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25亿转让问界商标背后 任正非曾称谁造车就调离岗位

25亿元出售问界商标,对于华为来说是个相当划算的生意。

7月2日赛力斯发布公告公告,拟收购华为及其关联方持有的已注册或申请中的919项问界等系列文字和图形商标,以及44项相关外观设计专利,收购价款合计25亿元。

针对这项公告,华为似乎也做好了准备,迅速做出了回应,华为表示华为一贯坚持不造车,而是利用领先的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帮助车企造好车、卖好车。转让商标专利后,华为将继续支持赛力斯造好问界、卖好问界。

对于华为来说,在问界越卖越好的时候,出售问界商标,显然是卖出了很不错的价格,同时还进一步向外界展示了华为不造车的宗旨。

从时间线来看,华为出售问界商标的节点其实已经很晚了,毕竟早在2020年任正非签发的《关于智能汽车部件业务管理的决议》中强调,华为不造车,但是聚焦ICT技术,帮助车企造好车,同时还强调以后谁再建言造车,干扰公司,可调离岗位,另外寻找岗位。智能终端与智能汽车部件IRB和消费者业务管理委员会要坚持华为不造车的战略,且无权改变此战略。

随后在2023年,华为再次发布了任正非签署的《关于华为不造车的决议》,文件强调强调华为不造车,有效期5年,并对华为标志在汽车设计上的露出提出了严格要求,强调不能使用华为/HUAWEI出现在整车宣传和外观上。

为了增加知名度,问界曾在宣传资料上印上了HUAWEI问界,这很容易给外界造成问界汽车属于华为的误解,对此华为还专门做出了回应。

在华为2022年年度报告会上,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曾表示,,个别部门、个人或者合作伙伴在滥用华为品牌,这件事在查处过程中,华为30多年构筑的品牌不会被滥用。华为会对旗舰店等内部宣传物料进行整顿,回归到战略上来。

虽然华为高层一直强调不造车,但是问界屡次出现在华为的重磅发布后,以及问界门店使用HUAWEI做为宣传,这个部分消费者造成了问界属于华为的印象,这显然是与华为不造成的底线冲突的。

既然容易造成误解,华为为何不趁早就将问界出售给赛力斯呢?值接Talk认为大概有两个原因。

首先是几年前问界销量平平,出售很难争取一个较高的价格,但是随着新版M5及M9的热销,问界的品牌影响力越来越高,赛力斯的市值也突破了1000亿,在这个节点出售问界商标是个双赢的选择,赛力斯手里资金充足,华为也可以卖出一个有影响力的价格。

其次是华为目前鸿蒙智行系列并不只有问界一个合作伙伴,必须与问界划清界线,这样才能让奇瑞、北汽及江淮的合作车企放心,毕竟与这四个车企合作的车型,目前只有问界卖的火爆。

随着华为出售问界商标的动作,后续华为线下官方旗舰店对于问界的支持力度是否会有调整,以及问界是否会大规模自建线下门店,将成为很多消费者关注的点,包括这个行为是否会影响赛力斯的市值及后续车型的销量,也需要长期观察。

此次出售问界商标,对于华为和余承东来说,则是个十分重要的事件。

首先证明了华为可以帮助车企造好车,通过解决方案让一个车企起死回生,这会让更多的车企考虑与华为合作造车,尤其是很多外资车企。

其次也让余承东能够更有底气做大做强华为的汽车业务,此前余承东的很多动作或者言论,让外界感觉他很想亲自造车,但这与任正非的意见产生了冲突,这次出售问界商标,标志着华为亲自造车的言论彻底终结,也彻底扫清了部分对余承东的质疑。

未来几年内,中国的汽车行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对于华为来说,如果想要在这轮汽车产业中有所斩获,单靠一个问界是很难的!需要做出更多的问界品牌,这对于余承东来说将是一场大考,至于结果如何,相信很快就会揭晓!


谁再建言造车就调岗!华为葫芦里究竟卖的什么药?

昨日今晨,任正非忽然间又成了车圈的热门话题。

从昨天下午开始,华为内部网站心声社区开始流传一份名为《关于智能汽车部件业务管理的决议》的内部文件。

其中三点重要决定中第三点赫然写着“以后谁再建言造车,干扰公司,可调离岗位,另外寻找岗位。 ”而文件的签发人署名为任正非。

一时间,无数网友对任正非这一严正表态感到既敬佩又惊讶,敬佩于华为坚持深耕技术的决心如此决绝,惊讶于任正非竟凛然至此愿意为了坚定军心而清除风言风语者。

那么,到底是怎样的缘由能让任正非如此震怒?在严厉重申不造车之后,华为在汽车领域的定位就真的注定成为技术的供应商了吗?

