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1元钱的它抢疯了 月薪3万的新中产

本文系网易沸点工作室《槽值》栏目(公众号:caozhi163)出品,每天更新。

人这一辈子,总会被自己投掷出的命运回旋镖击中,或早或晚。

遥想去年此时,不少网友还在把“一杯咖啡半杯冰”声讨上热搜。

转眼这个夏天快要过去,冰杯却成了“救我狗命”系列当之无愧的主角。

从“一杯咖啡半杯冰”的吐槽,到“自费买冰”,从前被嫌弃的冰杯,摇身一变成为饮品界新顶流。

先有农夫山泉上线3.5元冰杯,一经推出,销量便一路水涨船高;后有蜜雪冰城1元冰杯给了所有人一点震撼,让拒绝冰杯的人也难免心动……

热度席卷整个饮品界,“谁在2024年夏天还没入手过几个冰杯,那就真是一点不city了。”

蜜雪冰城的1元冰杯一上线,就有网友来大规模扫货/图源:小红书@外滩萧亚轩,已获授权

所谓冰杯,其实就是一种预装可食用冰块或冰球的一次性密封塑料杯,撕盖即用,方便快捷。

前些年,冰杯一直是罗森、711等便利店的“小众生意”,多和便利店机打的冰咖啡捆绑销售,或是出现在网上的便利店DIY视频里。

而今年夏天,或许是逼近40℃的天越来越难熬,或许是年轻人也遭不住动辄二三十元的奶茶、冰咖啡消费——

冰杯的风,终于从便利店吹出来了。

711便利店的食用冰产品,冰杯4元,袋装冰块9.9元,柠檬冰杯5.9元/图源:小红书@妖精莹莹,已获授权

由于冰杯制作技术门槛不高,奶茶店、饮料企业、商超、外卖平台纷纷入局。

同时因为不同冰杯之间的品质差异不明显,卷促销,成了摆在品牌们眼前的路。

售价3.5元的农夫山泉冰杯,在多个城市推出“原汤化原食”套装,“买农夫山泉NFC/东方树叶/水溶C系列,+1元送冰杯。”

盒马冰杯售价4.9元,也在一些门店推出“买一瓶饮料+1元送冰杯”的活动,另外,盒买还售卖6.9元的咖啡冰杯,倒入小半杯牛奶即可得到一杯拿铁。

饿了么则出手联合5万家零售门店和蒙牛、伊利、雪花喜力等多家冰品、酒水和饮料品牌,推出0.01元即可加购冰杯的活动。

农夫山泉冰杯是农夫山泉NFC果汁的好搭子,重新定义冰杯界的“原汤化原食”/图源:小红书@Rain,已获授权

冰杯赛道终于卷了起来,但要么是捆绑销售,要么均价依然在4元左右,约等于一瓶普通冰镇饮料,总让人得咬咬牙才能下手。

有话说得好:当市面上又一款新品火爆时,别急,让子弹飞一会,市场自会先卷起来。

随着冰杯的火热,向来高人气的蜜雪冰城也终于被吸引加入战局。

仅需1元便可买到容量为660毫升的雪王冰杯,有正常冰(满冰)和少冰(冰水混合)两种选择。

冰杯推出不久便遭疯抢,只不过和高人气一起来的,还有躲不开的争议。

随着“一元冰杯惹怒两拨打工人”登上热门,“雪王成也冰杯,败也冰杯”还是给火热的冰杯市场浇了盆冷水。

因为足够便宜,一边是众多顾客慕名而来,但冰杯供不应求,到店取货被临时退单;

另一边门店面对大量涌入的冰杯订单,承受着上级和顾客两方面的压力,有时冰块售罄甚至还需要去别的店借。

根据蜜雪冰城的招股书,其实冰杯产品的食材原料成本确实不高,高的反倒是杯子、塑封、吸管等包装材料。

杯子、吸管、包装袋的销售均价分别为0.3元、0.11元、0.09元,合计约为0.5元。

以至于在顾客投诉、冰块紧缺、利润难保的多重压力下,不少店长选择下架冰杯产品。

而后,蜜雪冰城发布声明称,对于个别门店在操作过程中出现的服务不佳等问题,向大家表示歉意。公司将加强服务培训,持续提升“雪王冰杯”的产品体验。

从上线到下架1元冰杯,只用了9天。

冰杯的确带来了泼天富贵,但饶是经过大风浪的雪王,在消费者高涨的热情面前,看起来也有点“难顶”。

在蜜雪冰城的评论区,也出现了许多的声音:有事好商量,哪怕限量都行/图源:微博话题

好在,需求在市场就在;“蜜雪冰城的1元冰杯倒下了,其它无数家冰杯仍在持续输出。”

