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攻入俄境内第5日 库尔斯克数万人撤离

当地时间8月10日,乌克兰军队攻入俄罗斯库尔斯克州的第五天,俄乌两军继续交战,7.6万多俄罗斯居民被迫撤离。

据《莫斯科时报》报道,乌军已经推进了数公里,俄军也紧急调遣了预备队和额外装备,但双方均未透露调动兵力的具体细节。

俄罗斯核能机构当天警告称,距战斗不到50公里的库尔斯克核电站也面临“直接威胁”。

库尔斯克州官员称,已有7.6万多名俄罗斯居民被临时迁移到安全地区。俄罗斯当局已将紧急援助物资向边境地区运送,并增调火车让民众逃往首都莫斯科。

8月9日,俄罗斯居民撤离库尔斯克边境地区

五天前(8月6日上午),乌克兰军队突然攻入俄罗斯库尔斯克州。 这是乌军在两年半的战争中发动的最大规模和最成功的进攻 ,乌军至少有四个机械化旅和空降旅参加。

乌克兰军方9日表示,连夜袭击了俄罗斯西部利佩茨克州(Lipetsk)的一个军用机场,炸毁了一些制导炸弹并引发了一系列爆炸。这个机场停放着俄军的苏-34、苏-35和米格-31战斗机。

面对乌军的攻势,莫斯科已经宣布库尔斯克和利佩茨克两个州进入紧急状态。

分析认为,乌军罕见采取跨境袭击是为了分散俄军对乌克兰东部的攻击,同时增加乌克兰当局在美国大选后与俄罗斯停火谈判的筹码。

基辅当局一直对这次跨境袭击保持沉默,直到10日晚间,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在夜间讲话中表示,乌军总司令瑟尔斯基向他汇报了“关于前线和我们的行动以及将战争推向侵略者领土”。

泽连斯基表示,“乌克兰正在证明它确实能够伸张正义,并保证对侵略者施加所需的压力。”

8月10日当天,乌克兰首都基辅响起了空袭警报。乌克兰空军称,除基辅以外,还有五个地区正遭受无人机攻击。


第二次世界大战所有重大战役列表?