空穴来风,事出有

这份流传的文件性质是EMT文件,EMT指的是经营管理团队(ExecutiveManagementTeam),华为的EMT成立于2004年,由董事长、总裁及6位分管不同领域的副总裁组成。 华为EMT构成群体决策的民主机构,在华为拥有最高决策权。

而在这份编号【2020】007号的华为EMT决议流传之前,11月25日,一条标题为“汽车基金路演华为汽车速记”的微信聊天记录在不少微信群中流传。

聊天记录称,最新近况:车已经造出来了,明年底上市。 不同于手机,传统汽车有巨大的既得利益链,上汽一汽是共和国长子,十几万人的就业。 华为定位中国的博世,长安是打手,未来都会合作。 长安新款,除了外壳车轮电芯(宁德)座椅外都是华为的,为了避免成为靶子披了长安新品牌的皮。 三年保护期内长安等于华为。

此聊天中提到的与长安的合作,指的正是大事君此前探讨过的长安携手宁德时代、华为联合打造的全新高端智能汽车品牌。(详见文章:“姗姗来迟的长安高端品牌,竟然拉来了这两个世界级帮手”)

此前的文章中,大事君也曾提到过,“这场三大领域头部企业的联手并不是简单的产业链合作”,在这个全新品牌的关系中,宁德时代和华为的地位并不是传统的供应商,更有可能在决策上影响品牌的发展。

而群聊中流传的这段速记,更是直接指出,除了外壳车轮电芯(宁德)座椅外都是华为的,华为是披着长安的皮为了避免当靶子。 也就是说在携手打造的的新品牌当中,华为已经掌握了动力、底盘、变速箱以及车机系统等核心技术。

但是,在2019年上海车展演讲时,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就明确表示:华为不造车,聚焦ICT技术,帮助车企造好车。

这段不知从何而来的速记,无疑是在给华为打脸,又或者说是在造谣。

是打脸还是造谣?

流传的EMT文件中指出,其实早在华为董事常委会决议【2018】139号《关于应对宏观风险的相关策略的决议》就已经明确“华为不造车,聚焦ICT技术,帮助车企造好车”的方针。

其后,华为多位高层在公开场合也多次申明华为不造整车。

按照当前媒体公开的资料,华为当前在汽车领域的主要动作包括,联合数十家车企成立了“5G汽车生态圈”,以及发布涉及自动驾驶和电动车辆驱动电路的多项专利等。

关于聚焦ICT技术方面,华为目前是肉眼可见地稳步推进,但是真要说华为已经掌握了三大件的技术并且付诸行动,目前尚未有明确证据可以证明。

而且在这次重申不造车的决定当中,任正非除了明确表明要扫除动摇军心的异己之外,还进一步公开了关于ICT技术相关业务的人事调整。

其中包括:

将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IASBU)的业务管辖关系从ICT业务管理委员会调整到消费者业务管理委员会,同时任命汪涛(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总裁)为消费者业务管理委员会成员。

重组消费者BGIRB为智能终端与智能汽车部件IRB,将智能汽车部件业务的投资决策及组合管理由ICTIRB调整到智能终端与智能汽车部件IRB。 任命余承东(华为消费者业务CEO)为智能终端与智能汽车部件IRB主任。

在华为的ICT业务组织架构中,原本有三大BG和两大BU。 分别是运营商BG、企业BG、消费者BG和Cloud&AIBU(云业务)、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

而在今年年初,任正非亲自签发公司文件,Cloud&AI升至华为第四大BG,由侯金龙担任Cloud&AIBG总裁。 此后,王军领导的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成为华为内部唯一的BU部门。

最新调整前的华为组织架构图(注:BU即业务单元businessunit、BG即业务组businessgroup,IRB即投资评审委员会InvestmentReviewBoard)

而这次将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IASBU)的业务管辖关系从ICT业务管理委员会调整到消费者业务管理委员会,无疑是让余承东亲自担纲,进一步提升ICT业务中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的核心地位,也表明了未来华为在汽车技术领域的关键方向。

不做手机,不做电视,也不造车?

