蔚来豪掷29%收入于研发 特斯拉仅5.4% 胜算几何

随着电动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研发投入已成为衡量企业竞争力的关键指标之一。然而,美国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简称:CNBC)的最新分析显示,尽管中国电动汽车初创公司在研发上的投入比例高于特斯拉,但这并不直接等同于技术创新的优越性或市场销量的领先。

根据CNBC对美国上市的中国电动汽车公司第一季度财报的分析,这些公司的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例显著高于行业巨头特斯拉。其中,排名第一的蔚来汽车,今年一季度研发投入高达其收入的29%,而特斯拉仅为5.4%。

这一现象引发了业界对研发投入与技术创新、市场表现之间关系的深入思考: 更高的支出是否能转化为长期竞争力?

瑞银汽车分析师Paul Gong指出,研发投入比(R&D Intensity)虽然是一个重要的财务指标,但它并不是衡量技术创新的唯一标准。"如果他们能以更好的盈利能力卖出更多的汽车,那基本上意味着他们的创新方式可能是正确的。" Gong说,"一些创新可能并不包括引人注目的功能,可能包括系统化的成本削减。"

文章指出,研发投入比的增加并不总能直接转化为销量的增长。比如,蔚来汽车虽然在研发上投入巨大,但多年来一直处于亏损状态,直到最近几个月才开始看到其高端汽车交付量有所增长;小鹏汽车在第一季度的研发强度为20%,而理想汽车的投入仅为11%,但后者的增程式汽车的销量远远超过前者。

未来,中国电动汽车公司试图通过电池和软件技术方面脱颖而出。但是,“由于市场上已有宁德时代和华为等领先供应商的存在,汽车制造商很难在这些领域实现突破。”长江商学院会计与金融教授刘劲指出。

刘劲认为,一家公司不太可能生产出比这两家供应商更好的产品。这意味着,在消费者可以轻易在品牌之间切换的市场中,汽车制造商很难脱颖而出。


蔚来三季度营收超45亿,“中国特斯拉”还有多远?

蔚来发布第三季度财报

在市值飙升至全球车企第七之后,蔚来又交出了不错的成绩。 11月18日,蔚来发布2020年第三季度财报。 第三季度蔚来总营收45.26亿元,同比增长146.4%,环比增长21.7%。 其中,汽车销售毛利率达14.5%,综合毛利率为12.9%。 净亏损继续收窄至10.47亿元,同比下降58.5%。

毛利率直接反映了车企可以从一辆车上赚取的利润。 今年二季度,蔚来毛利率首次转正,开始摆脱“卖一辆亏一辆”的尴尬局面,三季度毛利率进一步增长。

在销售层面,蔚来第三季度总交付量为辆,其中包括8660辆ES6、3530辆ES8和16辆EC6,今年前10个月总交付总量为辆。 汽车销售额为42.668亿元,同比增长146.1%,环比增长22.4%。

伴随高价车型销售比例的回升,及用户选装NIOPilot等的增长,使得蔚来单车营收持续上升。 李斌表示,预计第四季度蔚来交付量将达到至辆,也就是说在11月和12月每月交付量将超过5700台新车。

同时,李斌认为,蔚来先后于今年8月和11月发布的蔚来电池租用服务BaaS和100kWh电池及相应的升级方案,蔚来“可充可换可升级”的体系正式闭环。 依托于换电平台及相关技术,蔚来依靠商业模式的创新,降低了用户购车门槛和使用成本,相信此举将进一步刺激蔚来销量的持续上涨。

蔚来前段时间的股价的暴涨反映出资本的认可。 后续蔚来能否维持业绩增长势头,能否在特斯拉的压力下持续开拓市场,这些都存在挑战。

与特斯拉展开激烈竞争

今年10月,特斯拉在华销量达1.21万辆,前10个月,特斯拉在华累计销量约9.24万辆。 如何进一步扭亏为盈,并在接下来与特斯拉的正面较量中不落下风,成为众多造车新势力当中的“中国特斯拉”,将成为蔚来所要面临的考验。

