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易主了 2周涌入5万人!中部第二城

文丨西部君

全球范围内,很多了不起的城市背后,都往往对应着一家乃至数家标杆性企业。它们彼此相互成全、共生共赢。

郑州与富士康,应该算其中一个代表。

过去几年,受各种内外部因素影响,郑州与富士康的关系处于一种 微妙状态 。并且,这种状态也是真实地影响到两者的发展状况。

但今年,郑州与富士康的关系,似乎明显升温,大有进入新的“蜜月期”的迹象。

最近的一则消息是,郑州富士康开始大举招人。有中介表示, 这两周进厂新员工最少有5万人,且还在大规模持续扩招

就在上个月,河南方面与富士康在郑州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

另外,鸿海精密还对外发布了一则重大投资公告,宣布富将在郑州投资建设新事业总部大楼,承载新事业总部功能。

种种迹象表明,郑州与富士康正在进入一种新阶段,大有“ 柳暗花明又一村 ”之感。

受此影响,长沙与郑州的“中部第二城”之争,真的要发生变化了?

此次郑州富士康高时薪、大规模招聘,主要与苹果新机型即将发布有关。也就是说,招人规模迎来井喷,有一定的窗口性因素,并不意味着它将是一种持续的状态。

如有中介表示,“制造车间做满3个月,奖金达7500元”。这预示着它应该主要是应付一种临时性的用人需求。

但即便如此,这样的用人体量,还是足见富士康这样的龙头企业之于一城一域的影响力——更何况是在当前这样一个大环境下。

公开数据显示,自2010年富士康正式落户郑州,其为河南提供的岗位,就堪称是“巨无霸”式的存在。

截至2013年,富士康郑州园区员工就已超过30万人,而且90%以上为河南籍员工。另据当地媒体报道,2023年时,富士康郑州科技园全园区人数 稳定在20万人左右

这样的单个企业的用人规模,不说是在郑州,放眼全国也是不多见的。

相比提供的岗位,富士康的影响力,更体现在它撑起了郑州乃至整个河南外贸的 半壁江山

数据显示,富士康是河南最大的出口企业。2023年,富士康位于新郑的综合保税区的进出口总额高达4073亿元,这占到了郑州全市进出口总额的74%,在河南省的比重也达到了50.3%。

今年上半年,河南进出口总值下降13.8%。其中,出口手机1395万台,相比于2023年同期减少了约1285万台;手机出口金额565亿元,相比于2023年同期减少约545亿元。

这样的背景下,郑州富士康再现大举扩招一幕,可谓“雪中送炭”。由此也不难明白,河南方面此前公开喊话“ 希望富士康坚定投资河南信心 ”的用意了。

当然,合作是相互的。将富士康再次重仓郑州,只看作是郑州的“城运”来了,并不恰当。

要知道,郑州作为富士康在全球的第一大制造基地,这样的地位在短期内被替代,也是富士康方面不愿意看到的。

这背后,除了郑州、河南的各种支持,多年来郑州所形成的产业链、人才、物流等方面的基础,不应该被忽视。

更重要的是,富士康也需要借郑州, 讲出“新故事”

上文提到的富士康在郑州的新事业总部,就主要指向的是富士康的“3+3”转型发展战略:

其中,新能源汽车可能是最受期待的“重头戏”。今年初,河南富士康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公司成立,注册资金5亿元,主要聚焦新能源汽车产业。

理论上说,如果富士康尝试多年的“造车计划”能够在郑州真正成行,并取得成功,那就不仅仅是“ 在河南再造一个新富士康 ”,也可能将再造一座“新郑州”。

可参考的对象,或许就是比亚迪之于深圳、特斯拉之于上海。

而富士康之所以选择郑州来讲这个“新故事”,显然 不是盲目的

要知道,郑州这些年在汽车产业方面已经完成了比较好的“原始积累”,新能源汽车产量已能够跻身全国全十。

从产业配套、供应链基础、人才等多方面看,郑州对富士康的造车,都非常有吸引力。

再结合富士康在郑州已经打下的基础,并综合郑州的区位、交通、物流等优势,郑州的确是非常理想的选择。

所以,在很大程度上说,富士康在经历了微妙阶段之后,能够选择继续重仓郑州,这本身也是对郑州比较优势的一种“正名”。这一点,河南、郑州都不该妄自菲薄。

当然,反过来也更加说明,河南、郑州 需要珍惜 与富士康这样的企业扩大合作的机遇。

一则,这样的全球性企业是否愿意继续在一座城市深耕,已不仅仅是关乎一家企业的进退,而更关系到整座城市产业生态的构建和营商环境的形象。

二则,富士康从过去的代工厂向新能源汽车产业升级,也表明,永远不能低估企业发展之于城市产业升级所蕴藏的机遇。

在此意义上说,河南的公开表态,是务实的,也是理性的。

成为国家中心城市,迈上GDP过万亿、人口过千万新台阶……郑州过去几年的突破很明显。

但是,发展走势也常因为一些“突发”因素而波动。一定程度上,这其实是城市本身 脆弱性的一种提醒

西部君之前说过,国内一流的城市,一定是全方位“强”。既有活跃的、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市场化企业、跨国企业,又得有代表政策、资源、话语权优势的央国企。

