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金似乎被刺激到了!
今天市场上出现的利好都是外资喜欢的方向,一是房地产;二是消费。而房地产更是打头阵,牵动一大片。今天早盘,房地产板块集体拉升,房地产ETF一度大涨3.68%,板块出现涨停潮,并带动整个指数和人民币上行。
那么,究竟发生了什么?从市场传出的信息来看,主要有三大利好:
首先,房地产企业融资出现了极大改善。克而瑞地产研究最新公布的监测数据显示,7月,65家典型房企的融资总量为523.46亿元,环比增加63.8%,单月的融资规模创下了今年来新高。
其次,市场传出,有关部门正在计划用地方债券提供资金,以便从资金紧张的房地产开发商手中购买闲置土地,用于建设保障性住房。此消息虽未被官方证实,但从市场的反应来看,预期已经被激发。
最后,在8月7日深圳安居集团发布《关于收购商品房用作保障性住房的征集通告》之后,深圳地产板块率先启动。今天,河南信阳和新疆皆传来支持收购存量商品房用作保障性住房的利好消息。
分析人士认为,房地产市场若能由此平稳下来,对于中国经济、汇率和股市都将是重大助力。
房地产大爆发
今天早盘,房地产板块可能才是市场上涨真正的动力所在。房地产板块一度上涨接近4%的水平。随后虽有回落,但个股表现依然非常精彩。
而且在房地产板块的带领之下,加之CPI数据的刺激,离岸人民币上午持续有强劲表现。
从卖方研究机构传来的最新信息显示,下半年开始低基数区间,地产销售也是如此,未来一年同比数据会好转。大量细分行业的龙头估值在10倍以上,本身这些公司无论是账上现金还是经营性现金流一直非常好,现金分红比例去年开始已经提升,股息率普遍在5%以上,甚至到10%。
但这些并不是最重要的,三大利好的驱动才是今天上涨的主要原因。
首先来看房地产企业的融资。克而瑞地产研究最新公布的监测数据显示,7月,65家典型房企的融资总量为523.46亿元,环比增加63.8%,单月的融资规模创下了今年以来的新高。其中,万科获得326.66亿元的银行贷款。
其次,有市场传闻称,有关部门正在计划用地方债券提供资金,以便从资金紧张的房地产开发商手中购买闲置土地,用于建设保障性住房。消息称,专项债券于2015年首次推出,作为地方政府为经济开发区和道路等基础设施项目提供资金的一种方式。目前预计部分收益将用于从房地产开发商手中收购未开发的地块和未完工的建筑。该消息并未获得官方证实,但却激发了市场的预期。
最后,8月7日深圳安居集团发布《关于收购商品房用作保障性住房的征集通告》称,为积极构建“保障+市场”住房供应体系,遵循“市场化、法治化”和双方自愿原则,所属企业拟开展收购商品房用作保障性住房工作。今天,又有消息称,河南信阳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日前印发《信阳市进一步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若干措施》,其中明确,收购等量的已建成未出售商品房转化为保障性住房;推行购房契税补贴等。新疆日前也印发《关于促进自治区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若干措施(试行)》,共6个部分、22条举措。其中提到,支持收购存量商品房用作保障性住房。
正面影响有多大?
随着各种政策的释放,房地产市场的确在向稳的方向发展。那么,这种正面影响究竟会有多大呢?
分析人士认为,还要看政策落地的情况。5月,人民银行设立3000亿元保障性住房再贷款,鼓励引导金融机构按照市场化、法制化原则,支持地方国有企业以合理价格收购已建成未出售商品房,用作配售型或配租型保障性住房。但过去三个月,落地的项目并不多。这可能与需要搞清楚大量技术细节有关。
中信证券认为,收购存量商品房作为保障性住房项目落地将在9月之后明显提速 ,5000亿元以上的银行信贷资金支持在年内有望全部到位。且对地产公司而言,最关键的是资产负债表何时企稳改善,这就取决于需求侧的政策何时能真正激发足够的自住需求,供给侧的收储和规划优化措施对资产质量带来多大程度的改善,尤其是核心城市房价何时结束持续环比下降。目前来看,政策趋势已经明朗,相比历史而言力度也已经不小,且还有继续加码的空间。
方正证券认为,房地产基本面底部特征正在显现,板块持续反弹具备逻辑。在政策的加速传导下,百强房企7月单月销售同比降幅进一步收窄;一线城市二手房热度回升,其中上海二手房单日网签持续突破千套,创3年来日成交量新高。高频数据跟踪来看,45城新房成交量四周同比降幅持续收窄,14城二手房成交量四周同比增幅持续走宽。政策效果已于成交端有所体现,且土拍热点频出。
责编:王璐璐
校对:冉燕青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55-83514034
邮箱:bwb@stcn.com
楼市分化加剧,房企疯狂打折!金九银十或成为买房抄底好时机?
