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滑 了 法国小伙的就诊小作文走红 在中国看病太

中新网杭州8月9日电(张煜欢)近日,一位在杭州工作的法国小伙Thibaut在社交平台上发布一篇《为什么中国的医院这么快》的帖子。这篇记录他就诊过程的文章在平台上迅速走红,点击量超过了2000万次。文中他用略显生硬的中文描述了在浙江省立同德医院就诊的“丝滑”过程,惹得网友纷纷评论,“有趣的灵魂,生硬的文字”“你的中文使我旋转,太令人兴奋了”。

Thibaut体验中医推拿技艺。肖健 摄

Thibaut今年27岁,来自法国西部城市里尔。作为一名机械工程师,去年他得知杭州有公司正在招聘这方面的人才,又正好对这座美丽的城市充满向往,于是欣然前来。

不久前,Thibaut感觉身体有些乏力,于是来到了公司附近的浙江省立同德医院的全科门诊。全科医生为他开了血常规的检查单,Thibaut在采血中心抽血后,仅过了半小时便拿到了化验结果。医生表示,他的身体情况良好,或许就是工作有些辛苦劳累了,也没有开药,便让他回去好好休息。

这番“丝滑”的就医体验,让Thibaut倍感新奇,于是在社交平台有感而发写下了一篇小作文,文中写道:“这里吸血(抽血)只需要一分钟,结局(结果)出现只需要半个天(半天),在法国,这将话费(耗费)一个周(一周)时间”。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Thibaut笑言,自己学中文有一段时间了,目前仍在努力中,不过交流和书写都还不是很流利,因此只能用有些蹩脚的中文来抒发心中情感,为中国高效的医疗服务点赞。

“在法国,我们一般的小毛病都会去诊所看,然后根据诊断医生建议患者到医院或其他机构进行额外检查。但要完成这些检查,或许需要等待数周甚至数月才能预约到。”Thibaut说。

除了对中国高效的就诊过程留下深刻印象,Thibaut还对中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在古色古香的中医诊室内,Thibaut第一次尝试了拔罐和推拿等中医技艺。现场,浙江省立同德医院针灸推拿科医师冯培培首先为Thibaut进行触诊查体。冯培培说,Thibaut的整体肌肉还是比较放松的,只是后项线、肩颈部和腰部的肌肉有点紧张,由此辨证为局部气滞血瘀有适应证,于是对其进行拔罐,以缓解肌肉紧张,达到通经活络、消除疲劳的效果。

“罐印颜色的深浅程度,代表着身体致病邪气的种类、病情的轻重、疾病虚实情况。留罐5分钟左右,Thibaut后背的罐印已经比较明显了,尤其是气滞血瘀的三处皮肤罐印暗红。这也说明,拔罐起到了一定的效果。”冯培培说。

“我是在一些大型比赛上看到,很多运动员的背上都有这些红点,有人说这是‘神秘的东方力量’,所以我一直挺好奇的。”Thibaut说,做完拔罐,背部果真轻松了很多。

葫芦灸、耳穴压豆、刮痧……Thibaut称,以后有机会还想来体验更多中医技艺。“不用吃药就能让身体变得好起来,我觉得这是一种很自然的(治疗)方式。”Thibaut说。(完)


