崩 和中国车企打价格战 了 利润大跌45% 特斯拉又

从去年开始,中国汽车市场就开启了一轮又一轮的价格战,打的是相当的激烈,价格降个不停。

说起来最先开启价格战的似乎是特斯拉,当时很多人表示,这又是狼来了,因为特斯拉成本控制的好,单车利润高,利润率也高,打价格战更有优势。

而一些国产车企本身就在亏损,越打价格战,亏的越多,只怕是打不赢特斯拉。

但550多天下来后,我们发现,价格战打起来,特斯拉虽然有优势,但是打不赢,最后的赢家还是国产车企。

从2024年二季度特斯拉的业绩来看,这一季度,特斯拉可以说又“崩盘”了,车的销量下滑,利润更是大跌45%。

数据显示,二季度特斯拉营收255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3%,似乎还不错,有增长。

但其实,今年二季度,特斯拉在全球一共交付了44.4万辆汽车,比去年同期少2.2万辆,据称这也是特斯拉公布销量记录以来的首次同比负增长,另外特斯拉汽车销售收入185.3亿美元,同比下降9.3%。

之所以总收入上涨,是因为“卖碳”收入8.9亿美元,同比翻了两倍多;能源发电与储能业务收入30.1亿美元,同比翻倍;售后、二手车、车险等服务收入也增长了21%,这些粉饰了总营收的太平。

但在利润方面,却表现惨淡,二季度,特斯拉经营利润16.1亿美元,同比减少7.9亿美元;净利润14.8亿美元,减少12.3亿美元,下滑幅度高达45%。

从汽车的单车利润来看,更是达到历史最低,之前特斯拉每台车的利润高达5.37万美元,去年降到4.38万美元,今年二季度进一步降到4.17万美元,历史最低。

很明显,价格战对特斯拉影响很大,毕竟不断的降价背后,必然会影响到利润、利润率,以及每台汽车的利润值。

而在特斯拉表现很惨的同时,我们发现赛力斯已经盈利了,上半年营收预计最高达到660亿,而利润则预测最高达到17亿元。同时华为车BU上半年收入100亿,且扭亏为盈。

另外理想上半年销量接近20万辆,还在持续上涨,还有小米SU7一经发布就火爆的不得了,到目前交付量超过3万辆。

还有比亚迪,上半年交付量达到161万辆,而特斯拉上半年全球销量约为837666辆,比亚迪差不多是特斯拉的2倍了。

可见,特斯拉率先在中国降价,第一家挑起价格战,最后却成为了失败者,反而不被人看好的中国车企们,越打越勇,越打越厉害,成为了大赢家。


价格战打个寂寞,合资销量集体大降,特斯拉与比亚迪成大赢家

2023年3月中国汽车各车型销量已公布。

乘联会公布数据显示,3月所有车型总销量冠军是特斯拉Model Y,而且销量前5名均是新能源车型。

燃油车的销量冠军是朗逸,排名第5。

新能源车越来越强势,还有几个关键的变化,可以看出竞争格局大势已定。

销量前三全是新能源车

从各个细分市场排名来看,就可以感受到新能源车的强势。 在轿车销量榜上,排名前三的分别是秦PLUS DM-i、海豚、AION S,销量分别为辆、辆、辆,全是新能源车。

而昔日的轿车销量冠军朗逸排名第4,销量为辆,仅比五菱宏光MINIEV高出1千多辆。

从销量表现可以看出,轿车领域的燃油车表现尚可、销量破万的都是一些知名度高的经典车型,包括雅阁、速腾、卡罗拉、逸动、宝来、迈腾、凯美瑞、帕萨特、帝豪。

还有豪华车,比如宝马3系、奔驰C级、奔驰E级、奥迪A6L。 而过去几年全新推出的一些燃油轿车均销量平平,甚至销声匿迹。

同样的情况也出现在在SUV细分市场。

销量数据显示,SUV领域销量前三名分别是Model Y、元PLUS、宋PLUS DM-i,销量分别为辆、辆、辆。 而燃油车的销量冠军为长安CS75 PLUS,销量为辆,在SUV细分市场排名第4;过去的老销冠哈弗H6销量为辆,排名第5。

有意思的是,过去强势的合资品牌SUV影响力似乎已经日落西山,能够挤进销量榜前10的合资品牌SUV只有两款,分别是RAV4荣放和探岳。 途观L也只能排在第20名。

而且,合资品牌推出的新能源车表现相当差。 即便是还算强势的日系,无论是广汽丰田的BZ4X、广汽本田的极湃1还是东风日产的艾睿雅,销量都惨不忍睹,月销均不过千。

合资品牌岌岌可危?