2020年注定是一个不平凡的一年,一切变化都来的过于突然,把所有人的计划都打乱。
一边是经济换挡带来的阵痛,一边是多个城市的房价在资本的冬天升起一把大火,甚至竟然需要用调控手段才能浇灭。
在中国,没有任何一个市场,比楼市更加魔幻。
每个城市市场都不一样,开发商的分化也愈加明显。 是经济变换了赛道,还是只是楼市进入了下一个阶段。
市场渐渐陷入陷入3个疑问。
今年房地产市场进入了冰封期?
新房市场是否会大幅降价?
“金九银十”能否成为买房抄底的绝佳时机?
买,还是不买,这个问题又开始困扰着人们。
楼市一片惨淡?NO!
先看房地产市场的整体表现,可以用两个词来概括——淡季不淡、分化加剧。
先来看“淡季不淡”:
从房地产市场成交量来看,整体呈现先抑后扬的态势,前8个月销售额同比增速转正。
细细来看,年初本就是房企销售淡季,在整个楼市成交相对低迷的背景下,疫情来袭无异于雪上加霜,确实导致成交量的大幅下滑;
二季度疫情逐渐得到控制,房地产市场才慢慢复苏回暖,前期疫情中一些压抑需求的释放叠加LPR利率下降,成交量逐步恢复;
直到8月,商品房累计销售额亿元,同比增长1.6%(1-7月为下降2.1%)。
从房地产成交价格来看,8月大部分城市是属于稳中有涨的。
在70个大中城市中,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与上月相比价格下降的城市有9个,其余61个均为持平或者上涨,涨幅较大的城市是惠州上涨1.9%,银川上涨1.8%,锦州上涨1.4%,唐山、温州均上涨1.3%,济宁上涨1.2%,沈阳、西安、无锡、金华均上涨1.1%。
再来说“分化加剧”:
首先体现在区域和城市的发展分化愈加明显。
本来之前由于人口、交通和经济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我国房地产市场发展分化的现状一直存在,但疫情之下宽松的货币政策和财政信贷政策等因素的叠加,使得这种分化更加明显。
部分重点城市房地产市场能够很快摆脱疫情困扰,比如长三角区域市场整体恢复情况较好,土地市场热度也较高,如杭州、上海、南京、苏州、无锡、金华等城市;
部分一二线城市也出现了“开盘即售罄”、“万人摇号”等火爆场面。
而在这种局部火热的背后,一些中小城市由于资源禀赋的差异,在疫情的打击下缺少经济支撑、人才流出严重,房地产市场也面临着萎靡不振的困境。 比如重庆、福州等城市成交显著回落。
而另一种分化就是房企之间的分化。
据中指研究院公布数据显示,2020年前8个月,1000亿以上超级阵营共19家,销售额增长率均值为3.7%;500-1000亿阵营房企共26家,销售额增长率均值为5.5%。
200-500亿阵营房企有34家企业,销售额增长率均值为6.4%;100-200亿阵营房企共51家,销售额增长率回正为1.3%,第四阵营共24家,销售额均值为73.2亿,同比下降8.3%。
疫情之下,大型房企资源集聚能力更强,更能把握机遇平摊风险,通过创新线上营销等模式加大销售力度,实现了销售业绩的增长。
这一点房企的销售数据便可一目了然,大型房企的销售增速率先回正。
对于中小型房企来说,疫情影响一旦面临销售不畅现金流遇阻,则可能是致命的打击,未来或将有更多的房企在市场竞争中被淘汰。
新房将大降价?NO!
