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发展新模式加快构建 激活需求 稳定供给

经济

人民网北京5月18日电 (记者夏晓伦、许维娜)打好商品住房项目保交房攻坚战、全力推动落实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支持房地产金融举措“四连发”……5月17日,房地产重磅政策齐发,引发市场关注。

商品住房项目保交房攻坚战的意义是什么?将发挥哪些作用?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政策研究部副研究员徐勤贤在接受人民网记者采访时表示,从保交房的配套政策角度来看,一方面确保了购房者的合法权益得到保护,另一方面满足了不同所有制房地产企业和项目的合理融资需求。

具体来说,从需求端来看,“保交付”政策加强了购房者对预售商品房的信心与信任。这不仅意味着购房人可以按时收到自己购买的全新商品住宅,还包括了生活必需的水电燃气等设施的完备接入,确保住宅功能齐全,可立即入住或进行装修后入住,实现了购房者对未来生活规划的期望。通过这种信心的稳固,能够有效地激活一部分潜在住房需求。

稳定供给

从供给端来看,相应政策起到了激活的作用。一是配套政策增强了房地产企业的交付力,帮助部分中小房企渡过难关。二是有助于避免烂尾楼,有效稳定了住房供给,促进行业稳健发展。

如何看待此次房地产政策“组合拳”?徐勤贤表示,从全国范围来看,鉴于政策的广泛影响和城市情况的复杂,其效果的显现需要时间来评估和观察。

她进一步阐释,一方面,在一系列政策的支持下,购房需求有望得到释放。然而,由于多数消费者受到“买涨不买跌”心理或对未来预期不强的影响,他们可能会保持理性的观望态度。另一方面,部分热点城市的住房销售增长可能会显现成效,例如杭州的二手房成交量就显示出了回升的趋势。

存量商品房“去库存”同样备受关注。

发展

今年4月30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再次为楼市定调,防范化解房地产风险仍是重点,同时会议首次提出“要结合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的新变化、人民群众对优质住房的新期待,统筹研究消化存量房产和优化增量住房的政策措施”。

徐勤贤

记者梳理发现,4月底以来,北京、上海、天津等多地楼市优化政策密集“上新”,包括放松限购、“以旧换新”、上调公积金贷款最高额度等。其中,消化存量房产和优化增量住房的政策措施成为新一轮房地产政策调整思路。

“当前,不少城市广义库存去化周期较长,人才也是各个城市争相吸引的关键资源。”徐勤贤认为,在此背景下,围绕供给端和需求端,相关政策从降门槛、降成本两方面入手,改善需求端预期,最终离不开两个最主要的方面,一是去库存,二是吸引人。

另一值得关注的亮点是,17日上午,30年期超长期特别国债正式发行,发行面值金额400亿元。这是今年1万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的首次发行。

在徐勤贤看来,这是落实新发展理念,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超长期特别国债要重点投向的领域,在吸引民间投资上往往较弱。通过财政政策,促进两重领域的投资增长,引导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助力中国经济的回暖。

5月16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在《求是》杂志撰文中指出,加强经济安全能力保障。健全房地产企业主体监管制度,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统筹好地方债务风险化解和稳定发展,建立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长效机制,建立同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政府债务管理机制。

徐勤贤认为,上述表述阐明了中央在房地产市场发展中的政策定位将保持不变,即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是主要方向。因此,相关政策也将因地制宜,根据不同情况分类施策。

她还表示,未来中国房地产发展的依据可能会更多地考虑人口吸引力、经济发展基础等因素。人口流入量大、产业基础坚实、经济活力旺盛、公共服务完善的地区,有较强的需求支撑,房地产市场也将更为稳定。


2024年房地产将迎来何种变化

2024年楼市进入修复之年,房企称不敢涨价。

城市

日前召开的全国住房城乡建设工作会议提出,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适应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发生重大变化新形势。会议同时强调,稳定房地产市场,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接下来的2024年,房企应该怎么做,实际上近期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全国住房城乡建设工作会议已经给出了答案。