第二次世界大战重大战役:克里特岛空降战役 :克里特岛空降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军为夺占希腊的克里特岛于1941年5月进行的空降作战。 巴尔干半岛战局的组成部分。 克里特岛位于地中海东部,扼爱琴海南部咽喉。 该岛距希腊本土100公里,东西狭长,山脉绵亘,南岸陡峭,北岸地势平缓,有公路贯通全岛;马莱迈、雷西姆农、伊拉克利翁等地均筑有机场,为英军防守苏伊士运河区的前哨阵地和控制东地中海的战略要地。 德军夺取该岛对夺取地中海东部和爱琴海的制海权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1941年4月德国侵占南斯拉夫和希腊后,为确保其向东扩张时的右翼安全,控制爱琴海和东地中海交通线,保障罗马尼亚普洛耶什蒂油田不受英国空军袭击,决定夺取克里特岛。 克里特岛空降战役是世界战争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空降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唯一以空降作战为主要作战方式的登陆战役。 首次从空中发动攻击成功夺取了一座重兵防守的岛屿。 也是迄今唯一以空降兵为主实施的进攻战役。 德军占领克里特岛,从此控制了爱琴海和东地中海航道,保障了东南欧地区的稳定,尤其是保证了德国赖以维持战争的罗马尼亚普洛耶什蒂油田的安全。 但德军低估了守军的实力,运输机数量不足,逐次、分散空降,没有形成拳头,不仅延长战役时间,而且遭到重大伤亡。 参战的空降兵共计伤亡占总数的三分之一,由于德国空降部队在此次战役中的巨大损失,克里特岛因此被称为“德国伞兵的坟墓”。 此后在战争中,德国虽然补充扩建其空降兵部队,但是德军再没有实施过大规模空降作战。 英国皇家海军虽占优势,但因缺少空中掩护而遭重创,被迫撤往埃及,未能向守岛部队提供可靠支援。 克里特岛空降战役结束后,德军在克里特岛建立了一座战役纪念碑,战后被移走。 战后克里特岛当地政府将阵亡的各处公墓内德军遗体集中埋葬在一个地方,并竖立了一座十字架。 基辅战役:1941年7月7日—9月26日,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苏德战争中,德军在基辅地域对苏军西南方面军实施的大规模围歼战。 苏军参战部队有西南方面军(司令为基尔波诺斯上将)、布良斯克方面军(司令为叶廖缅科中将)和南方面军(司令为秋列涅夫大将)一部,德军参战部队有“南方”集团军群(司令为龙德施泰特元帅)和“中央”集团军群一部(司令为博克元帅)。 此战,是战争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围歼战。 战役持续了两个半月以上,在正面300余公里、纵深约600公里的大片领土上进行。 苏军损失约70万人,有 人被俘,德军击毁或缴获884辆坦克,3718门火炮,3500辆车辆,可谓战果辉煌。 德军亦损失10万余人。 苏军失利的主要原因是斯大林战略上指挥失误。 斯大林刚愎自用,屡拒部下的正确见议最终遭到惨败。 苏军在此战的失败,使南部战线陷于崩溃。 但是,方面军持久而顽强的斗争,对打破德军的 “闪击战”计划起了重要作用。 德军“中央”集团军群庞大兵力用于突击西南方面军翼侧,使德军在主要方向即莫斯科方向的进攻受到了迟滞。 这样,苏军统帅部就能在莫斯科方向集中庞大的战略预备队,从而对胜利完成莫斯科会战具有决定性意义。 德军在此战的得失正如英国军事理论家利德尔•哈特所言:“就基辅包围战本身而论,实在可以算是一次极大的成功。 对德军而言,也可算是一个空前的杰作。 从战略方面来说,似乎也有很充分的理由。 先使南翼不受到敌人反攻的威胁,然后再来进攻莫斯科。 此外,由于俄军数量庞大,但却比较缺乏机动性,所以这种战略遂更显得有利。 德军可以分别把兵力先后集中在不同的地区之内,而轮流产生几个决定性的战果。 但是唯一的弱点就是‘时不我予’,尤其是德军对于冬季作战并无充分的准备。 ”德军赢得了战争史上最大的歼灭战,却失去了战争史上最大的战争。 列宁格勒保卫战:1941 年8月下旬,气急败坏的希特勒在北翼调集了32个步兵师、4个坦克师、4个摩托化师和1个骑兵旅的兵力,配备6000门大炮、4500门迫击炮和1000 多架飞机,向列宁格勒发动猛烈攻势,扬言要在9月1日占领列宁格勒。 在“巴巴罗莎”计划中,攻占涅瓦河上这座城市被看作是“刻不容缓的任务”——从地球上抹掉列宁格勒,杀光居民,消灭无产阶级革命的摇篮。 列宁格勒保卫战于1944年8月10日胜利结束,对苏德战场的战争进程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这次战役牵制了德军重兵和芬兰的全部军队。 战役结束后,苏军的大量兵力腾出来转用于其他战略方向。 斯大林格勒会战:斯大林格勒战役,又称斯大林格勒会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主要转折点,也是人类历史上最为血腥和规模最大的战役之一。 参战主要军队为苏联和纳粹德国。 这场战役以参战双方伤亡惨重及对平民牺牲的漠视而成为人类战争史上的著名战役。 一般认为,该次战役包括下述几部分:德军对苏联南部城市斯大林格勒(现称“伏尔加格勒”)的大规模轰炸行动;德军攻入市区;市区的巷战;苏联红军合围;最终全歼德军及轴心国盟军。 战争中总伤亡人数估计超过200万人。 由于苏联政府害怕过高的伤亡统计会影响民众,因此在当时拒绝提供详细的伤亡数据。 轴心国一方在这场战役中损失了其在东线战场的四分之一的兵力,并从此一蹶不振,直至最终溃败。 对苏联一方而言,这场战役的胜利标志着收复沦陷领土的开始,并最终迎来了1945年5月对纳粹德国的最后胜利。 库尔斯克会战:库尔斯克会战(Battle of Kursk)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苏德战场的决定性战役之一。 这次会战后苏军又向德军发动了连续攻势,收复大量失地,在11月解放了基辅,同时苏军的各级指挥员也在战火中迅速成长起来,指挥艺术也越来越成熟,最终使苏军不仅在数量上超过德军,在质量上也超越了德军。 阿拉曼战役: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著名战役。 1942年10月23日,在埃及阿拉曼地区,英国第八集团军在蒙哥马利指挥下对隆美尔统率的德、意联军“非洲军团”发起攻击,两军激战十二天,英军获胜,德、意军被迫退到突尼斯边境。 阿莱曼位于埃及北部,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北非地区的主战场。 1942年10月底至11月初,英国军队在此给德意法西斯军队以沉重打击,史称阿拉曼战役。 这次战役以英军胜利告终,扭转了北非战争的格局,成为法西斯军队在北非覆灭的开端阿莱曼战役以英军的胜利宣告结束。 在这场战役中,双方都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英军阵亡将士达7000多人,而德意军伤亡及被俘人数近6万。 荷兰战役:1944年9月17日—11月10日,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英美盟军于实施的进攻战役。 此战历时55天,英加军队在宽200公里的正面上向纵深推进了45—90公里。 荷兰战役的任务没有全部完成。 荷兰战役的特点是:大量使用空降兵配合主要方向的进攻,进攻的步兵军采用纵深梯次配置的战斗队形,盟军为自己构成很大的火炮密度。 但是,采用在狭窄地段(起初仅1.5公里)上突破敌人防御并随即在突击集团两翼以积极行动扩大突破口的战法,没有取得预期的结果。 阿登战役:阿登战役历史上也称突出部战役。 阿登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纳粹德国1944年西线最大的阵地反击战,德军伤亡10万人,损失坦克和重炮约700辆、飞机1600 架。 盟军损失约8万余人(包括1万人死亡,4.7万人受伤,2.3万人失踪),其中7.7万人是美国军人。 阿登战役之后,希特勒再无后备力量可以补充,德军在西线再也无力阻档盟军的前进了。 所以阿登战役当之无愧地被后人称为历史的转折。 西西里岛登陆战:西西里岛是地中海最大的岛屿,位于亚平宁半岛和北非之间,是意大利南部的重要屏障。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英盟军为保证地中海海运安全并最终战胜意大利,于1943年7月至8月间在此进行了大规模的登陆战役,成功夺取西西里岛。 1943 年5月,盟军在把德意军队逐出非洲大陆后,将意大利西西里岛定为下一个进攻目标。 1943年夏,盟军在北非沿海港口集中了大量兵力,准备在西西里岛登陆。 这次作战的代号为“哈斯基”,由亚历山大将军指挥的第15集团军群负责实施。 该集团军群下辖蒙哥马利指挥的英军第8集团军和巴顿指挥的美军第7集团军,共有13个师和3个独立旅,总兵力达47.8万人,拥有作战飞机4000余架,各种战斗舰艇和辅助船只约3200艘。 为保证西西里岛登陆战的胜利,盟军在战役前曾实施代号为“肉馅”的误导行动,发出盟军将在撒丁岛和希腊登陆的错误信息,致使希特勒下令分散了西西里岛上的德军兵力。 1943 年7月9日深夜,盟军按计划以空降登陆打响了西西里岛登陆战役。 10日凌晨,盟军在恶劣天气的掩护下,在西西里岛强行登陆。 面对盟军的突然袭击,德意军队猝不及防,海岸防线很快被摧毁。 战役进行到第3天,英军便占领了西西里岛的东南部。 7月22日,美军又攻克西西里岛首府巴勒摩。 8月5日,英军占领卡塔尼亚。 8月17日,盟军先后进入西西里岛东北角通向大陆的咽喉重镇墨西拿,随即占领全岛。 至此,西西里岛登陆战役以盟军获胜宣告结束。 在这场战役中,德意军共投入兵力约27万人,总计损失近17万人,盟军损失3万余人。 西西里岛战役是盟军在欧洲战场上进行的一次重要战役。 战役的胜利为盟军打开了直接进攻意大利的大门,也加深了墨索里尼政权所面临的危机,为最终迫使意大利投降创造了条件。