最近吸引人眼球的莫过于“恒大全国楼盘七折特大优惠”事件。
这个事件引发大家的共鸣,一个疑问是不是真如宣传中的那么优惠力度大?第二个疑问是大家内在更关心的,这个事件所带来的后续反应,比如是否会引发其他企业也开始降价,然后引发整个行业的降价潮?
事情并没有我们看到的那么简单。
首先,大型房企的打折促销一直是乐此不疲的,2019年该房企就推出过“全国532个楼盘,闪购7.8折”。
在2020年2月份的时候也曾提出全国75折的优惠。 不过最近恒大传闻诸多,也许这次7折促销是真优惠,大家可以关注下自己所在城市的楼盘,或许有捡漏机会。
网传三道红线2021年1月1日将执行,且不论传闻的真假,但是监管机构对于房企融资监管的态度是明确的,未来在融资受到限制的前提下,房企只能通过加快销售回流现金以求持续发展。
在房企负债率较高的情况下,如果房企无法通过快速销售回笼现金,资金链断裂对于企业来说绝对是致命的。
那么,大型房企的打折促销是否会引发整个行业价格的大幅下调?未必!
政策层面强调的房地产行业稳健发展,虽强调抑制房地产价格的上涨,但也也并不会希冀价格的大幅下跌,毕竟下跌也会引发动荡和恐慌,最好的结果就是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行业层面虽然快速去化回流现金是所有企业的目的,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企业都希望通过降价促销这种方式来促进销售,毕竟利润也很重要。
残酷的是,降价也不一定能有效的解决目前的去化难问题,反而有可能使开发商陷入焦灼的价格战,部分开发商甚至会因为资产缩水给融资造成负面影响。
疫情初期恒大带头75折,引发市场一片紧跟,现在恒大打出7折的策略后,消息沉入市场销声匿迹,而河南房企更是开会高调宣布不降价。
降价,是把双刃剑,不到万不得已,不会轻易使用,规模与利润的和平共增才是当前最大的追求。
金九银十要重现了?NO!
2020年是一个特殊的年份,“金九银十”成色如何目前没有定论,九月已过去大半,其实我们从一些城市的表现也可以窥其一二。
从7月份开始,陆陆续续有不少热门城市,例如南京、深圳、宁波、杭州、东莞等城市都出现了楼市调控的现象,意在为房地产市场降温。
进入九月,成都、深圳也相继发布了最新政策:
9月14日成都发布《关于保持我市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通知》,从加强土地市场调控、支持合理自住需求、完善住房调控政策等方面出台调控政策;
9月17日深圳发布《房地产市场监管办法(修订征求意见稿)》,拟对房地产市场监管立法,二手房将建价格引导机制、租赁将建资金监管制度。
可以说2020年上半年应该算是今年调控最宽松的时候了,接下来的日子里在“房住不炒”的总基调下城市调控收紧已在所难免,从调控内容上分析,主要集中在严格执行住房限购政策,加强购房资格审核,严厉打击弄虚作假行为。
在房地产调控的高压之下,楼市的“金九银十”的成色很难令人乐观。
所以预计九月和十月的整体成交量会大概率维持在现在这样一个比较活跃的水平,很难实现在7月和8月的基础上大幅度的增长。
行动指南
买,还是观望,是目前对人们最多的考验。
那么接下来大家只需要谨记和贯彻这三大方针二十四字真言。
1)知己知彼
房子作为大家最重要的固定资产,耗资巨大,买房大家都是慎之又慎,想要选取风险最小、最稳妥的方式。
而随着房地产行业步入深度调整期,企业变局也是飘忽不定的。
所以大家还是应该擦亮双眼,对房企的经营状况也是要有一定的了解,尤其是“三道红线”实施以后,谨防出现烂尾楼现象,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
小房企可能会有较低的价格以及更大的优惠,但其未来的风险也是难以把控的;
而头部房企或者是经营稳健、财务状况良好的国企和央企,虽然可能在价格方面略高些,但综合品质和风险等因素来看却是最佳的选择。 切忌因小失大,丢了西瓜捡了芝麻。
2)识时务者为俊杰也