专家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预计2024年房地产市场较2023年有所好转,尤其是需求端的修复对房企来说是机会。但防范系统性风险仍是2024年工作重点,涨价去库存将增加市场风险,以市场机制为前提、平价或降价去库存可能是更好的选择。

房地产

楼市热点

全国住房城乡建设工作会议提出,在稳定房地产市场方面,将坚持因城施策、一城一策、精准施策,满足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优化房地产政策。持续抓好保交楼保民生保稳定工作,稳妥处置房企风险,重拳整治房地产市场秩序。

在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方面,建立“人、房、地、钱”要素联动的新机制,完善房屋从开发建设到维护使用的全生命周期基础性制度。实施好“三大工程”建设,加快解决新市民、青年人、农民工住房问题,下力气建设好房子,在住房领域创造一个新赛道。

明年楼市如何“软着陆” 更多支持政策将出,着力改善预期

[ 正所谓“信心比黄金和货币更重要”。 业界普遍认为,明年,要想房地产行业真正回归良性循环,除了要对房企“以时间换空间”给予更大的支持外,还要打通地产销售环节。 对于销售回暖,信心是前提也是关键。 ]去年下半年以来,我国房地产市场明显走弱,近几个月来出现加速下滑趋势。 明年为实现中国经济“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加速推动房地产投资和消费修复,尤为关键。 近日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部署明年工作时,在防范化解风险和扩大内需两大方面内容中均重点提及房地产。 其中,在“房住不炒”的总原则之下,为推动房地产行业向新发展模式平稳过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就房地产提出保交楼、保民生、保稳定的“三保”要求。 截至目前,全国房地产销售仍处于下行阶段。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2年1~11月全国商品房销售额同比下滑26.6%;2022年11月单月销售额同比下滑32.2%,相较9月和10月,下滑幅度又进一步加大。 “下一步要立足我国巨大需求空间支撑,持续优化需求侧管理,加大对刚需和改善性住房需求的金融支持力度。 中期要研究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的治本之策,改革完善房地产相关土地、财税、金融等基础性制度,多渠道增加市场化长租房和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推动房地产企业转型发展,有序构建房地产健康发展新模式。 ”中央财办有关负责同志近日就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当前经济热点问题作深入解读时,如是明确。 针对行业流动性问题,该负责同志还透露,2022年已出台的政策要持续抓好,2023年还将出台新举措,侧重研究解决改善房企资产负债状况等。 明年更多房企资金纾困政策将出2023年对房地产行业的定位是以“防风险”为前提。 202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有效防范化解重大经济金融风险。 要确保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扎实做好保交楼、保民生、保稳定各项工作,满足行业合理融资需求,推动行业重组并购,有效防范化解优质头部房企风险,改善资产负债状况,同时要坚决依法打击违法犯罪行为。 房地产链条长、涉及面广,是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占GDP的比重为7%左右,加上建筑业则占到14%;土地出让收入和房地产相关税收占地方综合财力接近一半,占城镇居民家庭资产的六成,房地产贷款加上以房地产作押品的贷款,占全部贷款余额的39%,对于金融稳定具有重要影响,是外溢性较强、具有系统重要性的行业。 回顾过去几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的相关表述被多次提及。 但聚焦到房地产领域,关于“防范化解优质头部房企风险,改善资产负债状况”的说法,却是首次出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之中。 202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到,要正确认识和把握防范化解重大风险。 要继续按照稳定大局、统筹协调、分类施策、精准拆弹的方针,抓好风险处置工作,加强金融法治建设,压实地方、金融监管、行业主管等各方责任,压实企业自救主体责任。 更早之前,2017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曾明确,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重点是防控金融风险,该次会议还提出要“促进形成金融和实体经济、金融和房地产、金融体系内部的良性循环,做好重点领域风险防范和处置”。 和过去几年不同的是,当前,房企高周转模式逐步走向终结,居民杠杆率亦企稳回落,房地产金融化泡沫化势头已得到实质性扭转。 