写关于敬业医生就诊顾不上父亲来看望的作文

一首歌,每天都会产生新的旋律,每天都会谱写新的篇章,这首歌拥有永恒的主题,那就是——家;有这样一种人,走近时,你不会引起注意,远离时,你不会产生记忆。 然而,正是因为他们默默无闻的辛勤工作,唱着一首首关于“家”的平凡而又温馨的歌,才使得我们的国家、我们的企业有了勃勃生机。 司机孙刚就是这样一种人。 虽然他极其普通,貌无惊人之处,语无铿锵之声,但他对工作永远没有满足,有的是进取的勇气和不服输的性格;对工作永远没有懈怠,有的是叫苦耐劳的精神和对本职工作以及企业这个大家庭的那份挚爱,却感动着我和他身边的同志们……他已过不惑之年,从1984年烟草公司成立之初,到如今在司机岗位上已工作了十九年。 十九年如一日,与车为伴,与车为家。 “车就是一个家,只有家安全、干净,工作起来才会舒心。 ”正是这种以车为家的精神,让他在人生的道路上执着地追求着。 有人说:开车是苦活,司机是粗人。 可他不这样认为,他说:“司机只有具备好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文化素质,才是一名合格的司机。 ”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熟识他的人都知道在孙刚的车上准能看到有关汽车驾驶与保养维修方面的书,有空时他都会翻看,钻研有关车辆维修方面的业务知识。 也许是天道酬勤,在他身上发生了这样一件有些令人不可思议的事情。 有一次,他的车出了一个不常见的问题,按照以往的个性,他查找有关维修的书籍,结合多年的实践经验,也没找出问题的根源。 无奈中,只和将车送到修配厂,可经修配厂的师傅检查后也找不着症结所在,长期与车相伴的他,不忍心“老伙伴”孤独地停在那儿,他一次次与师傅商讨,一次次翻看书籍,却一次次失望。 也许是日有所思夜有所梦。 一天晚上,去逝多年的老父亲对梦中的他指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第二天一早他便赶往修配厂,按照父亲的指点和师傅一起动手修理。 果然,一会儿就将问题解决了。 坐在车里,他感觉到了家的温馨。 他不仅自身“恋家”,也同样积极地带动着身边的伙伴“爱家”。 孙刚担任公司车队队长期间,由于他的“眼勤、耳勤、手勤”,和队友们为公司节约一笔又一笔的维修费用。 曾为严格把关修理费而宁可不要有关单位的纪念品,曾为坚持原则而得罪过好友,曾为加班加点而耽误了自己家庭的事情……这样的事太多太多,他却从没有表露过什么。 他常说的一句话是:“企业是我的家,它给了我温暖,我就要给它回报。 ”一滴水可以折射出太阳的光芒,十九年的司机生涯,他就是这样日复一日地重复着平凡的故事。 熟识他的同事们都说:孙师傅真是个任劳任怨,有敬业精神的人。 是啊,“家”需要这样的用心的人去添砖加瓦,才会坚固不塌。 前段时间,单位发生了重大交通事故。 这对孙刚的震撼非常大,“安全才能回家”本是耳濡目染的话,可在自己身边的同事却没做到,他感到自己没有尽到一个老司机的责任。 痛定思痛,他决心以实际行动来改正自己和同事中间存在的安全隐患。 公司举办的“安全培训班”。 他不因任何原因而落下一节课。 7月29日,一连多天39度以上的高温,使人们尝到了酷暑的厉害。 这一天,孙刚早晨6点多钟开车出发,送市内访销的货,直到中午11点左右将货送完,紧接着送货到万和,在高达40摄氏度高温下来回奔波8个多小时,回到家已是下午2点多了。 刚准备休息,电话铃响了,是公司配送中心打来的,因小林访销部急需卷烟,而又联系不到当班司机,情急之中,有关人员首先想到的是孙刚。 他二话没说,去公司后将车开到仓库配货,又赶往小林。 因惦挂着晚上的培训班学习,到小林访销部将卷烟卸货后顾不上吃晚饭,就又开着车往回赶。 回来已是晚上8点多了,又坚持参加完学习,才回家吃晚饭。 事后,同事们都佩服地说:“他真是个爱家忘自己的人。 ”孙刚爱企业胜过爱自己的家。 十几年来,他从开吉普、东风140、小货车到现在的依维柯,车子越换越好,可他勤俭节约的精神一点也没丢。 公司所有的车辆都规定了油耗,大热天,若不开空调,驾驶室内就象蒸茏,但开的时间长了,一般的车规定的油料总是捉襟见肘。 孙刚跑的是城区4片区,既远又难跑,可月底下来,他的油料还有富余的,是油耗定多了吗,不,那是他大热天很少开空调省下来的,是他用高超的驾驶技术省下来的。 别看每月下来只是十几升甚至几升汽油,可这却表明了他那金子般的爱家的心。 企业是我家,我们都爱它。 让我们都热爱自己的“家”,为“家”明天新的腾飞而谱写新的颂歌。 全国道德模范先进事迹-教师篇一、全国助人为乐模范——李明素 李明素,女,55岁,中共党员,重庆市沙坪坝区回龙坝镇中心小学退休教师。 