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爷爷相依为命 山东一考生考入211 同学发声 父亲10年前去世

山东一位考生发布的视频刷屏了,不是考入了清华、北大,而是大家看到他的分数,以及家庭情况之后,一方面被这位考生感动,另一方面,内心同情这位考生。

这位考生发布的视频,配文非常简单,称自己高考620分,全靠爷爷一个人鼓励和支持。

都是来人间一趟,区别不是一般大,有的孩子可以躺在父母的怀抱里撒娇,要什么有什么,这位考生遭遇了重大的家庭变故,家庭支离破碎,只能选择坚强,面对一个个未知的挑战。

好在还有爷爷的鼓励和陪伴,这位考生不至于太孤独,2024年高考,考出了620分的成绩,远超本科线176分,实现了大学梦。

这位考生,经历了怎样的家庭变故呢?根据该考生的说法,其父亲十年前不幸去世,现在他跟着年近八旬的爷爷生活,生活和学业,全靠爷爷一个人的鼓励和支持。

他没有提到自己的妈妈,不知道是不是改嫁了。如果有妈妈的陪伴,可能也会更温暖一些,可他只有与爷爷相依为命,家徒四壁让众多网友都心疼。

视频火了之后,黄同学在评论区进行了回应,进一步说明了自己的个人和家庭情况,称自己刚从高中大门跨出来,有幸考上了某211大学,家庭变故也做了说明。

谈到自己时,这位考生非常谦虚地表示,自己是一介百无一用的书生,也就想伏案研究研究数学,讨论平凡的生活,不求有所大的建树,只愿身边的人们生活幸福快乐。生命渺小,却也同样恢弘。

看到黄同学的家庭情况,知道他与年近八旬的爷爷相依为命,有不少网友都表达了希望提供帮助的想法。

有的网友说,如果可以,我愿送你一支钢笔,愿你在数学上有更大的建树;另一网友则说,如果是真的,我愿每个月资助你200。还有一位网友说,小朋友,不要怪叔叔谨慎,你去开个证明,我愿意资助你一点生活费。

看得出来,看到这位在如此艰难的情况下考入211,很多网友都很慷慨,但大家也比较谨慎,希望真实可信。

这位考生的家庭情况,以及高考分数是否真实呢?

由于我们不是当地人,很难进行考证。不过,在评论区,有多位网友发声,称自己是这位考生的同学,并对情况进行了说明。

其中一位网友说,这是我同学,确确实实是620分,(考取了)北京科技大学。

另一位网友也站了出来,称黄同学是尖子班的同学,每天行色匆匆,沉默不语,但不难看出内心的阳光自信,刷到视频,才真正了解他的家庭。

还有一位网友则表示,黄同学真的特别刻苦,中午放了学,自己会在班级里学一段时间,中午把饭带至宿舍也要学一会,晚上回了宿舍,也会遵守纪律,不会说一句话。

这些发声的网友,IP都来自山东,而且评论都很客观,让我们了解到黄同学在学校的情况,有了这些同学的发声,黄同学的高考分数及家庭情况,基本上是真实、可信的。

不知道黄同学是为了获得大家的资助,还是单纯分享自己的高考喜讯,如果只是分享,可能只是感慨一下生活和学习而已,把自己的高考喜讯分享出来,解解闷。

如果是为了获得网友的资助,简单的发布高考分数,以及与爷爷在一起的画面是不够的,最好能够将自己的录取通知书晒一下,可信度就会高很多。

网友都很善良,也很有正义感,乐于帮助自强不息的学生,乐于为寒门孩子提供帮助,但这些帮助,建立在真实、可信的前提下。

如果不是在网上获得资助,想要顺利完成大学学业,也有一些其他的办法。比如,向当地提出资助申请,条件符合的话,一般都能获得必要的帮助。

其次,家庭贫困,又是孤儿的话,也可以向北京科技大学提出申请,或许可以免除学费。平时自己勤快一些,通过勤工俭学、假期做兼职,可以挣到生活费。

到了大学之后,学习上努力一些,还可以获得奖学金,这笔钱也可以减轻一下爷爷的负担和压力。

通过黄同学写的文字来看,我觉得他不是一个轻易求助的人,内心很阳光,而且很善良,属于自立自强的人。

失去了父亲,与爷爷相依为命,并没有将他击倒,黄同学不仅生活乐观,在学业上的表现也让人眼前一亮,或许,这就是真正的寒门贵子吧。

北京科技大学是双一流、211高校,考入了这所高校,意味着有光明的前程,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在此,我们也希望黄同学自信一些,最难的日子已经过去,未来都是坦途。

如果上大学上大学真的有困难,向网友、当地或学校求助都是可以的,别不好意思,只要在大家的能力范围内,或许都会提供一些支持。加油!


