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艺人流失……被客户 投资缩水 新节目锐减 的综艺! 抛弃

搜狐娱乐专稿(庄自修/文)

综艺节目正在被“抛弃”。

招商难只是它展露出来的问题的冰山一角,综艺人大批流失,受众被其他娱乐产品吸引,客户被短视频、短剧、电视剧瓜分,当收入的上下游被抢占,预示着综艺寒潮的来临。

而身处其中的从业者,对这一切最深有体会。

投资缩水

作为综艺行业的资深从业人士,晨晨和石二很早就感受到了“寒冬”。

回想2015年入行时的综艺行业,石二透露, 那时候如果一个S+的项目投资额没有1亿的话,大家会觉得它是一个很一般的项目。因为很多头部项目的投资额都在两三亿,甚至更多,演员的劳务费也很夸张,“一些知名艺人的酬劳都在6000万+,甚至有些人放话低于8000万不来,还有些人可以拿到近1个亿的收入”。

石二感慨,那真是疯狂的一段时间,整个综艺行业,好像大家都拿钱不当钱。

“寒冬”比很多人预想的时间来得更早一些。大概2018年左右,石二就已经有了招商难的体感。

石二透露,在2018年之前,有很多微商在内的客户,他们非常渴望去投一档综艺,但之后,随着短视频平台的兴起,客户投放综艺的需求逐渐减少,之后受大环境的影响,客户投放综艺的成本又进一步降低,综艺行业越来越难。

曾经6000万+才能拿下的S级项目冠名权,变成三四千万就可以搞定,而这两年,有一两千万的预算,就可以在头部综艺项目中拥有话语权,“如果一个客户有3000万左右的预算,大多数平台都会倾尽整个平台之力,希望把这个客户留住”。

晨晨比石二早入行一两年,她对于行业由盛及衰,有更深刻地体会。

她一开始是跟电视台合作一些综艺节目,之后视频平台崛起,它们占了互联网的优势,又没有复杂的审批流程,在野蛮生长的阶段呈现一种蓬勃向上的趋势。

“综艺的优势在于,可以短时间内聚焦大量的用户目光,让品牌达到它营销的目的。”晨晨说,“那时还没有短视频、直播、短剧之类,客户没有太多选择,所以综艺非常容易做。”

2019年左右,随着新兴媒体的冲击,综艺行业受到了很大的冲击。

“综艺的收入源于两方面,上游是商业,下游是用户,它目前的困境不只是招商难,用户的时间也被抢占了。”

晨晨无奈地说道,“综艺的竞品不只是短视频,而是一切可以跟它抢占时间的东西。”

综艺招商的难,体现在很多方面。

每年各平台的招商大会,总有几个说了又说的项目,但最终因为招商问题,迟迟无法启动;业内有一个节目前两季都播爆了,但同样因为招商问题,第三季到现在都没有启动。

因为在大环境影响下,客户已经不满足于曝光率,而是更追求转化率。就转化率而言,短视频才是更优选。同样, 电视剧因为其超长曝光、连续性、集中性,以及投放广告的灵活性等特点,又瓜分走了一部分品牌客户,综艺节目逐渐被抛弃。

晨晨直言,别看综艺表面非常繁荣,实则它的利润率并不高。以前对于平台来说,虽然利润率不高,但有影响力这个效果,它还可以被接受,如今连影响力都没有了,它不再是一个受平台和客户重视的产品。

地位反转

僧多粥少的情况下,综艺人与品牌客户的地位发生反转。

石二回忆,在行业比较景气的时候,平台一些头部综艺,客户排着队都想投放,甚至有些品牌会直接越过平台,几经周转找到制作公司,希望达成合作。

而如今,排着队被挑选的,是平台的节目。

“品牌方的负责人会找一个时间,把几个节目的导演约在一个时间去开会,你说你跟某个大咖艺人达成了合作意向已经不管用了,因为别家也这么说,现在客户只有看到你跟艺人的合作板上钉钉了才会认。”晨晨说道。

石二还发现一个比较普遍的新变化。

“很多客户上来就会问,你们主冠名商定了吗?冠名定了再聊。”石二透露。

对于背后的原因,石二猜测,可能是之前客户与节目组达成了初步的合作意向,也把广告投放预算提前预留了出来,结果有的节目因为招不到总冠名商而不做了。这会让品牌方的负责人十分尴尬,因为他们为这个项目进行了复杂的内部审批流程,也等待了很长时间,最后却被鸽。经历过太多次这样的事情,客户再谈合作,自然就变得谨慎起来。