这方面,郑州虽然为万亿级省会城市,且是中国经济、人口大省河南的省会,但相对来说,上述两个方面其实都不算强。

正因为此,富士康的重要性就进一步突显出来。有的意见认为,经历了一定的波折后,河南、郑州应该减少对富士康的依赖。这话从一些角度看当然不能算错。

但是,谈何容易?在过去内外部环境都更健康的情况下,尚未能做到,现在恐怕更难了。

因此,眼前最为现实的选择,其实还是要努力强化与富士康的“捆绑”, 而不是削弱

让人欣慰的是,从目前河南、郑州方面的行动看,显然也是坚定地选择了这一点。并且,富士康与此也形成了双向奔赴。

这一点对河南来说之所以重要,可以举一个简单的例子。

论河南的发展优势,丰富的劳动力资源显然是最为重要的之一。但是,很多人可能忽略了,如果没有富士康这样的“岗位大户”,河南的这一资源优势,很可能就没法最大化显现出来。

这一点对很多城市来说,都有着极强的现实启示。那就是要找准自己的比较优势在哪,并思考如何能够让比较优势真正发挥出来——无论招商引资、产业升级,都不该忽略了这个基础逻辑。

否则,就很可能变成了好高骛远。

论富士康之于河南、郑州的重要性,有很多的数据可以直观说明。如截至2024年5月,富士康累计为河南提供350余万个工作岗位。

但更隐形的影响,是这样的在全球都受瞩目的龙头型企业,在城市的布局和深耕,可能更关乎城市发展的“ 心气 ”。

这不,最近还有个对郑州来说堪称是提气的消息——今年GDP已连续两个季度超过长沙,大有重回“中部第二城”之势。

并且,从更大的视野下看,郑州在与长沙的比拼中,一直处于下风的高等教育资源,目前也有望得到补强。

此前,相关部门明确表示, 支持中西部地区,特别是人口大省,扩大高等教育资源的规模,优化类型结构和区域结构

同时,今年上半年郑州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在国家中心城市和中部六省省会城市中保持“领跑”态势。

随着富士康在郑州的新“老”生态都出现新的机会,郑州的其他产业,也有望扩大新的想象空间。

很多时候,一座城市的赶超可能就是差一口气。现在, 郑州似乎正在顺过这口气


辽阳市十一五计划是什么?

