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地质灾害预警插上 智慧的翅膀 生命至上 人民至上 全力以赴践行

广告 广告 广告 广告 了解详情 > 会员跳广告 首月9.9元 秒后跳过广告

开通搜狐视频黄金会员,尊享更高品质体验!

1080P及以上画质仅为 黄金会员专享>

开通/续费会员
抱歉,您观看的视频加载失败 请检查网络连接后重试,有话要说?请点击 我要反馈>> 正在切换清晰度... 播放 按可退出全屏模式 广告 下拉浏览更多 进行中 炫彩HDR VIP尊享HDR视觉盛宴 哎呀,什么都没识别到 反馈 循环播放 跳过片头片尾 画面色彩调整 AI明星识别 视频截取 色彩调整 亮度 标准 饱和度 对比度 恢复默认设置 复制全部log

为地质灾害预警插上“智慧的翅膀” 全力以赴践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

央视网消息: 夏季降雨增多,容易引发自然灾害。如今随着科技的进步,越来越多的监测设备帮助人们提前感知灾害,通过预警能快速响应抢出更多的避险时间。今天的《科技推动力》为您揭秘如何利用科技的力量来提前预警地质灾害的发生。我们先来看一个新闻现场。

前不久,受持续降雨影响,广西德保县敬德镇暮洞村安装的地质灾害自动监测设备触发了预警,暮洞村的地质监测员随即将情况上报到县自然资源局。经技术人员紧急研判,这个隐患点发生泥石流的可能性很大,当即建议敬德镇政府组织受威胁的15户41人撤离。

广西百色市德保县暮洞村堂洞屯地质监测员梁荣昌回忆称:“撤离完了大概10多20分钟左右,泥石流都哗啦哗啦地出来了,屯里面的路面都铺满了。”

广西百色市德保县暮洞村那料屯党支部书记王智称:“那天幸好有预警撤离得快,所以没有造成人员伤亡。”

这次泥石流造成了9间房屋受损,从当天19时10分预警,到19时30分泥石流发生,因预警及时,为群众撤离争取到了宝贵的20分钟时间,避免了9户18人可能因灾伤亡。

技防人防结合 避免地质灾害致人员伤亡

除了泥石流,滑坡也是一种常见的地质灾害。据自然资源部统计,在各种地质灾害中,因降雨引发的滑坡灾害占了70%左右。从接到预警到灾害发生,时间窗口通常很短。如何在短时间内有效撤离隐患区的群众,最大限度地避免人员伤亡?来看不久前发生在云南的一起案例。

不久前的一天凌晨,云南芒市西山乡弄丙村地质监测员赵海收到了村里一处滑坡隐患点的灾害预警,他立即在村寨内进行灾害隐患排查,发现发生灾害的可能性很大。

监测员一边敲锣,一边敲门,接到通知的人迅速地去通知下一户,把人转移到安全的地方。当天早上6时20分左右,所有的村民都安全撤离,二十分钟后,滑坡发生了。

危险迫在眉睫,怎么能让还在睡梦中的群众迅速撤离?这时候,芒市的“十联户”网格机制就发挥了关键作用。在汛情到来之前,弄丙村就按照“居住相邻、易于集中”的原则,以十户一组为网格的最小单元组织群众转移避险,村里还提前进行了应急撤离演练。

德宏州芒市西山乡党委书记寸待华称:“我们主要是把‘十联户’融合进来。通知到一户以后,其他的就每个人再负责通知下一户,这样极短地缩短了时间。”

因为措施得当,村里17户34名群众全部转移成功,避免了人员伤亡。弄丙村监测预警设备由多个仪器组成,预警喇叭和泥石流沟里安装的泥位计等组成了一个小的自动化预警单元。

地质监测员赵海称:“装在我们寨子的这四套设备,给我们老百姓带来的好处就是精准预报,让老百姓可以快速撤离到安全地点。”

泥位计侦测河床高度等变化传输数据

受全球气候变化影响,近两年,恶劣天气频发,地质灾害防范面临更大挑战。在极端天气下,各类监测预警技术如何快速响应、抢出更多避险时间备受关注。刚才新闻里提到的泥位计就是能侦测河床高度的变化,达到预警的目的,而这种设备在广西也投入了使用。