有关苏联卫国战争的资料

苏德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苏联反对纳粹德国及其欧洲盟国的战争,时间从1941年6月22日开始到1945年5月苏联攻占德国首都柏林为止。 为了区分1812年~1813年俄国抵抗拿破仑侵略的“卫国战争”(俄语:Отечественная Война,意为爱国战争,中文为俄罗斯卫国战争),苏联将这场战争称为伟大的卫国战争(俄语为:Великая Отечественная Война,意为伟大的爱国战争,中文称为苏联卫国战争)。 1945年5月2日,苏军攻克柏林,德国于5月8日宣布无条件投降。 [编辑本段]苏德战前的形势二十世纪30年代,阿道夫·希特勒(Adolf Hitler)领导的德国法西斯政权迅速崛起,而英、法、美等西方国家采取的绥靖政策则更加助长了法西斯德国的势力。 而此时的苏联,最高领袖约瑟夫·维萨里奥诺维奇·斯大林(Иосиф Виссарионович Сталин)为实现自己的利益和德国签署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莫洛托夫——里宾特洛甫条约》)。 该条约中包括了“秘密附属议定书”,划分两国在波兰、波罗的海三国、芬兰以及东欧其他国家的势力范围。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法西斯德国的军队很快就席卷了中欧、西欧大陆、北欧和巴尔干半岛,1941年,德国控制了欧洲包括法国、波兰西部、荷兰、挪威等16个国家的人力、物力资源。 而这时的全世界,只有英国在独自和法西斯轴心国作战。 1930年代末的苏联,经过十几年的大规模经济建设,工业产值已经跃居欧洲第一,但是生产质量和人民生活水平则远不如德国。 另外,苏全国也刚从疯狂的肃反大清洗运动中慢慢恢复正常的国家秩序。 在德军横扫欧洲之时,斯大林看到如此强大的德国必然会威胁到苏联的国家安全,便开始着手采取防范德国的系列措施:将苏联的重工业和军工工业有计划地迁移到乌拉尔山(Урал)以东;对德国和谈,避免刺激德国;稳住东方的日本,和日本签署中立条约;建立“东方战线”,增加战略纵深等等。 在苏联的系列准备措施中,建立东方战线是最具争议的,在建立东方战线的进程中,苏联根据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中的秘密条款占领了约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将芬兰、罗马尼亚等国迅速地推向自己的对立面,还遭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谴责。 且事实上东方战线在战争中起到的作用也极其有限。 德国方面,西线战事的顺利进行,只有英国凭借海洋的优势在拼死抵抗,让希特勒感到有机会腾出手来对付东边的大国苏联了,而德国的情报机构对苏联的错误判断,也让希特勒认为苏联是非常容易对付的国家,便开始着手制定入侵苏联的计划,计划代号:巴巴罗萨作战(Unternehmen Barbarossa)。 巴巴罗萨计划是集中大量兵力,以“闪电战”从数个方向实施迅猛而深远的突击,占领苏联首都莫斯科(Москва)、苏联第二和第三大城市列宁格勒(Ленинград)和基辅(Київ,Киев)等,把苏联红军的主力消灭在苏联西部地区,尔后向苏联腹地长驱直入,进抵阿尔汉格尔斯克(Архангельск)、伏尔加河(Волга)、阿斯特拉罕(Астрахань)一线,并用空军摧毁乌拉尔工业区,从而击败苏联。 巴巴罗萨计划出台半年后,苏联还浑然不觉,1941年5月1日,莫斯科红场举行阅兵式纪念国际劳动节,虽然英国等国和苏联间谍多次向斯大林汇报,德国将在1941年夏进攻苏联,但斯大林认为,英国和德国的战争见分晓之前,德国还没有能力进犯苏联。 他甚至怀疑,这是英国间谍为了将苏联拉入对德作战的陷阱而捏造的。 另外,据俄罗斯学者鲍里斯·瓦季莫维奇·索科洛夫(Борис Вадимович Соколов)出版的《二战秘密档案》(俄语版于2001年出版,中文翻译版于2005年出版)(«Разведка. Тайны Второй мировой войны» (2001))一书中披露,斯大林还曾有一个进攻德国的“大雷雨计划”(Операция Гроза),该计划还比巴巴罗萨计划更早出台,只是由于苏联的战争准备还没有达到进攻的要求而被德国的巴巴罗萨计划先行一步。 可见斯大林对德国的进攻计划是完全没有防备的。 但是,斯大林的判断错了,一场有史以来最为惨烈的战争在1941年6月22日正式打响。 [编辑本段]初期军事实力对比战争开始时双方的军事实力对比:总兵力:德国730万、苏联537.3万初期直接作战兵力:德国550万(含罗马尼亚、匈牙利和芬兰等国军队) 苏联268万德军装备编制:德国190个师(包括19个坦克师,14个摩托化师)、苏联170个师另2个旅坦克:德国4300辆、苏联新型坦克1475辆,大量旧式坦克火炮:德国4.72万门(50毫米以上)、苏联3.75万门作战飞机:德国4980架、苏联新型飞机1540架,大量旧式飞机作战舰艇:德国192艘、苏联396艘[编辑本段]战争进程[编辑本段]☆德国进攻阶段1941年6月22日凌晨4时30分,德军在北起波罗的海、南至黑海的1800多公里的漫长战在线分为北方、中央、南方3个集团军群向苏联发动突然袭击。 德军中央集团军群的任务是围歼白俄罗斯(Белоруссия)的苏军,兵源达50个师另2个旅,进而进攻苏联的心脏莫斯科,北方集团军群的兵力是29个师,任务是歼灭波罗的海沿岸的苏军,进攻列宁格勒,南方集团军群的任务是向基辅和整个乌克兰(Україна,Украина )总方向进攻,把乌克兰的苏军主力消灭在第聂伯河(Днепре,Дніпро)以西,兵源达57个师另13个旅。 此外,还有直指北方的挪威和芬兰两个集团军,分别向摩尔曼斯克(Мурманск)和列宁格勒方向实施突击。 战争刚开始,苏联西部66个机场遭到猛烈轰炸,苏军半天之内就损失飞机1200架,其中800架未及起飞即被毁于机场,苏联西部城市、海空军基地、通讯设施,在德军航空兵袭击之下严重受损,边境军区指挥机构基本陷于瘫痪

