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本科红牌专业出炉!就业率很低 第一名是它

全国各省教育厅都会根据高校专业毕业生就业率情况,对高校专业进行调整。因此,就业率已经成为衡量高校专业前景的重要依据,甚至会影响到学校发展。

通过以往的标准来看,各省教育厅和第三方教育咨询机构,都是将毕业生就业率低于80%的专业称为红牌专业,也就是说,这些专业需要进行预警。

其实,大家都很清楚高校历年公布的毕业生就业率都掺杂有很大水分,这样做就是为了能更好地进行招生,避免引来教育部门的关注和整顿。

即使高校已经很“努力”,但依然有部分高校专业毕业生都没有达到80%的就业率。正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些专业很难有对口工作,想要掺水分都很难。

2024本科红牌专业出炉

根据麦可思研究发布的2024年版就业蓝皮书(包括《2024年中国本科生就业报告》,统计有2024年全国的红牌专业,还有最近五年红牌专业的上榜数量。

这些专业失业量较大,就业率、薪资和就业满意度综合较低,被称为高失业风险型专业。历届毕业生都面临较大的就业压力,如果大家被这些专业录取,务必要提前谋划出路。

红牌专业第一名竟然是法学,已经连续五年被评为红牌专业 。这样意味着法学专业整体就业率已经连续五年低于80%,甚至有可能都低于50%。

法学专业的毕业生已经突破10万人,90%以上学生都没有办法在本科期间通过司法考试,考公方面又很难成功,这些学生就业压力很大,失业率非常高。

很多学生都是选择二战考研或者二战考公,这部分学生都可以理解为动态失业。还有法律行业的竞争也超出大家想象,普通高校法学专业毕业生难有出路。

第二名是绘画专业,同样是连续五年成为红牌专业。 当前就业市场对绘画专业人才的需求相对有限,传统绘画领域如美术馆、画廊等机构岗位数量不足,广告公司积纳人才又有限。

因此,绘画专业毕业生出现供需失衡的局面,但目前高校的招生依然在增加,所以必须要予以警告。更为重要的是,数字媒体艺术和设计学等专业学生,也在挤压该专业的生存空间。

第三名应用心理学专业,又一个连续五年被警告的红牌专业 。该专业毕业生很难成为心理咨询师,最好的出路是到中小学里面做心理老师,但学校能容纳的学生很有限。

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许多毕业生最终都选择跨专业考研,或者选择不对口的工作。根据调查数据显示,超过70%心理学专业毕业生从事人力资源、助理和行政等职位。

第四名是国际中文教育专业,第五名则是教育技术学专业 。这两个都可以说属于我国教育领域的专业,但同时又是非常尴尬的专业。

国际中文教育主要培养国际汉语教师,当年随着国际贸易的日益繁荣,还有孔子学院在全球各地开设,各地高校都纷纷开设国际汉语类专业。

只是大家都没有想到突然熄火,国外根本没有办法提供就业岗位,如果想要在国内的中小学做老师,自身专业又不太对口,这样使得就业局面变得很尴尬。

而教育技术学并非是师范类专业,主要研究电子信息和教育设备、媒体等,毕业生很难成为中小学教师。即使想要应聘学校的信息技术老师,也很难和计算机专业学生竞争。

总体评价

如今各行业的发展速度都很快,我们很难预测未来哪些专业最容易就业。但是总结历年各专业就业率,我们确实有把握规避一些就业率低的专业。

社会是多元化发展,就业市场同样多样化,但任何事情都需要实现供需平衡,超出这个范围就很容易供过于求。如今这些专业成为红牌专业,也是高校当初种下的恶果。

部分高校开设红牌专业时,根本没有前瞻性规划,只是认为热门就应当开设,认为热门专业就能吸引高分的学生,如今高校开设的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等专业,也是如此。

