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见习记者 孙彦扬
六幕话剧《杜甫》自11月1日起,连续三晚献演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成为亮相北京人艺“上海驻演”的第四部大戏。该剧以杜甫在安史之乱后颠沛流离的半生为叙事主线,诉说着诗人的坎坷仕途与人生境遇,也展现了他与李白、高适、苏涣、严武等历史人物的惺惺相惜,将诸多脍炙人口的名作融入到舞台情境之中。
首场演出前一天,记者来到排练现场,演员正在反复吟诵那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杜甫写完《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一个星期,安史之乱爆发。社稷的困苦使杜甫心中生发出绝大的愤懑,这是他的盛世危言。冯远征认为:“‘诗圣’并不是写几首诗,不在于诗写得多么飘逸精到,而是他的遭遇和笔下的家国与社会。”
化好妆,稍微吃点东西,静一静,再上台。2019年话剧《杜甫》首演至今,这几乎成为了冯远征的习惯。冯远征每逢演“杜甫”必减肥,120斤是常态,这是为了呈现杜甫“最苦的年岁”的样态;又不能太瘦,体力要跟上,重要的是铸在杜甫心底的精神不能丢。北京人艺五台大戏上海驻演进程过半,冯远征坦言“又瘦了几斤,但我演杜甫刚好需要这种疲惫感,这是恰到好处的事情”。
“行走人间,苦归苦,我更敬佩他。”剧中杜甫最窘迫时吃不上饭,还要跟猴子抢野果子吃,为逼近角色的真实,冯远征几乎要瘦到“脱相”。此前有观众曾留言,“没想到‘诗圣’是那么辛苦的‘小老头儿’。”对此,冯远征告诉记者,“这部剧展现的恰恰是杜甫求官最难、生活最苦的阶段。他走了那么长的路,或许为的是寻找他心中的‘桃花源’。”
沉郁悲凉中还有一道明丽的调色。演员梁丹妮饰演家境优渥的严武之母,在接受采访时已经扮上了,额上梅花状红色花钿格外亮眼。“最初设计的花钿不是这样,现在改得靓丽了些。戏中呈现了太多穷苦的人和事,女角色也不多,那我这个配角就要有一点色彩,起一个调色的功用。”梁丹妮谦虚地笑着说。每一个动作都十分细致,剧组专门请老师教授唐朝礼仪,一遍一遍练习,直至舒适自然。
《杜甫》由编剧郭启宏创作于2019年,这是他继“文人三部曲”——《天之骄子》《李白》《知己》之后,再次将视角对准文坛巨擘。“年少轻狂时写《李白》,三十年后写杜甫,郭启宏看了187本杜甫相关的诗集和书,最后写就3万字的剧本,所以一句台词我也没有改。”冯远征说。更多细节在创作时迸发,话剧尾声“梦中梦”的片段打破了历史叙述的惯性,联合现代感的舞美设计为年轻观众带来新意。
在角色中成长,是北京人艺青年演员必备功课。饰演“李白”的青年演员李智扬就曾有些踌躇,“李白与杜甫年纪相差十余岁,明明冯院是我老大哥,我却要演他的老大哥,演绎的信心也是慢慢建立起来的。五年的‘李白’之路也让我感受到,一个角色去演十年、二十年、三十年,再从这个角色塑造形形色色的角色,这是更长远的路”。
于明加是谁
个人简介于明加2000年考入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本科,毕业后一举考入北京人民艺术剧院,于明加出生在长春一个干部家庭。 父亲的一族全部从政,而母亲的家庭则是书香门第。 于明加的小姨曾经是一名外交官,而小舅也在国外定居。 如此环境之下的熏陶,于明加的未来就被定义成了学者。 其实,在看似光鲜的履历背后,于明加付出巨大——高中时期英语成绩优异的她放弃了保送到外交学院的名额,违背父亲的意愿选择了从艺的道路。 生得娇柔的于明加身体素质不好,五六岁时,搭雀父母就把她送去长春少年宫体操班。 但是老师因为于明加蹆弯不愿意收留她,在父母恳求下老师收入下了她,没想到练来练去,于明加的腿竟然练直了。 吉林艺术学院开办舞蹈班时,于明加又被父母送去跳舞,一直跳到了小学三年级。 就在于明加越来越具备了艺术气质时,行事严谨的父亲却在再三思考后,决定让女儿停止学艺,好好上学。 有过体操和舞蹈的训练,少女时的她,已经很有些艺[1]术气质。 所以学校里所有的英语比赛和与外校搞的英语联谊会,她都是当然的主持人。 由于她美丽的容貌和出众的才华,被大家公认为“校花”。 从这里毕业的学生们,几乎人人都有着大好的前程。 因为于明加的成绩突出,高二时,她便被老师告知,毕业后将保送她去外交学院。 还在外语学校时,她的一张照片偶然被挑选广告模特的导演发现,于是,她被选中在一个药品广告中出镜。 这则广告在当地播了好久,让于明加过了一回明星瘾。 不过,明星梦也就只是一个梦而已,做一个外交官比当一个演员更诱惑着于明加。 又是一个偶然,于明加的表姐想考北京广播学院。 当过外交官的小姨帮助找招生简章。 恰好中戏的招生简章也同时出来了。 小姨就告诉于明加,中戏有个表演班,表演班专门为渴望走上星途的孩子们办了考前辅导班。 她应该去试试。 在吉林艺术学院工作的母亲也觉得不错。 便不顾丈夫的反对,将女儿送到了北京。 考前辅导班的刘老师一眼就发现了条件出众的于明加,叮嘱她说:“你一定要考中戏,不要考北电或者上戏了。 ”等到辅导班结束后,于明加已经拿定主意要考中戏了。 [编辑本段]成名经历《滴血玫瑰》中的凌小雨是于明加在大四时接到的角色,当时的她正在排演毕业大戏《楼梯的故事》。 投资方本来是冲着凌小雨的原有人选去看这部话剧的,最后却挑中了于明加出演这个角色。 机遇往往就是这样,被它光顾的人事先是毫无察觉的。 演员于明加于明加在《滴血玫瑰》中饰演一个清纯的大家闺秀,和萧蔷是一对“情敌”,但戏里的争风吃醋却促成了两人戏外的姐妹情深。 在拍摄这部电视剧时,演员们要在零下八九度闹皮的片场穿着淡薄的戏服表演,每当于明加的戏份拍完,萧蔷就会跑过来用自己穿着的军大衣把她裹住,给她一个温暖的拥抱。 结束拍摄返回台湾以后,萧蔷还经常和于明加用电话保持联络。 拍摄《滴血玫瑰》的经历是愉快的,然而这部戏却也险些让于知弯早明加失去了进入北京人艺的机会。 “那时候人艺同时有两部话剧找我演女一号,要是去演的话对我进入人艺的帮助会非常大,可是在时间上正好和《滴血玫瑰》冲突。 当时急得我直哭,因为电视剧这边的合同已经签了,最终还是没能协调出时间去演话剧。 ”又是一次看似冒险的选择与放弃,而幸运之神再次关照了这个年轻的女孩,于明加最终凭借自己的实力通过了人艺的正规考试,成为北京人艺这座光辉殿堂里的一员。 对于话剧,于明加表示,那会是她一辈子的追求与最爱。 在人艺话剧《心灵游戏》中,于明加和近年来从中央戏剧学院、上海戏剧学院考入北京人艺的一批年轻演员共同为观众呈现了一出关于选择与放弃的心灵游戏。 长达两个小时的演出被演绎得激情奔放,几个“人艺新生代”的精彩亮相博得了人艺“票友级”观众的热烈掌声,这种肯定给演员所带来的鼓励笔者可以清晰地从于明加的眼神中看出。 [编辑本段]个人作品电视剧《滴血玫瑰》饰 凌小雨 导演:冯远征 《兄弟手足情》饰 女一号 导演:郭靖宇 《普通人家》饰 女一号 导演:黄力嘉 《张灯结彩之美丽梦想》饰 女一号 导演:贺米生 《红蜻蜒》 导演:赵文昕 《金婚》饰 佟多多 《交通警察》饰 吴小丁 导演:雷献禾 导 联合出演:程煜、李洪涛、李婷 《兄弟如手足》饰 温小寒 导演:郭靖宇 《国家宝藏之觐天宝匣》饰凤儿/谭倩儿 导演:达志 《我爱你,再见》 饰 吴晓美 与 俞飞鸿 合作 《婚姻背后》原名《合同婚姻》饰 陈娟 《绿野艳阳红》饰冬梅 《金婚》饰 佟多多 导演:郑晓龙 《碎片》(婚姻相对论)林紫淑 《日子就得这样过》 《手机》饰伍月广告中国电信993代言 佳能数码相机代言 香港高飞鞋代言话剧《楼梯的故事》 《流莺》 《开市大吉》 《万家灯火》[编辑本段]个人其他信息体重: 50公斤 籍 贯: 吉林 现住地: 北京西城区最高学历: 本科 所学专业: 表演 外语: 英语 外语水平:四级 特 长:主持,舞蹈,钢琴,钢琴6级,舞蹈3年,声乐2年,主持2年,英文6年 婚姻状况:未婚[编辑本段]人物花絮《滴血玫瑰》中的凌小雨是于明加在大四时接到的角色,当时的她正在排演毕业大戏《楼梯的故事》。 投资方本来是冲着凌小雨的原有人选去看这部话剧的,最后却挑中了于明加出演这个角色。 机遇往往就是这样,被它光顾的人事先是毫无察觉的。 于明加在《滴血玫瑰》中饰演一个清纯的大家闺秀,和萧蔷是一对“情敌”,但戏里的争风吃醋却促成了两人戏外的姐妹情深。 在拍摄这部电视剧时,演员们要在零下八九度的片场穿着淡薄的戏服表演,每当于明加的戏份拍完,萧蔷就会跑过来用自己穿着的军大衣把她裹住,给她一个温暖的拥抱。 结束拍摄返回台湾以后,萧蔷还经常和于明加用电话保持联络。 拍摄《滴血玫瑰》的经历是愉快的,然而这部戏却也险些让于明加失去了进入北京人艺的机会。 “那时候人艺同时有两部话剧找我演女一号,要是去演的话对我进入人艺的帮助会非常大,可是在时间上正好和《滴血玫瑰》冲突。 当时急得我直哭,因为电视剧这边的合同已经签了,最终还是没能协调出时间去演话剧。 ”又是一次看似冒险的选择与放弃,而幸运之神再次关照了这个年轻的女孩,于明加最终凭借自己的实力通过了人艺的正规考试,成为北京人艺这座光辉殿堂里的一员。 对于话剧,于明加表示,那会是她一辈子的追求与最爱。 在人艺话剧《心灵游戏》中,于明加和近年来从中央戏剧学院、上海戏剧学院考入北京人艺的一批年轻演员共同为观众呈现了一出关于选择与放弃的心灵游戏。 长达两个小时的演出被演绎得激情奔放,几个“人艺新生代”的精彩亮相博得了人艺“票友级”观众的热烈掌声,这种肯定给演员所带来的鼓励笔者可以清晰地从于明加的眼神中看出。
求知道奚美娟经历中最感人或者最难忘的经历和故事
成长经历1955年,奚美娟出生于上海近郊川沙一个普通的家庭。 父亲是玩具设计师,母亲是纺织工人,整个家族中没有任何人从事艺术。 稀里糊涂考上上戏1973年1月,奚美娟中学毕业,像许多人一样,她来到了郊区插队奚美娟劳动。 一个月以后,上海戏剧学院宣布招生。 奚美娟根本没有想到报考。 但当时的招生属于“政治任务”,选拔演艺人才是不拘一格的“海选”,凡符合报考条件的18-22岁的青年都由所在单位统一报名。 奚美娟插队所在的大队也把奚美娟的名字报上了。 奚美娟上上海戏剧学院之前没有看过一次话剧,也没有接触过任何别的艺术形式。 除了童年的“无声电影”外,奚美娟只看过几次露天电影。 奚美娟甚至不知道自己正在报考的是上海戏剧学院。 因为当时上海戏曲学校演过《奇袭白虎团》 ,上海话“戏剧”和“戏曲”是差不多的,奚美娟误以为她即将报考的学校是学唱京戏的。 于是,奚美娟带着好玩和好奇的心理,参加了一轮又一轮的考试,仿佛做着一项组织安排的工作——实际上确实如此。 经过层层筛选,奚美娟居然都通过了,前期的初选,接着进入了比较正规和严格的面试。 于是,懵懵懂懂的奚美娟与主考老师有了一次别开生和镇面的对话,这对话就像一台话剧的片段: ——奚美娟,请做一个小品。 ——小品? ——什么叫小品?知道吗? ——不知道。 ——生活中发生了一件事情,如实地做出来。 ——哦,这就是小品。 ——现在知道什么叫小品了 ——知道了,——生活中怎么样就怎么做。 经过了“现场小品知识培训”之后,奚美娟就开始做了。 她觉得自奚美娟己的“生活”很少,自然而然就想起了插队生活:她从生产队劳动回家,把锄头的泥弄掉,靠在门口。 看水缸里没水了,就拎了一个水桶去打水。 这时主考老师突然叫道:“失火啦。 ” 奚美娟完全懵了,不知道是真的失火了,还是老师在考她。 但既然如此,奚美娟只好假戏真做,真戏假做。 奚美娟觉得救火一个水桶水不够,又拿了一个脸盆就跑出去。 这是奚美娟自出生以来的第一个小品。 有一个老师,看完小品一直跟奚美娟说话,询问她的情况,当时奚美娟隐约觉得可能被录取,但她根本没把是否录取放在心上。 考完以后,她觉得完成了一项工作,又去插队的地方干活了。 直到1973年7月,公社通知奚美娟,9月1日去上海戏剧学院报到。 这时奚美娟才知道,她要去的是上海戏剧学院,而不是培养唱京戏的上海戏曲学校。 在这以前,他根本不知道有这么一个学校。 戏剧学院的校址在上海华东医院的边上,奚美娟到了华东医院还问路人:上海戏剧学院在哪里? 其实这次报到是最后一次复试。 