近年来,广西自然资源部门专门在一些险情较为严重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安装了自动监测预警设备。在百色市德保县暮洞村的一个山坡上面就装着预警设备泥位计,它可以提前预测出泥石流灾害发生的可能。泥位计还连着山坡下面的应急预警喇叭,以便通知村民们及时撤离。

自然资源厅地质环境监测站百色分站站长农又瑜介绍:“泥位计是专门针对泥石流地质灾害研发的一套设备,它主要的原理就是通过监测泥石流沟里面是否有淤积堆积的情况,还有侦测河床高度的变化。监测到降雨量比较大,还有一些变形迹象之后,山上的监测设备就把数据传到咱们这。”

自然资源厅地质环境监测站工程师安俊珠介绍:“这个是广西全区的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它主要管理全部3470处的监测站点,还有22000多台的监测设备都全部纳入系统管理。野外的监测设备采集到数据之后,上传到后台服务器,一旦这个数据变化超过预先设定的预警阈值之后,平台会生成预警信息,提醒群众紧急撤离。”

记者问:“从发现到系统有反应再到预警广播有多长时间?”

安俊珠回答:“一般是20—30秒。”

目前,我国正在推进监测仪器设备实现规模化、产业化。近几年研发的自动化监测设备,集成度和可靠性越来越高。

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地灾技术方法室主任张鸣之称:“我们目前所有的研发的一些仪器不断地迭代升级,一个地质灾害隐患综合监测成本已经降到了大概10万元这个级别。”

目前,自然资源部已经在全国部署了自动化监测设备28万台套,覆盖了5.9万处地质灾害隐患。通过科学预警,今年以来已成功预报灾险情68起,避免了216人可能的因灾伤亡。

“空天地”一体对重大灾害隐患主动防治

除了通过自动化预警监测设备达到预警目的,近年来,通过卫星、无人机和地面调查,我国已经构建起对地质灾害隐患点的“空天地”一体化遥感监测技术体系,实现对重大灾害隐患的主动防治。

从2020年以来,我国通过雷达卫星、光学卫星和航空遥感、激光雷达、无人机遥感等先进观测手段,完成了对全国地质灾害高发、易发地区407万平方公里713个县的隐患的识别。

中国自然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遥感技术研究所所长葛大庆称:“寻找到疑似隐患35890处,目前已经对其中的1.5万处进行了实地核查,反馈的正确率在50%左右,里面有4200多处是新增的、过去不掌握的。”

卫星和航空遥感的应用是针对重点目标展开的。

葛大庆介绍:“主要还是聚焦在一些高山峡谷地区,人不能至、地面调查条件复杂的威胁,村庄、集镇重大设施的这些重大的隐患。”

甘肃省由于地质结构复杂,地质灾害易发,全省共有地质灾害隐患点21896处,位列全国第三。在甘肃省地质环境监测院,技术人员利用在近地轨道上时刻运行的雷达卫星,24小时在线监测全省2万多处地质灾害隐患点。

甘肃省地质环境监测院信息中心主任石鹏卿介绍:“我们首先利用雷达卫星获取了地表形变信息,像这一块区域,我们可以看到它有明显的变形区域,紫红色代表变形明显,黄色代表变形轻微。”

雷达卫星能监测到变形,而高分辨率的光学卫星则能对隐患点的范围进行确定。“高分一号”2米分辨率的卫星能判断出大型以及特大型滑坡的轮廓,结合变形信息,就可以确定滑坡的范围。甘肃还实现了重点城市0.8米分辨率光学影像的全覆盖,识别隐患点的能力进一步加强。

在卫星上看到的疑似隐患点,还需要地面的进一步确认。过去地质人员需要跋山涉水,一点点地测量滑坡体,实地监测隐患点。但现在,一架无人机几次起降就可以完成过去好几天的工作。

中国自然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高级工程师贺鹏称:“我们通过遥感手段,在前期做大量的工作,避免我们的人员漫山遍野地实地跑,减轻工作负担,让地方的专家能够更聚焦他们的目标,能够更好地实现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这样一个理念。”


哪些地区开展了防汛救灾服务?

