治区进一步优化新疆各区域中药材产业布局,确立了“发展千万亩中药材,打造千亿元产业群”的目标。按照《自治区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20-2025年)》,新疆中药材产业重点布局在伊犁河谷、塔额盆地、准噶尔盆地南北缘、吐鲁番盆地、塔里木盆地的8个地州市30个县市区。

“做好南北疆药材种植规划布局,政府监管到位、政策配套,企业建立标准,科技人员指导田间管理、规范种植,企业收购加工药材,市场销售畅通。这样一产、二产、三产融合发展,政府、企业、学者共同参与,新疆中药材产业一定会快速发展。”黄磊说。

8月9日,在阜康市新疆绿之康农业科技有限公司3500亩药材种植基地里,技术人员查看一枝蒿长势。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赵悦摄

根据全国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结果,新疆药用植物达3000多种,上市的医药品种有280多个,正在研发的有100多个。“通过普查,出了38篇论文、14本著作,为全疆培养的近400名中医药人才。”作为负责新疆普查的首席专家,贾晓光对摸清新疆药材“家底”、历时12年的普查成果很满意。

“现在是新疆中医药发展的最好时期。”贾晓光说,新疆大力发展中药材种植,仅药材原料每年就能实现50亿元以上产值,经过进一步加工,产值甚至可达百亿元。中药材产业链发展壮大,不仅会促进整个新疆中药民族药产业发展,更会加快乡村振兴步伐。