2007年7月17日清晨,回龙坝镇梁滩河洪峰汹涌,一幢幢民房成片垮塌,情况万分危急。 站在自家楼顶的李明素发现50米开外的一个屋顶站满了群众,正在大声呼救。 由于地处洪流中心,房屋受到强大冲击,随时都有垮塌的危险,而一旦坍塌,群众生还的可能十分渺茫。 李明素毅然决定带领一家三口,立即展开营救。 李老师用手势引导受困群众利用两楼之间的四幢房屋屋顶,逐步爬向相对安全的自家屋顶。 当30多名群众爬到隔壁王孝伦家楼顶时,由于两家间隔太大,群众被困在了王家楼顶上。 李明素来不及多想,割掉家中所有绳索拼接在一起,将楼梯搭在两屋之间,她和丈夫牢牢地扶住梯子,人们顺着梯子一个个向李明素家转移。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 在李明素的指挥下,老人、小孩、妇女、男人,依次爬了过来。 上至65岁的老人,下至2岁小孩,一共32名群众,全部安全转移到李明素家屋顶。 就在最后一个人离开不到10分钟,王孝伦家的房子轰然倒塌,顷刻消失在滚滚洪水之中。 由于长时间受惊吓,群众情绪很不稳定。 李明素又安抚大家说,要相信党,相信政府,一定会来救我们的。 不久,救援队来了,用绳索搭起一条滑道,惊慌失措的群众都想抢先通过。 李明素再一次挺身而出,安排妇女儿童先走,然后老人,最后是年轻小伙子。 群众一个一个脱险,李明素却把自己的儿子留在了最后。 李明素说,“在这次洪灾中,虽然我的损失很大,但受灾的群众还很多,需要党和政府解决的问题还很多。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有决心和信心与党和政府一起共渡难关,困难只是暂时的。 ”朴素的话语,表达出一名共产党员崇高的精神境界。 2007年,李明素先后被重庆市妇联、全国妇联评为重庆三八红旗手、全国三八红旗手。 二、全国见义勇为模范——韦正雄 韦正雄,男,47岁,布依族,贵州省望谟县油迈瑶族乡教育辅导站教师。 韦正雄的家在平卜河边,附近的平卜小学宿舍较少,他主动把自家一楼腾出来让32名学生寄宿。 2006年6月12日深夜,天降大雨,平卜河发生了百年不遇的特大洪灾,洪水很快淹没了房屋。 从睡梦中惊醒的韦正雄一家,赶紧抢救困在一楼的学生。 女儿海丰突然想起,隔壁二叔、三叔家都是平房,两个婶子和弟妹们肯定也在水里,“他们也很危险呀!”听到此话韦正雄顿时泪如泉涌。 但情势已十分危急!他吩咐女儿:“快!快到后墙处喊叔娘和弟妹们,我去救学生!”说完就冲到楼梯口处下了水,摸黑向楼下几个房间游去。 两个女生最先摸到门口出来了,有5个学生在水中挣扎着,由于太黑暗,找不到出口,韦正雄急忙用嘴含着手电筒,往水里趟去,把这5个学生一个一个拉到楼梯口。 接着他又撬开一间被泥沙堵住门的房间,把6个男生拉出来。 洪水还在暴涨,上气不接下气的韦老师不顾一切,马上游到另一间快被洪水淹没的女生寝室里,两次拉出来4个学生并把她们送上楼。 还有15个学生被围在洪水里。 幸好韦正雄家楼房墙缝都用水泥和石灰糊过,大水来势太猛,里面的空气被挤压在天花板下形成了约20公分的空间,学生们站在床架上可以勉强呼吸。 此时进去救人,会卷走空气,学生反而会被憋,韦正雄只得俯下身鼓励孩子们坚持住。 到13日凌晨1时许,洪水从二楼屋面消退,一楼大半截还浸在水中。 韦正雄再也等不及了,找了一根长竹竿游下楼去,将孩子从亡线上救了回来。 只有一名学生不幸遇难。 随后,筋疲力尽的韦正雄迫不及待地直奔一墙之隔的弟弟家。 然而,两个弟弟的家已经被洪水冲毁,两家7口人全部遇难。 如果韦正雄先去救自家人,也许能救出一个、两个或者更多,但是身边学生的急切呼救声容不得韦正雄有过多思考和犹豫,在痛苦的抉择中,他舍弃了亲人选择了学生。 2006年,韦正雄被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评为见义勇为先进个人;2007年,被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三、全国见义勇为模范——殷雪梅 殷雪梅,女,中共党员,生前系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城南小学二(1)班班主任。 面对飞驰而来的汽车,她奋不顾身,将生的希望留给孩子们,把自己的生命永远定格在了这撼人心魄、感天动地的一瞬间,用生命铸就了崇高的师魂。 2005年3月31日中午,城南小学组织一、二年级数百名学生从影剧院返校。 途中,一辆轿车突然飞驰而来,万分危急中,殷雪梅挺身而出,张开双臂,奋力将6个学生从马路中央推到路旁,自己却被撞出20多米。 