一群人排了几个戏,演出了一次,台下的观众都是上海文艺含棚拿界的人,通过这次演出筛选,剩下的只有报到人数的一半42个人,分成甲乙两班,其中奚美娟所在的表演系甲班班上有八位女生。 奚美娟就这么稀里糊涂地过五关斩六将,进入了上海市最高的艺术学府。 奚美娟告诉记者说:“现在想想,冥冥之中有什么东西把我推进上海戏剧学院去的。 我真的很庆幸,我没有浪费过谈搭很多时间。 ” 就这样,奚美娟开始了四年的戏剧学院生涯。 学老教材,演样板戏,经常下乡体验生活。 奚美娟总是兢兢业业、勤勤奋奋。 奚美娟快乐、充实地度过了“文革”的最后四年。 奚美娟说:“受教育的过程印象很深的就是下生活,很强调下生活,记得一个老师说过,一个演员在生活中要观察别人,而不是别人来观察你。 现在有很多演员是反着来的,不去观察别人,经常希望别人来关注你。 ”奚美娟一辈子铭记着这句话,多年来,奚美娟过着不张扬,不显山露水的日子。 四年之后,奚美娟以非常出色的成绩毕业了,1976年10月,奚美娟分配到了上海人民艺术剧院,而此时“文革”也刚刚结束了十五年话剧生涯上海话剧舞台最后一位守望者 那个阶段我觉得是非常幸福的阶段,我自己觉得是为艺术而生奚美娟的一个人。 我为什么这么说呢,我每演一场戏,演得特别好的时候,我比什么都开心。 我的那种愉悦的感觉,没有语言可以来表达,我第一次尝到了什么叫自由王国。 ——奚美娟 “文革”结束,百废待兴,戏剧开禁。 中国的春天到来了,中国文艺的春天到来了,奚美娟的春天也到来了。 从1976年到90年代初,奚美娟一直活跃在上海人艺的话剧舞台上。 奚美娟这样评价她刚进上海人艺的情形:“在舞台上,塑造一个完整的人物的能力的培养,在学校里不能够完全完成,或者说已经完成得很好了。 在学校里,老师只是领你进门,具体怎么做是要看你毕业以后的实践。 这个阶段我演了很多的话剧。 我特别庆幸几乎是在我毕业的那个月”文革”就结束了。 从我创作刚刚开始的时候,就遇上了一个很好的时代。 ‘文革’十年,我们剧院没有进过任何人,我毕业的时候21周岁。 像我这个年龄段剧院完全是断档的,所以这个年龄段的主角都有机会轮到我来演。 ” 奚美娟有一个脚趾头骨折,不得不打了三个月的石膏绷带。 那是奚美娟最痛苦的日子,因为她整整三个月不得不离开心爱的话剧舞台。 奚美娟进人艺的时候演的第一部话剧是《万水千山》 。 按照戏剧界的惯例,一个新人进入一个剧团,她的最初的亮相也就是第一个戏是非常重要的。 如果被认为是个好苗子的话,就会有很多好机会。 许多好心人都就这点提醒奚美娟抓住这种机会。 但奚美娟天生对这些戏外的东西不太在意,在意的是如何抓住机会学习和创作。 该怎么做,就怎么做,该怎么投入艺术创作就怎么投入。 奚美娟从零开始,轻装上阵,创造出来的东西反而比较自如。 当时奚美娟就住在人艺的宿舍里,有时候星期六星期天都不回家。 她每天第一个到剧院,在草地上练功、跑步,并且给自己编了一套形体训练操,练完了就去排练厅练声。 往往奚美娟把所有的“加餐”练习都解决了,大家才陆续踩着点上班了。 在艺术上奚美娟总是精益求精,舍得下苦工。 有一次要演一个农村的小戏,有一个挑担子的动作。 奚美娟觉得这个动作做得不太熟练。 她每天提早半小时到剧院,就在那里挑来挑去,挑来挑去,寻找着一种最准确的感觉。 在许多前辈的熏陶和指点下,在自己的刻苦努力下,奚美娟感悟到表演可以有很多形式,但是觉得最准确的只有一种,这种不行再来一种,想达到的也就是不断地寻找一种最准确的东西 1978年,奚美娟进入剧团两年以后,上海市举行了“文革”以后第一次全市青年演员汇演,因为奚美娟在《枯木逢春》中的出色表现,她荣获优秀表演奖。 这个奖项在奚美娟所有的奖项中级别和知名度都不算高,至今不为更多人所知,但奚美娟感到弥足珍贵:“这是我从学校走到工作岗位得到的第一个奖,得奖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但是增加信心,是对自我的肯定,尤其我从戏剧学院毕业奚美娟刚刚两年,有很多东西还在模棱两可当中,还在探索当中,有这么一个肯定,现在回想起来对一个青年演员来说是很重要的一步。 起码我自己可以认可,起码自己努力探索的方向没有错。 ” 接着,奚美娟先后主演了话剧《于无声处》、《救救她》,部部出彩,技惊四座。 1979年,奚美娟在《救救她》中主演一个问题青年。 当时上海人艺院长黄佐临先生看完《救救她》以后,就在上海《文汇报》上亲自写了《她受到了观众的注意——介绍上海人艺青年演员奚美娟》一文,对奚美娟进行了充分的肯定和推荐,最后希望奚美娟“加强文学修养,这对演技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 ”当时的老演员比奚美娟还激动,纷纷对奚美娟说:“哎呀,你要珍惜,黄佐临先生从来没有专门为一个演员写过文章,他写的都是评论戏剧的文章,从来没有如此提携一个演员。 ” 在当时,奚美娟并没太深地感觉到一位老艺术家对后辈的提携和帮助是多么难能可贵。 现在回想起来,她在上海人艺遇到了一批艺德双馨的老演员,他们不希望新人像自己经历过“文革”一样把青春耗费掉,因此奚美娟进入剧院以后,这些老演员对奚美娟言传身教,呵护备至。 许多事情至今让奚美娟历历在目,每当谈起这些人和事,奚美娟的感激、庆幸和敬佩之情不禁溢于言表: ——记得演《救救她》的时候,下场以后要取一件道具再上场,但放道具的地方比较远,跑过去取比较容易分心,老演员章非就告诉我“我帮你拿道具”,我以为他说着玩的,没想到我从台上下来他正拿着道具候着。 我觉得他从为人到演技上都让我学了很多东西。 ——有个老导演叫胡思庆,我进了剧院大概几个月的时间,他经常安排我演一些独幕剧之类的小戏,很能锻炼人的。 记得演完《万水千山》之后,他就让我演小戏,如果一台演出有三个小戏,他会让我演两个。 我不演戏的时候,他就会带着我绕到观众席的最后一排,看着别人在那里演,并精心指点。 我开始并不知道这是他对我的悉心栽培,我觉得好像很正常,后来我调去演大戏《难忘的1976》时,他就特别遗憾地对我说:“哎呀,我想让你再演几个小戏,锻炼锻炼,基础打得好一点。 团里用你用得太急了。 ”因为要把我调去演大戏,他才说这句话,之前从来没说过。 