从车型上对比,目前两家的竞争关系有限,蔚来旗下两款主力车型包括一款C级SUV(蔚来ES8)和一款B级SUV(蔚来ES6),而特斯拉在华的主力车型仅为一款B级轿车(Model3),蔚来与特斯拉的车型交集相对有限。 但李斌在蔚来新电池包发布会上表示,在中国市场,蔚来一辆车的平均销售单价比特斯拉汽车高15万元左右,蔚来的用户与特斯拉用户已经不太是一类用户,两家在品牌区间上已经有显著的区分。

新车市场来看,特斯拉即将在中国市场投放一款ModelY外,蔚来则是计划推出轿车车型。 李斌透露,蔚来即将发布第四款量产车型为轿车。 同时,蔚来已开始研发第五款量产车型,该车型同样为轿车。

售后及服务领域,蔚来力推换电、特斯拉专注超充。 在品牌影响力稍逊一筹的情况下,多元化的服务是未来蔚来与特斯拉竞争的突围方向。 同时,随着特斯拉ModelY进入中国市场以及蔚来推出轿车车型,两家的竞争可能会更激烈。

2017年,蔚来曾计划到今年建设1100座换电站。 但据统计,截至今年8月下旬,蔚来已建成的换电站未满200座。 蔚来换电基础设施的建设尚不完善,这直接影响用户体验和市场竞争力。

自主品牌高端化,终点是蔚来还是特斯拉?

11月初,造车新势力最先公布了10月销量喜讯:蔚来汽车一共交付5055辆新车,创下品牌单月新高;理想汽车交付3692辆,连续三个月刷新纪录;小鹏汽车交付3040台,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超200%。

新势力「三驾马车」在10月一共交付新车辆,总数超过了国产Model3的月均销售记录。 而从成交价格来看,小鹏P7、理想ONE以及蔚来ES6这几款畅销车型的价格均在25万以上,早已突破了中国品牌的天花板。

新势力在新能源领域突围,似乎说明了一个问题:卸下品牌包袱之后,还是中国品牌最能造出懂中国人的车。 而这些品牌的成功,甚至给自主品牌「二次创业」带来了希望。

在刚刚过去的10月,上汽集团透露了新高端品牌「L项目」的计划;广汽新能源宣布将埃安系列独立为高端子品牌;加上9月底在北京车展亮相的东风汽车新高端品牌「岚图」,自主品牌正全面开启新能源领域的高端化尝试。

消费者对中国品牌「高端化」的举措并不陌生。 造车新势力在高端市场寻求机会之前,中国品牌早已在燃油车时代做过许多高端化尝试。 最早2012年的「红旗」品牌重启、2013年观致品牌诞生,因为缺乏基本盘和品牌口碑支持而宣告路线失败;后来的WEY和领克成为典型案例,则是源自长城和吉利在主流市场提供稳固用户基础和市场规模。

但是,无论WEY、领克,还是近两年顺利复兴的红旗品牌,在主销产品的定价方面始终要规避与合资品牌正面竞争,比如:红旗最畅销的HS5,以豪华中型SUV的水准、卖合资中型SUV的价格;WEY旗舰级别的VV7以豪华中型SUV的水平、卖合资紧凑SUV的价格。

自主品牌高端化,至今还没有实现完全的突破价格天花板。

造车新势力就不太一样了。 以理想ONE为例,增程式混合动力SUV,6座/7座版价格均为32.8万元,不享受国家补贴,单月销量3000辆以上,既是新能源汽车单一车型销冠、也跻身了豪华中大型SUV销量排行榜前列。 至于售价46.8-62.4万元的蔚来ES8更是在今年上市全新车型之后销量稳定上涨,与宝马X5、沃尔沃XC90等豪华竞品相提并论。

如果说在燃油车市场,WEY和领克的成功需要依赖吉利与长城打下的江山,那么蔚来、理想们的高端化路线,则是完全提供了另一种思路。

在造车新势力看来,豪华与高端再也不是完全依靠设计理念和用料工艺的堆砌,而是利用电动汽车独特的优势实现智能、科技、可进化,以高科技的思路完成对传统豪华的逆袭。 往往是这些创新的思路让一款车的价格无法量化,消费者不再针对用料成本「斤斤计较、讨价还价」。