生物产业的产业基地

近年来,发改委采取了一系列举措大力促进生物产业集聚式发展。 目前已经批准了22个国家生物产业基地。 为促进生物产业集聚式发展,引导社会资源集中投向重点地区,推动我国生物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促进各地方形成具有特色的生物产业,避免重复建设和分散资源。 按照“统筹规划、发挥优势、分类指导、稳妥推进”的原则,“十一五”期间,国家发改委选择产业基础好、创新能力强、市场化水平高、开放性强的地区,分批建设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和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 截至目前,已认定了石家庄、深圳、长沙、北京、上海、广州、武汉、昆明、青岛、成都、重庆等12个国家生物产业基地,以及西安、天津、泰州、通化、德州、郑州、南宁、哈尔滨、杭州、南昌等10个生物产业领域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 在国家引导、地方推动下,极大地引导和推动了生物产业的集聚化发展,逐步在全国培育形成了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京津冀地区3个综合性生物产业基地,以及东北地区、中西部地区若干专业性生物产业基地的空间布局,促进生物企业、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向优势地区集中,加快生物产业向集聚化、特色化发展,集聚效应初步显现。 2007年,12个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共实现工业总产值3145亿元,同比增长21%,占全国生物产业的近一半。 为促进生物产业聚集发展,各地方通过健全机构、调动资源,出台了一系列配套优惠政策,为大力发展一批生物产业基地奠定了良好基础。 基地的建设对于营造生物产业发展环境、大规模聚集国内外生物产业资源、优化生物产业结构与布局、尽快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生物产业增长极、辐射和带动我国生物产业快速发展起到了重大作用。 首批国家生物产业基地(2005年6月)石家庄基地特色基地依托石家庄经济技术开发区,核心区规划面积17平方千米,拥有华药、石药、四药股份等相关生物企业40余家,总投资超百亿元。 目前重点建设项目共178个,分为四大类:一是化学制药领域;二是生物制药领域;三是现代中药领域;四是公共配套领域。 2006年,实现销售收入280亿元。 建设目标 到2012年,生物产业年产值将达到485亿元。 长春基地特色 基地将由3大模块构成:医药产业核心区坐落在长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生物工业核心区布局在长春经济技术开发区,生物农业核心区布局在城东的净月潭旅游经济开发区。 面积13.4平方千米。 目前为亚洲最大的疫苗和基因药物生产基地。 在生物制造领域,长春大成实业集团为世界最大的赖氨酸生产商。 在生物能源领域,乙醇汽油项目为国家唯一试点城市;大成集团投资100亿元年产100万吨化工醇项目为全国最大的化工醇项目之一。 建设目标 到2010年,生物产业年产值将达到700亿~1000亿元。 深圳基地特色 核心区为深圳市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扩展区为光明和南澳两个片区。 产业用地将近3平方千米。 2006年销售收入超过1000万元的企业数量为123家,其中产值1亿~10亿元的企业数量为36家。 通过建立完整的生物产业技术支撑平台和产业配套系统,使深圳成为国内市场化程度最高、功能最齐全的成果转化基地,最具竞争力的创新药物研发及产业化基地,技术含量最高的医疗器械产品生产基地。 建设目标 到2010年,生物产业年产值将达700亿~1000亿元。 第二批国家生物产业基地(2006年10月)长沙基地特色是我国中部地区第一个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基地设“一园五区”。 基地已形成11个医药产业群,其中,中药戒毒药列全国第一、生物疫苗和抗生素制剂列中南地区第一、减肥类保健品列全国第三、中药标准化提取物列全国第二。 2007年,基地实现工业总产值70.63 亿元。 建设目标 到2015年,生物产业年产值将达到800亿元。 广州基地特色基地规划由两个核心区、扩展区和辐射区组成,总体规划面积约13平方千米。 重点发展基因工程药物、现代中药、化学合成创新药物、海洋药物等四大生物医药领域,着力发展生物农业,推进生物服务业(生物技术研发等)发展。 现具有各类生物企业300余家,其中上规模的70多家,19家年产值超亿元。 广州医药集团规模和效益居于全国医药行业前列。 2007 年,广州生物产业完成总产值约358亿元,占全市高新技术产品产值的12.5%。 建设目标 到2010年,生物产业年产值将达到1000亿元的产业规模。 上海基地特色按“1+4”架构进行空间布局,“1”即一个核心区,是张江高科技园区;“4”即四个扩展区。 重点发展基因工程药物、现代中药、化学合成创新药物、生物医学工程等领域的新产品,积极推动重大项目的实施,促进大型生物企业集团整合和中小企业发展,逐步形成创新体系完善、产业特色鲜明、布局合理的国家综合性生物产业研发、生产和出口基地。 2007 年上海市医药工业总产值为388.96 亿元,已连续7年保持年均17%以上的高速增长,成为上海市主要新兴产业之一。 建设目标 到2010年,基地高技术产业自主知识产权拥有率达到30%,培育若干年销售收入超百亿元的大型高技术企业,发展一批有较强竞争力的高技术产业品牌。 北京基地特色基地由中关村生命科学园、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和中关村大兴生物医药基地3个核心区构成。 北京作为全国政治中心、教育中心、科技中心、传媒中心、央企总部中心,拥有大量信息资源。 另外,人才和研发机构密集。 世界500强企业在中关村设立了150多家分支机构,其中研发机构70余家。 国内大型企业也在京纷纷设立研发机构。 基地重点发展基因工程药物和生物医学工程产品。 建设目标 到2010年,北京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22%以上,全市研发经费投入超过地区生产总值6%以上,初步建成创新型城市;到2020年,进入世界创新型城市的先进行列。 