为了留住为数不多的品牌客户,综艺人使出浑身解数。

石二透露,相比从前,客户确实更关注综艺的内容、品类和赛道,但对于大多数客户来说,艺人依然是他们评估一档节目好不好最直接的方式。

“因为内容这些东西他不一定那么了解,但你跟他说是多大的艺人,大家的兴趣自然就起来了。”石二说道。

不过,石二也直言,如今综艺节目有大艺人加入,只能说招商更好招一些,并不像以前一样,大艺人在手,就可以随便躺平。一方面是有太多例子证明,就算节目有大艺人的加入,最后节目也不一定会出圈。另一方面在于,如今客户不仅看参加的艺人的咖位,还看平台内部,以及节目团队对综艺的关注程度等因素。

“现在客户基本上抱着白菜价买黄金的心思在投放综艺。”

石二调侃道,“他投一两千万给你,恨不得让你把刘德华、张学友这些人都给他请过来。”

“用大艺人招管用,但没有以前那么管用”,这样的感受,晨晨也有。

晨晨透露,综艺节目想邀请大艺人,一直都挺难的,因为对于大艺人而言,综艺节目不是作品,而是一种人气消耗,有的艺人还担心参加综艺曝光太多,影响观众看剧的代入感。

“我们之前基本上都是求着大艺人来,再拿他们去谈客户。”晨晨说,“现在想邀请大艺人就更难了,因为好综艺太少了。”

少了艺人这张王牌,各个综艺节目只能拼能力、拼资源。

有的综艺节目会提前拍摄样片,试图说服客户,有的在酒店复刻综艺现场,邀客户试玩。还有一些则通过叠加公司侧或者平台侧的资源来满足客户的需求,比如让艺人直播,或者满足客户想开演唱会的需求等。

转型ing

尽管综艺人都在努力做出改变,但行业颓势一时之间难以改变,首当其冲受影响的是其中的工作人员。

晨晨透露, 在综艺节目火热的那些年,平台愿意花几千万投资新节目,为试错买单,行业人员也急速扩招。而当产品的影响力下降时,平台开始考虑它的投入产出比,制定严格的KPI。

在这种情况下,大多数人更愿意选择做综N代项目,因为这些项目自带影响力,无论是招商还是观看流的KPI,更容易完成。而新节目数量自然就锐减。

“就算你愿意研发新项目,但客户不认,那你的项目就一直处于研发状态,到底什么时候是个头?这对从业者来说也是一种心理消耗。”石二无奈地说道。

但综N代的项目就那么多,大多数人无事可做,加之综艺市场不景气,从业者收入锐减,不少人选择离开这个行业。

“有的人尝试做自媒体,有的人去MCN公司就职,也有人去短视频平台发展,大家或多或少都在进行一些转型。”晨晨透露。

综艺行业不景气,也影响着腰部以下的艺人。

“节目减少,需要的艺人数自然减少,我们肯定会精挑细选,要能够带流量、有影响力、有讨论度的人,后面的那些新人,就没什么机会了。”晨晨说道。

当然,平台也不可能独善其身。

晨晨直言,现在平台太过于追求KPI会形成一种恶性循环,为了完成KPI,大家都选择综N代的项目吃老本,无人做新节目,当老IP生命力没那么强,或者受客观原因消失,那么平台则没有新内容来延续自己的影响力。

在这波综艺寒潮中,晨晨认为, 受影响最深的是新节目和大而广的节目。 这点从今年启动的项目中就可见一斑,新节目锐减,有些热度很高的泛综艺节目因为招商未能启动,相反,一些垂直且小而美的综艺却凭借口碑存活了下来。

“未来可能还会有偏头部的综艺节目出现,但不会有大头部,也不会像之前那样遍地开花。”

晨晨判断道。“平台可能会集中力量办大事,把之前中体量的节目直接拿掉不做,更多资源投入到1到2个S+级的项目中,剩下的就在垂直细分领域深耕。”

石二也有相同的感觉,她也认为,未来综艺不再是一个高投资的产品,内容会走向两极分化,要么是只有大平台才能看到的S+项目,要么就是个人博主、艺人IP的vlog式小综艺。

如今综艺行业处于转型的过渡期,而像晨晨和石二这样的老综艺人,如今也开始尝试走出自己的新路,甚至,她们还有点后悔转型开始得太晚了。


台湾的综艺节目已经没落了吗?