而在全国楼市整体下行近一年半的背景下,房地产行业流动性危机逐渐显现,同时,受市场信心疲软影响,房企自救乏力。 基于此,化解房地产金融风险需要政府更加“有为”。 近月来,金融监管部门加速释放了如“金融16条”“第二支箭”“第三支箭”等一系列为楼市供给侧纾困的积极政策,银行与房企签约授信额度已超过4万亿元。 不过,资金真正落位仍需要时间,短期企业资金压力仍在。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今年4月份以来,房地产开发企业到位资金的累计增速同比跌幅均在20%以上。 其中,11月房企自筹资金跌幅进一步扩大,显示开发商资金链仍旧非常紧张。 “房地产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针对当前出现的下行风险,我们已出台一些政策,正在考虑新的举措,努力改善行业的资产负债状况,引导市场预期和信心回暖。 ” 12月15日,国务院副总理刘鹤在第五轮中国-欧盟工商领袖和前高官对话上发表书面致辞时指出。 这一高层表态中提到的“新举措”引起业界广泛关注。 前述中央财办有关负责同志在解读会议内容时,对“新举措”予以进一步明确:供给端方面,各地区和有关部门要扛起责任,扎实做好保交楼、保民生、保稳定各项工作;继续给行业提供足够的流动性,满足行业合理融资需求;推动行业并购重组;完善相关房地产调控政策及制度。 2022年已出台的政策要持续抓好,2023年还将出台新举措,侧重研究解决改善房企资产负债状况等。 17日,“2022-2023中国经济年会”召开。 该年会上,中央财经委员会办公室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主任韩文秀和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刘国强亦着重提出,明年经济工作要重点防范、化解房地产行业的风险问题。 韩文秀称,要扎实做好保交楼、保民生、保稳定各项工作,提供足够的流动性,满足行业合理融资需求,推动行业重组并购,有效防范化解优质头部房企的风险,改善他们的资产负债状况。 “防范化解房地产市场风险是重中之重。 ”刘国强称,从当前情况看,一些需要进一步支持的领域是比较明显的。 如房地产当前既是重点领域,也是薄弱环节,理应加大金融支持。 房地产对居民生活和财产、宏观经济循环和产业链稳定、财政和金融市场的影响都不是别的产业可以比肩的。 着力改善预期正所谓“信心比黄金和货币更重要”。 业界普遍认为,明年,要想房地产行业真正回归良性循环,除了要对房企“以时间换空间”给予更大的支持外,还要打通地产销售环节。 对于销售回暖,信心是前提也是关键。 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明年经济工作千头万绪,要从战略全局出发,从改善社会心理预期、提振发展信心入手,纲举目张做好工作。 其中,“着力扩大国内需求”被摆在了明年经济工作的首位,会议同时明确“支持住房改善”。 此外,在部署房地产领域工作时提出,要因城施策,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解决好新市民、青年人等住房问题,探索长租房市场建设。 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推动房地产业向新发展模式平稳过渡。 中国社科院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主任倪鹏飞18日在一场公开论坛中提出,当前,中国房地产市场“有条件又有风险”,必须要加大政策力度,力争明年实现“弹跳式软着陆”,其中,扭转预期是保障。 “我们研究发现在市场饱和之后,预期相对于政策来说更为关键,市场短缺的时候预期一直是乐观的,但是市场饱和之后预期就变得相对比政策更加重要了。 当前的弱预期存在强化固化和惯性的风险。 ”倪鹏飞称。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前副总裁朱民在上述论坛上亦表示,现在,住房消费的问题主要是需求端而非供给端。 未来,住房更新的消费需要有新的政策来鼓励和支持,来提振居民的信心,特别是对第二套房的支持。 “我们不能认为,随着流动性的注入,房地产业稳住了住房,明年会自然反弹。 因为它总需求和总供给的结构是不平衡的,还是要用政策。 ”朱民称。 中央财办有关负责同志在前述解读中也明确提到:要着力改善预期,扩大有效需求,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 该中央财办负责人举例称,在住房消费等领域还存在一些妨碍消费需求释放的限制性政策,这些消费潜力要予以释放;结合落实生育政策和人才政策,解决好新老市民、青年人等住房问题;鼓励加大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发展长租房市场;合理增加消费信贷,支持住房改善等消费。 为加速修复房地产市场预期,倪鹏飞认为,房企资本面的持续改善和保交楼的稳妥推进,是两项重要措施。 除此之外,他还提出三点措施建议,其一,要通过加快复苏经济,增加收入,扩大就业,防范和减缓外部不确定性冲击;其二,扩大需求是基础,从需求端来看,要放宽购房条件,降低购房成本,要结合完善住房保障体系,鼓励国有企业或优质民营企业收购出险企业项目用于保障性租赁房,共有产权房或产权房;其三,稳定房价是关键,房价下降有助于降低生活和商务成本,但是要逐步消化,如果出现下降过速的情况,建议可以采取一些临时性管制措施。