辽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十一五”时期,是我市实施老工业基地振兴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历史阶段。 编制和实施《辽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对于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老工业基地振兴,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一、辽阳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的关键时期1、“十五”时期我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为今后加快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十五”期间,全市各级党委和政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抓住发展不动摇,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迅速,体制机制创新全面推进,对外开放不断扩大;结构调整步伐加快,产业竞争能力进一步提高;基础设施日趋完善,生态环境明显改观;社保就业成效显著,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得到加强,辽阳老工业基地振兴有了一个良好开端,为我市今后加快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十五”期末,全市生产总值达到358.4亿元,年均增长13.1%;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元,年均增长12.3%。 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到17.4亿元,年均增长16.9%。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106.8亿元,年均增长25.9%。 社会消费品零售额达到89.8亿元,年均增长 11.8%。 实际利用外资累计达到2.5亿美元,年均增长18.1%;出口创汇累计达到5.6亿美元,年均增长23.1%。 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 8407元,年均增长11.2%;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 4133元,年均增长6.8%。 总人口达到183.69万人;人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0.5年,五年提高1.7年;人均期望寿命达到74.6岁,五年提高 1.3岁。 2、“十一五”时期我市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 当前,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继续深入发展,国际国内经济环境总体上有利于我市加快发展。 “十一五”时期,既是我市扩大改革开放,实现体制机制创新的关键时期,又是加快转变增长方式,实现经济结构优化升级的关键时期;既是加快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又是加快解决前进中的矛盾和问题,实现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时期。 我市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 一是面临老工业基地振兴和对外开放的双重机遇。 国家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为我市在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完善社保体系、扩大对外开放等方面创造了良好环境,同时也为我国东南沿海产业向东北地区转移提供了更加有利的条件。 二是面临融入以沈阳为中心的辽宁中部城市群经济区的机遇。 沈阳经济区的构建,为我市接受沈阳等大城市在经济、技术、人才、信息和物流等方面的辐射,加强我市与周边城市的合作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三是我市具有辽化、弓矿公司、庆化公司等国有大企业加快发展和民营企业不断壮大的双重基础。 近几年的重点项目建设成果在今后几年将进一步显现,一批重点企业的带动作用将更加突出。 同时,我市具有明显的区位、资源、产业优势、较好的经济发展环境和深厚的古城文化底蕴,这些都为今后我市加快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十一五”期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也面临着新的挑战。 产业结构不够合理,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经济发展的资源环境压力加大,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产业结构调整的要求日益迫切,继续保持经济高速增长的难度加大;外向依存度偏低,利用外资领域较窄,外经贸对经济的牵动作用不突出;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科技人才制约因素日趋明显;由于涉及利益格局的调整,深化改革面临许多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农村城镇化水平不高,城乡基础设施仍不完善,社会事业发展还有很多薄弱环节;社会保障和就业压力较大,一些深层次问题和矛盾还较为突出,保持社会稳定的任务很重。 “十一五”时期,我市机遇和挑战同在,既是“黄金发展期”,也是“矛盾凸显期”。 我们要有加快发展的责任感、紧迫感和危机感,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牢牢抓住发展机遇,妥善应对各种挑战,实现经济和社会又快又好地发展,努力把辽阳建设成为辽宁中部城市群中具有特色和活力的现代化生态型新兴工业城市。 二、以科学发展观统领辽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3、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制定和实施我市“十一五”规划,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实现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为目标,以振兴老工业基地为中心任务,以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推进协调发展为着力点,以改革开放和科技创新为动力,促进全市经济又快又好地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打造“实力、平安、诚信”辽阳,构建和谐社会,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实现经济又快又好地发展。 要进一步更新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思路,转变增长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把经济社会发展纳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实现建设“实力辽阳”的目标。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改革开放。 要全面深化经济社会、政府管理各个领域的改革,推进体制和机制创新,为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创造更好的体制环境,在更大范围和更深层次上参与国内外经济的竞争与合作,积极有效地利用国内外市场和资源。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要全面推进科教兴市和人才强市战略,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大力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消化吸收之上的再创新能力,实现经济长期持续发展。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努力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要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要求,把构建和谐社会作为发展的重要内涵和基本要求,更加注重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相协调,更加注重“平安辽阳”和“诚信辽阳”建设。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坚持把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最终目标,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惠及人民。 不断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4、“十一五”时期要基本实现辽阳老工业基地振兴的目标。 主要标志:一是保持经济平稳快速增长,确保五年经济总量翻一番,经济发展速度和效益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二是经济结构调整取得明显成效,形成在全省乃至全国有较强竞争力的支柱产业和骨干企业;三是把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建立较为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构筑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开放型经济体系;四是城乡人民收入水平显著提高,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力争达到全省平均水平,农民人均纯收入要较多地超过全省平均水平;五是确保2007年建成国家卫生城市,2010年建成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六是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精神文明建设与民主法制建设进一步加强,和谐社会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主要预期指标:到2010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720亿元,年均增长15%,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元(按现行汇率计算约折合4760 美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比2005年翻一番,达到36亿元,年均增长15.