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明 教养出哈佛姐弟的华人虎妈 可能会害了孩子

“对读书没兴趣”只是借口!这是于巾帼全职多年,把一儿一女送入哈佛后最深的感慨。

作为全职母亲,于巾帼几乎承担了半个老师的责任。她就像许多普通妈妈一样,在家辅导孩子课业,陪伴孩子学习各种才艺。

女儿萧宇琪文静听话,儿子萧宇阳古灵精怪,爱玩爱哭,从小就给父母出了各种教养难题,但两姐弟长大后表现同样优异,被哈佛大学提前录取。

姐姐萧宇琪,16岁时获加拿大总督奖,以优异成绩被哈佛大学提前录取。大三时,获PayPal创办人、脸书第一个投资人彼得‧泰尔(Peter Thiel)所创立的泰尔奬学金(Thiel Fellowship),离开哈佛,休学创业。2016年,接受美国国家广播公司 NBC专访,被誉为全美最年轻的亚裔女性 CEO。

弟弟萧宇阳,16岁时,代表加拿大获得世界奥林匹亚化学竞赛最高银奖,同年以优异的成绩被哈佛大学提前录取。大一结束时,获哈佛成绩优异书卷奬(Detur Book Prize)。17岁,就读大二时,休学创业,与哈佛同学创立科技医疗设备公司,与波士顿儿童医院合作,以虚拟实境技术 VR (Virtual Reality),治疗有关眼睛的各种疾病。

不少家长都在问,两个孩子个性、天赋完全不同,怎么教出这么优秀的孩子,而且两姐弟同样出众?以下为于巾帼的叙述,或许能给你一些启发。

生儿子宇阳之前,我还以为小孩都是像女儿宇琪一样,安静而乖巧。精力充沛、调皮灵活的宇阳,似乎是上天派来考验我的耐心和爱心。他从小不把聪明用在正当学习上,专门用来想方设法地达到他偷懒贪玩的目标。

就以练钢琴为例,他偷懒的目标不但明确,而且有阶段性,以「不练,少练,胡乱练」三步骤为原则,与我斗法。

首先自然是「能不练,则不练」,宇阳先理直气壮地对着我说:「我的外国同学,没有一个回家后要练琴的。」一听到他这么说,我立刻反驳:「你的华人同学,没有一个回家后是不用练琴的,而且你如果不练琴,以后都不准和同学出去玩。」

宇阳听到我迅速又严肃地回答,知道自己「偷懒最高目标──不练」 是不可能达到了,于是他很灵活地转以「少练」为目标, 开始和我进行第二阶段的「亲子过招」。

「可是我今天学校功课很多,只能练半个小时,不能练一个小时。」这话一听,就知道是宇阳想以做学校功课为借口,坐在书桌前混时间,达到「少练琴」 的目的。

洞悉了他偷懒的说词,我立刻说:「喔,那你今天一定也没有时间看卡通影片了。」宇阳一听,那可不行,一时情急,开始胡搅蛮缠,倒在地上撒野。我立刻坚定地说:「快起来写功课、练好琴,做完后还有时间看卡通。再继续耍赖,不但今天不准看卡通影片,这个星期都没得看了。」

宇阳知道我向来说话算话,再闹下去,可要吃大亏了,只好心不甘情不愿坐了起来,开始练琴。

这下我们母子进入了斗法第三阶段──「胡乱练」,宇阳嘟着嘴,坐在钢琴前,两手随便放在琴键上,想混过这一小时。我对他惯用的技俩,早有准备:「你如果按照老师说的,一段一段认真好好练,半小时后,我来听你弹,若弹得好,就不用练到一个小时。」

宇阳听到有机会可以缩短练琴时间,自然高兴,坐在钢琴前专心认真地练习,而我也耐着性子,过程中始终坚定立场,与儿子辗转周旋数回后,终于让他定下心来专心练琴。

常听到别的妈妈抱怨自家孩子天天开着计算机写功课,一叫他们把计算机关了,孩子们就理直气壮地说:「我要用电脑查资料。」

这时候,父母如果不仔细观察孩子到底是不是假借读书之名,实际上是用电脑在与朋友聊天,而被孩子随便糊弄过去,这就不只是一次斗法败下阵来,而是间接鼓励孩子,以读书为借口,掩饰偷懒玩乐的行为。

宇阳小学的时候,我为了督促他学习,根本没有给他准备专用的书桌,我们家的餐桌,就是他的书桌,我一边做饭,一边盯着宇阳读书。宇阳从小爱吃肉,正好用美味的炸排骨,来引诱宇阳有效率的做好自己该做的功课。