作为学生或者家长,我们应该看得更加长远,即使高校提供多种类型专业供选择,但必须要看清楚现实,要努力规避过热的专业,也要规避那些衣就业率的专业。


填写大学志愿是兴趣还是就业前景

给点资料 供参考用理性投资的心态选志愿当年易中天老师的女儿填报高考志愿时,易中天给了女儿四个原则:第一是兴趣原则,选感兴趣的专业;第二是优势原则,选最能体现自己的优势的专业;第三是创造原则,这个专业毕业以后从事的工作应该是具有创造性的,而不是做简单重复的劳动;第四是利益原则,这个专业最好还是能挣钱的。 “因兴趣而有动力,因优势而有能力,因创造而有潜力,因利益创造收益”,这四个简单明了的原则值得高三考生和家长们慢慢体会和好好借鉴。 无独有偶,有“股神”美誉的投资家沃伦·巴菲特,在分享投资成功经验时,总结出四条“金科玉律”,其中包括:1、理性投资——利用市场的愚蠢,进行有规律地理性投资。 市场上充斥着众多不理性的投资者,只有认识自己的愚蠢,战胜自己内心的恐惧和贪婪,才能利用市场的愚蠢。 2、精心选择——坚持将精力应用于寻找并精选长期稳定、具有持续竞争优势的超级明星企业,精心分析这些企业的经济状况和管理素质,集中投资,长期持有。 3、控制风险——安全是成功的基石,注重安全首先要控制可能的风险;其次才能获得相对高的收益,才能保证投资盈利。 4、拒绝盲从——投资人财富上的成功与他对投资目标的了解程度成正比,投资过程中不相信任何小道消息,坚持独立思考。 填报志愿是一次事关人生投资的重大决策,如果说衡量巴菲特投资成功的标准是赢取多少资金,那么衡量人生投资成功的标准则是赢取的人生幸福感有多少。 用理性投资的心态,审慎对待高考的院校和专业选择,可以为这笔投资注入更多的理性和预见性,赋予志愿填报更清晰的目标和更多的智慧投入,从而为孩子的未来带来持久的良性发展,获取更好的长期回报。 从这个意义上说,巴菲特的投资“金科玉律”带给我们不同寻常的启示。 随着就业难度的增加,上大学目前已经变成了一项典型的风险投资行为。 在这项投资中,考生的投入主要包括考分、求学期间耗费的时间和资金投入。 投资回报主要来源于毕业后的就业收益。 能否取得这笔收益,取决于是否有相应的单位按照人才选聘的要求录用他。 如果进一步细分,填报志愿的投资与回报可以分为多级:第一级的投资包括高考考分以及考前所有的学习时间和资金等投入;第二级的投资包括大学期间所有的学习时间和资金等投入。 第一级的回报包括能否被高校录取,并获得相应的文凭、知识和技能;第二级的回报包括能否顺利就业并获得相应的物质报酬和职务晋升的机会;终极回报包括整个求学和就业的过程中所获得的综合能力以及物质回报能否满足考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和满足个人的心理需要。 因此,填报志愿的成功与否并不能简单地以能否获得高校录取通知书来衡量,应更多考虑第二级回报,尤其是终极回报能否实现来衡量。 笔者将以下面的一个实例向大家作进一步分析。 有一个家庭,两个女儿,姐姐考上大学计算机专业,毕业后去了一家日本公司,做高级软件工程师,月薪1万多。 该到妹妹考大学了,父母就逼她也像姐姐一样报考计算机专业。 妹妹虽然心里不愿意,但迫于父母的威严和“好心”,就听从了父母的意见。 但是妹妹的学习情况并不理想,成绩不好,也越来越学不下去,一回到家就和父母发脾气、闹矛盾,甚至一年多不想跟父母说话。 父母带着内疚的心情找我咨询。 经过了解,才知道其实妹妹的文笔非常好,而且艺术创造力也很强,作文在高中时经常在班里被老师当范文读。 而父母却坚持说搞文学没出路,应当学工科,这样就可以像姐姐一样学有大好就业前景的计算机专业。 