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326亿元,5年累计达到1100亿元,年均增长25%;社会消费品零售额达到173亿元,年均增长14%;实际利用外资年均增长50%,5年累计达到5亿美元;出口创汇年均增长30%,5年累计 25亿美元;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综合能耗比“十五”期末降低20%;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元,年均增长10%;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070 元,年均增长8%;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人口总量控制在187万之内;人均受教育年限12年;人均期望寿命75.6岁。 三、努力开创改革开放的新局面5、深化以国有企业改革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 要以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全面完成国有中小企业产权制度改革。 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加快现代企业制度建设。 进一步深化集体企业改革。 积极稳妥地推进基础设施领域和公用事业领域改革。 进一步完善国有资产管理和监督体制,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积极推进财税、金融、投资体制改革。 按照建立公共财政体制框架的目标要求,调整收支关系,合理划分税收征管体制和分享权限,进一步深化部门预算编制、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政府采购制度和收支两条线的改革,加强收入管理,提高依法理财水平,整合政府财力资源,优化财政支出结构。 深化国有商业银行改革,加快推进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改革,搞好增资扩股,加强和改进金融监管,完善内控机制建设,加强辽阳金融安全区建设,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 深化保险业改革,规范保险市场秩序。 落实企业投资自主权,完善项目审批、核准、备案制度,明确政府审批核准的范围和程序,合理界定政府投资职能,完善投资决策责任制。 6、着力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加快转变政府职能,解决好目前存在的越位、缺位和错位的问题,切实履行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职能,理顺政府与企事业单位和市场中介组织的关系,实现政企分开、政事分开、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 建立健全科学的政府绩效评价体系,完善公务员特别是行政领导干部的选拔任用制度。 全面推行政务公开,建设服务型政府。 以加强公共行政服务体系建设为重点,继续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深化政府机构改革,进一步调整政府机构设置。 建立健全科学民主的决策机制,建立重大决策调研制度、集体决策制度、公示和听证制度、专家咨询制度和决策失误追究制度。 深化事业单位改革。 切实做好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加强机构编制管理;深化以人员聘用为重点的用人制度改革;逐步建立体现事业单位特点的工资收入分配制度。 7、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继续营造有利于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法治、政策和市场环境,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加快发展,鼓励全民创业。 消除政策歧视,放宽市场准入,凡是国家法律法规没有禁止进入的一切行业和领域,都允许非公有资本进入。 健全完善中小企业服务体系。 为非公有制企业提供全方位的服务,特别要着力疏通企业融资渠道,改善融资环境。 依法保护私人财产权,加强对非公有制企业的监督管理。 引导非公有制企业积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引导非公有制企业提高自身素质,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相关规定,保障非公有制企业职工合法权益,逐步增加职工收入。 8、积极参与沈阳经济区的经济合作。 我们要抓住构建沈阳经济区的机遇,积极参与,推进合作,务求取得实效。 进一步加强与沈阳、鞍山等周边城市的经济、技术、交通、旅游等各个领域的协作,促进资本、贸易、技术、人才和旅游资源的互动,形成统一、开放的市场。 要重点加强与沈阳搞好工业区布局的对接和产业配套协作,发展现代物流,利用沈阳的招商平台,扩大对外开放。 9、加快推进工业园区建设。 按照“布局集中、用地集约、产业集聚”的要求,打破行政界限,统筹规划,合理布局,按各园区功能做好项目进区的安排,突出各工业园区的特色,不断完善园区服务功能,增强园区集聚效应。 要重点发展经济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庆阳工业园区,加大基础设施投入,降低进区企业配套设施投资成本。 鼓励和支持城区老企业加快向工业园区搬迁。 同时还要加快培育首山、刘二堡、兰家、佟二堡、灯塔、大河南、沈旦等县(市)区级的工业园区,加强与沈阳、鞍山等周边城市工业布局的衔接。 “十一五”期间,按照园区功能,力争形成精细化工、装备制造、钢铁和有色金属加工业等生产基地;各工业园区引进项目数量和实际利用外资额年均增长50%以上,经济增长速度年均增长30%以上,实现经济总量翻两番。 10、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的质量和水平。 充分利用国家关于促进东北老工业基地进一步扩大开放的优惠政策,充分发挥工业园区的先导作用,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搭建招商引资平台,高质量地做好项目包装工作,提高招商引资水平,自觉接受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的辐射,大力承接国际和东南沿海地区产业转移。 把利用外资同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科技进步、企业改革和公共事业改革紧密结合起来,扩大对外开放领域,营造全方位开放氛围,提高利用外资质量和水平。 进一步改进和创新招商方式,建立以政府为指导、专业队伍为骨干、中介组织为辅助、园区为载体、企业为主体的招商机制,争取引进一批投资规模大、产业关联度大、技术含量高、辐射带动力强的重大项目。 加强与东南沿海等发达地区的经济技术合作, 积极吸引粤、沪、苏、浙等东南沿海和国内其他地区的科研金融机构、企业、资本、专利技术等进入我市,发挥集聚优势,增强经济发展活力。 加快转变对外贸易方式。 实施以质取胜和市场多元化战略,优化对外贸易结构,逐步实现出口增长方式由出口创汇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推动加工贸易升级,重点支持和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的重点出口企业,提高加工贸易的产业层次和配套能力,增强出口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大力发展服务贸易,特别是发展旅游、运输、建筑工程等服务业贸易。 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积极开展对外经济技术合作,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到境外和域外投资建厂,开展对外加工贸易、技术、设备和劳务输出,缓解资源约束和就业压力。 高度重视进口设备的技术含量,引导企业重点引进核心设备、关键技术和零部件。 四、加快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11、坚持工业强市方针。 工业是我市加快发展、实现辽阳老工业基地振兴的主要带动力量。 要继续坚持工业强市的方针,实施北打沈阳牌、南打鞍钢牌、内打特色牌的战略,按照增加总量、优化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提高效益的总体要求,加快培育支柱产业和重点产业,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在继续支持重点骨干企业的同时,注重扶持中小企业发展。 发展产业集群,努力培育“拳头”产品,加快新兴工业化进程。 到“十一五”期末,工业增加值达到408亿元,占全市GDP总量的57%,年均增长17%。 12、做大做强化工化纤塑料业、钢铁和有色金属加工业“两大支柱”产业,加快发展装备制造及配套业、农副产品深加工业和矿产建材业“三个重点” 产业。 继续支持辽化、庆化、弓矿等中省直企业发展,推动原材料工业向集约化、大型化、高级化、系列化和高加工度方向发展。 到2010年,辽阳石化分公司、辽阳化纤公司、庆化公司销售收入分别达到320亿元、72亿元和26亿元。 全力推进辽阳石化分公司年加工550万吨俄油、年140万吨大重整、年产30万吨精己二酸等重点项目加快实施,确立辽阳石化中国北方最大芳烃生产基地和以芳烃深加工为主的化纤原料基地的优势地位。 地方化工化纤塑料产品加工企业要围绕辽化主副产品,大力发展原材料精深加工,拉长加粗环氧乙烷、聚乙烯、聚丙烯、聚酯、尼龙66和胺系列产品等产业链条,形成上下游关联互动的产品系列,提高产业组织化程度和产业规模竞争力,构建中小企业分工协作的石化产品加工产业集群。 到2010年,化工化纤塑料业增加值达到188亿元,年均增长 21.5%,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46%以上;大幅度地提高“两化”主副产品本地加工率。 抓住鞍钢本钢产业结构调整的有利时机,密切同国有大型钢铁企业的协作配套,加快改造、提升钢铁和有色金属加工业,提高技术装备水平和经济效益,拉长钢材加工、有色金属深加工产业链条,重点培育金属加工产业集群。 到2010年,钢铁和有色金属加工业增加值达到85亿元,年均增长13%,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21%。 抓住沈阳发展汽车工业和建设国家装备制造业基地的机遇,提高装备制造及其配套业的开发、成套和配套能力。 大力扶持发展纸机、药机、锻压等传统装备制造业,巩固其在全国同行业的优势地位。 充分发挥我市农产品资源丰富的优势,积极推进农副产品深加工项目建设,重点培育稻米、玉米、大豆、水果、薯类、蔬菜和肉蛋奶等深加工产业链。 大力开发和推广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化学类、金属类、复合类、资源节约类新型建材,提高传统建材业产品的技术含量和生产集中度,引进和推广绿色建筑、生态建筑和可持续建筑的新理念,坚决淘汰浪费资源、消耗高、技术落后的工艺和产品,新型墙体材料的比重达到70%。 突出发展新型干法水泥,推进以本溪、辽阳为中心的辽宁中部水泥工业生产基地建设,力争到“十一五”期末,新型干法水泥生产能力达到1000万吨。 