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老兵 半年亏了4个亿

2000年,科大讯飞创业第二年,IDG曾有意向投资科大讯飞。

但是,听完部下介绍后,董事长熊晓鸽甩下一句——看起来很热闹就是不挣钱。最终,双方没有谈拢。

如今,二十多年过去了,科大讯飞早已成长为AI国家队成员,但熊晓鸽的评价似乎仍在应验。

据科大讯飞此前发布的业绩预告显示,今年上半年,其归母净利润同比暴降616.50%~725.24%,由上年同期的盈利7357.20万元直接扭成3.8亿~4.6亿元的亏损。

值得一提的是,这是科大讯飞自2008年上市以来,首次交出半年度亏损的成绩单。

在业绩预告里,科大讯飞将自己今年上半年的“突然”亏损主要归因为在大模型上投入得更多了。

“公司2024年上半年在大模型研发以及核心技术自主可控和产业链可控,以及大模型产业落地拓展等方面,新增投入超过 6.5 亿元。”科大讯飞这样写道。

去年年中,科大讯飞正式发布讯飞星火大模型。对其而言,这部分投入当然是关键的。“科大讯飞的技术实力是它的核心竞争力,大模型能让它走得更远”,中国金融智库特邀研究员余丰慧表示。

在“所有行业都值得用大模型重做一遍”的认知下,科大讯飞业务跨度相当大,从教育到医疗,从汽车到金融,几乎各个垂直领域都能看到其身影。

这么做的好处是成功概率更高,坏处则是成本也更高——科大讯飞得逐个适配这些领域,而这自然也就意味着需要更多的钱。

从财报上也可以看出,2022年底宣布拥抱大模型后,科大讯飞的研发投入在去年达到38.27亿元,同比增长了14.36%。

再往前的2021年和2022年,科大讯飞的研发投入增幅也分别达到21.50%、14.28%。去年,其研发投入占营收的19.53%,较2022年上升了1.7%;而2022年这一比例较上一年的涨幅是1.8%。

而如此押注大模型背后,既是科大讯飞要留在前沿技术牌桌上的必然之选,也藏着科大讯飞突破瓶颈的急迫。

“科大讯飞语音识别和合成业务对公司的业绩贡献已经充分释放,而在其他AI领域,科大讯飞又缺乏成熟的应用和盈利点。”工信部信息通信经济专家委员会委员盘和林表示。因而找到新的增长点,是科大讯飞的必要一步。

不过比科大讯飞研发费用增长更快的,是公司的销售费用。从下图可以看到,2021年~2023年以及今年第一季度,科大讯飞的销售费用同比增速分别较研发费用高出1.22%、7.56%、1.38%、2.87%。

科大讯飞研发及销售费用情况。图/中国新闻周刊整理自财报

在ChatGPT诞生的2022年,科大讯飞的销售费用更是完成了对研发费用的反超。当年和2023年,科大讯飞的销售费用率(16.81%、18.24%)也均高过研发费用率(16.53%、17.72%)。

对于这一点,科大讯飞倒是很坦诚。在今年一季度的业绩说明会上,董事长刘庆峰也曾介绍,随着业务规模的扩大,公司的成本投入也在持续加大,除了本就规模相对较大的研发费用,今年科大讯飞在市场投入上也增加了不少。

问题是,如此大的投入到底换来了什么?

一方面,是技术的迭代。去年5月,讯飞星火认知大模型正式发布,之后又经历了三轮迭代,在对标GPT-3.5的路上一路狂奔。

另一方面,是在科大讯飞一直以来的“平台+赛道”战略下,讯飞星火得以被投入不同的试验田。

“这些行业应用场景为科大讯飞提供了丰富的数据资源和场景验证机会,有助于其大模型的不断优化和完善,也能够使其大模型更加贴近实际应用需求”,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江瀚告诉中国新闻周刊。

“讯飞星火已经成为公司人工智能产业化的基础平台,开始逐步在公司各业务赛道和开放平台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支撑和引领作用。”在去年的财报里,科大讯飞写道。

不过中国新闻周刊注意到,科大讯飞列举了不少讯飞星火给公司各项业务带来的增益,譬如与中国移动联合发布能让商务人士方便转写和摘要通话的“商务速记”了,星火教师助手能帮老师们更轻松地备课了,政务大模型也让“一网统管”更能落地了,但这些大模型给原有业务升级的同时,能给公司带来多大收益,科大讯飞并未提及。