二战著名坦克战役

库尔斯克会战(Battle of Kursk),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苏德战场的决定性战役之一,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大的坦克会战;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最大规模的一场对攻战役,在库尔斯克爆发的一场会战,德军与苏联红军共出动了近8000辆坦克。 下面我为大家整理了二战著名坦克战役相关的知识,希望对大家有用。

库尔斯克会战背景

1943年初,苏联红军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取得了决定性胜利后,乘胜进攻,收复大量失地,但德军在溃败的同时,南方集团军群司令曼施坦因元帅也开始计划向苏联红军反扑。 他主动放弃了一些重要据点,诱使苏联红军深入,苏联红军在不断进攻中,战线越拉越长,而德军却趁机完成了兵力的集结。

曼施坦因指挥刚组建的南方集团军群向顿涅茨河和第聂伯河之间的苏联西南方面军发起反击,西南方面军遭到了重创,其第5集团军遭到了毁灭,德军开始向哈尔科夫进攻,苏联红军被迫放弃一个月前刚刚攻占的哈尔科夫,后撤至库尔斯克南面的奥博扬地区,为防止战线的彻底崩溃,苏最高统帅部把第1坦克集团军从列宁格勒南调,此外第21和第64集团军也被从斯大林格勒调至这些方向,此后,战线趋于稳定。

曼施坦因的这次反击造成的一个后果就是以库尔斯克为中心的突出部的形成。 在其北部,德国中央集团军群控制了奥廖尔一带。 在其南面,曼施坦因的南方集团军群控制了彼尔哥罗德地区。 在突出部内的是苏联中央方面军和沃罗涅日方面军。 苏德双方在此形成僵持,一场规模宏大的战役即将展开。

1943年7月5日早晨,大批德军在飞机和坦克的配合下开始进攻,但遭到苏联红军军的顽强阻击,损失惨重,只好转入防御。 苏联红军先后在库尔斯克的北部和南部转入反攻,德军节节败退,只好撤退。

库尔斯克会战经过

会战准备

德国

曼施坦因在哈尔科夫战役的胜利使得德军又充满了信心,曼斯坦因希望通过一次诱敌进攻后的防守反击来歼灭苏军。 他提出在夏季实施一个代号为“反手一击”的大胆行动,其目的是通过迂回到在亚速海的罗斯托夫以包围红军,但希特勒却选择比较传统的城堡行动以旨在粉碎位于库尔斯克的突出部。 曼施坦因只得接受了这个构想。 有人认为库尔斯克战役是来自曼施坦因的最早策划,这是不对的,亚速海岸围歼战才是他的最初设想,曼施坦因其后制订库尔斯克战役计划并坚持把这个战役进行到底,充其量只是初衷未竟而退求其次——服从最高统帅希特勒的构想和意志。 因为之前曼施坦因曾提醒希特勒注意,无论如何,推迟和中止这个战役将在整个战略上非常不利的,所以曼施坦因在战役过程中希特勒犹豫和退缩时,异常坚决的要求将这个战役坚持下去。 而这一情况特别容易让一般人误解为曼施坦因主张计划并实施了库尔斯克战役。

而对于这个退求其次的库尔斯克战役,曼施坦因也提出他自己的两种建议,一是趁苏联红军立足未稳,先期发动进攻战役,二是等待苏联红军先行进攻,待其疲惫和消耗,能量耗尽之后,德军再行反攻,并抄击苏联红军后路。 后者曼施坦因更为看好。 但希特勒拒绝了后者,认为让苏联红军抢先进攻过于冒险。 可是,希特勒虽然选择了前者,试图抢先攻击,但又一再犹豫和推迟,并期待己方力量的增加。 当然,苏联红军的力量增加的更快,这是尽人皆知的。

