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画眉 百余优秀剧目亮相 戏剧舞台

张怡靖

“金画眉戏剧展”现场。 主办方供图

8月6日,2024年第七届“金画眉戏剧展”在中国国家话剧院开幕。本届戏剧展以“传承经典,戏聚未来”为主题,来自全国26个省区市的100多家中小学、幼儿园和戏剧社团的1500余名演员,携近150部优秀剧目亮相“金画眉”舞台。

本届戏剧展涵盖儿童剧、课本剧、音乐剧、童话剧、歌舞剧等多种类型,既有《英雄赞歌》《小萝卜头》等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红色题材,也有《唐诗里的长安》《文物归家路》等着眼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题材,还有《少年的你》《小杰的周末》等贴近生活的现实主义题材。这些剧目在传承经典的同时融入时代精神,体现了中国戏剧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戏剧展期间,金画眉儿童剧团孵化的首部原创剧目《诗仙李白》进行了首轮演出,并开启全国巡演。该剧以唐代诗人李白的一生为创作蓝本,融入戏曲、歌舞、地方小调等多种艺术形式,展现了李白的诗意人生。

为了让更多人了解和接触戏剧艺术,本届戏剧展在中国木偶艺术剧院首次举办了大师课。首堂大师课由中国国家话剧院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游本昌以“论《繁花》中爷叔角色的塑造”为题进行授课。在大师课上,艺术家分享表演经历和经验,让孩子们更多地了解戏剧表演的内在规律和艺术魅力。

中国国家话剧院党委书记巩保江表示,希望通过“金画眉”这一平台,吸引更多戏剧爱好者参与进来,促进戏剧教育事业的繁荣。

本届“金画眉戏剧展”由中国国家话剧院、中国儿童文学研究会、中国文化管理协会演艺工作委员会主办。该戏剧展是国内专注于儿童戏剧教育的专业展示活动,自2018年以来已成功举办6届,共有来自全国各地的700多个剧目入选,参演学生超1万人次。


