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4年可信云大会上,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 云计算 与大数据研究所云计算部副主任苏越对《 央国企上云服务商供应能力矩阵 》进行了发布与解读。随着数字中国战略的深入推进,央国企作为国家经济于产业的重要禀赋,是产业转型升级的排头兵。云计算作为推动数字化转型的关键技术,已成为央国企发展的新引擎。《央国企上云服务商供应能力矩阵》不仅填补了国内ICT央国企上云领域高阶评估的空白,更为央国企上云提供了系统性的指导与参考,对我国云计算产业发展有显著参考价值。
推动云计算产业健康发展,长期以来是中国信通院的重点研究方向。中国信通院和弗若斯特沙利文(Frost & Sullivan,简称“沙利文”)于2023年7月正式开展“市场+产业”类智库研究工作——《云计算价值影响力矩阵》,并将 混合云 作为第一个矩阵应用方向,从市场、技术、战略等多个维度对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进行画像,设立【领导者、技术引领者、战略前瞻者、市场引领者】等产业角色,旨在【明确产业发展阶段,定位服务商角色位置,拉齐供需双方认知,指引企业发展方向,促进云计算产业高质量发展】。而《央国企上云服务商供应能力矩阵》研究工作,为央国企上云建设选型提供战略参考与服务商能力快速认知,有效提升优势服务商的影响力,构建央国企上云服务供应商体系,营造良好高效的央国企上云市场环境。
《央国企上云服务商供应能力矩阵》涵盖了技术能力、市场能力、战略布局三大维度,并且结合各云服务商量化评分与特点,形成全量领导者、技术引领者、战略前瞻者、市场优胜者等多个角色定位,并且为央国企提供了清晰的上云服务商画像,为央国企在复杂的市场环境中提供参考。当前矩阵已经形成三维全景图,后续将继续完成相关的细分能力评估模型、央国企上云服务商供应能力报告等多维度矩阵呈现物。
矩阵洞察央国企上云三大趋势
依托矩阵研究,当前央国企上云用云有如下趋势:
洞察一: 市场方面,央国企上云市场呈现集中度高,覆盖面广特点。 国内头部云服务商占据了市场主导地位,而央国企上云服务解决方案已广泛渗透至金融、能源、电力、交通等众多行业,呈现出高度的定制化与多样性。
洞察二: 技术方面,混合多云、全栈应用、AI技术成为央国企用云的重点。 混合云部署不仅提升了业务灵活性与安全性,还降低了成本,而AI技术的应用则为央国企带来了智能化、自动化的新机遇。
洞察三: 战略方面,五大战略方向构筑央国企上云服务竞争力。 云原生技术、国产生态构建、安全合规、双碳战略以及与企业战略的深度融合,构成了央国企上云服务的未来战略方向,共同构筑了其数字化转型的竞争力。
更多精彩,敬请阅读解读PPT:
重磅!北京发布“限塑10条”,外卖等六大行业成禁限重点
禁止生产销售超薄塑料购物袋严格落实国家有关要求,全市范围内禁止生产和销售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超薄塑料购物袋、厚度小于0.01毫米的聚乙烯农用地膜;到2020年底,禁止生产和销售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一次性塑料棉签,禁止生产含塑料微珠的日化产品;到2022年底,禁止销售含塑料微珠的日化产品。 市级有关部门要加大监督执法力度,确保禁限措施有效实施。 根据征求意见稿,本市将推动六大重点行业塑料污染治理。 (1)餐饮业:年底将禁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吸管到2020年底,全市餐饮行业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吸管、咖啡搅拌棒;本市建成区外卖(含堂食打包)服务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本市建成区、景区景点堂食服务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餐具。 鼓励餐饮堂食服务采用可清洗消毒、重复使用的餐具。 同时,鼓励餐饮企业使用符合性能和食品安全要求的秸秆覆膜餐盒替代一次性塑料餐盒,使用直饮杯替代一次性塑料吸管,使用可重复利用的购物袋替代不可降解塑料袋,减少一次性塑料制品使用量。 鼓励餐饮企业使用循环包装箱(盒)购置食材。 (2)外卖:发放“绿色优惠券”引导消费者2021年底前,本市鼓励外卖平台在点单环节设置“无需餐具”等选项,并给予积分等形式的奖励。 