父母必须洞悉孩子的逃避心态,才有机会在日常生活中,主导家中的「亲子过招」,不然就只能连孩子设的局都还没看清,就高举白旗,败下阵来。输了「亲子过招」 事小,但却从小给孩子养成了敷衍的习惯,就真的得不偿失了。

「我对读书没兴趣」只是借口

好学生不想全力以赴、怕失败的心态,可能表现在各个方面。其中最常见、也最容易唬弄父母的,就是以「不合兴趣」为借口,来逃避进一步的学习及努力。

现代父母多能认同,读书求学问并不一定是孩子成功唯一的途径,在音乐界、艺术界、体育界,甚至娱乐界等,都有杰出的人才,并不一定要靠读书才能有光明前途。

许多高中学生在面临沉重的大学升学压力时,心中不自觉地想要逃避,此时最能说服父母认同自己的理由,就是「我对读书没有兴趣,也没有天分,但我对音乐(或艺术)有兴趣,也有天分」。

父母往往觉得自己的孩子最好、最有才华,当一向表现不差的孩子说自己对读书没兴趣,想往音乐(或艺术)发展,做父母的也会觉得或许该尊重孩子的意愿及兴趣。殊不知,这样不明就里的开明及爱心,助长了孩子好逸恶劳的逃避心理,并为不想更进一步努力读书的孩子,提供了合理的逃避方式(easy way out)。

北美的中学,大都有各种校内社团活动,提供学生除了主科以外的课外活动,例如音乐、体育、艺术等,主要以培养爱好为出发点 ,而不是以培训专业人才为目的。

宇琪宇阳创办的青少年义工表演组织,是大温哥华著名的青少年音乐社团组织,常常邀请多种不同中学音乐社团的成员,参加义工音乐会的演出。

其中的青少年义工音乐表演者,虽不如那些温哥华青年交响乐团的成员来得专业,但他们的表演也是非常温暖亲切,富有乐趣。

在音乐表演活动中,我们也认识了许多有才华的中学生,他们大都在学校里功课名列前茅,虽然没有接受过专业的音乐训练,但对音乐有很大的兴趣,并参加许多与音乐有关的社团活动。由于音乐社团活动,往往是由学生主导,以自由愉快的形式进行,比起学校里的正规课程,自然是轻松有趣许多。

因此,许多没有从小接受专业音乐训练,但却喜爱音乐的中学生,在高二高三这个学校课业负担加重、升学压力倍增的时期,容易萌生想放弃传统学科、转读音乐系的念头。

选择逃避,事情不会变容易

宇琪、宇阳从小跟着专业的老师学习音乐,参加各级音乐比赛,小小年纪就拿了加拿大皇家音乐学院钢琴,小提琴和大提琴三种乐器表演家证书,可说是从小在温哥华音乐界长大。

我们认识的音乐家庭不在少数,深深明白,要进入北美著名的音乐学院主修音乐,绝不是件容易的事。不但需要精通一到两种乐器,还必须是音乐大赛的获奖者。如果从没接受过专业音乐训练,只是靠着对音乐的喜爱及热情,想从高二或高三才开始准备申请音乐学校,是很难成功的。

由于我认识很多喜爱音乐的孩子,通常碰到这样的情形,我都会很诚恳的建议他们,别误以为「如果改学音乐,一切都会变得容易」。事实上,有无数从小接受专业训练的小音乐家,正在为申请音乐学校而做最后的准备及冲刺,主修音乐这条路,绝不像参加课外音乐社团,或从事义工表演这样简单。

许多课业成绩不错的孩子,在即将要升高二或高三的时候,可能对自己有过高期望,导致心理压力过大,所以不自觉想改走一条看起来更容易的路。

但事实上,成功的道路,没有一条是容易的, 真正最应该做的,就是正视升学压力,认真研究哪些学科是必须要在高二高三时拿高分的,并且全力以赴。

至于音乐方面的才华,可以当做特殊才艺,证明自己不只是会读书,还有杰出的音乐才能。如此一来,更能展现个人的独特性,也更有机会被美国著名大学录取。如果真心喜欢音乐,可以在进了大学后,再申请双主修或是副修音乐,这才是实际可行的方式。

除了音乐之外,学艺术也很容易成为中学生合理逃避升学压力的借口。 毕竟艺术比较主观,再加上做父母的我们可能看自己孩子什么都好,所以当孩子突然说对艺术有兴趣时,我们也会自我怀疑,是否一直忽视了孩子真正的天分所在。