第三批国家生物产业基地(2007年6月)青岛基地特色 产业技术主要集中在生物医药、农业生物技术和工业生物技术及传统生物技术等领域。 2007 年,基地实现工业总产值86.4 亿元,同比增长32.7%。 建设目标 到2010年,海洋生物企业达到300家左右,生物产业年产值实现220亿元;到2015 年,海洋生物企业达到500家左右,生物产业年产值实现600亿元;到2020年,生物产业年产值将达到1200亿元。 武汉基地特色 核心区包括东湖开发区关南生物制药园、江夏现代中药园、葛店化学合成创新药物园、南湖生物农业园四大特色产业园区,面积为30平方千米。 2007 年生物产业产值81.12 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了6.3%。 在生物制剂、诊断试剂及芯片产品、诊疗中心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生物疫苗位居全国第五位。 建设目标 到2012年,生物产业年产值将达到300亿~350亿元;到2015 年,力争将武汉建设成为中部最大的国家生物产业基地。 成都基地特色 核心区是成都高新区,2007年生物医药和生物农业总产值421亿元,其中生物医药193亿元,生物农业228亿元。 一是大力发展生物医药,包括现代中药、创新药物、生物医学工程、生物医药服务;二是加快发展资源技术主导型的生物农业、生物能源。 建设目标 到2010年,生物产业年产值将达到500亿元;到2020年,生物产业年产值将达到1200亿元。 昆明基地特色 基地重点发展以良种产业,跨国重大动物疫病,有害生物物种入侵安全性评价、检测产品;生物农药、生物肥料为主的生物农业产业。 建设目标 到2010 年,生物产业年产值将达到500 亿元;到2020 年,生物产业年产值将达到1200 亿元。 重庆基地特色 重点发展六大产业领域:生物医学工程、中药材规范化种植与现代制药、兽药及绿色农用生物产品、特色生物育种、生物质工程、生物技术服务业。 建设目标 至2012年,生物产业年产值将达到1000亿元;至2020年,产业年产值将达到2000亿元。 第四批国家生物产业基地(2008年2月)哈尔滨基地特色生物医药产业是哈尔滨市重点培育的五大支柱产业之一。 另外具有资源优势。 哈尔滨是全国重点粮豆产区和重要的绿色食品基地,哈尔滨辖区及周边地区生物资源丰富,发展农产品特别是绿色食品和畜产品的深度开发潜力巨大。 建设目标 到2010年,生物产业年产值将达到400亿元,生物产业基地核心区占全部产值75%以上。 德州基地特色 全市已集聚各类生物企业300余家,其中规模以上生物企业102家,现有销售收入过10亿元的8家,过亿元的38家。 2007年生物产业实现产值220亿元,其中生物制造产业达到160亿元,占全部生物产业产值的73%。 低聚木糖生产能力世界第一、木糖醇生产能力世界第二、低聚糖生产能力亚洲第一,综合生产能力达50万吨,占全国产能的70%。 现已形成全国最大的大豆高蛋白生产基地。 建设目标 到2010年,生物产业年产值将达到500亿元;到2020年,全市生物产业增加值突破1200 亿元。 泰州基地特色已初步形成以生物医药为核心,生物能源、生物农药等辅助发展的产业体系。 2007年,生物产业销售额为256亿元,其中,生物医药产业销售额为180亿元,占比70.3%。 全市生物医药产业经济总量连续5年,经济效益连续9年居江苏省第一。 扬子江、苏中、济川、江山等在内的龙头企业均已跻身全国医药行业的前百强。 建设目标 到2010年,基地生物医药产业年产值为550亿元;到2015年,生物医药产业产销年均增长20%。 郑州基地特色 郑州生物农业特色突出。 研发水平、产业规模、产品市场占有率都处于国内领先地位,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 2007年生物产业销售收入超过200亿元,年均增长41.1%。 建设目标 到2010 年,生物产业年产值达到450亿元,增加值达到130 亿元以上;到2015 年,生物产业年产值将达到1500 亿元。 通化基地特色 建设核心区、扩展区、辐射区3个功能分区的9个产业园区和两个物流中心。 2007年,通化医药产业实现产值202亿元,占全市GDP的27.2%,占吉林省医药产业的37.4%。 建设目标。 到2010年,现代中药产业实现增加值185亿元;到2015年,现代中药产业实现增加值375亿元。 南宁基地特色 重点发展非粮生物能源产业。 根据南宁市现有的产业分布并考虑生物产业发展潜力与方向,初步拟定南宁市高技术产业集群发展方向,即设立生物能源产业分基地、生物医药产业分基地、生物制造产业分基地、生物农业产业分基地等4个专业生物产业分基地。 建设目标 到2010年,生物产业年产值将达到690亿元,其中生物能源年产值占生物产业年产值达到250亿元;到2020年,生物产业年产值将达到1530亿元左右,其中生物能源年产值占生物产业年产值比例超过38%,达到580亿元。 西安基地特色 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重点突出生物药业开发,杨凌重点突出生物农业开发。 建设目标 到2010年,生物产业年产值将达到600亿元,增加值200亿元,占全省GOP的比重达到3%。 天津基地特色 努力构建以出口为导向、以现代生物医药为主体,生物工业和生物农业快速发展的生物产业格局,建成集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为一体的国内一流、世界重要的现代生物产业制造基地和关键技术的研发转化基地。 2006年全市生物产业产值近300亿元。 建设目标 2010年,生物产业年产值将达到600亿元。 南昌基地特色 2007年全市生物产业资产总额450亿元,主营业务收入420亿元,完成工业增加值140亿元,利税78亿元,生物高技术企业80余家。 2007年全市生物产业出口额4.1亿美元。 建设目标 到2010年,生物产业年产值将达到730亿元。 杭州基地特色 目前已形成以生物技术药物为核心、现代中药为基础。 现代化学药物与新型医疗器械协同发展,生物农业形成特色优势,部分领域居国内领先水平的产业特色。 生物产业一直是杭州市重点发展的高技术产业,以医药和农业为主体,2007年生物产业总产值约300亿元。 建设目标 到2010 年,生物产业年产值将达到750亿元;到2015 年,将杭州建成华东乃至全国一流、面向国际的生物产业基地。

