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份CPI同比上涨0.5% 猪肉价格上涨20.4%

各类商品

央广网北京8月9日消息 8月9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2024年7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0.5%。其中,城市上涨0.5%,农村上涨0.7%;食品价格持平,非食品价格上涨0.7%;消费品价格上涨0.5%,服务价格上涨0.6%。1--—7月平均,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同期上涨0.2%。

其他

7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环比上涨0.5%。其中,城市上涨0.6%,农村上涨0.4%;食品价格上涨1.2%,非食品价格上涨0.4%;消费品价格上涨0.4%,服务价格上涨0.6%。

各类商品及服务价格同比变动情况

7月份,食品烟酒类价格同比上涨0.2%,影响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约0.07个百分点。食品中,畜肉类价格上涨4.9%,影响CPI上涨约0.14个百分点,其中猪肉价格上涨20.4%,影响CPI上涨约0.24个百分点;鲜菜价格上涨3.3%,影响CPI上涨约0.07个百分点;水产品价格上涨1.2%,影响CPI上涨约0.02个百分点;鲜果价格下降4.2%,影响CPI下降约0.09个百分点。

其他七大类价格同比六涨一降。其中,其他用品及服务、教育文化娱乐价格分别上涨4.0%和1.7%,衣着、医疗保健价格分别上涨1.5%和1.4%,生活用品及服务、居住价格分别上涨0.7%和0.1%;交通通信价格下降0.6%。

各类商品及服务价格环比变动情况

7月份,食品烟酒类价格环比上涨0.7%,影响CPI上涨约0.21个百分点。食品中,鲜菜价格上涨9.3%,影响CPI上涨约0.18个百分点;蛋类价格上涨3.7%,影响CPI上涨约0.02个百分点;畜肉类价格上涨0.8%,影响CPI上涨约0.02个百分点,其中猪肉价格上涨2.0%,影响CPI上涨约0.03个百分点;水产品价格上涨0.4%,影响CPI上涨约0.01个百分点;粮食价格下降0.3%,影响CPI下降约0.01个百分点;鲜果价格下降0.3%,影响CPI下降约0.01个百分点。

其他七大类价格环比四涨两平一降。其中,教育文化娱乐价格上涨1.3%,交通通信、其他用品及服务价格均上涨0.9%,生活用品及服务价格上涨0.4%;居住、医疗保健价格均持平;衣着价格下降0.4%。