在多元化的时代,读书确实不是走向成功唯一的一条路。音乐及艺术这些较主观的领域,虽不若传统学科以分数定能力,但并不表示音乐及艺术就没有它们审核的标准。

部分功课尚好、对自己的未来充满期待的学生,一旦面临升学压力,往往心生恐惧,生怕自己全力以赴后也达不到理想目标,胆怯之情油然而生;如果又有一条父母认同且又听来轻松愉快的路可走,又何必认真苦读。这时候,以兴趣为借口,找个合理又简单的压力出口,是非常自然的事。

父母必须洞悉孩子这种逃避的心态,理智地为孩子分析现实,使他们明白并全力以赴面对挑战,才是正确的人生态度。

★ 你距离名校还差多远?★

新申请季即将开始,很多家长和学生对学校选择/时间安排/面试准备/活动选

没关系!我想你需要方舟留学资深美国留学顾问为你做一个


培养出哈佛学霸的家庭:孩子的未来,隐藏在这5件小事里

“哈佛妈妈”方莉将自己的三个孩子全部送进了哈佛大学。 她有两个女儿、一个儿子,其中有一个还在“慢班”待了好几年。 在她的 育儿 经验中,有三个字非常重要,那就是对孩子多说“我爱你”。 可能对于很多中国家长来说,向孩子表达爱意是非常难为情的,也怕太多的赞美会让孩子骄傲自满。 起初方莉也这样认为,觉得和孩子们说我爱你实在是“太肉麻”了。 可是在和孩子相处的过程中逐渐发现,自己对孩子的赞美和鼓励非常重要,最能直接让孩子们感受到自己对他们的爱。 在后来出版的书籍《我把三个孩子送进哈佛》中,方莉写道,来自父母的期待和夸赞是孩子积极进步的动力。 后来她经常和孩子说“我爱你”,甚至在批评孩子的时候也不忘说一句我爱你。 这样的做法,让孩子在情绪沮丧时也不会有抗拒情绪,孩子知道即使自己做错了,妈妈依然是爱自己的。 美国心理协会成员Carl Pickhardt曾指出,缺乏自信的孩子不愿意尝试有挑战性的事,因为他们害怕失败,害怕让其他人失望。 作为家长,请不要吝啬你的爱,像方莉一样大胆的对孩子说爱吧。 何江曾作为哈佛大学优秀毕业生的代表,站在哈佛大学毕业典礼的讲台上,同台的还有知名导演斯皮尔伯格,他也是首个在哈佛毕业典礼上演讲的中国人。 何江的父母都来自农村,为了不让两个儿子成为留守儿童,他们选择留在农村陪着儿子们,没有像其他父母一样外出打工。 他们也非常喜欢陪伴儿子读书学习,妈妈不识字,就让儿子们将课本中的故事讲给自己听,还会向他们请假讨论没有听懂的地方,两个儿子都非常乐意给妈妈“上课”。 父母的教育方式虽然朴素,但对何江的影响是巨大的。 对于何江来说,将所学所知分享给父母并得到父母的认可,是一种认知上的正反馈。 方莉在教 育儿 子时,也采用过同样的方法,她则是刻意装作什么都不懂的样子,事事向儿子请教,一方面树立起了儿子的自信,另一方面也刺激儿子更加努力学习。 罗马哲学家塞涅卡说,当我们在教别人的时候,我们也在学习。 分享知识无疑是高效学习的方法之一。 时代杂志的特约撰稿人Annie Murphy Paul在文章中指出,学生们学习是将将自己当作老师,比那些仅仅学习的学生,在实验结果中得分要高很多。 如果你在为孩子的成绩担心,不妨让他把所学的知识和你分享,说不定他会有很大进步。 美国生活的华人妈妈米歇尔将大女儿送入哈佛大学经济系,两年后小女儿也顺利就读哈佛。 除了学习成绩一流,两个女儿还都是美国竞技体操运动员。 米歇尔非常相信精英教育,对两个女儿的要求都非常高。 在她的眼里,强大的心理承受力必不可少,对孩子和家长都很重要。 大女儿是个性格相对内向的孩子,小时候参加竞选时,准备了很长时间也还是怯场了。 站在演讲台上,大女儿一句话都说不出来,呆呆的站了十多分钟。 走下演讲台,孩子简直要崩溃了,放声痛哭。 站在一旁的米歇尔却并没有上前安慰,只是教导女儿要调整好情绪。 在米歇尔眼里,自己的女儿一定要学会如何面对生活的困难和危机。 如果没有强大的心理承受能力,未来是不能接受哈佛大学的挑战的。 大女儿也很争气,在后来的生活中越挫越勇。 在后来参加社团活动时,也敢硬着头皮去采访不认识的同学、老师甚至校长,加上出色的文笔,最终成为了校报的骨干。 这种严厉的教育方式很难被接受,当年的虎妈蔡美儿也曾受到很多批评。 但是当女儿们长大了,却纷纷在公开场合对母亲表达感谢,小女儿甚至说自己以后也会成为一个虎妈。 当然,挫折教育也要符合孩子的个性,遵循循序渐进的方式,不要打压孩子的积极性,否则将会适得其反。 虽然丁丁患有脑瘫,但是在邹翃燕的教导和自身努力之下,他还是成功进入了哈佛大学。