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推进民营经济促进法 让民企安心谋发展

近日,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主任沈春耀接受采访时表示,下一步,全国人大在立法领域将制定民营经济促进法,金融法,生态环境法典等多部法律。对于需要分步推进的制度创新举措,可以采取“决定+立法”“决定+修法”等方式,先依法作出有关决定,再及时部署和推进相关立法修法工作。

此前,在8月1日国新办举行的“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赵辰昕表示,当前国家发展改革委正会同多个部门制定民营经济促进法,依法依规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完善民营企业参与国家重大战略的体制机制。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释放了“坚定不移高举改革开放的旗帜”的信号。而在会议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中,一共提出了300多项重要改革举措。

从《决定》内容可以看出,全会部署的重要举措和任务要求,包括制定民营经济促进法、金融法,编纂生态环境法典等,许多涉及法律的制定、修改、废止、解释、编纂以及相关授权、批准等工作,完成这些工作,只能通过深化立法领域改革作出新的回答。

社会各界对民营经济促进法的制定期盼已久。

众所周知,民营经济不仅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也是社会创新发展的动力源泉。

我国现行法律体系中,并非没有保护民营经济或者保障各市场主体平等使用资源要素的内容。但是由于其确定的多为原则性问题,导致其操作性不强。反观国企、外商等经营主体,现行法律体系中都有相应的法律,而作为最普遍的企业形态和市场经济主体,民营企业却至今未得到专门立法的待遇,这明显是一块短板。

与此同时,随着近年来全球地缘政治和国内经济环境的变化,企业的压力在加大。相比之下,民营企业较其他市场主体更为脆弱,其遭遇的困难也更多。此时此际,亟需一部内容全面又富有操作性的法律为民营经济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从《决定》出台,到近期的表态,可以看出民营经济促进法的立法进程在加快。

然而越是重要和急需,越要重视立法的质量。未来的民营经济促进法不仅要“好看”,更要“好用”。

为达到这一目标,就要广泛吸取民智,特别是要听到民企的“急难愁盼”,并在立法中做出针对性回应 。

民企和民营企业家对民营经济促进法主要有哪些期待?

首先是希望有一个透明、可预期的政策环境。这就需要把围绕民营经济的一系列政策通过法律形式确立下来,并就民营企业的规范运营确立清晣的合规标准。

其次是希望对营商环境中的一些歧视民企行为划出红线。长期以来,在同一个市场上,偶有存在着针对民营企业的“玻璃门”“弹簧门”等准入门槛,类似歧视必须禁止。

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更希望自身的合法权益有坚实保障。以法律的形式禁止有关部门对民企选择性执法,或者用刑事手段介入民事经济纠纷,并明确追责条款,制订民营经济促进法无疑是一个契机。

制定民营经济促进法,并不只是一项针对民营企业的微观措施,也是事关“两个毫不动摇”的宏观战略。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出台一部具有可诉性、可裁性和可执行性等特征的民营经济促进法,将是派发给民营企业家乃至全社会的“定心丸”。

(作者系特约评论员)


如何激发民营经济发展活力?

1、汇聚加快发展民营经济的力量。

广泛动员、引导和鼓励更多的人积极参与发展民营经济,谋发展、创大业,让先干的越干越有劲,没干的下定决心干,形成争先恐后干事创业的氛围。

2、建立为民营企业全方位服务的机制。

进一步加快民营经济发展,需要着力破解资金、技术、税收等制约民营经济发展的瓶颈问题。 扩大民营企业融资渠道。 通过建立和完善民营企业信用担保体系、银企联手、吸引社会投资等手段,不断拓宽民营经济的融资渠道。

3、进一步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

投资环境的好坏是民营经济发展快慢的关键性因素之一。 因此,必须加快转变政府职能,着力改进政府部门的工作,理顺行政管理体制,改变对民营企业管理政出多门、权责不清的状况,进一步清理对民营企业的收费检查和审批项目。

切实抓好政务公开和服务承诺制度,建立健全监督制约机制,提高政策透明度,做到用市场经济手段促发展,重引导不越位,善管理不错位,抓服务不缺位,真正使民营企业感到“安全、实惠、可靠、方便”。

民营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必须走绿色发展之路。 要注重在发展中合理配置和节约使用资源,防止以自然环境污染为代价发展民营经济,对已经发展起来污染较大的产业,要搞好配套设施,降低能耗和污染。 把加快推进民营经济发展的重点,放在提升产业和集约化程度、优化产品结构、扩大对外开放、提高经济质量上来。

安徽省在"一五"期间有哪些成就?"十一五''期间又有哪些重大工程?

