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发现的西周都城结构是啥模样

考古发现的西周都城结构是啥模样?

据《逸周书.作雒解》记载,成周洛邑“城方千七百二十丈,郛(外城郭)方七十里,南系于洛水,北因于郏山(北邙山),以为天下之大凑”。可见,成周的范围不小。经多次考古发掘,在上述汉城外发现规模更大的东周城遗址。城内偏南有施围垣之大夯土台基,出土了大量板瓦、筒瓦和陶水管,以及多种形式的饕餮纹云雷纹瓦当,当系周王宫殿与周王室宗庙所在。成周都城北,为面积甚大之窑场及骨器、石器作坊。

据考证,成周宫城面积约1.56平方公里,郭城约12.45平方公里,跨瀍河两岸,西南角部分被压于洛阳老城之下。

据《周礼.考工记》记载,成周王城:“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背市。”表明该城平面系对称布局之正方形,由通过城门可容九车并行的纵横道路,将王城划为相等的九区。宫殿居中,宫前左置祖庙,右建社稷。周王面南临朝而背北为市肆。上述布局反映了“王者居中”、“为数崇九”等王权思想和严谨对称的规划原则,对后世封建王朝帝都建设的影响极大。

成周,始建于周武王时期,建成于周成王五年,不仅建有西周王室的太庙,而且还有“康宫”、“京宫”、“华宫”等宫。《逸周书.作雒》说:“乃位五宫、太庙、宗宫、考宫、路寝、明堂。”孔晁注:“五宫,官府寺也。太庙,后稷庙。二宫,祖考庙、考庙也。”

从出土的西周铭文中可见,成周有 “京宫”和“ 康宫”两大周王宗庙系统,“京宫”祭周太王以来康王以前各王,“康宫”祭康王以下各王。宣王时的“康宫”有康、昭(铭文作邵)、穆、夷(铭文作或)、厉(铭文作剌)五王之庙(共、懿、孝王已祧附入昭宫或穆宫中)。

夷王时代的敌簋铭文曰:“唯王十又一月,王格于成周太庙,武公人右敔告禽(擒)馘百、汛四十。”

敔簋铭文证明,成周确实建有西周王室的太庙。

成王时代的何尊铭文曰:“唯王初迁宅于成周,复亩斌(武)王丰(礼),福白天。在四月丙戌,王弁(诰)宗小于于京室。”

康王时代的令彝铭文曰:“唯八月辰在甲申,王命周公子明保尹三事四方,受卿事察。丁亥,命矢告于周公宫。公命造同卿事察。唯十月初吉癸未,明公朝至于成周,造令舍三事命众卿事察、众诸尹、众里君、众百工、众诸侯侯甸男,舍四方命。既咸命,甲申,明公用牲于京宫。乙酉,用牲于康宫。咸既,用牲于王。明公归自王。”

《尔雅.释宫》说:“宫谓之室,室谓之宫。”何尊铭文的“京室”即令彝铭文的“京宫”。《尔雅.释宫》说:“室有东西厢曰庙,无东西厢有室曰寝。”《涛.大雅.下武》云:“下武维周,世有哲王,三后在天,王配于京。”《下武》为成王时代的作品,成王时代配于“京宫”的“三后”为太王、王季、文王。“京宫”既然是太庙,那么“康宫”也应该是庙。敔簋铭文的“成周太庙”当指“京宫”。

关于成周之名的由来,历代学者亦多有探讨。如《公羊传.宣公十六年》疏引郑玄曰:“居摄七年天下太平而此邑成,乃名曰成周。”还有把成王之“成”与成周之“成”联系起来看,如《召诰》中云:“王末(终)有成命,王亦显”;“成周之所以称‘成’,也该是由于完成‘成命’和取得了‘成绩’,建成了周朝统一四方的国都。”(见杨宽:《西周史》)。其实,成周之名与宗周之名是相对而言的,成周是洛邑之代称;宗周是西都岐之代称。成周者,周朝统一大业之始成也;宗周者,周宗族之源也。

成周之名始见于何尊铭文,何尊铭文于公元1965年出土。该铭文共十二行一百二十二字,记载了周武王克商和周成王尊武王遗志,命周公营建都城成周的史实内容:“隹(惟)王初迁宅于成周,复禀武王丰(丰)福自天。在四月丙戌,王诰宗小子于宗室,曰:肆文王受兹命,隹(惟)武王既克大邑商,则廷告先于天,曰:余其宅兹中国,自兹乂(治)民……隹(惟)王五祀。”这段话的大意是:成王为营建新都成周,对武王进行丰福之祭。四月丙戌这一天,成王将宗小子叫来训诫:……宗小子的先父公氏跟随文王,文王受到上天授予的统治天下的大命。武王在消灭大邑商之后,则告祭于天说:我要以这里为中心---“中国”作为都城,在这个地方来统治人民。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来,考古工作者已发现东周王城遗址,并找到夯土城墙的三个城角。保存较好的成周北城墙,长两千八百九十米,墙外有城壕遗迹。

据专家分析,城墙约建于周朝春秋中叶以前,战国至秦汉之际曾屡次修补。城内中南部发现建筑基址,此外城内还发现陶窑﹑骨器作坊以及道路﹑水管等遗迹。城中部及其他一些地点,分布有东周时期墓葬。在相当东周时期成周城的地带,今洛阳市中心城区金村,曾发现大型墓葬,有珍贵器物出土,证明成周洛邑是横跨瀍水两岸而建的周朝都城。

(本篇完)


西周的都城在哪里 探索西周的历史文化?

