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国汽车金融闭门研讨会(上海站)将于2024年8月22日举办,此次闭门会议由21世纪经济报道新汽车研究院、中国汽车金融主办,海发宝诚融资租赁有限公司协办。会议主题为“新政下的汽车融资租赁”,参与人员主要有汽车厂家、经销商、银行、汽车金融公司、汽车融资租赁公司、汽车保险公司、金融科技公司等相关行业人士。
近年来,当各大银行与汽车金融公司正面交锋车贷市场时,针对融资租赁以及汽车融资租赁的政策在层层递进,大监管格局逐步成型,中国融资租赁市场开始进入转型期。
2023年,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出台《关于进一步做好金融租赁公司监管工作的通知》和《关于促进金融租赁公司规范经营和合规管理的通知》,继续强化监管的同时,重点鼓励和支持直租业务,限制和规范售后回租业务;并提出2024年新增业务中售后回租业务占比相比2023年前三季度要下降15个百分点,力争在2026年实现年度新增直租业务占比不低于50%的目标。受此影响,过去以汽车售后回租为主的融资租赁公司开始向直租转型。
与此同时,2023年7月国家金融监管总局1号令发布的《汽车金融公司管理办法》,允许汽车金融公司开展售后回租模式的融资租赁业务,在汽车金融行业激烈竞争和银行降维打击下,汽车金融公司势必抢占售后回租业务的市场份额,这也会压缩融资租赁公司回租业务的生存空间……
新能源汽车时代,车电分离给汽车融资租赁也提供了新的场景和新的业务模式。
新时代背景下,融资租赁公司如何转型;融资租赁产品如何创新、融资租赁公司与汽车金融公司&银行等如何协同发展,为赋能实体经济发挥更大的作用,成为当下新课题。
21世纪汽车金融闭门研讨会(2024)上海站的主题为新政下的汽车融资租赁,将于2024年8月22日下午在上海市浦东新区举行。 本次闭门研讨会,将从新政下汽车融资租赁的机会与挑战入手,就银行系融资租赁公司、厂商系融资租赁公司、第三方融资租赁公司、汽车金融公司在当前新政下的业务探索和业务转型进行交流,并就汽车融资租赁的生态圈打造以及各机构之间的协同合作进行深度探讨。
会议时间:2024年8月22日(13:30-17:30,周四)
会议地点:上海市浦东新区商城路1318号海尚源深智慧天地 3F报告厅
上海站流程安排(拟)
13:30 签到
14:00 活动开始,主持人开场,介绍重要嘉宾
14:05 主办方致辞
14:08 协办方致辞
14:10 主办方工作汇报
14:15 主题分享1
14:35 主题分享2
14:55 主题分享3
15:15 主题分享4
15:35 中场休息
16:00 讨论环节
主持人:王丹妮 21世纪新汽车研究院副院长、《中国汽车金融》主编
1、售后回租、以租代购、直租产品如何找到各自的目标群体?
2、当下开展直租业务主要的困难和障碍是什么?
3、如何通过融资租赁产品打造汽车服务生态圈?
4、融资租赁公司与银行、汽车金融公司等如何协同合作赋能车企车商?
