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据央视新闻消息,2024年7月27日,在印度首都新德里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6届世界遗产大会上,我国申报的“北京中轴线——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 !截至目前,我国世界遗产数量达到59项。
北京中轴线全长7.8公里,纵贯北京老城,北端为钟鼓楼,向南经过万宁桥、景山、故宫、端门、天安门、外金水桥、天安门广场及建筑群、正阳门、中轴线南段道路遗存,至南端永定门,太庙和社稷坛、天坛和先农坛东西对称布局于两侧。
2019年10月1日晚,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烟花表演在天安门广场上空燃放。新京报记者 陶冉 摄
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说
“北京独有的壮美秩序就由这条中轴的建立而产生。”
我们收集了近十五年的中轴线绝美图片
与大家分享
● 明代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
● 明清时期,承担着城市计时与报时功能。
2022年11月7日,从鼓楼上远眺钟楼。新京报记者 王贵彬 摄
2017年12月17日,新地安门百货商场平台上,男子拍摄鼓楼。从这里可以眺望鼓楼和后海。新京报资料图片
2023年3月26日,游客泛舟什刹海,遥望钟鼓楼。新京报记者 王飞 摄
2019年2月8日,烟袋斜街游客络绎不绝,不远处的钟鼓楼亮灯,装点节日气氛。新京报资料图片
● 元至元年间(1264—1294年)建。
● 承担着南北交通的重要功能。
● 其位置及功能历经7个世纪始终未变。
2014年8月28日,万宁桥。新京报记者 浦峰 摄
2024年7月16日,万宁桥。新京报记者 浦峰 摄
● 明永乐四年至十八年(1406—1420年)
在此处人工营造了景山山体
● 景山整体建筑顺应山势并以中轴线居中对称布局
形成了严谨的景观秩序。
2021年4月12日,蓝天白云下,景山万春亭和北海白塔遥相呼应。新京报记者 王贵彬 摄
2024年2月21日,龙年初雪后的景山万春亭。新京报记者 薛珺 摄
2013年3月20日,景山上向北远眺北京中轴线。新京报记者 陈杰 摄
2018年9月5日,从景山上远眺CBD夜景。新京报记者 王飞 摄
2023年9月29日中秋节,景山万春亭与“超级月亮”。(二次曝光)新京报记者 郭延冰 摄
● 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初步建成。
● 1924年,清皇室搬出故宫。
● 1925年,故宫博物院成立并对公众开放。
2022年6月7日午后,蓝天白云下的故宫。新京报记者 浦峰 摄
2021年10月15日,新人在故宫角楼旁拍婚纱照。新京报记者 浦峰 摄
2023年7月31日,大雨中,故宫慈宁宫门口的鎏金麒麟,麟发上耸,金光灿灿。新京报记者 李木易 摄
2023年9月29日晚,中秋夜,故宫神武门、CBD和“超级月亮”同框。(两次曝光) 新京报记者 尹亚飞 摄
2023年12月11日,景山公园,从山顶眺望故宫博物院。当天,北京降下2023年冬天的第一场雪。新京报记者 薛珺 摄
● 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
● 明、清两代,社稷坛是祭祀社(土地)与稷(五谷)的场所。
● 是中国现存最为完整的古代皇家祭祀太社和太稷的祭坛。
2024年7月16日,社稷坛与中山堂。新京报记者 浦峰 摄
2024年7月16日,社稷坛。新京报记者 浦峰 摄
● 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始建。
● 是明清两代皇家祖庙。
● 太庙与社稷坛的对称格局体现了
《考工记》所载“左祖右社”的理想都城规划范式。
2010年4月23日,太庙。新京报资料图片
2024年7月16日,太庙。新京报记者 浦峰 摄
● 明永乐十五年(1417年)始建。