库尔斯克突出部犹如一个拳头从苏联红军的战线中延伸出来,其正面长约250英里,而底部却不到70英里,而且经过严密侦察,在该突出部发现了众多成建制的部队驻地,曼斯坦因计划通过一次南北两翼协调的钳形攻击,合围并歼灭整个突出部内的苏联红军重兵集团。 并且这次战役的成功将缩短德军的战线,使德军部队的机动性大大增加。 曼斯坦因的计划得到了德国中央集团军群司令克鲁格元帅和陆军总部参谋长蔡茨勒的支持,但也遭到第9集团军司令莫德尔和装甲兵总监古德里安的反对。 反对是有理由的,1943年春,德国在欧洲东线坦克损失巨大,到1943年5月,东线十八个装甲师只剩495辆坦克,平均一个师只剩27辆。 虽然改进过的3、4号长身管型坦克能够压制T-34/76,新式虎式和豹式坦克性能更是大大超过,但数量差距短期内无法弥补。 古德里安认为对库尔斯克的进攻将使坦克遭受很大损失,他的改编装甲兵的计划也将破产。 希特勒对此也犹豫不决,“喀秋莎”火箭炮发射 他曾对古德里安说“自从我开始考虑这次进攻,我一直心情不好”。 但最终希特勒还是决定采纳曼斯坦因的计划,他于发布第6号作战命令,决定德军以中央集团军群和南方集团军群联合发动一个钳形攻势以摧毁在库尔斯克突出部的苏联军队。 作战代号为“堡垒”。

“堡垒”作战按计划发动,但由于这年雨季结束的较晚以及德军准备上的不足,作战计划不得不一再延期。 在5月份的一次讨论“堡垒”计划的会议上,第9集团军司令莫德尔带来了一叠航空照片,这些照片显示了苏联红军在德军计划的进攻路线上,已经构筑了大量的防御工事,莫德尔认为进攻的最佳时机已经失去了,苏联红军已经恢复了元气,“堡垒”计划应该放弃。 希特勒再次显示出犹豫,但在克鲁格、蔡茨勒和曼斯坦因等的坚持下以及对于“闪电战”的自信,“堡垒”作战最终被确定在7月5日发动。

苏联

当希特勒和他的们为“堡垒”计划争吵不休的时候,苏联红军也在计划下一步的行动。 沃罗涅日方面军司令瓦图京大将主张发动一场先发制人的进攻,以打乱德军的进攻准备并夺回在哈尔科夫战役中失去的战略主动权,斯大林本人也倾向于这一方案,而朱可夫、华西列夫斯基等则认为苏联红军应先保持防御状态,以坚强的防御消耗掉德军进攻能量,摧毁其装甲兵力,然后再发动反攻。 此时,根据前线的侦查和间谍情报都预示德军将对库尔斯克突出部的苏联红军展开大规模进攻,在一次会议上,斯大林最终被说服,采纳了朱可夫的计划。 于是苏联红军开始在库尔斯克转入了积极的防御准备。

在前沿阵地,苏联红军精心地设计他们的防御,构筑了数道防线,防御纵深超过100英里,整个防御体系由大量互相紧密配合的战壕、铁丝网、反坦克火力点和反坦克沟壕以及雷区组成,在德军最可能的进攻方向上,聚集了大量的兵力和火力。[2]

战争序幕

一个个被认为德军可能发动进攻的日子都平安地渡过了,两个月来前线显得十分平静,时间到了7月瓦图京上书斯大林认为苏联红军应该率先展开攻势因为苏联红军所做的准备都是为了夏季的德军攻势而准备的如果到了秋天苏联红军的工事就将失去作用。 于是苏联红军统帅部下令抓住一个德军俘虏,之后,在突出部南部的苏联近卫第6集团军捕获了德军第168步兵师的一个士兵,他供认德军即将在第二天开始进攻,凌晨,在突出部北部的苏第13集团军俘虏了一个德军德国第6步兵师的中士,他也供认德军将在几小时之后发动进攻。 为了打乱德军进攻步骤,朱可夫于5日2时20分下达向德军阵地实施了炮火反准备的命令,库尔斯克会战的序幕由此拉开。

德军进攻

南线:苏联红军的炮击完全出乎德军的意料,造成很大损失,虽然比原计划推迟了3个小时。 而德南方集团军群的第4装甲集团军根据预定计划发动进攻,在损失36辆坦克后,德军艰难的越过了苏联红军的反坦克雷区,猛攻苏第67近卫步兵师的防线,面对德军3个师的进攻,苏第67近卫步兵师难以抵挡被迫后退,瓦图京于是把方面军预备队调了过来,以期能把德军挡在第二道防线外。 但不幸的是德军还是在苏联红军第二道防线上打开了一道缺口,并强渡了佩纳河。

由于德军的进攻比预计的要猛烈的多,瓦图京被迫取消了原定反攻,而将计划用于反攻的第1坦克集团军的部分坦克布置在防线后方以支援步兵进行防守,部分坦克布置在侧翼打击德军。 这一天,德国空军出击了超过1000架次,完全压制住了苏联空军。 经过一天激战,双方都受到了很大损失。

傍晚,瓦图京向华西列夫斯基请求增援,后者在得到最高统帅部的同意后,立即把草原方面军第5近卫集团军的第2和第10坦克军353辆坦克调往沃罗涅日方面军。 同时瓦图京接到斯大林亲自打来的电话,要求他不惜一切代价,阻止德军在库尔斯克突出部南部的突破。 在战斗中,德军只向前推进了数公里,未能达成突破苏联红军防线的任务。 第二天,德军仍然顽强地继续他们的攻势,而瓦图京也在计划反攻,为此他向最高统帅部请求把草原方面军的第5近卫坦克集团军和第5近卫集团军调给他指挥,他的请求很快就被批准了,但这些部队需要几天的时间才能到达。 在制空权的争夺上,通过空战,苏联空军也逐渐扭转了劣势,完全夺取制空权只是时间问题。

普罗霍罗夫卡坦克大战 ,瓦图京指挥部队继续在正面抵挡德军向奥博扬推进,同时在两翼连续发动反击,虽然这些反击一次又一次的遭到失败,但却使德军无法全力以赴的攻击他们的主要目标。 德第4装甲集团军司令霍斯见无法从正面突破奥博扬,便决定先从右翼突破,他命令第2党卫装甲军转向东北的普罗霍罗夫卡。 接下来的两天,德军的进攻还比较顺利,他们攻到了普罗霍罗夫卡城下,库尔斯克会战的高潮-上演了。