17:10 合影留念
如何参会:
中国汽车(金融)50人论坛成员、中国汽车(金融)俱乐部成员获赠门票或购票优惠参照协议执行。
非成员单位——普通参会:980元/人(含会议资料,《2023中国汽车消费趋势调查报告》1份、《2023中国汽车金融年鉴暨2024第一季刊合订版》1本、《中国汽车金融》第二季刊1本),需提前报名并缴费;
听众——团体参会(≥3人):680元/人(含会议资料,同上),需提前报名并缴费。
付款方式:请最晚于会前五天汇款至以下账户,付清所有款项,并将汇款回执单发至指定邮箱:lczbauto@163.com
开 户 名:广东二十一世纪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开户银行:招商银行广州南方报业支行
帐 号:120902221010301
注:*参会嘉宾往返交通、住宿及餐饮费用,均需自理,不包含在参会费内。
报名电话:020-87385101
报名邮箱:lczbauto@163.com
主办方介绍
作为第一家专注汽车金融课题研究的媒体,2010年12月,二十一世纪传媒启动中国汽车「金引擎」促进计划,推动业界最具含金量的产业竞争力研究——21世纪「金引擎」汽车产业竞争力研究;2011年出版第一份汽车金融专业刊物——《中国汽车金融》;2014年发布第一份专业汽车金融总结性报告——《中国汽车金融十周年发展报告》;2015年开始,每年推出一份年度产业总结刊物——《中国汽车(金融)年鉴》;坚持十五年做一份专业调查——《中国汽车消费趋势调查》;2013年成立非官方、非盈利性的高端交流组织——中国汽车(金融)50人论坛;成功举办多次中国汽车(金融)闭门研讨会,及多届业界高端论坛——中国汽车金融年会及中国汽车新创峰会……中国汽车「金引擎」促进计划致力于促进整个汽车(金融)产业链条资源的有效整合与利用,共同推动和塑造更好的汽车全产业链生态圈。
行业聚焦 | 2023年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隆重举办
新华AUTO:2023年3月31日- 4月2日,为期三天的2023年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隆重举行。 论坛由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主办,清华大学、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共同协办,工业和信息化部原部长李毅中、财政部原部长楼继伟、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席万钢、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理事长陈清泰、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明副理事长等高等领导参加了本次会议。 作为新能源汽车领域一年一度的行业盛会,今年的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共有来自政、产、学、研各领域约200位高层嘉宾出席并发言,现场参会嘉宾预计将超过3500人次。
论坛聚焦“推进中国汽车产业现代化” 主题
2023年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以“推进中国汽车产业现代化”为主题。 一方面,汽车现在变成高度创新的集成产品,整个行业也更加跨界,应该有概括其未来变革的定义;另一方面,我国汽车发展战略远景就是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目前这一目标已经越来越近。
在全球电动化、智能化加速的新形势下,如何把脉汽车产业下一阶段发展,推动汽车强国建设,探索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汽车产业现代化之路,成为行业人士共同关心的问题。 “汽车产业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一环。 ” 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秘书长徐尔曼表示,我国是新能源汽车全球第一大国,正在由 “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这为我国汽车产业现代化奠定了基础。
2023百人会论坛采用开放论坛与闭门会议并重的办会新模式,升级打造4场高规格闭门会议,力邀相关政府部门、企业决策者、专家学者就当前产业发展的热点、难点问题集思广益,以高质量的闭门研讨氛围,为政策制定者和企业决策者研判产业形势,掌握政策趋势,破解行业发展难题提供智力支撑。