2015最美孝心少年励志故事

2015最美孝心少年事迹材料一、王丹性别:女年龄:14岁地区:吉林八年前,王丹跟随父母来到天太村,在学校附近租了间小平房,因为妈妈常年卧病在床,一家人就靠爸爸打零工维持生计。 2015年,不堪重负的爸爸离家出走,杳无音讯。 从那时起,妈妈开始拖着病弱的身子四处打工,然而长期的劳累和营养不良使得母亲再一次倒下。 看着病榻上的妈妈,当年还不到10岁的王丹急了,她偷偷找到一家绢花店,哭着央求老板收下自己。 老板拗不过她,让她做相对轻松的扎花工作。 扎两朵花给三分钱,一天要扎上四五百朵。 那年暑假,王丹每天从井里灌上一瓶水揣在兜里,告诉妈妈自己去找同学玩。 假期结束后王丹赞了47块钱,40块钱给了妈妈,剩下的7块钱买点苹果买点菜。 妈妈知道过后说什么也不让王丹再去打工,身体稍微好些,她就帮人种树、扒玉米,打扫卫生,什么脏活累活都干。 但是,为了贴补家用,每次下过雨后王丹都会顺着小路抠上一两公里去捡钉子,用一斤钉子换七毛钱。 然而,2015年灾难又一次降临到这对母女身上,小王丹突然患上了过敏性紫癜。 医生叮嘱她要好好休息,不然容易复发,可懂事的王丹总说自己不累,每天变着法儿地帮妈妈干活。 在妈妈和医院的精心照料下,两个月后,王丹的身体慢慢康复了。 2015年夏天,王丹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吉化九中,花费一下子增加了,妈妈的病也三天两头地犯,王丹除了捡废品,更担起了所有的家务,她说现在自己只想长大,好为妈妈分担多一点儿,再多一点儿。 二、张俊性别:男年龄:12岁地区:河南来自德亭镇杨湾村的农家少年张俊,阳光开朗,稍显黝黑的脸上透出一丝与同龄人完全不同的成熟和稳重。 而谁又能想到这个农家少年背后的故事:8岁那年爸爸因车祸身亡,妈妈离家出走,从此与年幼的弟弟和体弱多病的奶奶相依为命,“奶奶,我来替爸爸养活你”。 这是小张俊最令奶奶感动的一句话。 星期天,当同龄的孩子拿着新买的玩具跟小伙伴玩的时候,他一早便挎上小篮子到山里采药去了,黑药、柴胡、党参、血参、天麻、桔梗,这些中草药在张俊眼里都是宝贝,除了到山上挖药,捡拾废品也是小张俊每天的“日常工作”。 不管是在学校还是在放学的的路上,村子里的每个角落总能看到拎着编织袋捡拾废品的张俊,在他的感染下,懂事的弟弟也加入进来,只要一有时间兄弟俩就拎着编织袋出门了。 在张俊的家里,熏黑的墙上画着一张评比表,上面写着张俊和弟弟张旭的名字,名字后面对应方格上画的是五角星的图案。 张俊说平时他和弟弟谁帮奶奶干一件事就在谁的后面画颗星,每月一评比,看谁得到星星多。 “每学期必须拿到一张奖状,回去让奶奶高兴;在学校坚决不能犯错误,免得奶奶伤心。 ”这是张俊写在作文中的一句话。 三、梁荣性别:女年龄:5岁地区:内蒙古梁荣出生6个月时被诊断出先天性血管瘤,两岁多时,妈妈又突发脑溢血导致左半身偏瘫,失去生活自理能力,不久后爸爸离家出走,小梁荣就承担起了照顾妈妈的责任。 梁荣和妈妈生活在只有10多平米的出租屋里。 以前,梁荣的头上有一个鸡蛋大小的血管瘤,去年在当地政府和一些爱心人士的资助下通过手术切除了,后来,小梁荣又在大家的帮助下上了幼儿园,妈妈谢清丽识字不多,得病后记忆力也不大好,经常把药记错。 小梁荣在幼儿园学了汉语拼音后,就用字母帮妈妈做标记。 懂事的小梁荣总是把妈妈给她买零食的钱用来买一些生活用品。 偶尔买了一块口香糖,也要分着吃上好几天。 一个鸡蛋,母女俩一人一口,要吃十几口才能吃完。 有时候妈妈的手用不上劲常常在剥土豆皮时,把土豆掉在了地上梁荣会抢着吃掉在地上的土豆。 四、梁维月性别:女年龄:16岁地区:甘肃5岁的时候,梁维月的妈妈不堪清贫,离家出走。 不久后,弟弟因为青霉素中毒,成了聋哑儿童,又过了三年,爸爸在一次饮牲口时不慎摔下山崖,造成高位截瘫。 从那时起,年仅八岁的小维月就承担起照顾家庭的重担,在她的精心照料下,已经瘫痪八年的爸爸没有肌肉萎缩,更没有生过一次褥疮。 家里的主要生活来源是低保。 每天,小维月做好饭菜趁热先喂爸爸,可爸爸经常是吃了就吐,她就等爸爸吐完再喂,直到爸爸吃饱了她才捧着已经变凉的饭自己吃。 维月父亲因为常年卧病在床,脸上很少有笑容,她就变着法儿哄爸爸开心,把在学校得的奖状都贴在爸爸对面的墙上。 为给爸爸和奶奶赚够药费,每个周末小维月都要去家附近的工地搬砖,一开始,对方根本不让她干,但最终还是拗不过她,搬一块砖的报酬是一分半,小维月每次要坚持搬两千块才肯回家,这样一天下来,她就能赚到30元,打工挣来的钱除了要维持家用,还要给患有脑血栓的奶奶买药。 