比起台湾的政论节目,它不算没落,因为它还是 娱乐 节目,而政论节目是愚乐节目,以愚蠢为乐。 每周末,当你沉迷于《中国新声音》的导师抢人和《极限挑战》的 搞笑 男神时,是否还会想起,当年苦苦等着《康熙来了》、《全民大闷锅》网络更新的自己? 台湾已故知名艺人高凌风曾断言“大陆综艺至少落后台湾综艺二十年”,这句话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是两地电视人的共识。 然而短短几年时间,两者之间,已悄然经历了一场身份转换。 那到底是什么原因,让台湾的综艺节目固步自封,甚至开始走起了下坡路,且听我不自量的说上二三点。 那时的江湖:《康熙》重口犀利 观众重塑三观 说“台湾综艺节目影响了80后一整代人”,这评价一点也不夸张。 在过去的十年里,几乎每个大学生寝室,都出现过全舍围观《我猜》、《康熙》、的盛况。 相对于内地综艺节目“寓教于乐”的死板外衣,台湾综艺宽松的尺度、有趣的话题都让人欲罢不能。 时至今日,很多内地年轻人都能像模像样地模仿几句台湾方言,会唱几句闽南语歌曲,这皆因中台湾综艺的毒太深。 最让我刷三观的就是 小S坐马英九大腿,见证了《康熙》的巅峰那些年,《康熙来了》带着一股“痞气十足”的台湾综艺范儿,横扫两岸同类访谈节目。 小S凭借大胆的作风和火辣的身材,将当年吴宗宪身边那个戴牙套的小配角形象抹得干干净净。 而蔡康永的身上则混合着书卷气与世俗感,时而贴心感人,时而语带讥讽。 闷骚男与豪放女的配搭形成了强大气场,令《康熙》长久以来牢牢占据台湾综艺收视头名,最高时曾一度达到2.01。 看到小S的奔放表演后,内地观众仿佛一夜间被刷新了三观,明白了什么叫做“解放天性”:女生们吐槽小S这个疯婆娘居然大胆地问连战“内裤是什么颜色”,男生们则幻想被她坐大腿的不是马英九而是自己。 当时内地的电视人也将目光对准他们,希望可以从中取经。 只不过,内地节目的尺度始终无法像台湾综艺节目那样开放,内容照搬不成,腔调却可以无限靠近。 曾几何时,又嗲又软的台湾腔竟一度成为内地女主持人的必备技能。 彼时还是湖南台综艺一姐的李湘,就曾因为在台上过度使用“港台腔”,而被广电总局当做反面教材。 没落的现状:老节目百年不变 新节目开播就死 《我猜》第一次被叫停,可视为台湾综艺节目走下坡的分水岭。 吴宗宪的主持风格老化,阿雅国外留学,杨丞琳又难成气候,《我猜》收视率一度低到0.5,令制作单位心灰意冷。 与此同时,利菁等综艺老将也有节目停播,台湾综艺圈“三王一后”(张菲、张小燕、胡瓜和吴宗宪)时代终结。 此后,随着大批人才的北上捞金,曾经风光一时的台湾综艺圈已“崩塌”大半。 新节目收视不到马上被砍 新节目没有收视就被砍掉是再平常不过的事。 不管是吴宗宪还是胡瓜,电视台都不卖面子。 制作单位似乎也无法给观众足够的时间,去和一档新节目培养感情,往往观众还没回过神来,一档新节目已经被另一档新节目所取代。 一度很火的《全民大闷锅》,因为总涉及政治因素,已经被停播、复播、改版很多次了,“我知道的就有四、五次,这样很伤节目元气的”,陈冠廷无奈的表示。 老节目形态不变没创新 《康熙》的摄影棚已经很多年没有变过与此同时,老节目缺乏创新已经是大家有目共睹的现状了。 即使像《康熙》这种王牌节目,也要符合“短平快”的特征,在简陋的景棚里做对话,十年如一日,制作单位满足于这种不多花钱但又性价比高的节目形态。 所以,台湾电视一打开,换来换去几乎都是不变的访谈类节目,枯燥又乏味。 节目内容太雷同 素颜、翻包已做烂 素颜、卸妆、夫妻吵架、翻明星包包成了台湾综艺节目四大流行话题。 陈冠廷吐槽说:“夫妻吵架基本上每个节目都做过,还有素颜几乎上过台湾8万个节目。 ”他在《国光帮帮忙》任制作的时候,想选题压力大到失眠,想着如何避开这些被《康熙》做烂了的选题,“别人做过的我们还做,没有意义啊。 如果还是用7年前、8年前的主题,我相信收视率会很惨,观众喜欢看新鲜的东西。 ” 人才的流失:艺人北上捞金 制作人转型离职 近年内地综艺节目的兴起,主持人和通告咖们纷纷北上捞金,连节目制作人也开始转型离职,台湾综艺在人才留守上,已经出现了重大的缺口。 吴宗宪在台湾主持的节目停播后。 一路来到内地发展,早前曾在陕西卫视主持一档《周六乐翻天》,客串过山东卫视的《中华达人》、东方卫视的《舞林大会》,还加盟过江西卫视《妈妈来了》,与倪萍一同担任嘉宾评委。 欧弟来到内地赢得一片天空。 当年,在台湾并不如意的欧弟加盟湖南卫视《天天向上》,其独特的主持风格很快就为他赢得大量内地粉丝,虽然现在也已经不在了。 阿雅继09年主持了辽宁卫视的《唱游中国》之后也是一发不可收拾,先后接下多档节目以及跨年、颁奖礼的主持,有称其来内地一年便赚得超过千万新台币的佣金。 