殷雪梅去世的消息传开后,自发到灵堂吊唁的各界人士达5万之多。 4月7日,金坛全市举行追悼大会,灵车所到之处,沿途10万多名群众含泪相送。 殷雪梅常说,“对学生没有真诚的爱,就不是好老师。 ”她在教师岗位上辛勤耕耘了30年,不仅将教师当作职业,更当作崇高的事业。 与她共事多年的老师说:“殷老师爱学生是出了名的。 ”1999年秋开学第一天,一名智障学生看到殷雪梅走来,捡起砖头就朝她砸去。 就是对这样的孩子,殷雪梅也没有放弃。 学习跟不上,帮他补课;家境贫寒,就把为儿子买的新衣服送给他,还常带他回家,一住就是几个月。 对同事,殷雪梅也满腔热忱,毫不保留地向年轻教师传授备课、上课、批作业以及班级管理等经验。 新课改开始,大家感到有些不适应,殷雪梅自费订阅多种杂志,将好文章一一摘录下来和大家交流分享。 殷雪梅在教书育人中取得的成绩是全校公认的,每次民意测评,她的得票都很高,学校多次想把她推荐为市里的优秀教师,可她总是一再谦让。 2001年6月,校长根据大家的意见,把申报市先进工作者的表格发给了殷雪梅。 三天后,她却把一字未填的表格悄悄退还给了校长,希望学校把这一荣誉给那些有培养前途的年轻老师。 殷雪梅“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把满腔心血和无私的爱都献给了教育事业。 殷雪梅的英雄壮举披露后,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 她被授予全国模范教师、全国见义勇为先进个人称号,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她为革命烈士,并授予见义勇为英雄称号,省教育厅表彰她为英雄教师。 人事部、教育部、江苏省委号召向殷雪梅学习。 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美国华人时报、新加坡联合早报、法国欧洲时报等40多家媒体进行了报道,人民网、新华网等网站设立“殷雪梅事迹专题”,100多万网民发帖悼念。 四、全国敬业奉献模范——方永刚 方永刚,男,44岁,中共党员,辽宁省朝阳市建平县人,专业技术7级,海军大连舰艇学院政治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研室教授。 方永刚入伍20多年来,以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立足本职岗位,深入学习、积极传播、模范践行党的创新理论,在党的理论武装工作中作出了突出贡献。 方永刚热爱本职,兢兢业业,在军校教员岗位上忠实地履行着自己的职责。 他把业余时间全部用在了刻苦学习和研究党的创新理论上,经常通宵达旦地学习、备课、撰写著作和文章。 他读过的《邓小平文选》等书籍,书的四周全被磨破了,厚厚的封面也由于反复翻阅快被磨穿了,空白处密密麻麻写满了所思所悟。 正是凭着这种水滴石穿的精神,从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到科学发展观,党的创新理论每前进一步,他的学习研究就会跟进一步、深入一层,不断推出研究成果。 他先后出版16部政治理论专著,完成10项国家和军队重点科研项目,发表100多篇学术论文,荣获全军院校育才银奖、全军政治理论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 方永刚就像时刻保持冲锋姿态的战士,哪怕十几分钟的课都充满激情,他的课充满了理论的力量和人格的魅力,连续6年教学质量被学院评为A等,多次被学院评为优秀教员、青年教员成才标兵,荣立三等功1次。 方永刚作为辽宁省国防教育讲师团成员、大连市委讲师团成员、沈阳军区联勤部客座教授,先后为部队和地方党政机关、社区、企事业、干休所、学校等单位作辅导报告1000多场,从军队到地方、从城市到乡村、从北国的漠河边防到南疆的海防哨卡,都留下他传播创新理论的足迹,被官兵群众誉为“平民教授”、“大众学者”和“科普专家”。 2006年11月,被确诊为晚期结肠癌的方永刚,仍然以顽强的毅力与病魔抗争。 他坚持从医院回到学院,为海军基层政工干部培训班国防生学员上完了他本学期的最后两节课,还躺在病床上完成了对3名研究生的学期教学和毕业论文写作辅导任务。 方永刚真学、真信、真情宣传、真诚实践党的创新理论,用生命的激情诠释了一名军校教员的敬业奉献精神和高尚师德师风。 2007年6月20日,中央军委授予方永刚同志忠诚党的创新理论的模范教员荣誉称号。 五、全国敬业奉献模范——钟南山 钟南山,男,71岁,中共党员,中华医学会会长,广州医学院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工程院院士。 