如何看待中国物价水平上升问题

如何看待当前中国的物价形势国家统计局9日发布数据显示,7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同比上涨6.5%,涨幅比上月的6.4%提高了0.1个百分点。 物价的逐月走高,引起了广泛关注和诸多议论。 比较集中的有两点:一点是物价上涨是否见顶?中国是否进入了高通胀时代?再一点,上涨最厉害的猪肉价格是不是导致物价总水平上升的“元凶”?猪肉价格上涨的背后究竟反映了哪些问题?这都需要深入进行剖析——(一)□中央及时提出把稳定物价总水平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的方针□专家们普遍认为,我国物价指数有望在六七月份见顶后掉头向下,预计下半年的这个数字大约为4%左右最近一个时期,通货膨胀的阴影笼罩全球,许多国家都面临物价上涨的压力与挑战。 在我国,从2010年下半年开始,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不断攀升,物价问题一时间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 据国家统计局提供的报告,去年三季度消费价格指数同比上涨3.5%,四季度为4.7%。 今年一季度的数字为5.0%,4月份为5.3%,5月份为5.5%,6月份达到6.4%,7月份则为6.5%。 “从去年底到今年7月,一斤猪肉涨了8块钱,一斤鸡蛋涨了1块多。 ”北京市一位退休教师感觉到“菜篮子”的负担越来越重。 物价连续上涨不仅影响了群众生活,加大了居民储蓄存款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的差距,而且影响到国民经济健康发展。 针对这种情况,中央及时提出把稳定物价总水平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的方针,同时出台了稳定农副产品供应、加强价格监督检查、建立市场价格调控制度、对部分群众发放价格临时补贴等一系列政策措施。 专家们普遍认为,这些措施十分及时,力度也很大,随着政策效应的逐渐显现,加之翘尾因素影响减弱,我国物价指数有望在六七月份见顶后掉头向下,预计下半年的这个数字大约为4%左右。 这样说是有充分根据的。 首先,多年实践和统计分析表明,只要我国农业不出大的问题,就不会出现过高的通货膨胀率。 今年我国夏粮已连续第8年获得丰收,秋粮生产也是稳定的。 粮食连年增产、库存充实,不仅为稳定物价总水平提供了坚实基础,还会降低人们的通货膨胀预期。 其次,目前全国70%以上的工业品和80%的消费品处于供过于求状态,尤其是经济增速的适当放缓,有利于减轻价格上涨的需求压力。 再次,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特别是连续收缩流动性的积极作用正在显现。 同时,6月份国际市场的大宗商品价格出现一定程度的回落,使得输入性通胀压力亦有所减轻。 通货膨胀一般分三类:物价上涨6%以内属于轻度的通胀,物价上涨7%—10%属于中度的通胀,物价上涨超过10%则为高通胀或者是恶性的通货膨胀。 现在看来,我们的物价指数逐渐走低的态势颇为明显,进入高通胀时代是绝无可能的。 进一步看,单纯就物价解决物价问题并不难,难就难在既要把物价涨幅降下来,又不使经济增速出现大的波动。 (二)□此次我国物价上涨的原因主要有三个,一是国际输入性通胀的影响,二是国内货币供应较多的影响,三是食品价格上涨的拉动□既要把物价涨幅降下来,又不使经济增速出现大的波动,是宏观调控面临的难题与挑战物价问题看似复杂,但也有其简单的一面。 分析此次我国物价上涨的原因,除了劳动力成本和环境资源成本上升的一定影响,还主要有三方面原因,一是国际输入性通胀的影响,二是国内货币供应较多的影响,三是食品价格上涨的拉动。 现在我国的进出口贸易量越来越大,国际市场价格的变动很快就会传导到国内。 今年以来,世界经济总体继续温和复苏,主要发达经济体发展态势趋好,新兴经济体增长较快,拉动了原油等国际大宗商品的需求,直接带动了国内原油价格和成品油价格上调。 这一影响最先传导至能源化工类产品,国内汽油、柴油以及各种乙烯类化工品价格跟涨,导致化肥、农药价格以及农产品运输成本上升。 同时,国际粮食市场供求面偏紧,导致国内粮油价格也始终保持上涨态势。 据国家统计局测算,国际石油价格、粮食价格、资源价格上升对我国消费价格的影响在30%至40%之间。 这表明,国际输入型通胀压力虽然比较大,但并不是我国此次物价上涨的主要原因。 只要货币发行多了,就必定导致钞票贬值、物价上涨,所以不少人把通货膨胀与物价上涨视为同义语。 从国内货币供给情况看,前几年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我们实行了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货币投放较多。 在4万亿元投资刺激计划的带动下,各地大步跟进,2009年和2010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分别达到22.46万亿元和27.81万亿元。 