我现在想想挺庆幸的,他们特别想把所有经验和感受无私地教给你。 ——现在回想起来,那个阶段还有很多这样的例子,让我受益匪浅。 当时人艺话剧团分一团二团(我在二团),无论哪个团彩排的时候,全剧院的人都会去看。 我记得有两位非常优秀的老演员,生活中有矛盾,其中一位在台上演戏,另外一位跟他有矛盾的人坐在我边上看,他突然对我说,有突破了,有进步了。 我当时印象非常深,怕两个生活中有矛盾合不来的人,看到对方有一些超越的时候,也会很坦诚地承认和喝彩,这对我教育很深,但我当时可能没有特别意识到这些东西。 奚美娟告诉记者:“即使你不采访我的时候,我也会在反省的时候,回忆、思考这些问题,在我的演剧观和做人上都看到了很多很好的东西,我自己一直认为,不管哪方面,我的路子走得很正,我的基础打得很好。 ” 1979年,奚美娟获得至今依然很少为人所知的第二个奖项:上海市首届文学艺术中青年优秀演员奖。 当时没有奖金,没有奖杯,只有一个印了字的瓷花瓶。 奚美娟至今珍藏着,因为这是她取得突破的象征。 奚美娟说:我觉得我的初级阶段很快过去,得到了社会的认可,被认为是好苗子,我自己的心情也很好,我自己也很用功。 我在上海人艺的第一个阶段也就是前五年,一批老艺术家对我有着非常正确的指导和推荐,使我打下了一个很好的基础。 ” 上海人艺第一个五年是奚美娟话剧生涯的第一个阶段,这是一个刚出奚美娟校门的学生认真学艺、苦打基础的阶段。 奚美娟话剧生涯的第二个阶段是在人艺的接下来的十年,就是从80年代初期到90年代初期。 这是一个繁忙的创作期。 奚美娟有时候一年要演四台话剧,一台戏演四五个月甚至半年。 这个时期也是奚美娟艺术趋向成熟的收获期。 1988年,中国艺术节在北京举行,上海人艺参演的剧目是《中国梦》,这是八场大戏,却只有两个演员,女主角就是奚美娟。 这台《中国梦》,当时受到了各方面的误会和担心。 因为当时上海歌剧院也有一台大戏选上了,对方就专门与上海人艺商量,能不能人艺和歌剧院合用一个舞美,这样可以节约人员的开支。 上海人艺有关领导告诉他们:“我们是一台大戏,不是一个小片段。 ”对方一直纳闷,两个人的戏怎么能够演八场?没想到到了北京之后,主办方也担心两个人一台戏没人看。 平时一台参演剧演三场,给《中国梦》只安排了两场,而且每场戏只卖楼下的票,担心没有观众。 结果,《中国梦》在二七剧场开演后,观众云集,出奇的火爆,纷纷要求加演。 当时文化部领导英若诚在接受中央电视台记者采访时也盛赞《中国梦》 。 就凭着这台被许多人误以为的“小戏”的出色表演,奚美娟和另外一位男主角荣获了大奖——中国戏剧“梅花奖”。 奚美娟更重要的收获是这期间她的艺术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时任上海人艺的院长沙叶新,提出了外向型的建院思想。 他经常让大家观摩国外的经典戏剧和现代戏,请了很多外国导演来给人艺排戏。 上海人艺还经常出国去演出,当时奚美娟也主演许多莎士比亚的作品,如《罗密欧和朱丽叶》中的朱丽叶,《驯悍记》的悍妇。 人艺经常让奚美娟出演反差特别大的角色,力争把奚美娟培养成艺术的多面手 奚美娟演这些古今中外的名著的时候,一定会去图书馆做很长时间的准备,看很多的资料和书,把整个戏的背景了解得清清楚楚,然后开始进入创作。 因而每次演剧的时候心里特别踏实,特别有底。 1987年奚美娟随团去了英国,看了整整一个月的戏,这大大开阔了奚美娟的视野。 回来之后,奚美娟感到在艺术上有一个飞跃。 她在英国的所见所闻每每让她叹为观止: 当地观众非常尊重艺术,剧场效果出奇的好。 每次在1500人左右的剧场看戏,安静的时候连演员在台上轻声叹气的声音都能够听到。 这个感觉出国看戏之前,奚美娟是感觉不到的。 “除了可能剧场建造的音响效果比较好外,从幕布拉开的一瞬间就开始,整个真的是肃静。 ”当时奚美娟觉得如果有一部摄像机的话,把它全部拍下来就是很好的电影和电视。 当地观众热爱话剧,达到了如醉如痴,废寝忘食的程度。 他们在英国走了5个城市,一次他们坐火车从一个城市到老维克剧团所在的城市,一下火车就直接去了剧场,去观摩话剧《理查三世》。 该剧从上午11点演到晚上11点,吃晚饭的时候,奚美娟一行到外面中餐馆匆匆吃了一点饭奚美娟再回剧场发现,大部分的观众根本没有离开,都在吃自带的面包,这种场面对于奚美娟来说是非常难忘的。 随意化、生活化的表演大有余地。 奚美娟感觉到,英国本地剧团演莎士比亚戏剧,比上海人艺演莎剧随意得多。 上海人艺演莎剧的时候,一直在找资料,一定要很确切,道具方面尽量惟妙惟肖,如带着长头发的假头套。 装也得化蓝眼皮,企图莎士比亚化,英国戏化。 他们看英国本地剧团演莎剧,却非常的随意,不拘泥一招一式,“每一出戏,一开始是我们理解当中的服装,那种时代的戏,演着演着就变了,演着演着他们穿着西装上来了。 演《温莎的风流娘们》时,甚至把汽车都开到台上来了。 其中有一个情节,两个女人在不同的场合收到同一封情书,我记得国内的剧团是站在古色古香的阳台上阅读她们的情书。 但在英国当地剧团的演出中,她们被安排在美容店里,一人带着一个烫头发的头罩,她们坐下后就各自拿出一封信,开始看。 我就觉得他们的余地太大了,想象力非常非常丰富。 ”十二年影视生涯从“好女人专业户”到“坏女人专业户” 影视特别容易锁定一个演员的型号,不像舞台是熟悉你的导演在帮你排戏,是熟悉你的同事帮你配戏,我不想固定在一个类型的角色中,想做一些多方面的尝试,但我绝对不是为了改变就去改变。 ——奚美娟 那么,为什么奚美娟又会“触电”呢? 在这以前几乎所有的电影制片厂都来找过奚美娟,请她主演影视作品,但奚美娟本着对话剧的热爱基本没有答应,偶尔心动去试镜头,对方每次都会说:“不太上镜头,总归有一种比较遗憾的感觉。 ”后来奚美娟干脆拒绝试镜,“我认为导演如果有信心,看准了一个人就不用试来试去,更主要的在那时我对这东西从心里不在意,无所谓。 ” 1990年,上海电影制片厂的女导演武珍年请奚美娟在电影《假女真情》出演女主角。 奚美娟跟她开了个玩笑:“演电影,你敢找我演,你不怕我不上镜吗?”武珍年说:“如果女主角拍得不好看,是摄影的问题,不是你的问题。 ” 武珍年对奚美娟的绝对信任使她向影视界跨出了第一步,没想到奚美娟奚美娟出手不凡,一鸣惊人,她因主演电影处女作《假女真情》获得了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女主角奖。 1991年,奚美娟来到北京21世纪饭店领奖。 她是和北京的一个女朋友一起去领奖的,尽管当时戏剧界没有人不认识奚美娟的,但此时开奖之前影视媒体谁也不认识她。 当记者们追着围着他们熟悉的名演员时,都“漏访”了奚美娟,奚美娟经常与他们擦肩而过,却没有引起注意,都没有把事先公布的获奖者与眼前这个不事张扬不刻意打扮的人联系在一起。 直至颁奖结束,记者们才如梦方醒,很快,奚美娟的房间被记者们全部“占领”了。 奚美娟顺利地完成了从话剧舞台到影视天地的转换,并且有了一个很高的起点。 这一年,奚美娟36岁。 奚美娟一出手就获奖,是偶然的吗?是运气吗?不是。 后来奚美娟干脆拒绝试镜,“我认为导演如果有信心,看准了一个人就不用试来试去,更主要的在那时我对这东西从心里不在意,无所谓。 ” 奚美娟尽管相当一段时间守望在话剧舞台上,但关注的不全是舞台。 她还关注电影,是一个非常爱看电影的人。 80年代的时候经常有一些过路片、参考片之类,只要有放映,她就想方设法去看。 奚美娟看这些电影的时候,并没有把自己纯粹作为一个普通的观众,看到一个特别棒的一个电影,她就会琢磨,如果我去演,会怎么样?她经常把自己放进去。 所以那个时候,突然间有了一个机会的时候,奚美娟把自己对电影表演多年琢磨的积累,放到了她的电影处女作中。 《假女真情》的成功,吹响了奚美娟进军影视界的号角。 对此良好的开端,奚美娟感到非常庆幸:“戏剧和影视,虽然是姐妹艺术,还是有所不同的,毕竟是两个行当。 所以这个转型的过程并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有好多舞台演员转到影视的时候就无法发挥他的特长,或者没有在舞台上发挥得好。 我觉得真的还是比较庆幸。 获得金鸡奖,从某种意义上说让我走到了一个很高的台阶,使我从戏剧转到电影的时候,有一个很高的起点和要求。 ” 接下来奚美娟片约不断,由于在电影《蒋筑英》中成功地塑造了蒋筑英的妻子,奚美娟获得了中国电影华表奖最佳女主角奖。 奚美娟由此被媒体誉为中国知识女性形象的代言人。 十年来,奚美娟主演了《假女真情》、《蒋筑英》、《儿女情长》、《一棵树》、《红色康乃馨》、《黑金》等多部影视作品,成功塑造了各种类型的角色。 奚美娟一度被称作“好人专业户”。 奚美娟所演的好人有不少都是有真人真事的,有生活原型的。 如《一棵树》、《一个医生的故事》、《院长的故事》、《第一诱惑》、《小萝卜头》、《蒋筑英》等。 而且,这些原型都是优秀共产党员。 不久前,奚美娟主演了建党重点献礼影片《法官妈妈》,就是根据优秀共产党员、优秀法官尚秀云真人真事改编的。 处理各种类型的好人角色,奚美娟都先和生活原型交流,并且总是要亲身体验生活。 这样,她不但把握了人物的节奏,更经历了一次次情感的升华。 奚美娟说:“‘好女人’的范畴应该很大,农村妇女、城市市民、干部、白领、企业家、华侨当中都有‘好女人’。 如果我们的剧本能提供如此丰富多彩的形象,我就愿意一辈子演‘好女人’。 ” 奚美娟能够如此成功地塑造众多的好女人形象,甚至没有一次失误,除了底气十足,才华横溢,除了勤奋敬业外,还有一个秘诀,就是赋予主演的好女人文化的信息。 奚美娟告诉记者:“我一直认为,有知识和有文化是两码事,一个大学生可以是没文化的人,一个文盲可以是一个有文化的人。 也许这种东西经常渗透在我所演的角色中。 有知识和有文化是两个概念,我主演《一棵树》的牛玉琴,她是一个农村妇女,在沙漠里种了20年的树,他们家在沙漠里种了棵树,她虽然是一个农村妇奚美娟女,但我一直想把文化状态放在她身上,把文化感放在她身上。 ”她说:“我经常希望我演的普通妇女身上有这种东西。 我希望把我对这个世界的认知,放到我所塑造的角色中。 这是一种很抽象的东西,如果说我的表演有特点,这就是我的特点。 我觉得这是我内心的一种状态,那种信息量是抓不住的,是无形的,但她的眼神,她的状态出来的时候还是有形的。 所以我一直认为,一个演员的魅力是无形的,魅力不是演出来的,就是这个演员站在那里不说话,身上散发出让人欣赏的信息,这就是魅力。 有时候别人说我跟一般演员不一样,我觉得这种东西完全是个人化的,不是老师可以教的,不是学校里可以教的。 ” 令奚美娟自己也意想不到的是,这个“好人专业户”,似乎要往“坏人专业户”发展。 她主演了电视剧《红色康乃馨》,当时并没有觉得女主角蓝思红是个反角,而是一个性格复杂的女人,创作余地非常大。 结果成功地塑造了一个性格复杂亦正亦邪的“坏女人”,并且获得今年的中国电视飞天奖。 说来有趣,当年成功主演电影《假女真情》,奚美娟就被锁定在贤妻良母型的好女人角色当中;而现在成功主演电视剧《红色康乃馨》 ,结果请她演坏女人的片约不断。 最近她在电视剧《黑金》中出演一个女企业家,是个不折不扣的坏女人,奚美娟似乎又要被锁定在坏女人的角色中。 对此奚美娟多多少少有点担心:“影视特别容易锁定一个演员的型号,不像舞台是熟悉你的导演在帮你排戏,是熟悉你的同事帮你配戏,特别像你从戏剧舞台上出来的,影视导演看了你的戏,他觉得你这个角色演得比较好,就让你演这类角色。 有的甚至根本不认识你,很多方面都是不了解的。 我不想固定在一个类型的角色中,想做一些多方面的尝试,但我绝对不是为了改变就去改变。 ”未来艺术之路还可以走得更远 得奖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如何每一个阶段提高,如何上一个台阶。 如果你是职业演员,不是玩票的话,我觉得艺术是无限的东西。 ——奚美娟 到现在为止,奚美娟在话剧舞台默默守望了15年,又在影视界摸爬奚美娟滚打12年,那么她到底是热爱话剧还是影视呢? 奚美娟告诉记者:“我觉得现在来说这个话,又不是很好说了。 90年代到现在,我是以影视为主的,话剧演的就比较少,当我真正投入到影视的时候,我觉得有很多缺陷。 