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仙座流星雨12日迎来极大 一起仰望美丽星空

镜头

发生在每年8月的英仙座流星雨,被誉为北半球三大流星雨之一,常会出现绿色或偏红的彩色流星,偶尔还会有更亮的火流星。今年,英仙座流星雨极大时间发生在8月12日夜间,因此12日晚上到13日凌晨是最好的观测时机。一起跟随镜头,仰望美丽星空,看英仙座流星雨!

记者:王宏达、王革军、郝晓江、徐伟

编辑:谢禛

新华社音视频部制作

一起仰望美丽星空

2009年8月12日英仙座流星雨

当然可以看到,下面对于楼主的问题,我来回答,并提三点意见及建议.1.河北省秦皇岛市可以观测到.因为此次流星的地域性比较强,只要是位于北半球就可以看得到,全国可见.如果陪女朋友一起看的话一定是最好的,相传流星下许愿是最灵的.2.时间:在我国,可持续观测两个早晨:一个是8月12日早晨1时至天亮前;另一个是8月13日凌晨0时至天亮前,最佳时间是在0点40分和凌晨5点左右。 两个清晨:头一个凌晨我国东部地域基本不受月光影响,但观测到的流星数量相对较少;后一个清晨前半段稍受月光干扰,但观测到的流星数量相对较多。 3.地点:郊区地方,无灯光污染,视野开阔(最好有这点,不过没有也可)除了这几点以外你还要注意两点:第一,要注意天气预报,如果出现阴雨天气,是看不到的.第二,现实中的流星可能跟你想像中的流星有些出入,可能没有想像中的那么多,你要做好心理准备强烈建议,不要使用天文望远镜,那样的话,视野是远的,但是视野也变得小了,流星雨只有在视野大的地方看的话才会更具观赏性,如果是用望远镜的话是很难看得到的.就这些了....祝你好运....呵呵,别忘了许愿...

请问英仙座流星雨有关的问题

英仙座流星雨【简介】

英仙座由于希腊神话中的英雄波修士而得名,在星空图上,波修士手持女蛇妖美杜莎的人头,傲立于天空的东北方。 英仙座流星雨可说是最有名的流星雨之一,因为它不但数量多,而且几乎从来没有在夏季星空中缺席过,每年固定时间稳定出现,是最活跃、最常被观测到的流星雨,也是对非专业流星观测者来说最好的流星雨,为全年三大周期性流星雨之首。

英仙座流星雨12日迎来极大

英仙座流星雨最早的历史记录出现在公元36年的中国史籍中,记录了超过一百颗流星,日本与韩国也分别在八至十一世纪有详细的记载,但十二至十九世纪则只有零星记录。 1911年更降到只有四颗,1912年也只有12颗。 正当人们怀疑英仙座流星雨是否已经「寿终正寝」时,接下来的几年它却又恢复正常,并在1920年意外地发生大爆发,达到每小时两百颗以上。

英仙座流星雨虽然这些流星体都非常小,但是由于其速度惊人,每秒可达60公里,所以对于宇宙飞船或卫星仍有潜在的危险性。 1993年欧洲一架宇宙飞船失控相信就是英仙座流星体惹的祸。 但是流星雨对地面上的人或物则不具危险,因为在100~160公里的高空中,这些流星体便已燃烧殆尽。

[编辑本段]母星体

母天体是周期为133年的斯威夫特·塔特尔彗星。 此彗星于1862年被路易斯·斯威夫特和塔特尔发现,之后意大利天文学家乔万尼·施亚帕雷利(GiovanniSchiaparelli)提出它可能是英仙座流星雨的母天体。 这也是彗星首次被认定为流星雨的母天体。 当时预测1982年左右斯威夫特·塔特尔彗星被周期回归,但却没有被观测到。 1991年和1992年英仙座流星雨以往年2倍以上的规模爆发,因此推测母彗星也将回归,当年9月27日日本彗星专家木内鹤彦再次发现了斯威夫特·塔特尔彗星。 为纪念他的功绩,也将彗星名称改为斯威夫特·塔特尔彗星·木内彗星。