经开区电脑组装配置清单查询

西安经开区第十小学教育质量怎样?

西安经开区第十小学教育质量还是不错的,录取率为32.4%。

西安经开第十小学是一所公办学校。 西安经开第十小学位于凤城四路8号,目前在教育基础设施、教学管理等方面通过提升硬件配置、加大师资引进,教学质量提升很快,经开第十小学是原永丰小学,该校位于凤城四路(文景路-未央路)中段,始建于1996年,是一所公办完全小学。

国家级经开区培育期要多久?

国家级经济开发区培养期要2年。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经过30多年发展,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国家级经开区)作为先进制造业聚集区和区域经济增长极,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强大引擎、对外开放的重要载体和体制机制改革的试验区域,为我国形成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作出了突出贡献。 当前,国家级经开区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和肩负的历史使命都发生了深刻变化,迫切需要通过完善考核、分类指导、综合施策,促进创新驱动发展,为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继续发挥生力军作用。 经国务院同意,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若干意见》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在培育发展新动力、拓展发展新空间、构建产业新体系和发展新体制等方面,持续发挥国家级经开区窗口示范和辐射带动作用,培育有全球影响力的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发展基地。

(一)坚持以对外开放为引领。 放宽外资准入限制,完善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营商环境,吸引更多中高端外资加速流入。 推进国家级经开区创新外贸发展模式,进一步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加快培育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外贸竞争新优势。 主动适应我国对外开放新形势和国际产业转移新趋势,以开放促创新,拓展对外开放新的空间和领域,更好地融入全球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提高我国在全球产业分工中的地位。

(二)坚持以科技创新为动力。 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将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成现实生产力,打造若干高水平、有特色优势的产业创新中心。 完善创新创业政策体系,支持和鼓励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形成有利于创新创业的良好氛围。 强化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不断提高创新发展能力。

(三)坚持以体制创新为保障。 加大简政放权力度,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做到扩大开放与加强监管同步。 总结和复制推广自由贸易试验区体制机制创新成果,探索在开放创新、科技研发、市场导向、金融支持、公共服务等方面创新开发区发展模式,促进国家级经开区转型发展。

(四)坚持以考核评价为导向。 完善考核评价体系,从产业基础、科技创新、区域带动、生态环保、行政效能等方面,综合评价各国家级经开区的优势、进步与不足,明确未来发展方向,加强分类指导和动态管理,鼓励争先进位,不断提升发展水平。

二、目标任务

(五)发展目标。 通过对国家级经开区进行考核评价,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提高政策精准度,充分调动国家级经开区加快转型升级、实现创新驱动发展的积极性,继续把国家级经开区建设成为带动地区经济发展和实施区域发展战略的重要载体,成为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和培育吸引外资新优势的排头兵,成为科技创新驱动和绿色集约发展的示范区,成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落脚地。

(六)主要任务。 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对标国际产业发展趋势,以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为核心,引领新产业、新业态发展方向,提高支柱产业对区域发展的贡献率。 积极实施腾笼换鸟、凤凰涅_战略,促进传统产业就地转型升级,劳动密集型产业向欠发达地区转移。 营造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新优势,促进国家级经开区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在更高层次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

三、完善考核评价体系

(七)完善考核制度。 商务部要改革完善国家级经开区发展水平考核评价制度,制订并发布《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综合发展水平考核评价办法》,明确审核要求,科学设计指标体系,引导国家级经开区不断改善和优化投资环境,树立国家级经开区典型范例和良好品牌,服务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走质量效益型发展之路。

(八)加强动态管理。 商务部牵头负责组织考核评价工作,会同相关部门加强对国家级经开区的宏观指导和管理。 对发展好的国家级经开区一方面在金融、土地、人才等方面给予激励政策,另一方面要鼓励其输出管理经验,带动其他国家级经开区协同发展。 对发展水平滞后的国家级经开区予以警告和通报,对连续两次考核处于最后5名的,按程序报国务院批准后降为省级经济开发区。 对申请新设立或升级为国家级经开区的,给予2年培育期,待培育期满后进行实地考察,经综合评价其各项指标在被培育的省级经济开发区中位居前列的,启动新设或升级办理程序。

四、夯实产业基础

(九)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 国家级经开区要扩大对内对外开放,促进国内国际要素有序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市场深度融合。 通过考核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总额、利用外资金额、产业集群数量及中外企业设立研发中心和总部中心数量等,促进国家级经开区参与全球产业分工和价值链重组,发展外向型产业集群,打造一批行业领军企业,强力推进产业集聚、集群、集约发展,提高科技含量和附加值。 发展较好的国家级经开区要构建新型产业体系,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创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同时培育制造业创新中心,推动制造业由生产型向生产服务型转变,引导制造企业延伸服务链条、增加服务环节,引领中国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和国际分工地位跃升。 产业集聚程度还不高的国家级经开区要大力引资引技引智,优化产业布局,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新材料,促进现代化产业集群健康发展。

