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阿斯塔纳10月20日电 题:哈萨克斯坦学子的中国留学梦
中新社记者 单璐
“照片上就是中国西安当地名小吃,酸汤水饺,羊肉泡馍,还有‘biangbiang’面,都很好吃,大家可以放心,这边不是所有的饭菜都辣。”
当地时间10月19日,在位于哈萨克斯坦首都阿斯塔纳的欧亚大学孔子学院里,一场热闹的留学经验分享会正在进行。就读于西安外国语大学的哈萨克斯坦留学生金森成正通过视频,跟教室里数十位学弟学妹分享自己在中国的留学见闻。
“宿舍附近有干洗店、水果店,这家小卖部能买到零食,再往前走还有个快递驿站。”金森成拿起手机,一边介绍大学周边配套设施,一边分享生活经验,“这边网购很便利,用APP可以实时追踪物流进度,生活成本也不算高。”
从衣食住行到院校设施,从专业课程设置再到奖学金申请,金森成事无巨细地回答大家提出的问题,台下的学生们有的做着笔记,有的用手机拍视频记录,一张张年轻的面孔上洋溢着对留学中国的憧憬与期待。
“中国有着非常发达的商业生态系统,电商物流很先进。”今年18岁的阿纳斯塔西娅学中文已有一年多,对于未来,她有非常清晰的职业发展规划,“我要去中国学经济学,以后主要做哈中两国之间的商贸生意,我看好这方面的前景。”
“选择去中国留学,是因为那里有着无与伦比的历史与艺术积淀。”在哈萨克斯坦姑娘达丽娅眼中,中国是一个巨大的文化宝库。“我之前一直在犹豫,是去欧洲留学还是去中国。”达丽娅说,“后来在查资料时看到了中国的古建筑,西安的钟楼、鼓楼、大雁塔,是它们让我下决心要来中国。”
讲台大屏幕上,金森成展示着留学生在校园体验八段锦、品茶、包饺子等活动,随后一张夜游大唐不夜城的照片吸引了大家的关注。看着照片上热闹的场景,学生和家长们兴致勃勃地讨论着中国文旅的发展,不少人掏出手机搜索屏幕上展示的景点信息。
“去中国留学是我们全家人一起做的决定。”在哈萨克斯坦姑娘卡米拉看来,这是实现自己当一名外交官梦想的必经途径。“我想去看看中国真正的样子,了解当地人所思所想。”卡米拉说。
哈萨克斯坦小伙金穆哈梅德是个地道的武术迷,当看到屏幕上的中国武术展示,他很兴奋。“听了学长的介绍,我感觉中国的大学对留学生很友好,创造了很多深入了解中国文化的机会,这让我坚定了去中国留学的决心。”金穆哈梅德说。
“这些年,哈萨克斯坦学生对留学中国的热情不断高涨,孔院的招生规模也在不断扩大。”在欧亚大学孔院中方院长杨雷看来,当地人对中国的了解已越来越深入。“从几年前学生问去中国安不安全,是否排外,到现在问高校的教育质量,对世界前沿知识的研究程度,你能感受到其中的变化。”杨雷表示,未来,孔院将继续组织汉语俱乐部活动,邀请嘉宾解读中国高校招生政策,分享留学经验,助力更多哈萨克斯坦学子圆梦中国。(完)
邓亚萍有哪些细小的感人故事
人物故事 童年时期: 童年的邓亚萍,因为受当时体育教练父亲的影响,立志做一名优秀的运动员。 但是她个子矮,手脚粗短,根本不符合体校的要求,体校的大门没能向她敞开。 于是,年幼的邓亚萍跟父亲学起了乒乓球,父亲规定她每天在练完体能课后,必须还要做100个发球接球的动作。 邓亚萍虽然只有七八岁,但为了能使自己的球技更加熟练,基本功更加扎实,便在自己的腿上绑上了沙袋,而且把木牌换成了铁牌。 对一个孩子来说,这是多么难能可贵!这不但要使身体备受煎熬,心里方面也要承受巨大的压力。 小小的她,每闪、展、腾、挪一步,都可以用举步维艰来形容! 腿肿了!