当前,能看出华为造车的端倪的确不明显,而且若文件真实,任正非如此严厉的表态无疑是整个华为拦在了“上车”的车门前。

但就真的不可能见到华为造的车吗?倒也不能下死结论。

2002年,徐直军安排前华为人张利华准备一份手机立项材料,汇报给任正非。 会上,张利华对任正非说,华为的3G设备只能卖一次,但是消费者一年会换好几部3G手机,中国有好几亿手机消费者。 华为应该尽快立项3G手机!否则会失去巨大的市场机会。

但是,由于此前在无绳电话产品上的失败,任正非对手机这类终端产品长期提不起兴趣,于是拍桌子发怒道,华为公司不做手机这个事,已早有定论,谁又在胡说八道!谁再胡说,谁下岗!

所幸当时有陈黎芳站了出来,她指出,虽然华为要做手机业务会非常吃力,但这件事绝对是一件高投资,高回报的事情。 因为手机更新换代的速度非常快,而且手机业务能面向全世界的消费者,所以这个市场绝对是潜力无限,未来会越来越红火。

其次面对问题,最好的办法是积极地去解决它,而不是去逃避。人类的进步不都是在一次次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产生的吗?

正是她的这一番话触动了暴怒的任正非,才有了后续华为兴盛的手机终端业务。

此外,2018年开始,华为进军电视行业的消息就接二连三传出,不过,对此华为方面回答:“我们不做传统电视。”

其后,余承东在上海举行的华为HILINK生态大会2019上再次表示,“我们不做电视机,传统家电坚决不做。 我们做4K高清电视机芯片,也会和合作伙伴做些带屏的家电设备。 ”

于是,华为推出了“智慧屏”,并强调“智慧屏”并不是智能电视,而是比智能电视还要更加智能产品。

在造手机上这件事上,同样是任正非的亲自表态,最后尚且仍有可能审时度势顺应潮流;而在电视这茬上,华为只是表示不造传统电视,于是搞了个更高级智能产品,有人说这只是电视换了个名字,但占据的仍然是电视的市场。

所以回到造车这件事上,首先聚焦ICT技术这方面华为的确是在踏实进行中,但是尚且不能完全排除制造整车的可能。

或者以后汽车会进一步从工业产品转向为科技产品,又或者将来会有比陈黎芳更加大胆不怕被调离岗位的人。

一言以蔽之,华为并非一言堂,任正非也并非绝对正确。

新造车疯狂11月:理想提前达成KPI,问界小鹏回血

谁的KPI悬了?”

作者|王磊 楚门

编辑|秦章勇

进入12月,11月的车市晴雨表按时奉上。

最大的黑马非问界莫属,在问界新M7爆单的情况下,11月共交付新车达辆。

这个成绩意味着问界挤进新造车阵营前三。 排在头位的仍然是理想,11月交付再次突破4万辆,是排在第二位小鹏(辆)的两倍。

零跑紧随问界,11月交付辆,蔚来则是,排在零跑之后。

传统车企的老大哥们继续稳定发挥,比亚迪11月销量再破30万,达到301,903辆,吉利11月新能源汽车销量则达到了辆,同比增长达42%,长城汽车11月新能源乘用车销售辆。

价格战仍在继续,2023年还有最后一个月,谁的KPI悬了?

华为系份额再扩大

不造车的华为,现在已经是车圈顶流了。

鸿蒙智行旗下问界品牌,11月全系交付新车共计辆,逼近2万辆,其中仅问界新M7一款车型就交付了辆,累计交付了辆。

而不久前,余承东透露问界新M7两个半月大定数量已经突破10万台,还趁热打铁推出了问界新M7 Max后驱智驾五座版,进一步拉低车型门槛,售价28.98万起,六座版为30.98万起。

小算盘不难看出来,问界新M7累计大定突破10万辆背后,智驾版占比就达到了60%。 现在推入更低门槛的智驾版本车型,就是进一步拉高终端销量。

不仅如此,问界系列的旗舰车型,全场景智慧SUV问界M9,甚至还没上市就收到了台的预订量,多到手软的订单,让余承东做出了“下个月准备交付台以上”的承诺。

“希望从明年1月份后,每个月交付超过台,我们在努力提升产能,让大家早点拿到车。”

让车企头疼的一般有两件事,一个是车生产得太多卖不出去,另一个则是车卖的太多,结果产能跟不上了。 今年这两件事,都被问界碰上了。

上半年终端销量萎靡不振,没想到问界新M7上市之后,订单量直接拉满,如此冰火两重天的节奏,让提升产能成了问界最要紧的事。 当初华为的十个亿资金砸进去就是为了提升产能,建造新的生产线,还新招了2万多名新员工。