没提的原因,可能是因为不那么好看。

去年,大模型加持下的科大讯飞在教育领域、智慧城市、运营商版块的收入均有不同程度下滑。其中,教育和智慧城市作为科大讯飞两大业绩支柱,收入分别下降了8.85%、11.52%。

科大讯飞营收构成及变化情况。图/中国新闻周刊整理自财报

“科大讯飞推出的星火大模型虽然获得了不错的市场反响,但由于其B端市场占比有限,并不能对业绩整体提升有较高的推动作用。”万联证券投资顾问屈放表示,“科大讯飞近年来在C端市场的占比越来越重,而C端市场的各家大模型不存在太强的技术壁垒,因此竞争更多是在价格、用户体验和渠道上。”

也就是说,科大讯飞为B端客户提供的定制化大模型,短期内很难给业绩带来明显增量;而C端市场需求,短期在智能硬件上能靠涨价驱动营收提升,长期或许也很难持续大规模放量。

这在去年呈现出来的结果是,科大讯飞的研发跟上了,销售跟上了,营收却没跟上。2023年,科大讯飞的研发费用、销售费用分别同比增长11.89%、3.27%,但营收仅较上一年多了4.41%。

科大讯飞营收情况。图/中国新闻周刊整理自财报

2021年,刘庆峰曾给科大讯飞定下到2025年实现“十亿用户,千亿收入,百亿生态”的奋斗目标。但时至2023年底,科大讯飞营收尚未跨过200亿元门槛。

这也让本就被质疑“不擅长赚钱”的科大讯飞,面临着更大的盈利挑战。

投资者们对科大讯飞的信心也因此在动摇。

今年以来,科大讯飞的股价已跌去20.11%。即便科大讯飞预告其今年上半年营收、毛利预计增长15%~20%,且毛利增速高于收入增速,但在净利润为负的情况下,资本市场并没为这个难得的增长买单。

事实上,大模型的商业化本就尚无定数。

目前来看,大模型企业探索的变现路径主要有二:一是做面向C端用户的付费应用,如收费9.9元的妙鸭相机、文心一言连续包月49.9元的专业版会员等;另一条则是面向B端用户,包括提供API接口服务、嵌入式智能化解决方案、与行业结合做定制化应用及基于大模型的云服务等,譬如百川智能的闭源大模型面向B端收取API接口调用费用、华为推出可以匹配政务/金融/制造/气象等垂直领域的盘古3.0,以及为企业提供模型、算力、开发工具等一系列服务的百度和阿里等云平台。

但随着百模大战的热度渐渐退去,一系列问题暴露了出来。

首当其冲的便是技术成熟度尚且不足。“尽管国内大模型在技术上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存在很多技术难题需要解决,如模型性能和稳定性”,CIC灼识咨询总监陈一心曾对中国新闻周刊指出。

此前,一道“9.11和9.9哪个更大”的小学生难度数学题难倒了一众海内外AI大模型。有媒体就此问题测试了12个大模型,结果却是,包括OpenAI的GPT-4o在内的9个大模型全都答错了。

除此之外,大模型企业对场景的理解程度,以及市面上大量大模型和相应产品趋于同质化的问题,也给企业们的商业化之路添上了更多不确定性。

“AI技术创新速度越来越快,这就要求企业不断投入研发。但在现有技术框架下,(企业们)难以推出具有突破性的产品或服务,无法满足市场快速变化的需求”,深度科技研究院院长张孝荣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在看不到明显优势的情形下,现在的投入未必会带来技术突破和市场占有率的提升,从而带动业绩增长。”

这也是张孝荣称大模型技术为“少数巨头的禁地”的原因——资金密集、技术密集,投入巨大而产出极少,行业竞争比其他领域更加激烈,风险极高。

盘和林认为,科大讯飞虽有一定的技术积累,但相较而言,其在大模型数据、算力、算法等基础层面的条件并未形成突出壁垒,且AI技术原创性不足、很多时候采取跟随战略,因而未来行业应用场景变现还有很长路要走。

“技术只是成功的一部分,能不能真的抢占市场,最终还得看产品好不好用、价格合不合理。”余丰慧也表示。

时代商业访谈录,2019年11月14日,时代周报


伊戈达拉是第九顺位,光合同就有15亿!他前面八位现在都咋样了?