从影视来说,我毕竟不是电影学院毕业的,我学的不是电影,所以影视对我来说,我是一个业余者而不是一个专业者,我就会用很多的工夫和很多的精力来学习。 我特别怕因为我专业知识的欠缺而影响我在这个领域里的发展。 我觉得这12年用的功比较多,但我也越来越不满足自己了,觉得自己这个不懂,那个不懂。 现在要我回答,我说我爱话剧也很爱电影。 因为我爱艺术,在专业上是很宽泛的人,我觉得我这12年从事影视以来,在艺术的宽容度上我接受得更多。 所以其实我自己觉得我又走向了另一个境界,这个境界是在不知不觉中达到的。 20多年来,奚美娟在话剧、电影、电视领域里都卓有成就,并且有“获奖专业户”之称。 对此,奚美娟认为:“年轻的时候希望得到奖项,这是非常正常的。 我觉得不能去嘲讽这种想法,我觉得这是一个阶段,年轻演员需要这种认可来帮助他增加信心。 我也是这么过来的。 然后我觉得当你真的在演艺上成熟以后,得奖比较多了之后,我自己觉得这个东西并不是完全能够确认真正水准的时候,得奖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如何每一个阶段提高,如何上一个台阶。 如果你是职业演员,不是玩票的话,我觉得艺术是无限的东西。 ” 奚美娟告诉记者,“我是一个职业演员,我对艺术追求与表达还有更广阔的天地。 ”
段奕宏演的电视剧(段奕宏最新主演的电视剧)
段奕宏演的电视剧段奕宏,本名段龙,1973年生于新疆伊犁伊宁市,演员。 段奕宏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后进入中国国家话剧院则罩工作。 1999年,出演电视剧《刑警本色》。 2003年,凭借电影《二弟》获得印度新德里国际电影节最佳男主角奖。 2006年,因电视剧《士兵突击》中的袁朗一角而声名大噪。 2009年,主演电视剧《我的团长我的团》。 2011年,凭借电影《西风烈》获得中国电影表演艺术学会金凤凰奖。 2015年,凭借电影《烈日灼心》获得上海国际电影节最佳男演员奖。 2017年,凭借《暴雪将至》获得东京国际电影节最佳男演员奖。 从高二开始,段奕宏连续三年报考中央戏剧学院。 第一次未过一试;第二次在二试时失败;第三次以中央戏剧学院西北片考生总分第一名的成绩进入中戏表演系学习。 1998年,段奕宏以全优成绩从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毕业。 大学四年,班里其他同学都出外拍戏,但他被认为外形条件不好,没有拍戏的机会。 毕业后,在已没有留京名额的情况下,从校长到老师都为了留下这个优秀的人才奔走。 最终,因为成绩优异,中央戏剧学院向文化部申请了一个特批的留京名额,段奕宏如愿进入了国家话剧院。 段奕宏凭借着自己的实力得到了众多导演的垂青。 他努力地演戏,勤勤恳恳地工作,用自己的表演给作品加分。 细看段奕宏的作品单,很难找到同类型的角色。 无论角色,还是表达方式,不墨守成规都是他对自己的要求。 观众惊异于他一人千面的演技:下一部片子和上一部片子里完全是两个人,甚至面相都不同。 段奕宏精湛、细腻的演技经常得到圈内人士、观众的赞赏。 2003年,段奕宏在孟京辉重排的话剧《恋爱的犀牛》中饰演马路,这台话剧先是在上海话剧艺术中心演出5场,之后在北京人艺小剧场连演33场,随后又开始巡演。 2004年,段奕宏及王柠主演的大剧场版《恋爱的犀牛》在北京首都剧场演出10场,之后《恋爱的犀牛》在北师大北国剧场加演7场。 该剧获得巨大成功。 1.《我的团长我的团》《我的团长我的团》由康洪雷执导,段奕宏、张译、张国强、邢佳栋等主演。 该剧改编自兰晓龙的同名小说,主要讲述了1942年期间中国各地军民联合抗击日本侵略者、承受战争苦难的故事。 这是一部刻画人性刻画国民性深刻准确的战争剧,而且在还原历史的基础上多重解读皆可。 全剧拍摄如电影,表演似话剧,以远征军历史为背景,探讨鲁迅式的国民性以及哈姆莱特式的生存命题。 段奕宏在剧中饰演“炮灰团”团长龙文章。 他明白有战争就有牺牲的道理,却又不能真正面对因自己的命令而失去的生命。 在经历南天门战役后,他对战争及国民党的派系之争彻底失望,最终用自杀的方式试图唤起高官的觉醒。 这部戏是段奕宏自己认为演得最爽的一部,即使是拍摄过程中片场发生爆炸,段奕宏曾经一场戏说出了4000多个字的台词,震惊得康洪雷导演拍完就落了泪。 “在拍摄的172天中,我最大的收获是找到个人心目中的团长。 ”段奕宏说。 揭露战争的丑陋和罪恶的作品,都是有良知的作品。 一将功成万骨枯,兴亡俱是百姓苦。 没有比战争更坏的东西了,没有比活着更好的事情了。 希望没有战争,大家都好好活着。 2.《士兵突击》《士兵突击孙侍闹》由康红雷执导、兰晓龙编剧,王宝强、陈思成谈手、段奕宏、张译、邢佳栋、张国强、李晨等主演。 该剧讲述了一个农村出身的普通士兵许三多的成长历程,不抛弃、不放弃,最终成为一名出色的侦察兵的故事。 《士兵突击》表现的不是一个人,而是许多个人的人生。 许三多和成才、史今、袁朗那些战友们在各自的生命里,在各种好的坏的抉择中不断成长。 正因为这种生活流的群像式创造,才让我们读懂更多关于生命的意义。 正如你我的人生旅途,总有人意外闯入,产生浓情厚义,又伤心告别。 分分离离间,我们不能改变多少,但至少可以珍惜:“不抛弃,不放弃”,“好好活就是有意义,有意义就是好好活”。 该剧昭告中国式好剧的诞生。 《士兵突击》捧红了剧中大部分的演员,包括段奕宏。 剧中段奕宏饰演特种兵A大队队长袁朗。 段奕宏饰演的袁朗,喜欢他的人太多了。 他神秘、深沉、冷静,甚至有时残酷。 训练时的残酷其实是对战士的爱护,道理等同于严师出高徒。 他不常笑,所以,笑起来很干净迷人。 段奕宏成了这部剧里的偶像级人物。 看过本剧,有个疑问,许三多与成才、袁朗,究竟谁是好兵?袁朗在结尾处对成才说的话是高水平的,他说:“你要走的路会很长,比许三多的路会长很多,碰到的迷惘也要多很多。 ”这是简单主义更深入一个层面——聪明人的成功比笨人成功更艰难,因为聪明人太过复杂的心智都会变成他成功的羁绊,聪明人比笨人更难超越自身的引力。 但聪明人如能战胜自身,总会产生更伟大的能量,最终一定会超越笨人,完成文明的进步。 