斯威夫特-塔特尔(Swift-Tuttle)彗星1992年回归,英仙座流星雨在1991年和1992年曾爆发过,达到每小时400颗。 之后每年流量递减。 它发生的时间在夏天,往往难得有好的天气,大家可要把握机会。

2007年8月13日,英仙座流星雨达到最盛。

[编辑本段]活动

在高潮时平均一小时可以出现30-60个流星,是一年中最大的活跃期。 高潮的前后数日,每小时也可以出现10个以上。 由于正值暑假,夜间气温也比较高,被称为最为容易观测的流星雨之一。

英仙座流星雨

英仙座流星雨的流星,速度快,而且可能在流逝中途越发明亮。 而且明亮的流星和火球也较多,容易形成流星痕。 这是因为其对地速度为59km/s,在流星雨中属于速度比较快的。 因为相对明亮,所以在少云的时候也可以被观测到。

[编辑本段]【历史】

英仙座流星雨最早的历史记录出现在公元36年的中国史籍中,记录了超过一百颗流星,日本与韩国也分别在八至十一世纪有详细的记载,但十二至十九世纪则只有零星记录。 八月流星之多早已为人所知,英仙座流星雨甚至有「圣劳伦兹之泪」之称,因为在每年八月十日的圣徒日时,在英仙座总有大量的流星出现,但英仙座流星雨每年周期性出现的确认则是在1835年由Quételet(布鲁塞尔)所记录。

第一位对英仙座流星雨进行计数统计的是EduardHeis(Münster),他在1839年统计每小时英仙座流星数量达160颗,自此之后,Heis与全球其它观测者每年都做类似的计数,至1858年止,历年来平均每小时出现数量为37~88颗,有趣的是,1861年突然激增至78~102,1863年更提高至109~215,到1864年数量仍高于平常。 根据GiovanniVirginioSchiaparelli计算1864~1866年英仙座流星雨轨道的结果发现,英仙座流星雨极有可能和一颗周期120年的Swift-Tuttle彗星(1862III)有关,因为每当这颗彗星接近近日点后,流星数量便有激增的现象。 109/PSwift-Tuttle彗星最初是由LewisSwift与HoraceTuttle分别于1862年七月发现的,当时它是一颗7.5等的彗星,九月初时升高至二等,彗尾长25~30度(北斗七星的六倍长),相当壮观!这也是人类首度发现流星雨和彗星之间的关联。

到了二十世纪初,英仙座流星雨数量有降低的趋势,在1901~1910年间,Denning的统计平均每小时数量为五十颗左右,1911年更降到只有四颗,1912年也只有12颗。 正当人们怀疑英仙座流星雨是否已经「寿终正寝」时,接下来的几年它却又恢复正常,并在1920年意外地发生大爆发,达到每小时两百颗以上!最令人不解的是,此时其母彗星在远日点附近!虽然英仙座流星雨1920年代有几年又陷入低潮,但是在1931年与1945年分别又达到每小时160颗与189颗的规模,后来一直到1960年代都没再发生异常现象。

1973年,预测Swift-Tuttle彗星将在1981年九月16.9日到达近日点(+/-1.0年),这个消息立即吸引了大批的观测者加入英仙座流星雨的监测行列。 这项预测果然没有让人失望,英仙座流星雨从1966~1975年间的平均每小时65颗跃增至1976~1983年的90颗,1983年时最高甚至达到187颗过,虽然这次流星观测者算是大饱眼福,但彗星观测者却始终没有看到这颗神秘的Swift-Tuttle彗星。

在1983年的高峰之后,英仙座流星雨又开始走下坡,1984年的极大期刚好在满月后一天,但荷兰流星协会仍然记录到最高每小时60颗。 1985年,虽然没有月光的干扰,但数量已降至每小时40~60颗,1986年的情况也差不多。