我们都知道伊戈达拉是一个比较有争议的篮球运动员,因为他在有一年的总决赛上获得了最有价值球员,他的数据并不是很出色,也不耀眼,但是却盖过了他的队友库里和汤普森这些球员,但是有些篮球资深媒体人却说伊戈达拉在勇士队里的作用是非常巨大的,他自成一个体系,勇士队的三连冠,离不开他的贡献,我们都知道伊戈达拉成名于费城76人队,他有个称号叫做小AI,他的职业生涯获得了2.15亿美元,也就是15亿美元的合同,并且他还获得了三个总冠军和一个总决赛MVP。

这个时候,就会有朋友问,那么和他同时间进入联盟的新秀们现在都怎么样了呢?我们下面就看看他排在前面顺位的8个球员。

第一位状元秀魔兽霍华德,中锋球员,他曾是联盟第一中锋,打过总决赛,拿过盖帽王,篮板王,最佳防守球员,后续因为与魔术管理层出现问题,因此选择离开球队,去过湖人队,火箭队,现在已经快要退役了,在湖人队打球。

榜眼奥卡福,中锋球员,身高2.08米.在山猫队打过球,职业生涯场均12分9.7篮板,是一个蓝领内线,现在已经退役。

探花是公牛选中的本-戈登,身高1.88米,分卫摇摆人,职业生涯不是很长,现在已经退役。

第4顺位是快船选中的利文斯顿,身高2.01米,是一个全能型选手,因为伤病的问题,在多支球队流浪,后续来到了勇士队,成为勇士队死亡五小一个不可或缺的拼图,最终依靠他和伊戈达拉两个人的出色发挥,帮助球队获得总冠军,利文斯顿是一个典型的厚积薄发的一个篮球运动员。

第五顺位奇才队选中的德文-哈里斯,身高1.91米.先后效力于小牛/独行侠队、新泽西篮网队、犹他爵士队、亚特兰大老鹰队等球队,在独行侠队成名,现在是一名自由人。

第6顺位是老鹰队选中的约什-柴德里斯,身高2.01,因为无法适应NBA,最终去欧洲打球发展。

第7顺位是罗尔-邓,身高2.01,他的巅峰时期给了公牛队,他和罗斯的二人组,直到现在还是让人津津乐道。

第8顺位是拉菲尔-阿鲁尤,这是一名职业生涯很短暂的球员,可以说他是一个龙套球员,他现在已经离开NBA了!

现在这个名单里还在继续打球的仅仅只有霍华德和伊戈达拉了,这两位球员一个在湖人队打球,一个在热火队打球,他们用他们的行动证明一句话,老兵不死,老兵不会凋零!