到2010年,装备制造及其配套业、农副产品深加工业分别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7%,矿产建材业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8%。 13、大力培育高新技术产业和名牌产品。 按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要求,立足现有产业基础,发挥比较优势,提高传统产业的技术装备水平,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 大力培育精细化工、电子信息、生物制药、新型材料4大高新技术产业,重点推进50个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 实施名牌战略,引导企业把技术进步作为实施名牌战略的根本手段,推动各类资源向名牌集中,建立名牌培育机制。 到2010年,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全市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30%;力争新创省级以上名牌产品和著名商标50个以上,其中新创国家级名牌和驰名商标5个以上。 积极推动信息技术在经济社会各行各业的广泛应用。 以建设“数字化城市”为目标,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提高全地区信息化程度,大力推进有线电视数字化进程,重点推进宽带城域网、电子政务、企业信息化与电子商务、信息交换与信息资源建设进程,加快城市建设与管理、社会保障、科技教育、社会安全和医疗卫生的信息化工程建设。 14、加快发展服务业。 顺应产业结构快速升级的要求,以服务方式规范化、服务业态多元化、生活服务社区化、生产服务专业化为发展方向,加快构筑大市场、大流通、大贸易的格局。 加强市场体系建设。 积极发展土地、技术、劳动力等各类要素市场,完善产权交易市场。 深入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抓好食品、药品及农资市场专项整治。 加快发展商贸餐饮、交通运输等服务业,重点拓展西关中心商业区,规划建设站前中心商业区,培育发展特色商业街,建设区域和社区商业(中心)街。 拓宽社区服务领域,开展家政服务、就业指导、法律咨询、卫生保健等社区服务。 加速改造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大力发展农村产地市场,积极参与全国的“万村千乡”工程实施,重点发展乡镇、村两级连锁超市。 规范建筑市场和房地产市场,引导房地产业规范、健康发展,加强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开发。 加快发展旅游业,以历史文化、佛教文化、自然生态为特色,以改善旅游基础设施、提高服务功能和接待能力为重点,抓住沈阳举办世博会的契机,推出一批特色旅游精品线路,打造辽阳旅游品牌。 重点发展物流、金融、信息和中介服务等现代服务业。 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规划建设物流园区,加强物流公共基础设施、物流信息网络和物流政策体系建设,重点培育农产品、建材、化工化纤塑料等工业品物流配送中心,组建社会配送网络,鼓励工商企业逐步把物流业务分离出来,引导发展第三方物流企业。 积极发展金融业,引入域外金融投资者,加大对中小企业贷款支持力度,创建中小企业融资服务体系,创建直接融资平台。 重点发展信息服务业,拓展电子政务、电子商务、远程教育、社会信用、宽带等网络增值服务。 加快培育为企业服务的市场调查、管理咨询、融资设计、会计服务、资信评估等中介服务组织。 积极鼓励文化娱乐、教育培训、竞技体育等产业进入市场,加快产业化进程。 到2010年,服务业增加值达到244亿元,年均增长14%。 五、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15、科学编制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 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科学编制好全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重点做到“五新”,即发展壮大新产业,大力发展特色块状经济,加快专业村建设,实现农民持续增收;规划建设新村镇,搞好村镇建设整体规划,达到“布局合理、设施配套、环境整洁、村(镇)貌美化”的基本标准;建立健全新经济组织,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健全完善各类农村公共服务组织,加强对农民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培养造就新型农民,加快发展农村教育事业,大力推广农业适用技术,以培养新型务工农民和产业农民,提高农民科技致富能力、市场竞争能力和自主发展能力为目标,以农村实用技术、务工经商职业技能培训为主要内容,加强对农民的培训,同时开展以遵纪守法、移风易俗为主要内容的思想道德教育,提高农民的思想道德水平;建设树立新作风,选好配强乡镇、村领导班子,提高农村干部的素质和能力,转变工作作风,促进党风政风焕然一新。 进一步用政策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发展农村经济,改善农村环境,塑造农村新风貌。 16、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建设。 发展农业必须改变传统生产模式,用工业理念谋划农业发展,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紧紧围绕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大力发展精品、高效、特色农业,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实现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加快现代农业建设。 稳定发展粮食生产,扩大优质水果、蔬菜和经济作物种植面积。 实施畜牧业“倍增计划”,大力推广稻田养殖,不断优化淡水养殖品种结构。 强化动物卫生监督管理,提高无规定疫病示范区建设水平。 加快农业标准化生产,大力发展无公害、绿色和有机食品。 建立农产品质量监督检测体系和规范的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 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建立健全县管为主、区域设站的农技推广网络,重点推广一批先进适用技术、扩大主导品种、主推技术的覆盖面。 加强农民科技培训,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 加快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加快设施农业发展步伐,积极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形成一大批种养加销一体化的农业产业链。 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实施水土保持、治涝、防洪、灌溉等27项重点工程建设,全部完成农村三、四类排水站改造工程。 大力发展农业机械化,提高农机化水平。 加快农村能源建设步伐,重点发展沼气池、秸杆气化及北方能源模式。 进一步加强农业气象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灾害性天气预警和防灾减灾的能力。 到2010年,农业增加值达到38亿元,年均增长8%。 17、大力发展县域经济。 坚持以工业化为主导,城镇化为支撑,农业现代化为基础,加快形成县域经济发展新格局。 在继续调整优化第一产业的基础上,高度重视和加快发展县域工业,以工业发展带动农业和服务业发展,促进县域经济全面振兴。 发展县域经济要坚持因地制宜、项目牵动、择优扶持和追求综合效益的原则,着力培植一批税源大户,建设财源大县(市)。 通过加快发展,强化征管,完善财政体制和规范转移支付制度等办法,促进辽阳县、灯塔市的财政收入快速增长。 18、加大支农扶贫的力度。 实行“多予少取放活”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逐步完善和强化各项支农政策,加大各级财政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进一步改善农村的金融服务,形成财政和金融支持农业和农村的长效机制。 继续推进“百村扶贫开发工程”。 大力实施 “整村推进”扶贫计划,重点加大省确定的33个贫困村和市确定的30个贫困村的建设力度。 培育扶持扶贫龙头企业,推进“订单式”劳动力转移。 继续坚持领导干部联系贫困户制度,实施农村贫困户危房改造计划。 “十一五”期末,全市95个贫困村全部实现阶段脱贫目标,山区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230元,年均增长 9%以上。 19、全面深化农村改革。 稳定并完善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继续坚持土地承包政策,稳定农民长期的承包经营权。 根据自愿、有偿的原则依法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 全面推进林木、林地使用权依法流转。 巩固税费改革成果,开展村级财务代理制和清理村级不良债务试点工作。 深化征地制度改革,健全对被征地农民的合理补偿机制。 支持农村各类合作组织和农民专业协会的发展,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 20、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 农村公共事业既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薄弱环节,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点内容之一。 实施“村通油路”工程,实现全部行政村通油路的目标;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到“十一五”期末,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85%,新解决30万人口饮水问题;实施农村改厕工程,使 70%以上的农户能使用上符合卫生要求的厕所;实施农村废品收集与处理工程,使70%以上的村庄有集中的废品收集转运场所。 加快发展农村教育,巩固“双高普九”成果,实行农村免费义务教育。 加大对农民进行职业技术培训的力度,促进农民工向产业技术工人转变。 加强农村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基本建成覆盖全市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搞好农村文化馆、图书馆等文化设施建设,加快农村信息化步伐。 21、加快城镇化进程。 进一步搞好小城镇建设规划,切实解决规模偏小、布局分散、基础设施薄弱的问题。 以刘二堡、佟二堡等市级以上示范镇和省级中心镇建设为重点,带动一般小城镇和中心镇发展,不断完善城镇体系,提高建设品位,增强辐射能力。 以白塔、文圣、太子河、宏伟四个区农民新村建设为重点,改善农民的居住环境和城市面貌。 辽阳县、灯塔市、弓长岭区要引导农民向小城镇和中心村集中,建设一批有