尽管饱受生活艰辛,小维月始终认为最幸福的事莫过于能与家人在一起,她说无论走到哪里就要把家人带到哪里,因为家人是她最大的牵挂。 五、许卓婧性别:女年龄:11岁地区:天津许卓婧6岁时母亲突患乳腺癌,变故让本来就不富裕的家庭变得更加艰难。 为了支付医药费,许卓婧的父亲开始外出打工。 爸爸是长途车司机,常年在外出差,全家都要靠他每个月3000多元的工资生活,而妈妈则选择了在家保守治疗。 当时年仅5岁的许卓婧看着病重的妈妈、劳累后变瘦的爸爸,她意识到自己要自立起来,主动承担了买菜做饭、洗碗洗衣、照顾妈妈的重担。 许卓婧5岁开始学习小提琴,每天晚上不管多累都要练琴,2015年她在全国少儿小提琴独奏展演活动中荣获金奖。 2015年许卓婧的母亲因病情恶化使得脾气变得非常暴躁。 为了不影响孩子学习,许卓婧的妈妈想把女儿送到外婆家住,但是许卓婧坚决要留在家里照顾妈妈。 病痛让母亲难以入睡,许卓婧每天晚上都会站在妈妈的床头拉小提琴哄妈妈睡觉,每当妈妈睡着都已经凌晨两三点,她说只要有自己和小提琴的陪伴妈妈就能战胜病魔。 沉浸在音乐世界中的许卓婧总是积极乐观,她正在学习谱曲,她希望将来能够成为一名小提琴家,想给妈妈写一首曲子,想用琴声带帮助妈妈早点好起来。 六、钟岳峰性别:男年龄:15岁地区:辽宁2015年,车祸导致钟岳峰的父亲高位截瘫,生活不能自理。 家中的爷爷年过七旬,患有心脏病,奶奶有心脏病和糖尿病。 岳峰的妈妈没有固定工作,每月房租及买车时欠下的债务,仅靠母亲八九百元的打工收入及爷爷的退休金来维持,生活举步维艰。 父亲受伤之后曾多次产生轻生的念头,儿子的肺腑之言坚定了他活下去的勇气和信心。 岳峰拉着父亲的手,流着泪说:“爸,妈妈整天为了这个家不辞辛苦,细心地照顾你,如果你轻生对得起家人吗?只有你在,我们才是一个完整的家。 ”从此,父亲变得坚强乐观起来。 为缓解父亲的烦闷,钟岳峰经常给父亲讲故事。 6年来,他为父亲擦洗身子、喂饭喂水、捶腿按摩、收拾大小便、调整躺卧姿势。 每次遇到要为父亲清理大便,他总是跟妈妈、爷爷、奶奶抢着做。 他主动学习做饭、做菜、洗碗,每件事做起来都井井有条。 在听说同学得了白血病需要救助之后,他还捐出了自己攒下的全部69块钱零花钱。 亲朋凑钱给爸爸买了台电脑,为了让爸爸使用电脑方便,岳峰用平时在工地废料堆或废品站捡来的材料,自己动手给爸爸特制了一个电脑架。 有了电脑能上网,足不出户爸爸也可以看到很多有趣的事情。 七、游柘楠性别:女年龄:10岁地区:湖南在湖南长沙雨花区新星社区的一个十几平米的小屋里住着,游柘楠、游柘湘、游茂源三姐弟,弟弟出生时手臂神经断裂为了治病花光了游家的全部积蓄,他们的妈妈又在三年前去世,为了养家爸爸经常起早贪黑在外打工。 今年十岁的游柘楠是大姐,虽然楠楠已经十岁了,但和同龄人比起来,要矮很多。 每天早上6点,7岁的妹妹都会和她一起在社区里卖报纸。 楠楠说如果运气好,一早上可以卖出30多份报纸,能有15元的收入。 自从妈妈去世后,楠楠就担起了照顾弟弟妹妹的担子。 楠楠说妈妈刚走的时候,小弟和妹妹经常会睡觉的时候起来哭着找妈妈,那时候她也哭,三个人一起哭到天亮。 但是现在的楠楠已经很少哭了,更多的是同龄人少有的坚强。 现在楠楠最大的愿望就是爸爸能在身边。 楠楠的爸爸在外面打零工,虽然身有残疾但为了养家再累再苦的活都会接。 楠楠心疼爸爸,便把情况反应给社区。 最终社区帮助爸爸楠楠家附近开一家店,这样既能照顾三个孩子又能有稳定的收入。 只有十岁的楠楠照顾着弟弟妹妹,帮助爸爸创业。 在生活上楠楠没有任何更高的要求只希望一家人在一起。 八、袁德旗性别:男年龄:11岁地区:安徽袁德旗5岁时,妈妈病逝,爸爸入狱。 从此,小德旗就和奶奶、身患重病的爷爷相依为命。 也就是从那时起,为了一家人的生计,小德旗每天凌晨起床和奶奶一起扫马路。 这一扫就是6年。 小德旗习惯了拖着废品车走街串巷,不怕脏、不怕累,就怕有些死角扫不干净。 每天打扫卫生,他还可以沿路捡一些塑料瓶。 忙碌一上午,祖孙俩能挣30块钱。 小德旗深知每一分钱来之不易,他喝的水都是街对面的医院打来的。 小德旗得知女贞树结的果子可以当中药,用来治疗高血压,所以他每次都要采一些回去。 许多好心人都向德旗家伸出了援手,现在一家人住的是政府安排的廉租房。 去年11月,袁德旗在好心人的帮助下于北京一所小学就读了三个月。 在那里,他参加了学校的棒球队,拥有了和大城市孩子一样的学习环境。 但现在他又回到了老家亳州,他说:“因为爷爷奶奶还在家呢,我走了谁来替奶奶扫地,谁来照顾爷爷,所以我要留在家里面照顾爷爷奶奶。 ”小德旗希望爸爸在狱中好好改造,争取早日回来,和他一起照顾爷爷奶奶,好让他们安享晚年。 而在一篇日记里,小德旗也一笔一划的写下了自己的愿望:快快长大!