(十)创新产业投融资方式。 通过考核园区产业引导基金、创业投资基金及其他形式扶持基金的设立情况,促进有条件的国家级经开区按市场化原则设立各类基金,逐步建立支持创新创业的市场化长效运行机制。 重点支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 支持有条件的国家级经开区探索同境内外社会资本合作,共办各具特色的“区中园”,形成多层次、多渠道、多方式的投融资体系。

(十一)争取更多金融支持。 通过考核产业发展和基础设施配套情况,促进国家级经开区充分利用政策性金融、开发性金融中长期融资优势和投资、贷款、债券、租赁、证券等综合金融服务优势,加快区内主导产业发展和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等基础设施建设。 支持符合条件的国家级经开区开发、运营企业上市和发行债券。

五、激发创新活力

(十二)用好用足创新创业扶持政策。 通过考核用于科技创新的财政支出金额、企业研发支出占比、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及高新技术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占比等情况,促进国家级经开区扶持创新创业企业发展,加大对科技创新的财政支持。 鼓励国家级经开区综合运用政府购买服务、无偿资助、业务奖励等方式,对众创空间等新型孵化机构的房租、宽带接入和用于创业服务的公共软件、开发工具等费用给予适当财政补贴。 积极落实已推广到全国的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有关税收优惠政策,推动企业加大研发力度,创建自主品牌,推进结构调整,助力创业创新。

(十三)打造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通过考核区内孵化器、众创空间和省级以上研发机构数量,促进国家级经开区通过市场化方式构建创新与创业相结合、线上与线下相结合、孵化与投资相结合的新型孵化平台和公共服务平台,为创业者提供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的工作空间、网络空间、社交空间和资源共享空间。 有条件的国家级经开区要积极盘活闲置的商业用房、工业厂房、企业库房和物流设施,为创业者提供低成本办公场所。 发挥行业领军企业、创业投资机构、社会组织的作用,积极发展众创、众包、众扶、众筹等新模式,促进高新技术企业发展。 采取一口受理、网上申报、多证联办等措施为创业企业工商注册提供便利。

(十四)加快人力资源集聚。 通过考核职业技能培训机构数量、硕士及以上学历人才数量占比、专业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数量占比,促进国家级经开区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建立多种形式的研发基地和职业技能培训平台,有针对性地培养各种技术技能人才。 进一步创新专业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培养、使用和激励模式,加速培育适应产业创新发展要求的高素质人才队伍。

(十五)加强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 通过考核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通过《专利合作条约》(PCT)途径提交的专利申请量、年度发明专利授权量、技术合同交易额等情况,促进国家级经开区完善知识产权政策体系,以知识产权助力创新创业,鼓励原创技术转化和产业化,促进知识产权运营,强化产业竞争力的知识产权支撑,营造良好的区域创新环境。 鼓励国家级经开区深化知识产权领域改革,在知识产权综合管理、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标准化、知识产权服务业、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知识产权维权机制等方面先行先试,创建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园区。

六、发挥区域带动作用

(十六)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通过考核地区生产总值、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税收收入、实际使用外资、高技术制造业产值、第三产业增加值等占所在地级市比重,推动国家级经开区通过全球资源利用、业务流程再造、产业链整合、资本市场运作等方式,促进主要经济指标平衡协调,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显著提高,有效带动所在区域经济发展。 通过考核合作共建园区、对口援助等情况,鼓励国家级经开区按照国家区域和产业发展战略共建跨区域合作园区或合作联盟。 依托京津冀开发区创新发展联盟,促进常态化的产业合作、项目对接和企业服务,提升区域合作水平。 长江经济带沿线各国家级经开区要按照市场化机制建立合作联盟,促进产业有序转移、合理布局、协调发展,构筑全国范围内具有较强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区域开放合作平台。

七、强化绿色集约发展

(十七)提高土地开发利用率。 通过考核单位土地地区生产总值产出强度、土地开发利用率,促进国家级经开区科学划分产业用地与配套设施用地比例,创新土地动态监管和用地评估制度,建立健全低效用地再开发激励约束机制,盘活存量工业用地。 省级人民政府在用地指标中可对国家级经开区予以单列,优先安排创新创业企业用地。 探索对产业用地的供给方式和供地年限实施差别化管理。 优先考虑发展好的国家级经开区扩区或调整区位需求。

(十八)鼓励绿色低碳循环发展。 通过考核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和水耗、污染物排放、通过ISO认证企业数等情况,促进国家级经开区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严格环境准入门槛,增强环境监测监控能力,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环保产业,支持企业开展ISO认证,推动建立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产业体系。 鼓励国家级经开区创建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园区、国家低碳工业园区等绿色园区,通过双边机制开展国际合作生态(创新)园建设,引入国际先进节能环保技术和产品。