描写戏曲的诗词都有哪些呢

借来一些对联供参考。 上联: 存一点素心,唱两句皮黄;享三餐美味,抚四面清风;弄五音丝弦,去七情六欲;有八九故人,问佛门可近?戏曲对联摘录:下联: 手拿《十道本》,赶到《九江口》;忘拎《八大锤》,点亮《七星灯》;天飘《六月雪》,洒落《五丈原》;路遇《四进士》,已到《三岔口》。 戏曲对联金榜题名空富贵洞房花烛假夫妻古往今来虽如是浓妆淡抹总相宜看不懂莫吵请问前头高明者站得住便罢须留余地后来人凤管似从天外落霓裳聊当月中看谁为袖手旁观客我亦逢场作戏人凡高莫抢先看戏何如听戏好为人须顾后上台终有下台时你也挤我也挤此地几何立脚地好且看歹且看大家都有下台时六礼未成顷刻洞房花烛五经不读霎时金榜题名台中戏戏中台景物最宜人演出一生真本领夜前溪溪前夜风光皆入画绘成千古大奇观势短世长演戏一回方知世和势人多仁少寻思片刻还属仁中人尧舜生汤武旦桓文未旦古今来多少角色日月灯云霞彩风雷鼓板天地间大小舞台是是非非非亦是真真假假假即真舞台方过悬明镜忧孟衣冠启后人自古文武今时见历代君王自此知勾心斗角俨似官场话剧逐鹿吼狮形同世界舞台晋代衣冠唐代曲今人面目古人心白雪阳春都妙句高山流水自知音和风吹绿竹清韵入朱弦一声古尽秋江月万舞齐开玉树花假人啼中真面目新声歌里旧衣冠清歌凝白雪雅曲韵朱弦还将旧事从新演聊借悲忧作古观云容小态还堪赏风管龙丝最好衣往事重提演出忠臣孝子闲情虽假别饶哀乐悲歌戏演人间事成成败败成成好演古今成败事文评世上人是是非非是是难评朝野是非人古事今事要知今事通古事戏情世情欲晚世情看戏情观者莫笑悲欢离合确是生活真实写照演者莫痴欣喜怒骂无非艺术虚假登台谈古论今有甚说甚扮文装武演谁象谁吴越比邻莫问他乡故里沧桑往事都归檀板金樽四方生旦唱春秋人道是雾中花镜中月几代忠奸敷演义孰台分古时曲今时间演戏人声腔入调座中男女才顷耳上场者技艺超群台下翁孙比仰头田父歌声袅袅飘碧落村姑舞步姗姗踏彩云一部西游全凭大圣翻跟斗半场三国多赖孔明用计谋台上状元独占鳌头多得意剧中戏子一登龙位好威风世事总归空何必以空为实事人情都是戏不妨将戏作真传富贵贫贱演出人情冷暖悲欢离合装成世态炎凉看我非我我看我我也非我演谁象谁谁演谁谁就象谁玉佩冷摇沧海月舞衣晴成碧天霞玉楼天半笙歌起蓬岛闲班笑语和舞台小天地人生大舞台妙舞翩跹风月无价艳歌婉转弦索齐鸣乾坤大戏场请君更看戏中戏俯仰皆身鉴对影休推身外身诗歌小说戏剧百花斗艳管竹琴弦锣鼓万乐齐鸣三五步遍行天下六七人百万雄兵历代壮奇观睹胜败兴衰千古英雄收眼底高台共欣赏听管弦丝竹数声雅调拓胸襟台上莫谩夸纵做到厚爵高官得意无非戏中事眼前何足算且看他丢盔卸甲上场还是普通人弄虚干戈原是戏略加装点便成文半假半真演出兴亡千古事一频一笑装成理合百年人天下事无非是戏世间人何必认真咫尺地五湖四海几更时万古千秋白面书生金榜题名虚受职红颜女子东方花烛假成亲看世事沧桑借鉴过去数风流人物该看今朝对月怀歌扇裁云作舞衣千秋雅调遥相接一春讼戏宵可听九天韶乐飘寒月一曲清箫凌紫烟纬武经文陶景花舞风歌月都铅华看看看看生看丑看花旦戏戏戏戏眼戏心戏精神戏剧虚动干戈一场演出六韬三略文章又加装点半夜攻成八索九丘台上笑台下笑台上台下笑惹笑看古人看今人看古看今人看人咫尺戏台生杀掠夺贵贱辱荣演千秋事业方寸场地悲欢离合哀愁怒喜唱一代人情八音同谐一二刻三纲五纪八十为侣六七步四海九州一举二三元不读四书五经登金殿六音七八调延长九收十放渡银河古往今来顷刻间演过千秋世事天涯海角平方地可走万里山河笛脆琴攸歌盛世珠圆玉润颂尧天参考资料:

京剧的历史?