结果在大学由于计算机专业课程繁重深奥,她勉强维持及格,感到无颜面对老师和同学,文学的爱好也逐渐消磨殆尽。 其实,为了高薪而不考虑兴趣和特长选择专业的做法不是理性投资该有的行为,上文父母为妹妹志愿选择运用的策略仅仅考虑第一级升学目标的实现,而忽略了第二级就业目标和终极需求目标的实现,在就读和就业时必将为这份人为的不理性埋单,实在是遗憾。 这里,我们不妨借用经济学中机会成本的概念来分析一下理性投资的重要性。 在经济学上,同一种资源在多种活动之间选择使用时,一旦将它用到某一项活动中,便将同时丧失掉将其用于其他活动的机会,不管选择哪一种活动都将有收益,机会成本指的就是那项被放弃的活动所能带来的收益。 例如一家企业拥有1000万元资金,如果用于A项投资,企业可以获利100万元,但现在用于B项投资,只获利80万元,B项投资的机会成本就是A项投资的最高收益——100万元,两项投资相比较,净损失20万元。 可见,机会成本是指本来可以得到,但因为选择失当实际没有得到的收益。 计算时有一个公式:经济利润(或亏损)=会计利润-机会成本。 如果上述计算的结果是正数,说明企业获得了经济利润;如果是负数,说明实际上企业蒙受了经济亏损。 我们就上面例子作如下分析:该女生的考分作为投资的资源可以投向她现在就读的学校和专业,也可以投向她喜欢并擅长的与文学相关的学校与专业。 假设家长充分考虑该生热爱文学,具有利用文笔好有想象力完成相应新闻媒体创新的潜质,她的考分也完全具备被相应大学和专业录取的条件等因素,合理指导该女生利用考分所对应的排名选准志愿,她的大学生活将会积极主动充实,日后她在学习和工作中创造的价值与获得的回报都将更多。 但是事实上的填报让该女生痛恨这个既不喜欢又不擅长且日后就业趋势不如新闻传媒类专业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被指为亮“红牌”的专业。 “红牌”专业主要指失业量较大,就业率持续走低,且薪资较低的高失业风险型专业)。 该女生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上将耗费的学习时间、资金与新闻传媒类专业相比并无太大变化,但是,学习动力不足必将导致她学习成绩不理想,进而影响她的职业生涯发展;将来就业时两个专业在物质收益(可以用人民币等物质衡量)、精神收益(可以用成就感、满意度、社会地位等衡量)和职业发展(可以用就业机会、职业成长路线等衡量)等方面必定会有非常大的差别。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填报时的挫败感、就读时对学业的厌恶感以及就业时因工作不力产生的失落感,都将极大地增加两项投资比较时的亏损,填报志愿的不成功在心理感受上带给该女生带来的伤害不容忽视。 理性的人生投资强调关注人生进阶的平台,填报志愿时的“夺宝大战”争夺的就是最利于个人发展的平台。 人可以通过登上一个又一个的平台来展示自己的才华,充实人生,服务社会。 一般的人随波逐流,社会把他放到什么样的平台上,他就在这个平台上生存;聪明的人会去发现立足的平台与更高一级平台的关系,努力登上新平台,拓宽发展的空间;高明的人会在出发之前设计好平台间的最佳路径,他们注重整体效应,善于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善于借用每一个平台中的资源,稳步登高。 高明的人对社会的贡献更大,社会给予他们的回报也更多。 