线下便利店冰杯不断补货的同时,线上外卖平台送出的冰杯,已是去年的3倍多。

尼尔森近日发布的报告显示,大暑前后冰杯外卖量同比去年增长350%。

“其中,上海、北京和杭州冰杯消费位列前三,深圳冰杯销量同比涨超8倍,温州、东莞、长春和佛山等城市冰杯增幅也均超过500%。”

冰杯的风,算是越刮越猛了。

冰杯的爆火并非偶然,从“早C晚A”到“冰美式才是打工人的续命神器”。

冰饮,已成了年轻人离不开的驱动“燃料”。

星巴克31元的冰摇红莓黑加仑是DIY选手们热衷于复刻的饮品,图中的材料总价16元左右,可复刻两杯平替饮品/图源:小红书@一只会吃辣的兔子,已获授权

起初,因为冰杯的价格与它的价值并不相符,不乏质疑它暴利、割韭菜的讨论。

然而随着它席卷市场,年轻人开始或主动或被动的接受:

小小冰杯,能让饮品的状态更“像模像样”,不那么像纯粹的“牛马饲料”,售价几元似乎也不算过分。

年轻人已经越来越懂冰杯产品的性价比

在小红书搜索“自制饮品”关键词,总浏览量达到50.56亿,总参与人数达到43w。

高性价比和情绪价值,让冰杯在这个夏天持续走红。

年轻人们愿意相信:几块钱买的不只降温解暑,还有一种很chill的生活方式。

或者说,起码让自己感觉或者看起来很chill的生活方式。

装在冰杯里的五颜六色的“漂亮水”,杯杯看起来价值20元以上/图源:小红书

3元左右的冰杯,和NFC果汁、浓缩咖啡液、基酒、气泡水等等饮品混合后,奶茶店、咖啡店、酒吧的味道都可以复刻。

一杯成本算下来,常可以控制在10元内,还能收获DIY附赠的仪式感。

此前,为了更低成本地达到冰杯的理想体验,网友们绞尽脑汁,想尽了办法。

如直接用饮料瓶冻半瓶水,再往里兑其他浓缩饮品,喝完即扔,还省了冰格。

或在喝完咖啡后留下塑料杯,接水冻上、重复利用,第二天咖啡液往里一倒,谁还分得清这一杯是价值9.9还是价值2元。

掌握公式,平替瑞幸,易如反掌/图源:小红书@崔垛垛,已获授权

还有人去餐饮店“0元购”:麦当劳、肯德基,包括一些奶茶店,可以少量赠送冰块的,前提是自带容器。

“对这些本就制冰需求的店来说,偶尔提供免费冰块并不算额外成本,冰块也有保质期,经常会有大量用不完的冰块被清理掉。”

不过从今夏高涨的吃冰热情看,这些店难免有被“偷家”的危机。

在蜜雪冰城的冰杯还未上线时,有人前去花10元买了图中的一袋冰,小红书@团妹,已获授权

同时要想吃到更便宜且有质量保证的冰块,更加实惠大碗的袋装食用冰,也不失为一种选择。

虽然看上去没有冰杯优雅,但差不多5元一斤的价格,足够覆盖5个工作日的冰美式。

不论是冰杯还是冰袋,不论是自制还是买现成的,得承认“冰块经济”或许将成为年轻人消费的新风口。

同时似乎也意味着:谁能率先推出更实惠、更方便的冰杯服务,谁可能也就率先拿捏住了“嗜冰如命”的年轻人。

冰立达是中国的老牌制冰品牌,是711、罗森等多家便利店的供应商/图源:冰力达食用冰

冰杯产品在中国经历了缓慢发展的几年后,突然迎来了泼天的富贵。

天眼查App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7月15日,以“制冰厂”为关键词可以搜索到2046家存续企业,一年内成立的新公司约有151家。

此情此景,乍看似乎在意料之外,将眼光投向更远的地方,似乎又在情理之中。

在一年四季都爱喝冰水的日韩市场环境中,冰杯早已成为经典畅销单品。

大雪天紧握冰美式的韩国人/图源:KBS电视台新闻画面

据智研瞻产业研究院介绍,在日本,冰杯一年的销量就能高达25.7亿杯之多,甚至比瓶装水卖得都好。

在有着“冻死也要喝冰”传说的韩国,哪怕双手冻得通红,年轻人也放不下手里的冰饮。

浓缩饮料+冰杯”成为便利店的爆品套装,冰杯在韩国便利店销量已经超过了传统的冰淇凌品类。

“来韩国不喝自制冰美式等于白来”,图中套装售价2400韩元,约12.6元人民币/图源:小红书@mood.,已获授权

在许多人看来,2024年是中国市场冰杯消费流行元年。

从前,人们对这个看起来“实物与价值不符”的生意,难免嗤之以鼻;现在,则开始期待冰杯产业赶紧做大做强。

在种类方面,咖啡冰、牛奶冰、水果冰等口味更多样的冰块在逐渐上线;