有了「前辈」指路,自主品牌在电气化时代进行的二次高端化尝试,也都选择了高智能、高性能这条路:

北汽新能源的高端品牌Arcfox将首款产品αT定义为5G高端智能纯电SUV;

广汽新能源的埃安LX是一款豪华智能超跑SUV

东风汽车的高端品牌岚图定义为「零焦虑高端智能电动品牌」;

上汽「L」项目要打造全新智能电动汽车品牌

造车新势力在高端市场发展向好,证明了中国消费者对新品牌的接受度远超预期。 比如蔚来和理想瞄准30万元以上、豪华品牌SUV固有的领地,市场规模不算很大,但这个预算的消费者尝鲜欲望以及对新事物的宽容度更高。

自主品牌高端化尚没有进入30万元以上的市场,而是选择突破20万元天花板、并且将价格控制在可享受补贴政策的30万元以内。

不久前上市的AcrfoxαT,标准续航版售价在23-25万元左右,长续航版在26-27万元,只有一款高性能双电机顶配车型将价格定在了31.99万元。 广汽新能源AionLX也是如此,主销的标准续航版与长续航版本价格定在23-28万元之间,双电机高性能版本以品牌图腾的形式放在了34.96万元的位置。

按理说,20-30万元区间并不是一个生存舒适区,纯电动领域有「网红」Model3、小鹏P7、比亚迪汉,而燃油车领域有大量合资品牌中型SUV、豪华品牌入门轿车、入门SUV,任何一款车型单独拿出来都具有杀伤力。既然如此,为什么自主品牌的高端产品还要前赴后继?

今年1月,第一批国产Model3正式下线,标准续航版定价30万元以上、长续航版本尚未国产,一大批订单已经在来的路上。 在经历了1月、2月的前期订单消化之后,国产Model3首次实现了月销破万,并且在随后几个月一直保持上万辆的高位,甚至一度突破两万辆。

业内人士曾经分析,国产Model3到来,最直接冲击的是同价位豪华品牌中级车,比如宝马3系、奥迪A4L、奔驰C级。 不过,数据否认了这一点。 奥迪A4L在今年2月经历最低位以后逐月销量攀升,最近三个月保持在月销1.3万辆以上、奔驰C级在今年3月之后一直稳定在月销1.4万辆左右,宝马3系的销量还要略高一些。

也就是说,国产Model3并没有威胁豪华品牌固有的市场,而是在原有的市场规模里开拓了一批消费升级、对纯电动汽车感兴趣、有意愿尝鲜的新用户。 尤其在今年下半年,国产Model3进一步降价开拓市场的同时,奔驰C级、宝马3系和奥迪A4L的销量依然稳定,而且每月新增了数千名新用户流向小鹏P7和比亚迪汉。

如此具备潜力的市场,正是自主品牌高端化的目的地。 一方面,高端的造车新势力如蔚来、理想,还没有打入20万元市场的打算,另一方面,合资品牌电动化产品也还没有大举进军。 在20-30万元庞大的市场里,目前竞争还不算激烈,甚至连一款能打的纯电动SUV都尚未出现。

几乎所有新品牌诞生的时候都会提到特斯拉,并且将「狙击特斯拉」当做品牌使命。 但以目前中国汽车市场的发展现状,唯一能在价格和销量上接近特斯拉的只有蔚来,而且比起特斯拉的「割韭菜行为」,蔚来可能是用户粘度最高、最受用户拥护的汽车品牌。

既然如此,蔚来的成功模式容易被模仿或者超越吗?