1990年代初,Marsden公布了新的预测,如果P/Swift-Tuttle彗星与1737年Kegler所观测的是同一颗彗星,那么它将在1992年十二月再度通过近日点,随后,Swift-Tuttle彗星在1992年二月被发现,但英仙座流星雨则到1993年才在欧洲出现极大,当时全球观测者蜂拥至中欧观测这次流星雨,果然不负众望地出现每小时200~500颗的惊人数量,这股高潮一直持续到1994年。

在最近三、四十年间的观测中也发现了一些有趣的现象。 英仙座流星的亮度似乎在极大前比较亮,1953年,(捷克)发现在八月八日至十二日间出现的英仙座流星平均亮度约2.5等,但八月十二、十三日降到2.8等,十四、十五日更降到3.4等,1956年,ZdenekCeplecha也观察到类似的光度降低现象:八月四至十日间平均亮度为2.68等,但八月十至十五日则降至2.94等,光度最高的时段反而发生在八月六、七两日的2.31等,十三、十四日为3.18等。 虽然Hruska与Ceplecha的观测结果似乎不尽相同,但从各方观测报告来看,两者的数据皆获得支持。 1983年,另一支西班牙流星观测组织对英仙座流星雨的光度作了详尽的记录,结果比较接近Hruska的数据,在八月一日至十三日间,流星的平均亮度从1.75逐日降至2.04等,之后在十四日降至2.19等,十五日2.52等,十七日2.77等,十九日2.92等,二十日为3.45等。 英国流星协会主席RobertMackenzie认为英仙座流星光度分布是受到流星体质量密度变化的影响。

1986年,PaulRoggemans(比利时)在七月二十七日至八月十六日间共观测了1315颗英仙座流星,平均光度为3.10等,其光度变化大约是逐日递减10%,但有两个例外,一是八月五、六日与六、七日间,光度陡降至3.54等,第二个是在八月九、十与十、十一日间,光度降至3.71等,从这组资料来看,似乎又较接近Ceplecha的说法。

不论如何,从上述这些光度记录可知,英仙座流星雨的流星体分布并不均匀。

另一项从最近三、四十年统计出来的结果发现,英仙座流星出现尾迹的比率相当高,这也是英仙座流星雨在古代即受到注意的关键之一。 MiroslavPlavec研究了1933~1947年间8,028个英仙座流星,发现在1933年有尾迹的比率为45%,1936年为60%,1945年35%,1947年则为53.5%,从1931~1985年间将近六万颗流星记录来看,有尾迹的比例则为45%。

自19世纪60年代起,英仙座流星雨的轨道资料就一直比其它流星雨都要多且详细,尤其在最近几十年间,天文摄影与电波观测兴起,使得轨道要素的准确性更加提高。

英仙座流星雨将于2009年8月12日晚11时开始至第二天凌晨,它将为公众奉献一场精彩纷呈的夏夜星空大戏,人们用肉眼就可以看到流星从天空划过的美丽景象。

英仙座流星雨与狮子座流星雨、双子座流星雨,合称为“三大流星雨”,备受全球天文爱好者、流星雨迷的推崇。

英仙座流星群于每年的7月17日至8月24日变得活跃起来,8月11至12日达到高峰。 此时的流星速度非常快,每小时的流量可达50至100颗。 只要远离灯光,来到开阔地带,每位有耐心的观测者都可以见到这种奇观。 在8月下旬的很短时间内,只要仰望夜空,你便有可能看到流星划过长空的景象。

英仙座流星雨来源于一颗编号为“一零九P”的彗星,该彗星的运行周期为130年。 当一零九P彗星飞临太阳的身边,英仙座流星雨就会下“大雨”;当一零九P彗星远离太阳的时候,英仙座流星雨就会下“小雨”。

1862年,一零九P彗星过“近日点”。 1862年8月10日凌晨,中国各地都观赏到“星陨如雨,星流如织,尽夜不绝,直至天明”的英仙座流星雨。

1992年,一零九P彗星再次回归。 当年8月20日凌晨,英仙座流星雨发生了百年不遇的大爆发,每小时出现几百颗耀眼的流星。 据预测,一零九P彗星将于2126年再次飞临地球的身旁,届时人们又将观赏到更为壮观的英仙座流星雨。