据此推断,许三多不可能成为袁朗。 3.《记忆的证明》《记忆的证明》由杨阳执导,段奕宏等主演。 该剧讲述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一批被抓往日本仓津岛进行军事基地建设的中国战俘和劳工不堪屈辱,奋起捍卫尊严的真实故事。 与以往反映抗日题材的作品不同,该剧的最大特点是在矛盾尖锐的特殊环境中,揭开战争的表层,对人性展开了全面的剖析,从心理层面进行了深入探讨,成功地使该剧反映史实而高于史实。 段奕宏在剧中饰演被俘的国民党十九路军团长周尚文,中国劳工队队长,他自尊而又清高。 周尚文始终面临着选择,是要有尊严地死,还是要耻辱地活着。 为了营救全体劳工和战俘忍辱负重,周尚文多次为救劳工兄弟挺身而出。 段奕宏凭借出色的演技和对人物的深刻体验,鲜明而多层次地表现了周尚文为了营救全体劳工和战俘忍辱负重、舍生取义的感人形象。 对于自己表演中所有激情的来源,段奕宏郑重地说:“为了不能忘却的记忆。 ”对于周尚文这个内心矛盾的英雄角色,段奕宏有着自己独特的理解,他说:“周尚文始终面临着选择,要有尊严地死,还是要耻辱地活着?周尚文需要在特定环境下找到一条适者生存的路与一种精神力量,这个寻找过程对他是痛苦和残忍的,更痛苦的是周尚文无法预知未来。 他的决定直接关系到几百乃至几千人的性命。 无人理解,孤立无助,他在痛苦地挣扎着。 ”段奕宏感慨万千地认为:“在拍摄中,周尚文就是我,我的精神也在遭受着折磨,同时我的灵魂也经过了一次洗礼,这也是我越来越热爱我的职业的原因所在。 ”4.《刑警本色》《刑警本色》由张建栋执导,王志文、李幼斌、段奕宏等主演。 讲述了20世纪90年代初,以公安刑警和犯罪集团的斗争为主线,改革开放背景下公安队伍的发展变化。 剧中段奕宏饰演的是配角杀手罗阳,与王志文演对手戏,罗洋却是该剧最出彩的元素之一。 若干年后看到年轻时候的段奕宏和李晨,也算是一个惊喜。 段奕宏和李晨的青涩时光。 5.《烈日灼心》《烈日灼心》由曹保平编导,邓超、段奕宏、郭涛等主演。 该剧讲述了三个身份各异的结拜兄弟共同抚养一个孤女,在巧合之下牵扯出一桩陈年大案的故事。 该片的主题建立在人性救赎层面,而这个主题也在类型之外,拔高了电影,让观众最终为电影中的人物而唏嘘。 剧中由段奕宏饰演的伊谷春与邓超饰演的辛小丰两人“相爱相杀”,在彼此情感升温的同时又互相提防暗战,充分利用他们的表演,来推动情绪与线索发展,使得整部电影一直处在极大的张力之中,令人喘不过气来。 值得一提的是,该片获得第18届上海国际电影节最佳导演奖,片中三位男演员邓超、段奕宏、郭涛被同时授予最佳男演员奖。 三位同时获得影帝,也是对他们演技实力的肯定。 6.《海上孟府》《海上孟府》由段奕宏、陈冲、廖凡、曾江、章婷婷等主演。 该剧以山东邹城孟氏后裔第62代孙孟文禄为原型,以孟氏家族的兴衰荣辱为视角,讲述了一九三零年代中国第一代民族工业者,在旧上海如何通过实业救国、自强不息的故事。 该剧扎实的故事、精致的影像、热血的表演、非凡的爱情、浓烈的家国情怀,呈现出那个年代波澜壮阔的传奇大时代。 段奕宏在剧中饰演孟氏后裔孟家三公子孟文禄,孟子后裔中迁往上海的一支,是上海早期民族工业的代表。 他的外表看起来颇具书生气,内心同时具备中国传统思想和实业救国的西方理念,有对国家和家族的责任,对爱情的无奈与担当。 段奕宏穿上长衫演绎民国范,把个孟氏后代实业救国的理想主义演得非常精彩到位。 孟文禄、罗老虎、九公、二姐、榔头演技爆棚。 7.《爱有来生》影片《爱有来生》改编自小说《银杏,银杏》,影片围绕着一棵银杏树,讲述了一段“人鬼情未了”的故事。 该剧由俞飞鸿导演,俞飞鸿在片中一人分饰两角,与段奕宏穿越时空、“人鬼”痴恋。 《爱有来生》中催人泪下的爱情故事,唯美大气的场景画面、应时应景的配乐以及主演段奕宏、俞飞鸿丝丝入扣的演技都让看过该片的影迷大呼过瘾。 忘不了段奕宏那双好像盛满了星辉,一眨就会滴出眼泪的眼睛。 茶凉了,我再给你续上吧!俞飞鸿跟段奕宏,经典。 即便你忘了我,我还一直在这等你。 是不是美好的爱情都是只存在于电影里。 题外话,可以看得出,俞飞鸿骨子里也是个无可救药的浪漫主义者。 8.《二弟》《二弟》由王小帅执导,段奕宏、舒砚等主演。 影片讲述了偷渡客二弟的感情和生活故事。 作为90年代出现的大陆新一代导演的代表人物,王小帅的第六部作品二弟,可看出三个本质不同的电影元素:一个主题,一个故事和一种导演风格。 在这个浙江沿海的小城,一大群人想非法移民到美国,但是没几个人成功。 故事的主角就是这少数的例子之一,但他在加州的时候,和华人老板的女儿有一段关系,老板一气之下检举他偷渡,他就被驱逐出境。 他成功到美国的经验使他成为小城里的明星,但却可怜地和他新生的儿子隔了一个太平洋,而女方家庭死也不肯放弃扶养权。 王小帅用他风格化的手法深化了他的主题与故事。 他最后完成的是给予它们一种开放的可能性而超越了这个感伤家庭通俗剧,就像是一段社会纪录,达成一种浓郁深沉与悲天悯人的厚实电影风格。 整部电影挺压抑,段奕宏的早期电影算不得惊艳,依旧让人眼前一亮,将一个少言寡语内心执着的中年失意者演绎得非常真实,几个人带着孩子翻跟头的一场戏算是影片唯一的一抹亮色。 9.《白鹿原》《白鹿原》是根据陈忠实的同名小说而改编的,由王全安执导,张丰毅、张雨绮、吴刚、段奕宏等主演。 影片以“白家”和“鹿家”在白鹿原上的争斗为背景,主要表达北方农民生存状态中那种耐人寻味的原生态的东西。 剧中段奕宏饰演黑娃。 这是一个经历大起大落的人物,充满个性又有很大的悲剧性。 他一生当过长工,做过土匪,闹过革命,又投身军营,后又成为朱先生最后一名弟子。 临近解放,率先发起起义之后,他却被自己最熟悉的白孝文处死。 张丰毅、段奕宏、吴刚,演技在线。 影片画面构图是很不错的,但是剧本太糟糕了,没轻没重的,扯着风花雪月的事讲个没完。 10.《暴雪将至》《暴雪将至》由董越执导,段奕宏、江一燕等主演。 影片讲述了1997年,人称“余神探”的工厂保卫科干事余国伟为了进入编制内成为真警察,用尽一切办法追查连环杀人案的故事。 剧中段奕宏饰演南方小城大型国营工厂保卫科干事余国伟,同时又是刑警大队的编外协警。 