新能源车颠覆中国汽车市场旧有格局,自主品牌的影响力在扩大。 与此同时,合资品牌过去牢不可破的地位在动摇,甚至包括去年大部分业绩还欣欣向荣的日系车企。

如果从车型的角度看,新能源车在蚕食燃油车的市场份额,但由于合资品牌在电动车的推出速度与竞争力都不及自主品牌,其实这也是一场两者之间关于竞争格局的激烈竞争。

毫无问题,合资品牌不可能再像过去那样高高在上了。

从销量表现就可以看出一二。 根据乘联会公布的1-3月厂商零售销量排行榜,车企销量冠军是比亚迪,总销量为辆,比排在第2名的一汽-大众足足高出近14万辆。 此外,第3、4名也是自主品牌,分别是长安汽车和吉利汽车。

如果从销量同比来看,尽管2023年已经不再受到疫情影响,但销量表现向好的车企却并不多,反而出现了明显的“二八定律”。 从乘联会公布的数据来看,今年1-3月份,销量前15名的车企当中,只有比亚迪与特斯拉是同比正增长的,分别为77%和26.9%,而这两家车企都是新能源车企。

合资品牌的销量下跌现象很严重,大部分出现双位数的同比下降,如东风日产-37.4%、上汽通用-34.2%、上汽大众-19.3%、广汽丰田-17.5%。 要知道,同比的去年1季度中国汽车市场还深受疫情影响,所以说这样的成绩表现相当不如人意。

不过总体来说,德系与日系仍然占据市场许多份额,而且也在销量前10的榜单中占据了半数位置。

相反法系、韩系车企过去的影响力早已荡漾无存,就连过去的“千年老三”美系上汽通用多年下跌的趋势也相当明显。

不过表现强势的自主品牌其实也并不多,目前来看也只有比亚迪、长安汽车、吉利汽车可以成为销量榜前10名的常客。 长城汽车和奇瑞汽车在今年1季度表现不佳,其中长城汽车更是同比下跌了41.7%。

此外,各个造车新势力尽管平时在媒体上的声量不少,但销量仍然无法与这些老牌的车企相比。 如果他们想进入更高的竞争区间,还是要先把销量提上来才行。

价格战影响两极分化

有意思的是,从年初开始一波又一波的价格战,尽管起到了一定的促销作用,但对于车企来看似乎并非都达到了各自期盼的效果。

23年初价格战的导火索,是由特斯拉价格下调所带动,部分新能源车企陆续跟进。 有分析认为,直接原因为22年下半年购置税减半政策透支销量,23年政策退坡后汽车销量大幅下滑;根本原因为电动化带来自主崛起。

而3月份从湖北政府补贴开始,合资品牌也开始了价格战进行反击,从而带动了燃油车的降价连锁反应,甚至各地政府补贴跟进,出现政企联动降价的罕见画面。

但结果如何?可以看到,特斯拉的价格战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尽管只有两款国产车型,其中一款Model Y就拿到了车型销量冠军,一款车的销量比一家新势力车企的销量还多。 更可怕的是,从马斯克的表态来看,特斯拉接下来的技术革新,将还有更大的成本下降空间。

而燃油车的价格战只是减轻了库存压力,却并没有让车企的销量好转。 而且不可逆转的是,各种史无前例的降价之后,合资品牌多年经营所累积的品牌溢价能力已经被削弱。

如果在新能源车领域,合资品牌还想像以前那样,依靠品牌力来与自主品牌进行不对等的竞争,已经不太可能。

价格战再度打响?特斯拉再次降价,抄底还得再等等?

1. 特斯拉在1月12日宣布对中国市场的Model 3和Model Y部分车型的售价进行调整,后轮驱动版和长续航版分别降价6500至元不等。 2. 这一降价举措引发了市场对于特斯拉可能引发新一轮价格战的担忧。 去年,特斯拉的大幅降价已经在国内市场引起了广泛关注和竞争。 3. 与去年的大幅降价相比,今年的降价显得更为谨慎。 Model 3的起售价降至24.59万元,而长续航版降至28.59万元。 尽管去年Model 3焕新版推出时价格上涨,但此次降价并未完全抵消之前的涨幅。 4. 特斯拉仍有降价空间,因为其成本控制良好,且单车利润较高。 此外,原材料成本的下降也为降价提供了可能。 5. 特斯拉在中国的销量目标为180万辆,去年已经完成了这一目标。 今年,尽管具体销量目标未公布,但预计将有所提升。 6. 特斯拉在中国市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为中国承担了其全球销量的重要部分。 为了实现更高的销量目标,特斯拉需要在中国市场有进一步的作为。 7. 特斯拉的降价策略对其竞争对手造成了压力,尤其是那些定价在20万元级别的新能源车型。 特斯拉的降价可能会进一步加剧市场竞争。 8. 特斯拉的降价策略虽然可能引发价格战,但其自身也有足够的底气,这主要得益于其成本控制和单车利润的优势。 9. 特斯拉的降价行为可能会对国内车市的价格体系产生影响,给竞争对手带来挑战。 不过,目前特斯拉的产品线尚不丰富,如果未来能够扩大产品矩阵,可能会引发更大的行业震荡。

价格战再度打响?特斯拉再次降价,抄底还得再等等?