战后很长时间,史学家们一直认为在1943年7月12日苏德双方共有1500余辆坦克和自行火炮在普罗霍罗夫卡激战,普罗霍罗夫卡坦克大战也因此被认为是人类战争史上最大规模的坦克战,并闻名于世,成为一个传奇。 随着时间的推移,大量资料的解密,尤其是冷战的结束,前苏联资料的公开,使得研究者们发现这次坦克大战的规模要比原先认为的小得多,双方直接参战的坦克和自行火炮也只有约600辆。 其中德军不到200辆,苏联红军约400辆。 战斗打响,苏德双方几乎是同时发动了进攻,在战斗中德军“虎式”坦克的88毫米炮与四号坦克的75毫米坦克炮优势明显,而苏联红军T-34坦克的76毫米炮在同样距离下无法对德军造成威胁,大量的苏联红军坦克在交战距离以外就被德军击毁。 苏联红军近卫第5坦克集团军战报报告所属坦克军已经丧失了继续进攻的能力,已经将余下的坦克编入步兵部队。

在这天的坦克大战中德军虽然以相对较小的损失,摧毁了更多的苏联红军坦克,但他们却没能攻占普罗霍罗夫卡,而随后源源赶到的苏联红军援兵使他们的防线将更加坚固。

该战役可被评为在战术上付出很大代价及苏联红军被迫撤退,无论苏联红军近卫第5坦克集团军或德军武装党卫军第2装甲军均不能达到其目的,坦克的损失已经是引起争论的题目,苏联红军的损失由少至200辆至多至822辆,其中大部分为绝对损失。 同样地,德军的损失由少至80辆至多至数百辆,包括很多虎式坦克,这个数字在德国人于计算损失坦克数字的哲学上不可能成立,从第一阿道夫·希特勒警卫旗队装甲师及第二帝国装甲师的需要完全报销的坦克数字只有3辆,另有数目不详的坦克损坏,很多的损失来自都是苏联红军在之后的奥泽洛夫·鲁缅采夫行动的反攻中因攻占德军坦克的维修工厂,因此行动中的德军坦克损失数字大约是70至80辆,但不清楚需要短期或长期维修的数字。

当双方的准确损失数字被确定后,战役的结果很清楚,苏联红军近卫第5坦克集团军不能达到攻占有利地形或击溃德军武装党卫军第2装甲军的目的,双方部队均在战役中被削弱,科涅夫决定用近卫第5坦克军团对抗德军对战局有很大影响,因为这里是德军的主要进攻方向。

事实上,苏联红军强大预备队的突然进攻及在库尔斯克突出部北面的德国第9军团因苏联红军的库图佐夫行动而被迫中止进攻令阿道夫·希特勒决定停止整个城堡行动,当他本来已考虑停止行动,这个预兆更令他胃病发作,而苏联红军在哈尔科夫以南的米亚斯河发动对新的德国第6军团的攻势令他必须将本来用于取得在库尔斯克突出部南面最后胜利的预备队调往该处,而德意志国防军最高统帅部亦决定将一部份部队调往地中海战区以应付盟军于1943年7月10日在西西里岛的登陆。

无论战术上的成果如何,普洛霍罗夫卡战役的结果转变为红军在心理及实质上的胜利,德军本来预计苏联红军需要转入防御及没有更多的反坦克炮;但相反,苏联红军仍然拥有超过1,000辆坦克,这清楚地显示出,苏联红军远未被战败及这严重地影响德军的战略决定。

而这亦显示出德军在官兵质素的优势已经减少,苏联红军以后更有信心发起大规模攻势将德军赶回德国境内,而战略主动权更落入苏联红军手中。

北线:在北线,苏联红军的炮击也使德军的进攻比计划推迟了2个半小时,在几十分钟的炮火准备和空中轰炸之后,德第9集团按计划开始了进攻。

莫德尔为了把苏联红军的注意力从德军的主攻方向上引开,先在左翼以3个步兵师实施佯攻,但被苏联红军阻止住了。 在主攻方向,德军集中了4个装甲师和3个步兵师的兵力,经过激烈的战斗,他们突破了苏第13集团军的第一道防线,艰难地向前推进了5公里。 但在两翼,苏联红军顽强地守住了阵地。 在地面激战的同时,双方的空军也在进行激战,这一天德军出动了1000架多次,苏联空军也出动了600余架次。 双方战至终了时,德军只向前突破不足10公里,却至少损失了70辆坦克。

第二天,罗科索夫斯基开始发动反击,莫德尔也把预备队投入战场,于是一次大规模坦克战展开了。 经过激战,苏联红军的两个坦克旅遭到重创,损失了约70辆坦克,德军一路乘胜前进,杀到苏联红军第二条防线前,但被苏第17近卫步兵军以及赶来增援的苏第17坦克军阻止住了。

凌晨,德军再一次发动了进攻,企图夺取交通枢纽波内里,战斗是异常激烈,德军数次攻入市区,但都被顽强的苏联红军赶了出来,而苏联空军经过激战,夺取了库尔斯克北部地区的制空权,从此给德国地面部队以很大威慑。

德军虽给苏联红军造成很大损失,但苏联红军依靠数量上的优势,坚守住了阵地,在波内里城内,德军付出惨重的代价后,占领了大半个波内里,但苏联红军仍控制着市内一些重要据点,使用德军无法继续推进。 1943年7月9日莫德尔以300辆坦克向苏联红军阵地发动了最后一次进攻,结果仍然是失败的,此时德第9集团军的攻击能量已耗尽,10日莫德尔被迫转入防御。