鼓励外卖平台加大宣传力度,树立主动使用可降解餐盒、可重复利用餐盒(具)餐饮企业履行生态环保责任的良好形象,并通过发放平台“专属绿色优惠券”等措施引导消费者选择。 (3)批发零售:年底将禁用不可降解塑料袋到2020年底,本市建成区的商场、超市、药店、书店等零售业门店(含配送服务)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 到2023年底,集贸市场塑料购物袋全面实现集中购销,鼓誉型励城市副中心、生态涵养区率先在镇乡和农村集市停止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 到2025年底,本市建成区集贸市场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 同时,本市鼓励 探索 逐步实施对塑料连卷袋明码标价并在商品价外单独收取塑料连卷袋价款,引导消费者减少塑料连卷袋使用量。 鼓励商场、超市、药店、书店等零售场所简化商品包装,通过在显著位置摆放、加强标识与宣传等方式鼓励消费者优先选购再生产品、绿色产宏清品,倡导绿色消费。 鼓励引导消费者使用环保布袋、纸袋等各类可重复利用包装材料,鼓励零售企业设置自助式、智慧化可重复利用购物袋售卖装置,方便群众生活。 鼓励超市、集贸市场 探索 提供购物筐、购物车租赁服务,引导消费者减少塑料购物袋使用。 鼓励大型超市创新物流模式,使用可折叠、可循环的包装产品和物流配送器具替代一次性塑料包装物。 (4)电商快递:2025年底将禁用不可降解塑料胶带到2020年底,全市邮政快递及电商配送网点“瘦身胶带”封装比例达到90%、循环中转袋使用率达到95%以上。 到2022年底,全市邮政快递网点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料包装袋、编织袋等,循环中转袋使用率达到100%。 到2025年底,全市邮政快递网点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胶带。 鼓励电商、快递企业优化创新技术、产品和管理模式,减少胶带缠绕、填充物使用及过度包装等问题。 鼓励电商、快递等领域企业创新物流模式,使用可折叠、可循环的包装产品和物流配送器具替代一次性塑料包装物,鼓励企业采用股权合作、共同注资等方式建设可循环包装跨平台运营体系。 鼓励生产企业与电商合作实施商品物流一体化包装,避免二次包装。 鼓励快递企业自主回收废弃包装物,多方共建公共回收平台。 (5)住宿会展:不得主动提供六类一次性用品据悉,全市宾馆按照《北京市宾馆不得主动提供的一次性用品目录》要求,不得主动提供六类一次性用品,可通过设置自助购买机、提供续充型洗洁剂等方式提供相关服务。 到2025年底,根据实施情况逐步扩大目录范围,并将实施范围扩大至民宿。 一次性塑料用品(宾馆用)即以塑料为主要材料制成的《北京市宾馆不得主动提供的一次性用品目录》(京管发〔2020〕11号)中提出的六类用品,包括牙刷、梳子、浴擦、剃须刀、指甲锉、鞋擦等。 本市建成区举办的各类展览、展会活动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 鼓励本市各类展览、展会举办方绿色办展,使用可重复使用的布袋、纸袋等替代不可降解塑料袋。 蔽虚前(6)农业生产:推广使用0.014毫米(含)以上地膜根据《关于加快推进农用地膜污染防治的意见》《农用薄膜管理办法》要求,在全市农村地区推广使用0.014毫米(含)以上地膜,开展全生物降解地膜试验示范和农膜残留检测,采取以旧换新、经营主体上交、专业组织回收等方式,推进废旧农膜和农药、肥料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置工作,妥善处理废弃育苗盘和节水灌溉材料等农业塑料废弃物。 到2022年底,基本建立政府支持、市场主导的废旧农膜和农药、肥料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置体系,农膜回收率达到90%以上。
重磅新规 ‖ 住建部发布国家标准《建筑防火通用规范》
重磅!住建部发布新防火规范,从2023年6月1日起全面实施,新标准强制执行,取代旧规,以确保城乡建设的消防安全。 新规范将防火设计分为项目规范与通用规范,前者是核心,后者则规定通用技术细节,涵盖五大关键要素:规模、布局、功能、性能与关键技术。
加油加气站安全升级:消防站与危险品场所需保持至少50米间距,与加油站、加气站至少200米,消防车辆出入口与人员疏散口之间至少50米,确保安全疏散。