两会后,政策放宽,房地产迎来新的发展模式

深度研究丨“两会”以来政策走向宽松,行业新发展模式呼之欲出 一、房地产业仍是实现GDP增速5.5%的支柱 在疫情阴霾下,2022年中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需求转弱三重压力,短期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主要经济发展目标整体是稳中求进,并把经济稳增长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其一,全年GDP增长5.5%的目标体现经济稳增长的决心。 2021年,我国经济增长8.1%,两年平均增长5.2%,且GDP增速呈逐季回落态势,并在四季度跌至4%低位。 2022年GDP目标增速设在5.5%左右,意味着单季度GDP增速要达到6%甚至7%以上,在短期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背景下,实现难度着实不小。 其二,继续做好“六稳”、“六保”工作,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 其中,就业是民生之基。 其三,积极出台有利政策,慎重出台收缩性政策。 宏观政策要强化跨周期和逆周期调节,为实体经济提供更有力支撑,更好地稳住经济基本盘,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各地各部门要服务经济稳增长的大局,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减少一些非必要的限制性措施。 值得注意的是,房地产行业仍是经济稳增长的重要抓手。 房地产行业所牵扯的上下游关联行业众多,产业规模、经济体量巨大,短期内房地产行业所扮演的角色,难以找到其他行业有效替代。 在经济稳增长的政策大环境下,房地产行业亟需化解行业下行风险,去杠杆政策有望适度纠偏,实现房地产市场 健康 发展和良性循环,至少房地产行业不能拖经济稳增长的后腿。 二、货币政策短期重在稳地产 3月15日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加大稳健的货币政策实施力度;随后,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刘世锦提出:货币政策在前期降准、引导降息的基础上,结构性导向要为房地产软着陆和中长期平稳发展提供必要的流动性,短期内货币政策重点在稳房地产。 央行连续降准降息,为实体经济纡困。 2021年12月15日,央行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共计释放长期资金约1.2万亿元。 2022年,央行货币政策整体继续延续宽松态势,并加大货币政策实施力度,继上次降准仅四个月后,4月15日央行再次降准,释放长期资金约5300亿元。 对于房地产行业而言,货币政策短期重在稳地产。 一方面,逐渐恢复市场信心,有序引导房地产交易恢复正常化。 2021年下半年以来,房地产市场持续转冷,百城成交同比跌幅扩大,房价整体下行。 核心动因在于市场信心严重缺失,在划定政策底线之后,很大程度上将恢复市场信心,居民自住以及改善性购房需求或将有序释放,房地产交易也将逐渐恢复正常化。 另一方面,支持房企合理融资,支持优质房企收并购,最大程度化解企业偿债危机。 2021年下半年以来,企业面临巨大危机,房企销售、融资全面下滑。 与此同时,品牌房企相继出现债务违约。 