八、推进体制机制创新

(十九)创新社会治理机制。 推动国家级经开区构建适应经济转型升级的行政管理体制,探索开放创新、产业城市融合的发展模式。 通过考核一般公共服务支出占比、设置安全生产机构、通过ISO9001质量认证等方面情况,促进国家级经开区优化机构设置,提高行政效率,健全完善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和公共医疗、基础教育等公共服务体系。

(二十)提升投资便利化程度。 进一步下放外商投资审批权限,《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中总投资(包括增资)10亿美元以下的鼓励类、允许类外商投资企业和总投资1亿美元以下的限制类外商投资企业的设立及其变更事项,由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副省级城市(包括哈尔滨、长春、沈阳、济南、南京、杭州、武汉、广州、成都、西安)商务主管部门及国家级经开区负责审批和管理。 国家级经开区要主动对接自由贸易试验区先行先试改革工作,率先复制推广试点经验,重点做好深化集中审批、事中事后监管等方面的改革试点经验复制工作。 通过考核一站式政务服务大厅在线审批率,促进国家级经开区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对企业设立、变更实行“单一窗口”,改进对企业和投资者的服务。

各地区、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国家级经开区分类考核、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的重要意义,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制,主动作为,尽快制订具体实施方案和配套政策措施。 各省级商务主管部门和各国家级经开区要按照统一部署,认真贯彻落实考核评价各项工作要求,确保考核结果真实客观,取得实效。