就像前面讲述的那样城市间的分化愈加明显,尤其是经历了今年的疫情后,城市间的基础设施建设、医疗保障体系、营商环境以及社区管理等方面的差异也赤裸裸的摆在了明面上,而这对于购房者的城市选择也可以说是起到了催化的作用。
在未来的城市选择上,我们还是建议选择一二线核心城市以及其周边具有发展潜力的三四线城市,不管是从城市配套还是发展空间,不管是买房自住还是投资升值,目前看来也是正确的选择。
3)严阵以待相机而动
从近期的政策调控本质来看,其实都有较为明确的限制炒房客投机需求、倾向无房家庭以及刚需购房者的政策,所以刚需购房者位于政策利好区域。
叠加2020年9月最新一期的1年期和5年期以上LPR报价均与上期持平,连续五个月按兵不动,且处于自央行建立LPR集中报价和发布机制至今的历史最低点,这对于购房者来说,无疑也是一大利好。
同时也表明了一个道理,调控挤水分,已经效果显著,市场在经历了2016年的火热之后,用了3年时间来回调、消化、稳定。
金九银十期间,尚未开盘的项目会识趣的选择一个较低的价格开盘,毕竟开盘不热销,大概率意味着,今年剩下的几个月日子不会好过,这是开发商最不愿意看到的。
而已经开盘的项目,也会想办法利用金九银十的噱头做一波冲锋。
此时开发商强烈的求生欲,恰好为购房打开了一个窗口。
所以在当前环境下,刚需购房的时机已相对比较成熟,如看到合适的房源可适时入手。
关于新兴行业你了解哪些
新兴行业是,原来并不存在,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逐步出现的行业,他们以发展速度快,发展空间大为特点,区别于老行业。 接下来我为大家整理了关于一些新兴行业的介绍,欢迎大家阅读!
未来中国最红火的16个新兴行业
未来10年,有哪些新产业值得我们期待?那些产业能够给投资人带来最丰厚的回报?下文细数了可能最具投资价值的十余个新兴产业。
从发明蒸汽机、发电机、计算机,再到因特网的广泛应用,新的科技浪潮一直主导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大调整,并不断涌现出新的产业,促进社会进步。
如今,互联网与移动互联网将逐渐往深度精度发展,比如从满足用户的普遍性需求开始向个性化需求延伸。 另一方面,“互联网+各行业”成为共识,互联网与移动互联网作为基础设施,推动“万物互联”的时代到来。
1、云计算
企业向云端迁移是大势所趋。 国内云计算市场蛋糕正变得越来越诱人。
虽然阿里、腾讯、华为等IT巨头等纷纷进入,但中国企业级市场的复杂性使得IaaS层面依然存在机会;
而在SaaS层面,还应重点分析具体的产品和服务是否符合国内客户的实际市场需求。
2、大数据
“大数据+”已经渗透到几乎所有行业,该领域的投资策略为:
1、对于资源型大数据公司:数据资源足够庞大完整,数据价值足够有想象空间,数据挖掘整合能力足够强;
2、对于技术型大数据公司:技术门槛够高,并足以让公司快速形成规模效应、网络效应,从而快速占领足够市场份额;
3、对于应用型大数据公司:应用市场足够大,公司成长性好且可实现性强。
3、虚拟现实
虚拟现实的发展前景引人想象,具备广泛的应用空间,如游戏、影视、教育、体育、星际探索、医疗等等。
该领域的投资策略为:
1、短期内,能够布局虚拟现实产业链的厂商,从硬件设备、内容生产到平台分发,均具备投资价值;
2、从长远来看,虚拟现实的内容将是行业灵魂存在,投资成熟内容产业厂商将充满机会。
4、人工智能
根据预测,2024年人工智能市场规模将增长至111亿美元。 初步的技术积累和数据积累已经在过去有了比较显著的规模效应,因而人工智能重塑各行各业的大潮即将来袭,并引发新一轮IT设备投资。
在人工智能领域内,主要关注的方向包括:
1、计算机视觉识别(以人脸识别为典型);
2、计算机自适应(以各类机器人为例);
3、各项细分底层技术领域(比如自然语言处理、机器学习和知识图谱)。
5、3D技术
经过过去几年3D打印的投资热,3D打印技术步入到了一个新的阶段,但应用市场仍有待突破。
接下来新一轮的3D技术的关注点,包括:
1、3D打印专用材料及其工艺技术;
2、3D建模和个性化定制设计软件;
3、围绕3D打印技术出现的行业模式创新企业(即3D打印与教育、医疗和工业4.0等行业的结合)。