适用于不同饮品的碎冰、板冰、球冰等冰块形态也越来越细分。

在质量方面,消费者要求更纯净、更耐化的冰块,甚至开始研究起各品牌都是用什么档次的制冰机,拉出了“冰块红黑榜”。

之前有多嫌弃“一杯咖啡半杯冰”,现在就有多期待“一份冰杯半天不化”。

以前调侃瑞幸的“特种冰”,如今也成了质量上乘的褒义词。

“当年骂瑞幸的时候,吐槽‘人都热化了冰还不化’,人家解释自己制冰机效果好,你们是一句听不进去啊。”

这种又大又完整,且纯净度较高的冰球往往难以在家复刻,化得也比较慢,适合配酒,图中冰杯售价为9元/图源:小红书@是石榴也是十六,已获授权

眼下高温已逐渐褪去,冰杯会随着暑气的消散逐渐降温吗?

若参照中日韩网友过往在种种流行趋势上不谋而合的特质,中国年轻人对冰杯产品的热爱,今夏可能才是起点。

而不论是“去心火”也好,“想清醒”也罢,亦或是“图个舒服,图个乐子”……

生活中,需要“透心凉”的刺激来清醒一下的时刻越来越多。

未来冰杯或许不止在夏天流行,而是将成为贯穿年轻人日常的“饲料伴侣”。


人有多少钱才算不穷不富的中产阶级?

在中国,到底什么才算中产阶级?这几年来,争论从来没有停过。

《经济学人》曾撰文称,个人年收入6万元以上,便可称作中国的新兴中产。 《福布斯》杂志估算,中国中产人数已超两亿。

对此,全国网民热议纷纷,前段时间有好事群众称,在北京,房产存款加起来不破亿,算不上中产。 最近又有媒体宣称,不能想买什么房子,就买什么房子,就不算真正财务自由的中产。

这无疑是夸张了。制定此类标准的编辑,很难说没有酸葡萄心理——既然我当不了中产,那就索性把门槛抬高些,让全国九成民众都成不了中产!

但也由此可见,关于中产的定义,水涨船高,群众意见分歧很大。

截至2017年9月,“中产”似乎已成为一个骂人的词汇——谁都不敢自称中产,谁都怕戴上中产的桂冠。

闲来翻翻老书,发现上一个敢于自称“中产”的中国人,竟已是三百多年前的事了。

估计是怕留下骂名。 这位自称中产的人士,名不详,只留下了姓氏——她姓史,人称史太君。 还有个更为人所知的绰号,叫贾母。

贾母自称中产阶级,是在《红楼梦》的第五十四回——《史太君破陈腐旧套王熙凤效戏彩斑衣》。

这一回里,书中写道:贾府开元宵夜宴,除吃喝外,免不得请些说书先生来助兴。其中说了一出《凤求鸾》,因落入才子佳人的俗套,兼犯了王熙凤的名讳,贾母便带头将其批判了一番:说,这些才子佳人戏,都庸俗得很,什么男方霸道总裁,女方大家闺秀,见一眼便爱到死去活来,连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这些礼节都不顾了,实在是不像话!

批评完剧本后,贾母又将编剧损了一通,大抵是说,这作者出身低微,只会瞎编乱造,“……何尝他知道那世宦读书家的道理!别说他那书上那些世宦书礼大家,如今眼下真的,拿我们这中等人家说起,也没有这样的事,别说是那些大家子!”

贾母的意思是说,像贾府这样的中产阶级,都知道才子佳人戏是下流之作,根本不是那么回事儿——别说那些真正的上流社会了,恐怕听起名字,也要嫌脏了耳朵。

往前推三百年,往后推三百年,这恐怕是中国第一位,胆敢自称中产阶级的有识之士了。

既有贾母作为对标,那么,假装中产阶级的标准,也就昭然若揭了。 按贾母的第一条规矩,喜爱才子佳人戏的,必定算不上中产阶级了。

不仅是这些滥俗的爱情剧,贾母看不上眼的,还有那些闹哄哄的音乐。

也是第五十四回元宵夜宴,说过《凤求鸾》后,贾母又令戏班子唱了一出《牡丹亭》,特意嘱咐,背景音乐只用提琴和管箫合奏,笙笛一概不用。

同为中产阶级贵妇的薛姨妈很是诧异,说,这戏她听了几百回,从没见过只用箫管这么朴素的。

贾母淡淡地怼回去,这只是听戏者个人爱好罢了,有什么奇怪的?