国务院办公厅

2016年3月16日

中国中药协会的组织机构

中国中药协会中药新技术专业委员会中国中药协会中药新技术专业委员会 (以下简称本会)筹备于2010年初,并于2011年5月经中国中药协会上报于国家民政部,2011年7月15日民政部以民社登[2011]6119号文批准,2012年6月30日在江苏南京召开了成立大会,它是依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中国中药协会章程自愿组成的自律性、非营利性的以全国中药生产企业为主体的,以研究、开发、推广、交流与运用中药新技术(包括新辅料、新设备)并使其产业化为宗旨的社会团体组织。 本会的宗旨是:在中国中药协会的领导下,共同就我国的中药新技术的研究开发、制造工艺、新设备、新材料、以及GMP管理、质量控制等问题进行探索和交流,提高我国中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并与国际同行业进行交流,促进我国中药及天然药物产业升级和科学发展。 本会的具体工作任务主要是:一、构建生产企业间技术交流的平台。 提供各企业间相互学习,相互借鉴,相互交流的有利条件,及时了解中药新技术、新工艺的推进动态及行业发展趋势,举办各种类型的专题技术交流和研讨活动,形成网络互通有无。 二、建立中药生产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学术探索和技术合作的平台。 实施动态的科技成果转化促进活动。 举行科技成果推介会、成果转化交流会等。 企业能够获得技术进步方面前瞻性的指引。 高校与科研院所在项目课题的选择上更加务实,有利于产生较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三、建立中药生产企业与政府间科技发展信息沟通的平台。 举行有关政策研讨活动,在国家及行业内新的政策规范等出台前后,就大家共同关心和疑惑的问题,举办针对性强的研讨活动,以减少由于上下信息不对称造成的执行难问题。 四、根据会员的需要和要求,举办相应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辅料的应用及新设备操作等与生产企业实际紧密联系的各类技术培训活动,有利于上下游企业对中药新技术的直接对接和交流。 五、积极推动行业技术进步,开展中药新技术产品及新辅料、新设备的认定以及新技术应用企业认定等工作,提高示范效应,促进产业升级。 六、紧跟国内外中药及天然药物技术发展方向与趋势,积极促进国际间交流与合作。 七、建立本会的工作网站及会刊,及时发布专委会信息,强化会员与专委会联系的纽带,拓宽会员间交流空间。 中国中药协会中药新技术专业委员会专家组冯 敏 南京中科集团研究院院长,中国科学院研究员冯 峰 中国药科大学教务处副处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柯 学 中国药科大学药剂教研室教授,博士于清峰 中国药科大学药学院副教授,博士杨星昊 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药物制剂研究室主任,教授,博士王中彦 沈阳药科大学教授,博士汪维云 安徽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博士李 镐 延边大学药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尹寿玉 延边大学药学院药剂教研室主任,教授,博士郭建鹏 延边大学药学院教授崔天红 北京岐黄药品临床研究中心主任,主任医师何明芳 南京工业大学药学院副教授,博士中国中药协会中药新技术专业委员会组织机构主任委员:濮存海 南京中山制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教授副主任委员:冯敏 南京中科集团研究院院长,中国科学院研究员梁秉文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新型给药系统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主任药师李镐 延边大学药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黄衍民 菏泽步长制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兼总工程师,主任药师杨星昊 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药物制剂研究室主任,教授,博士叶正良 天津天士力之骄药业有限公司总经理解素花 北京同仁堂研究院院长熊晓滨 烟台荣昌制药有限公司副总裁陈子海 安徽海鑫中药饮片有限公司总经理张科 常州震华干燥设备有限公司总经理玄振玉 苏州玉森新药研发公司总经理秘书长:郭宛君 南京中山制药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常务理事:(按姓氏笔画排序)于清峰 王中彦 王永刚 冯 峰 冯有龙 包侠萍 刘正和 刘维刚 刘培银 邢桂兰 汪维云 李红琴 李明花 何明芳 吴廷照 吴利民 连增林 张秀芝 张建民 张樱山 陆晔辉 杨成名 周窑生 武惠斌 柯学 钱一帆 徐明 徐向阳 徐金成 徐柏颐 秦文杰 崔天红程龙 董小平 潘留华中国中药协会石斛专业委员会中国中药协会石斛专业委员会是在乡村网石斛联盟基础上,中国中药协会报经民政部批准成立的全国石斛行业组织。 会员来自全国各石斛产区的优秀石斛企业代表,汇聚国内数十名从事石斛研究的专家。 每年组织多次地区和全国性石斛业界交流、专家研讨、行业评审等活动。 已成功组织九届全国规模的“中国石斛产业发展论坛”。 牵头制定了《中国铁皮石斛标准(行标试行)》,参与编辑出版《石斛养生》、《中国药用石斛标准研究与应用》、《石斛求真》、《中华石斛丛书》、《中国石斛图鉴》等行业书籍。 经过石斛专委会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不到十年的时间,将濒危名贵中药材--石斛发展成南方优势特色生物产业,挖掘整理了2000多年石斛养生文化,将其大力弘扬并传承发展,解决近百万人就业,成为数十个县农民增收致富的明星产业。 石斛专委会的宗旨:遵守国家宪法、法律、法规和政策,遵守社会道德风尚。 加强信息沟通,搭建信息平台,扩大合作与交流,促进会员之间资源优化互补;促进自主创新,疏通技术交流渠道,繁荣和规范我国石斛市场;寻求资源与资本的良好结合;提高我国石斛行业经营管理水平,推动我国石斛规模化、市场化,尽早让石斛走进普通百姓生活。 