资助贫困学生典型事迹材料

资助贫困学生典型事迹材料

在学习、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事迹吧,事迹不是单纯为其单位和个人评功摆好,而是为了鲜明地体现和积极宣扬一种特定时代所需要的精神。 我们该怎么拟定事迹呢?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资助贫困学生典型事迹材料,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资助贫困学生典型事迹材料1

在繁峙县城有条马路叫“万里路”,全县有9所小学叫“万里希望小学”。 在繁峙县,有个妇孺皆知的人,他就是——沙万里,一个致富不忘乡亲,“自从姓了党,就停不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脚步”的好党员。

捐资助学回报社会

沙万里出生于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16岁那年因交不起5元钱的学杂费被迫辍学,这成为他内心深处最大的伤痛,也成为致富后资助教育、回报社会的最大动力。

1974年,他走出农村,在外打拼了9年,开阔了视野,增长了才干,积累了财富,也萌生了回去发展家乡的念头。 1983年,他返乡成立了繁峙县第三建筑安装工程公司,并担任经理至今。

1984年,沙万里将自己承揽县烟草公司基建项目所赚下的1000元捐给村里用于修建学校,开始了捐资助学之路。 30多年来,他捐资助教、扶贫扶智,在全县建起9所“万里希望小学”;累计为兴学助教、扶助贫困学生捐款1200万元,为光彩事业先后垫资8000多万元,为社会公益事业捐款683万元。