大量的贷款和投资直接推动我国经济率先回升向好,但一些地方和一些领域也强化了粗放扩张,特别是形成了一定的通货膨胀压力。 今年以来,货币政策转为稳健,货币供应量、信贷投入量以及社会融资规模同比增速明显回落,流动性过剩问题初步缓解,可是货币因素对物价造成的上涨压力短期内尚难以消除。 再看食品价格。 这是今年以来价格上涨最为明显的,上半年食品价格上涨11.8%,是消费价格指数增速的一倍多,对消费价格指数的贡献占到7成。 由于此次物价上涨是输入性通胀、货币投放较多和食品价格上涨三者推动的,因此比往年的治理难度要大得多。 一般来讲,控制物价首先要控制货币发行与投放,但是仅仅依靠减少货币投放缓解不了输入性通胀的压力,也缓解不了食品价格上涨的压力。 另一方面,减少货币投放常常会造成资金紧张,进而或多或少地影响投资增长和经济增长,影响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生产经营与发展。 从去年4季度到今年上半年,货币政策保持了高频操作,在信贷总量控制措施下,企业流动资金趋紧,市场资金价格大幅提高,不少中小企业都遇到了“融资难”的问题。 而中小企业的生存发展状况又直接影响到就业状况,许多职工群众虽然害怕通胀,但更加害怕失业。 因此,既要把物价涨幅降下来,又不使经济增速出现大的波动,才是宏观调控面临的难题与挑战。 (三)□猪肉价格涨幅过大是导致物价总水平上升的“元凶”□剔除猪肉价格上涨的因素,物价总水平并不算高,许多商品的价格都一直保持在平稳状态,甚至有些还在下降比较分析推动此次物价上涨的三大原因,主要原因在于食品价格特别是猪肉价格涨幅过大。 统计表明,6月份全国猪肉价格同比涨幅高达57.1%。 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报告分析,去年我国生猪价格还比上年下降了1.7%,但今年以来却出现了迅速回升、加速上扬的势头。 由于猪肉在食品消费中所占比重较高,所以其价格上涨推动食品价格指数上升4.8个百分点,拉动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升1.5个百分点。 另据国家统计局分析,在新涨价因素中,主要还是由于猪肉价格的上涨造成了一些影响。 如6月份猪肉价格比5月份环比上涨了11.4%,由此带来对居民消费价格环比指数的影响为0.36个百分点。 从这两个统计分析看,猪肉价格涨幅过大确实是导致物价总水平上升的“元凶”。 猪肉在我国居民膳食结构中地位特殊,所占比重较大,城市居民每年平均购买猪肉量达20公斤左右,所以猪肉价格上涨不仅使广大群众感受明显,对生活水平影响也大。 实际上,如果剔除猪肉价格上涨的因素,我国物价总水平并不算高,况且许多商品的价格都一直保持在平稳状态,甚至有些还在下降。 如上半年烟酒价格仅上涨2.3%,衣着上涨1.0%,交通和通信上涨0.3%,娱乐教育文化用品上涨0.6%,家电等耐用消费品出厂价格则下降0.7%。 猪肉价格之所以大幅上涨,既不能归咎于货币投放的问题,也不是国际输入性通胀所致,而是“猪周期”的综合反映。 “猪周期”在我国已反复出现过多次,每次都是3年,猪肉价格为“涨一年,平一年,跌一年”的循环,生猪生产随之大起大落。 目前,我们正处于“涨的一年”。 为了探究“猪周期”,山西省一位副省长未和市县打招呼,直接深入基层,吃在村里,住在农户,获得了大量真实的情况。 其一,多年来养猪都是“赚一年,平一年,赔一年”,3年一个周期。 前段时间,不少人把养猪成本增加列为本轮猪肉涨价的主要原因,这与实际情况不符。 按今年养殖成本估算,生猪每斤价格5.5元大体处于盈亏平衡点。 近期,虽然饲料、人工等价格上涨,特别是玉米价格提高了不少,但只要将这些因素分摊,生猪每斤成本也就是上涨几角钱,这与半年来生猪价格上涨5元左右比较,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其二,生猪生产的周期性波动不仅使消费者受到一定伤害,而且使生产者受到了更大的损失。 2009年猪价大跌,使得生猪养殖业亏损严重,伤了元气,一些养殖户赔怕了,纷纷退出生猪生产,还有一些养猪场也关闭了。 结果是直接减少了去年的母猪留存和今年的生猪供应,供求关系严重失衡,猪肉价格势必迅速上涨。 其三,多数养猪企业分析,下半年生猪价格仍会在每公斤16元上下的价位运行,大幅下跌的可能性不大。 这些情况非常重要。 一般来讲,我国农产品价格出现循环周期变动的原因有三个:一是农产品生产周期长,不可能像工业品那样根据市场供求和价格信号及时调整生产结构和生产数量;二是我国大多数农产品还是由分散的农户进行生产,小生产面对大市场难免被动;三是大多数农民在生产经营中难以搜集和把握市场供求的准确信息,只能凭借直观感觉决定生产,种植和养殖都存在很大的盲目性。 往往是某种农产品市场价格高便一哄而上,市场价格低又一哄而下,使生产调整总是滞后于市场需求的变化。 由此导致肉、蛋、禽、水产品等都反复出现过明显的周期性波动。 只不过此次生猪生产的周期性之强、波动幅度之大、影响范围之广,超出了许多人的预料。 为了稳定物价,我们必须深入研究“猪周期”,并着力采取强有力的“反周期”措施。