手掌磨破了!——这是家常便饭!但他从不叫苦,不喊累! 负责训练的父亲,有时心疼得掉眼泪! 付出总有回报,由于邓亚萍的执着,10岁的她便在全国少年乒乓球比赛中获得团体和单打两项冠军。 运动员时期: 进入国家队后,邓亚萍都是超额完成自己的训练任务,对里规定上午练到11时,她就给自己延长到11时45分,下午训练到6时,她就练到6时45分或7时45分,封闭训练规定练到晚上9时,她练到11点多。 邓亚萍为了训练经常误了时间,她就自己泡面吃。 在队里练习全台单面攻时,邓亚萍依旧往腿上绑沙袋,而且面对两位男陪练的左突右奔,一打就是2小时! 在进行多球训练时,教练将球连珠炮打来,邓亚萍每次都是瞪大眼睛,一丝不苟的接球,一接就是1000多个。 据教练张燮林统计,邓亚萍每天接球打球1万多个。 每一节训练课下来,汗水都湿透了邓亚萍的衣服、鞋袜,有时甚至连地板也会浸湿一片,不得不换衣服、鞋袜,甚至换球台再练。 长时间从事大运动量、高强度的训练,从颈到脚,邓亚萍身体很多部位都是伤病。 为对付腰肌劳损,她不得不系上宽宽的护腰,膝关节脂肪垫肿、踝关节几乎长满了骨刺,平时只好忍着,实在痛的利害了就打一针封闭,脚底磨出了血泡,就挑破它再裹上一层纱布接着练。 就算是伤口感染,挤出脓血也要接着练。 求学时期: 刚到清华大学外语系报到时,指导老师让她一次写完26个英文字母。 当时在别人眼中看来最简单不过的事,邓亚萍却费尽心思后才把它们写出来。 于是邓亚萍把自己的睡眠时间压缩到最低限度,经常学习到很晚才肯休息,有时,一边走路一边看书,就连吃饭的时间都用上了。 邓亚萍不断要求自己,做作业也要和完成训练课一样,绝对是今日事今日毕,毫不含糊。 邓亚萍这种刻苦学习的精神,让辅导老师和学友都深表叹服。 1998年2月,邓亚萍前往英国剑桥大学读书,邓亚萍在剑桥大学的语言学校开始学习英语,短短3个月的时间,邓亚萍坚持每天8点多从自己的住所赶往学校上课。 下午3点半下课后,她还到学院的学习中心去学ix,听磁带,练自己的口语,直到晚上8点学习中心关门后才赶回住所。 回到住所,邓亚萍也从不浪费时间,她坚持和房东用英语交流,坚持按时完成作业和预习功课。 在她终于获得硕士学位后,邓亚萍又动身前往剑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 长时间固定姿势写稿诱发了邓亚萍的颈椎病,头不能移动,一动就疼的钻心。 但是,疼痛并没有把邓亚萍征服,她咬紧牙关,以一种固定的姿势坚持查阅资料和写作。 诚信故事 那是邓亚萍在清华即将毕业的前夕。 有一天,她找到语文老师请他帮助修改哲学课的总结。 这份哲学总结足有四五千字,内容很充实,既有理论上的阐述,又能联系实际用哲学观点分析打球的战略战术。 几天后,语文老师把改过的文章给了。 又过了几天,语文老师在校园里遇到了她,邓亚萍一方面表示对语文老师的谢意,同时又很认真地对他说:我把两份总结都交给了哲学老师,跟老师讲清楚了其中一份是我自己写的,另一份是请语文老师修改过的。 一篇哲学文章,请语文老师修改,按理说修改后就可以当作自己的原创交上去了。 语文老师绝不会去质问邓亚萍,为何不说明是经老师改过的;哲学老师更不会质疑她是否请人家修改过。 一切显得那么自然。 但是,邓亚萍竟把修改前后的两篇文章一齐交给了哲学老师,还如实说明了请语文老师做过修改。 这就是诚实的邓亚萍,这就是邓亚萍的诚实! 惟有这样的诚实,才会有她的事业,她的辉煌,她的人格力量。 试想,在学业上不老实的人,焉能成得了邓亚萍? 