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TouSuo™️
*小红书账号:秃头研究所新传考研/秃头研究所Monsters
*本栏目以对成为公共舆论焦点的热点事件分析为主,由秃头所南京大学、复旦大学、中山大学等985院校打工人撰写,从事件介绍,到可以使用到的相关理论内容、论述语句,全方位地为25届赛博朋友们提供学习思路与相应的可记录语句。在保证应试的同时,也希望秃头所能够成为一位时代的观察者,成为加速社会时代下得以让过去的历史能够保存下来的记录者,用书写、用文字,阐发独立思考,让理想与观点入世,使其得以真正洞察现实生活。
*推文内容同步小红书更新,也欢迎大家关注我们的小红书账号鸭!来和秃头所在小红书见面吧!
后台回复「热点」
获得所有热点分析资源
学术配酒,c刊到手!!
近期,一种比较小众的酒吧活动在各大城市的酒吧中悄然兴起,与酒相伴的不再只是音乐、灯光,还有学术分享PPT和主讲人。
在“学术酒吧”中,分享者多为人文社科领域的高学历人群,他们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研究方法,将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问题以学术研究的方式进行分析,比如“实证社会科学视角下的中东研究:从黎巴嫩菜谈起”;也有人乐于打破人文社科学科间的壁垒,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做分享,在他人擅长的领域去倾听。
学术酒吧将传统严谨、安静的学术场域与喧嚣、热闹的娱乐场域做了一场奇妙的融合,在精神世界的交流之余,线下的分享会形式参与也增加了社交属性与沉浸感。尽管没有人真的将学术酒吧的分享与自己的科研工作紧密相连,但也应该看到这种交流形式打破知识壁垒、扩宽交友渠道的可能。
一、学术配酒,越喝越有
哈贝马斯在《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中的讨论中谈到,西欧近代的公共领域往往凭借一定的空间和媒介建立起来,如咖啡馆、沙龙、酒馆、剧场、俱乐部等等。因此,酒馆在中世纪已经成为思想交流碰撞的实体空间。而如今,学术本身也成了一个标签,与其他场域跨界相融,使其具有特色、又形成了天然的区隔。
例如烧烤店“柳叶刀”,便是一群医学生化用了著名医学刊物《柳叶刀》的名称所开办的烧烤店,店内还有“根据文章影响因子打折”的活动。又例如如今许多线下剧本杀、线下桌游都加入了更专业化的元素,如上海的全英剧本杀、《哲学本体论》桌游等等,实际上都是将学术本身作为标签附加在了更娱乐化的事物之上,一定程度上帮助更多人完成了对学术的“祛魅”。
二、微醺时刻,逃离现实
在酒吧进行学术分享的讲述人往往来自人文社科领域,其分享的话题也往往与地方文化、饮食等现实层面的实在物高度相关,但是若运用社会科学研究方法从生活中的具体现象入手分析,往往能使其焕发出新的光彩。学术酒吧的分享活动,为更多人以其他学科的视角看待社会现象、打破信息茧房提供了可能。
而研究本身也是一件辛苦事,往往要耐得住寂寞。而在学术酒吧之中,关于研究的条条框框被弱化,而其思想碰撞、灵感迸发的一面被加以强化,在这样的环境中讨论学术往往更容易获得共鸣,也更容易听到来自其他视角的声音。同时,线下的交流场所让学术交流不局限于论文中的精神交流、学术会议的严肃形式,而是以一种更加轻松、沉浸的形式进行,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科研工作者的压力。
ꕤ⋆⸝⸝Idealism
「去更大的世界 做更有趣的人」
小破所常驻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