电视人压力大 制作人纷纷转型离职 B2如今已经离开《康熙》,专心制作戏剧而本文中采访到的优秀综艺制作人的身份也在不断变化,有的转行为戏剧制作人,有的也在准备制作自己的节目。 就连这些台湾综艺界的大佬们也在不断寻找安身之地,基层工作人员更是可想而知。 整个电视行业的不景气,令电视台的工作已从早年人人羡慕的对象,变成人人想逃离。 “最夸张的是,我们一般编制十二个人的团队,因为找不来人,然后老同志又离职了,本来要十二个人做的事情现在六个人做,我想其他的综艺节目制作人也会跟你谈到这个状况,还蛮常见的。 ” 窘迫的环境:制作费没涨过 内地节目逆袭台湾 与内地强大的资源配置相反,台湾综艺人仿佛回到了小打小敲的作坊式制作模式,每集几万块的制作费用,让台湾综艺宛若万劫不复。 以之前播出的内地综艺节目《12道锋味》为例,投入到单集的制作费用超过100万人民币,而目前在台湾最贵的单集制作是《康熙来了》的50万新台币(相当于人民币10万元)。 其中包含陈汉典录制费用,摄影棚租赁费、布景费、道具费、音效费、梳化费等,两者相差10倍之多。 然而这不起眼的10万块制作费用,在台湾也已经相当于天价了, 制作费用的缺口,成了悬在台湾综艺人头上的一把利剑。 在陈致远的工作中,这份恐慌时时刻刻困扰着他,“会有绑手绑脚的感觉,因为这么低的制作费,很难再增添什么新花样。 ” 激烈的竞争:网上看遍欧美日韩 本土节目失势 台湾综艺节目到底有没有没落?台湾观众的态度最具说服力。 如今台湾大多数观众已经选择在网站上收看日韩欧美,甚至是内地节目了。 市场的饱和,让台湾综艺节目很难再引领风骚。 据调查,台湾本土的观众已经没有再主动追看《康熙》、《国光》等综艺节目的习惯了,反倒是部分内地学生还会定期更新。 但是随着节目内容的重复性太高,话题越做越无聊,他们中的大部分人已经转回头观看内地的《快乐大本营》、《天天向上》等节目了。 《running man》深受台湾年轻观众喜爱而在台湾本土观众中,如今最受欢迎的是韩国综艺,其中提及频率较高的是《Runningman》;内地节目《中国新声音》、《中国有嘻哈》、《极限挑战》也有部分台湾观众追捧;更有一部分人表示,如今只在网络中观看节目或者剧,家中电视几乎不打开。 在内地综艺节目教母龙丹妮的眼里,这一切却是顺理成章,“首先是内地经济的飞跃,导致了很多基础的上升,第二个在于文化的包容性。 大陆同行在做电视体系的时候越来越开放,视野很宽泛,看到的是一个世界。 ” 回顾过去这些年做综艺的变化,龙丹妮对自己及团队在行业内的地位变化十分感慨:“我自己做综艺节目的早期,每个礼拜都请台湾制作人飞到湖南来教我们,然后慢慢就变成我们直接跟英国和美国的一流节目制作公司沟通,现在是英国和美国的制作人也飞到中国,跟我们进行一个平等的沟通和交流。 ” 至于台湾的综艺人,他们也在努力地适应已改变的 娱乐 方式,已经离开电视台的台湾制作人孙乐欣目前就在筹备为网络制作的综艺节目:“电视是一个将会被淘汰的产业,将来大家都不在电视上看电视了,你得去寻求新的,比方说新媒体的市场,我们还是在做制作,只是我们换一个地方制作。 ”13年前,我拿着笔记本在网吧看《我猜》,遇到宪哥抖包袱我就记下来,尽管一小时两元的网吧收费。 10年前我开始看汪涵的《越策越开心》,再后来《天天向上》,同时大量听郭德纲的相声 仿佛台湾综艺节目离开了我们的视线!忘了告诉大家我是河南电视台主持人鹏飞,到现在我主持节目都有吴宗宪的影子,厉害了!台湾艺人到大陆发展挺好的,只要支持统一、认同自己是中国人!当然你得有两把刷子台湾台湾综艺节目已经没落了这是事实,为什么不行了?原因很简单: 1、台湾市场有限,台湾最热门的综艺节目所能花费的制作费只是内地综艺节目的零头,制作综艺节目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只能用小的影棚,请小的艺人,舞美道具无法有视觉冲击力,你再有创意也没用。 2、随着内地综艺节目、演艺市场的空前繁荣,台湾一流的艺人纷纷来内地赚钱,制作人、主持人也比例外,造成人才的流失。 3、台湾综艺三王一后:张菲、胡瓜、吴宗宪、张小燕主持多年已经审美疲劳,加上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现在很难制作出大热的综艺节目。 4、以前是台湾向内地输出综艺节目,现在是内地综艺节目向台湾输出。 《中国好声音》、《超级女声》、《中国有嘻哈》等等,在台湾也很受欢迎,这些节目的大场面、高规格让台湾综艺望尘莫及。 5、最后怀念一下曾经追过台湾那些综艺:《综艺大哥大》(张菲)、《我猜我猜我猜猜猜》(吴宗宪)、《超级星期天》(张小燕、庾澄庆、张宇)、《超级星光大道》(陶晶莹,杨宗纬、林宥嘉、萧敬腾从这里出道)、《康熙来了》(蔡康永、小S)……其实内地综艺节目一开始很多也有台湾综艺的影子,前不久《快乐大本营》上做的那些 游戏 ,常常让我想起《超级星期天》,其实还是那个套路,只是换了个地方而已。 