申奥故事 邓亚萍当运动员的时候,曾经两次当众落泪,一次是1992年在巴塞罗那,一次是1996年在亚特兰大,她在获得奥运会女单冠军之后情不自禁。 2001年7月13日,当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先生宣布北京获得2008年奥运会主办权的那一刹那,邓亚萍又哭了。 “北京赢了,比我自己拿任何一次世界冠军都激动。 ” 北京申奥形象大使 去年12月,邓亚萍知道自己与杨澜等人一道成为“北京申奥形象大使”。 当时她正在瑞士洛桑参加国际奥委会运动员委员会会议,北京奥申委代表团也到了洛桑,奥申委主席刘淇向国际奥委会执委会作了北京2008年奥运会申办工作的陈述报告。 刘淇市长和袁伟民局长给邓亚萍布置的任务是负责做好运动员委员会的工作。 国际奥委会运动员委员会共有11个人有投票权,其中一个是加拿大人,所以直接投票的有10人,再加上正副主席,共有12人参加投票。 2月20日,邓亚萍在诺丁汉大学考完最后一门课程,第二天立即赶回北京,参加申奥评估团的接待工作。 送走评估团之后,她就留在北京,继续完成清华大学的一些课程。 国际奥委会规定,委员不可以到申办城市考察,这样对北京就很不利,因为很多人没有来过北京,不了解北京。 邓亚萍说,运动员委员会的这十几个人,只有两三个人来过中国,波波夫最近一次来中国是1999年,还是去上海;澳大利亚游泳运动员苏珊·奥尼尔,1987年到过上海,美国排球运动员鲍伯,也是1988年来过中国。 那时的中国跟现在没法比,但给他们的印象非常深刻,“你们穿的衣服都是灰色的,楼房也是灰色的。 ”所以做他们的工作也挺费劲的,因为他们不了解现在的中国。 不能请进来,只好走出去。 “我有一个比较有利的条件,这四五年,我与运动员委员会的同事们相处得很好,大家都当过运动员,又是年轻人,比较容易沟通。 ”邓亚萍说。 她事先与在欧洲的委员们联系了一遍,询问他们是否有时间在他们住的城市碰面,然后按着预约的时间开始跑。 到瑞典见一位冬季项目的哈萨克斯坦运动员,到卢森堡拜见卢森堡大公,到意大利见两个运动员委员。 为了见美国的鲍伯,邓亚萍曾在三天里从北京到洛杉矶打了一个往返,在飞机上的时间比在美国停留的时间还长。 两三天跑一个地方虽然很辛苦,但邓亚萍觉得很值,她向这些人介绍北京的现状,跟他们印象中的北京截然两样。 她告诉他们,我们的政府和人民都非常想举办一次奥运会,对运动员来讲,那肯定是一次不同以往的奥运会。 去莫斯科之前,北京奥申委已经把各方面工作都做得非常充分细致,我只是做了其中的一点点工作而已,很多人已经忙了两年多,没有节假日,非常辛苦。 像何振梁先生、国际羽联主席吕圣荣等,他们要做得工作更多。 两次申奥 两次陈述 北京两次申奥,都是让邓亚萍作运动员代表。 1993年,邓亚萍刚刚登上事业的顶峰,在头一年的巴塞罗那奥运会获得女单、女双两项冠军,并深得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先生喜爱。 投票前一个多月,邓亚萍得到通知,让她代表现役运动员在最后的陈述中讲几句话。 “但那时我根本不会讲英语,国际司的刘北剑替我写好了几句话,一句一句地教我,让我硬背下来。 ”如今已在英国诺丁汉大学读了两年书的邓亚萍,觉得那次陈述经历真“悬”:“陈述的头一晚我基本没有睡觉,嘴里反复叨唠那几句话,比参加世界大赛还紧张。 因为自己心里一点把握都没有,万一忘了词怎么办,纸上的英文又一句都看不懂。 