虽然正经历着产能危机,但无疑痛并快乐着。

但同样有着华为加持的阿维塔品牌,销量就有些“小而美”了。 11月,阿维塔11交付4080台。

不过阿维塔新的销量增长极,第二款车型阿维塔12已经在路上了,大定已经超过台,下个月或许能交一份不错的成绩单。

就在几天前,有媒体爆料,极狐将会在2024年推出两款新的车型,都是与华为合作的车型,其中HI模式下的新车将会基于阿尔法S 先行版打造,搭载华为最新的智能座舱和智能驾驶等系统。 而另一款则是基于现在热度很高的鸿蒙智行模式,华为参与深度的开发。

北汽极狐出现这样双线发展的情况并不意外,毕竟以目前的市场节奏,与华为合作是为数不多的“出路”之一。 已经有了问界和智界打了样,鸿蒙智行的合作方式已经受到市场的认可。

11月,北汽极狐交付3849辆,其中,阿尔法T系列车型环比增长41.72%,阿尔法S系列车型环比增长71%。

理想一枝独秀,小鹏回血成功

理想是要笑到年底了,11月共交付辆,同比增长172.9%,继续领跑新势力,这也是理想连续两个月交付超4万。

对于李想定下的年销30万的目标,也已经超额完成。 截至2023年11月30日,理想汽车全年累计交付325,677辆。

不过李想在完成年销30万目标的同时,又给自己立下了个新的Flag:12月挑战5万辆交付,理想L7挑战交付2万辆。

如果真能实现,理想的单款车型就要比友商的五六个车型总销量还要多了。

据晚点AUTO,理想被曝出将2027年的出海计划提前到了2024年,首批进入的市场为阿联酋、沙特等中东国家,还可能包括部分北非国家。

此前,对于海外业务理想并不像其他车企那样激进,既没有出海建厂意思,也没有参与海外项目的更多规划,仅表示会在2028年后才会郑重考虑出海事宜,在这之前将会以平行出口为主。

今年7月,李想本人也曾发微博称,理想汽车在2025年之前不会考虑海外市场,会集中全部资源实现2025年目标:做到中国市场所有豪华品牌销量的第一,年交付量达到160万辆,还要实现5000亿元的营收。

如今被曝出海计划时间提前,看来李厂长已经准备带着他的奶爸车出海了。

而最近理想旗下最热的车型非纯电MPV理想MEGA莫属,以60万的预售价在广州车展开启预售后,短短一小时后,理想汽车发布消息称,预定量已经超1万台。

朋友们,这可是60万的车,按计划,MEGA将在今年年底前上市,明年2月开启交付。

MPV的另一个焦点来自小鹏汽车,同样在广州车展开启预售——小鹏X9,预售价38.8万起,和理想MEGA虽然不是同一级别,定位也大不相同,双方还是在市场引起了热议。

11月,小鹏累计交付新车20,041台,同比增长245%,其中小鹏G6交付8,750台,连续2个月月交付突破两万,虽然和上个月的销量相差无几,但还是创造了单月交付新高。

截至11月末,小鹏汽车2023年累计交付量达台,这个数字已经超了小鹏2022年全年累计交付量。

蔚小理中,蔚来压轴交出了11月成绩单,11月,蔚来交付新车15,959台,同比增长12.6%。

这一成绩,虽然同比有所增长,但相比上个月继续下降,环比下滑了0.7%。 对比其他两家同环比双双增长的成绩,显然蔚来有些单薄。

从全年看,2023年1-11月,蔚来共交付新车142,026台,同比增长33.1%。 蔚来新车已累计交付431,582台。

但东边不亮,西边亮,坚持长期主义的蔚来,最近迎来了曙光。 一周前的11月21日,蔚来与长安汽车签署了换电合作协议,双方将在推动换电电池标准建立,换电网络建设与共享、换电车型研发等一系列的合作。