毫不夸张的说,局长的青春期是看着台湾的综艺节目长大的。 把时钟的指针往回倒拨个十年,应该说那个时候正是台湾综艺节目的黄金时代。 彼时,小小的宝岛,各种综艺节目却是五花八门,到处开花。 从吴宗宪执掌的《我猜我猜我猜猜猜》到针砭时弊的《全民大闷锅》,从康永和小S搭档的《康熙来了》到三个男人一台戏的《国光帮帮忙》,还有后期的各种《超级星光大道》、《大学生了没》等等。 可以说每天都可以看不重样的。 局长记得,那时台湾的综艺艺人也是最吃香和最容易走红的。 老一辈的综艺主持人咖,有张菲——好多人都知道他的大胡子,但你是否知道他也是小哥费玉清的亲哥哥呢?有当年从台湾红到大陆的综艺天王吴宗宪,还有他身边的阿雅;以及后期靠着作风大胆,豁的出去的小S,还有在小S和蔡康永身边打打酱油也能红的陈汉典,以及主推男人帮的庹宗康、屈中恒、孙鹏,三个男人,还有各种综艺大小咖,什么小钟啦,康康啦,沈玉琳啦,夏克立啦(后来曾参加过湖南卫视的《爸爸去哪儿》第三季和女儿夏天一起)。 以及还知道了台湾综艺教父,制作人王伟忠等等等等。 为什么十年前的台湾综艺能那么火,甚至火到大陆。 局长觉得有几个因素。 第一,彼时的台湾综艺相比大陆电视台的节目来说,更放得开,玩的大,气氛更加热烈,形式也更加活泼。 回想一下,那时候大陆电视台几乎还没有综艺节目的意识,顶多那时候的综艺是《综艺大观》《曲苑杂坛》类型的,是以相声、小品为主打的节目形式。 第二,网络的风起云涌,让那些台湾的综艺节目有了传播的渠道,局长记得那时候,大部分的综艺节目都是通过网络收看的。 相比之下,血脉相连的关系,同样是说普通话,让台湾的综艺节目天生比韩国、日本或是美国、欧洲的综艺节目有先天的独到的传播优势。 那么这些年,台湾的综艺节目怎么突然又不红了呢? 其实说突然并不恰当,因为在很早以前,台湾的电视人就已经预言,今后大陆综艺节目的崛起将让台湾综艺无生存之地。 其中几个重要的原因,有资金的实力。 自从大陆综艺节目开始发迹,各大一二线卫视在打造综艺节目的投入上可谓是不遗余力,一掷千金,曾经有位台湾电视制作人表示,大陆制作综艺节目一期的费用堪比台湾综艺节目一年的制作费。 如此大的差距,给了大陆综艺节目在品质上的保证。 另外,这些年大陆综艺节目市场迅速崛起,很多台湾制作人不堪宝岛的压力,纷纷到大陆来发展,吴宗宪、阿雅、罗志祥、欧弟等等都是赚的既轻松又盆满钵满,客观上抽取了台湾综艺的中坚力量。 还有,就是网络等渠道的再度发达,让网友们对综艺节目的观感和眼界再度扩大,韩国的综艺节目如《running man》,荷兰的综艺节目《好声音》等都在大陆大行其道。 反观台湾的综艺节目缺乏创新,玩烂的老梗自然不能维系太久了。 任何事物的转瞬即逝势必都会与背后的大环境息息相关。 当《康熙来了》《小燕有约》不在是仅有的几档惨遭停播的台综之后,台湾 娱乐 产业的没落几乎已成大势所趋。 那么,究竟是谁杀死了“台综”发展? 1.万年不变,节目内容缺乏创新 回看《康熙来了》、《SS小燕之夜》、《国光帮帮忙》等节目主题列表,观众不难发现节目中聊的话题还是“万年如一日”。 素颜、卸妆、翻明星包包、夫妻吵架四大话题几乎在每档综艺中都能看到身影,网友调侃“流水的综艺节目,铁打的四大话题”。 正如孙乐欣所说,节目同质化的结果不仅无法吸引年轻观众,还导致原来的中老年电视观众也在不断流失。 观众少了,收视率自然下降,广告招商也就不尽人意。 2.资金短缺,与内地制作费用差距在40倍左右 “台湾做节目真的很难,她的费用如果与内地相比,大概会有40倍差距”,《康熙来了》制作人孙乐欣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他还透露出《康熙来了》总制作成本为50万新台币(相当于10万人民币),而这样的制作费用在台湾已算昂贵之作。 可如果放置在当下内地综艺市场,10万人民币很有可能只是一些头部综艺的一集成本。 “没钱”成为制约台综发展的最大外部阻力。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当制作经费有限之际,邀请嘉宾、场景布置、道具灯光、舞台声控等多方面效果自然大打折扣。 3. “僧多粥少”,百家电视台瓜分收视人群 众所周知,宝岛台湾人少地小。 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地稀人稀的台湾市早已从90年代的台视、中视与华视三家电视台发展至有百余家电视台。 而与之相对应的却是,仅有2300多万的人口。 