2023百人会论坛围绕全球汽车产业发展形势、新能源汽车高质量发展路径、中国智能网联汽车发展战略、动力电池等核心产业链供应链发展趋势、新一代汽车消费变革趋势、汽车与能源协同发展策略、新型交通能源保障体系,商用车转型方向、新型汽车投资策略、汽车后市场创新路径、汽车数字化与智能制造模式等多个话题展开讨论。
3月31日上午,论坛首日并行举办两场闭门会。 面向新形势的汽车产业管理体制和治理体系研讨会进行关于智能网联汽车监管体制,汽车生产企业与产品准入、投资准入、产能管理等有关制度和政策,中国汽车产业对外开放政策,建立汽车由购买管理向使用管理转变的政策体系等议题的讨论。
以“加速中美商用车零排放转型”为主题的中美交通碳中和高端圆桌会将邀请中美商用车领域政府和企业代表,探讨中美在商用车零排放转型领域的最新进展;中美商用车转型的方向及转型过程中面临的重大挑战;商用车发展技术路径及创新模式;中美商用车领域未来合作方向;推动中美商用车发展及合作的政策建议。
3月31日下午召开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形势与政策闭门研讨会暨百人会理事会。 围绕推进中国汽车产业现代化主题,百人会理事成员及政府有关部门代表将深度分析2023年度行业发展趋势,并闭门研讨推动中国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制定与路径方案。
4月1日上午,以“加速电动化转型,促进交通与能源融合发展”为主题,国际论坛将主要探讨全球汽车能源发展的新形势与格局;全球新能源汽车与能源融合的新趋势及新进展;全球能源与汽车产业合作的新机遇与新模式;面向产业协同的新技术与解决方案;推动绿色能源供给体系与绿色产业链生态建设的策略;加快能源与汽车融合发展的中长期路径及政策体系。
4月1日下午,紧扣本届论坛主题“推进中国汽车产业现代化”,高层论坛将重点探讨新能源汽车高质量发展的路径及政策体系;中国智能汽车产业发展的顶层设计;汽车与能源、交通、城市协同的路径与方案;先进企业战略与重大实践。 从国家政策层面到行业企业的战略实践,全面阐释和讨论如何更好推进中国汽车产业现代化。
4月2日,大会组织召开8场开放专题论坛,分别是:汽车市场与消费论坛主题为“科技引领消费变革”、 动力电池论坛主题为“打造有全球竞争力的电池产业”、 新一代汽车能源设施体系论坛主题为“构建新一代汽车能源设施体系”、 新能源汽车后市场论坛主题为“电动化智能化时代汽车后市场变革与创新实践”、 商用车可持续发展论坛主题为“深度变革中的商用车产业发展”、 汽车产业数字化论坛主题为“汽车产业数据驱动与数字化转型”、 智能汽车论坛以“智能汽车产业进展与趋势”为主题、汽车新生产方式论坛(NPS)以“汽车新生产方式的创新实践”为主题,深入汽车产业细分领域,针对性交流和破解产业难点痛点,各行业领域内的代表性企业家、权威专家学者、新技术与应用的创新创业者参会并发言。
论坛与会嘉宾发表真知灼见建言献策
截至2023年2月底,我国建成了充电站约11.1万座,充电桩559万台,有效推动了新能源汽车与能源转型的融合发展。 工信部表示,我国正在形成智能网联汽车与智慧城市融合发展的中国方案,将汽车、信息技术、交通三大万亿级产业融合发展,形成我国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级。
2023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上,与会嘉宾代表表示,我国正迈向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新阶段,我国新能源汽车呈现出市场规模、发展质量双提升的良好局面,正带动众多相关产业共同发展。 2025年左右,我国新能源汽车的销量会到1700万辆左右,市场占有率可能会接近甚至超过60%;到2030年的时候市场占有率会突破90%,大概在3200万辆。
亮眼的数据背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也面临着新挑战。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席万钢指出,要持续加强新能源汽车的关键、核心、基础技术的研发,突出汽车和能源、道路和数字化的跨界融合,这将是我国智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独有特色,基础材料需要加强、功率芯片需要加强,芯片和器件研发还需要加快,还需要拓展到产业化的领域。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欧阳明高认为:新能源车阵营不断扩大,市场进入了淘汰赛阶段,汽车全产业链颠覆性转型已经开始,新能源汽车进入大规模产业化的新阶段。 新能源汽车普及将倒逼能源基础设施全面转型和新型储能产业大发展。 智能电动汽车产业化将带动智能机器人、智慧能源、智能低碳建筑、智慧城市的大发展。