技术革新要求,所有工程需采用符合规范的技术方法,创新技术需经过严格论证,确保性能达标。 违规行为将依据法律法规进行严肃处理。
新规范强调了建筑防火的 基本原则 ,如适应建筑高度与层数,确保人身安全、重要功能连续性以及公共利益和环境资源的保护。特别针对临时建筑、生产工艺、交通隧道等,有详细的规定和要求。
消防设施设计,如应急排烟窗、消防电梯、直升机停机坪和消防通信指挥系统,都必须确保性能优越,能在灾害事故中快速响应,接警时间不超过45秒,通信系统稳定且有备份。
建筑平面布局需考虑疏散与减灾,消防车道、水源、坡度等设施要求明确,以保证消防车通行和消防人员作业。 例如,高层建筑需有消防车登高操作场地,且与建筑无妨碍物或高压电线。
住宅与非住宅部分需通过 防火分隔 ,确保安全。商业设施有严格的面积限制,例如,一、二级耐火建筑商店营业厅的面积限制根据不同楼层和配备系统有所不同。
对于特定场所如木结构建筑、燃气调压站和天然气使用,有严格的防火分区和安全要求。 地铁车站、交通站等公共区域的防火布局和疏散设计也尤为重要。
在建筑结构防火方面,地下建筑和高层楼板有严格的耐火等级,关键结构需经过防火性能验算。 工业建筑的耐火等级根据生产危险性严格划分,民用建筑则根据使用性质设置不同的防火标准。
细节方面,防火墙、防火隔墙和幕墙等必须严格封堵,以防止火灾蔓延。 电梯井、竖井、管道井等需有防火封堵措施,防火门、窗和卷帘等需具备自动关闭和烟密闭功能。
在疏散设施和防火分隔上,规范明确要求疏散出口、楼梯宽度、楼梯间设置、避难设施等的合规性,以确保在火灾发生时,人员能迅速、安全地疏散。
总的来说,新《建筑防火通用规范》的发布,为我国城乡建设的消防安全提供了坚实的法规保障,旨在提升建筑防火设计和管理的科学性,确保公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每一个细节都经过深思熟虑,旨在打造更安全、更人性化的居住和工作环境。
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发布《个人贷款管理办法》,自7月1日起施行|附全文
国家金融监管总局重磅发布</全新的个人贷款管理法规,旨在强化信贷市场的稳健运行,自2024年7月1日起,所有金融机构将严格遵循这一全新指引。 新办法聚焦于风险防控、灵活性与公平性,为借款人和贷款人设定清晰的界限和责任。
亮点之一是贷款期限的调整:固定资产贷款最长可达10年,流动资金贷款通常为3至5年,消费贷款和经营贷款均延长至5年,特殊情况可适当延长。 同时,贷款利率和期限将更加市场化,强调借款人的偿债能力评估,确保贷款的合理发放。
贷款条件严格但人性化</,境外自然人在申请时需提供合法用途、合理额度与期限,以及指定币种。 借款人需以书面形式提出申请,并附带相关证明材料。 贷款人会全面调查借款人的基本信息、收入状况、贷款用途和还款能力,小额信贷可采用非现场调查方式,但必须确保调查的准确性和真实性,部分环节不得外包。
面谈环节不可或缺</,无论是现场还是视频,都需核实借款人的真实身份,确保风险评估的公正性。 贷款审批过程独立而审慎,线上审批需人工复核,对于未通过的申请,将提供明确的反馈,并根据特殊情况调整审批政策。
关于贷款合同,必须符合法律规范,明确规定贷款用途、违约责任以及贷款回收措施,保障借款人权益。 贷款发放过程中,贷款人执行审贷分离原则,确保资金使用透明,支付管理上,可灵活采用受托支付和借款人自主支付,根据需要简化受托支付流程。
贷后管理方面,贷款人需密切关注贷款人的信用状况,及时应对可能出现的风险。 定期评估借款人的履行情况,确保贷款安全,违约责任明确,对未按合同使用贷款的行为,将严格执行追责机制。
展期规定严谨</,一年内不超过原期,一年以上不超过原期的一半,确保贷款期限的合理性。 对于违约行为,贷款人将采取相应措施回收贷款本金和利息。
最后,金融监管机构将对贷款人的违规行为实施严厉的监管措施,包括贷款管理不当和合同违规等。 严重违规者将面临处罚,如发放不合格贷款或合同不合规等。 此外,特殊类贷款有独立的管理规定,信用卡透支不适用,金融机构需据此制定详细的实施细则和操作规程。
总结来说,这个全新的《个人贷款管理办法》是金融监管总局为推动信贷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对贷款发放、管理及违约责任做出的明确规定,无疑将对个人金融市场的稳定和透明度产生深远影响,自2024年7月1日起,将成为所有参与者必须遵循的新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