今年10月,蔚来汽车交付量首次突破5000辆,其中新车EC6交付883辆,ES8交付1477辆、ES6交付2695辆。 以一个整体价格在30万元以上的高端品牌来说,如此的车型销售比例是非常均衡而令人羡慕的。

蔚来品牌拥有两个突出的产品优势:以换电为核心的电池租用服务体系,从「用户思维」出发的品牌服务理念。 这两项内容可以理解为,由品牌为用户解决电动车的使用焦虑、降低电动车的准入门槛,甚至由品牌来担保电动车的电量寿命与保值率。

这是直接影响用户切身利用的软性服务要点,决定了用户与品牌之间的紧密关系,以及用户对品牌的信任度与宣传力度。 除此之外,才是蔚来在科技、智能、技术等层面的高水平投入和正向研发实力。 但是,蔚来的核心优势是一项烧钱的投资,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它拖累着蔚来的资金流、蔚来的估值,也决定了蔚来的车型只能在高价格区间生存。

目前,在整个新能源汽车领域,只有蔚来和特斯拉是由品牌来建立完善独立的补能形式,并以此作为一种服务。 而绝大多数自主品牌高端路线,其实都选择了特斯拉的另一个特质:高性能、强智能,着力于硬件方面的素质,比如全新电动平台、整车可升级、智能交互、自动驾驶,等等。

这是电气化时代,动力性能同质化之后的必然发展方向,即便国家在对未来15年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进行调整后,不再强调「智能网联汽车销售占达到30%」的目标,但特斯拉的成功是一种鼓舞,也是一个坚定的方向。

只不过,「二次创业」的自主品牌只看到了一款车高端化具备的性能与科技,而没有看到在它背后作有力支持的全新研发架构、营销模式和成本把控。 比如,在同样20-30万元价格段,有利用互联网模式销售的小鹏P7,也有受到传统经销网络拖累的比亚迪汉。

眼下,无论是北汽Arcfox、东风岚图还是上汽L项目,都还没有讲好属于自己的、不可替代的智能科技。最早涉足20万以上市场的比亚迪唐EV和广汽新能源AionLX,如今让我们记住的最大特点又是什么?是超强加速还是超长续航?

另一个危机是,自主品牌高端化才刚刚出发,就已经要面对更不好惹的大众ID.4:这是一款把价格锁定在25万元以内、与同级别传统燃油车价格相当的全新纯电产品,来自MEB纯电平台、后驱布局,84kWh电池包、550公里续航,附以大众品牌对智能化革新的全新尝试。

到了明年,自主品牌高端化产品进入20-30万元市场,竞争格局将会大不一样。 一边是以特斯拉为首的造车新势力,一边是大众为代表的的传统势力,自主品牌高端化的路,有无限机遇,也有困难重重。

亏损255亿元!蔚小理2022财报发布大刀阔斧改革中求变

伴随小鹏汽车2022年财报的公布,蔚小理三家造车新势力2022年成绩全部出炉。 总体来看,2022年三家造车新势力都推出了不少新车,获得了更多收入,但是无一例外仍然没有摆脱亏损。

财报显示,蔚来2022年销量为12.25万辆,同比增长34%;营业收入为493亿元,同比增长36.3%。 理想销售13.33万辆,同比增长47.2%;营业收入为453亿元,同比增长67.7%。 小鹏销售12.08万辆,同比增长23%;营业收入269亿元,同比增长28%。

可以看出,小鹏汽车掉队明显,不管是销量还是营收增速都低于蔚来和理想,而营收更是相差甚远,其主要原因在于小鹏汽车的单车均价仅在20万元左右,而蔚来超过37万元,理想达到33万元,而小鹏汽车新车销量也远不及二者,所以拉开较大距离。

所以,2022年几乎所有车企都在冲高端,推出价格更高的新车型,比如蔚来推出ES7、ET7,理想推出L9,小鹏也推出了G9,有利于提升单车销售收入,增加营收。

收入多并不代表最赚钱。 从盈利能力来看,理想最强,蔚小理2022年毛利率分别为10.4%、11.5%和19.4%,其中蔚来垫底,也下降最多,比2021年同期下降了8.5个百分点。