京 剧一、京剧的历史 (一)京剧形成的前后 京剧形成之前,北京地区流行的戏曲很多,有产生在江苏昆山的昆曲,有起源于江西弋阳的弋阳腔等等。 其中昆曲倍受统治阶级的青睐而登上了大雅之堂。 由于该剧只向高雅发展,成了宫廷垄断的剧种,渐渐地脱离了广大民众。 乾隆中叶以后,弋阳腔(又名京腔、高腔)跃居昆曲之上,很受大众的喜爱,形成了强大的力量,在通俗、易懂、易学等方面极为突出,是昆曲所不及的。 后来(约在1779年)由著名演员魏长生从四川把流行于西北地区的秦腔带进京来,因其表演活泼、细腻、唱词通俗、唱腔优美而一鸣惊人。 秦腔红盛了几年之后,由于清政府的禁止,迫使魏长生远走扬州。 乾隆五十五年(1790),流行于安徽一带的徽戏剧团,由高朗亭率领三庆班来京。 该剧的主要唱腔是二黄,兼有昆腔、四平调、高腔、吹腔、秦腔等。 唱腔相当丰富更兼高朗亭善于博采众长,在北京演出时又大量融进了北京语汇,使该剧表现力愈加丰富。 此时徽班在北京曲剧界占了首位。 随后又有徽剧的四喜、和春、春台三班来京,称之四大徽班。 道光八年(1828),流行于苏、淅、皖、赣等省的楚腔(亦称汉调)由名演员米应先、李六、王洪贵、余三胜、谭志道等人先后携班来京。 该剧主腔是西皮调,与徽剧的二黄通力协作,同台演出,形成了西皮、二黄大联唱的局面,于是出现了皮黄戏。 此时可以说京剧已具雏形。 到了谭鑫培时期,有了京调的称谓。 京调即是京剧的前身。 概括地说,从乾隆五十五年(1790)徽班进京到嘉庆十五年(1810),徽班与其他戏班融汇贯通是京剧的孕育时期。 从1810年至1845年(道光二十五年),楚腔来京,与徽班合作,形成皮黄戏(后称京腔)是京剧的形成时期。 1845年至1894年,是京剧从雏形到完美提高的时期。 这时出现了许多典型的、有代表性的演员。 清代画家沈蓉甫,根据当时深受广大群众欢迎的13位演员,绘了一幅《同光名伶十三绝》图。 这13个人是张长胜、刘赶三、程长庚、时小福、卢胜奎、谭鑫培、郝兰田、梅巧伶、余紫云、徐小香、杨鸣玉、朱莲芬、杨月楼。 他们代表了当时的各种角色,是京剧艺术的奠基人。 二、京剧行当每个剧种都根据剧中人物分出门类,即行当。 京剧行当的发展亦是随着京剧的历史而发展的。 京剧形成初期,由于受着多种戏曲的影响,行当划分较细,有十门角色之称,即生、旦、末、外、净、丑、杂、上手、下手和流行。 后来遂步归属互相融化,简化成生、旦、净、丑四大行。 (一)生行生行是京剧中重要的一行,包括须生、红生、小生、武生等。 1 老生老生即中年以上的剧中人,都戴髯口,即胡子。 由于性格和身份的不同,又分安工老生或称唱工老生(扮演文人、皇帝、官僚等)、靠把老生(扮演武将)、衰派老生或称做工老生(扮演穷困潦倒或精神受刺激者)。 2 红生 红生是勾红脸的须生。 京剧中红生戏一般仅指关羽、赵匡胤的戏。 最初京剧中关羽戏并不多,演起来与老生无大区别。 但王鸿寿(三麻子)改革了对关羽的演法之后,使红生戏红极一时,他大力编排新戏,几乎把三国中的关羽情节全搬上了京剧舞台。 3 小生小生是剧中的青年人,有翎子生(带雉翎的大将、王侯等)、纱帽生(官生)、扇子生(书生)、究生(落魄文人)等。 4 武生 武生是戏中武打的角色,分墩子武生(穿厚底靴子者),亦叫长靠武生,撇子武生(穿薄底靴子者)亦叫短打武生。 (二)旦行旦行亦叫占行,分青衣、花衫、武旦、刀马旦、老旦等。 1 青衣青衣亦叫正旦,是贤妻良母一类的角色,以唱为主。 2 花衫花衫亦叫花旦,以衣服花艳而不同于青衣。 