这也就意味着人口稀少的台湾人民要在百余家电视台中选择自己喜爱的电视节目;而电视台的突然暴涨,一来会造成广告收益被瓜分,二来是割裂收视人群,从而造成收益不佳。 收益不佳,就只能削减制作成本,节目创新无法实现,马太效应穿行其中,最终结果就是台湾综艺每况愈下,竞争乏力。 4.“不进则退”,大陆综艺拦截反超 《中国有嘻哈》《奔跑吧兄弟》《极限挑战》等多档内地综艺的顺势崛起,让过去引起为傲的台综在进军内地市场时明显受阻。 一方面,大肆引入韩综版权的内地节目在类型上摒除了以往节目的单一、片面化等缺陷;另一方面,视频网站大肆进军内容端所带来的大量资本让国内综艺在“外观”上就较台综高几个台阶。 5.与时俱进,视频网站的大肆冲击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潜移默化的改变了一代人的生活方式。 手机、电脑、IPad等电子产品正在逐渐取代有限电视。 根据相关数据显示,2017年,国内有线电视用户相比上一年减少了781.7万户,用户总量进一步下滑至2.45亿户,出现年度首次下滑。 目前我国超过85%的有线电视为数字信号,而有线数字电视缴费用户数量2017年流失了930万户,总量降低至1.53亿户,用户缴费率跌至73.2%,也就是近三成有线数字电视用户已经不再缴费。 电视逐渐已经成为一种摆设,无论是台湾人民还是内地观众在收看节目时都更倾向于在视频网站观看。 这也是造成台综收视率大不如从前的至关重要原因。 此外,大陆经济的飞跃,以及文化的包容性,也使得大陆综艺越来越开放,视野很宽泛,看到的是一个世界。 而台湾综艺却恰恰相反,可谓一届不如一届。 综上,杀死台湾综艺的可谓多重原因。 我觉得台湾的综艺不能说是没落,因为他在台湾还是很时兴,只能说他在内地没有那么多观众而已,为什么没有那么多观众呢?在内地是因为现在内地的综艺崛起了,而且内容比较丰富多样化,要什么样的形式都有,以前,台湾综艺兴起兴盛,那是因为内地的综艺比较衰败,甚至比较老化台湾的综艺,综艺感来说比较好,现在台湾的综艺不能说是没落了,只能说是相对而言,在内地影响力没有那么广了。 再加上台湾综艺的更新换代,很多老牌综艺都已经不做了,内地观众了解港台综艺,也是了解老牌的,台湾综艺,像大学生,像谢谢你,像康熙来,也做了很多年的综艺,在内地也有的很多忠实的粉丝,这些老牌的综艺落寞了,这些忠实的粉丝也都已经追内地的综艺了,所以他只是失去了一些内地的粉丝而已。 1、可以完全的肯定:台湾的综艺节目已经没落了! 2、台湾综艺节目的兴起,与台湾近现代的 历史 是息息相关的,除了受中国的传统文化、闽南习俗影响外,还深受日本文化、欧美流行文化的影响,这点与香港深受英 美文 化影响相似! 3、台湾综艺节目的兴起,跟国民党、蒋介石败退台湾也有很大关系,跟随国民党败逃到台湾的军政民当中,相当一部分是国民党既得利益集团中的文化精英分子,这些人以及这些人的后代,在促进台湾文化发展上还是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的。 随着这批人的凋零,台湾文化的发展后劲,就越来越不足了!香港的情况也有点类似,大陆因为解放前长年战乱,这多文化人都逃港去了! 4、台湾综艺节目没落,是台湾流行文化没落的体现,是台湾中华传统文化没落的体现,是台湾进向封闭 社会 的体现,是台湾曾经引以为傲的经济乏力衰退的体现! 5、台湾综艺节目的没落,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台独势力的作乱所导致的,台独把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全部扭曲了,台独不遗余力地割离两岸的文化血脉联系,阻挡两岸文化交流,设置文化人员交往障碍,最后就使得曾经欣欣向荣的台湾综艺节目,就成了台独的重要受害区和受害者!台湾的综艺节目一向都是抄袭日本的,经过部分内容修改符合中国人的国情发出,制作综艺节目是件不容易的,大陆的许多综艺节目也是跟台湾学的,可是内容尺度没法和台湾一样,而台湾的综艺节目还没到江郎才尽的阶段,如果有大陆市场,加上台湾的创意,还是有好的节目呈现给广大观众! 台湾的 娱乐 业全方位没落了,不止台湾,香港也是如此。 港台的艺人再也没有大咖。 曾几何时,林青霞,张曼玉,四大天王,王菲,关之琳这些产生巨星的时代已不在。 这些巨星已经封神。 在中生代艺人中,港台已经全面没落。 尤其影坛,四大花旦双冰一汤一舒只有一个舒淇是台湾影星。 小花旦就更别说了,不论台湾还是香港一个有影响力的小花都没有。 涉及综艺节目,因台湾制作经费的减少,类型雷同,有影响力的艺人的减少,现在台湾节目陷入了瓶颈期。