2019年的三个科技“潜力股”:5G、区块链、IAM

前段时间的深圳IT领袖峰会上,亿欧作为合作媒体进行了全程报道。 在现场的亿欧采访中心,我们跟 科技 领域的多位大咖了解了新技术的应用现状和前景,从中看到了三个“潜力股”,包括两个底层技术:5G和区块链,以及一个新兴的企业服务市场IAM(身份管理与访问控制)。 以下是亿欧与三位嘉宾(CEG Ventures创始管理合伙人、苏州超块链创始人史兴国、竹云创始人董宁)在IT领袖峰会上的采访内容:王维嘉曾在在美国硅谷创办美通无线公司,开发出了世界上第一台无线移动联网,目前为CEG Ventures创始管理合伙人,专注投资前沿技术。 作为无线通讯领域的老兵,王维嘉并不认同2019年是5G应用的元年。 首先,判断一个技术是否到了元年有很多标准,看5G基站的数量是一个标准,但王维嘉更看重实际用户的数量,看是否达到了百万用户。 “具体来说,假如某个应用只能用5G来支持,并且离不开5G,才是5G元年。 就像一开始使用iPhone的用户并不多,然而一旦你用上,你就会用下去,不会再换成诺基亚。 当我们能发现这样一个东西时候就是它的元年。 目前从成熟度来讲,5G还相对早期。 ” 王维嘉说到。 王维嘉回忆,当年在移动互联网还没有普及之前,有两派说法,一派认为移动互联网只是把搜索框放到了手机上,而另一派认为移动互联网是完全不同的种类,但还不清楚杀手级应用是什么。 到后来,大家才意识到移动互联网和PC互联网的核心区别就是:位置,手机定位催生出众多O2O应用,以及现在的多家独角兽公司。 在王维嘉看来,5G现在也是同样的情况,大家看到5G的速度更快,延时更低,预见5G对于自动驾驶和远程医疗的帮助。 王维嘉认可这些应用场景,但他不认为低延时是哪个催生杀手级应用的关键,而杀手级的应用场景还未显现。 以个人的角度来说,他看好高网速这个特性,因为一定有新的应用是必须要高速网络才能支持的。 比如VR显示。 苏州超块链创始人史兴国曾开发了第一款Sparc64位Linux系统,对操作系统国产化起到重要作用,目前致力于区块链底层技术开发。 关于风口上的AI、5G、区块链三个技术,史兴国有他独到的理解:“现有技术里,人工智能解决现有产业的效率问题,从存量市场上解决问题,本质上是加深产业内涵。 而5G和区块链是基础设施级别的技术,具有外延性,触及以前从来没有的应用范围。 ”在超块链创始人史国兴看来,区块链类似于5G,因为是基础设施级的技术,所以很多应用场景还看不到,但他相信区块链很可能比5G更早实现产业级应用。 史兴国表示,作为一项底层IT技术,区块链技术本身能表达价值和信用,这是区块链跟数据库的核心区别。 从应用落地来看,数字货币是区块链最早成熟的应用,只不过这种应用由于变得空心化,跟产业脱钩,也因此不被政府鼓励。 史国兴认为,区块链目前还有两个方向的应用比较有潜力,一个是供应链金融,一个是互联网内容行业。 之所以是这个两个行业,是因为当传统业务以区块链方式支持时,面临一个问题:如何将现实数据和链上数据统一起来。 在这个问题不解决之前,最好的落地场景就是不需要线下实体数据上链的,比如互联网内容产业,本身整个产业就是在线上运作,最适合用区块链做支撑。 而供应链金融通常是面向垂直领域,可以规避到区块链的弱点,追踪资金的流向。 史兴国也介绍了公司的定位,在产业链上,超块链作为一家底层技术服务商,为客户提供并行计算的区块链应用,史兴国透露,现在已经有不少公司愿意根据区块链的架构来挑战公司业务,跟实体产业结合的区块链应用预计最快今年下半年就会出现。 竹云创始人董宁是个具备投资眼光的创业者,在2009年公司成立前,董宁便看到IAM(身份管理与访问控制)这个领域的前景,“当时无疑知道了这项技术,在分析全球市场后,发现IAM当年的全球市场累计超过250亿美金,并保持18%的年复合增长率。 在国外,IAM市场被IBM、Oracle这类大公司占据,而国内却是空白,现在技术上还有几年的差距。 ”看到市场前景后,董宁决定投身于IAM领域。 IAM(身份管理与访问控制)是融合多类信息安全技术对企业数据进行保护。 在这个时代,企业除了网络安全、物理安全,还要确保人员权限和应用系统的安全。 比如对于新入职员工的账号授权,以及对离职员工的账号回收,都属于IAM的范畴。 近两年,数据泄露问题日益严峻,数据保护条例也更加完善,于是很多公司意识到要把不同的组织、数据、流程整合到一起,打通信息孤岛,以管理好员工、供应商、C端用户等人员的权限,IAM市场顺势成长。 董宁介绍,国内IAM市场在2018年快速增长,原因就是2017年我国正式网络安全法,监管驱动了这个市场的发展。 再加上各个领域都在进行数字化转型,企业和组织都发现:IT系统的用户边界在扩大。 除了权限和访问管理,IAM还可以帮组织把不同时期建设的系统快速打通,实现人员流程组织的有限整合。 关于IAM的门槛,董宁认为有两个:一是好产品,二是对业务场景的熟悉。 场景和技术的融合,才能实现有效的身份管理与访问控制。 董宁认为,随着客户的积累,先发者的护城河会越挖越深。