石斛专委会的组织机构专家组:顺庆生 上海医科大学原副校长郭顺星 中医科学药用植物研究所生物技术中心主任张治国 浙江省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 研究员冉懋雄 贵州省中医药研究院中药研究所研究员张 明重庆市中药研究院研究员冯德强 云南中医学院教授潘大仁 福建农林大学生命科学院教授魏 刚广州中医药大学研究员李振坚 中国林科院林业所花卉中心副研究员白 音 韶关学院英东生命科学院副院长主任:杨明志 四川壹原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云南乡村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乡村网创始人常务副主任:陈立钻 浙江天皇药业有限公司董事长何祥林 霍山县霍山石斛产业协会会长副主任:权 恒 云南恒舜生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董事长刘子建 广州宝健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张笑逸 云南润紫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卢绍基 厦门塔斯曼生物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蔡水泳 福建本草春石斛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范有弟 云南斛哥庄园有限公司总经理秘书长:虞伟康副秘书长:罗太进陈 淬 李世海吴文彪中国中药协会中药材市场专业委员会成立的中国中药协会中药材市场专业委员会(以下简称:市场专委会)是中国中药协会下属的非法人分支机构,是依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中国中药协会章程》自愿组成的自律性、非营利性的全国中药材市场行业社会团体组织。 市场专委会的宗旨:在中国中药协会的领导下,为中药材市场服务,维护会员单位合法权益,促进中药材市场的规范和发展。 市场专委会的业务范围:1.反映市场呼声和诉求,维护中药材市场合法权益;2.协调会员单位关系,搭建会员单位沟通交流平台;3.开展市场调研,向政府提出有关中药材市场发展规划、立法及政策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4.倡导中药材市场行业自律,规范市场经营行为,推动市场健康发展;5.围绕业务范围开展中药材市场行业管理、信息交流、专业培训、书刊编辑、展览展示、国际交流和咨询服务等项工作。 市场专委会职能分工:理事会:根据中国中药协会设立市场专委会的宗旨,制定市场专委会工作内容及目标。 市场专委会主任:主持市场专委会的全面工作。 主任:周雷秘书处:协助主任完成市场专委会的各项工作。 秘书长:张亚东副秘书长(常务):周洵;副秘书长:张明东办公室:负责市场专委会日常运转工作。 主任:黎强;副主任:咸胜专家组:组织行业内、外专家为中药材市场发展提供技术指导和咨询服务。 组长:周雷(兼)会员服务部:负责市场专委会和会员单位的联系及服务工作。 主任:黎强(兼)科技合作部:负责市场专委会与外部各有关专业机构的合作及服务工作。 主任:周洵(兼)市场推广部:负责市场专委会及会员单位的品牌及项目对外推广的策划与实施工作。 主任:王阳中国中药协会中药材种植养殖专业委员会2006年12月8日,中国中药协会中药材种植养殖专业委员会在北京召开成立大会。 中国中药协会中药材种植养殖专业委员会,将为会员搭建信息服务平台,致力于探索和推动中药材种植养殖规范化发展,加强中药材种植养殖企业与专家、市场间对接,创造良好的市场经营氛围,促进行业自律,引导中药材种植养殖产业健康稳步发展。 通信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四环北路15号依斯特大厦8层邮政编码联系人 :哈伟 黄璟 张英中国中药协会中药饮片专业委员会中国中药协会中药饮片专业委员会(以下简称本会)筹备于2006年初,并于2006年8月经中国中药协会上报于国家民政部,2006年9月6日民政部以[2006]民社登第1203号文批准,2006年9月17日在河南南阳召开了成立大会,它是依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中国中药协会章程自愿组成的自律性、非营利性的全国中药饮片行业社会团体组织。 本会的宗旨是:在中国中药协会的领导下,为中药饮片行业服务,维护会员单位的合法权益,促进中药饮片行业的规范和发展。 本会的具体工作任务主要是:一、向政府有关部门反映会员要求,协调会员关系,维护会员的合法权益。 二、积极配合政府工作,配合发改委做好中药饮片品种定价初审及优质优价品种的推荐工作和中药饮片统计工作;配合食品药品监督局GAP实施的咨询及中药饮片实施药品GMP工作,推进饮片注册批准生产工作。 配合质检总局、工商联,做好中药饮片名牌企业和名牌产品的推荐工作;配合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做好驰名商标的推荐工作。 引导中药饮片企业爸幸┮??晔丁焙汀盎繁1昵?比现?lt;BR>三、开展中药饮片行业、中药饮片经济发展及中药饮片生产、经营、外贸、科研各类技术经济动态信息调查研究,向政府有关部门提出中药饮片行业发展规划、立法、重大经济政策的意见和建议。 加强中药饮片质量标准因素的研究,促进建立能够反映中药特点又符合国际要求的中药饮片质量控制方法,中药饮片质量评价方法和评价体系。 四、联合国内从事中药种植、药材加工、中药饮片研究和生产、销售、流通等各个领域的专家学者、技术人员、企业家,开展中药饮片炮制理论等基础理论研究和中药材资源可持续利用、饮片炮制工艺等应用技术的开发研讨。 五、研究中药饮片市场发展趋势动态,收集、统计、整理、分析并反馈有关中药饮片科研、生产、商业流通、财务、价格等基础资料,承担中药饮片企业的技术咨询、技术服务及技术成果的推广应用、转让工作,组织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新装备、新型原辅材料的推广和应用。 组织行业间的展览、展销及技术交流。 组织多种形式的学术研讨会,宣传中药饮片的优势和特色。 六、加强中药饮片行业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 七、推进中药饮片行业科普工作,组织专家、教授编写科普读物,并恢复出版发行中药饮片专业学术刊物。 八、深入研究并落实中药饮片炮制传统核心技术的自主知识产权保护办法和措施。 中国中药协会中药饮片专业委会组织机构及名单顾问组胡熙明 男原卫生部副部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田景福 男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原副局长诸国本 男 中国民族医药学会会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原副局长沈志祥 男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际合作司司长专家组王孝涛 张世臣 叶定江 姚达木 王琦于留荣 原思通 姚福汉 曹晖 钱忠直林瑞超 贾天柱 龚千峰 李飞 金世元毛淑杰 王正义 张振凌 王和平 胡昌江金传山 石鹤峰 许传国 初敏 任玉珍李玉英 蒙光容 徐焱琛 李锦开 许冬瑾执行机构名单:名誉主任:王孝涛 中国中医科学院资深研究员,中药饮片炮制专家,原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中药炮制研究室主任主任:张世臣 卫生部原药政局副局长,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注册司原司长名誉理事长马兴田 广东康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理事长:江云 四川新荷花中药饮片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m.srwj168.com.cn/kuaibao/11431.html
600架无人机点亮夜空 送出七夕祝福
杭州萧山 分区域发放购房消费券 每套3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