轮到我上场时,我感觉心砰砰直跳,真紧张啊!但毕竟打过那么多世界比赛,一上场还是能够镇定下来,把那几句话顺利地背下来了。 ” 在莫斯科同样代表运动员作陈述报告,不仅仅是邓亚萍自己心定多了,所有听过邓亚萍讲英文的人都对她充满了信心。 她现在可以用英文写论文,用英语作报告,在美国学习过的杨澜也对邓亚萍的英语水平赞不绝口。 此外,还有一点令邓亚萍自信,“这四年我一直在清华大学和诺丁汉大学读书,书没有白读,我感觉自己比上一次申奥时成熟多了。 ” 虽然已经把陈述词背得滚瓜烂熟了,但为了保险,邓亚萍还是带着稿子上台了,万一卡住了,看一眼稿子就可以接着往下说。 尽管久经沙场,邓亚萍上场前还是觉得有点紧张。 “8个陈述人,加上杨凌共9个人,我们知道自己肩上的担子有多重。 陈述好了,是应该做的,可能一票都不会加上去,如果陈述不好,就很可能会减票,北京奥申委前面做了那么多工作就会因此打了折扣,所以我们只能成功不能失败。 ” 此前,几位陈述人在北京做了很多次练习。 邓亚萍说:“当时在亚运村的国际会议中心,完全按着国际奥委会会议的讲台尺寸布置会场,按着乒乓球的术语,就是模拟训练。 每个人的陈述词都改了几十遍,讨论,推翻,再讨论,再推翻,最后终于定稿时,已经到了7月初了,时间非常紧张。 真正到了“比赛”的时候,我们大家都发挥得非常好,北京做完陈述报告以后,大家都感觉北京的陈述报告要比其它几个城市好。 北京准备得太充分了,大家对北京获胜充满了信心。 ” 等待投票表决的时候,五个申办城市的代表团都坐在一个大厅里。 “虽然心里也紧张,但我们很有信心,甚至觉得第一轮就有可能过。 第一轮没过,我们心里反倒有点紧张了:到底哪里出了问题?但是大家还能够沉住气。 ”邓亚萍回忆说。 “第二轮投票以后,我们一看监票的三个人都走了,就知道有结果了:肯定是北京!因为只有北京可能在前两轮胜出,而绝对不可能在前两轮出局,这一点北京奥申委是非常有把握的。 所以第二轮出结果,那肯定是北京赢了。 ” 梦想终于实现了,多少人盼着这一天。 “我一听到北京,一下子站了起来,眼泪马上就流下来了,大家全都哭了,真是太不容易了。 可以说,那一刻,比我拿任何一次世界冠军都激动。 ”邓亚萍由衷地说。
哈萨克斯坦:在“咸海之底”感悟50年变迁
()为中国留学生我、编译、收集、整理海外留学新闻:《在“咸海之底”感悟50年变迁》05月30日报道。早就听说哈萨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交界处的咸海已濒于枯竭。 上世纪60年代,苏联政府要求中亚地区广泛种植被称为“白金”的棉花,使得本应注入咸海的河流大量用于灌溉,导致咸海水量在30年间萎缩90%,被生态学家们“判了死刑”。 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曾悲叹,咸海是“20世纪人类最大的生态错误之一”。 近年来,沿岸国家为挽救咸海进行了不懈努力,哈境内一侧咸海水量已有所恢复。 为一睹今日咸海的“真面目”,记者进行了实地采访。
一“海”牵动两国命运
咸海是片内陆湖,从地图上看,它就像欧亚大陆腹地的几滴眼泪。 过去完整的咸海,如今已被分割成大小两部分,前者在乌境内,后者在哈境内。 虽然同属咸海沿岸,但哈乌两国所产的鱼类却各有特色。 哈国境内的北咸海主要以鲤鱼为主,而乌国的南咸海则曾盛产咸海鲷、暗斑梭鲈、赤梢鱼等。 苏联时期,南岸乌兹别克斯坦的渔港穆伊纳克比北岸哈萨克斯坦的渔港更发达。 但随着这个世界第四大内陆湖的枯竭,穆伊纳克只剩下2000人,工厂、剧院、居民楼、机场都已废弃,被戏称为“全球物业费最便宜的城市”。