所以说,科学填报志愿,合理规划人生是非常有道理的,也是非常有必要的,应当值得我们家长和考生们高度重视!对学校、专业和兴趣问题的纠结我两个同事的孩子,前两年都考取了很好的大学,没想到入学后却纠结于学校和专业的选择,一个毅然决定退学重新选择学校,一个正在徘徊。 学生甲:2009年考取了浙江大学计算机专业,学校和专业都是自己选择的,在浙大上了一年后,他不满意老师的授课方式,自己赴香港考察了五所大学,遂决定退学复读报考香港的大学。 今年他将再次参加高考,去实现他的目标。 学生乙:2009年高考成绩优异,被某重点大学生命科学专业录取,高考成绩是该校当年录取的第一名。 但一年多后,他觉得自己很不适合这个专业,更喜欢学习动漫、艺术,家长为此与其多次沟通,但没有奏效,孩子的情绪直接影响到了学习成绩,现在痛苦地纠结中。 两个学生都是自己选择的专业和学校,家长只是起了参谋的作用。 不同的是甲同学,上大学后仍然喜爱自己的专业,只是对现行的教学内容和方式不满意,觉得香港的学校更适合自己;乙同学在选择专业时,家长曾提醒生命工程专业未必适合,而且毕业后不太好找工作。 但是乙同学受高中老师宣传的影响,决定报考。 上述情况虽属个别,但有逐年增加的趋势。 甲同学目前所在的复读班,就有多个从著名高校退学重考,有个在北大数学系读了三年,居然也复读重考换专业。 去年我女儿复读的学校,就有在北大念了一年小语种后退学,复读重新考取了北大医学部。 孩子们对专业的选择,有时候盲从于社会追捧的热门专业,自己能否达到专业课程的要求没有深入的了解。 建议家长,对于孩子想报的专业,家长应该找来在大学中要学习的各门课程让孩子有大致的了解,剔除兴趣的因素外,关键看这些课程的要求对你是否有难度。 尺有所长,寸有所短,每个人的学科优势不同,有时候喜欢的并不一定适合你。 比如报金融,如果你的数学不太强,学起来会很吃力;学小语种,如果你不具有语言的天赋,花费时间要比别人多。 选择专业不能一味凭兴趣,还要结合自身的特点、擅长,冷静思考。 况且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兴趣发生转换也是常有的事。 我的表侄当年参加高考时,也和许多的男孩子一样喜爱计算机专业,喜欢它源于喜欢游戏、网络,对该专业今后学习的科目并不了解,一志愿一专业报了北航的计算机系,结果被北航工商管理录取,当时心里有些郁闷,还找到学校询问转系问题。 一年后他对我说:“幸亏没去计算机专业,自己不适合学计算机,对编程没有感觉,如果去了,也是垫底。 ”由于他数学好,学工商管理很轻松,大学四年成绩一直在班里名列前茅,最后学校保送他金融专业硕博连读,现在一家金融单位工作。 如果当年他凭兴趣考上了计算机专业,他的成绩在班里肯定不是优秀的,也不会有硕博连读的机会。 兴趣并不一定是你的长项,有时候录取的专业虽非自己的所爱,也许它更适合你。 再说,本科只是高等教育的基础,读研的时候可以重新确定专业。 个人认为完全没有必要耽误两年甚至更长的时间退学重考。 况且今后就业,真正与专业对口工作的人并不多,大部分人都从事着与本科专业无关的工作。 除有的岗位对专业有特殊要求外,很多岗位录用的人并一定专业对口,用人单位更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考量。 所以,在大学期间除了学习,要让自己全面发展,具有较高的情商更重要。 考虑到今后的就业,选择专业时,不妨将父母、亲朋好友能帮助找工作的范围作为专业定位,这是从实际出发,就不能过多地考虑兴趣爱好了。 现实中,能有多少人能把本职工作与兴趣爱好相结合,那只是个理想,大多数人的工作与个人的爱好不沾边。