在2003年抗击SARS的战斗中,钟南山主动要求承担广东省危重SARS病人的救治工作,较早确立了广东的病原,并率领团队总结出“三早三合理”的诊疗原则,成为抗击SARS的领军人物;他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主动向国外的专家学者以及新闻媒体介绍中国政府所采取的正确措施,维护了祖国的声誉。 他积极在本职岗位上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坚持每周二的大查房和周四的专家门诊,为患者服务;他坚持教书育人和科学研究,教导学生“学本领和学做人相统一”,以身作则弘扬“医德就是想方设法解决病人的实际困难”的价值观。 钟南山是我国呼吸疾病领域内的学术带头人。 他和同事一道努力,使研究所的学科建设不断取得新的进步:2003年成为国家重点学科,2004年建立博士后流动工作站,2005年主持的《广东省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防治研究》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06年顺利通过了科技部组织的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现场评审和答辩。 钟南山积极推动呼吸病学的国际学术交流,扩大我国在该领域的学术影响。 鉴于他的学识和贡献,他成为世界慢性气道疾病防治执行小组组员,2006年底又被聘为世界卫生组织急性重症传染病应急委员会顾问,参与国际急性传染病咨询工作。 钟南山积极履行政协委员职责,参政议政,积极献言进策。 近年来他对“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极为关注,在认真调研的基础上提出系统的解决思路,并在全国两会期间提出议案,有力推动了相关工作的改进和发展。 钟南山热心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多次参加社区义诊、健康讲座等活动。 钟南山先后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广东省模范共产党员、全国白求恩奖章、全国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1997年当选党的十五大代表,为全国政协第八、九、十届委员。 六、全国孝老爱亲模范——韩瑜 韩瑜,女,23岁,广西钦州市钦北区小董镇中心小学教师。 韩瑜是一名优秀的教师,更是一个孝顺的女儿,为了挽救父亲的生命,毅然将自己的左肾捐给生命垂危的父亲韩远德,用孝心谱写了一个“古有木兰替父从军,今有孝女捐肾救父”的感人故事,被群众誉为“大孝女”。 1997年5月,在钦北区小董蚕种场当司机的韩远德因带病坚持工作,病情恶化,发展为尿毒症。 一个星期两次血透治疗,每月费用高达5000元,几年下来,一家负债近10万元,陷入困境。 为减轻家庭的负担,学习成绩优异的韩瑜放弃上高中考大学的机会,报考了中师。 她生活节俭,将每天的生活费控制在3块钱以内,不断攒钱给父亲治病。 2003年,她的两个哥哥从报纸上得知换肾可以治愈尿毒症,悄悄地去做了检查,但是都不符合捐肾要求。 年仅18岁的韩瑜也悄悄到医院做了比对检查,在确定各项指标符合要求后,毅然决定把自己的一个肾捐给父亲。 当她向父亲提及捐肾的时候,慈祥的父亲宁可一也不要她捐肾,说“我怎能用牺牲女儿的健康、幸福来换这一条老命呢!”家人知道韩瑜的想法后,也没有一个人同意。 但瘦小的韩瑜,却有一股韧劲,坚决地说“父亲今年才46岁,他与母亲将我们三兄妹拉扯大十分不容易,至今没过上一天舒心日子。 何况医生说了,捐一个肾,对身体没什么影响。 就是有影响,为了救父亲,我也心甘情愿。 ”她每天跪在父亲床前苦苦哀求,7天之后,无可奈何的父亲终于被她的孝心和毅力所感动,答应了女儿的请求。 2003年1月24日,韩瑜和父亲在桂林解放军181医院成功完成了换肾手术。 资深的主刀医生说:“我做过许多例肾脏移植手术,可谓轻车熟路。 但面对这位18岁的美丽女孩,我却于心不忍,迟迟下不了刀啊!”韩瑜以肾救父当时在全国是首例。 她的壮举感动了社会,人们称赞她是个道德高尚、勇敢孝顺的好姑娘。 2003年,韩瑜荣获中华孝亲敬老楷模提名奖和全国孝亲敬老之星,2006年被评为全国十大中华孝亲敬老楷模。 中央电视台等多家新闻媒体先后对韩瑜的孝老事迹作了报道。