湖南第二大城市是哪个城市啊?

湖南第二大城市是衡阳市,位于湖南省中南部,湘江中游,衡山之南。 衡阳古为三苗故地,称衡州,有“寰中佳丽”之誉,截至2013年底,衡阳市辖雁峰区、石鼓区、珠晖区、蒸湘区、南岳区5个市辖区,衡阳县、衡南县、衡山县、衡东县、祁东县5个县,代管耒阳市、常宁市2市,总面积为平方公里,由于城区横跨湘江,是湖南省以及中南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之一,有多条重要公路、铁路在交汇,截止2017年底,衡阳市全域的常住人口将近有八百万人,居湖南人口的第二位。

扩展资料:

1、位置

衡阳位于湖南省中南部,湘江中游,衡山之南,地处东经110°32,16~113°16,32之间,北纬26°07,05,~27°28,24之间,东邻株洲市攸县,南接郴州市安仁县、永兴县、桂阳县,西毗永州市冷水滩区、祁阳县以及邵阳市邵东县,北靠娄底市双峰县和湘潭市湘潭县,南北长150公里、东西宽173公里,衡阳市总面积平方公里。

2、地形地貌

衡阳处于中南地区凹形面轴带部分,周围环绕着古老宕层形成的断续环带的岭脊山地,内镶大面积白垩系和下第三系红层的红色丘陵台地,构成典型的盆地形势,衡阳盆地是湘中盆地的重要部分,南高北低,衡阳盆地南面地1000米以上的山连绵数十公里,衡阳盆地北面相对偏低,衡山山脉虽较高,但各峰呈峰林状屹立于中间,其东西两侧都有较低的向北通道,其东侧的湘江河谷两岸海拔高度均在100米以下。

整个地形由西南向东北复合倾斜,而盆地由四周向中部降低,衡阳盆地四周山丘围绕,中部平岗丘交错,东部为罗霄山余脉天光山、四方山、园明坳;南部为南岭余脉塔山、大义山、天门仙、景峰坳,西部为五岭之一的越城岭的延伸熊罴岭、四明山、腾云岭;西北部、北部为大云山、九峰山和衡山。

市境最高点为衡山祝融峰,海拔1300.2米,最低点为衡东的彭陂港,海拔仅39.2米,山地占总面积的21%,丘陵占27%,岗地占27%,平原占21%,水面占4.3%,中部大面积分布白垩系和第三系红层,面积3550平方公里,构成衡阳盆地的主体。

3、水文

衡阳境内有河长5公里或流域面积10平方公里以上的江河溪流393条,总境长达8355公里,河网密度为每平方公里0.55公里,发源于广西兴安的湘江干流,自归阳镇清塘入境,依次流经祁东、衡南、常宁、市区、衡阳县、衡山和衡东,从衡东和平村出境,境内长226公里,占湘江里程的39.7%,境内流域面积在3000平方公里以上的湘江一级支流有舂陵水、蒸水、耒水、洣水。 湘江是湖南最大的河流,全长856千米,流域面积平方公里。

4、气候

衡阳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季偏暖,而春季气温也一再偏高,上半年冬暖且春温高,入春后降水较集中,下半年夏秋季节雨水充沛,比较凉爽,雨季结束不明显。

为什么义乌的外来人口越来越少了?