剧中人的身份比较复杂,可包括皇后、公主、女将、村姑、小贩等。 一般地说,青衣扮演的人物年龄较大,而花衫扮演的则岁数较小。 再细分还有闺门旦、玩笑旦等。 不同之处在于,前者多为少女,后者多为少妇。 还有一种不拘形迹的泼辣旦。 3 武旦、刀马旦 二者均以武功见长,分工已不明显。 4 老旦老旦即剧中老年妇女,用本嗓演唱,与一般旦角所用的细嗓演唱不同。 老旦虽用本嗓,又不同于老生,因为在旋律上较细腻,富于变化,仍能表现出女性的特征。 (三)净行净亦叫花脸,分为几种:铜锤花脸,以唱为主;黑头花脸,亦以唱为主;架子花脸,以工架为主。 剧中人的身份较复杂,有大将、绿林好汉、和尚等。 还有武花脸和摔打花脸。 武花脸以长靠为主,摔打花脸是下手。 (四)丑行京剧中的丑行因为亦勾脸,但比较简单,又称三花脸。 1 文丑文丑中又分方巾丑(文人、儒生)、苏丑(念苏州白者)、袍带丑(官丑、茶衣丑〔蓝布短衣〕)等。 2 武丑衣,衣的种类特别多,分官衣、太监衣、宫衣、茶衣等,是京剧中主要的服装。 还有一部分衣在武戏箱中。 第二箱亦叫二衣箱,主要是武戏用的男女服装,包括:靠,即铠甲,武将所穿,有硬靠和软靠之分。 有背部插旗者为硬靠。 箭衣,是小领、大襟、紧腰、窄袖、袖口像马蹄者,有花、素、龙三种。 马褂:短上衣、对襟、开气、有花素之分。 白布腰裙、英雄衣等,亦在该箱。 第三箱是靴包箱。 第四箱是装盔头和髯口的箱子。 第五、六两箱,是装道具的,即砌末等零星物件。 这些箱都有专人管理,叫箱上的,他们都懂戏。 上场前负责给演员扮戏,下场后负责收回、整理、装箱,有条不紊。 京剧中有宁穿破、不穿错之说可见各箱物件有严格的区别,不能混乱。 (二)化妆造型 京剧的化妆独树一帜。 生旦的面部虽不勾脸,但化妆也不简单。 男女皆须吊眉,然后生角抹彩包网巾、甩发、带髯口;旦角拍粉、晕脂、画眉眼、包头、贴片子、带头饰等等。 花脸则须特别化妆,有大花脸(净)、二花脸(副净)和三花脸(小花脸、丑)之分,最复杂的脸谱是大花脸。 脸谱流源,据说可追溯到北齐兰陵王的代面。 后来舞台上出现假面。 假面影响表演,逐渐改为勾脸。 京剧中的脸谱是肤色、眉、眼、鼻、口各部分的夸张,突出骨骼、肌肉之纹理,从而达到寓褒贬别善恶的效果。 总之,净角勾脸是剧中人性格的代表。 京剧脸谱中常用的颜色有红(代表忠义)、粉(表示秉正、年迈)、紫(表示持重、稳练)、黑(表示刚毅、耿直)、白(表示狡诈、多谋)、黄(表示干练、凶狠)、蓝(表示勇猛、骄横)、绿(表示倔强、残暴)等等。 从形式上分有三块瓦或三块窝脸(上额和两颊)。 花三块瓦是在三块瓦的基础上增加些象征纹理的图案。 老三块瓦是表示老年英雄的脸谱。 六分脸是代表老年的脸谱,上额占十分之四,脸占十分之六而得名。 十字门脸是从三块瓦的形式脱胎而来,以眼窝与通天鼻柱成十字形而得名。 此外还有喜鹊眼脸、蝴蝶脸、花碎皱脸、无双脸、象形脸等等。 各种脸谱,配以适当的服装和道具,任何一个角色都是一个美的造型。 (三)伴奏 京剧伴奏是全剧演出的一个重要环节,是自始至终联系剧情的纽带,在剧中起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掌握节奏的作用。 为京剧伴奏的乐队称为场面,有文场和武场之分。 1 武场 武场的乐器主要是打击乐,不仅武戏用,文戏也用。 乐器有单皮:是单面蒙皮的鼓,打鼓人称鼓佬,是整个场面指挥,快慢节奏全由他掌握。 大锣:根据音色、音调分为三光(虎音锣)、二光(奉锣)和大光(苏锣)。 还有低音雄厚的大筛锣。 