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二季度业绩超出预期。
8月15日,京东集团(Nasdaq:JD,09618.HK)发布二季度财报显示,今年二季度京东总营收为2914亿元,同比提高1.2%。归属于普通股股东净利润为126亿元,同比增加90.91%;经调整后净利润为145亿元,同比增69%,净利润率首次达到5.0%。
对于外界关注的低价战争和电商内卷,京东高管在电话会议中回应称,正在通过吸引更多第三方商家帮助丰富产业带和低价商品的供给,“京东获取最低价的方式,不会以压榨合作伙伴的利益为前提。”
谈低价策略:今年将继续推进
财报显示,京东零售第二季度收入达2570.7亿元,同比增长1.5%。京东物流收入为442.07亿元,同比增长7.7%。新业务方面,第二季度收入为46.36亿元,去年同期为71.27亿元,同比有所下滑。
此前,电商“内卷”和“价格战”曾引发外界广泛关注。过去一段时间,京东围绕“低价”动作不断,包括自营采购成本的降低、低价货盘的丰富、百亿补贴以及9块9包邮频道等。京东CEO许冉表示,“今年,京东也会坚定地推进低价策略。目前,用户对京东的低价策略给出了很正向的反馈,希望能通过进一步强化京东618以及天天低价的用户心智,进一步提升用户在低价方面的体验。”
许冉认为,京东在追求极致的用户体验和价格竞争力的同时,也会非常重视业务的健康可持续的增长。健康的业务发展要综合地去看GMV、利润和现金流的表现,而且不论在什么时候,这三个指标都需要去平衡,缺一不可。
对于净利润的突出表现,京东高管在电话会议中回应称,利润率提升的主要原因是供应链效率提升,带动毛利率大幅改善。值得注意的是,京东的毛利率已经从2022年二季度开始,连续九个季度同比改善,这体现了京东在增长和利润间的平衡。
“京东在下半年会持续动态地平衡增长和利润。”京东高管称,全年来看,目标是全年增速超过社零总额的增速。从长期来看,业务增长和利润之间存在正循环,有信心实现长期高个位数利润率增长的目标。
谈电商竞争格局:京东对提升渗透率有信心
谈到电商行业的竞争,许冉表示,中国有世界最大规模的电商市场,也有适合电商发展的成熟基础设施,中国电商市场规模将在长期持续保持增长。
“电商本质还是要回归到如何更好地提升用户体验,如何与合作伙伴高效共赢,也就是我们所长期坚持的成本、效率和体验的不断优化。京东最大的差异化优势,还是来自于我们的自营零售和京东物流所带来的在成本、效率、体验方面的优势。”许冉表示。
许冉透露,京东二季度用户数保持双位数增长,其中回流用户和两年以上老用户都在拉动大盘增长,购物频次也保持双位数增长,对电商行业长期发展充满信心。
在平台生态方面,京东表示将坚定地推进平台生态的建设,“长期来看,伴随平台生态逐步完善,第三方的订单量和GMV占比将超过自营,佣金和广告收入也会自然健康增长。”
谈股东回报:会坚定执行股东回馈计划
财报显示,今年二季度,京东回购共计1.37亿普通股(相当于6840万股ADS),总额为21亿美元。上半年京东回购共计2.24亿普通股(相当于1.12亿ADS),总额为33亿美元。
京东CFO单甦在电话会中透露,一季度宣布的12亿美元的年度派息计划已经于二季度完成派发。今年上半年京东通过派息和回购总共合计约45亿美元,“未来股东的回馈计划我们会坚定执行,回购目标是长期降低总股本,同时我们也会基于利润持续分红,和股东分享公司的成功。”
截至15日美股收盘,京东涨4.25%,报收27美元。
特斯拉还会有进一步降价行动?长城汽车首季净利下滑近9成
1.特斯拉暗示还会有进一步降价行动?