西西里登陆

根据1943年1月卡萨布兰卡会议精神,英美联军于1943年7月10日,在意大利西西里岛实施登陆作战。 由于意大利的局势的变化,德国在该地区的兵力无法抵御西方盟军的进攻,同时,库尔斯克会战不仅看不到胜利的希望,而且在奥廖尔突出部的德第9集团军有被切断后路,重蹈斯大林格勒德军覆灭的危险。 希特勒决意终止“堡垒”计划,决定抽调在西线重整的在库尔斯克会战之前被重创的几个师以及斯大林格勒战役中被全歼但是重新组建的师组建成B集团军群去意大利。 他召集克鲁格、曼斯坦因等人到他的 “狼穴”总部开会,宣布这一决定,由于中央集团军群糟糕的局势,克鲁格赞同希特勒的决定。

但曼斯坦因则强烈地反对,他认为德军不应在决战战场上草率收场,德军还有充分力量,可以继续以优势的坦克交换比消耗掉苏联红军装甲力量,以便使苏联红军至少不能在德军撤出进攻后立即发起强力反击,所以在这个战役刚刚进行到决战高潮时取消“堡垒”作战是错误的决定。

而经历了斯大林格勒战役的打击后更加缺乏勇气和耐心的希特勒最终取消了进攻,德军开始后撤,双方基本恢复了交战前的态势。

红军进攻

奥廖尔战斗

苏联红军的进攻率先在库尔斯克北部发起,当德军的攻势在阻止后,苏联红军决定发动进攻,并以打败拿破仑入侵的俄国元帅“库图佐夫”的名字作为此次战役的代号。 苏联红军向奥廖尔突出部的德军阵地实施了长达两个多小时的炮击,随后索科罗夫斯基的西方方面军和波波夫布良斯克方面军的一线部队开始进攻。 德军则进行着顽强的抵抗,给苏联红军造成重大伤亡。 科索夫斯基大将指挥苏中央方面军的第70、第13和第48集团军也加入攻击。

此时苏联空军也完全控制了制空权,法国“诺曼底”航空大队也在库尔斯克上空与苏联空军并肩作战。 面对坦克和兵力都占优势的苏联红军,莫德尔无力阻止其进攻,他意识到失去奥廖尔只是时间问题。 莫德尔向希特勒请求放弃奥廖尔将德军后撤至“哈根”防线,但被希特勒否决。 到墨索里尼下台,意大利退出战争的迹象已经十分明显,希特勒需要从欧洲东线抽调兵力去意大利,而奥廖尔突出部的德军也面临被苏联红军合围的危险。 在莫德尔和克鲁格再一次请求后撤后,希特勒最终同意弃守奥廖尔,并调第2党卫装甲军去稳定意大利的局势。 德军向布良斯克方向的“哈根”防线撤退,撤退途中,德军实行了残酷的焦土政策。 苏联红军攻克了奥廖尔,并继续追击退却中的德军,解放了霍特涅茨,进入卡拉切夫,苏联红军的进攻基本结束,战线逐步稳定了下来。

在奥廖尔战役中,苏联红军歼敌近9万人,坦克500辆,火炮2 402门,并向西推进了150公里,拉平了库尔斯克防线,但却未能完成战前制定的合围并歼灭德中央集团军群的计划,苏联红军的损失也是巨大的,伤亡429 890人,损失坦克2 586辆,火炮892门,飞机1 104架。

哈尔科夫战役

在南线,当德军和苏联红军脱离接触时,斯大林便要求苏联红军立刻发动反攻,但朱可夫认为经过连续的艰苦战斗后,在发动攻势前,苏联红军应进行必要的补充和修整,这样苏联红军把进攻的日期最终确定,这次作战的代号以七年战争中俄国名将“鲁缅采夫”的名字命名。 担当此次进攻任务的是沃罗涅日方面军和草原方面军,总兵力为90万人和2,800多辆坦克和自行火炮。

苏联红军近万门大炮齐鸣,大量炮弹倾卸到德军阵地上,炮击持续了两多小时,最后以一阵喀秋莎火箭炮的齐射作为结束,随后坦克和步兵开始发起攻击。 在炮击中幸存的德兵无力阻挡苏联红军的前进,苏联红军很快就突破了德军第一道防线,经过一天的战斗,苏联红军各突击集团平均向德军纵深推进了10~15公里。 在随后几天的战斗中,德军的防守异常地顽强,苏联红军的坦克虽然继续向前突破,但步兵却被德军缠住,进展缓慢。 苏第1坦克集团军攻占鲍里索夫卡切断了托马罗夫卡德第255、第332步兵师和第19装甲师的退路,但他们仅以两千人代价突围,虽然师长殉职。 他们的顽强抵抗和胜利突围为曼斯坦因将德军主力从别尔哥罗德撤往哈尔科夫赢得了时间。 苏联红军收复别尔哥罗德,占领德军后方的后勤供应基地博戈杜霍夫,缴获大量德军物资和燃料。

由于苏联红军坦克队前进很快,而步兵忙于清除被包围的德军,苏联红军的坦克部队和步兵已开始脱节了。 曼斯坦因希望抓住苏联红军这个弱点,他开始有计划的撤退以赢得时间来集结兵力,等苏联红军进攻能量逐渐消耗后,实施反击。 此时瓦图京对形势十分乐观,他认为德军已到了崩溃的边缘,他命令前线坦克部队继续进攻,切断哈尔科夫至波尔塔瓦的铁路线,阻止德军逃脱。