最近一段时间,我国大部分地区都接连出现了暴雨的天气,尤其是南方地区,导致很多地方都发生了洪涝地质的灾害,严峻的防汛救灾形势使全国人民的心时时刻刻牵动着。 防汛救灾,迫在眉睫,需要尽我们自己的力量全力以赴,顽强奋战,坚守阵地。

我们要高质量做好防汛救灾工作,不仅需要各个部门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还需要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 洪涝地质灾害不仅会严重威胁人们的生命健康,还会影响到人们的生活,我们住的房屋在连续好几天的暴雨下,被洪水冲垮了,种的庄稼也被洪水损坏,还有水路、电路、通讯等基础设施也受到了损害等等还有一些其他的。 所以各相关部门要时时刻刻把人们的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放在第一位,确保将人们的生命健康放在第一位。 要全力开展抢险救灾工作,要及时把在灾害地区的人民移到安全的地方,要及时把困住的人员安安全全的解救出来,要做到不落下任何一户,不漏下任何一个人。

我们既要高质量的做好防汛救灾工作,也不能忘记继续加强疫情防控之网。 要继续紧绷疫情防控这根弦,让我们认识现在的疫情形势,让我们不要忘记病毒是有多狡猾,所以我们要不懈怠,不放松,不掉以轻心,时时刻刻防控着,我们要继续以最严格,最全面的措施时时刻刻做好疫情的防控,绝不懈怠,绝不让疫情再出现反弹的情况。 今年的降雨量与往年相比,明显增多,极端的天气再加上疫情的打击,今年的防汛救灾工作也是非常的艰巨。 在危急的时刻,我们要众志成城,万众一心,冲锋在前,要尽职尽责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要做到不捣乱,不添乱。