一起仰望美丽星空

2007年8月13日午夜11时开始至第二天凌晨,英仙座流星雨又如约光临地球,人们用肉眼就可以看到流星从天空划过的美丽景象,每小时天顶流星数最低也可以达到100左右。

英仙座流星雨最早的历史记录出现在公元36年的中国史籍中,记录了超过100颗流星,日本与韩国也分别在8至11世纪有详细的记载,但12至19世纪则只有零星记录。 8月流星之多早已为人所知,英仙座流星雨甚至有“圣劳伦兹之泪”之称,因为在每年8月10日的圣徒日时,在英仙座总有大量的流星出现,但英仙座流星雨每年周期性出现的确认则是在1835年由布鲁塞尔所记录。

第一位对英仙座流星雨进行计数统计的是EduardHeis,他在1839年统计每小时英仙座流星数量达160颗,自此之后,Heis与全球其它观测者每年都做类似的计数,至1858年止,历年来平均每小时出现数量为37~88颗,有趣地是,1861年突然激增至78~102,1863年更提高至109~215,到1864年数量仍高于平常。 根据GiovanniVirginioSchiaparelli计算1864~1866年英仙座流星雨轨道的结果发现,英仙座流星雨极有可能和一颗周期120年的Swift-Tuttle彗星(1862III)有关,因为每当这颗彗星接近近日点后,流星数量便有激增的现象。 109/PSwift-Tuttle彗星最初是由LewisSwift与HoraceTuttle分别于1862年七月发现的,当时它是一颗7.5等的彗星,九月初时升高至二等,彗尾长25~30度(北斗七星的六倍长),相当壮观!这也是人类首度发现流星雨和彗星之间的关联。

到了20世纪初,英仙座流星雨数量有降低的趋势,在1901~1910年间,Denning的统计平均每小时数量为五十颗左右,1911年更降到只有四颗,1912年也只有12颗。 正当人们怀疑英仙座流星雨是否已经“寿终正寝”时,接下来的几年它却又恢复正常,并在1920年意外地发生大爆发,达到每小时两百颗以上!最令人不解的是,此时其母彗星在远日点附近!虽然英仙座流星雨1920年代有几年又陷入低潮,但是在1931年与1945年分别又达到每小时160颗与189颗的规模,后来一直到1960年代都没再发生异常现象。

1973年,预测Swift-Tuttle彗星将在1981年九月16.9日到达近日点(+/-1.0年),这个消息立即吸引了大批的观测者加入英仙座流星雨的监测行列。 这项预测果然没有让人失望,英仙座流星雨从1966~1975年间的平均每小时65颗跃增至1976~1983年的90颗,1983年时最高甚至达到187颗过,虽然这次流星观测者算是大饱眼福,但彗星观测者却始终没有看到这颗神秘的Swift-Tuttle彗星。

在1983年的高峰之后,英仙座流星雨又开始走下坡,1984年的极大期刚好在满月后一天,但荷兰流星协会仍然记录到最高每小时60颗。 1985年,虽然没有月光的干扰,但数量已降至每小时40~60颗,1986年的情况也差不多。

1990年代初,Marsden公布了新的预测,如果P/Swift-Tuttle彗星与1737年Kegler所观测的是同一颗彗星,那么它将在1992年十二月再度通过近日点,随后,Swift-Tuttle彗星在1992年二月被发现,但英仙座流星雨则到1993年才在欧洲出现极大,当时全球观测者蜂拥至中欧观测这次流星雨,果然不负众望地出现每小时200~500颗的惊人数量,这股高潮一直持续到1994年。

英仙座象征希腊神话的英雄柏修斯。 他砍下可怕的女妖美杜莎的头(这女妖凝视的人都会变成石头)。 在完成任务的归途中,又从海怪口中解救安德洛美达公主(仙女座)。 在星空中英仙座紧临仙女座及仙后座(公主的母亲),这一大片星空叙述这个著名的希腊神话故事。 NGG869及NGG884两个球状星团代表柏修斯挥剑的右手;英仙座β星(大陵五)代表美杜莎的头,提在柏修斯的左手。 银河恒星较密集的部份通过此处,对使用双筒镜的人士而言,英仙座是迷人的星座。