1.义乌,众所周知的小商品发展起来的城市。 大部分是劳动密集型企业,说白了,学历要求低,没什么社保,想走就走。 先看看人员构成,目前义乌人口已有200多万,其中本市人口74万,外来人口143.3万人,占比重比较高的几个省份,来自江西、河南、安徽的外来人口分别达到25.2万、16.7万、15万人。 东部沿海地区产业升级,把劳动密集型企业转移到中部,比如纺织、服装、制鞋、电子等。 江西的用工荒程度比义乌也轻不了多少。 河南郑州的3个富士康就解决了三十多万劳动力,河南除了有大名鼎鼎的富士康代工厂,还承接了纺织业的转移,省内就能解决一部分劳动力。 2.小商品利润本身比较薄,且没什么技术含量。 义乌用工成本比较高,许多企业转移到周边省份。 许多来料加工类的企业,生产周期比较短,3个月左右的皮革、编织类产品,都转移到义乌周边的安徽、江西等地,用工成本大概能节省30%——40%。 既然安徽、江西这种打工大户的家附近都有工可打了,干嘛还要跑到义乌去。 3.劳动力无限供给时代已经结束。 农村富余劳动力逐渐减少,劳动密集型企业已经不是他们的第一选择。 现在的年轻人,学历水平稍高一点,都不愿意进工厂。 更愿意去餐厅、酒店、电商之类的,下班以后可以唱歌、吃饭,有点社交。 家门口就有工厂,一抬脚就进去了,干嘛千里迢迢去义乌。 我家亲戚现在农忙下地干活,农闲进附近的鞋厂,电子厂打打工。 挺好,家里的老人孩子也能顾得上。 我在佛堂这边,我所知道的是本地人说政府在把大量外来人口赶出去,所以外来人口减少了,还有就是大多数本地人各种房租黑和水电黑,加上工资标准和消费水平基本持平,存不到钱谁还会来。 过完年我在火车站看到义乌售票厅排队老长了,我从湖南老家过来,以往在义乌这个站下车很多的,今年我看了,比往年少了很多,我那一辆车几乎都是去宁波的,人口进义乌的和离开的不成比例。 另外我有一点,我发现很多本地人都看不起外地人,说话语气好像是我欠他们似的,个人理解,不喜勿喷 义乌房租年年涨,电费1.2一度,水费6元一吨,打工平均每天赚150一天,光房租,生活开支一年到头能剩下几元钱带回家,到家春节一过,什么钱都没了,又出门打工,这样还不如在家乡赚几十元一天合算,在就又可以照顾老人和小孩。 也可以带点农活。 感谢有机会回答这个问题,对于义乌的认识其实来源于全国知名的义乌小商品城,基本提起义乌小商品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义乌是中国大陆六大强县(市)之一,义乌是全球最大的小商品集散中心,义乌小商品经济的繁华注定吸引了全国乃至全世界各地的人们涌入,至于义乌的外来人口是不是越来越少,个人觉得可以用数据说话,今天借此机会简单谈谈我的一些看法。 根据数据显示义乌不仅仅是本地人口和外来人口都没有减少(2017年数据没有公布) 根据2015年数据显示义乌常住人口达到125万,其中户籍人口为76.9万,我们可以计算出外来人口大概有48.1万人;同样的2016年数据显示义乌常住人口达到128万,其中户籍人口为77.7万,我们可以看出外来人口大概有50.3万人。 从这两年数据来看义乌人口并没有减少,而且还有一定程度的增加。 至于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个人觉得有几点 第一、本地人不在义乌居住但是户口没迁走。 义乌本身属于经济和交通比较发达地区而且毗邻杭州、上海等经济发达城市,本地生意人多,有钱人也多。 尤其是在义乌做生意的人很有可能在杭州、金华或者其他地方定居但是户口仍在义乌没有迁而已,这就好比现在好多进入大城市定居的农村朋友,虽然在城市定居安家但是户口没迁一个道理。 第二、城市规模扩大,使得本身拥堵的小城成为了一座大城市。 据相关数据显示在义乌的流动人口大概有130万左右(除去常住的外来人口50万基本还有80万流动),而要满足这么多人人口的生活、居住扩大城区是必然,十年前义乌的城区有多大,如今城区有多大?相信大家心里清楚,人口增加没有那么快的情况下城区拉大了,自然就显得不那么拥挤了。 第三、义乌落户确实很难,导致一些流动人口自然的流出。 义乌的流动人口在130万除去常住的外来人口50万还有80万人。 而义乌的落户是很难的,据数据显示2015年在义乌落户流动人口的只有2098人,可以想象义乌落户有多难。 而这些流动人口如果在短时间内在义乌无法定居或者落户的话,就会影响自己的子女教育或者其他方面所以自然流出也是必然。 这个问题要分三方面去看,才能看明白义乌外来人口减少的原因。 一、经济下滑如果说义乌经济下滑,肯定有人说我,但还是要说一下,前几年义乌外贸生意、电商生意、本地小商品生意等特别火爆,但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景气,义乌外贸生意难做,电商生意全国各地都有,在这里运营成本很高,当然还有店面租金年年涨的原因。 二、发展有瓶颈义乌这些年经济发展遇到了极大的瓶颈,外贸生意难做,电商生意竞争激烈,吃喝玩乐市场小,还有各地纷纷崛起的经济,试想一下如果你老家工资待遇和这里比不多,消费比这里低,你是回去发展还是留在原地呢? 三、适合创业不适合打工义乌这座城市商业气息很浓,特别适合创业,但不适合打工,工作待遇与一般城市差不多,加上房租年年涨,还有消费水平太高,一个月几千元存不了多少钱。 产品要升级换代,人也要升级换代。 现在农村正在搞土地确权,这也是传说的 社会 主义新农村真真切切的走到来了。 土地可以流转,个个农民都成了法人代表,成了农业经纪人或农业工人,所以出门打工的就少了。 