一五:安徽把机器制造业列入了兴建重点,恢复扩建和投资新建了一批骨干企业,又先后从上海迁来108个制造业企业,形成了安徽工业的雏形. 安徽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奋力崛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的重要规划。 省委关于制定安徽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安徽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奋力崛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的重要规划。 省委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紧密结合安徽实际,提出制定“十一五”规划的建议。 一、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促进安徽奋力崛起 (1)“十五”时期我省经济社会发展上了一个新台阶。 我们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正确贯彻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着力以开放促改革、促调整、促发展,推进“861”行动计划,成功战胜非典疫情和重大自然灾害,保持了经济社会的平稳较快发展。 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对内对外开放不断扩大,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基础设施显著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进步,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新进展。 “十五”计划确定的主要目标提前实现,综合实力迈上一个新台阶,为安徽奋力崛起奠定了良好基础。 (2)“十一五”时期国内外环境对我省总体有利。 世界经济走势总体看好,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我省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空间越来越大;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加快发展和消费结构不断升级,内需主导作用日趋强化,为我省加快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市场条件;国际国内产业转移加速,长江三角洲经济圈的快速成长,为我省东向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中央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的实施,扶持力度加大,为我省奋力崛起提供了难得的政策机遇;我省经济进入新一轮上升阶段,“861”行动计划积蓄的能量持续释放,为加快发展积累了坚实的物质基础,特别是全省上下形成了团结奋进、振兴安徽、干事创业、竞相发展的浓厚氛围,为奋力崛起提供了强力支撑,我省加快发展的条件已经具备。 但也要清醒地看到,我省工业化水平低、城镇化水平低、非公有制经济比重低和经济外向度低的矛盾十分突出;区域发展不平衡,县域经济薄弱,解决“三农”问题的任务相当艰巨;自主创新能力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不强,经济增长方式比较粗放;就业压力较大,城乡居民收入较低且分配中矛盾较多,社会事业发展相对滞后。 总的来看,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机遇大于挑战。 (3)“十一五”是我省奋力崛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 这一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承上启下的重要阶段。 我们必须在完善体制机制、转变增长方式、推进结构升级、构建和谐安徽等方面迈出关键性步伐,加速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和国际化进程,全面提升经济发展的速度、质量和效益,显著提高经济实力和综合省力,尽快缩小与全国人均水平的差距,为安徽崛起打下决定性的基础。 任务光荣而艰巨,责任神圣而重大。 我们一定要增强紧迫感和历史责任感,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抢抓发展机遇,在新的起点上实现更快更好地发展。 确保2020年以前,我省人均生产总值达到全国平均水平,经济社会发展居全国中上游行列,提前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速推进跨越式发展 (4)“十一五”时期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 制定和实施“十一五”规划,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推进跨越式发展、实现奋力崛起为主题,实施工业强省、东向发展、创新推动、中心城市带动、城乡统筹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全面开展“全民创业行动”,提升“861”行动计划,深化改革开放,推动结构调整,转变增长方式,改善人民生活,建设和谐安徽,努力开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的新局面。 推进我省“十一五”时期的发展,关键是始终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坚持以人为本,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根本出发点,着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坚持“五个统筹”和“六个必须”,立足科学发展,着力自主创新,完善体制机制,促进社会和谐,把经济社会发展转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坚持从我省实际出发,充分发挥后发优势,以观念创新为前提,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基础,以科技进步和创新为支撑,推进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 (5)“十一五”时期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 国民经济年均增长10%%以上,到2010年地区生产总值超过1万亿元,人均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半以上,与全国的人均差距逐步缩小;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比“十五”末降低20%%左右,生态环境恶化的势头得到有效遏制;工业化率接近全国平均水平,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国际竞争力较强的优势企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比较完善,经济外向度大幅度提高;普及和巩固九年制义务教育,城镇就业岗位继续增加,社会保障体系日益健全,贫困人口逐步减少;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居住、交通、教育、文化、卫生和环境等方面的条件有较大改善,特别是农村面貌明显改观;社会治安和安全生产状况进一步好转,民主法制建设、精神文明建设与和谐安徽建设取得新进展。 