一周后,蔚来换电体系再接入一家重磅选手——吉利汽车,双方的合作范围与此前长安汽车签署的基本一致,对于换电体系“共投、共建、共享、共运营。

与吉利的合作,则将让蔚来进入了从未涉足过的B端市场,因为在合作范围中还涉及到了网约运营车的换电体系。

此外,李斌还透露道,除了长安汽车和吉利汽车之外,当下还有多家企业在和蔚来谈开放换电网络的合作。

零跑风光满面,哪吒苦寻突破口

便宜大碗的策略,零跑用的炉火纯青,凭借自研和低成本的竞争优势,时不时推出优惠政策来刺激销量,也不失一种独特的手段,在内卷车圈里杀出一条血路。

本月的销量数据发布前,零跑又又又降价了,推出新一轮的限时优惠,零跑C11、零跑C11增程、零跑C01、零跑C01超级增程、零跑T03基本全系都有优惠。

在此之前,已经有了优惠政策。 11月,零跑汽车交付达18,508台,连续刷新交付量历史新高,同比增长130%。

此外,零跑也在11月20日,完成了与Stellantis集团超百亿的股权交割,仅用时25天。

毫无疑问,明年是零跑打开全球化市场的开局之年,其首款全球化车型C10,将于明年1月开启国内预售,并计划在一季度内完成到店、上市与交付等一系列动作。

零跑想的很通透,一家车企要留在牌桌上的话,保持产品和品牌热度显然更重要。

致力于海外市场的哪吒汽车,11月全系交付12,

苏雨农:第二轮新造车时代开始? | 十一月车市回顾

金九银十威力强劲,汽车已经成为疫情缓解之后恢复最好的行业之一。 中汽协称,截至10月,产销已经连续7个月保持增长,其中,连续6个月增长率超10%。 今年销量累计降幅已经收窄到5%以内。

国家信息中心副主任徐长明本月称,车市恢复程度超越了经济恢复程度。 他预测道,今年乘用车销量同比下降6%-7%,总体销量与去年接近。 至于市场恢复的原因,有专家评论称,一是疫情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了居民出行方式;二是政策促进了消费者购车热情。

近三年汽车月度销量数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

不但是消费者热情高涨,车企们心思也活络起来。 大洋彼岸资本市场的刺激,可能是重要原因。 11月尽管美国大选如火如荼,但“汽车人”们真正关心的是汽车概念股的猛烈上涨。 截至11月27日,特斯拉市值达到5552亿美元,成为美国市值第六大公司,已经超越丰田和大众之和。 一年前还濒临破产的蔚来,已经仅次于比亚迪,成为市值第二高的中国车企,小鹏和理想的股票也一路疯长。 1-10月,美股三大中国汽车概念股企业累计在华销量,也就不到7万台,约占新能源车销量8.3%左右,为什么获得资本市场如此看好?

11月23日,在寰球汽车传媒主办的“互联网汽车乌镇夜话”上,数十位与会嘉宾重点探讨了此问题。 与会专家认为,汽车智能化以后,车厂的盈利点也发生了变化,软件和服务可以被列入估值,也就是说,评估新势力车企股票价值的逻辑发生了变化。 也就是说,传统车企不能仅从传统的“唯销量论”的角度来看待未来的发展。

2015-2017年,中国出现了“互联网造车”热潮,一大批“新势力”诞生,资本也热烈追捧。 这个阶段,既有“PPT造车”带来的一地鸡毛,也为如今的新能源汽车市场格局打下了基础。 如今,第二波造车热潮似乎已经到来,11月份的信息尤其集中。 从决策的周期来看,这一波造车热潮,和当前市场在后疫情时代的回暖没有直接关系。 但两件事综合在一起,确实给整体车市加温。

和5年前相比,这次造车热潮的主体和逻辑已经发生了变化,也正体现了汽车行业在被互联网思维冲击的这几年中,外延不断扩大,认识不断深化。 在“互联网汽车乌镇夜话”上,华人运通创始人、董事长兼CEO丁磊表示,不论是传统势力还是新势力,其实大家都是在“造新车”。 这种所谓的新车,就是互联网汽车,不只是体现在产品层面。 长安汽车执行副总裁李伟所言一针见血:“真正定义汽车的本质仍然是用户需求的驱动,而且本轮的变革最大的特征,就是从原来只注重新车交付这一个点,变成了提供用户使用周期的服务”。

华人运通创始人、董事长兼CEO丁磊参加“互联网汽车乌镇夜话”

在近期的造车热潮中,风头最劲的无疑是大国企的动作。 10月底北汽旗下ARCFOX首款产品αT上市;东风旗下新品牌岚图的首款量产车,将于12月首发亮相。 本月发布重磅消息的还有上汽。 11月25日,上汽集团打造高端电动车的“L项目”终于披露,由上汽、浦东新区和阿里巴巴集团共同打造,落户浦东张江园区。 据悉,该项目上汽股权占比54%,浦东投资占18%,阿里占18%,员工和用户持有10%,创始轮融资100亿元。 新车将于明年年初发布。