发展农业产业园、农业 科技 园、返乡创业园,大力发展农村 旅游 观光业,农产品深加工和电商。 农村电商每年要增加20%以上。 中央农业2017年1号文件,就像一盏明灯,照亮了前进的道路。 盘据在中国大地上几千年的小农经济,将要一扫而光, 社会 主义新农村正在大踏步地向我们走来。 村委会在探讨整合土地开发农村观光 旅游 说二句,说到义乌,那就是义乌市的小商品城了。 是全国最早的,小商品集结地,也是小商品,面向全世界出口集结地,在九十代初就初成规模,到2OO5年左右完成了一至四期小商品商贸批发工程。 当时每天,进住义乌市的外国人都有七八千人,来至中国的人们就不用说了。 可谓,义乌商品城人山人海,车水马龙。 空运和海运忙个不停,餐饮兴隆。 当时,义乌的年收入和同级单位相比,应该是全国第一。 也是义乌有县变市最早的县城之一。 由于改革开放继续发展,在东北又建设了第二大义乌小商品市场。 同时,在全国各大城市及县城,都开有小商品批发市场。 名正言顺的成为义乌小商品批发的二道贩子。 这样以来,又有谁不让义乌市外来人口减少? 今年特别的是,全世界疫情遍地,由于封国封城,全民都在抗疫情防控,全世界经济都在滑坡,进口出口也都有一定的防范,特别对一些疫情严重的国家更加以人员防控。 由此以来又有谁能不让义乌外来人口减少。 义乌外来人口减少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规律,也是 社会 经济平衡的自然现象。 可谓,赞义乌帅先起步,扬义乌经通八方。 浅谈义乌外来人口减少。 第二个店铺租金到期前一个星期说,涨7000。 我同意了说继续租。 到期当天直接加多一万,直接涨到1.7万。 我直接说不租了。 水电费前一个星期算过,押金2000各种理由不退了,整回原来的样子也不退你。 水电费比大城市贵很多1.2。 电费房东自己只要交0.8。 水费还可以接受。 比大城市还贵(深圳)。 我是多么讨厌义乌人,第一个店铺问题,我说退钱退押金我才帮你弄好粉刷墙体。 他就是不退,最后吵起来,房东也打我一巴掌,我叫警察来,他也不承认,警察也是义乌帮义乌人,当然,墙体粉刷好了。 他依然不退。 义乌。 呵呵再见。 9月份前我就撤离义乌,我本来想看着义乌辉煌,没想到看到了义乌几年的没落。 古语言:雁飞不到处,人被利益牵! 尤其是现在的人大多数都是为了一个字那就是“利”,如果没有利的诱惑,人自然就会少了……! 瞎忙活一老年,赚的钱才够吃喝的,时间长了就都受不了,人自然就会挪地方了! 再一个就是,如今恶性竞争十分严重,网络时代了价格透明度更十分严重,说句心里话做生意的人也都不好做了,过去能赚个差价钱,如今就算是嘴皮子磨薄了,也顶多就是赚个本钱。 俗话说得好:有一利就有一弊!如果事物发展到极端的时候,就该往反方向发展了,最后结果往往都是弊大于利了! 还有一句古语十分有正确性那就是:【物极必反,器满则倾】! 据我所知,义乌市是我国五十个外来人口最多的城市之一,也是闻名国内外的日用小商品生产、批发基地,由于其市场开放性和政策宽松性,吸引了大批的外来批发零售商和打工者。 据统计,该市外来人口最多的时候达到190多万! 然而,不知道什么原因,近几年 社会 或网络上,一直流传着义乌外来人口,大幅度辙离和减少的消息。 但我认为,这原本就是人云亦云、不详实不靠谱的消息。 最近我在官网上查了一下有关资料,据有关可靠的官媒披露:义乌在2014——2016年期间,是出现了外来人口下降的状况,并且减少了几十万人。 下面有曲线图为证: 但,自2017年起,外来人口有出现了逐步上升的趋势。 截止到2019年,外来人口增加到220万人,比外来人口最多的年份190万还多出了30万人,达到了 历史 新高!在全国外来人口最多的城市中,义乌排名第十,外来人口占常住人口的比重为38.39%,义乌是中国唯一一个在县级市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先后被授予中国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中国优秀 旅游 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和浙江省文明示范市等荣誉称号。 结语: 看来题主所提出来的这个问题,是个伪命题,我想可能是在网络上,一些议论热点问题中照搬过来的。 因为在当前我国市场经济运行的框架下,我们国家,并没有对市场经济运行模式和规则,作出过重大调整,所以,义乌市市场运行的好端端的,更不可能出台一些限制外来人口的封闭政策! 呈然,2020年,因闹疫情,义乌出现了外来人口急剧大幅度锐减的状态,但这是全国各城市一个共性的问题!从而也是个暂时的问题,相信,疫情过去后,各城市的外来人口数量,很快就会恢复到原来的正常水平的,甚至是还会高于原来的数量! 因此,对于义乌外来人口问题,我们不能盲目的跟随网络上,一些不明真相的吃瓜群众人云亦云, 要多从正规渠道了解一些比较靠谱的消息。 否则,就真的把我们一个好端端的义乌市,给寃枉和埋汰了! 大家说对吧?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m.srwj168.com.cn/keji312/13389.html
2岁儿子被赞像妈妈 林志玲随老公外出遛娃被拍 背帆布包好朴素
俱乐部将进行严肃处罚 对李可不当行为 锁喉染红!国安官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