输入性通胀压力趋于缓解对货币政策制约有限

输入性通胀压力趋于缓解

国家统计局8月10日发布的物价数据显示,7月CPI同比上涨2.7%,低于市场预期的2.9%;PPI同比上涨4.2%,也低于市场预期。 由于CPI数据低于市场预期,债市在数据发布后出现上涨。

记者采访了解到,7月PPI涨幅回落主要受国际原油价格回落影响,下半年输入性通胀压力可能继续下降。 CPI上行主要受猪价上涨推动,但CPI与核心CPI分化,这表明CPI上涨是以食品价格为主的结构性通胀。 市场人士认为,随着猪价仍将上涨,下半年CPI读数存在向上突破3%的可能,但结构性温和通胀对货币政策制约有限。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7月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同比上涨0.8%,涨幅比上月回落0.2个百分点。 历史上看,受猪肉价格大幅冲高影响,2019年11月CPI同比高达4.5%,而当月央行却下调MLF利率,以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2019年11月核心CPI同比仅为1.4%。

输入性通胀压力趋于缓解

今年以来,PPI同比涨幅逐步回落,CPI同比涨幅则逐步上行,二者之间的剪刀差逐步收窄。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7月份PPI同比上涨4.2%,相比6月回落1.9个百分点,相比今年1月则回落4.9个百分点。 其主要原因在于,国际原油价格近期出现明显回落,带动相关工业品价格同比涨幅下降。

7月前期国际大宗商品价格陷入衰退交易,能源、金属类商品价格明显走低,但后期市场担忧缓解。 受供给充沛和需求偏弱影响,国内工业品价格弱于国际,特别是中上游能源、金属、化工类价格降幅较大。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表示。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调查的40个工业行业大类中,价格上涨的有35个,比上月减少2个。 主要行业中,价格涨幅回落的有: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上涨20.7%,回落10.7个百分点;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上涨43.9%,回落10.5个百分点;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上涨1.9%,回落6.3个百分点;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上涨28.6%,回落6.1个百分点;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上涨10.6%,回落3.2个百分点。

财信研究院副院长伍超明表示,预计年内PPI增速在两股力量的叠加影响下加速下行:一是去年三四季度PPI同比增速加速上升,高基数将使今年同比增速快速下行;二是未来全球经济放缓已成定局,需求下降,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动能趋弱,但俄乌冲突持续,国际大宗商品面临的供给约束难言好转,年内输入性压力总体趋于缓解,但不确定性也大。

CPI方面,7月份CPI同比上涨2.7%,相比6月上涨0.2个百分点,相比今年1月则上涨1.8个百分点。 其中7月猪肉价格上涨20.2%,影响CPI上涨约0.27个百分点。

伍超明表示,新一轮猪周期已经开启,猪肉价格环比上月大幅攀升,加上去年同期基数低,同比增速也由负转正,其对CPI的拉动作用较上月提高0.35个百分点,是CPI同比增速提高的主因。

而能源价格下降则为CPI降温。 温彬表示,7月国际油价受衰退交易影响持续走低,我国6月末及7月两次成品油下调,推动CPI能源类价格显著回落,为通胀降温。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当前中国CPI同比涨幅逐步上行,但仍大幅低于全球主要经济体。 如美国6月CPI为9.1%,欧元区7月调和CPI为8.9%,主要原因在于中国在应对疫情期间没有超发货币,这将为应对未来的不确定性提供空间。

对货币政策制约有限

CPI是债市关注的重要宏观指标。 国家统计局数据发布后,国债期货短线拉升,10年期主力合约涨0.12%,5年期主力合约涨0.07%,2年期主力合约涨0.03%。 现券方面,国债及国开债收益率降幅扩大。

畜肉类

CPI数据对债市还是有一些影响的,市场预计7月CPI为2.9%甚至到3%,最终公布的数据是2.7%,低于市场预期,所以国债期货企稳反弹,利率债收益率下行了1-2个百分点。 沪上某国有大行利率债交易员表示。