小锣:与大锣的音调对比极为鲜明。 大、小锣交替打击可得出较强的节奏效果。 小锣单打则有安闲、恬静之感。 铙钹:是夹在锣之间的乐器,与大小锣配合起来表现各种情绪和气氛的作用。 大铙:音低沉,衬托大将的威风气度。 唐鼓:也叫堂鼓,两军交锋时使用,加强战斗气氛,也是军队和人马的象征。 其他还有声如沉雷的大鼓、表现欢乐的堂锣、齐钹、云锣、及特殊环境时用的木鱼、碰钟等等。 上述打击乐器的演奏程式,有一套锣鼓经,常用的固定打法约60多种,如急急风、四击头、冲头、丝边……以及配合唱腔板式的倒板头、哭头、反长锤等等。 2 文场 文场即管弦乐。 京剧最初形成时伴奏乐器很简单,仅有京胡、月琴等三大件。 随着艺术日趋完美,才逐渐丰富起来。 京胡:这是京剧文场中的主要乐器,从西域传入中原,音色清脆,表现力极强。 京二胡:用二胡为京剧伴奏,始自梅兰芳排演《西施》的1923年,丰富了低音区。 月 琴:这是为老生伴奏的主要乐器之一,节奏明快,补充了中音区。 三弦:在未突出月琴之前,三弦很重要,是文场的三大件之一。 笛子:是管乐中的主要乐器。 有些昆曲剧目专用笛子伴奏。 唢呐、海笛:由于二者的音质和音色不同,唢呐一般用于伴唱,海笛一般用于乐曲。 京剧中的鸡鸣、鸟叫、马嘶之声都用这二种乐器摹仿。 新中国成立后京剧改革,乐队中加进大阮、中阮等,丰富了音乐的表现力。 (四)唱腔和念白场面是为表演服务的,表演中的念白和唱腔就是音乐和语言的结晶。 1 唱腔京剧中的唱占首要地位。 过去的演员叫唱戏的,京剧中的唱腔主要是西皮和二黄。 一般说来,西皮善于表现活泼、欢乐,而二黄则以表现悲哀咏叹为主。 二种唱调都有许多板式,构成优美的唱腔。 西皮:在胡琴上,外弦基调是3,内弦基调是6。 有倒板、摇板、散板、慢板、三眼、原板、二六、流水、快板等。 二黄:胡琴的外弦基调是2,内弦基调是5。 除有上述西皮的各板式外,还有四平调等。 其他:除西皮、二黄外,还有高拨子、南梆子、唢呐腔、吹腔等等,用于规定的剧目之中。 京剧的唱词都有韵脚,句型长短不一,有三言、五言、七言、十言等等。 京剧的唱词较为考究,经过长期的锤炼而固定下来。 但也由于演员囿于规矩、恪守师训,有一些不太合理的唱词也一脉相承沿袭下来,不敢改动。 2 念白 京剧中念白的地位亦相当重要。 有人比喻念白的重要时说千斤念白四两唱。 言下之意是念白比唱更难学难演,唱腔有乐器伴奏,而念白时则全凭演员自己的口舌之功。 京剧中有许多精采念白的场面,如《十道本》的奏本,《四进士》公堂上的辩词,《法门寺》的读状等等。 京剧念白讲究尖、团分明,四声准确,说起来朗朗上口,掌握气口、节奏,抑扬顿挫恰到好处,切忌一道汤和一边顺。 京剧念白有京白、韵白和方言白之分。 京白说普通话,清脆悦耳,不可含糊不清。 韵白一种是近格律吟颂,如引子、定场诗、下场对等;另一种是有身份人物的讲话。 韵白中常带有湖广音和中州音,这是受徽、汉剧影响的痕迹。 方言白在京剧舞台上常见有山东、山西、河南、江苏、四川等地方话,如用得当,增加喜剧气氛。 京剧的语言是极精练的,有时几个字就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和诗词警句的功能。 (五)不受时间和空间约束的舞台 京剧的表演艺术和运用舞台空间的方式极为完美,这是汲取前辈们长期创造的结果。 在有限的舞台上,可以表现出无限的时间和空间。 这种表现方法,受到外国艺术家们的赞许。 1 动作夸张源于生活区区舞台,可表现上下数千年,纵横几万里。 