一、西周都城的位置西周的都城,作为周王朝的政治和文化的核心,位于今天的陕西省西安市附近的周原遗址。 这一地区,在今天周原镇的位置,坐落于渭水之北,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 二、周原遗址的重要性周原遗址不仅是周朝都城的所在地,而且是中国历史上已知的最早都城之一。 这片遗址面积广阔,约达600万平方米,其中包含了宫殿、城墙、官府、工匠区以及商业区等多方面的建筑遗迹。 这些遗迹不仅揭示了西周时期的建筑风格,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结构和历史文化特点。 三、周原遗址的发现与保护周原遗址的发现,为我们了解中国古代历史文化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证据。 这片遗址的考古发掘,揭示了西周时期的城市布局和社会生活面貌,对于研究中国古代城市发展史、建筑史以及社会历史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 同时,周原遗址的保护工作也受到了高度重视,以确保这一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得以妥善保存。

丰镐遗址是什么王朝的都城遗址

丰镐遗址是西周王朝的都城遗址。 位于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丰京和镐京并称为“丰镐”,是西周王朝的国都,也是中国最早期的城市之一。 丰镐遗址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它是中国第一座规模宏大、布局整齐的城市,开创了中国城市平面布局方整、宽畅、宏伟的先河,建构了中国城市平面布局的总规制,成为后来城市总体布局的典范,是周礼的诞生地。 丰镐遗址位于西安市长安区马王镇、斗门镇一带的沣河两岸,丰京位于河西,镐京位于河东。 经过考古发掘,已经基本确定了丰镐的城址和遗址面积。 据考古学家研究,丰镐两京的遗址面积总计近17平方千米,是一个巨型都城遗址。 丰镐遗址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2世纪,周文王建丰邑,武王作镐京,直到公元前770年犬戎攻破镐京,西周灭亡,350年间,丰镐一直是西周王朝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2021年10月18日,丰镐遗址入选全国“百年百大考古发现”,进一步彰显了其在中国历史中的重要地位。

商周考古研究成果

商周考古研究的成果揭示了丰富而精细的文化分期。 商代文化被划分为早、中、晚三期,以偃师二里头、郑州商城和安阳殷墟为典型代表,其中二里头文化可能与夏文化有关。 西周文化分为早、晚两期,青铜器则分为早期、中期和晚期,对应武王至幽王三个阶段。 东周时期,春秋战国各分为三期,都城发展迅速,成为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如齐、鲁、燕等国的都城遗址表现出不同的建筑布局和防卫设施。

早期都城如二里头遗址展示了龙山文化时期的城市面貌,偃师二里头遗址和黄陂盘龙城遗址分别代表了商代早期和方国城址。 西周的都城则在周原和丰镐,反映了周人的迁徙和权力中心的变迁。 东周时期,城市布局更加完善,包括宫城与郭城,如洛阳城和郑韩故城,显示出社会结构的复杂性。

墓葬考古揭示了当时社会等级的差异,君王和贵族的墓葬规模宏大,陪葬品丰富,反映了生前地位。 小型墓葬则反映了平民的生活状况。 青铜器的使用,如礼器、货币和装饰品,展现了手工业的繁荣,如铜绿山古矿冶遗址和侯马铸铜遗址的工艺技术。 冶铁技术从西周晚期发展到战国中期,显著提升了生产效率。

陶器、织物和玉器等手工业制品的制作水平高超,如商代的原始瓷器和东周的漆器工艺。 丝织品如绢、罗、锦等质量上乘,展示了卓越的纺织技艺。 商周时期的音乐与艺术,如乐器和青铜器,体现了高度的艺术成就。

商周时期,文字的使用和商品交换的发展推动了文化与经济的进步,如金属铸币和度量衡器的广泛使用。 周边地区的青铜文化也与中原文化相互影响,共同推动了华夏族与少数民族的交融,为秦汉时期的统一多民族国家奠定了基础。

扩展资料

通过考古发掘对商周历史进行的研究。 中国考古学按王朝划分研究对象的学科分支之一,属于历史考古学范畴。 研究范围相当于历史上的商、西周、东周(春秋、战国)对商代之前的、中国最早的王朝夏,实际上也纳入了商周考古的范围(见夏文化)。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m.srwj168.com.cn/keji312/12996.html
他们这样说 闪耀巴黎丨夺冠后
伊朗已决定 直接打击以色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