特别是近5年来,作为繁峙县民间捐资助学的第一人,沙万里在兴学助教的道路上大踏步向前。 从2011年到2014年,他每年资助10名中考成绩优异的贫困生每人每学年2000元;2013年,捐资40余万元为繁中教职工宿舍硬化路面;2014年,无利息垫资2400余万元为实验小学新建一幢教学楼,一次性为繁峙中学和繁峙二中520名贫困学生每人发放助学金200元;2015年,资助繁城中学100名贫困生每人300元助学金。 在当前脱贫攻坚的关键时刻,沙万里再次主动向县委请缨,承诺结对帮扶一个500-1000人的贫困村,确保其2020年前整体脱贫。

诚实守信带动致富

靠着艰苦奋斗、拼搏奋进,沙万里成了远近闻名的优秀民营企业家。 一直以来,他崇尚“讲信誉、重承诺”的实干作风,坚持“先做人、后做事”的价值标准,凭着“宁舍利、不舍质”的经营思想。

2012年,他承接了经济适用房建设任务,由于县财政资金紧张,需要施工方全额垫资。 他用自己的全部资产抵押贷款,筹集资金,按时保质完成了建设任务。

2014年6月初,他承接了县实验小学、第一职工幼儿园两所学校教学楼的改扩建任务,时间紧、任务重,要赶在9月份开学前完成。 从工程机械进场的那一刻起,整整3个月,他吃住在工地,按时保质完成了按常规需要8个月才能完成的施工任务。

在沙万里的心里总装着“三不欠”:不欠党和人民的帮扶钱,不欠亲朋好友的感情钱,不欠受苦人的血汗钱。 30多年来,不仅自己率先致了富,累计上交国家税金1600万元;而且帮助上万名农民工解决了就业问题,扶持上百名商户入驻自己的万里装饰城,带领60多名本村、本县乃至于外省农民工共同走上了富裕道路。

俭以养德成就大美

“我不做守财奴,有钱还要有德,做好一个共产党员的本分,我愿意做,更乐意做。 ”30多年来,沙万里从一名普通群众成长为一名优秀共产党员,风华正茂时跻身优秀群体,年届花甲了仍然奋进不已。

作为一名来自基层农村的“草根”劳模,沙万里始终秉持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不贪图个人享受,不愿意过奢侈生活,挣下的钱不是拿来捐给学校,就是用来扶贫济困。

在沙万里看来,勤俭节约是一种美德,无关贵富贫贱,已经成为一种习惯,融入生活的点滴之中。 他的自行车骑烂了一辆又一辆,廉价西服穿烂了一身又一身;为了方便跑工地,几年前咬牙花8万元买的一辆小轿车成了唯一的“奢侈品”。 在他平凡的名字、平凡的面容背后,是不平凡的坚持和“虽富巨万,服食粗弊”的平常心。 他以一己之力、节衣缩食,为这个社会带来融化在手心里的温暖,流淌在身边的感动,也感染、带动更多的共产党员去服务群众、奉献社会。

是党和人民的培养造就了我厚善博爱的人格,教我懂得了创富的真正意义。 我将继续勇担社会责任,守护世道人心,永葆共产党人本色。

资助贫困学生典型事迹材料2

陈永军,这个名字在额尔格图学校已成为学生资助工作的代名词,同学们谈到他的时候总会用“热心”这个词来形容,同事们谈到他的时候总会用“敬业”这个词来形容,相关领导谈到他时总会用“放心”这个词汇来形容。

自额尔格图学校精准扶贫工作小组成立以来,陈永军老师一直负责学生资助工作和精准扶贫工作。 他始终以饱满的工作热情,踏实的工作作风和认真的工作态度面对这项工作,赢得了领导、同事、学生与家长的好评,在平凡的岗位上,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热爱资助工作,深受学生和家长的赞扬

学生资助工作涉及范围广,工作十分繁重。 每年上级下达学生资助任务后,他总是认真学习有关文件,深刻领会政策精神,做到心中有数。 同时,起草和印制宣传资料发送到学生以及家长手中,广泛宣传学生资助的有关政策、条件、办理程序,使党和国家的惠民政策深入人心。

在日常工作中,陈永军老师经常深入班级,了解困难学生的实际情况,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树立战胜困难的信心,积极为学生的成才创造条件,同时对受助学生的情况进行调整、办理。 通过广泛的宣传,使学生了解了国家的资助政策;深入的调研,掌握了第一手资料,为资助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许多学生家长感激地说:“感谢党的好政策,让我们这些经济困难家庭的子女能继续上学,获得了公平的受教育机会。 ”有的家长对陈永军老师说:“是你们用辛勤的劳动播撒了阳光和雨露,让我们感受到了党和国家政策的温暖和滋润,你们做的是善事,是好事!”