佳都科技联手广州地铁倾力打造全球首座AI智慧车站正式落地

9月9日,全球首座AI智慧车站——广州地铁21号线天河智慧城示范站正式落成!正值“中国城轨交通业主领导人峰会2019广州年会”举办期间,广州地铁举行了“智慧地铁现场观摩会”,来自全国各城市轨道交通公司领导,广州地铁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丁建隆,佳都科技董事长刘伟,新加坡国家工程院院士、佳都科技副总裁兼全球智能技术研究院院长李德紘等领导来宾共同参观体验天河智慧城示范站,共同见证广州“智慧地铁”建设的崭新成果。

图为领导来宾们体验佳都科技智慧通道闸机,刷脸过闸

图为领导来宾们参观体验佳都科技新一代站台门系统

智慧城站作为广州智慧地铁的示范站,是全球首个基于智能车站理念全新设计并正式投入运营的智慧地铁示范站,也是一个具有未来感的A.I.智慧车站。 推行智慧地铁示范站标志着新时代广州地铁建设的起航,将为全国地铁大规模推广智能化及信息化技术、设备积累经验。 佳都科技作为智慧城示范站的智慧提升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示范站是佳都科技在智慧地铁探索的第一站。

广州市民可以率先体验具有未来感的A.I.智慧车站

地铁车站是市民出行的服务窗口、是地铁标建设的重要基础。 在城市化加速、客运压力加大的时代,更安全、更便捷、更智慧的交通出行方式,个性化服务和丰富的多元性乘坐体验成为城市市民所追求。 今年4月,广州地铁集团隆重发布名为《新时代城市轨道交通创新与发展》白皮书,提到通过轨道交通的“数字化”和“智能化”,打造安全、可靠、便捷、精准、融合、协同、绿色、持续的新时代轨道交通。

在此背景下,佳都科技依托针对智慧地铁研发的基于工业互联网的智慧地铁大平台构建智慧地铁运行生态,以A.I.实现精准便捷安全的乘客服务,实现车站的全息感知、全景管控、智能分析、主动进化,进而打造出一个具有未来感的自主服务、自动化运行的无人值守智慧车站。 据悉,早在2018年初,佳都科技就已对智慧地铁大平台进行立项,如今已初具规模。

在智慧车站乘客可以体验到:智能语音购票,动动嘴皮子即可买票的便捷;乘车过程中有疑问可以咨询智能客服,撩一撩可爱的客服机器人“悠悠”;在无人值守的智能票亭注册人脸和指静脉,还可以体验不带手机不带钱,刷脸、刷指静脉过闸……有过安检等待的烦躁?佳都科技研发的一体化智能安检闸机,可以实现票务、安检一体通过,做到智能人包对应,实现全程几乎不停留的完美体验;站内迷失方向或要找洗手间等,用手机扫描车站二维码,电子地图可以站内导航;走到站台门前等车的时候,站台门智能信息屏还会显示等车时间、车厢客流密度,乘客能选择合适的车厢去等待……

智慧车站的所有智慧体验,都来自佳都科技多年在A.I.科技的深耕和在轨道交通领域的厚积薄发,基于佳都科技已探索形成的智慧车站建设理念:

佳都智慧车站建设理念

•精准便捷。 智慧车站最终是要为乘客提供精准、便捷、安全、可靠、高效、经济的服务,未来可延伸的应用最多。 主要建设内容包括:智能安检、无感通行(过闸)、室内导航、乘客信息显示、智能客服、自助客服、乘客APP、客服机器人等。

•全息感知。 包括人员感知、设备感知、环境感知、事件感知、外部感知五大感知。

•智能分析。 充分利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实现客流预测分析、设备健康分析、智能节能、系统故障预警、安全事件预警和视频分析等智能分析。

•全景管控。 在管控方面可实现的智慧应用最多,强调全业务、全场景的管理和控制,主要建设内容包括:运营管理综合看板、设备数字巡检、全景监视、场景化的车站管理、数字施工监管、应急预案、车站视频巡检、客运联控、自动化运营、车站微观客流热力图、移动站务、安全管理等。

•主动进化。 通过数据建模,采用深度学习模型,基于大数据分析车站大脑,最终实现智慧车站主动策略优化、效率优化的进化。

与此同时,佳都科技尝试基于TOD即“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发展模式”为每一个地铁商户提供全面系统的A.I.解决方案。 线上门店开设、APP代运营、线上线下收款通道完善、建立全面的商家空间便于商户管理;为商户从用户挖掘、消费场景建立、资金渠道归集、商户后台管理、账户体系完善,为广州地铁与商户之间建立更紧密的联系。