“智己汽车”项目发布

为什么这些国企大集团集中推进高端电动车?一方面这些企业已经意识到未来行业转型的方向,需要重点布局新能源、智能网联领域,推出高端产品,以新的形式来探索品牌向上的道路;同时,他们也意识到,既有的品牌,已经形成了固有的社会认知。 对于“新汽车”这个“新物种”,无法让消费者产生积极、正向的联想,只能另起炉灶,不只是品牌形象的焕新,更希望在发挥生产研发优势的基础上,在机制、模式上从零开始。 传统品牌和新品牌,在不同的道路上发展。 以上汽的自主路线为例,在荣威和名爵的基础上,又诞生了R品牌。 上汽称之为“新势力的国家队”,这个说法很形象的诠释了传统企业期望塑造的形象。

除了国企的大动作之外,滴滴和比亚迪合作的定制网约车D1,也具有相当重要的行业意义。 11月16日发布的这款车型,可以视为滴滴的变相造车。 这款车不但在空间和舒适性方面充分考虑乘客的需求,在司机的安全和接单便捷性方面,也有很多针对性的设计。 从未来汽车的发展趋势来看,面向特定场景的“工具车”必然是重要需求,有非常广阔的发展空间,比亚迪和滴滴的合作,无疑是这一领域的标志性探索。 但是从更深层次来看,滴滴重度参与新车的定义,在未来至为关键的用户数据上,谁占据主动权?这是不是运营公司主导汽车产业的开始?而滴滴也由此进一步走上了重资产的不归路。 可以说D1这个产品,是5-10年后汽车产业生态变化的重要样板。

滴滴和比亚迪合作的网约车D1

除了滴滴,华为是否造车,一直是热议话题。 寰球汽车集团董事长兼CEO吴迎秋在评论ARCFOX时曾经提到,如果这款车是华为制造,那一定能迅速卖火。 这就是说,对于“新物种”而言,华为的形象更能与之联系在一起。 近期,华为越来越多的成为车企的座上宾,除了ARCFOX之外,11月14日,长安汽车发布了一系列有关品牌、技术、产品方面的重要战略信息,其中包括,将携手华为和宁德时代共同打造全新高端智能汽车品牌。

不久前,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总裁王军表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的“HI”logo将要打在汽车上。 这也说明,华为此前坚决不造车,做增量供应商的想法,已经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另一方面,网上传出华为的一份内部材料,其中包括任正非的批示“以后谁再建言造车,干扰公司,可调离岗位,另外寻找岗位”。 可以理解为,华为的“不造车”,只不过是不造传统意义上的车。 但是华为在全产业链的深度渗透,在关键智能网联零部件上的研发制造能力,以及通过资本层面与车企的深度合作,已经不折不扣的暴露出华为深度介入并控制汽车行业的野心。 华为越是表明不造车,给造车人的压力就越大。

尽管业态不断发生变化,但整个市场能够容纳多少品牌,业界都有共识。 新一轮的造车热潮,虽然在业务逻辑上有新的变化,仍然不可避免的形成新的泡沫。 最终的结果,是“跃迁”还是“跃进”,恐怕又会有一番争议。

除了“造新车”的生机勃发,也有失意者告别历史舞台。 11月20日,沈阳市中院裁定,受理债权人对华晨集团的重整申请,标志着华晨正式进入破产重整程序。 华晨集团表示,重整只涉及集团本部自主品牌板块,不涉及集团旗下上市公司及与宝马、雷诺等的合资公司。 30日,媒体披露,华晨雷诺将进行今年的第二次裁员,可能涉及1200人。 今日,证监会官网发布消息,对华晨集团及相关中介机构采取出具警示函的行政监管措施,并决定对其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立案调查。 华晨坐拥申华控股、金杯汽车、华晨中国和新晨动力这四家上市公司,拥有中华、金杯、华颂三个自主品牌,和华晨宝马、华晨雷诺两个合资品牌,沦落到如此地步,是决策者的战略失误,也为其他国企敲响了警钟。

11月13日,东风裕隆也申请进入破产清算程序。 当然,这个结局并不令人意外。 除了大环境因素之外,超高油耗的槽点也早已暴露了产品力缺陷的命门。 优胜劣汰是必然,只见新人笑,谁闻旧人哭,将成为汽车行业的常态。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www.srwj168.com.cn/chuangtou/40404.html
一个月后 泰迪回村被强上 看到小奶狗主人要气疯了!
是这款 比亚迪真正的 大招 4.9秒破百 外观狂野 小钢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