6、无人技术
无人技术目前主要应用在无人机、无人驾驶汽车等领域。 美国蒂尔集团预测全球无人机市场规模会从2015年的64亿美元增至2024年的115亿美元,发展态势迅猛。 无人驾驶汽车至今仍未揭面纱,但麦肯锡预测到2025年该领域将会有2000亿美元到1.9万亿美元产值,届时中国无人驾驶汽车产值空间至少也在万亿规模,潜力无限。
该领域可长期持续关注如下标的:
1、随着政策逐渐放开,网络、谷歌、宝马、奥迪等巨头加紧布局无人驾驶汽车,可侧重关注汽车电子相关硬件、车联网相关软件、整车等各个领域领导企业;
2、无人机领域,重点关注部件制造与总体设计细分领域,以及无人机解决方案提供商中非常有潜力的优质企业。
7、机器人
由于中国人工成本上升以及整体经济结构转型,机器人未来的崛起及其巨大的市场规模已经被各大机构认可。
1、未来的工业机器人将具备强大的自我学习能力和专业化能力,向更细分的领域和结构进行创新延伸;
2、协作机器人可以与人协同工作并且广泛应用在生活中各种领域,属于“跨界”的产物;
3、服务机器人则没有上限,具有远超工业机器人和协作机器人的市场规模潜力。
8、新能源
中国是最大的新能源市场,发展新能源产业是改变我国的能源结构,降低对化石能源的依赖度,减少环境污染的必然选择。
1、锂电池在中国已经形成完整的产业链,下游动力和储能电池需求巨大;
2、超级电容在快速充放电、高循环寿命、高功率密度方面相比较锂电池有明显优势,能够广泛用于城市公交、轨道交通、风力发电、石油钻探、港口机械等领域。
9、新材料
新材料是新经济的基石,我国在军工、高铁、核电、航天航空等尖端制造领域的快速发展均离不开基础材料领域的突破。
随着基础化学、基础材料、纳米技术等方面的科研实力的不断积累,新材料领域的创新点将不断涌现:
1、石墨烯的柔性、力学、光学、电学和微观量子特性与目前现有材料相比整体有明显优势,未来应用行业横跨电子、生物医疗、军工、精密制造业、化工等;
2、碳纤维是应用相对成熟的新兴材料,相对于传统材料品质好,重量轻,未来需要在降低成本、突破国外技术封锁方面继续努力;
3、新型膜材料,可广泛应用于水处理、废气治理、锂电池等多个领域;
4、生物基材料,用于齿科、骨科等,可取代、修复人体组织器官功能。
10、生物技术与生命科学
随着基因组学、分子生物学等基础学科的发展,生物制剂与生命科学技术正在治疗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生物制剂方面,越来越多的单抗药物对肿瘤、糖尿病等疑难杂症产生突破性疗效,“重磅炸弹”级新药频出。
生物技术与生命科学无疑是大健康领域极为重要的投资方向,重点关注的细分领域包括:
1、先进的基因测序及数据分析公司;
2、技术驱动型生物制剂公司;
3、与基因测序解读、个体化给药相结合的精准医疗公司;
4、技术上取得突破的新型生物治疗方式。
11、医疗器械
医疗器械市场在国内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 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国内老龄化程度的提高,医疗器械市场发展潜力巨大。 同时,一批利好政策的出台,为国产创新医疗器械的快速成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重点关注的细分领域包括:
1、与机器人、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相结合的高端医疗器械;
2、国产创新型医疗器械;
3、智能家用医疗器械;
4、现有成熟医疗器械的进口替代产品。
12、互联网医疗
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引发各个行业的巨大变革,也为医疗行业带来巨大机遇。 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多领域技术与互联网的跨界融合,新技术与新商业模式快速渗透到医疗各个细分领域,从预防、诊断、治疗、购药都将全面开启一个智能化时代。
