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个开始!我断言 药神 票房破5亿 徐峥这片会是下一部

如果电影院能推出弹幕功能,《逆行人生》一定是第一个需要的。

这是徐峥在《囧妈》之后暌违四年,又一部自编自导的电影。

这一次他饰演了一名外卖员,穿梭在上海的大街小巷,演绎了一幕幕看似啼笑皆非的故事。

光看片名和预告片,很多观众会以为这是一部外卖员版的《人在囧途》,开怀大笑可以了。

没想到在看影片的过程中,很多观众都表情凝重。

如果大银幕上有弹幕,弹幕里一定会出现这样的句子。

“本想看个喜剧,结果给看破防了!”

“徐峥,你是在我家安了摄像头吗?明演我了呢!”

“本以为是一部《人在囧途》,没想到看出了《我不是药神》的滋味!”

在皮哥看来,这就是典型的“预期违背”。

《逆行人生》并不是一部简单的喜剧,而是一部披着喜剧外衣的现实主义作品。

这一点,从电影的影像风格就可以看出。

全片自始至终有很多空镜头。

城市街道,人潮汹涌,疲惫的身躯,张望的面孔,灰蒙蒙的色彩风格充满了纪录片的质感,让人几乎认不出这是大上海。

巧合的是,3年前徐峥主演的《爱情神话》里,故事同样发生在上海。

那一部里徐峥演的是小资情调的上海土著,整个电影的画风清新别致。

这次徐峥演了一个失意的中年男人,画风也变得严肃沉重。

整部电影客观来说,主题基调还是借人物故事,来表现如何闯过生活的难关。

不过皮哥看完电影后,最大的感受不是这些。

这些只是故事表面呈现出来的。

但影片还有很多没有明说的,徐峥藏在了某些角落,触摸起来,如尖刀般锋利。

如果我们看到这一层,会别有一番滋味。

高志垒和上海中金女孩

纪录片式的影像风格,还只是礼貌的开场。

《逆行人生》触及到的诸多尖锐的社会议题,则是徐峥对观众的一次充满勇气的“冒犯”。

房价泡沫挤碎、P2P暴雷、大厂裁员、年龄歧视、中产返贫、算法内卷……

这些话题几乎无死角辐射到了每个观众内心的隐痛。

如果说杨德昌是华语电影的手术刀,能用锐利的刀刃切开社会的剖面。

那么徐峥就是一根针,观影时我们甚至能听到针穿破皮肤表层的爆裂声。

这根针精准找到了穴位,对着观众一通猛击。

徐峥饰演的主角高志垒,堪称中年失意男人的集合体。

知乎上曾有个热门提问,中年男人最快返贫的方式是什么?

大家公认的几个答案是:高杠杆贷款买房、老婆当全职太太、孩子读国际学校、投资P2P项目。

好巧不巧,高志垒都遇上了,他不返贫谁返贫?

普通人最容易犯的错误又有哪些?

上了名牌大学,以为自己是天之骄子,其实就是个小镇做题家;

进了大厂,错把平台当个人能力,直到35岁之后被优化才发现,自己只是颗螺丝钉。

买房翻倍,投资赚钱,不过是吃到了时代红利,却以为自己是当代李嘉诚,中国巴菲特。

直到经济下行,吃进去的都要吐出来。

高志垒又都遇上了,他不倒霉谁倒霉?

很多人说这样的角色有点夸张,怎么什么霉运都被他碰上了。

但其实现实远比电影更魔幻。

前段时间,上海中金女孩的遭遇,不就是高志垒的翻版?