克难奋进,怀着“三心”搞资助,深受同事的尊敬

学生资助工作说到底,就是按照国家的有关政策做爱心工作。 在学生资助工作中,陈永军老师总是要求自己要饱含三种心情来工作:一是要怀着对党和国家惠民政策的感激之心;二是要怀着对学生和家长经济困难的同情之心;三是要怀着对自己本职工作的诚挚、热爱之心。 因此,在工作中处处体现出来的热心、爱心、耐心不仅感动了学生和家长,也让同事深受鼓励。 每年在办理学生资助时,他总是克服人手少、时间紧、任务重等困难,加班加点,办理学生资助。 每天他都来得最早,走得最晚。 同事们看到他不是正在热情接待、倾听学生和家长的咨询,就是在耐心地向他们宣传解释相关政策和程序。 正是他用这种高度的事业心、责任感,不怕吃苦的精神,学校的每月的资助报表按时上报,使学生每月按时领到资助金,而且还用自己微博的收入给品学兼优的孩子购买书籍。

档案管理规范化,信息管理数据化

这两项工作制度的实行,加强了资助工作的后期管理,使得数据的使用更加的快捷,档案的保存更加的完整。 陈永军老师就是这样,在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创新工作,以上这些成果的取得很大程度上是陈老师一手完成的。 目前我校已经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一套国家资助工作体系并高效运作着。

额尔格图学校资助工作开展到今天,应该说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从管理和制度上都是相当完善的。 这些成绩的取得是与陈老师在工作中不断奋斗、进取是分不开的。 今后,陈永军老师将一如继往地继续投入到他所热爱的教育扶贫事业中,为造福额尔格图镇一方百姓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资助贫困学生典型事迹材料3

近年来,应县学生资助服务中心主任贺君义认真贯彻落实国家资助政策,建立并形成国家、社会和学校共同资助、帮扶贫困学生接受教育的爱心助力团队,扎实开展“为你点灯,照亮前行”的爱心解困助学活动,让党和政府的关心关爱像一束束阳光照进每一个贫困家庭,点燃他们的希望之光,鼓起他们前行的勇气,重塑他们改变贫困命运的信心,使一大批濒临失学的困难家庭学生得到应助尽助,使他们顺利完成学业,实现人生理想,有效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受到了上级部门和社会各界的赞誉。

托起全家的希望

这是一个来自老少贫弱组合的特别困难家庭的孩子。

唐凯凯,应县三中初二(301)班学生,今年15岁。 三岁时丧父,无助的母亲带着伤痛带着儿子回到年迈无子的娘家。 仅靠种着自家有数的几亩地的收入维持生活,但好在两位老人节衣缩食的呵护下,唐凯凯渐渐长大,而且从小失去父爱的唐凯凯很懂事也很争气,顺利地读完小学。

2020年秋季,唐凯凯就要进城读初中了。 这时姥爷唐醒文老人年已81岁丧失劳动能力,姥姥患有高血压、轻度脑梗常年吃药,母亲自从父亲去世一直体弱多病,仅靠打零散工挣钱聊补家用,全家四口人只能勉为其难维持日常生活,进城上初中需要一定的经济支撑,对于这样的家庭显然无法继续,一家人一时陷入了束手无策的无助之中。

阳光总会在人生艰难跋涉的黑暗中升起。 时值新学年开学之际,县教育局资助服务中心贺君义主任正带领中心人员下乡宣传国家资助政策,听到情况后,及时深入家中走访了解。 当走进大黄巍乡北湛村唐家的两间破旧房院,见到情绪低落的一家人时,贺主任当即从自己身上掏出1500元交给唐凯凯母亲,让其为孩子置办上学用品,表示全力为其争取享受国家助学金政策,勉励孩子振作起来努力学习,为全家争光。

不久贺主任通过与应县三中学校领导及班主任的沟通、向上级申请为其办理了助学金,解决了唐凯凯迫在眉睫的上学难问题。 之后,心系家庭困难学生的贺主任每在工作闲暇便到唐家家访,与唐醒文老人成了忘年交。

党和国家的好政策就像阳光照耀大地一样,使唐醒文一家充满了希望和生机。如今已年届83岁、身体还挺硬朗的唐醒文老人信心满满地说:“我一定要再活十年,看到唐凯凯念大学,找上好工作,有个好前途,改变孤儿寡母的不幸命运,我们老两口也就安心啦!”