记者抵达的第一站是哈萨克斯坦境内距咸海最近的城市阿拉尔斯克。 这座过去紧邻咸海的著名渔港,如今已成为远离水面50多公里的干涸小城。 坑洼狭窄的街道和低矮的房屋笼罩在暮色中,丝毫不见城市的繁华和喧嚣。 记者脚下的昔日咸海湖底已变作干涸的河床,不远处的堤坝边矗立着锈迹斑斑的港口装卸设备,两排陈旧的板房曾是船舶维修厂。 陪同官员望着堤岸,目光中透出对过去水草繁茂时期的怀念……
一个渔业博物馆寄托梦想
昔日咸海岸边的低洼处,有一座小型渔业博物馆,专程赶来的哈前渔业部长萨尔扎诺夫在这里接受了记者专访。 这位75岁的老人就出生在阿拉尔斯克,是咸海命运的见证人。 “作为渔民的儿子,我从一个船员到渔业公司总经理再到渔业部长,一生都在跟咸海打交道。 退休后我主持修建了这座博物馆,希望为恢复咸海贡献余生”。
据介绍,咸海生态的破坏使得阿拉尔斯克的男人比女人少30%,当地年轻人当兵体检时,很多人都不合格,不是因为疾病,而是因为体重过轻。 为挽救“咸海之死”,哈萨克斯坦在锡尔河入咸海处修建了大坝,在“小咸海”南侧也构筑了堤坝,防止水流向干涸地带白白蒸发掉。 “近几年咸海水量已开始增加,含盐量开始下降,鱼苗已经成活,渔民们又可以出海捕鱼了”,萨尔扎诺夫高兴地说,“他们的收入已经超过我这个退休部长”。
沿岸百姓重拾“捕鱼经”
与老人告别后,记者驱车行至离咸海最近的卡拉捷连村,村长古德巴伊热情地将记者请到家中用餐。 所谓“靠水吃水”,鱼是哈萨克人家里绝对的主食。 当地朋友还会送上特色熏鱼做礼物,吃时开膛拿走鱼内脏,半生不熟的鱼鳔、鱼籽和鱼肉留下,然后就着面包和啤酒大快朵颐。 不过这种做法中国人一般吃不惯,会觉得又咸又腥。
来到咸海岸边,首先看到水域右侧是浩浩荡荡的锡尔河“入海口”,左侧是一道大坝,高出大坝的水流越过坝顶,响着震耳的隆隆声汇成一条大河向南流去。 记者登上一艘船的顶部远望,“小咸海”显得更加开阔辽远。 渔民加穆巴尔别克挥舞着手臂说:“看,看!水面直到远处的山脚下,看不见边儿。 五六年前,在我们现在站立的地方都没有多少水。 ”随后,这位渔民还掐着手指聊起他的“捕鱼经”:现在是捕捞鳊鱼的时节,然后是两个月的禁渔期,7月就进入捕鱼的好时候啦……随行的副区长说,这只是恢复咸海的一期工程,等到二期完成后,“小咸海”的水面还会再扩大,虽然水量不大可能恢复到过去水平,但水面离阿拉尔斯克小城会越来越近。 他还说,目前捕鱼的渔民有1000多人,每年捕鱼大约20万吨,而2007年“小咸海”捕鱼量仅为2000吨。 5年间这一数字增长近百倍。
为什么男生有苏联情怀
苏联帮助过中国,战斗民族。
“战斗民族”来源于日本漫画大师鸟山明所绘《龙珠》,赛亚人是天生的战斗民族,好战而且越战越勇。 这么形容俄罗斯人是因为他们性格都比较彪悍,天生豪放不羁无所畏惧。 常常做出一些匪夷所思又啼笑皆非的事情,这是对俄罗斯人的一种调侃,并没有任何羞辱或讽刺的意思。
简介
无论男女老少,有时候会表现出如超人般的勇气,有时候又会表现得像没长大的孩子。 从他们的日常举动中,能够体现出这个民族的特质,勇敢、坚强的同时又有些幼稚和滑稽,俄罗斯人用他们特有的方式彰显着民族的个性,我们称之为“战斗民族”。
特别是二战的影响,电影《兵临城下》更是获得了很多中国人的仰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