在中国当兵5年,退役后去法国当“雇佣军”的80后小伙,现在过得怎么样?

每一个国家都有军人,他们保卫祖国,为祖国流汗流血,甚至牺牲自己。 他们是祖国的坚强后盾,也是人们心中的铁人。 每一位参军的中国公民在进入部队之后都会接受严酷的训练,成为一名合格的中国人民解放军。 即使在退役之后,他们依然是社会上最闪亮的存在。 有一些军人在退役之后就会选择进修或者步入社会,打拼出自己的一份事业,同时还有一些军人在退役之后成为一名雇佣兵。 今天我们要说的就是,在中国当兵5年,退役后去法国当雇佣军的80后小伙,他现状如何了呢?

一、五年军旅

这一位80后的小伙叫做吴鑫磊,小时候的吴鑫磊时常跟着一些大人看抗战片,他看着那些军人穿着军装,英姿飒爽,认为他们很帅。 所以小时候的他就一直都希望自己在未来能够成为一名军人,于是他在学习上不断的让自己变的更加优秀。 就在1999年,他成为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一员,在北京戍区当一名战士。 进入部队之后的吴鑫磊接受部队的训练,其中就有军事地形和射击等各方面。 2004年他从部队退役,结束了五年的军旅生涯。

二、雇佣兵

本以为吴鑫磊会成为一名普通人,但是没想到在2006年他继续自己的军旅生涯,成为了法国第二外籍兵团的一名伞兵。 在这个兵团当中,他是唯一一个中国人。 2009年,他进入到法国陆军特种伞降突击群,在军队当中,他学习到了通信,射击武器以及装备等各方面的技能,并逐一掌握,甚至还加入了外籍军团的行动。 那些行动的执行地点在非洲或者亚洲。 参与战争的他每一天都在与死亡搏斗,很多次都是在死亡的边缘当中挣扎,甚至差点牺牲。 凭借顽强的意志力,最后吴鑫磊存活下来。 因为他是伞兵,所以每一年跳伞的次数高达上百次。 为了能够让自己死里逃生,他吴鑫磊必须去学习更多的技能,例如武术以及全世界各个国家的格斗技巧。 同时还需要经历更严酷的训练,直到最后他成功退役。

三、追求安定

在年,吴鑫磊成为了《军武大本营》节目组的策划人。 2019年,他跟随着埃德·斯塔福德进行了一场生存挑战。 2020年,他参加的《决战荒野华夏秘境》一经播出,也就让他成为大众知晓的人物。 如今的吴鑫磊追求的是平稳安定生活,因为他知道战争从来都不是仁慈。 从他加入军队的那一刻,直到他退役期间,有十几年的时间都是与部队过着朝不保夕的生活,有时候他的经历甚至要比电视剧当中演的还要精彩。

结束语:在年轻的时候,吴鑫磊就经历到了一些充满挑战的生活,不过退役之后他更多的是享受那些平静安稳的生活,他为自己生活在中国这样一个和平的国家而感到幸运。

四年级下册4单元(小英雄雨来那个单元)作文怎麼写! 不太急,可以慢慢来..... 老师现在还没要求写!