前不久,特斯拉在美国下调售价引起了轩然大波,同时国内也传出了特斯拉会在上周六降价的消息。 遗憾的是,上周六我们并没有看到特斯拉的降价。 但有意思的是,从特斯拉日前发布的2023年一季度财报来看,特斯拉似乎被“降价”伤到了,营收虽然达到了233.29亿美元,同比增长24.38%,但利润却出现了大幅度的下滑,让业内羡慕的整体利润率、单车毛利率双双跌破20%大关,说明特斯拉的收入增长是以价换量的结果。
特斯拉表示,尽管一季度在不同地区对一些车型进行了价格下调,但营运利润率的下降速度依然可控。 预计车辆成本将持续降低,原因包括新工厂生产效率的提高和物流成本的降低,同时特斯拉仍然专注于营运杠杆的提升。 而从马斯克近期的表态来看,他似乎并不担心利润下滑,更迫切的想要提升销量。 比如马斯克说,“公司准备容忍未来利润率下降,以推动获得更高的市场份额”;“相对于低销量和高利润率,寻求更高的销量和更大的车队才是正确的选择”。 在今年锂电池材料价格不断下挫的背景下,特斯拉降价似乎有着足够充足的理由。
2.长城汽车首季净利下滑近9成
长城汽车也披露了2023年一季度的业绩报告。 财报显示,长城汽车一季度实现营收290.39亿元,同比下滑13.63%;归母净利润1.74亿元,同比下滑89.34%;扣非净亏损2.17亿元,同比下滑了116.65%。 也就是说,2023年首季长城汽车营收利润均呈现负增长,特别是扣非净利润,亏损达到了2.17亿元,相当于仅靠造车主业的长城汽车是不赚钱的。
对于业绩的变动,长城汽车解释称主要系报告期仍处于产品结构调整期,基于2023年新产品上市节奏,加大新能源品牌建设及研发投入所致。 销量方面,长城汽车一季度的累计销量为22万辆,同比下滑22.41%。 按照长城汽车公布的160万辆年销目标计算,一季度目标完成率仅13.7%。 哈弗、魏牌、欧拉、坦克均出现不同程度下滑,特别是魏牌,销量只有3,403辆,同比下滑了76.18%,而欧拉品牌也接近腰斩,同比下滑了47.37%。
3.车圈再无“BBBA”,宝沃中国申请破产
宝沃汽车(中国)有限公司新增破产审查信息。 据相关裁定书显示,宝沃汽车(中国)有限公司以不能清偿到期债务,并且资产不足以清偿全部债务为由向法院申请了破产清算。 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认为,该公司属于破产申请的适格主体,已具备破产原因,故对其破产清算申请予以受理。 值得一提的是,其母公司北京宝沃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也已经在去年11月申请了破产审查。
提起宝沃,大多数人脑海中会浮现出当年那个魔性的广告——“宝沃 好·贵”,“贵才能好,好才能贵”。 宝沃反复强调“好·贵”,但观众似乎并不买账,还遭到了网友们的一致吐槽。 在早期宣传中,宝沃还将自己同“BBA”并列,自称“德系同门四兄弟”,故得名“BBBA”。 由德国工程师卡尔·宝沃于1919年创立的宝沃汽车品牌,在二战后因经营不善,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宣告破产,所以宝沃品牌所谓的“历史”几乎是一片空白。 而福田所收购的“宝沃”实质只是昔日宝沃的品牌,并没有任何设计与技术的传承,再加上车辆本身产品力并不出彩,如今走向破产也是意料之中。
4.拥抱电动,捷豹路虎发布“重塑未来”全球战略
捷豹路虎宣布了“重塑未来”全球战略最新举措——品牌重塑策略与电动化进程。 官方表示,揽胜、卫士、发现和捷豹将成为四大品牌家族。 首款纯电揽胜车型会在今年晚些时候开始接受预定。 首款全新捷豹纯电产品是一款四门GT车型,最大续航里程可达700公里,起售价约合人民币86万元,将在2025年上市。
捷豹路虎全球首席执行官Adrian Mardell先生强调,捷豹路虎正在坚定地推进“重塑未来”全球战略,目标是在2030年前成为全面电动化的新现代豪华主义汽车制造商。 在财务指标方面,公司将致力于实现2024/25财年正现金流,以及2026年双位数息税前利润率的目标。
5.宁德时代、比亚迪钠电池年内上车
据知情人士透露,宁德时代钠离子电池将搭载于奇瑞汽车新能源品牌iCAR的首款新车,采用钠离子电池和锂离子电池混装方案,预计会在今年四季度上市。 此外,宁德时代的钠离子电池还将在奇瑞的新能源小车上量产,比如QQ冰淇淋、小蚂蚁等。 而比亚迪的钠离子电池也会在今年下半年量产上车,搭载车型为海洋生物系列的海鸥,这车预售价已经公布,为7.88-9.58万元。 据了解,比亚迪也会采用钠离子和铁锂电池混装的方案。
钠离子电池最大的特点是资源丰富、成本低廉、优异的低温性能和安全性能,缺点是能量密度不高,因此采用“钠锂混装”方案是一个折中的方法。 从目前的业界消息来看,今年或成为钠离子电池量产元年,宁德时代、比亚迪、中科海钠、传艺科技、鹏辉能源、孚能科技、华阳股份等多家企业将在今年进入钠离子电池产业化阶段。
6.时隔四年,北京车展明年4月25日“回归”
北京国际汽车展览会自1990年创办以来,每逢双年在北京举行,至今已成功举办了16届。 因疫情原因,2022(第十七届)北京车展未能举行。
7.售8.99万元,长安逸达新增车型上市
长安逸达新增了一款自动尊享型车型,售价8.99万元。 官方表示,长安逸达自3月18日上市以来,当月销量已经超过了1.03万辆。 本次上市的新增车型搭载了540°高清全景影像,可将车身四周及底盘影像传输至车内的中控大屏上,全方位展现路面情况。
另外还支持选装360°集成式行车记录仪,可实现车辆四周360度全方位画面录制,当遇到碰撞、紧急刹车、非法解锁等突发事故时,紧急保存功能可自动开启为用户行车和财产安全带来保障。 动力搭载蓝鲸新一代NE1.5T发动机,匹配7速双离合变速箱。
8.比亚迪皮卡谍照曝光
网上传出一组比亚迪新能源皮卡的路试谍照,此前有消息称新车会在今年内正式亮相。 测试车被重度伪装,前格栅中间采用了硕大的“BYD”LOGO,大量平直线条的运用延展了车头的视觉宽度,整体看上去非常硬核。 据了解,这款皮卡未来将属于海洋网,有望配备液压主动悬架系统、流媒体后视镜、华为AR-HUD等功能,并采用怀挡换挡机构。 动力可能会提供插混和纯电两种动力版本。
吉利旗下的雷达品牌率先推开了新能源皮卡的大门,作为国内新能源一哥的比亚迪自然也不会落下,新车谍照的曝光说明比亚迪正在积极准备进入这个细分市场,让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