● 是明清两代皇城正门,也是明清时期颁布诏令及现代举行重大国事活动的场所。
● 见证了两千余年王朝统治的终结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2021年7月1日上午,天安门广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10万羽和平鸽飞翔在天安门广场上空。新京报记者 尹亚飞 摄
2024年1月1日,天安门广场,来自全国各地的群众观看元旦升国旗仪式,迎接2024年的到来。新京报记者 薛珺 摄
2018年9月23日晚,天安门广场,“祝福祖国”巨型花篮进行夜景照明调试工作。新京报记者 薛珺 通讯员 李万莉 摄
● 明永乐十七年(1419年)始建。
● 是明清时期北京内城正南门,
● 是兼具防御和城市管理功能城门建筑群。
2021年10月14日,正阳门箭楼,工人在按照古法修缮大门。新京报记者 浦峰 摄
2020年4月26日,前门,夕阳沉入云海中,与华灯初上的正阳门交相呼应。新京报资料图片
2022年9月10日,正阳门箭楼和中秋夜月亮。新京报资料图片
2022年10月19日,前门五牌楼和正阳门箭楼。新京报资料图片
● 将精心布置的城市建筑群和公共空间连为一体的重要纽带。
● 是明清两代国家礼仪活动的必经之路。
2021年10月14日,正阳门箭楼南望,跨过前门“五牌楼”,远处的永定门城楼清晰可见。新京报记者 浦峰 摄
2024年7月17日,位于永定门北侧的中轴线南段道路遗存。新京报记者 浦峰 摄
● 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始建。
● 天坛与先农坛以北京中轴线呈东西对称布局。
● 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明清皇家祭天建筑群 。
2019年10月1日晚,烟花下的天坛祈年殿。新京报记者 尹亚飞 摄
2023年7月15日,蓝天白云下的天坛祈年殿。新京报记者 王贵彬 摄
2022年10月31日,天坛秋色。新京报记者 王飞 摄
2024年2月21日,天坛公园,龙年初雪后,身着古装的游客踏雪前行。新京报记者 王子诚 摄
2020年10月3日,天坛公园祈年殿倒映在保护丹陛石的玻璃罩上。新京报记者 王飞 摄
● 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始建。
● 是现存中国古代规模最大的皇家祭祀农神之所。
2024年7月17日,先农坛神仓。新京报记者 浦峰 摄
2024年7月17日,先农坛太岁殿藻井。新京报记者 浦峰 摄
● 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始建。
● 曾为明清北京老城外城正南门
● 是北京外城七座城门中规制最高的一座。
2023年6月13日,永定门。在北部山峦背景下,永定门城楼、前门城楼、故宫、景山万春亭等中轴线建筑清晰可见。新京报记者 王贵彬 摄
2019年10月1日晚,永定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烟花表演在天安门广场上空燃放。新京报记者 王飞 摄
2019年9月23日,亮灯后的永定门和满天烟花交相呼应。新京报记者 浦峰 摄
新京报记者 尹亚飞 薛珺 陈杰 浦峰 王贵彬 王子诚 陶冉 郭延冰 王飞 李木易 通讯员 李万莉 摄影报道
编辑 王远征 张湘涓
校对 刘军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网易跟贴
注册 手机发跟贴 登录并发贴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易立场。
北城荒凉大丰申遗成功了吗?!今天是周六,晚上不加班。既然申遗成功了。怎么也得庆祝一下!下班去买半斤水煮花生!再来一瓶啤酒!喝起来!
穷小子的路注定不好走 易猛子三十目前没有跟贴,欢迎你发表观点
新闻多一度|申遗成功!一文解密北京中轴线
返回网易首页 下载网易新闻客户端为什么「北京中轴线」可以申遗?
为什么「北京中轴线」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申遗价值?