为了更好地化解企业偿债危机,下一阶段仍需支持房企合理的融资需求,支持优质企业收并购。 受此影响,国企、央企及优质民企或将更为受益,有望收获业绩集中度提升的机会。 三、控制去杠杆节奏,支持居民按揭和企业融资 一系列政策表明,房地产金融政策将精准收放,适度控制去杠杆节奏和力度。 行业债务风险尚未完全出清,房企融资量持续保持低位。 2022年一季度行业100家典型房企的融资规模同比大幅下降52.5%,基于防范化解房地产企业风险,预计涉房融资或将解冻,房企整体融资环境有望明显改善。 具体而言,支持房企合理的融资需求,支持优质房企开展并购贷款融资,有序引导企业销售、购地、融资等经营行为逐步回归常态。 房地产金融政策变化最先体现在民按揭贷款政策边际改善。 具体而言,涉及以下五个方面:放松公积金贷款、下调商贷首付比例、调降房贷利率、局部放松限贷、缩短按揭放款周期等。 据央行最新数据,全国已经有100多个城市的银行根据市场变化和自身经营情况,自主下调了个人房贷利率,平均下调幅度在20个到60个基点。 不过,居民实际按揭贷款显著不及市场预期。 2021年10月,住户部门中长期贷款占比一度升至53.1%的高位,但随后历月占比持续走低。 2022年2月,住户部门短期贷款减少2911亿元,中长期贷款减少459亿元,住户中长期贷款 历史 首次出现负增长。 居民按揭贷款有望继续松绑,因城施策执行好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保障刚需满足改善及新市民购房消费,并给予新市民一定力度的信贷政策支持,保证正常房地产交易平稳运行,促进房地产行业良性循环。 四、政策加码频率显著下降,压力城市纷纷“救市” 2021年,地方调控高频化、精准化,73省市、249次政策加码,这在 历史 上实属罕见。 2022年以来,随着市场下行压力加剧,部分城市开始放松调控乃至刺激居民购房消费。 其一,变相放松限购。 典型如郑州、苏州、南宁。 其二,财税刺激托市。 例如玉林购买90平方米以下首套新房,每套补贴6000元等,并给予50%的契税补贴。 其三,推进棚改货币化安置。 例如郑州实施安置房建设工作三年行动,坚持以货币化安置为主;对已建安置房中群众自住以外房屋,采取政府回购、回租等方式,盘活转化为保障性租赁住房、共有产权住房。 弱二线及三四线城市或将跟进放松调控,甚至刺激居民购房消费。 聚焦救市政策组合拳,主要通过以下两方面展开:其一,市场维稳层面:第一,调降落户门槛,加快人才落户,局部放松限购。 第二,放松公积金贷款,商贷首付比例按央行规定的最低标准执行,降低房贷利率,缩短房贷周期。 第三,棚改、旧改加快推进,提高货币化安置比例。 第四,财税刺激托市,购房补贴、税费减免等均是政策选项。 其二,企业纾困层面:第一,调降商品房预售门槛,加快预售证审批进度。 第二,在严格落实“保交楼”的同时,适度放松预售资金监管,提高各施工节点提取比例。 第三,降低土拍门槛,增加低价地、平价地供应,降低竞买保证金,延期缴纳土地款。 五、城镇化仍是房地产行业最大红利 新型城镇化仍是房地产行业制度红利,城市群及都市圈将相继崛起,强化行业新格局。 新型城镇化并非“摊大饼”式发展,而是引导资本、产业、人口等各项资源要素在不同能级城市之间双向流动。 一方面,加快构建城市群、都市圈一体化发展新格局。 另一方面,完善土地、劳动力等要素市场化配置。 理想预期下,三四线城市城镇化率将稳步提升,期间有望带动一定数量的增量购房需求;核心一、二线城市更将吸引高素质人才不断聚集,房地产市场前景或将更为可期。 随着棚改基本进入收尾阶段,旧改则显著提速。 