德军已经集结完毕,并补充了充足的弹药和燃料,曼斯坦因开始反攻,而此时苏联红军的坦克部队仍处于追击状态,各部队之间分散很广,而步兵和炮兵仍在后方,且经过多日激战,弹药和燃料都已严重不足,更重要的是苏联红军对德军的进攻未有察觉。 苏联红军正在重犯5个月前在哈尔科夫战役的错误。 苏第1坦克集团军的第49坦克旅和第17坦克团被德军围歼,由于苏第5近卫坦克集团军的及时赶到,避免了第1坦克集团军的全军覆灭。 在德军的进攻下,苏联红军被迫后退,随后苏第六近卫集团军的第六坦克军被德军包围遭到全歼。

双方都遭受了巨大损失,德军的反击虽然给苏联红军以重创,但曼斯坦因却没有力量进一步扩大战果,而苏联红军数量上的优势再次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他们很快又恢复了进攻。 其后德军的反攻再也没能给苏联红军造成威胁。 苏联红军攻抵哈尔科夫西面的乌德河北岸,并于强渡乌德河,在南岸建立了桥头堡。 攻打哈尔科夫的战斗异常激烈,强大的苏第5近卫坦克集团军最后只剩下了50辆坦克。 苏第53集团军率先攻入城内,德军开始全面撤出哈尔科夫,退向第聂伯河的防线,沿途他们破坏了所有公路、铁路和桥梁,污染了水源、焚烧一切农作物,毁坏了建筑物。 苏联红军收复哈尔科夫。

别尔哥罗德-哈尔科夫战役中,苏联红军歼敌约30万人,自身损失也达255 566人、坦克1 864辆、火炮423门、飞机153架。

战争结果

库尔斯克会战中,德军损失兵力25万多人,损失坦克约1500辆,损失飞机1 000架。 苏联红军也为库尔斯克会战付出了更为惨重代价的代价,损失兵力80万,损失坦克6 000辆,损失火炮5 244门,损失飞机1 700架。

库尔斯克战场遍布着数以百计烧焦的坦克和飞机的残骸,以及无数的尸体。 双方的区别在于:苏联红军在遭受了巨大损失的情况下仍然能按照计划开出防线发起全面反攻,而欧洲东线德军则再也无法扭转整个东线战局。

伤亡人数

德军统计数据

德军的损失:75 000人阵亡、受伤或被俘

248辆坦克被击毁

900架飞机被击落

苏联红军的损失:180 000人阵亡、受伤或被俘

3 600辆坦克被击伤或击毁

2 000架飞机被击伤或击落

苏联军统计数据

德军的损失:

人阵亡,人受伤,人失踪

700辆坦克被击伤

2609架飞机被击落

苏联红军的损失:

141 941人死亡,991 472人受伤

6 064辆坦克被击伤或击毁

1 100-1 200架飞机被击伤或击落

西方史学家统计数据

德国

一共360 000人阵亡,受伤,失踪,被俘

1 500辆坦克和自行火炮被击毁

1 030架飞机被击毁

苏联

一共863 303人阵亡、受伤或被俘(库尔斯克防御战177 847人,奥廖尔进攻战役429 890人,彼尔哥罗德— 哈尔科夫进攻战役255 566人)

6 799辆坦克和自行火炮被击毁

2 200架飞机被击伤或击落

库尔斯克战役意义

德军对苏联发动的战略性进攻,欲从由南北两端自中央夹击,合围歼灭中央突出部的苏联红军,重夺战略主动权,但由于苏联红军已做好严密防务和驻守数量极为庞大的兵力,德军进攻步调缓慢且损失惨重,因为南线意大利被盟军登陆了西西里岛,希特勒调兵力防卫意大利而被迫撤退。 此次战役后,苏联红军发动一连串巨型攻势,歼灭德军大批有生力量且赶出苏联领土,德军再也无法对苏联红军产生致命威胁,苏军完全掌握了苏德战场的主动权。

库尔斯克战役影响

库尔斯克会战的失利使纳粹德国永久性地丧失了战场主动权,此后德军再也没有在欧洲东线发起有威胁的攻势,苏军开始了大规模反击。

库尔斯克战役结束后,欧洲东线的战局演变成了苏联红军的长途进攻,苏联人收复了所有失地,征服了整个东欧,一路攻入德国,占领了柏林,并赢得了战争。 德军再也不能反击或阻止苏联红军的推进,再也不能发达大规模进攻,只能被迫开始了长途撤退。

苏联红军也为库尔斯克会战付出了惨重代价,损失兵力80多万,坦克3千多辆,但会战的胜利使苏联红军从此获得了战场的主动权。 这次会战后苏联红军又向德军发动了连续攻势,收复大量失地,解放了基辅,苏联红军的各级指挥员也在战火中迅速成长起来,指挥艺术也越来越成熟。

会战中,苏联红军最高统帅部在组织方面军群之间的战略协同和战略预备队的使用方面都有较大改进,取得了在决定性方向大量集中兵力兵器的新经验;新编组的坦克集团军第一次用作扩大战果的梯队;航空兵彻底夺取了制空权。 苏联红军战略指挥的特点是,指挥高度集中、选择行动时机适宜等。

但在此役中,显示德国士兵的素质仍然远在苏联之上,证明苏联军官即使吸收了实战经验,将领的盲目指挥令到苏联在后期仍然要蒙受更大的损失才能换取胜利。 苏联损失的坦克,战机,人员数量都超过德军;坦克的损失数更是超过德军的三倍。 在盟国的军事工业生产量不断提升的情况下,苏联的惨重损失还是可以在很短时间内得多补充,而德国却不能,导致一次重创苏联部队的战事变成了令第三帝国灭亡的致命点。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m.srwj168.com.cn/keji312/11551.html
孩子最大的幸福 是父母能提供这6种情绪价值 精选
新华时评丨中国穿梭外交为世界和平汇聚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