英仙座β星(大陵五)是颗着的食变星,由两颗密近的恒星沿轨道互绕。 周期为2天又21小时,当暗星绕到亮星前方遮住亮光时,会从2.1等降到3.4等,过程约10小时。

M34疏散星团,距离地球约1400光年,用双筒镜或小型望远镜可见,大小和满月差不多,星团中最亮的恒星为7等。 NGC869和NGC884(英仙座η和χ双重星团)位于英仙座中,是两个疏散星团,肉眼可见,用双筒镜或小型望远镜能看得很清楚,两者均和满月差不多大小。

流星雨的成因与彗星有关,彗星是由冰块及沙石组成的球体,当彗星接近太阳时,彗星会因太阳的热力而使表面物质升华,这些升华了的物质就是日后的流星体,在彗星绕日运转中,部份流星体会和彗星分离,遗留在彗星的轨道上,流星体由于太阳光压及行星作用力,会不断扩散,互相远离,而且范围逐渐增大。 当地球的运行轨道与彗星轨道相交时,流星体受地球地心吸力影响,会闯入地球大气层并且燃烧,而燃烧时所产生的火焰亮光,就是人们看到的流星雨了。 如果散布在彗星轨道上的流星体又多又广的话,往往在彗星回归后的几年内,仍可看到由该彗星所产生的流星体所造成的流星雨。

1、狮子座流星雨:在每年的11月14至21日左右出现。 一般来说,流星的数目大约为每小时10至15颗,但平均每33至34年狮子座流星雨会出现一次高峰期,流星数目可超过每小时数千颗。 这个现象与谭普-塔特而彗星的周期有关。 流星雨产生时,流星看来会像由天空上某个特定的点发射出来,这个点称为“辐射点”,由于狮子座流星雨的辐射点位于狮子座,因而得名。

2、双子座流星雨:在每年的12月13至14日左右出现,最高时流量可以达到每小时120颗,且流量极大的持续时间比较长。 双子座流星雨源自小行星1983TB,该小行星由IRAS卫星在1983年发现,科学家判断其可能是“燃尽”的彗星遗骸。 双子座流星雨辐射点位于双子座,是著名的流星雨。

3、英仙座流星雨:每年固定在7月17日到8月24日这段时间出现,它不但数量多,而且几乎从来没有在夏季星空中缺席过,是最适合非专业流星观测者的流星雨,地位列全年三大周期性流星雨之首。 彗星Swift-Tuttle是英仙座流星雨之母,1992年该彗星通过近日点前后,英仙座流星雨大放异彩,流星数目达到每小时400颗以上。

4、猎户座流星雨:有两种,辐射点在参宿四附近的流星雨一般在11月20日左右出现;辐射点在ν附近的流星雨则发生于10月15日到10月30日,极大日在10月21日,我们常说的猎户座流星雨是后者,它是由著名的哈雷彗星造成的,哈雷彗星每76年就会回到太阳系的核心区,散布在彗星轨道上的碎片,形成了著名的猎户座流星雨。

徐伟

5、金牛座流星雨:在每年的10月25日至11月25日左右出现,一般11月8日是其极大日,Encke彗星轨道上的碎片形成了该流星雨,极大日时平均每小时可观测到五颗流星曳空而过,虽然其流量不大,但由于其周期稳定,所以也是广大天文爱好者热衷的对象之一。

6、天龙座流星雨:在每年的10月6日至10日左右出现,极大日是10月8日,该流星雨是全年三大周期性流星雨之一,最高时流量可以达到每小时120颗,其极大日一般接近新月,较无月光影响,为观测者提供了很好的观测条件。 Giacobini-Zinner彗星是天龙座流星雨的本源。

7、天琴座流星雨:一般出现于每年的4月19日至23日,通常22日是极大日。 该流星雨是中国最早记录的流星雨,在古代典籍《春秋》中就有对其在公元前687年大爆发的生动记载。 彗星1861I的轨道碎片形成了天琴座流星雨,该流星雨作为全年三大周期性流星雨之一在天文学中也占有的极其重要的地位。