通过演员源于生活又提炼加工的动作,用夸张的手法表现出来。 如《打渔杀家》,舞台上一边是江河,一边是陆地,岸边柳荫之下,泊放着一只渔舟。 这一环境都是通过演员的表演使观众感觉到的。 剧中人上船、下船、船头饮酒、划船行舟等,观众如临其境,其实舞台上什么也没有。 通过演员手、眼、身、法、步的表演,观众可领略到剧中人上楼、下楼、开门、进屋、上山、过河、行路、过涧、趟马、放鸡鸭、挖菜、刺绣、缝衣等等。 有些动作经过艺术加工,虽然有悖于生活真实,如一人斩杀千军万马等,但观众并不觉得不合情理。 2 舞蹈与武术相结合的武打 京剧的表演讲究唱、念、做、打,可见武打在京剧舞台上的地位了。 京剧中有许多剧目是属于武戏范畴的。 京剧中的武打有一定的套数和规程,如枪法中有小五套、小快枪、枪架子、对枪等;刀法有搬花、背花、勾刀、对刀、夺刀等。 其他还有拳、棍、鞭、锤等特种兵器的表演法。 京剧中的武打既不是武术,也不是舞蹈,而是二者相结合的产物,在某些技巧上还有杂技的功夫。 四、京剧剧目京剧剧目的数量是随着京剧艺术的发展而递增的。 据记载,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时皮黄戏演出剧目有87个,到同治三年(1864)新增加130个,光绪二年(1876)增加8个,光绪六年(1880)增加1个,共226个。 这些剧目是从演出的戏单上抄来的,肯定不完全。 有人做过京剧剧目的统计工作,能找到名字的剧目共有1700多个。 根据内容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 (一)宣扬民族气节和爱国主义精神的剧目,如《金沙滩》、《破洪州》、《挑滑车》、《战太平》、《文天祥》、《岳母刺字》等等。 (二)以反封建、废除旧礼教为主旨的京剧剧目有《秦香莲》、《穆柯寨》、《拾玉镯》、《思凡》、《秋江》、《英台抗婚》等等。 (三)歌颂纯真爱情的剧目有《柳荫记》、《人面桃花》、《西厢记》等等。 (四)歌颂起义造反,除暴安良的剧目,如《生辰纲》、《快活林》、《三打祝家庄》、《三岔口》、《通天犀》、《英杰烈》等等。 (五)反映历史题材的剧目,如《完璧归赵》、《将相和》、《失空斩》、《屠赵仇》等等。 (六)美丽的神话传说,如《西游记》、《天河配》、《后羿嫦娥》等等。 京剧剧目如此繁多,水平不一,受封建社会影响,剧目精华与糟粕并存。 正如卓别林所作的评价:旧京剧是珠玉和泥沙混在一起的。 因而有些剧目不易分类,似是荒诞神怪戏,又可能是神话戏。 有人说是鬼戏的,也有人说是具有反抗精神的进步戏……这类有争论的戏很多,如《红梅阁》、《探阴山》、《活捉三郎》、《四郎探母》等等。 五、京剧流派 一个剧种中出现不同的流派是艺术发展的必然产物。 演员出于不同的导师,自然传授和演出方法就各有不同,久之,凡是同行公认、观众赞许的就会形成流派。 (一)多种流派的形成是艺术昌盛的反映 一种戏剧学习的人多,演出过程中,为了争取观众,会各自施展各自的绝招,久之,就会形成同一剧目的不同演法。 各种不同的演法之中各有千秋,并存于舞台上,于是形成了流派。 流派愈多,愈说明从事这项艺术的人才愈多,愈说明这项艺术的繁荣昌盛。 流派和艺术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 流派的形成有助于艺术的发展。 以京剧的流派为例,生、旦、净、丑各行之中,有一行的流派形成,势必影响到其他行当,尽管行当不同,但通过同台演出就需要在艺术上融会贯通了。 