辩论赛:选专业看兴趣还是看就业前景?有利于就业前景的话题或者回答有哪些?急急急

提供一点资料 供参考 用理性投资的心态选志愿当年易中天老师的女儿填报高考志愿时,易中天给了女儿四个原则:第一是兴趣原则,选感兴趣的专业;第二是优势原则,选最能体现自己的优势的专业;第三是创造原则,这个专业毕业以后从事的工作应该是具有创造性的,而不是做简单重复的劳动;第四是利益原则,这个专业最好还是能挣钱的。 “因兴趣而有动力,因优势而有能力,因创造而有潜力,因利益创造收益”,这四个简单明了的原则值得高三考生和家长们慢慢体会和好好借鉴。 无独有偶,有“股神”美誉的投资家沃伦·巴菲特,在分享投资成功经验时,总结出四条“金科玉律”,其中包括:1、理性投资——利用市场的愚蠢,进行有规律地理性投资。 市场上充斥着众多不理性的投资者,只有认识自己的愚蠢,战胜自己内心的恐惧和贪婪,才能利用市场的愚蠢。 2、精心选择——坚持将精力应用于寻找并精选长期稳定、具有持续竞争优势的超级明星企业,精心分析这些企业的经济状况和管理素质,集中投资,长期持有。 3、控制风险——安全是成功的基石,注重安全首先要控制可能的风险;其次才能获得相对高的收益,才能保证投资盈利。 4、拒绝盲从——投资人财富上的成功与他对投资目标的了解程度成正比,投资过程中不相信任何小道消息,坚持独立思考。 填报志愿是一次事关人生投资的重大决策,如果说衡量巴菲特投资成功的标准是赢取多少资金,那么衡量人生投资成功的标准则是赢取的人生幸福感有多少。 用理性投资的心态,审慎对待高考的院校和专业选择,可以为这笔投资注入更多的理性和预见性,赋予志愿填报更清晰的目标和更多的智慧投入,从而为孩子的未来带来持久的良性发展,获取更好的长期回报。 从这个意义上说,巴菲特的投资“金科玉律”带给我们不同寻常的启示。 随着就业难度的增加,上大学目前已经变成了一项典型的风险投资行为。 在这项投资中,考生的投入主要包括考分、求学期间耗费的时间和资金投入。 投资回报主要来源于毕业后的就业收益。 能否取得这笔收益,取决于是否有相应的单位按照人才选聘的要求录用他。 如果进一步细分,填报志愿的投资与回报可以分为多级:第一级的投资包括高考考分以及考前所有的学习时间和资金等投入;第二级的投资包括大学期间所有的学习时间和资金等投入。 第一级的回报包括能否被高校录取,并获得相应的文凭、知识和技能;第二级的回报包括能否顺利就业并获得相应的物质报酬和职务晋升的机会;终极回报包括整个求学和就业的过程中所获得的综合能力以及物质回报能否满足考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和满足个人的心理需要。 因此,填报志愿的成功与否并不能简单地以能否获得高校录取通知书来衡量,应更多考虑第二级回报,尤其是终极回报能否实现来衡量。 笔者将以下面的一个实例向大家作进一步分析。 有一个家庭,两个女儿,姐姐考上大学计算机专业,毕业后去了一家日本公司,做高级软件工程师,月薪1万多。 该到妹妹考大学了,父母就逼她也像姐姐一样报考计算机专业。 妹妹虽然心里不愿意,但迫于父母的威严和“好心”,就听从了父母的意见。 但是妹妹的学习情况并不理想,成绩不好,也越来越学不下去,一回到家就和父母发脾气、闹矛盾,甚至一年多不想跟父母说话。 父母带着内疚的心情找我咨询。 经过了解,才知道其实妹妹的文笔非常好,而且艺术创造力也很强,作文在高中时经常在班里被老师当范文读。 而父母却坚持说搞文学没出路,应当学工科,这样就可以像姐姐一样学有大好就业前景的计算机专业。 结果在大学由于计算机专业课程繁重深奥,她勉强维持及格,感到无颜面对老师和同学,文学的爱好也逐渐消磨殆尽。 其实,为了高薪而不考虑兴趣和特长选择专业的做法不是理性投资该有的行为,上文父母为妹妹志愿选择运用的策略仅仅考虑第一级升学目标的实现,而忽略了第二级就业目标和终极需求目标的实现,在就读和就业时必将为这份人为的不理性埋单,实在是遗憾。 这里,我们不妨借用经济学中机会成本的概念来分析一下理性投资的重要性。 在经济学上,同一种资源在多种活动之间选择使用时,一旦将它用到某一项活动中,便将同时丧失掉将其用于其他活动的机会,不管选择哪一种活动都将有收益,机会成本指的就是那项被放弃的活动所能带来的收益。 例如一家企业拥有1000万元资金,如果用于A项投资,企业可以获利100万元,但现在用于B项投资,只获利80万元,B项投资的机会成本就是A项投资的最高收益——100万元,两项投资相比较,净损失20万元。 可见,机会成本是指本来可以得到,但因为选择失当实际没有得到的收益。 计算时有一个公式:经济利润(或亏损)=会计利润-机会成本。 如果上述计算的结果是正数,说明企业获得了经济利润;如果是负数,说明实际上企业蒙受了经济亏损。 我们就上面例子作如下分析:该女生的考分作为投资的资源可以投向她现在就读的学校和专业,也可以投向她喜欢并擅长的与文学相关的学校与专业。 假设家长充分考虑该生热爱文学,具有利用文笔好有想象力完成相应新闻媒体创新的潜质,她的考分也完全具备被相应大学和专业录取的条件等因素,合理指导该女生利用考分所对应的排名选准志愿,她的大学生活将会积极主动充实,日后她在学习和工作中创造的价值与获得的回报都将更多。 但是事实上的填报让该女生痛恨这个既不喜欢又不擅长且日后就业趋势不如新闻传媒类专业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被指为亮“红牌”的专业。 “红牌”专业主要指失业量较大,就业率持续走低,且薪资较低的高失业风险型专业)。 该女生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上将耗费的学习时间、资金与新闻传媒类专业相比并无太大变化,但是,学习动力不足必将导致她学习成绩不理想,进而影响她的职业生涯发展;将来就业时两个专业在物质收益(可以用人民币等物质衡量)、精神收益(可以用成就感、满意度、社会地位等衡量)和职业发展(可以用就业机会、职业成长路线等衡量)等方面必定会有非常大的差别。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填报时的挫败感、就读时对学业的厌恶感以及就业时因工作不力产生的失落感,都将极大地增加两项投资比较时的亏损,填报志愿的不成功在心理感受上带给该女生带来的伤害不容忽视。 理性的人生投资强调关注人生进阶的平台,填报志愿时的“夺宝大战”争夺的就是最利于个人发展的平台。 人可以通过登上一个又一个的平台来展示自己的才华,充实人生,服务社会。 一般的人随波逐流,社会把他放到什么样的平台上,他就在这个平台上生存;聪明的人会去发现立足的平台与更高一级平台的关系,努力登上新平台,拓宽发展的空间;高明的人会在出发之前设计好平台间的最佳路径,他们注重整体效应,善于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善于借用每一个平台中的资源,稳步登高。 高明的人对社会的贡献更大,社会给予他们的回报也更多。 所以说,科学填报志愿,合理规划人生是非常有道理的,也是非常有必要的,应当值得我们家长和考生们高度重视!对学校、专业和兴趣问题的纠结我两个同事的孩子,前两年都考取了很好的大学,没想到入学后却纠结于学校和专业的选择,一个毅然决定退学重新选择学校,一个正在徘徊。 学生甲:2009年考取了浙江大学计算机专业,学校和专业都是自己选择的,在浙大上了一年后,他不满意老师的授课方式,自己赴香港考察了五所大学,遂决定退学复读报考香港的大学。 今年他将再次参加高考,去实现他的目标。 学生乙:2009年高考成绩优异,被某重点大学生命科学专业录取,高考成绩是该校当年录取的第一名。 但一年多后,他觉得自己很不适合这个专业,更喜欢学习动漫、艺术,家长为此与其多次沟通,但没有奏效,孩子的情绪直接影响到了学习成绩,现在痛苦地纠结中。 两个学生都是自己选择的专业和学校,家长只是起了参谋的作用。 不同的是甲同学,上大学后仍然喜爱自己的专业,只是对现行的教学内容和方式不满意,觉得香港的学校更适合自己;乙同学在选择专业时,家长曾提醒生命工程专业未必适合,而且毕业后不太好找工作。 但是乙同学受高中老师宣传的影响,决定报考。 上述情况虽属个别,但有逐年增加的趋势。 甲同学目前所在的复读班,就有多个从著名高校退学重考,有个在北大数学系读了三年,居然也复读重考换专业。 去年我女儿复读的学校,就有在北大念了一年小语种后退学,复读重新考取了北大医学部。 孩子们对专业的选择,有时候盲从于社会追捧的热门专业,自己能否达到专业课程的要求没有深入的了解。 建议家长,对于孩子想报的专业,家长应该找来在大学中要学习的各门课程让孩子有大致的了解,剔除兴趣的因素外,关键看这些课程的要求对你是否有难度。 尺有所长,寸有所短,每个人的学科优势不同,有时候喜欢的并不一定适合你。 比如报金融,如果你的数学不太强,学起来会很吃力;学小语种,如果你不具有语言的天赋,花费时间要比别人多。 选择专业不能一味凭兴趣,还要结合自身的特点、擅长,冷静思考。 况且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兴趣发生转换也是常有的事。 我的表侄当年参加高考时,也和许多的男孩子一样喜爱计算机专业,喜欢它源于喜欢游戏、网络,对该专业今后学习的科目并不了解,一志愿一专业报了北航的计算机系,结果被北航工商管理录取,当时心里有些郁闷,还找到学校询问转系问题。 一年后他对我说:“幸亏没去计算机专业,自己不适合学计算机,对编程没有感觉,如果去了,也是垫底。 ”由于他数学好,学工商管理很轻松,大学四年成绩一直在班里名列前茅,最后学校保送他金融专业硕博连读,现在一家金融单位工作。 如果当年他凭兴趣考上了计算机专业,他的成绩在班里肯定不是优秀的,也不会有硕博连读的机会。 兴趣并不一定是你的长项,有时候录取的专业虽非自己的所爱,也许它更适合你。 再说,本科只是高等教育的基础,读研的时候可以重新确定专业。 个人认为完全没有必要耽误两年甚至更长的时间退学重考。 况且今后就业,真正与专业对口工作的人并不多,大部分人都从事着与本科专业无关的工作。 除有的岗位对专业有特殊要求外,很多岗位录用的人并一定专业对口,用人单位更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考量。 所以,在大学期间除了学习,要让自己全面发展,具有较高的情商更重要。 考虑到今后的就业,选择专业时,不妨将父母、亲朋好友能帮助找工作的范围作为专业定位,这是从实际出发,就不能过多地考虑兴趣爱好了。 现实中,能有多少人能把本职工作与兴趣爱好相结合,那只是个理想,大多数人的工作与个人的爱好不沾边。