战争么?好快啊,我们都是六年级才开学的,四年级就学了。 是关于战争的吧,有夜莺之歌是不是?给你一点意见吧,你可以借鉴一下下面的内容:只要一发动战争,那将会是一场巨大的灾难:满地是尸体,血流成河,就连战争所到处的大自然也会变成面目全非……这些都是战争的罪恶,所以我们要热爱和平,反对战争在这个世界的没一个人都应反对战争,因为经过一次战争可能使人家破人亡。 在我记忆中有一段这样的片段:在某一天里,某一个部队接到上级的指示,要不惜一切代价守住长城。 这是解放军对日本军队的战争。 开始时,炮声,枪声,呼喊声,号声混成一片。 那声音震耳欲聋,地也被炸得地动山摇的。 过了许久,解放军的炸弹、子弹剩下不了多少了,这是解放军不顾一切的冲上去和敌人拼命。 有的用拳头和敌人双打,有的和敌人抱在一起在泥浆里翻来覆去,有的和敌人在水里打,有的人被敌人砍了三四刀都没倒下去。 那里的场景阴沉沉的,硝烟布满了战场。 到最后尸体遍地都是,有横着的,有竖着的,有掉在城墙上的……有时,那些尸体中还有正往城下掉的,那场景是忍不惨睹,虽然最后我方还有5人生存,五星红旗在高高飘扬,我方胜利了,但是是用了多少人的生命换来的,付出了多大的代价:牺牲了几万人,歼灭敌人也几万人。 但是不管怎样这都是不好的结局。 这些都是战争带来的罪恶。 战争的罪恶:使我们失去了自己的梦,是我们家破人亡,使我们的心灵蒙上了一层阴影……。 所以,我们要热爱和平,反对战争!让我们人人和睦相处,共造一个和谐社会!现在,我们的生活十分美好。 可你,是否想过,现在的幸福生活来的?这可是战士用自己滚烫滚烫的鲜血换来的。 这个代价太大了!今天,让我们来顾过去的点点滴滴吧! 在抗日战争史文章中,我看到了炮火连天、浓烟滚滚的战场。 一个个满身鲜血、汗流浃背、奋力拼搏的八路军战士们。 万山丛中,青纱帐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游击健儿到处逞英豪;雁翎队、敌后武工队、铁道游击队,地道战、地雷战、麻雀战……使骄狂一时的日本侵略者陷入到敌后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 我还看到了19路军组织的“敢死队”出发前接受长官的指示。 接着,“一、二八”的战火首先在闸北燃烧。 一个个19路军沉着应战。 我还看到抗战1月27日午后,日军准备开火的消息使住在北四川路一带的上海居民纷纷涌向租界避难。 最后,蔡延锴军长临前线指挥…… “淞沪会战”中“八百壮士”的忠贞奖章,“血战台儿庄”的杀敌大刀,“武汉会战”中毙敌3000余人的万家岭大捷中缴获的战利品……抗战初期,国民党数百万军队对日军进攻进行了正面作战,给日军以沉重打击,粉碎了日本军国主义者“速战速决”的美梦。 “抗日则生,不抗日则死,抗日救国,已成为每个同胞的神圣天职!”“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 ”“坚持抗战,坚持持久战,坚持统一战线,最后胜利必然是中国的。 ” 中国共产党,率先吹响抗战的号角。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 在中国共产党的积极努力和推动下,国共两党抛弃恩怨再次走到一起,中华民族全面神圣抗战从此以燎原之势燃烧起来。 这场在1945年9月3日赢得的战争胜利全然不同以往110年前的甲午战争。 从1840年开始到抗日战争胜利的105年间,几乎所有的大中小帝国主义国家都侵略过中国,而我们惟一赢得的,就是60年前的那场胜利。 那是近100年来积贫积弱的中国第一次在一场生死存亡的民族战争中取得胜利,这场胜利改变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命运,唤醒了沉睡了几个世纪的中国。 历史学家陈寅恪曾说:“国可亡,史不可灭”,因为修史“系吾民族精神上生死一大事”。 在2005年 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之际,我了解这段悲壮而可歌可泣的历史,作为一名中国学生,无疑是责无旁贷,却又是一件难以承载的任务。 