英仙座流星雨的科学原理

英仙座流星雨的母彗星是斯威夫特-塔特尔彗星,流星雨发生在每年7月17日至8月24日之间,期间往往有几个高峰出现,高峰期的流星数量从每小时100颗到160颗不等。

人们早在1862年就发现了斯威夫特-塔特尔彗星,它绕太阳一圈需要130年。 地球穿越斯威夫特-塔特尔彗星瓦解后残留的碎石带密集区,每小时有成百上千的彗星残片袭击地球,其中约百余颗以流星的形式掠过大气层而形成流星雨。 由于这些流星从星空的英仙座方向飞来,因此被称为“英仙座流星雨”。

英仙座流星雨属于高速流星群,流星速度高达平均每秒59公里,其中45%有尾迹。 流星亮度一般在二等以上,和北斗七星相近,偶尔也会出现彩色的火流星,亮度直逼金星。 由于明亮流星很多,即使在光害严重的城市地区也能看到不少流星。 如果在理想的观测地区,整个晚上甚至可能看见近千颗流星。

今年流星雨为反常爆发

英仙座流星雨曾在1992年大爆发,峰值达到每小时400颗。 此后的10几年一直都没有出现过极大峰值。 斯威夫特-塔特尔彗星环日运行周期约为130年,随着彗星逐渐远离地球,其遗留轨道物质造成流星雨爆发的几率也大大降低。

但是,专家认为今年流星雨可能出现反常爆发,峰值将比过去几年大幅增加。

芬兰的天文学家埃斯克和美国天文学家弗兰德恩通过计算,认为今年地球将通过斯威夫特-塔特尔彗星1862年回归的轨迹,因此有可能出现短暂的强烈爆发。

本次英仙座流星雨的最佳观测点为欧洲东部、北非东部、俄罗斯中部、印度和中国西部。 埃斯克表示:“根据我们的预想,峰值时每小时大约有数百颗流星出现,但亮度不会很强。 ”

2009年8月12日的英仙座流星雨

呵呵,越小的城市流星雨观测效果越好,而且就我所知济宁也不是什么小城市。 流星雨的地域性很小,英仙座是北天星座,北半球都能看到。 今年英仙座流星雨的活跃期从7月中旬一直持续到8月下旬,在8月中旬将出现极大。 根据国际流星组织的预报,极大时刻很有可能在北京时间8月13日凌晨。 当天的月相属于下弦月,对观测者会有一定影响,不过前半夜没有月光干扰,英仙座升起之后,就进入了流星雨的可观测时段。 流星雨的预报很难准确到小时,因为形成流星雨的物质质量都很小,稍微受到引力扰动就会改变到达地球的时间。 观测流星雨尽量在无云、无光污染、空气质量较好的地方,其中任何一条都会严重影响观测效果。 观测流星雨不一定要盯着辐射点,而是要选择一个观测中心,观测中心的选择有两点条件——靠近辐射点,又要靠近天顶,一般来说,距离辐射点大约30度左右比较好。 而在观测的时候应该盯着观测中心,不能东张西望。 还有就是英仙座流星雨是比较稳定的流星雨,最近半个世纪除了1992年有一次小爆发外,ZHR常年都稳定在80~120。 倒是今年的狮子座流星雨可能会带来一个惊喜。 地球将在2009年11月18日凌晨5时44分(北京时间,下同)与1466年尘埃带距离最近,约5万公里,届时极大天顶流量可能高达950颗/小时;而5时51分,地球又将在差不多的距离上掠过1533年回归物,届时极大天顶流量可能高达600颗/小时,累计的极大流量可能达到1000-1500颗/小时的水平。 当然也有天文学家的预测不那么乐观,但是最保守的预测也达到了150颗以上。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m.srwj168.com.cn/kuaibao/13420.html
即使他离队拜仁也不一定买替代者 科曼未来仍不确定 德天空
牙膏灾难级表现!JDG整个教练组都该被解雇 外网热议NIP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