985毕业,20多岁年薪百万,最高点接盘千万豪宅,人生即将到达巅峰。

随后遭遇大幅降薪,房价缩水,房贷断供,怀孕抑郁。

唯一不同的是,现实中的这个女孩从高楼一跃而下,成为令人唏嘘不已的新闻头条。

电影里,高志垒熬过了至暗时刻,成为了一名外卖员,开启了逆行人生。

逼真的群像:贾冰的金句制造机,王骁的2张面孔,冯兵的温柔

当然,把这样的故事拍成电影,其实难度很大。

高志垒之前的身份,是年薪50万的大厂P7级别的城市精英。

多数观众对这个群体不了解,电影在塑造时,可以遵循自己的表达理念。

高志垒后来的身份,是上海街头送外卖的45岁大叔。

对于外卖员大家可太熟悉了。

整个中国的大小城市里,都穿行着黄色和蓝色的外卖骑士,我们几乎每天都会和这些人打交道。

这种罕见的观众接触度就决定了,电影拍得太真没意思,拍得太虚又会不接地气。

徐峥在虚实之间,做了很好的平衡。

他在前期铺垫得很扎实。

高志垒是如何成为外卖员的,如何加入外卖站点,从一个菜鸟变成单王。

甚至外卖平台的细节,接一单多少钱,一个差评扣一百,微笑扫脸不通过要封号三天……

从脉络到细节都交代得很清楚,看完影片你甚至可以直接上岗送外卖了。

具体到高志垒这个角色,他的转变也表现得很细腻。

前期放不下自己的精英身份畏手畏脚,成为“辣手摧花”后开始触底反弹。

去前公司送外卖被嘲笑揶揄后,彻底“转性”,开始放下脸面。

然后置之死地而后生。

一边靠智力开发小程序实现降维打击,一边靠体力逆袭成单王,整个过程是立得住脚的。

影片对外卖员的群像刻画得也很好。

贾冰饰演的站长外冷内热,满嘴顺口溜,堪称本片的金句制造机;

王骁饰演的白血病患儿父亲有着“老抠”和“慈父”两副面孔;

冯斌饰演的卷王大黑,冰冷外表下藏着一个柔软的故事。

邬家楷饰演的杨大山,热心、毫无保留地帮助新人,微笑面对生活。

这些充满张力的角色组合在高志垒周围,既增强了群体真实度,也让高志垒这个人物更加立体。

以上为实。

影片最后的高潮戏,徐峥进行了艺术的加工。

他用平行蒙太奇的剪辑,让三个人物在时空里形成互动。

高志垒和小师父大山隔空竞争单王的殊荣。

两个人一个人爬旋转楼梯,一个人独闯夜店,隔空斗法非常精彩。

而高志垒的老婆则敲起了架子鼓,愣是敲出了将士出征的气势。

两个外卖员送餐这件小事,被整得像两个超级英雄拯救世界,沉浸感十足。

以上为虚。

虚实结合,让整部电影在真实的基础上,兼顾了商业性。

高潮过后,高志垒并没有逆袭。

他还是老老实实卖了大房子,搬进了老破小,女儿也没能读国际学校。

真正的逆袭,是和自我内心的和解。

做好眼前事,珍惜眼前人,足矣。

跳下苏州河的鱼and脱下长衫的孔乙己

有人说徐峥还是那个精明的上海人。

选了一个大众共鸣度高的现实主义题材,更容易打造爆款。

这种声音特别集中在上映之前。

但如果真正看完电影,就会意识到这种观点还是片面了。

作为一部现实主义电影,《逆行人生》不只是穴道针灸,让你痛一下,爽一下。

在这种浅层感受之后,你还会有种刮骨疗毒的酣畅淋漓。

最能体现这一点的,就是他把很多深刻的隐喻,藏进了台词细节里。

比如高志垒送外卖在桥上翻车了,车后座的鱼掉到地上还活着,蹦跶着跳进了苏州河里。

他和顾客通电话时 “跳下苏州河的鱼” 引发全场爆笑。

这是句很值得玩味的台词。

对于高志垒来说,今天倒霉极了,但对于那条鱼来说,今天却是重获新生的一天。

人世间的欢喜和哀愁往往是平衡的,有多少人笑,就有多少人哭。

郭德纲的段子里也有类似的表述。

泰坦尼克号撞冰山沉了,对船上的达官贵人绝对是灾难,但对厨房的龙虾来说,绝对是生命的奇迹。

再比如,高志垒的同事小孙,名叫孙奋斗。

“孙奋斗,奋斗的孙子” ,一句戏言却一语成谶。

一开始孙奋斗靠内卷卷走了高志垒,但没过多久他就也被新人给卷走了。

两个竞争对手其实同病相怜,都是“奋斗的孙子”。

还有外卖站长和高志垒争吵时说出的那句 “不是你的问题,是我们的问题吗”

多少人听到这句话会起鸡皮疙瘩,心里涌起难以言说的滋味。

高志垒送外卖,明明是顾客把地址写错了,他却要为了避免差评被迫道歉。

多少职场人遇到过类似的情况,平白无故成为了背锅侠?