同时也应看到,互联网医疗在国内仍然处于起步阶段,对传统医疗的改革必然是漫长而艰巨的过程,因此对该领域的投资应保持乐观但谨慎的态度。
重点关注的细分领域包括:
1、医药类电商平台;
2、医疗大数据分析公司;
3、慢病管理/健康管理在线平台;
4、智能及可穿戴式医疗设备。
13、健康养老
健康养老产业受需求迫切和政策鼓励双向驱动,将迎来良好的发展机会。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中将挖掘投资机会:
1、涉足养老核心产业---康复医疗,并已具备可行性和连锁化潜力发展模式的企业;
2、积极探索创新养老模式的企业。
14、体育
中国各路巨头正瞄准海外优质体育标的资产,渐渐向成熟体育盈利模式靠拢–门票、媒体转播权、赞助和体育衍生品。
因此,拥有优质赛事资源和广大受众的体育行业标的将会持续收到资本的追捧。可以关注如下领域:
1、体育各个细分领域拥有优质体育赛事IP的运营公司;
2、冲击传统体育的电竞行业,包括内容方和直播平台;
3、体育运动相关的智能硬件+数据分析软件+可以导流到健康医疗领域的创业公司;
4、聚焦大众健身的互联网健身上下游公司。
15、文化娱乐
消费升级使得国人的消费习惯逐渐向文化娱乐进行倾斜,此外,伴随游戏、动漫衍生而来的二次元文化兴起,生产数字化、碎片化、娱乐化内容的自媒体大爆发,都将聚集大量新一代年轻用户,引发新的商业模式和机会。
可以关注以下细分领域:
1、拥有优质IP内容(生产或购买)和强大IP运营能力的公司;
2、有海量用户及盈利能力的自媒体和新媒体;
3、文化娱乐行业的大数据分析公司;
4、二次元内容聚合社区;
5、泛娱乐直播平台等。
16、教育
目前,传统线下教育培训机构除了拥有稳定的线下资源和师资以外,也在互联网+的攻势下顺应时代发展做出了很多改革。教育行业对于投资机构来说仍是一座富矿,重点关注如下领域:
1、顺应高考改革而生的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的优质线下培训机构;
2、职业教育培训机构与职业经验分享平台;
3、性价比高的可以帮助学生提升课堂体验的虚拟现实技术公司(硬件+软件+内容);
4、专注在儿童教育领域的优质IP内容生产者。
未来5年,这3大新兴产业将最赚钱
社会与经济发展就如永动机一样不断淘汰落后产业。 纵观中华文明发展历史,由手工劳作逐步转变为机器劳作再到人工智能。 那么未来又将何去何从?资本一直是推动新产业发展幕后推手。
未来5年,将有哪些新产业值得我们关注,哪些产业能够再出一个阿里,再出一个华为。 社会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快,以前都是十年为期,现在5年都嫌长。 特别是最近20年的科技浪潮下诞生出了一批又一批新兴产业的龙头,20年前你不知道阿里,你也不清楚华为,你更不知道网络和腾讯。
你知道的科技就是微软。 就连现在如日中天的苹果当时也是前途未卜。 而最近10年这些科技大佬如雨后春笋般的迅速崛起。 而到了最近5年,华为更为人所知。 字节跳动,拼多多等成立时间更短。 天天都在玩的抖音成立才不过4年时间。 以前百年企业才能达到的财富,现在5年就能实现。
比如最近刚上市的 金山办公,公司创立8年,成立股份公司才4年,市值过千亿。 2015年成立的拼多多5年时间市值近3000亿。 成立不到8年的字节跳动估值超过5000亿,旗下成立的抖音火遍全国。
回顾历史的长河,全球经济的发展在新的科技浪潮下一直推动着各行各业不断涌现出新的产业,促进社会发展。
互联网产业方兴未艾,传统行业也在忙着转型。 那么未来5年,又有哪些新产业值得我们期待?哪些产业能够孕育出新的千亿、甚至万亿市值的企业。
有三大行业值得投资者重点关注。
1、云计算