助学圆梦颂党恩

“像我这样的孤儿,能一步不落地念书,还顺利地走进大学门,实现人生梦想,这离不开党的扶贫助困好政策,离不开贺主任的热心帮助。 在这里我衷心感谢党和政府!衷心感谢贺主任!”这是笔者了解资助情况时,正在天津中国民航大学读大二的乔慧琳发自肺腑的感言。

乔慧琳是应县下社镇新堡村一个普通农家的女儿。 她本有一个幸福的家庭和充满梦想的童年。 但天有不测风云,在镇一小读三年级时,父亲不幸意外离世,母亲遭受打击不堪重负出走他乡杳无音讯,一个美满的家庭突然支离破碎。 之后,成为孤儿的乔慧琳与年过花甲成为五保户的爷爷乔振天相依为命,生活一时陷入困顿,念书也成为奢谈。

乔慧琳回忆说,幼小心灵遭受重创的她整天以泪洗面。 之所以能回归校园成就梦想,是贺主任亲自上门做心理安抚和思想疏导工作,主动送资助上门,特别是热心的贺主任领来了爱心人士、应县联想电脑公司经理刘汉栋叔叔,解决了我们爷孙两人的生活问题和念书困难,使我扬起理想的风帆,重返校园。 从小学、初中、高中直到大学,刘汉栋经理经济帮扶共计4万多元,持续无私的帮助和支持,圆了我的大学梦,改写了我的人生。

听着这个神采飞扬的新时代大学生回顾不幸而又幸运的成长历程。我们相信常怀感恩之心、胸有家国情怀的乔慧琳一定会成长为一个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栋梁之才!

爱心踏平坎坷路

这是发生在一个身残志坚男孩子身上,在应县职中校园里广为传颂的国家资助、学校帮扶、老师关爱、同学互助、学有所成的真实故事。

程佳威,应县臧寨乡帖庄村人,应县职中(118)班计算机专业学生。 是一个患有先天性小儿麻痹症的残疾孩子,被专业医疗机构鉴定为一级残疾。 父母务农,上有一个哥哥、一个姐姐。 由于自身身体缺陷和家庭贫困,程佳威在村里上完小学就很少离开过家。 眼看着孩子一天天长大,逐渐年老的父母心里非常着急。 长期待在家里的程佳威常常沉默不语,闷闷不乐。

路在何方?程佳威的前途命运成为父母兄妹的焦虑。

机遇总是在渴望中出现。 2018年暑期,贺主任亲自带队来到帖庄村程佳威家里,经过耐心的说服动员,程佳威终于走进了应县职业中学,并为他量身定制了学习计算机专业。

三年爱心接力帮扶书写了一曲动人的奉献之歌。 为了帮助程佳威顺利走完三年的校园生活、学习之路,贺主任带领工作人员给他送来了崭新的联想台式电脑,上门为他办理了贫困资助;为了方便起居,贺主任又亲自联系学校为其“开绿灯”,在公寓一楼专门为他腾出一间宿舍,安排一位同学陪住照顾。 一有空,他就深入学校与他谈话,鼓励他努力学习,立志成才。

三年来,在贺主任的积极帮助激励下,程佳威自强不息,在学习上异常刻苦,克服了各种困难,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努力。 专业技能不断提升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在2020年全市技能大赛上荣获计算机类优秀奖。 同时,他坚持磨砺自己,每天早晚在操场上锻炼走路,利用课余时间练习口语。 功夫不负苦心人。 如今的程佳威走路越来越平稳了,说话越来越清晰了。

2021年7月,程佳威如期毕业,顺利考入了朔州陶瓷学院。

资助贫困学生典型事迹材料4

王静,女,我校2016级计算机专业学生,2017年参加太原市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获得图文混排与电子图表一等奖,2019年考入吕梁学院。她在学习的道路上,面对一道道难题,流下一滴滴汗水;在成长的道路上,她不断地挑战自我!