高志垒被黑中介骗了3万块,他本来要教育黑中介,结果中介通过窄门逃之夭夭,高志垒却卡在了铁门中间。

曾经那个意气风发的少年是可以从容穿过去的。

如今岁月的摧残下,他得了糖尿病,起了啤酒肚,只能卡在时代的缝隙里。

黑中介一句 “卡住了吧” ,真是一语双关。

还有电影中那句 “脱下了孔乙己的长衫,但还没成为骆驼祥子” 更是嘲讽度拉满。

多少趾高气昂的年轻人,张嘴闭嘴都是“大不了回家考个公务员”、“大不了找个有钱人嫁了”、“大不了去送外卖”。

等他们经历过社会毒打后,一扭头才发现,当初自己用来保底的赛道上,也早已挤满了人。

去不了的未来,回不去的曾经,此时此刻不再年轻的我们,和影片中的高志垒有啥区别?

三场车祸

影片中有三场车祸戏,给皮哥留下深刻印象。

一场是老抠被撞,死里逃生,拿了一万五的赔偿,还自嘲财运来了挡不住;

一场是高志垒骑车下坡撞翻了三轮,一车“古董”折价,赔了对方近5000元。

一场是高志垒最后争夺单王时,被车撞得头顶见红,带血完成了绝杀。

但凡在城市里生活过的人,都亲眼目睹过外卖员在街头巷尾横冲直撞的场面。

背后的原因,就是外卖平台的算法在作祟。

外卖员能最快多长时间完成送单,一个月能接到多少差评扣多少钱,一个外卖站点做到天花板水平的月收入也无法超过2万元,这些条条框框都是算法算出来的。

外卖员就是被算法规训的群体。

他们为了赚更多的钱,只能剑走偏锋。

闯红灯、逆行、抄近道就是他们对抗算法的方式。

但人终究战胜不了机器,最后车祸频发就是这场人机大战的结局。

追根溯源,我们当然应该谴责外卖平台的不近人情。

但仅仅止步于此,又还不够深入。

事实上徐峥真正想探讨的,是人类社会被体制化的悲哀。

《肖申克的救赎》里,老布在监狱待了一辈子,出狱后已经无法适应现代社会生活。

他连上厕所都要向上级请示,恢复自由身反而是一种折磨。

最终他上吊自杀,死因就是被体制化了。

《逆行人生》要探讨的核心,有异曲同工之妙。

不只是外卖这个行业,我们整个社会都快被大数据创造的系统奴役了。

高志垒本是公司骨干,为了规训打工人,他设计了一套算法系统用来考核员工。

他还留下一句名言,“要尊重算法”。

结果最终自己吃了回旋镖,自己也被这套算法给淘汰了。

离开大厂后他进入了外卖行业,表面看是逆行人生,让我们感受到了闯过人生坎坷的勇气。

但本质是从一个牢笼,进入到了另一个牢笼,被奴役的本质没有改变。

悲观地说,人类社会之所以能运行几千年,就是形成了一套以效率为先的算法系统。

这套系统是把双刃剑,带来科技进步的同时,也把人异化为工具。

区别无非是,一个是大厂里被打磨到锃光瓦亮的螺丝钉,一个是外卖站点无人问津的边角料。

明白了这一点,我们就能明白内卷的本质——

大家都被困在算法里卡住了,包括制定算法的人。

最近几年流行的佛系和躺平,表面看是一种不思进取,实际上是对时代洪流的无声抗争。

外卖员被迫成为了这场战役的排头兵,而倒在车祸里的人,不经意间成为了算法机器里的殉道者,如飞蛾扑火般绚烂多彩。

影片结尾,表面看高志垒通过研发路路通小程序迎来了逆袭的机会,实际上他设计的小程序本质上还是那一套算法。

“用的人越多越精准。”