综艺《中餐厅》广告植入太多被吐槽,你如何看待?

我觉得这样对于整个节目的发展来说,还是有一定的影响的,虽然大多数的影视作品都会去寻求赞助商,而且这种情况在综艺节目中是经常出现的,这也就使得了很多人都觉得,如果综艺没有植入广告,那么就不正常了,但是植入广告也要有一个度,投资商去投资一个综艺,很明显就是为了能够提升自身产品的知名度,能够有所收益,所以在综艺当中去植入广告也是比较正常的,但是如果过多的植入广告,就会对于整个综艺的发展有所影响,会让观众出戏,影响观看质量。

在《中餐厅》综艺播出的时候,就让很多的观众都觉得,这样的广告植入太夸张了,甚至于都让人感觉到,这个不是综艺,而是广告的集中秀了,所以,平衡广告这件事情,是应该让《中餐厅》去注意的地方,一部综艺节目拍摄完之后,不能够高于十分之一的广告频率,而《中餐厅》是十分钟左右就要有广告,并且中间还有一些商品的陈列,这就让人感觉到很难受,刚刚进入到综艺世界当中,又被广告拉出来,又进入了,又被拉出来了,观感极差。

所以对于《中餐厅》整个节目组来说,一定要平衡整个广告与节目之间的时间和频率问题,如果这个问题不解决的话,我想《中餐厅》会有越来越多的粉丝流失,这也就影响到了整个节目的收视率问题,这样的效果并不讨喜。