言下之意,是薛姨妈不懂得欣赏。 于是乎,一下就从中产阶级跌落到了暴发户的层次。

一竿子打翻一船人。 中产阶级的贾母钦定了:喜欢那些闹哄哄音乐的人,肯定算不上中产。 每周守在屏幕前欣赏《中国有嘻哈》的观众,很不幸,可能从此就被踢出了中产阶级的行列。

但他们并不寂寞——同时被踢出队伍的,还有撑起大热电影《三生三世十里桃花》6亿票房的,数千万的无辜购票群众。

很多男青年尤其无辜。 他们不曾想到,不过陪着女朋友去电影院看了场《小时代》,竟然就一辈子与中产身份擦肩而过了。

所以,在文艺审美方面,中产阶级务必要向老祖宗看齐:清丽、优雅、脱俗。 才子佳人戏是看不得了,小众文艺片儿才是上上选。 闲来无事不可在家跟着动次打次翩翩起舞,去国家大剧院,正儿八经地听出歌剧,才算明智之举。

说到假装中产的第二条,标准,则是家中的保姆问题。

众所周知,中产阶级夫妻工作都很忙。 偶尔挤出来的闲暇时间,还要赶着看话剧、听音乐会、打高尔夫球、去冰岛旅行,实在没有时间料理家务。 因此,聘请保姆,势在必行。

说到保姆,看看《红楼梦》,光是荣国府里头那一水儿的奴仆,就够让多少自称中产阶级的大城市人自惭形秽。

荣国府里的主子们,每人身边都有固定奴仆六七人。 这还不算,重要的是,荣国府的仆人们,向来以待遇高、福利好而闻名。 林黛玉头回进贾府时,看见几个三等仆妇,心里便感叹,这吃穿用度已是不俗。 至于有头有脸的高等奴仆,更是比主子们差不了多少。

比如香菱。 她在和大观园的女孩子们玩闹时,身上穿的石榴裙被污水弄脏了,怕被薛姨妈教训,很是担心。 宝玉劝她,不怕,袭人也做了一条一模一样的裙子,先穿上袭人的便是了。

要知道。 这石榴裙可不是普通服饰,是实打实的贵妇裙——这裙子的颜色,是用新鲜的石榴汁子染成的。 工艺复杂,又容易掉色,穿不了三两回,便要作废。 武则天当年写给唐高宗的情诗《如意娘》里,便说:“不信比来长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 皇上宠妃穿的裙子,价值可想而知。

然而这《红楼梦》里,石榴裙不仅大主子有,小主子有,连袭人这样的大丫头也有。 可见贾府奴仆的福利之好,究竟好到了什么地步。

换到我们的北上广,这便是说,请保姆月嫂还不算,起码要一口气请上三四个,那才叫迈入了中产门槛。自然了,想要当真正的中产,必然要给保姆们开出万元月薪,购置周身大牌才像话——女主人背爱马仕,保姆怎么也得配个LV才像话吧?

前段时间,有消息称,北上广将规范保姆市场,尝试合法引进菲佣,月薪可开到一万多。 一石激起千层浪,无数吃瓜群众纷纷留言说,太贵了!如此不懂得善待下人,可见他们也是不配假装中产了。

当然,要一口气请上三四个菲佣保姆,家里房子小了可不行。

荣国府究竟有多少房间,这里不一一细说了。 只看《红楼梦》里第二回写道:“……街东是宁国府,街西是荣国府,二宅相连,竟将大半条街占了……”——可见这面积绝不会小。

《红楼梦》第三回写林黛玉初进贾府,借一双小孩子的眼睛,为我们道出了荣国府究竟有多大:七拐八拐走了好多门,才终于见到了贾母;七拐八拐又走了好多门,才终于跟邢夫人到了偏院;等从偏院回去拜访王夫人,小黛玉已是走不动了,需要乘车,才又回了荣国府,拜见王夫人。

这还只是府邸,更别说为元妃省亲修建的大观园了,光是量地,就有三里半之远。 连见惯皇家奢华的贾元春看了,都禁不住连连摇头,太奢靡了。

谁说生了姑娘,丈母娘就能把买房的责任推去男方呢?若不把家里拾掇得大些,怕是嫁出去的女儿,也不太好意思回家走亲戚了。

为拍摄87版《红楼梦》,河北正定县曾搭起个荣国府的实景:占地两万两千平米,建筑面积四千七百平米,总计二百一十二间房——不过因为搭建于1987年,整个荣国府造价也仅350多万人民币而已。