就在大家猜测2024年特斯拉会不再次降价的时候,特斯拉也应了业内人士猜测,就在1月12日,特斯拉中国官网更新,对Model 3/Y后轮驱动版及长续航版售价进行调整,下调幅度6500至元不等。

特斯拉再次降价,不出意料的同时,也带来更多猜测:一是此番降价幅度不大,缺乏诚意,后面会不会继续降价?二是随着特斯拉降价,会不会像去年那样引发席卷全国的“价格战”,又让今年上半年车市迎来新一轮降价潮?

先涨后降,还有降价空间

相比去年特斯拉大幅度降价,今年特斯拉降价看起来有点谨慎。 针对Model 3焕新版降价幅度有限。 其中,Model 3焕新版售价降至24.59万元,Model 3长续航焕新版售价降至28.59万元,

事实上,在特斯拉去年推出Model 3焕新版时,或许已经为降价做准备。 当时,后轮驱动焕新版25.99万元起,长续航全轮驱动焕新版29.59万元,相比当时在售的现款车型分别上涨2.8万元和3.6万元。

此次降价后,这两款车型降价幅度没有超过涨价幅度,有点“朝三暮四”的意思,确定降得不够坦诚。

在持续降价上,特斯拉还有充足空间,这也是它让对手害怕的一个原因。

去年以来,随着碳酸锂价格从年初的50万元/吨高位暴跌至年末的10万元/吨,断崖式下滑让新能源车企都有更多的降价空间。 原材料成本下降,首次为今年特斯拉涨价埋下伏笔。

其次,特斯拉有利润空间进行降价。 经过去年大幅度降价后,特斯拉Q3单车净利润在2.5万元左右,虽然同比下降 86.48%,但单车净利润率上仍为7.94%,与比亚迪的单车净利润率6.86%相比仍占据了优势。

此外,2023年,特斯拉经过多轮降价将国产Model 3的起售价一度降到了22.99万元。 从今年Model 降价幅度来看,应该还有降价空间。

整体来说,特斯拉还有充足的降价空间,或许在今年适当时候还能连环降,持续搅局国内新能源市场。

为冲击今年目标做准备

2023年,特斯拉全年销量目标是180万辆。 在去年大幅度降价后,特斯拉在中国市场销量增速明显,为完成全年交付量目标有效助力。

2023年,特斯拉全年交付约180.9万辆,踩线完成了既定的180万辆的年度目标。 虽然特斯拉2024年销售目标量尚未公布,不过据行业人士预测:2024年销量或达217万辆。

值得一提的是,据乘联会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特斯拉中国零售销量超60.3万辆,同比增长37.3%。 由此可见,国内市场承担着特斯拉全球三分之一的销量,中国市场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如果能巩固中国市场销量,那么就等于为实现全球销量目标扫清了重要障碍,实现全年目标量也会轻松很多。

在去年,特斯拉凭借降价提升产品竞争力,间接推动中国市场高速增长,为特斯拉实现2023年全年销量目标立下汗马功劳。 不过2024年,特斯拉又如何实现比去年更高的目标量呢?马斯克肯定也考虑到中国市场破局了。

近两年,国内车企纷纷对标Model 3、Model Y,推出多款高端新能源车型。 其中,智界S7、星纪元ES、极氪007、海豹银河E8等,科技配置丰富,价格均在20万元级,甚至部分车型售价更是在20万元以内,让Model 3压力倍增。 另外,即将上市的小米SU7,主攻20万元级别新能源轿车,加剧该领域竞争。

而对于厂家来说,没有谁会放着丰厚的利润不赚。 主动降价,“杀敌一千自损八百”,大家都不讨好。 不过从目前来看,特斯拉现有产品种类明显不够丰富,除了降价没有更多选择。 因此,降价对于特斯拉而言也是无奈之举。

再次引发新一轮“价格战”

不得不说,对国内新能源市场而言,特斯拉是一个既让人爱又恨的对手。 说爱它,是因为有一大波铁粉以拥有一辆特斯拉车为荣,在购车时会义无反顾地选择Model 3、Model Y。 同时,其创新造车理念以及对新能源产业链的营造,让国内同行受益匪浅。

而说恨它,那就是特斯拉造车不走寻常路。 放着钱不赚动不动降价。 而特斯拉降价有底气,成本控制好,还能降维打击对手。 据悉,特斯拉上海工厂采用的一体化压铸,可以降低大约40%的制造成本,同时还能减少了库存、运输及管理费用。 有效控制造车成本,再加上单车利润高,如此来看特斯拉粮草充足,降价底气也足。

从目前特斯拉的动作来看,又在今年的“价格战”扮演搅局者角色了。 不过话说回来了,能够有实力发起“价格战”,还能将降价拖成持久战,搅局国内车市价格体系,让同行日子不好过,特斯拉这个对手确实有点让人头疼。 还好值得庆幸是,特斯拉目前产品矩阵不够丰富,如果进化成比亚迪那样的布局,说不定又会引发怎样的行业震荡呢。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m.srwj168.com.cn/jinrong/4226.html
三伏天 家中常备4种零食 补充气血不虚脱 营养解馋 每天吃点
美国众议院禁止员工使用字节跳动所有应用 不仅仅是TikT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