所谓云计算(cloudcomputing)就是通过网络“云”将巨大的数据计算处理程序分解成无数个小程序,然后,通过多部服务器组成的系统进行处理和分析这些小程序得到结果并返回给用户,简单说你所有的存储计算分析等服务通过虚拟的云服务就能实现。 那么往大的说企业存储的数据更多,一台电脑,甚至百台电脑都不够用,调用数据分析不及时速度也跟不上。 而云计算就能解决这些问题,企业向云端迁移是大势所趋。 而相关个股如,浪潮信息,深信服,安恒信息,优刻得以及中国软件等可关注。
2、大数据
大数据这个行业许多人现在已经不陌生,“大数据+”已经渗透到几乎所有行业,任何企业,任何事物都可以转换为数据进行处理,高效的运作。 如以阿里巴巴为代表的“大数据+零售”、数字化时代是大势所趋,以前只有数字才称之为数据,现在任何东西都可以数据化处理并分析出结果。 就拿这次疫情 大数据起到了极大的作用,为疫情的防空立下汗马功劳,在当下人员密集流动下,如果没有数据的快速处理,控制传染源,传播范围会更广。
该领域的投资策略为:
1、对于资源型大数据公司:数据资源完整,数据挖掘整合能力足够强;
2、对于技术型大数据公司:技术门槛够高,从而快速占领足够市场份额;
3、对于应用型大数据公司:应用市场足够大,公司成长性好且可实现性强。
相关标的比如奥飞数据,用友网络,启明星辰等
三、虚拟现实
这个行业大家也不陌生,属于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类型,而它的作用,在一些服务行业作用尤为明显,比如游戏,教育和影视等行业,给人的真实感和体验感无与伦比。 一切都如梦境一样真实。
1、短期内,从硬件设备、内容生产到平台分发,均具备投资价值;
2、长期,具备内容研发,具有更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关个股如 歌尔股份,科大讯飞,完美世界等
因为这3大行业并不是刚刚才产生,而是已经酝酿了很长时间 像虚拟现实足足超过30年的时间,但没有做大因为时机不成熟,任何一个新兴产业并不是突然性产生,而是经过充足的时间储备,等待时机成熟开始爆发。 而大数据,云计算,虚拟现实 随着5G 未来的普及已经具备了成熟的潜在条件,所以离爆发已经很近。 因为他们共同的需求都是需要快速的数据处理,而5G的到来可以更好地满足这个条件。
1. 9个新兴产业创业项目
2. 2020新兴产业创业项目五个
3. 2020新兴产业创业必看项目
4. 2020新兴产业创业项目必看
5. 新兴行业创业项目精选五篇
6. 中国未来10年内最热门的十大新兴职业
7. 哪些是新兴的产业创业项目呢
预计下半年启动的携号转网,移动会流失大批用户吗?
移动不会流失大批用户,具体有以下几点原因。
其一: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不可否认移动近些年的运营手段的确不讨喜,整日打电话推荐用户升级套餐的行为很是令人气愤,一步步套路用户的行为也伤了很多用户心。 如今大势所趋迎来“携号转网”政策,这对于用户来说再好不过,移动也确实面临大批用户流失的风险,不过这一点大众能够想到,移动又何尝不知。
所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针对新政策移动定然不会坐以待毙,公司也会推出许多优惠用户的一些套餐或者流量的活动,用以挽留一些老用户,甚至会有更劲爆的优惠政策来袭,这些都是目前所想不到的,总之移动不会傻到坐等用户流失的。
其二:移动知名度高,在行业领域占据佼佼者地位。
毫不夸张说移动的名气是众所周知的,其影响力自然也无需多言,也有不少联通电信的用户想要”“携号转网”到移动,毕竟移动能够做到如今社会地位非一日之寒,其也有它特有的独立闪光点,并不会一味流失客户,同时进人与流失,终究结果也相差不大。
其三:移动许多功能性较好,值得老用户留恋
虽然移动令人吐槽的糟点不少,但就有一帮老用户比较喜欢使用移动。 一则是因为长期以往形成的习惯,二则便是移动许多功能使起来用户更加便捷,还有就是移动的网络信号也是蛮不错的,移动的人工服务更人性化,解决问题比较及时,这些都是用户需要考虑的问题。
因此,综合以上所述,新政策并不会造成移动大批流失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