当然,那个时候,北京房价也才几百块一平。 按市价来比,这房龄四十年的荣国府,如今怎么也得上亿了。

因此我们可见,早几百年前,老祖宗就为“中产阶级”立下了标杆:住千平豪宅,雇百十佣人,看高雅戏剧,这才能成为一个有底气的“中等人家”。

这一竿子,可不知要打翻多少船的人了。

许许多多的都市中产,就被这些莫名其妙从天上飞来的竿子,打得找不着北。 人说年入一百万才算中产,他们焦虑了;人说资产上亿才算中产,于是又焦虑了——永远不知何时才是个头儿,永远不知怎么样才能保持住自己的身份。

在别人的指指点点中,许许多多的中产迷失了自己的方向,总是活在恐慌里头。 殊不知,适可而止,有时往往是最好的。 住不起上亿的豪宅,买个千万级的品质小区,伸伸手难道会够不着吗?

中冶置业在北京打造的中冶·德贤公馆,就是满足品质生活需求,为中产精英们量身打造的上佳地产之选。

中冶·德贤公馆位于京城南四环,与故宫中轴线龙脉交汇,名副其实的属于中产者的城市豪宅。

目前在售186、215平大三、四居,完美满足三代同堂特别是二胎时代家庭大空间需求,毫无捉襟见肘之感。 目前,项目已是精装现房,即买即住。 科技绿色住宅建筑标准下,除霾新风系统,保证家人健康生活。

在北京房市柳暗花明的2017年,早些下手,就是把握了下一波晋升中产精英的入场券。 莫让今天的全款,变成明天的首付。

再过三五年,那时的媒体该如何定义“中产”二字,可能会远远超出我们如今的想象。

手中要有房,心里才不慌。 忘记当年秦可卿是如何叮嘱王熙凤的么?切记要在宗祠四围多购田产,以防万一。 王熙凤应倒是应了,可惜没有下手执行——荣宁二府最后树倒猢狲散,连个最后依托也没有,教训可谓非常惨痛了。

中产阶级是怎么定义的呢?