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有两个细节非常值得深思。 丁丁小学开学后,妈妈邹翃燕送给丁丁一本《新华字典》,从此遇到不认识的字,丁丁只能去查字典,就算是问妈妈,她也只会甩给丁丁一句“查字典去”。 邹翃燕也从不辅导丁丁作业,即使是老师说让家长完成的部分,她也交给丁丁来完成。 当时老师要求家长给学生出卷子、批改并打分,邹翃燕先是让丁丁自己出卷子,丁丁做完以后直接打了100分,最后还是老师检查出来了两道错题。 邹翃燕还毫不客气的批评丁丁怎么好意思错,一定要提高正确率。 就是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丁丁逐渐养成了独立自主写作业的好习惯,这种独立的特点一直影响他后来的生活。 在考上哈佛大学后,他有备战司法考试,每天有8-12个小时都是在学习。 当代家长很容易产生教育焦虑。 孩子成长的机会只有一次,试错的成本太高,对教育方法没有足够的了解又希望孩子能够有大出息。 对所有的教育方法都慎之又慎,于是恨不得将手中所有资源都堆砌到孩子身上,完全按照家长设计好的道路生活。 相反, 邹翃燕面对天生有缺陷的孩子,放手让孩子成长,却让孩子有了独立的人格。 丁丽晴收获了得包括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在内的五所世界一流名校的录取。 在她的印象中,五年级之前爸妈完全没有提过学奥数的事情,虽然她身边很多小朋友从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学奥数了。 爸爸妈妈都是尽力提供最好的平台,但是她喜欢什么事情、要做什么,父母从不会过分管束。 在丁雨晴看来,想要达到一个目标,需要孩子自己的主动性。 自发想学的东西,别人想拦都拦不住。 她特别喜欢划船,但是每天不到五点就要去训练。 爸妈心疼她,让她别太辛苦,她不喊苦不喊累,一直坚持了下来。 即使是全程陪读女儿的肖永莲,也没有对女儿的生活大包大揽。 在她看来,父母要做的是要在孩子心中种下一颗种子,后续的努力还是要孩子自己来完成。 她主动带着女儿到哈佛大学游览,让她切身感受哈佛大学的名校氛围,是否能够考上哈佛,则要靠女儿自己的努力了。 后来女儿为进入哈佛大学做准备,也都是自己主动完成的,她最终也以音乐为桥梁,进入了哈佛大学。 《放养的女孩上哈佛》一书的作者说, “通过试错法自己获得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是真正放手的爱。 这样的做法看似简单,实际上需要家长的悟性、耐性和毅力,是一种大智慧。 ” 教养孩子的模式并不固定,但是让孩子成为 健康 、快乐、自信的个体,相信是每个家长都期望的。 船王赵锡成的6个女儿,有4个毕业于哈佛大学,另外两个也分别就读于美国知名学府威廉和玛丽学院和哥伦比亚大学。 赵锡成在教育孩子上的一条重要经验就是不给孩子们设限。 赵锡成曾经对大女儿赵小兰说:“你总统是做不到的,因为你不是美国生的,可是你有希望当个部长,每个人都可以做得更好,一步一步来,就可以达到最高那层。 ” 赵小兰后来不仅考上了哈佛大学,还曾任美国劳工部部长,是美国 历史 上第一位进入内阁的华裔女性。 贷款百万也要上哈佛的詹青云,小时候经历了六次转学,从乡村学校一路走到了重点中学,小小年纪就让自己迈过一个又一个台阶。 在谈及自身受到的教育时,她说到父母从小就非常重视对她的培养,竭尽全力提供最好的平台。 在父母的影响下,她也想要看看外面更广袤的世界。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成长的过程也是一个模仿和学习的过程,父母的举止言行塑造着孩子未来的样子。 孩子未来的格局受到父母眼界的影响,孩子以有远见的父母为榜样,才会向往更广阔的天地 家庭教育影响着孩子的价值观、认知能力和行为能力,在家庭教育过程中,细节决定成败,孩子的未来可能就隐藏在日常的生活的每件小事里。 当然,要提醒家长的是,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爱好和性格也迥然不容,家庭教育也不可能千篇一律,适合孩子的方式,才是最好的。

子悠说妈妈爱的是考满分的我,这种方式教育出来的孩子会是优秀的人材吗?