2019年国家公务员考试招录人数最多的专业是什么?

你好,2019国家公务员考试总共招录1.45万人,涉及的专业非常多,但是,从公布的报考职位表中可以看到,招录人数最多的三类专业是哪三类专业呢?下面我们来看一下。 一、信息技术类专业信息技术类专业是2019年国家公务员考试招录人数非常多的一类专业,这一类专业主要包括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网络安全、电子信息工程等专业。 现在,很多工作都已经高度信息化,并且都在与互联网高度融合,所以很多部门都需要信息技术类专业的人才。 其实,信息技术类专业是我国高校开设数量最多的几类专业之一,基本上每一所高校都有开设,同时,这类专业也是比较热门的专业,高考录取分数线非常高,更值得注意的是,这类专业平时的就业率和工资待遇水平也都比较高,我们可以看到,这几年多个信息技术类专业都被评为绿牌专业。 二、法学类专业法学类专业是一类人文社科类专业,而人文社科类专业的就业情况一般都不是很好,法学类专业也不例外。 我们可以看到,在一些统计机构评出的红牌专业中,法学专业这几年已经上榜多次。 但是,在2019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当中,法学类专业却是招录人数非常多的一类专业,所以,法学类专业虽然在平时不好找工作,在考公务员时却比较有优势,尤其是考一些县级地区的公务员。 查看这几年的报考数据可以看到,无论是国考还是省考,很多县级地区招录法学专业的公务员职位,报考人数都不多,它们的录取分数线也要比其他职位低不少。 三、经济、金融、财会类专业发展经济仍然是我国当下最主要的任务,同时,税务局又是招录人数比较多的一个部门,所以,经济、金融、财会类专业在2019国家公务员考试当中很受欢迎,这类专业可以报考的公务员职位非常多。 同信息技术类专业一样,经济、金融、财会类专业也是非常热门的专业,并且也是比较容易拿到高薪的一类专业,高考录取分数经常在所有专业当中排名第一。 可以看到,这几年,无论是211财经类大学,还是非211省属财经类大学,录取分数都居高不下。 但是,在平时,经济类专业的就业率是相对较低的,这类专业并不像信息技术类专业那样比较容易找工作。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m.srwj168.com.cn/kuaibao/20263.html
年轻人正在自愿入职碎玉轩
那个证 这个证 到底哪个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