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信息司副司长杨旭东认为: 2022年,我国锂电行业总产值达到1.2万亿元。 全球最大的锂电生产企业宁德时代2022 年全球市场占有率为37.0%,较上年同期提升4个百分点,连续六年排名全球第一。 我国的锂电产业在电动汽车等领域应用已经实现了快速增长,为全球的新能源高效开发利用和经济社会的绿色低碳转型升级,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香港大学荣誉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陈清泉表示,汽车革命上半场是电动化,它的核心技术就是轻量化的车体、高性能的动力总程一体化,高性能的电池安全包,我国八年来已经是产量第一。 但是,我国的汽车革命还有挑战,下半场是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核心就是汽车芯片和操作系统。 他指出,智能网联重新定义了汽车,它不再是一个传统的机械产品,而从一个代步的工具走向智能移动的出行空间。 传统的汽车是以产品为驱动、销售为目的。 到了智能网联时代变成“产品+服务”双驱动,传统汽车的经销方式是经销商、4S店,以生产制造为中心,而智能网联汽车则是数字化新零售的营销模式,以用户服务为中心。
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秘书长张永伟指出:参加论坛的3000多位嘉宾中,有三分之一来自互联网、电子、能源、通信等行业,这些跨界企业的介入,也说明汽车的边界越来越宽,已经成为一个深度融合的先导性产业。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王传福表示,我国汽车全面电动化的时间表在提前、进程在加速、比想象的还要快,行业要有充分预期和准备。 为加快推进汽车行业的现代化,他提出两点建议:一是希望延长新能源汽车的购置税减免政策到2025年,二是推动超充标准的建立,建议采用“多枪快充”的模式。 “多枪快充”模式即用两把枪或者多枪同时给一台车充电,好处是过去可兼容,未来可拓展,不用改标准等。 王传福称,比亚迪在“多枪快充”方面有100多项专利,愿意开放给行业免费使用。
长安汽车总裁、党委副书记长安汽车王俊建议推动建设行业共性技术创新平台,在可见的时间窗口内,智能电动车可能是中国品牌改变竞争、重塑格局、打造世界级品牌的机会。 王俊认为,无论是技术方面、还是市场方面,中国新能源汽车已经走过了小规模的时代,下一步就会迈向规模效益型这个阶段,产业、品牌也有机会给新的品牌加入到重新争夺定价权的机会。 他提出建议,一是推动建设行业共性技术的创新平台。 包括利用新的举国体制,政府支持、行业协同,共同攻关下一代电池、AI芯片、高精度地图、操作系统等共性技术,加大对基础学科前瞻技术的投入。 二是打造安全可靠、自主可控具备持续竞争力的产业生态。 推动新能源和智能化核心技术全栈可控,降低生产要素的全过程成本。
吉利控股集团总裁、极氪智能科技CEO安聪慧认为:将于上海车展发布欧洲战略,四季度进军欧洲发达国家市场。 现如今,越来越多的中国自主品牌汽车公司开始走向海外市场,中国汽车公司走出去,要加强精品意识、标杆意识,输出高标准、高技术、高含金量的产品,让中国新能源汽车不仅要走出去,更要走上去,共同提升中国新能源汽车品牌的国际形象。
据他透露,极氪将于今年四季度进军欧洲发达国家市场,与欧洲豪华品牌直面竞争。 今年上海车展期间,极氪将正式发布其欧洲战略。
蔚来创始人、董事长、CEO李斌表示:技术研发、充换电设施和全球市场,是蔚来长期投入的三大方面。 去年蔚来汽车全年研发投入达到了108亿元,在确保经营风险可控、提升效率的同时,还是要坚决为长期的、最后的胜出进行投入,技术研发、建设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和进入全球市场,是蔚来长期投入的三大方面。 技术方面主要围绕智能电动汽车的全栈能力,包括芯片底层的操作系统、材料、电芯等。 蔚来目前在国内已布局1326座换电站,52条目的地加电路线,用户已累计完成近2000万次换电。 “蔚来不仅有换电,实际上我们在充电桩的布局上也十分积极,500kW超快充桩已开始安装。 ”
理想汽车创始人、董事长兼CEO重点分享了在组织体系方面的心得,他称造车最大的挑战来自于组织能力方面,真正造车之后发现行业链条如此之长、难度如此之大,而最大的挑战来自于组织能力方面的挑战。 李想认为,理想汽车有两个最重要的产品,一是面向消费者的智能电动车,另一个是面向员工的组织能力。 理想汽车去年底正式启动面向千亿规模年收入的矩阵型组织升级,李想表示,启动矩阵型组织一是解决了没有全局,各个团队各自为战的问题;二是解决了技术和平台、产品研发协同的问题。 第三,解决了产品和供应链、交付商业协同的问题。