在学校领导、老师的关怀和帮助下,她迈着坚实的步伐,奋发进取,努力学习,树立了坚定的政治观、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具备了良好的道德观、牢固的群众观和劳动观。 学会了用理智控制自己的情感和行为,遵守学校的校规校纪,响应学校的各项号召,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和挫折,积极主动地锤炼和提高自己“自知、自立、自制”的能力,使自己不断地取得成功,真正的成为生活的强者。

一、看清形势、加强学习,树立坚定的、正确的人生观

从进入校门的那一刻起,她便认识到:一个想成就一番事业的人必须具有与时俱进的崇高理想,一个人的理想决定自身的成长方向。 因此,只有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才能正确地审视一切,使自己不断走向成功。 在刚刚入学的时候她就给自己定目标,并以实际行动严格要求自己。 作为一名共青团员,她乐观上进,在日常学习、工作生活中严格要求自己,生活中艰苦朴素,在同学中起着表率作用。

二、牢记使命、努力学习,做适应社会的复合型人才

作为一名中职学生,学好专业是第一要务。 她积极进取,主动思考,认真学习,从未放松过对知识的渴求,她喜欢和老师、同学广泛交往,相互交流学习。 在校期间,曾多次荣获优秀学生称号,看着自己用汗水换来的成绩,收获的硕果,甚是欣喜。 同时,在专业知识方面,积极参加各项实践训练和比赛活动,为了继续深造学业,她选择参加学校对口升学班,为知识能力、技能水平的提升再度努力。

三、适应环境、努力工作,全面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

在学校,她一直积极进取,从班干部到学生会干部再到团委,她积极协助学校老师工作,热心为同学服务,责任心强,踏实主动,圆满完成各项工作任务,所获得的成绩在学校有目共睹,受到师生一致好评。

四、注重细节、积累点滴,培养自己良好的生活习惯

学校生活给予了她获得“自知、自立、自制”能力的机会,这种能力,不仅是她今天学习的需要,也是明天走向社会,适应快节奏生活,成为开拓创新人才必备的意志品质。 为了加强自立能力的培养,她积极投入到社会实践和校园文化活动中。 通过这些活动,使她懂得了生活的艰辛,明白了生活的意义,拓宽了她的知识面,增强了她适应社会的能力,提高了自身综合素质。

在生活中,她积极乐观、诚实守信、乐于助人,在她的心里,有着强烈的集体荣誉感。 助学政策传递着国家的责任感和社会的公德心,更催生出她感恩的心。 在学校爱心社的组织下,她参加了走进养老院送温暖活动,用实际行动带给老人阳光温暖。

王静同学说她今天取得的成绩要感谢国家的资助和学校的培养,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一定严格要求自己,以实际行动回报母校和社会,绝不辜负学校和社会对她的殷切希望。

;

江西流浪儿丧母、被父亲抛弃,靠乞讨为生,却考上985,他咋做到的?

引言:江西一位流浪儿幼年丧母,而且被父亲抛弃他,靠着乞讨维持生计,但是他最终通过自己的努力考上了985高校,他能够走到这一步也是非常不容易的。 他在五六岁的时候,天没有亮就要出去找吃的,甚至做一些偷鸡摸狗的事情,偷别人的蔬菜果子就是为了能够让自己吃饱。 一直等到他10岁的时候,他的姑姑就找到他,并且供他上学。 而他的人生也渐渐出现了转机。

一、他靠着坚持不懈的毅力,努力学习提升自己的成绩

这位孩子的母亲因为生完妹妹之后身体比较虚弱,在洗衣服时不小心掉进水里,最终被人救起,但还是因为身子骨太差,而永远离开这个人是,而他的父亲也是不负责任的,经常做一些不好的事情,而最终也离家出走,这两个孩子和爷爷相依为命,但是他的爷爷也去世了。 于是他彻底成了孤儿,以乞讨为生,让自己活下去,最终到了10岁时他被姑姑找到并且开始去学校学习。 他刚开始也不愿意学习,但是因为姑姑的帮助以及其他人的教导,他也慢慢意识到学习重要性,于是一直努力学习,最终考入名牌大学。

二、知识改变命运

这个孩子也是非常聪明的,领悟能力很强,虽然他刚开始也不愿意读书,但是他的姑姑和姑父告诉他知识能够改变命运,他也知道姑姑和姑父不太容易身体不太好,家里还有几个孩子也是为了真正改变自己,就开始努力起来,而最终不辜负姑姑和姑父的期待,以及老师们的期待,他成功了。

三、结束语

知识是无穷无尽的,知识能够改变人的命运,如果你真的想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想要追求自己的梦想,一定不要放弃学习。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m.srwj168.com.cn/caijing/7145.html
成往事 房企可根据市场自主确定售价 恶意降价 多地取消新房销
现在离婚来得及吗 小孩以后有没有影响 酒驾被查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