CPI影响债市的根本原因在于,CPI是央行货币政策操作的重要考量。 传统上,央行货币政策的四大目标是经济增长、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和国际收支平衡。 而其中物价稳定是一个极其重要的目标,具体参考指标则是CPI。 今年政府工作目标设定的通胀目标为3%。 今年上半年,由于CPI低位运行,低通胀为货币政策偏宽松操作提供了政策空间,央行在今年1月降低政策利率及LPR、4月降准、5月降低5年期以上LPR。

央行货币政策司司长邹澜7月13日在国新办发布会上表示,当前国民经济运行趋于好转,主要的经济指标边际改善,但恢复的基础还不稳固,下半年经济运行仍然面临较大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稳经济还需艰苦努力,同时还要关注通胀形势的变化。

市场也对CPI涨幅尤其猪肉价格走势尤为关注。 对于猪价走势,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负责人陈光华7月中旬在国新办发布会上表示,目前生猪产能处于正常合理水平,预计下半年生猪出栏量与去年同期相当。 从能繁母猪的数量来看,今年以来,存栏量一直处于产能调控的绿色合理区域,目前已连续两个月回升。 从新生仔猪数量看,上半年新生仔猪数量与去年同期相当,预示下半年生猪上市量不会比去年少。

这轮猪价上涨主要是恢复性、季节性上涨,叠加一些特殊因素的作用,但生产是充足的,后期猪价不具备持续大幅上涨的动力。 陈光华称,业内常说lsquo;有母不愁小,有小不愁大rsquo;,也就是说,有能繁母猪就不愁没有仔猪,有了仔猪就不愁没有大肥猪。 能繁母猪、新生仔猪数据都表明,下半年肥猪供应有保障。

温彬认为,猪肉价格进入回升周期后,过去一年来对CPI的压制作用已改变为抬升作用。 不过,近期国家发改委提醒相关企业保持正常出栏节奏、避免盲目压栏,随着淡季将至,短期猪肉上涨动力将回落,食品价格的上涨表现仍将比较温和。 他预计未来CPI将温和上升,在部分月份(9月、12月)向上突破3%的概率较大。

温彬预计称,今年全年CPI平均水平仍控制在政策目标以内。 同时,受去年基数以及全球商品价格上涨动能减弱影响,PPI将继续保持连续回落态势。 结合CPI与PPI一上一下两方面综合考虑,通胀对货币政策不构成较大压力。

伍超明则表示,预计年内CPI呈波动上升趋势,CPI或于8、9月份破3%,随后大概率保持在3%以上的水平,但预计不会对货币政策构成掣肘。

猪肉价格上涨20.4%

伍超明解释称,一是全年通胀水平低于3%的目标;二是在全球通胀高企的环境下,我国通胀水平属于温和水平;三是稳就业、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依然是年内货币政策的主要目标,流动性将处于合理充裕水平。

一些市场人士认为,考虑到美联储加息对国内货币政策的制约,下半年降准及降低政策利率的概率较小,但降低五年期以上LPR可能性仍存,其目的在于稳定房地产市场

如果想了解更多实时财经要闻,欢迎关注我们。

官方介绍7月份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国民经济持续恢复

据国家统计局网站消息,7月份,各地区各部门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加大宏观政策调控力度,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国民经济持续恢复,生产需求基本平稳,就业物价总体稳定,发展质量稳步提升。

一、服务业保持较快增长,现代服务业增势较好

7月份,全国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5.7%。 分行业看,住宿和餐饮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金融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生产指数同比分别增长20.0%、11.2%、7.6%、7.3%。 1-7月份,全国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8.3%。 1-6月份,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7.5%。 7月份,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1.5%,业务活动预期指数为58.7%,其中,航空运输、邮政快递、电信广播电视及卫星传输服务、互联网软件及信息技术服务等行业商务活动指数位于60%以上高位景气区间。