零跑汽车创始人、董事长、CEO 朱江明表示,:两年是智能电动车的更新周期,十年后价格有望降到5万元。 过去十年,随着技术进步,电视、空调、手机等行业的整体价格大幅下降,“摩尔定律”体现明显。 智能电动车以电子部件为核心,电子架构替代机械架构,同样适用这一定律。 近年来,智能座舱、智能驾驶、整车域控三大系统迭代加速,他认为,两年是智能电动车的更新周期,跟不上这个节奏会落伍。 伴随着两年迭代一次的速度,十年后智能电动车可能迎来5万元时代。 朱江明解释称,电动车的迭代速度会比燃油车快得多,电池包将不断降价,电驱重量也在不断下降,半导体零部件会按摩尔定律大幅降价。 采用单芯片解决方案的智能驾驶和智能座舱的降本可能性也很大,空气悬架等高级配置也会普及到价格更低的车型上。
华为常务董事、终端BG CEO、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 CEO余承东:问界为生态品牌本质没有变,与奇瑞、北汽和江淮合作车型规划并不冲突。 作为汽车圈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华为近日再次强调不造车,同时禁止使用华为品牌进行汽车宣传。 针对问界品牌更名作出回应称,本来是想将“华为问界”作为一个生态品牌,让消费者选择时不是很困惑。 “现在是赛力斯生产,马上会有奇瑞、北汽和江淮也会生产华为整套解决方案(智选车模式)的车出来,如果都采用不同的品牌去营销、服务和零售的话会很复杂,投入成本很高。 余承东指出,华为想通过问界品牌与合作伙伴共同打造系列化车型,同时这几家采用智选车模式的车企规划的车是不冲突的,有的做SUV,有的做轿车,有的做MPV等。 他强调,无论如何,华为想推行生态联盟的本质没有变。 “我们会把(合作)车厂的产能资源都充分利用起来,每一家都不浪费。 ”
宝马(中国)汽车贸易有限公司总裁邵宾表示:2030年集团全球销量50%来自于新能源车,应该利用氢能源的潜力加速交通转型。 宝马的目标是到2030年整个集团全球销售的50%以上来自于新能源汽车,除了电动车之外,宝马也看到氢能源的技术也有潜力成为另外一种通向零排放的路径,“作为一种多功能能源,氢能源在能源转型和气候保护中发挥关键的作用,氢能是存储和运输可再生能源最有效的方式之一,我们应该利用这个潜力加速交通转型。 邵宾认为,氢燃料电池电动车是补充汽车制造商零排放产品之中的理想技术,据他透露,宝马今年打算在几个小的市场小批量投放宝马的氢燃料电池iX5,进行一些测试和展示。
大众汽车乘用车品牌中国CEO、大众汽车集团(中国)集团销售负责人孟侠表示,:建议将新能源汽车的购置税免征期限延长到2023年以后,目前汽车市场出现了短期的需求放缓,而且众多极具竞争力的造车新势力正在不断涌入市场,此外消费者需求的变化比技术的发展速度更快,针对当前面临的一些挑战,大众制定了清晰的转型路线图以应对挑战,在2023至2027年间,集团将向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市场投入超过1800亿欧元;到2024年,大众将与中国的合资企业伙伴共同在电动出行领域投资150亿欧元;2030年底前,大众汽车集团将完成绝大部分中国车型的电动化,对于大众汽车集团乃至中国整体汽车行业而言,更多的政策支持将对整个产业发展大有裨益。 因此他提议:将新能源汽车的购置税免征期限延长到2023年以后,并制定相对稳定的政策框架;加强中国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例如增加居民区充电墙盒的数量;加强锂和芯片等关键材料和零部件供应的稳定性;加强智能互联汽车布局。
沃尔沃汽车集团全球高级副总裁、沃尔沃汽车亚太区总裁兼CEO袁小林表示,:未来每年沃尔沃都有全新纯电产品面世,建议加快充电基础设施建设。 沃尔沃2017年提出了全面电气化战略,随后进一步明确了到2030年成为纯电豪华汽车公司。 2021年沃尔沃实现了全系车型电气化,2022年全新纯电旗舰SUV沃尔沃EX90正式发布,未来每年沃尔沃都有全新纯电产品面世。 为了构建可持续生态体系的最终目标,他提出三点建议:一是建议尽快建立全生命周期碳排放核算标准体系;二是加快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布局;三是推动车网互动试点,促进削峰填谷,为降低整个电力行业的碳排放提供支持。
北汽集团总经理张夕勇提出要谨慎对待“上半场是电动化,下半场是智能化”的说法,中国从2015年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生产和消费国,并连续8年保持行业领先。北汽集团总经理张夕勇表示,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已经具备规模发展效应,进入普及期,但当前发展还存在电池原材料和车规级芯片和车规级芯片等卡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