他解开了脖子上的绳索,又把绳索套在了别人头上。

影片到这里戛然而止,留给大家思考。

你可以看成是一个充满希望的结局,也可以看成下一个悲剧的开始。

这里的留白恰到好处。

票房破5亿,只是个开始

最后,从《逆行人生》能看出徐峥的号召力。

他找来了《人世间》里的丁勇岱和黄小蕾,《狂飙》里的老默,凭《繁花》爆火的辛芷蕾,还拉来了半个喜剧圈的人。

有贾冰、王骁,《喜剧大赛》里的马东、周铁男,《戏剧新生活》里的吴彼,甚至还把于和伟请来客串。

这么多大腕儿聚会,他完全可以拍一部“图一乐”的轻松喜剧大赚一笔。

但他非要拍一部现实主义作品,“冒犯”观众,也颠覆自我。

光这份勇气已经值得尊重了。

更何况影片本身的完成度足够高,浅层、深刻都给观众提供了足够的理解通道。

拍得真实但不压抑,有深度但通俗易懂,是当下电影市场稀缺的好作品。

《逆行人生》上映首日,拿下排片、单日票房、观影人次三个第一。

目前业内预测票房为5亿,不过皮哥相信,这只是个开始。

随着影片口碑逐渐释放,影片会得到更多观众的认可。

徐峥也别着急,好戏才刚刚开始。

皮哥推荐大家不妨去电影院看看,或许你会品出更多味道呢。

©原创丨文章著作权:皮皮电影(ppdianying)

未经授权请勿进行任何形式的转载


《我不是药神》1日破3亿,看过的人说说究竟好在哪儿?

一、 给人喜出望外的惊喜感。 喜剧的外表加持,深刻人生涵义令人发思。 还没正式上映前,就已刷爆朋友圈。 网友评论道“我以为是一部喜剧,没想到看着看着就哭了,太特么扎心了!”更是高赞称:这两年最好的国产片。 没有之一。

二、 社会统一心声大。 由一个小角色引申出的人生选择“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但良心受折磨,寝食难安。 还是重操旧业,为病友贩药,但可能会遭受牢狱之灾。 ”

个人上,是选择良心还是个人权益?

病人上,是选择坐以待毙乖乖等死,还是怂恿贩卖有用的假药?

制药公司方上,是任仿制药泛滥而不管,让公司破产?还是举报仿制药,让吃不起药的人死成一片?

政府官方上,选择法高于命,还是选择命高于法?不抓药贩,不合法。 抓了药贩,很多病人就会死。

交错的代入让整体影片思维层次上升、更贴近社会大众心声。

三、 通过事件将人生哲学全面淋漓诠释。 《我不是药神》是一部好电影,它之所以好,就是没有明确的好坏和善恶。 好像人人都没错,好像人人都是正确的,但悲剧却实实在在发生了。

或许这才是真正的悲剧,就如大哲黑格尔所说:“真正的悲剧不是出现在善恶之间,而是出现在两难之间。 ”你知道什么叫选择吗?善与恶、是与非之间的选择。 根本不是什么选择。 真正的选择是两难选择——选择A,充满人性,但必定伤害B;选择B,也充满人性,但必定伤害A。 你两者都想选,但环境只能让你二择一。

最后,送一句话给大家。

心存善意,予人希望,即是药神。 这个世界一定会慢慢越变越好,不是因为出现救世主,而是有了光,有光的地方就有追光者。 你我都可能是那个人,不是吗?