2022年3月,郑州市政府发文实施安置房建设工作三年行动,结合房地产市场形势,坚持以货币化安置为主。 并对未开工建设的安置房,鼓励拆迁群众选择货币化安置。 未来,城市更新将成房地产市场稳定剂,随着棚改、旧改持续推进,有望带动一定数量的增量购房需求。 预计部分压力城市或将效仿郑州,更有必要及动力加大棚改、旧改建设力度,以便刺激居民购房消费,减缓市场下行压力。 聚焦城市新格局,得益于强劲的经济基本面,长三角、粤港澳、京津冀、长江中游和成渝五大城市群人口虹吸效应不减,外来人口仍将持续净流入,进而给房地产市场提供坚实的需求支撑,并有望成为房地产市场的核心载体,市场份额也将持续提升。 长三角、粤港澳和京津冀将对标打造世界级城市群,成为拉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全面引领房地产行业新一轮发展格局。 六、行业新发展模式:住房与保障双循环 一系列政策指向 探索 行业新发展模式,即重点涉及以下三方面内容:其一,完善住房市场和保障体系双循环,重点解决新市民、困难群体住房难题,并建立人、房、地、钱四位一体的联动新机制,促进行业良性循环。 居民环节,继续坚持“房住不炒”的政策主基调,支持居民自住以及改善性住房消费,打压投资炒作需求。 住房环节,坚持租购并举,大力发展住房租赁市场,特别是保障性租赁住房,保障租赁群在享受共同服务上具有同等权利。 土地环节,根据各城市市场实际情况,动态调整供地指标,意即继续增加大型及超大型城市建设用地指标,适当减少中小城市建设用地指标。 资金环节,房地产行业继续去杠杆,融资“三道红线”、房贷“两道红线”持续发力,将企业负债率、居民杠杆率降到相对安全的水平,坚决遏制房地产泡沫化金融化。 其二,房地产开发模式优化调整,包括房企杠杆合理化,可融规模透明化,项目开发全封闭化监管和房屋交付可风控等。 改变过度追求销售业绩规模的观念,转向规模、利润、产品、服务互相平衡的经营模式。 而在融资“三道红线”落地后,优质房企主动优化调整财务结构,提升经营质量,但不少企业通过表内负债表外化转移等财技美化财务报表。 因此,房企去杠杆必须是表内、表外同步进行,才能有效降低企业经营风险。 其三,房地产行业进入后开发时代,仍需积极盘活存量,有序推进城市更新,企业转型轻资产经营,寻找第二增长曲线。 房地产行业规模现已基本见顶,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连续5年保持在17亿平方米高位,未来房地产行业将进入后开发时代,随着房地产行业由增量开发转变为存量运营,企业竞争力重点在于全产业链的运营和资产管理,经营模式势必由重资产逐渐转型轻资产,积极寻找第二增长曲线,例如代建、物业、租赁等。 4月以来,苏州、南京、福州等多个重点城市放松调控,各线城市房地产市场周期性轮动,市场底或将在二季度到来,成交或将企稳回升。 货币政策短期重在稳地产,逐渐恢复市场信心,引导房地产交易恢复正常化,化解企业偿债危机,房地产企业在良性循环的政策指引下,正迎来否极泰来的时刻。 长期来看,一系列政策最核心的意义,仍然是在恢复市场信心的基础上,引导行业 探索 新的发展模式。 后开发时代,房企竞争力重点在于全产业链的运营和资产管理,经营模式势必由重资产逐渐转型轻资产。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m.srwj168.com.cn/jinrong/8105.html
伊朗总统乘坐直升机残骸找到!​机上人员名单公布
CP大乱炖 男性群像戏有了破圈新思路 引发 九龙城寨之围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