求舟曲泥石流的新闻评论

昨日,国旗半降,举国默哀。 从北京天安门广场到上海世博园区,万众肃立,为舟曲遇难同胞哀悼,致哀的汽笛声在舟曲鸣起……制度化哀悼活动,无疑从国家层面体现了对公民生命权的尊重。 但与此同时,我们更为关注的是,在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发生之后,每一个中国公民,才是传递大爱的最好载体。 他们面对灾难,他们面对灾后同胞时的态度,其实恰恰是社会进步的最大力量。 在舟曲泥石流灾难发生之后,舟曲人传递出了大量令人感动的信息。 泥石流来袭之际,不少民众夺门而出的时候,不忘记敲开隔壁邻居的家门。 许多民众把素不相识的人推上生存的高处。 就在泥石流的废墟里,有不少当地的受灾民众已经擦干眼泪,开始在街头搬运食品和水。 从上了年纪的老人,到4岁的孩子,都可以成为当地的志愿者。 这种志愿者其实很艰难,因为他们自己也是从灾难中走出来的,他们的心里还承受着巨大的压力,有些人的亲人还没有掩埋,家园还沉没在废墟中。 这样的人能够主动成为志愿者,更需要一个强大的公民社会鼓励和支持。 另一方面,无论是汶川、玉树还是舟曲,人们对于灾难的态度,也在逐渐成熟。 人们意识到,每一场灾难都只会发生在一个特定的地区,但灾难的承担者应当是全体中国人。 失去亲人的悲伤,如果真实地平均给十三亿同胞,那么个人所承受的痛苦或许会小很多;失去亲人的悲恸,如果自由地诉说给十三亿同胞,那么个人所经历的苦难或许会忘却得快一些。 其实国家哀悼活动本身,不光是看规模、看仪式,更多的是看每一个公民在这场哀悼活动中,是不是真实地表达了自己的情感,传递了对同胞的爱和信仰。 一个国家之所以能够在灾难面前成熟,恰恰是因为这个国家有一个强大的公民社会,每一个公民都能够充分地表达他们对同胞的爱,充分地表达他们对生命的理解。 在汶川如此、在玉树如此、在舟曲也如此;在地震中如此、在泥石流中如此、在日常生活中也一样。 公民社会不总是从灾难中来,但是我们在灾难中寻找和界定公民社会,是因公民社会往往在灾难中一步一步走向成熟。 在汶川地震中,我们第一次看到了如此之多的志愿者,意识到在我们的社会中潜藏着一种惊人的力量。 同时,对于灾民愿望的满足,也是公民社会的责任。 此刻,对于灾民来说,可能简单的物质供给可以满足他们的生存需求,但是他们的精神需求一样重要。 一个成熟的社会,会重视每一个活着的人,让他们尽快走出阴影,走进新的生活。 汶川、玉树、舟曲,我们一遍又一遍地说“愿逝者安息,愿生者坚强”,但是我们是不是真的听懂了这句话背后沉重的涵义,这其实需要整个中国来回答。 这句话背后的涵义,是要让活着的人,不要再重蹈灾难的阴影,也不要再生活在灾难的阴影之下。 今后,无论是灾难中,还是日常生活中,每一个公民都能够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和帮助别人的方式。 这样的一个社会,无论遇到什么样的灾难,都只会越来越强大。 今天,你可以闭上眼睛,但那倾轧中碾过的断壁残垣,仍在眼前盘旋不去。 今天,你可以不去倾听,但那狂暴间凋落的生命花瓣,犹在耳畔殷殷呼唤。 今天,你可以停止思想,但那黑暗中寻找光明的手臂,还在心中苦苦挣扎。 今天,是我们第三次以国家的名义,以公共的仪式向在自然灾难中陨灭的生命致哀,向在甘肃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中遇难的同胞哀悼。 舟曲时间,冻结了那曾经一张张鲜活的笑脸;舟曲数字,粉碎了那曾经一段段美丽的岁月。 这份痛,让寰宇同悲;这行泪,让大地同担;这份情,让生死同心。 在泥石流浇铸的时刻,一位继父怀抱两个继女向外奔跑,他的亲生儿子还在一边酣睡。 废墟下14岁少年张新建镇定回答“总理,您放心,我能挺住”,生死间,他恳请“先救我妈妈”。 阳光下,亿万期盼未能托起花儿的笑脸,他却为我们留下灿烂的天地。 被掩埋的绝境中,33岁的母亲用手臂托举4岁半的儿子,8个多小时奇迹般地坚持,让生命重生……向死而生,哪怕天不遂人愿,但它寄寓的人间真情在精神的疆界中奔腾如源。 向死而生,哪怕生命终被覆盖,但它所迸射的人性光辉在历史的天空中温暖如初。 向死而生,哪怕山崩地陷,但它所负载的浩然之气在浮躁的俗世中纯净如洗。 从汶川走来,从玉树走来,从舟曲走来,爱让生命延续,爱让废墟飘起袅袅炊烟,爱让民族挺起不弯之脊。 生命至上,人民至上,已成为一个古老的国家在艰难中走向强大,在困苦中走向成熟,在浴火中重生的精神刻度。 灾难袭来,与舟曲同舟,让舟曲不屈,是奔涌在中华大地的最强音。 从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到各级党委政府的全力以赴,从夜以继日与死神争抢时间的“迷彩绿”到从五湖四海火速奔来的“红丝带”,以人为本的国家信念,骨肉同胞的民族大爱,再度将一个伟大民族的凝聚力空前集结,再度冉冉升起任何困难都挡不住中国人民的国家信念。 灾难袭来,每一位海河儿女都是舟曲人。 海河两岸,处处闪动着心系灾区、共克时艰的行动和信心。 第一时间,天津市委、市政府代表天津人民向灾区人民捐助500万元,全力支援灾区。 天津市红十字会将第一笔善款50万元汇往灾区。 社会各界有钱出钱,有力出力,以各种形式驰援灾区……七天七夜过去了,泥石流的脚步还未停歇,救援的号角还在铿锵。 国土资源部已对分布在山区、丘陵地区的1640个县进行了地质灾害初步调查,查出了24万个地质灾害隐患点。 面对防不胜防的地质灾害,今天我们必须擦干泪水,有责任理性担当:我们是否深知身处险境并做好了规避风险的准备。 曾经的灾难用生命擦亮了科学的眼睛,用血泪铺就了生的通道。 让我们一起努力,有智慧远离灾难,有信心热爱生活,有勇气拥抱像今天一样冉冉升起的朝阳昨天,中国各地包括驻外使领馆,国旗再次徐徐而降,13亿国人和舟曲灾区的幸存百姓,一起痛悼被泥石流吞噬的1248名同胞。 舟曲救灾远未结束,重建舟曲的挑战比救灾更难更持久。 而当务之险,大陆各省区,至少还有余处与舟曲类似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带、区块),如一柄柄达摩克利斯之剑,高悬在700万同胞的头上,一遇到暴雨、地震、风灾、冰雹等恶劣天气,它们随时都在威胁同胞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舟曲惨祸”将被中国灾害史所详细记载,其一次性死伤(失踪)同胞之多,肯定已成为中国有灾害文字记录以来,最为惨烈的泥石流灾难。 然而,问题的严峻性在于,破碎的山体、淤塞的河道、裸露的山岩以及深切的沟壑,遍布着大半个中国的肌体。 国家地质调查总局副总工程师殷跃平今年早些时候曾警告说“在中国,地质灾害中人祸因素占到一半以上”。 “舟曲惨祸”并非个案,仅据今年上半年官方的“不完全统计”,除东北和华北之外,西北、西南、华南、华东四大区15个省(自治区),因泥石流、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被夺取性命的同胞就超过345人,伤者、失踪者及财产损失和巨额救灾费用均不在统计之列。 更可叹的是,“舟曲惨祸”远非此类“灾祸”的终极版本。 就在举国上下为“舟曲救灾忙乎的这一周内,不计与舟曲同处同一地理板块的甘南数县被泥石流吞噬的数十条性命之“新悲切”,仅据仍在为重建家园而艰难奋斗的四川汶川地震灾区的“不完全统计”,泥石流又致使71名同胞或丧命或失踪……这难道就是中国的宿命——不!当人类无休止地掠夺土地、森林、草场、河谷,甚至连行洪区和溢洪道也不放过时,怒不可遏的大自然必然会以频繁制造灾难的方式疯狂地报复人类。 只是,人类活在社会上,安全保障程度与社会身份和经济条件直接关联,保障程度高的人,暂时不受或少受直接伤害,保障程度低的人,尤其是山区的农民群众,则更易率先受到灾难的一次次戕害。 众所周知,今年上半年国内GDP同比增幅乃11.1%,可笔者查阅到的2010年上半年《全国地质灾害通报》,读来令人心颤:全国2010年上半年共发生地质灾害起,地质灾害发生的数量竟是2009年同期的10倍!不可否认,极端气候是引发地质灾害频发的原因之一,但近年来遍地开花的拦河建坝、切坡造楼、填谷建厂、炸山开路等非理性之盲动加蛮干,无不进一步加剧着满目疮痍的中华大地更加支离破碎。 缝合支离破碎的大地山川——哪怕仅着眼于危情不再继续加深加剧,若说政府完全缺乏作为那不是事实。 但政府尤其是地方政府作为不够确系客观事实。 哀悼过后,各级政府该当真治理地质灾害了——小到治理队伍、经费保障、治理监管、治理问责,大到治理体制和机制的构建等等,每一个环节都缺一不可,都须当真对待。 置于全社会的层面,欲治“地灾”先须治官、“治体制”,没有科学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作为治理前导,没有财权与事权挂钩的财政体制改革为治“地灾”配套,这件刻不容缓的大事,照样是很难干成的。