“中产阶级”的定义: 即“中产阶级”就是一个这样的群体: 1、 依附于庞大机构,专事非直接生产性的行政管理工作与技术服务; 2、 无固定资产,不对服务机构拥有财产分配权,较难以资产论之; 3、 靠知识与技术谋生,领取较稳定且丰厚的年薪或月俸; 4、 思想保守,生活机械单调,缺乏革命热情,但为维持其体面与其地位相称的形象而拒绝流俗和粗鄙的大众趣味。 目前在我国,一般而言,无论是时尚传媒还是普通百姓眼中的“中产阶级”,往往就是与“白领”及“高收入”、“高消费”、“高学历”等字眼联系在一起的群体。 从有关访谈中所获得的材料看,调查对象一般认为我国的“中产阶级”包括有这样几类人: 1、 改革开放后出现的私营企业主; 2、 应聘于外企、三资企业的各级、各类“白领”(主要指类似办公室文秘、技术工人等) 3、 具有中、高级职称的教师、工程师及各类市场稀缺的高级专业技术人才; 4、 国营大企业及垄断行业的“老板”; 5、 传媒、演艺界、体育界的明显、“大腕儿”。 在中国谁是中产? 中产者的部落: 1、 职业经理人:职业化的中产者 经理人的成长首先是在外企;职业经理人相对于创业者是从一而终的;职业经理人极具商业头脑和经营管理能力;职业经理人有着较高的收入。 2、 IT人才:最活跃的中产者 IT人员作为中产阶层的群落之一,随着IT产业的兴起,几经早几年网络泡沫经济的浮沉,已经变得日益成熟,并且,作为新兴产业的从业人员,他们具有广泛的发展前景。 3、 知识分子:市场化的受益者 人与市场紧密联系:知识成为资本。 知识就是力量,知识创造财富。 在信息化的时代,知识越来越成为人们攫取财富的手。 4、 私营企业主:中产者的最活跃部落 私营企业主不怕吃苦、意志坚强;私营企业主具有强烈的竞争观念和市场意识;私营企业主具有不断开拓的进取心和事业心,敢于干大事业求大发展,在奋进中显示自身能力和检验自我人生价值。 5、 白领:城市前尚最广泛的中产者 “白领”作为一个阶层出现后,有着其明显的外在群体特征:时尚消费。 6、 CEO:中产者中收入最高的群体 除了巨额的年薪以外,时下盛行的管理层收购(MBO)也造就了企业领袖们的巨额财富。 7、 演艺影视界:来钱最易的时尚先锋 在中产阶层队伍中,影视演艺界的明星是引人注目的一个群体,除了杰出的表演才华和巨额财富外,他们还多是时尚和潮流的先锋,引导着社会时尚的流行风。 8、 传媒界:靠山吃山的中产者 9、 体育明星:用汗水铸就的中产者 灰色地带的中产者 1、 损公肥私,谋取不义之才的“中产者” 2、 偷税漏税:获取不正当收入的中产者 3、 地下黑产业的“致富者” 做老鸨、卖淫;走私、贩毒; 另类中产者 1、“小资”:最有希望成为中产者的人 2、BOBO族:边缘中产者 3、新贫族:拿高薪的穷人 4、格试主义者:“酸”时代的标志 所谓小资,意味着不很拮据但也不豪奢。 小资大多有一个比较热门的职业,比如经理、业务员、制作人、技术专家和办公室职员等,当然自由撰稿人、SOHO一族、广告文案、DJ或者摄影师那更是小资的职业了。 中产阶级 middle class 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和民族独立国家中的中等资产阶级。 毛泽东在1926年分析中国社会各阶级的状况时,明确地把中国当时的民族资产阶级看作是中产阶级,认为这个阶级代表了中国城乡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这个阶级在中国革命中的态度是矛盾的:他们在受外资打击、军阀压迫时,需要革命,赞成反帝国主义反军阀的革命运动;但是当着革命在国内有本国无产阶级的勇猛参加,在国外有国际无产阶级的积极援助,对于其欲达到大资产阶级地位的阶级的发展感觉到威胁时,他们又怀疑革命。 中产阶级的矛盾态度,决定了中产阶级以其阶级为主体的独立革命的思想,只是一个幻想。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中从事脑力劳动的雇员也称中产阶级,主要包括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办事员和销售员等。 这是西方学者在科学技术和管理科学不断发展、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的数量不断增加的新情况下,说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阶级结构发生变化的一种理论观点,其目的在于论证现代资本主义社会已经或正在“中产阶级化”,从而否定阶级和阶级斗争的存在,淡化工人阶级的历史地位和作用。 1951年,美国著名的社会学家赖特•米尔斯出版了《白领――美国的中产阶级》,书一发行,立即把“白领”和“中产阶级”的概念推介到了全球,并使之泛化成一个全球性的话题。 赖特•米尔斯第一次提出了作为“中产阶级”的白领阶级的概念,并详细研究了“中产阶级”的状况。 书中赖特•米尔斯指出,在工业发达的西方国家已经出现了一批包括政府部门的中级行政官员,国营和私营垄断企业中的中级人员和工作人员,以及其它领域中的专业技术人员等所组成的新的群体――“中产阶级”。 他做出了一个关于“中产阶级”的定义,即“中产阶级”就是一个这样的群体: 1、 依附于庞大机构,专事非直接生产性的行政管理工作与技术服务; 2、 无固定资产,不对服务机构拥有财产分配权,较难以资产论之; 3、 靠知识与技术谋生,领取较稳定且丰厚的年薪或月俸; 4、 思想保守,生活机械单调,缺乏革命热情,但为维持其体面与其地位相称的形象而拒绝流俗和粗鄙的大众趣味。 目前在我国,一般而言,无论是时尚传媒还是普通百姓眼中的“中产阶级”,往往就是与“白领”及“高收入”、“高消费”、“高学历”等字眼联系在一起的群体。 从有关访谈中所获得的材料看,调查对象一般认为我国的“中产阶级”包括有这样几类人: 1、 改革开放后出现的私营企业主; 2、 应聘于外企、三资企业的各级、各类“白领”(主要指类似办公室文秘、技术工人等) 3、 具有中、高级职称的教师、工程师及各类市场稀缺的高级专业技术人才; 4、 国营大企业及垄断行业的“老板”; 5、 传媒、演艺界、体育界的明显、“大腕儿”。 在中国谁是中产? 中产者的部落: 1、 职业经理人:职业化的中产者 经理人的成长首先是在外企;职业经理人相对于创业者是从一而终的;职业经理人极具商业头脑和经营管理能力;职业经理人有着较高的收入。 2、 IT人才:最活跃的中产者 IT人员作为中产阶层的群落之一,随着IT产业的兴起,几经早几年网络泡沫经济的浮沉,已经变得日益成熟,并且,作为新兴产业的从业人员,他们具有广泛的发展前景。 3、 知识分子:市场化的受益者 人与市场紧密联系:知识成为资本。 知识就是力量,知识创造财富。 在信息化的时代,知识越来越成为人们攫取财富的手。 4、 私营企业主:中产者的最活跃部落 私营企业主不怕吃苦、意志坚强;私营企业主具有强烈的竞争观念和市场意识;私营企业主具有不断开拓的进取心和事业心,敢于干大事业求大发展,在奋进中显示自身能力和检验自我人生价值。 5、 白领:城市前尚最广泛的中产者 “白领”作为一个阶层出现后,有着其明显的外在群体特征:时尚消费。 6、 CEO:中产者中收入最高的群体 除了巨额的年薪以外,时下盛行的管理层收购(MBO)也造就了企业领袖们的巨额财富。 7、 演艺影视界:来钱最易的时尚先锋 在中产阶层队伍中,影视演艺界的明星是引人注目的一个群体,除了杰出的表演才华和巨额财富外,他们还多是时尚和潮流的先锋,引导着社会时尚的流行风。 8、 传媒界:靠山吃山的中产者 9、 体育明星:用汗水铸就的中产者 灰色地带的中产者 1、 损公肥私,谋取不义之才的“中产者” 2、 偷税漏税:获取不正当收入的中产者 3、 地下黑产业的“致富者” 做老鸨、卖淫;走私、贩毒; 另类中产者 1、“小资”:最有希望成为中产者的人 2、BOBO族:边缘中产者 3、新贫族:拿高薪的穷人 4、格试主义者:“酸”时代的标志