图为佳都科技的智慧通道闸机

图为佳都科技的智能售票系统

图为佳都科技新一代站台门系统

智慧车站之依托

智慧地铁之“大脑”

基于工业互联网的智慧地铁大平台

在观摩会中,李德紘对智慧地铁大平台进行了展示。 他表示,在智慧城示范站,佳都科技运用了自主研发的基于工业互联网的智慧地铁大平台,为地铁装上“大脑”。 平台基于微服务架构设计,打造一个支持可迭代开发和业务应用创新的开放生态,由边缘平台、技术中台、业务中台、数据中台、A.I.中台及智慧应用构成。 核心特征是泛在连接、云化服务、知识积累、应用创新。 值得一提的是,基于工业互联网体系架构的设计,为地铁运营和其他部分建立连通,打通地铁和上下游的数据及连接,为实施设备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和智能运维打下基础,这也是未来智慧地铁的发展方向。

李德紘院士对智慧地铁大平台进行展示讲解,现场来宾气氛热烈

以智慧地铁大平台为依托,佳都科技大量运用计算机视觉、生物识别、智能传感、无线通讯、激光探测等技术全面提升车站的数据感知能力,实现车站运营的实时监测,包括:微观客流、热点客流密度、车厢客流密度、电扶梯运行状态、有害气体探测、入侵及行为异常监测、遗留物监测、站台门夹人检测、金属探测等。

所有数据可实时传送给地铁的“大脑”,“大脑”进行智能分析,并使用分析结果进行智能决策或呈现给运营人员作为决策依据。 通过数据通信与传感网络、三维可视化与虚拟仿真、智能分析与智能联动等最新技术的联合应用,完成对车站多方位、跨专业的管控,有效地提升车站信息化水平,丰富车站管理的内涵,提高效率和服务品质,降低运营成本。

广州地铁的参与者、见证者

作为成长于广州的佳都科技,是地铁行业的“老兵”,也是广州地铁的参与者、见证者。 见证了广州地铁从小到大,从跟进到领先的历程,与广州地铁集团共同努力,致力于把广州地铁建成更智慧、更安全、更便捷的地铁。

近年来,佳都科技全面参与了广州地铁项目建设,包括广州地铁六号线、九号线一期、十三号线首期、十四号线、二十一号线、知识城线BT项目等等,今年3月中标118亿广州地铁项目,为十一号线及十三五新线相关车站设备及运维服务采购及线路试运营后15年内综合运维服务等;并与广州地铁合作,在多个地铁站点设置了人工智能安检门,率先试点应用人脸识别技术的轨道交通快速安检项目;2018年,助力广州地铁线网所有闸机全面支持乘车码过闸,逐步形成“A.I.+轨道交通”生态。

时至今日,广州地铁已成为广州城市的名牌,广州地铁已开通运营14条、478公里线网,日均运客超过860万人次,在世界地铁协会公布的多个指标中排名前列。 而佳都科技在广州地铁的大力支持下,基于轨道交通领域15年的经验深耕,结合自主研发的A.I.技术,掌握了四大轨交智能系统的核心科技,打造了一系列智慧地铁应用,逐步建立起以数据为驱动的智慧地铁解决方案,截至目前为止,佳都科技的项目案例已经覆盖全国22个城市,覆盖的地铁线路有62条(含延展线),覆盖的地铁站台1278个(含在建车站)。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纲要》的落地,“5GABC”时代(5G、A.I.、BigData、Cloud)的来临,驱动社会治理的各个层面的数字化转型。 轨道交通作为人才、资金、知识等经济要素快速流动的重要载体,将站在新一轮“提速升级”的起点上。 根据公共交通国际联合会的统计,在未来5-10年中,全世界新建城市轨道交通项目中有80%会在中国实现。 新时代智慧地铁建设是新时代轨道交通发展战略和创新引领要求,也是满足广大市民日益增长美好出行体验向往,实现共同的交通强国,城轨强国梦想的关键举措。 未来,佳都科技将助力城市轨道交通行业加速应用新技术“升级”,助力中国从世界轨道交通大国成为轨道交通强国!

本文涉及广告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m.srwj168.com.cn/keji312/12919.html
我们起步要晚好几年 李政道是中国互联网诞生的关键推手 对话许
OpenAI Sora对手Runway推出新功能 结局一张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