同学们,战士们就是这样抛头颅,洒热血,用汗水和鲜血换来的新中国。 让我们勿忘国耻,好好学习,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才,将来振兴中华! 革命战士永垂不朽! 我非常喜欢和平鸽,因为我看到了它们就像是看到了和平。 它们把和平的希望带到了每一个孩子的心中,使我的心顿时亮了起来,同时在那片美好的心田上打开了一扇心灵的窗口。 通过那扇窗口,我看到了广阔的蓝天,天上飞满了传情的和平鸽,把关心与思念带向全国各地,使对方心中像点了暖炉一样温暖、惬意。 到处都开着象征着和平的鲜花,世界上的一切都呼唤着和平的美好。 忽然,一声枪响,打破了和平的宁静。 战争开始了,顿时,天上乌云密布,一声又一声的巨响威胁着一朵又一朵娇嫩的和平之花。 鸟儿们被烟火熏着,被一颗颗无情的子弹打得遍体鳞伤。 此时,小孩的哭声、人们的呼喊声与万灵的叫声交杂成一片。 他们渴望和平呀! 可是,子弹与大炮是无情的,它们还是不停地夺去无辜人的生命。 “为什么要开战,让世界恢复和平吧! ”所有的人乞求着。 可是,那些国家的领导人还是在为私利战斗着。 当战斗暂时停止时,我看到了这样一幅悲惨的画面:昔日美丽的城市变得惨不忍睹。 有些人抱着自己死去的亲人大哭,有些人则祈祷战争快点儿结束。 就这样,一个美好的地方,变成了一座充满杀气的地狱。 和平鸽飞走了,我的心中也有了一道无法痊愈的伤口。 世界人民需要和平,停止战争,让和平永驻人间吧! 2.不能忘记的过去--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 六十年前,法国,诺曼底,犹他海滩,一队又一队的美国与英国士兵冒着枪林弹雨向前方的碉堡冲去,一个接着一个的战士倒下了,仍然有人呐喊着向前奔跑,片刻,鲜血染红了整个海滩…… 六十年前,苏联,斯大林格勒,前线,一辆又一辆的卡车载着刚从训练营里出来的新兵,军官在车上喊着:“我们不需要活着的逃兵!”话音刚落,就有一枚弹片击穿他的头颅。 新兵们被赶下车,有的人拿到枪支,有的人则只拿着子弹,扩音器里不断地重复一句话:“没有拿到枪的,跟在有枪的后面,有枪的同志牺牲了,没有枪的同志就拿起他的枪,继续冲锋……” 六十年前,中国,东北,某个村庄,晚上,一名光着膀子的中年人扶正了挂着一把寒光闪闪的大刀的带子,转过身对着一群村民,其中有十几岁的小伙子,也有头发斑白的老者,他们同样背着大刀。 那中年人说:“都没让家里人知道吧?”众人都沉默不语,中年人把手一挥,“那走吧。 ”半个时辰后,日军基地里惨叫声、枪炮声和金属碰撞的声音接连不断,月光映在刀刃上也有了悲愤的色彩,随着刀的挥动不停地闪耀。 随着最后一声枪响,再也找不到地面上的月光…… 战争,除了死亡和毁灭,什么都不能带给我们。 战争给我们留下了惨痛的记忆,也留下了英雄,为了正义与和平而献身的英雄,我们无法忘记,忘记战争,忘记死亡与毁灭,更不能、不应忘记战争中的英雄们,是他们结束了战争,停止了毁灭,用他们的死亡,代替了别人的死亡。 战争结束了,就让我们来纪念沉睡的英雄。 六十年后的今天,法国,诺曼底,犹他海滩,当年在此浴血奋战的老兵,穿上了挂满勋章的军装,走在路上,人们向他们喝彩,为他们欢呼,同时他们也发现,老兵们的笑容如此沉重…… 六十年后的今天,俄罗斯,莫斯科红场,这里是庆祝,或许应该说纪念二战胜利六十周年的主要场所,来自全世界的英雄们,受到各国领导人尊敬、赞颂。 六十年后的今天,中国,东北,某个小镇,一个班的学生,在一位八十多岁的老人的带领下,来到了一座纪念碑下,老人讲述了当年自己杀敌、幸存、逃脱的经历,依然是激动不已,他唱起了那首令他热血沸腾的歌:“大刀向敌人头上砍去……”学生们流泪了…… 纪念,为了不能忘记的过去。 上网找的,其实网络是个很可靠的东西呢,希望能给你帮助才好……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m.srwj168.com.cn/keji312/10618.html
吉伊卡哇 现已开放 安卓预注册 iOS 首款手游公布
是否推迟报复哈尼亚被暗杀 伊朗最新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