三、加速新型工业化进程,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6)坚持把工业作为推进跨越式发展的主要支撑力量。 抓住深化改革、技术进步、产业升级、规模扩张和产业集群五个关键环节,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着力提高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 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广泛应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产业水平和竞争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培育一批产业层次高的新兴产业群。 建成全国重要的汽车及零部件生产基地,大力发展工程机械、船舶及设备等产业,壮大电子电器产业群,建设全国重要的家用电器生产基地,加快发展煤化工、盐化工、石油化工和精细化工;积极发展食品、纺织服装等轻纺工业,提高加工深化度、提升品牌形象。 加强能源产业建设,建成两淮能源基地,推进“皖电东送”,积极发展太阳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做好核电前期准备;壮大原材料产业,建设全国重要的精品钢铁基地、有色金属基地和新型建材基地。 积极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大力发展信息产业、生物产业,争取在生物医药、集成电路、软件和终端产品方面取得重要突破。 着力实施品牌战略。 加快重大项目建设和企业重组步伐,培育若干具有较强竞争力、年销售收入超过500亿元和一批超100亿元的大型企业。 充分发挥大企业的辐射关联功能,带动中小企业专业化生产和配套服务;促进同类产业中小企业的区域集聚,培育一批特色鲜明的块状经济。 (7)加快发展服务业。 坚持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的方向,制定和完善促进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建立公开、平等、规范的行业制度,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提高服务业比重和水平。 积极发展连锁经营、物流配送和电子商务,提升和完善批发市场体系,加快推进物流基地建设,深化农村商品流通体制改革,加强市场建设,完善农村流通体系。 加速发展金融保险、信息咨询、科技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 积极发展社区服务业。 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 大力发展旅游业,充分发挥“两山一湖”、徽文化、红色旅游及其他旅游资源优势,建设旅游大省。 (8)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以全面对接长三角为重点,加快构筑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 加快干线铁路建设,建成高速公路骨架网,改善内河干线航道运输条件,大力发展民用航空,完善城市交通网络,提高农村公路通达深度。 初步形成若干主枢纽,以长江、淮河为水运主通道,国家干线铁路通达所有省辖市,高速公路基本通达县域,油路或水泥路通达行政村的综合交通体系。 以防洪抗旱、排涝减灾和供水安全为重点,构筑水利支撑体系。 加大排涝抗旱能力建设。 全面完善国家确定的治淮骨干工程,统筹推进淮河支流和淮河流域低洼地的综合治理。 实施淮水北调工程。 加快推进引江济淮前期工作。 抓好长江重要支流整治。 基本完成大中型和重点小型水库除险加固。 完善城市防洪体系。 积极保护和合理配置水资源,实现城市用水安全可靠、工农业用水基本保障。 建立“数字安徽”框架体系。 完善“数字安徽”的支撑、应用与保障三大体系。 以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农业和农村信息化建设、重点产业信息化改造为突破口,搭建公共信息平台,广泛运用信息技术,加速经济和社会信息化。 四、繁荣农村经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9)大力推进城乡统筹发展。 按照统筹城乡发展和“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坚持从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愿,科学规划,分类指导,扎实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坚持“多予少取放活”,加大财政对农业和农村投入的力度,引导民间资本、工商资本和外来资本投资开发农业,推动政府公共服务职能向农村覆盖,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城市优质人力资源向农村流动,城市产业与农村对接,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 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提高农民整体素质,充分发挥农民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作用。 实施“千村百镇示范工程”。 (10)加快现代农业建设。 提高农业科技水平,加强农业设施建设,调整农业生产结构,转变农业增长方式,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优化农业区域布局,抓好粮食主产区建设,发展特色农业,以名特优农产品和绿色食品为重点,形成有市场竞争力的优势农产品生产基地。 发展畜牧水产业,把养殖业培育成农村支柱产业。 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壮大龙头企业,培育知名品牌,延伸产业链,促进农产品加工增值。 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加快农业标准化,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11)全面深化农村改革。 大力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深化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和县乡财政管理体制等项改革,转变乡镇政府职能,建立农村基层管理新体制,建立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新机制,建立“三农”社会化服务新体系,改进农村工作考核评价办法。 稳定并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根据自愿、有偿的原则,依法推进土地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 引导、支持发展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业的组织化程度。 深化农村金融体制、农村商品流通体制和征地制度等项改革。 增强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的服务功能。 