一百多年的京剧历史,各个行当都出现了不少流派,如老生行中有谭(鑫培)派,汪(桂芬)派,余(叔岩)派,高(庆奎)派,马(连良)派,言(菊朋)派,麒(麟童)派,杨(宝森)派等等。 旦角中有梅(兰芳)派,程(砚秋)派,尚(小云)派,荀(慧生)派等等。 净行中有金(少山)派,裘(盛戎)派等等。 丑行中尽管流派的形成受条件限制而不太明显,但是文丑中的萧(长华)派,武丑中的叶(盛章)派亦是观众所公认的。 就流派来看,京剧艺术在历史上是相当瑰丽的。 后来有人对流派产生了一些不同的看法,认为演员要有自己特色,不可一味效仿别人;或说不可囿于流派而妨碍艺术发展等等。 这些看法不尽全面。 (二)继承流派是为了更好地开拓未来一个演员必须先当学生,在学的过程中,按照老师的路子学,还要学得像,学成之后,再博采众长,进一步钻研才有可能形成自己的艺术风格,为艺术增添自己的理解和创造,同时这也是艺术的再创造和再提高的过程。 艺术就是如此流传而丰富发展的,流派的发展趋势也是如此。 提倡学习流派,决不是用流派束缚自己。 实际上,任何一个流派传人其艺术真谛并不是老师模式的复制,而是再创造的结果。 可见,继承流派正是为艺术的发展繁荣而奠定基础的。 只有这样,才不辜负这一流派的鼻祖当初的辛勤劳动。 换句话说,只有虚心向别人学习,才能为京剧的艺术发展做出贡献。 近来的京昆幼儿汇演,不仅显示了京昆各种流派的传人大有人在,而且为京昆事业展示了光明的未来。 京剧脸谱色彩十分讲究,看来五颜六色的脸谱品来却巨细有因,决非仅仅为了好看。 不同含义的色彩绘制在不同图案轮廓里,人物就被性格化了。 脸谱的通用色彩含义为:红色: 一般:忠勇侠义,多为正面角色。 其他:有讽刺意义,表示假好人。 特例:老人显示年轻红光犹在; 坏人做了点好事。 黑色: 一般:直爽刚毅,勇猛而智慧。 其他:表示阴阳中的阴,用于鬼魂。 肤色较黑或面貌丑陋。 白色: 一般:阴险奸诈;刚愎自用。 其他:和尙,太监脸谱;表示老人年迈,紫色: 一般:刚正威武,不媚权贵。 其他:面色不好,丑陋。 黄色: 勇猛而爆躁。 金色: 一般:神仙高人。 其他:猛将。 银色: 神仙,妖怪。 绿色: 一般:勇猛,莽撞。 其他:绿林好汉。 蓝色: 刚强阴险生、旦、净、丑生、旦、净、丑是什么?其实不过是角色分类。 生是男性正面角色,旦是女性正面角色,净是性格鲜明的男性配角,丑是幽默滑稽或反面角色。 每种角色又有表明身份的脸谱、扮相等,只要演员一上场,你一望便知。 在京剧的票友中有许多大名鼎鼎的人物,其中包括清朝的光绪皇帝载恬,他不但会唱戏,还能司鼓,并且是京、昆、腔的多面能手。 著名的慈禧太后则是一个大戏迷,在今日颐和园内还保留一座中国最大的戏楼,该戏楼高21米,共有三层,可见她在京剧上花了不少的功夫。 脸谱图案非常丰富,大体上分为额头图,眉型图,眼眶图,鼻窝图, 嘴叉图,嘴下图。 每个部位的图案变化多端,有规律而无定论,如:包拯黑额头有一白月牙,表示清正廉洁;孟良额头有一红葫芦,示意此人爱好喝酒;闻仲,杨戬画有三眼,来源于古典传说;巨灵,煞神,金钱豹有多张脸,突出其神鬼妖特色;杨七朗额头有一繁体“虎”字,显示其勇猛无敌;赵匡胤的龙眉表示为真龙天子;雷公脸谱中有一雷电纹;姜维额头画有阴阳图,表示神机妙算;夏侯敦眼眶受过箭伤,故画上红点表示;窦尔墩,典威等人的脸谱上有其最擅长的兵器图案;王延章头画蛤蟆,表示是水兽转世;赵公明面画金钱,表示自己是财神爷;北斗星君画七星图于额上。