所以,在寻找平衡点的时候,节目制作需要开发的是,如何将广告有效并且恰当的植入进去,不要显得这么突兀,至少这样的话,不会让整个节目变得杂乱无章,这就是促进综艺节目良好发展的前提,能够给观众更好的体验。

综艺节目是网红照妖镜?如何看待网红逐渐走向综艺?

综艺节目确实是网红的照妖镜,不少网红在网络上极其优秀。 高颜值有才华,只要上了综艺节目就原形毕露,如果想要正确看待网红逐渐走向综艺,其实也很好理解。 毕竟有的人是千万粉丝博主,拥有着如此多的粉丝,大家都想要他们能够活跃在电视节目上,看到让他们有多元化发展。 许多网红上了节目之后,纷纷被粉丝们所诟病,有很多粉丝变成路人,那么就让我们来具体了解一下!

一,综艺节目是网红照妖镜吗?

综艺节目确实是网红照妖镜,游戏综艺节目是谈话类,滤镜并没有那么重,都是实景拍摄,在没有美颜特效加持之下,网红们颜值都随之变低。 特别是和娱乐圈男女明星站在一起时,把自己的缺点暴露出来,没有任何气质可言,和视频中的样子判若两人。 还有一些音乐综艺节目,某些网红在网络上唱歌十分好听,可是在音乐综艺节目里面连高音部分都很难唱出去,令粉丝们失望。 网红不要太过自信,要对自己有正确认知。

二,如何看待网红逐渐走向综艺?

从好的方面来说,如果网红能够参加综艺代表知名度在增加,被更多人所接纳和喜欢。 如果有过硬业务能力和超高颜值,还是值得上综艺的,仅仅只能存活在美颜功能特效之下,还是尽量只做个网红,否则只会让粉丝流失。 参加过综艺节目的视频和图片可能会成为黑历史的证明。 哪怕后来用自黑的方式把上综艺节目表现不佳的片段圆过去,网友们也很难买账。

总之,网红走向综艺节目需谨慎。 能上综艺节目的人都是各方面极其优秀的人,在娱乐圈里面的帅哥美女太多,作为观众肯定会把网红和明星两者来做对比。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m.srwj168.com.cn/caijing/15940.html
以军称监测到约15枚自黎巴嫩方向发射的火箭弹
繁华之上的湖居生活 买房人赶紧冲! 楼市新一轮高潮要来 谁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