他热情、冲动、犟劲,迷恋罪案,梦想成为编制内的刑警,一心想侦破“连环女尸案”成为“神探”。 不惜以心爱女人燕子做诱饵,燕子发现真相后自杀,濒临崩溃的余国伟因打死无辜的“嫌疑人”锒铛入狱。 余国伟,仿佛是为段奕宏量身打造的角色。 第一次导演董越希望能跟他聊一个小时,结果他们一聊聊了四个小时。 面对大时代下小人物的余国伟,段奕宏从自己身上找到了和他有关的多处共鸣。 不同的是,他觉得自己更幸运一点,“余国伟没踩对点”。 感觉段奕宏的这次表演也是最体现他“轴”的特征与魅力的一次,拿下东京影帝实至名归。 余国伟想在集体里留下自我,却被时代率先抛弃,他想从正义里偷份荣誉,自己却成了作恶凶徒,疯狂的追凶路上他毁掉三条人命,暴雨连阴,其实正义早已生效,暴雪将至,可惜他的人生已经失效。 犯罪是壳,时代是肉,人心是核,一个癫狂小人物的1997,黑色又荒诞。 段奕宏最新主演的电视剧《长安的荔枝》电视剧主演是段奕宏。 《长安的荔枝》是马伯庸备受好评的历史小说,唐朝诗人杜牧的一句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一千多年来引发了人们的无限遐想,但鲜荔枝的保鲜时限仅有三天。 这场跨越五千余里的传奇转运之旅究竟是如何达成的,谁让杨贵妃在长安吃到了来自岭南的鲜荔枝。 作者马伯庸就此展开了一场脑洞非常大的想象。 沿袭马伯庸写作一贯以来的时空紧张感,不仅让读者看到了小人物的乱世生存之道,也感受到了事在人为的热血奋斗。 马伯庸的介绍:马伯庸,本名马力,出生于内蒙古赤峰市,人称文字鬼才、马亲王,中国现代男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马伯庸的作品涵盖历史、科幻、影视评论等诸多领域,曾凭借作品《寂静之城》获中国科幻文学最高奖项银河奖。 《古董局中局》入选第四届中国图书势力榜文学类年度十大好书,2020年10月30日,担任编剧的电影《网络凶铃》定档在中国内地上映。 2021年1月14日,参加的漫游式脱口秀《探世界第二季》定档在优酷播出,同年12月,获第四届茅盾新人奖。 段奕宏演的电影1、2002年,主演个人首部电影《二弟》,该片入围56届戛纳电影节一种注目。 2、2003年,段奕宏在中泰合拍片《细伟》中饰演专吃小孩心脏的杀手黄利辉,该片参展了上海国际电影节。 3、2006年,他还主演了郭志执导的电影《守望平安》。 4、2007年,与俞飞鸿合作拍摄电影《爱有来生》,段奕宏在片中塑造了土匪以及僧人鬼魂两个形象。 5、2011年主演王全安执导的电影《白鹿原》,饰演由农民变为土匪、后又投身革命的传奇人物黑娃。 6、2012年2月10日,与李冰冰主演的都市爱情电影《我愿意IDo》在全国上映。 7、2013年5月,主演由曹保平执导的犯罪悬疑片《烈日灼心》,饰演一名刑警。 8、2015年凭借犯罪悬疑片《烈日灼心》获得第18届上海电影节最佳男演员奖。 9、2017年,主演犯罪悬疑片《暴雪将至》并凭借该片获得第30届东京国际电影节最佳男演员奖以及第12届荷兰亚洲电影节最佳表演奖;11月24日,主演的动作犯罪电影《引爆者》上映;12月,主演冒险科幻电影《希望岛》。 10、2018年11月,与郭富城合作主演电影《秘密访客》。 段奕宏最新电视剧大全《古城小女人》是王利群执导的年代谍战剧,由江一燕、段奕宏、斯琴高娃、刘佩琦、李勤勤等实力派演员主演。 民国年间,品子9岁时,亲眼目睹父亲被日本人杀害,临终前父亲将“于氏药笺”交给了她。 母亲带着品子和弟弟逃往北平,路遇劫匪南霸天抢夺“药笺”致使母亲被害,品子卖身葬母,给西城关家做了家奴。 十几年后,被转卖的弟弟小锁已不知去向。 为了等到弟弟,品子与傻丈夫圆房,生下女儿小丑,丈夫暴病去世。 生活所迫,品子与关氏迁居南城小院,卖艺为生,结识了共产党员郭先生。 杀母仇人南霸天被小锁杀死。 贪图钱财的关氏偷偷卖掉小丑,品子在寻找女儿时被魏振海爱慕,生下儿子小宝,不幸魏振海为救她性命中弹牺牲,品子再次经历女人悲惨的境遇。 日本特务一直想利用品子家传的“于氏药笺”瓦解抗日力量,但在郭先生和品子的智谋之下均以失败而告终。 品子最终嫁给郭先生,并走上革命道路这部剧改编自曹禺夫人李玉茹的鸿篇巨著《小女人》,以民国初年到抗日战争这一时代为背景,以一本《于氏药笺》为贯穿情节的线索,构造乱世和黑暗中的女人史诗。 王利群导演透露,该剧是精心准备数年的年代巨作,光剧本就打磨了好几年,希望能够打造出一部不一样的民国女人大戏,以不浮夸、不做作、没有雷人情节作为该剧的准则。 实力动作演员言杰饰演一位带着双重身份的卧底陈建平,在古城乱世中与江一燕、段奕宏上演一段“恩怨情仇”。 言杰扮演日军少将,同时也是一位出类拔萃的病毒学家,在国民党部队潜伏了十余年,这个卧底的独特之处,是他的智慧与冷酷。 而年龄跨度大、性格处变不惊和封闭的内心,也是对言杰的全新挑战!大家可能不太熟悉的言杰曾经有过十五年的武僧经历,并跟随团队走出国门,曾主演过《琅琊榜》、《杜心五传奇》、《侠客行》等电视剧作品。 由花昆饰演男二号郭建中,戏里被人称为“郭先生”,他表面上是一名普通的教书先生,实则是地下党。 这个角色在剧中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他和品子是一对青梅竹马的恋人,正当谈婚论嫁时,品子却作为童养媳被娶走,而他因为身份的特殊,只能眼看着自己心爱的女人被别人娶走,伤心欲绝却无能为力,这是全剧中最扣人心弦的一个角色,花昆本人对这个角色也十分看重,用精彩的表演很好的完成了这个角色。 本剧2015年已经拍摄完成,但至今尚未在一线卫视播出,看过的观众非常少,作为一部“大女主”戏,该剧强大的阵容似乎被女主过多的戏份所掩盖,而江一燕的表现却平淡无奇;倒是李勤勤,只要一出现,立马光芒四射,她饰演的人物搞笑戏份浑然天成,深受观众喜爱。 这也是少数观看过该剧的网友对剧情的评价。 但总的来说,本剧情节紧凑、环环相扣,主演阵容和情节设置还是对观众很具吸引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