北京,这座古都的灵魂,起源于元大都的智慧,其城市设计深深烙印着周礼的痕迹。 梁思成与林徽因的足迹,揭示了中轴线这一城市的脉络,它如同一条历史的纽带,贯穿了从永定门到鼓楼,全长约10公里的壮丽景观。
历史的起点:永定门
作为明代的象征,永定门在2004年重获新生,它不仅是城市的起点,也是中轴线的开端,见证了历史的沧桑变迁。
先农坛的农业精神
先农坛,这座祭祀先农的传统场所,展示了古代对农业的尊崇,寓意着农业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地位。
天坛的皇家祈愿
天坛,明清两代的祭天祈谷之地,冬至时的祭天仪式象征着对丰收的期待,彰显了皇家的神圣与庄重。
中轴线上的商业繁荣与文化交融
从前门大街的繁华商业到正阳门的箭楼特色,中西建筑的交融,让这条轴线充满了活力与魅力。
历史的见证与纪念
天安门广场,明清建筑的瑰宝,历史的见证者,毛泽东纪念堂则承载着对伟人的永恒怀念。
社稷坛与和谐之韵
社稷坛,中山公园的更名,象征着和谐共生,槐柏合抱的奇观诉说着古老的传统。
皇家礼制的体现
故宫的午门、三大殿与三宫六院,展示了皇家建筑的威严与礼制,而太庙、劳动人民文化宫和端门则遵循着传统的布局理念。
自然与人文的交汇
景山人造山的壮丽,万宁桥的岁月痕迹,鼓楼和钟楼的报时功能,共同构成了中轴线的丰富内涵,象征着历史与文化的交融。
现代与传统的延续
中轴线延伸至现代,如奥林匹克公园和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展示了“中”与“和”的精神,使之成为北京建筑的精髓和国家实力的象征。
活在故事中的轴线
北京中轴线,每一砖每一瓦都承载着历史的故事,每一个地标都是文化记忆的载体,它是这座城市的灵魂,也是世界的瑰宝。
北京中轴线申遗计划
2011年文化遗产日,北京启动了中轴线申遗文物工程,包括故宫、天坛、永定门等古建筑群,计划以“轴线”形式申请世界文化遗产。 北京市文物局随后对大高玄殿、北海万佛楼和阐福寺等进行了修缮。
中轴线是古都北京的标志性象征,全球最长的城市中轴线,计划于2011年9月前加入预备申报名单,有望于2013年正式申遗。 2012年,46处古建开始修缮,申遗范围涵盖了元明清特色建筑,以及天安门广场等现代建筑。
2012年11月,新版《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预计出炉,中轴线项目有望入选。 北京市文物局表示,中轴线形成于元代,是世界上现存最长的城市轴线,汇集了北京建筑精华。 今年5月底,旧城沿街文物风貌维修工程启动,预计2013年底胡同区域将增加中英双语介绍。
专家认为,中轴线融合了中原文化和游牧文化,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副主席郭旃赞扬了我国文物保护手段,认为中轴线是世界文化遗产的有力候选。 古迹理事会主席古斯塔夫·阿罗兹对城砖保护表示关注,强调了细致的保护工作对于老城墙的重要性。
尽管城市格局有所改变,但中轴线的遗产价值不减,国际专家如Kirsti Kovanen等人高度评价其独特性和历史价值,认为它是独一无二的城市轴线,具备申遗资格。
扩展资料北京中轴线是指明清北京城的中轴线,北京的城市规划具有以宫城为中心左右对称的特点,很多建筑都建筑在对称轴上,称为中轴线。 北京的中轴线南起永定门,北至钟鼓楼,直线距离长约7.8公里。
北京市中轴线都有什么建筑?这条线为何可以申遗?
在历史上,北京就是一个文明古都,在这个城市有很多历史性建筑。 也是全球唯一一个对称大城市。 这条中轴线上的建筑,包容了北京各个朝代的建筑,从北边起钟鼓楼开始,到永定门结束,直线距离长达7.8公里。
上个世纪90年代,北京市为了连接城市的中心和亚运村,扩充北京的中轴线。 西边建了中华民族园,东边则建了国家奥林匹克体育中心。 等到北京申奥成功之后,中轴线再次向北延长。 成为了奥林匹克公园的主线,东边建了国家体育场,也就是我们熟悉鸟巢,西边则建了水立方。
目前北京中轴线申遗已经确定了14处遗址,除了过去建筑之外,还有新中国成立之后修建的建筑。 文物保护部门目标,就是争取在2030年达到申请世界遗产的要求,确保在2035年实现申遗目标。
北京市政府对此事高度重视,也加大对于中轴线附近建筑的保护工作,这条线路蕴含着各个民族多元一体化的民族文化,有很强的参考价值。
北京在历史上曾经是元朝、明朝和清朝的故都,多个朝代在这里都留下了自己文化建筑。 重点突出封建帝王王权观念,过去有皇城、内城,还修建皇宫。 有3000多年的建城史,860多年的建都史,七处世界文化遗产3000多处文化遗存。 对于人类来讲,可以说是一个了不起建筑奇迹,有很多都是独一无二。
在中轴线上的遗产也是比较多的,算是北京地标线建筑,申遗某种程度上是为了重点突出北京这座历史文化名城。 目前相关的文物保护工程开始启动,对一些重点文物进行修缮。 希望越来越多的人熟悉北京,吸引各地游客来参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