中国戏曲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中国戏曲的特点是虚拟性、程式性、综合性。

虚拟性

虚拟是戏曲反映生活的基本手法。 它是指以演员的表演,用一种变形的方式来比拟现实环境或对象,借以表现生活。

程式性

程式是戏曲反映生活的表现形式。 它是指对生活动作的规范化、舞蹈化表演并被重复使用。 程式直接或间接来源于生活,但它又是按照一定的规范对生活经过提炼、概括、美化而形成的。

综合性

中国戏曲是一种高度综合的民族艺术。 这种综合性不仅表现在它融汇各个艺术门类(诸如舞蹈、杂技等)而出以新意方面,而且还体现在它精湛涵厚的表演艺术上。

扩展资料:

生行是戏曲表演行当的主要类型之一。 扮演男性人物。 生的名目初见于宋元南戏,泛指剧中男主角。 历代戏曲都有这一行当,近代各地戏曲剧种根据所扮演人物年龄、身份的不同,又划分为老生、小生、武生等分支,表演上各有特点。 老生生行的一个分支。 因多挂髯口(胡须)又名须生。

旦戏曲表演行当的主要类型之一,女角色之统称。 早在宋杂剧时已有“装旦”这一角色。 宋元南戏和北杂剧形成后仍沿用旦的名称,运用上又略有不同。 昆山腔成熟期,形成正旦、小旦、贴旦、老旦四个分支。 其后各剧种又繁衍出众多分支。

近代戏曲旦角根据所扮演人物年龄、性格、身份的不同,

大致划分为正旦(青衣)、花旦、武旦、老旦、彩旦等专行,表演上各有特点。

净戏曲表演行当的主要类型之一,俗称花脸。 以面部化妆运用各种色彩和图案勾勒脸谱为突出标志,扮演性格、气质、相貌上有特异之点的男性角色。 或粗犷豪迈,或刚烈耿直,或阴险毒辣,或鲁莽诚朴。

演唱声音洪亮宽阔,动作大开大阖、顿挫鲜明,为戏曲舞台上风格独特的性格造型。 据说此行当是从宋杂剧副净演变而来。 “花部”兴起后,净扮演人物范围不断扩大。 净行根据角色性格、身份的不同,划分为若干专行,表演上各有特点。

丑戏曲表演行当主要类型之一,喜剧角色。 由于面部化妆用白粉在鼻梁眼窝间勾画小块脸谱,又叫小花脸。 宋元南戏至今各戏曲剧种都有此脚色行当。 扮演人物种类繁多,有的心地善良,幽默滑稽;有的奸诈刁恶,悭吝卑鄙。

近代戏曲中,丑的表演艺术有了长足的发展,不同的剧种都有各自的风格特色。 丑的表演一般不重唱工而以念白的口齿清楚、清脆流利为主。 相对地说,丑的表演程式不像其他行当那样严谨,但有自己的风格和规范,如屈膝、蹲裆、踮脚、耸肩等都是丑的基本动作。

按扮演人物的身份、性格和技术特点,大致可分为文丑和武丑两大支系,表演上各有特点。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m.srwj168.com.cn/jinrong/12529.html
等了一整年 随手一炒 清热解暑! 8月遇见这菜使劲吃
女的旺夫聚财! 身上这几处有痣的人 男的事业有成 老人常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