不过由于蔚来单车价格较高,整体算下来毛利润不低。 有数据显示,2022蔚来每卖掉一辆车,平均能赚4.2万元,理想是6.3万元,小鹏是1.9万元。

企业毛利下滑的原因是多方面,主要是电池成本上涨和新老车型换代的影响。 2022年碳酸锂价格疯涨,宁德时代动力电池价格也跟着上涨,然后将成本转嫁到主机厂,缩减了车企的利润空间。 李斌曾表示,如果碳酸锂的价格每吨下降20万元,蔚来的毛利率能涨4个点。

从净利润来看,蔚小理三家都是亏损状态。 其中蔚来净亏损达到144亿元,小鹏为91亿元,理想为20亿元,相比2021年净利润亏损幅度大幅提升。

可以看到,蔚来亏损最多,是理想汽车的7倍,综合来看小鹏汽车亏损更严重,毕竟总营收只有269亿元,而净亏损却高达91亿元,净亏损率达到34%,高于蔚来的29%。

综合来看,小鹏的车卖得最便宜,亏得最多,赚钱最难;理想的财务状况相对健康,盈利能力最强;而蔚来基本上是赔本赚吆喝,投入更大。

关于亏损进一步扩大,蔚来方面表示,毛利率锐减至6.8%主要是由于四季度在老款866车型的库存拨备及采购承诺损失共计9.85亿元人民币,剔除此方面影响后去年四季度的整车毛利率为13.5%,与前一季度相比有所下降的主要是产品组合变化即ET5毛利较低,但各种着补后的这一毛利率依然低于市场16%的一致预期。

此外,大量研发投入也是蔚小理亏损的原因之一。 数据显示,蔚来、理想、小鹏去年的研发费用分别为108亿元、68亿元、52亿元,蔚来和理想,研发开支均较上年翻倍。

在花钱方面,蔚来一向都是最大方的,2022年蔚来的经营费用高达208亿元,在各大新势力中遥遥领先。 这与蔚来汽车的理念有关,从成立之初就定位高端,所以日常营销和品牌打造方面舍得投入,而且在海外市场的拓展也非常激进。

同时,蔚来从2021年开始自研芯片、动力电池,甚至开发手机,这些都是需要资金投入的,而且技术壁垒较高。 2023年蔚来会继续投入更多资金在换电领域,这也是非常烧钱的项目。

此前小鹏汽车在研发费用上最激进,甚至一度对标特斯拉,试图将其打造成智能驾驶企业标杆,不过2022年小鹏汽车在研发上有所放缓,研发开支仅增长27%。

另外,何小鹏在财报会议上强调,经过去年底的内部组织调整之后,今年小鹏的营销费用会有很大幅度的下降,要保证提高销售的效率。

而理想汽车素有“抠门”之称,2022年发布的理想L9、理想L8和理想L7各项经营费用加起来花了125亿元,跟管理效率关系最大的销售及管理费用是57亿元,低于蔚来的105亿元,小鹏的67亿元。

此前,理想汽车CEO李想曾表示:“在用户运营方面,蔚来是汽车界的海底捞,理想更像星巴克,自己更喜欢星巴克,能保证用户足够的快捷方便、效率够高。”

从各家主要的财务情况来看,“蔚小理”目前都有各自亟需解决的问题。 蔚来李斌在2023年公司内部信中指出,公司在效率方面还有非常大的提升空间,2023年公司的工作任务会增加很多,但公司的资源投入只会小幅增加。

小鹏汽车董事长、CEO何小鹏透露,通过大刀阔斧的组织结构优化,小鹏汽车战略和组织调整在一季度已取得显著成效。

而理想汽车CEO李想也宣布将向矩阵型组织升级,要为千亿、万亿规模营收做好准备,把持续创造的价值源源不断地运送给消费者,并获得商业上的成功,产生良性循环。

小结:2023年对于造车新势力来说也是充满挑战的一年,开年就遭受特斯拉的降价,随后燃油车又来了一拨,可谓是腹背受敌。 尽管蔚来、理想对外表示不加入价格战,但是特斯拉的降价还是抢走了不少潜在客户,2023能否平稳上升是个未知数。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m.srwj168.com.cn/keji312/1593.html
有银行开始抢客了!办100多万元房贷送5克金条
2024年下半年的重头戏 不怕卷的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