二、工业生产平稳增长,原材料制造业增长加快

7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7%,环比增长0.01%。 分三大门类看,采矿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制造业增长3.9%,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4.1%。 原材料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8%,比上月加快2.0个百分点。 分经济类型看,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4%;股份制企业增长5.0%,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下降1.8%;私营企业增长2.5%。 分产品看,太阳能电池、新能源汽车产品产量同比分别增长65.1%、24.9%。 1-7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8%。 7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为49.3%,企业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为55.1%。

鲜菜

三、市场销售继续恢复,服务消费较快增长

7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同比增长2.5%,环比下降0.06%。 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亿元,同比增长2.3%;乡村消费品零售额4841亿元,增长3.8%。 按消费类型分,商品零售亿元,增长1.0%;餐饮收入4277亿元,增长15.8%。 在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额中,粮油、食品类,中西药品类,饮料类,通讯器材类商品零售额分别增长5.5%、3.7%、3.1%、3.0%。 1-7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同比增长7.3%。 全国网上零售额亿元,同比增长12.5%。 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亿元,增长10.0%,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26.4%。 1-7月份,服务零售额同比增长20.3%。

四、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继续扩大,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较快

1-7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亿元,同比增长3.4%。 分领域看,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6.8%,制造业投资增长5.7%,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8.5%。 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万平方米,同比下降6.5%;商品房销售额亿元,下降1.5%。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同比下降0.9%,第二产业投资增长8.5%,第三产业投资增长1.2%。 民间投资下降0.5%。 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11.5%,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和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分别增长11.5%、11.6%。 高技术制造业中,医疗仪器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投资分别增长16.0%、13.9%;高技术服务业中,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业、专业技术服务业投资分别增长44.9%、23.8%。 7月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环比下降0.02%。

五、货物进出口同比下降,贸易结构继续优化

7月份,货物进出口总额亿元,同比下降8.3%。 其中,出口亿元,下降9.2%;进口亿元,下降6.9%。 进出口相抵,贸易顺差5757亿元。 1-7月份,货物进出口总额亿元,同比增长0.4%。 其中,出口亿元,增长1.5%;进口亿元,下降1.1%。 1-7月份,一般贸易进出口同比增长2.1%,占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为65.4%,比上年同期提高1.1个百分点。 民营企业进出口增长6.7%,占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为52.9%,比上年同期提高3.1个百分点。 机电产品出口增长4.4%,占出口总额的比重为58.1%。

六、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城镇调查失业率基本平稳

7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3%,比上月上升0.1个百分点。 本地户籍劳动力调查失业率为5.3%;外来户籍劳动力调查失业率为5.2%,其中外来农业户籍劳动力调查失业率为4.8%。 31个大城市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4%,比上月下降0.1个百分点。 全国企业就业人员周平均工作时间为48.7小时。

七、居民消费价格环比上涨,工业生产者价格降幅收窄

7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下降0.3%,环比上涨0.2%。 分类别看,食品烟酒价格同比下降0.5%,衣着价格上涨1.0%,居住价格上涨0.1%,生活用品及服务价格下降0.2%,交通通信价格下降4.7%,教育文化娱乐价格上涨2.4%,医疗保健价格上涨1.2%,其他用品及服务价格上涨4.1%。 在食品烟酒价格中,猪肉价格下降26.0%,鲜菜价格下降1.5%,粮食价格上涨0.3%,鲜果价格上涨5.0%。 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后的核心CPI同比上涨0.8%,涨幅比上月扩大0.4个百分点。 1-7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0.5%。

7月份,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下降4.4%,降幅比上月收窄1.0个百分点;环比下降0.2%。 全国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下降6.1%,降幅比上月收窄0.4个百分点;环比下降0.5%。 1-7月份,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和购进价格同比分别下降3.2%和3.5%。

7月份CPI同比上涨0.5%

总的来看,7月份,国民经济持续恢复,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 但也要看到,世界政治经济形势错综复杂,国内需求仍显不足,经济恢复向好基础仍待加固。 下阶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加大宏观政策调控力度,着力扩大内需、提振信心、防范风险,不断推动经济运行持续好转、内生动力持续增强、社会预期持续改善、风险隐患持续化解,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m.srwj168.com.cn/kuaibao/9125.html
热 消费 暑期
国际观察 教育他们比杀死他们更划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