❥(^_-)做一个温暖人心的公众号:旗开解忧杂货店。 爱心理学,关注旗开。

我不是药神是什么意思

我不是药神,是由文牧野执导,宁浩、徐峥共同监制的一部剧情片,影片讲述了神油店老板程勇从一个交不起房租的男性保健品商贩,一跃成为印度仿制药格列宁”独家代理商的故事。 该片于2018年7月5日在中国上映。 豆瓣评分达到9.0,首日票房破三亿,引起了广泛的热议。

@河森堡:

前几日和大家说的那个让一群微博大V吵成一团的电影上映了,徐峥主演的《我不是药神》。

这几年印度拍了几部扬眉吐气的电影,为印度电影人赢得了巨大的尊重,这些片子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深刻地反映社会问题,现在中国电影人也献上了这么一部片子,我打心底里为这件事高兴。

我要提醒大家,这并不是一部让人开怀大笑的电影,整部影片的调性阴郁沉重,讲述的是一个中年屌丝从印度走私抗癌药最终被判刑的故事,但是编剧的功力非常深厚,再加上所有演员的演技都在线,这使得这电影在播放过程中的每一个情节都死死地把观众的立场焊在了主角一方。

整部片子至少有三处扎了我的胸口,一次是散伙饭上,一次是QQ群里的聊天,还有一次是剧终的送别,简直看的我双手捂脸眼泪打转。 徐峥也从影片开始时的龌龊屌丝最终变成了一个自我献祭的孤胆英雄,如果满分是10分的话,这片子在我心里的评分不低于8.5。

上次内部放映刚一结束,现场的人就立刻吵成一团,有的人嚷嚷得脑门子上的青筋都爆出来了,足见这部片子的争议之大,我相信公映之后社会上的争吵甚至是对骂都会有的,但是只要影片提出的问题可以让更多的人关注、思考,那就是一件好事。

徐峥之前拍了让我不很爽的电影,但是看完了这部影片,我尊敬他。

@来去之间:上个月同事说这片推荐但是可能上不了,所以某天中午没吃饭跑去看了样片,之前以为不过是达拉斯买家俱乐部的中国版,看完感觉比那个冲突要多……那个只是是法律和人性的冲突,这里还有金钱、责任……而且冲突发生在每个角色身上,包括卖假药的老板……如果不是跟同事去看估计会哭出声了[挖鼻][挖鼻]应该是今年最佳国产片了,徐峥没意外应该可以拿个最佳男主了[摊手]上映后再去刷一遍,看看剪了多少(反正最催泪那段肯定会剪了的)

@战争史研究WHS:提前看了《我不是药神》点映,感觉很复杂。 前几天聊印度仿制药的时候说过,一款成功的药,要cover掉好几种不成功的药的研制成本。 第二粒药的成本是0.05美元,第一粒的成本是5亿美元。 但是另一方面,患者的生存权也必须考虑。 个人看法,如果是为了治病而去印度治疗+服药,在伦理和道德上不成问题;从印度往国内帮人带药,如果不是为了盈利,我要是公检法的话也会网开一面。 (这片子的原型是无锡陆勇案,一边看一边用手机查了下,陆勇案的结果是检方撤诉,白血病药物纳入医保。 相比于电影里的结尾,现实中的结局要好得多)

另外感觉这片子有些打脸情节过于大胆,竟然能过审,也算是广电的枪口抬高一寸”了

我不是药神!徐峥主演!

说起最近特火的电影当属《我不是药神》,这部影片上映之后反响强烈,观众对其的评价极高,这点很难得,纵观整部影片能够成为今年电影的黑马,自然有其独到之处,我们从影片早前的宣传上来看,现如今的实际观影与之并无差异,甚至还有惊喜。

如此精彩的一部佳作,到底是个啥样的内容呢?先来聊聊,其实这部影片的内容主线很简单,简单的用一句话就可以概括,怎么讲?影片讲述了一个主营男女保健品的药店老板,经过一番周折从事起了走私印度医学领域某品牌白血病特效药的营生,而后靠此不义之财掘得了人生的第一桶金,再往后不用说大家都能想到,自然是法网恢恢疏而不漏。

就这样一个简单的主线撑起了整个架构,当然细节自然是撑起整体精彩的关键性因素。 当我看完这部电影后,可以深深地感到影片实际讲的是,中国老百姓在过去的那些年中看病贵和难的问题。 这是过去存在的一个普遍性的问题,这部影片将这种普遍性问题用影视作品来展现给大家,也是其精妙之处。