小康家庭的标准是什么

小康家庭的标准是什么

小康家庭的标准是什么?我们常说中国正在建设全面小康社会,我们的家庭也需要步入小康家庭,但是很多人对于小康家庭的标准是什么并不是很了解。 接下来就由我带大家了解小康家庭的标准是什么的相关内容。

小康家庭的标准是什么1

按照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数据显示,截止2018年末,我国的境内住户存款总额为72.4439万亿美元,按照14亿的人口计算,人均存款约为5.2万元,一家三口计算的话,家庭平均存款约为15.6万元,但这个被平均的数据,广大普通的家庭,其家庭存款别说15.6万元了,就是5.6万元都存在一定的困难。

真正的小康标准

按照十八大里对于小康的定义,其标准包括了以下十个方面:(1)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3000美元,这是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根本标志;(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万元;(3)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8000元;(4)恩格尔系数低于40%;(5)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0平方米;(6)城镇化率达到50%;(7)居民家庭计算机普及率20%;(8)大学入学率20%;(9)每千人医生数2.8人;(10)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率95%以上。

按照十八大的标准而言,目前应该主要在第(5)、(9)、(10)这三点存在难度,其余的标准大部分均已实现。

按照中国科学院中国现代化研究中心主任何传启的发言:当前全面小康社会的标准为城镇家庭年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8万元。 我认为这个数据相对合理一些,按照一家三口计算,人均可支配收入应该约为6万元,2018年我国全国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为元,所以说目前距离小康标准还有一定的差距。 至于说有多少存款算小康,这个没有定论,因为有太多的因素要考虑,一个没有房子但是有20万元存款的人,跟一个有房子但是只有2万元存款的人,谁是小康?如果单看存款,肯定第一个人是小康,但是我们要考虑的不可能只是存款这一个方面的因素。

如果说生活在一线城市,没有房贷、车贷等任何负债,年收入能达到30万以上,我认为算是达到了小康生活,要是有房贷和车贷要还,年收入达到50万以上也算是小康了。 如果是生活在其他城市没有房贷、车贷要还,年收入能达到20万以上我也认为已经达到小康生活标准,有房贷、车贷要还的.话,那么年收入达到35万以上也能算是达到小康生活。

综上所述,小康生活其实并没有一个唯一标准,只要内心足够满足,活得开心,我认为这也算是小康生活,一些年收入几十几百万的人虽然物质上可能满足了小康生活标准,但是却活得并不开心,精神上并没有达到小康,那又有何意义呢?所以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比较重要,物质上的小康并不是最主要的,内心满足,活得幸福开心才是最重要的。 我当前年收入和内心现在都还不满足,还没能达到小康标准,希望新的一年能达到理想中的小康生活。

小康家庭的标准是什么2

家庭人均年收入划分标准是什么

1、贫困人口:人均年收入低于2800元,属于待解决温饱人群。 全国大约有8200万人群,大约日收入低于1.29美元。

2、穷人:家庭年收入低于3万,人均年收入大于2800元人民币。 按三口之家计算,人均年收入是2800到元。 人均日收入在1.3美元到4.5美元。

3、低收入:家庭年收入3-8万。

4、小康:家庭年收入8-30万。

5、中高收入者:家庭年收入30-100万。

6、富人:家庭年收入100万以上。

7、富翁:拥有资产1000万以上,按拥有资产划分,区别于年收入划分。

8、富豪:拥有资产1亿以上,2014年大约有6、3万。

9、大富豪:拥有资产10亿以上,2014年大约有1800名。

10、超级富豪:拥有资产100亿以上,2014年大陆大约有90名。

备注:

按家庭年收入划分,小康与低收入人群、中产阶级有交集。

初级小康属于低收入人群,中级小康与高级小康属于中产阶级。

扩展资料

中产阶级的划分标准通常有两个,一是职业,二是人均或家庭收入。 以中产阶级职业区分中产阶级,存在较多争议,如同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局长、处长与一般科员、办事员显然就难以相提并论,“重要”机关工作人员如工商局、税务局工作人员,与“一般”机关工作人员如地震局、档案局、老干部局工作人员,在收入与社会地位上的差距,恐怕亦不可同日而语。

同为IT技术人员,一些人可能住别墅开洋车,一些人则只能天天吃泡面挤公共汽车。 更多的人,包括经济学家在内,倾向以收入作为中产阶级划分的惟一标准或主要标准。

但即使大家都以经济收入为标准区分谁是中产阶级,谁不是中产阶级,也仍旧存在着众多的不确定性和定量上的混淆。 比如在美国,有人认为凡年均收入在3万美元至10万美元的人群都属于中产阶级,以此标准衡量,美国95%以上的人都应该属于中产阶级。

另一些人则认为,美国中产阶级的人年均收入标准应该在4万美元至25万美元,凡人年均收入在此区间的,都可以算是中产阶级。 以此标准而论,美国中产阶级大约占总人口的80%。

在号称中产阶级大本营的美国,区分中产阶级的标准尚如此混淆,世界其他地区就更不用提了。 拿印度来说,按印度“政策研究中心”的说法,印度现有中产阶级约3亿人。

印度“国家应用经济研究理事会”是印度中产阶级标准的制订和发布者,其发布的印度中产阶级标准是:凡年均税后收入在3、375万卢比到15万卢比(约合700-3000美元,目前美元对卢比的比价为1∶48、5左右)的家庭均可算是中产阶级家庭。 按此计算,2001年,印度有6000万个家庭已经跃升为中产阶级家庭。

以一家5口计算,印度目前有中产阶级3亿人。 以此看来,一个国家的中产阶级,是你说有多少就可以有多少的,因为缺乏统一标准,随意性非常大。

以印度中产阶级的标准而论,倘若户年均收入700美元就可算为中产阶级家庭,700美元按现在我国的外汇比价,也就相当于6000元人民币左右,分摊到一家5口,年人均大约只有1200元人民币左右,平均每人每月100元人民币。

小康家庭的标准是什么3

新中产家庭的标准是什么

新中产家庭的水准比起前些年媒体发布的中产其实是有所降低的。 这也更贴近于实际。

现在网上动辄月薪两万生活多么拮据,身边遍地都是几十上百万收入的说法,其实仅存于网络。 我国14亿人口,纳税人群只有6000万。 现在个税起征点是5000元,也就是说,能达到5000元标准就已经足以跻身全国前20%的收入水平了。

因此5000元*2大概也就成为了标准中产阶层门槛。 以下图为例,新兴中产阶层家庭月可支配收入是5200-8300元。 标准中产则是8300-元。 上层中产是-元。

新兴中产的意思是降低了中产门槛之后的可支配收入水平。 可支配收入,顾名思义是可以用于主动消费的收入。 因此家庭每月能有5K-8K的主动消费资金就可以达到中产的门槛了。

很多人认为中产是一个很高的门槛,一般人达不到。 其实这种理解是错误的,在欧美发达国家,中产是指介于低收入与高收入之间的这部分,代表的是绝大多数。 以北美为例,中产的范围是高于25%的低收入人群,又低于15%的高收入人群。 这当中覆盖了60%的群体,这就是中产收入的区间。 由于这个区间收入差别也很大,因此又被划分了新兴中产、中产、上层中产三个水平。

我记得2018年某媒体发布了一个内地中产家庭收入的门槛是年入50万。 对此真是啼笑皆非。 要知道加拿大2018年的中产门槛是3.3万美元,折合人民币也才22.5万。 难道内地收入水平领先发达国家这么多吗?

更离谱的是竟然有机构搞出了一个小康家庭标准排名,年收入要达到60-80万才能算小康家庭,这是成心给新闻联播拆台的吗?现在是攻坚脱贫,全面小康化的时代,这边就敢搞出一个60-80的门槛。 试问除了做生意的,全国能达到这个收入的有多少?22.5万的家庭收入在发达国家都中产了,在内地竟然是贫困家庭。

因此,现在越来越多只为博眼球而不切实际的数据已经不能作为参考。 从现实角度来说,在全国范围3K-6K基本涵盖了80%的群体,虽然一两千的和一两万的也有相当占比,但这以所有省区为范围来说依然是少数群体。 要么偏远地区的基层行业,要么大城市的高端白领或者程序员之类,这个反差之大是不作为参考的。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m.srwj168.com.cn/keji312/16517.html
西藏 选育优质高产芜菁品种
2024龙年通盛及生肖运势8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