不一定!还记得有一年高考作文题目吗?一个小孩考了100分,脸上有个可能是家长亲亲有嘴印,下一次小孩考了98分,脸上一个巴掌印,另外一个小孩考了55分,脸上一个巴掌印,下次考了60分,一个亲亲嘴印。 这是大部分家庭中的孩子,可更让我认为,这种现状更容易出现在农村家庭,因为父母知道自己没什么文化,是希望下一代是要比自己更强的,不想让自己子女走自己的路,考了满分,皆大欢喜,考了99分或者98分,多多少少还是不高兴,怎么这次没拿满分呢,这么粗心嘛?哎,看着这样的现状,我真为孩子未来有些担忧,我担忧这个孩子会养成一种偏激性格,那是会伴随他一辈子。

满分可以是目标,但是考不到就要打一顿嘛,这样孩子会厌恶学习,会把满分看得比什么都重要。 或者有些家长会说,我家孩子是要考满分的,你家孩子及格就好了,这类低情商家长我看着都很可怜。 不及格的孩子其他方面不一定是要比满分孩子差的,试问,只会考满分会不思考,会造成多严重的后果?教育界有句谚语:一二年级相差不大,三四年级两极分化,五六年级天上地下! 一二年的我们似乎拿个满分或者90几分,好像是真挺容易,到了五六年级,真就挺难,初中高中尚且不论了。 高中要是拿满分,清华北大的不得连夜敲你家门?而到了初中,原本小学阶段成绩很好的同学,忽然成绩就掉下来了。 这是常态,我们在学习过程中,过程是很重要的,人为什么要学习呢,是希望自己有独立思考能力,而不是为了卷子那红红的分数,那可以是检验自己的结果。 而家长如果只爱自己满分的孩子,那和虎妈虎爸有啥区别!这样也许会害了孩子。

人民日报不止一次强调:得语文者得高考,得阅读者得语文。 那些小学阶段单单靠投入全部时间和精力夺来高分的孩子。 是完全会在以后的学习中得不偿失,希望家长们多多注意孩子的感受。

你对虎妈狼爸的教育方式怎么看?

我对虎妈狼爸的一点点了解全部来自网络。 虎妈骂女儿废品、要求每科成绩拿A、不准看电视、琴练不好就不准吃饭等。 虎妈自称“采用咒骂、威胁、贿赂、利诱等种种高压手段,要求孩子沿着父母为其选择的道路努力”。 虎妈的长女进了哈佛大学。 狼爸的教育经验是“三天一顿打,孩子进北大”。 只要孩子的日常品行、学习成绩不符合狼爸的要求,就会遭到严厉的体罚。 狼爸用这种教育方法让三个孩子考上了北京大学。 一定程度上,虎妈是把女儿“骂”进了哈佛,狼爸是把孩子“打”进了北大。 从这个角度上说,虎妈狼爸的教育方法就是打骂。 自家的孩子自己教,各家的父母各有各的方法。 虎妈狼爸的教育方法也许适合他们的“虎崽”“狼娃”,毕竟不同的孩子自有不同的秉性,有的孩子吃硬不吃软,有的孩子服软不服硬。 单就考取名校这个目标来说,虎妈狼爸的“骂打”教育方法似乎奏效了。 但虎妈狼爸之外还有许多父母也对子女惯用了“骂打”教育,却不但没有把孩子骂打进名牌大学,反而导致了孩子成长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 所以说,虎妈狼爸的打骂教育仅仅是个例,没有普遍性的意义。 至少同为父母的我绝不会套用虎妈狼爸的打骂教育,就算这种方法也能把我的孩子骂进哈佛或打进北大,我也绝对不会这样去教育孩子。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m.srwj168.com.cn/jinrong/24282.html
牛仔裤 穿衬衫 600亿身价的章泽天风格大变 一看就是有钱太
寒露养生 推荐三款山药板栗鸭肉美味汤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