那么这部影片的精彩当然不止是上面说的这些,我想这部影片之所以那么有魅力有课可看性,因为影片的故事人物原型均来自现实生活中,单从这点上来说,这不是一篇凭空想出来的作品,这是一部注入了鲜活灵魂的电影,因此看起来那么有亲和力。

就拿徐峥饰演的程勇这个步入中年的男子,浑身上下充满油腻和邋遢的节奏,媳妇和儿子都离他而去,家中还有栖身在养老院身患疾病的高堂,剩下他自己和那间半死不活的保健品商店在那里苦苦地挣扎,这一切都在继续,店内的主打产品印度神油根本就是滞销卖不动,生活捉襟见肘。 然而某天机会来临,一个名叫吕受益的人出现后,程勇的转机出现了。

我们可以看到程勇这个角色的生活原型现实中的名字叫陆勇,此人在生活中人送外号药侠,那么这个人到底是个啥样的人?陆勇自己其实也是一名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在2002年时这个病被医院确诊,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病呢,简单地讲就是一种恶性肿瘤形式的白血病,其病理形成主要还是因为患者体内产生大量不成熟的白细胞,从而极大的抑制了体内正常造血的形成。 那么这种病除了正常我们所熟知的化疗手段之外,在早期还可以通过药物来进行辅助治疗,而这种药物就有影片中所涉及的名为格列卫的药品,来维持患者的生命,当然如果这种病到了晚期,就是再好的药再好的医疗水平,也无回天之力。

上面聊了那么多其实也是为大家更好的了解陆勇这个神奇人物,重点来了,身患这种白血病的患者其实也不是谁都能买得起这种药,因为这是一种价格上万的进口药,买不起的话只能是等待着离开这个世界的那天,然而如果化疗的话,痛苦非一般人可以承受,陆勇自身的这个病还是选了服用格列卫来维持,然而纵然是身家百万的他,几年后这点老本都被高昂的医药费消耗殆尽,为了生存下去,现实不得不要求他寻找一个能够活下来的代替格列卫的药物,一次偶然他从外国友人处得知印度还有一种格列卫的相关药品,这种药物与之前他用的这款差异甚小,而且最大的特点是便宜啊,原来上万一支而这种印度格列卫只要3000左右,相比之下还是极有吸引力的。

说到这,我们仔细想想为何两个产不多的药却价格相差甚远,这里面其实还是牵扯到研发啊专利技术等一系列的费用成本在其中,那么印度的这款药是不是便宜就不好呢,根据看到的资料显示效果基本相当,这款药本就是印度政府给本国看不起大病的贫穷的人提供的一款类似仿造的药品,所以研发等相关费用都避开了,这当然是便宜了,这里的关键是虽然是仿造的但是比起假药来讲这款是不二选择了,陆勇不仅自己用上了这个药,还为其他的患者代买这款印度产格列卫,于是无形当中肯定涉及到了相关法律禁止的范畴,当事发后的确有许多得到帮助的患者联名上书为其说明情况,现实中的陆勇最终还是被免于刑事处分。

实在讲,艺术作品的展现和现实是不相同的,陆勇这个现实中的人物与影片中徐峥饰演程勇最大的差别就在于陆勇并没有从这个过程中获利。 电影中唯一和现实有些近似的情况就是那些个患者现实中的很相似,这些人为了活下去,把希望寄托给程勇。 药侠的出现使得那些卖假药的人无利可图了,就此药侠的称号也在民间扩展开来。

回到影片中来这部影片最大的反派应该就是那个生产假药的药企了,打着真药的旗号,公然兜售真正的假药,讲真,利用患者的买不起格列卫心理,赚取黑心钱这种行为本身就令人不齿,人命关天的事岂能是如此儿戏呢。

本文临近结尾,我想说的是《我不是药神》是一部具有现实意义的电影,无论是选材还是演员本表演的刻画都是相当精彩到位的,我们如果不讲影片的现实意义,这仍然是一部不可多得的上乘佳作。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m.srwj168.com.cn/keji312/10968.html
英国皇家爱乐乐团华丽归来 上海音乐厅平移20周年
小种子 科技创新 大产业 孕育 铸牢共同体 中华一家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