漳浦县领导到赤土乡检查指导防汛工作

近期雨水连绵,强降雨引发积涝、地质灾害的风险较大,为确保漳浦县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黄键鹏一行先后实地检查了赤土乡浯源村水磨自然村地质灾害点和危住房防汛情况、浯江溪赤土段汛期河道值班巡查及流域综合治理等情况。

黄键鹏要求,要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充分发挥村(社区)基层干部的一线防汛带头作用,加强值班值守和监测预警,确保在突发险情关键时刻能够迅速到位,有效处置险情。 要全面做好重点隐患排查除险工作,落实地质灾害隐患点、高陡边坡人员转移避险工作,防止群众回流,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 要积极向上争取资金,扎实推进旧村危房户复垦工作,彻底消除危旧房屋安全隐患。

黄键鹏指出,浯江溪是漳浦县重要的流域之一,流域综合治理事关民生福祉,高质量的水环境能为老百姓带来更多幸福感和获得感。 要严格落实河长制,加强河道日常巡视巡查,密切关注水情变化,高度重视河道治理工作,确保汛期河道畅通、泄洪有力,守护好周边群众生命财产及农作物的安全。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m.srwj168.com.cn/kuaibao/18656.html
热 行进中国 调研行·品牌河北丨冬奥小城暑期
以医者仁心架起友谊之桥 号医院船跨越山海 和平方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