健全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 (12)大力推进农村公共事业发展。 进一步改善农村办学条件,完善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对农村学生逐步全部免收学杂费,继续对贫困家庭学生提供免费课本和寄宿生活费补助。 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培育新型农民。 改善乡村医疗卫生基本条件,基本建立覆盖全省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加快农村文化设施建设。 实施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推进“少生快富”扶贫工作。 逐步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制度。 加快乡村路网、供电、供排水、沼气、废品处理等设施建设,以乡镇规划为龙头,以集约土地、美化环境、完善功能为重点,开展村镇整治。 (13)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 广泛开辟农民增收渠道,让农民得到更多实惠。 充分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积极发展优质高效农业,努力开拓农产品市场。 完善农业补贴政策,保持农产品和农资价格的合理水平,促进农民直接受益。 结合小城镇建设,积极发展农村二、三产业。 加强对农村劳动力的技能培训,扩大劳务输出规模,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 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就业制度,保障进城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 加大扶贫开发力度,继续实行整村推进的扶贫开发方式,改善贫困人口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 对缺乏生存条件地区的贫困人口实行易地扶贫。 对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建立救助制度。 五、推进中心城市和城市群建设,带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14)加快中心城市和城市群发展。 加快合肥现代化大城市、以“马芜铜宜”为重点的皖江城市群和以“两淮一蚌”为重点的沿淮城市群建设步伐,加强市际间的分工协作和优势互补,壮大实力,完善功能,增强辐射带动作用。 统筹做好区域规划、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 加强城市建设与管理,完善市政设施网络,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城市品位,创立城市品牌。 (15)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坚持分类指导,健全区域协调互动机制,形成合理的区域发展格局。 加快合肥现代化大城市建设,以科技创新为引领,着力提升产业水平,提高经济首位度,增强集聚和辐射能力,形成省会经济圈,在奋力崛起中发挥先锋带动作用。 促进沿江大发展,尤其是“马芜铜宜”要加快发展,形成以先进制造业为主导的产业密集带,在奋力崛起中发挥脊梁作用。 充分发挥皖东沿边市县毗邻沿海发达地区的区位优势,加速发展上的无缝对接,努力成为全省东向发展的“排头兵”。 促进皖北大开发,“两淮一蚌”要充分发挥工业优势,重点建设煤电化基地,发展特色制造业,尽快做大做强,成为皖北地区奋力崛起的龙头;加强沿淮淮北平原以治淮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现代农业建设,加快工业发展和矿产资源深度开发利用,加速城镇化进程,妥善处理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振兴区域经济。 促进皖南大开放,壮大旅游支柱产业和环境友好的现代工业、现代服务业,加快形成以黄山为重点的世界级旅游观光度假胜地。 加大大别山区和江淮分水岭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大力发展优势特色产业,着力发展与生态环境相协调的现代农业、工业和旅游业。 (16)大力振兴县域经济。 以招商引资为抓手、民营经济为主体、产业集群为方向,培育特色经济,发展配套经济,做实园区经济,提升劳务经济,大力发展县域工业和农业产业化,形成以工业为主导、各具特色的县域经济。 积极推进县城和中心镇建设。 进一步扩大县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 力争到“十一五”末建成一批经济强县,有的县进入全国百强县行列,实现县域经济的新突破。 六、进一步深化改革,增强经济社会发展活力 (17)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加快转变政府职能,积极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府与中介组织分开,进一步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把政府职能转到为市场主体服务和营造良好发展环境上来。 坚持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 继续推进政府机构改革,加强行政效能建设,健全科学决策机制和行政监督机制,建设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 严格控制机构和人员编制。 按照建立公共财政的要求,合理界定各级政府事权,进一步深化财税管理体制改革。 分类推进事业单位体制改革。 (18)深入推进国有企业改革。 以省属大企业为重点,以产权改革为核心,加快企业股份制改革,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加大重组力度,盘活存量,推动大企业与国内外战略投资者开展合资合作,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到境外直接上市,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大集团。 加快建立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完善国有资产管理和监督体系。 全面深化国有、集体中小企业改革,抓紧完善配套改革措施。 (19)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 认真落实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进一步清除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体制性障碍,放宽市场准入,保障非公有制经济的合法权益,不断提高非公有制经济的比重。 鼓励和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参与国有企业改革,进入金融服务、基础设施、公用事业等领域。 引导个体、私营企业加快制度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加强和改进对非公有制经济的服务和监管。 (20)做大做强地方金融。 支持国有商业银行改革。 积极引进省外国外金融机构。 加快地方商业银行发展。 壮大农村信用联社,发展农村合作银行,建立农业保险公司。 稳步发展多种所有制的中小金融企业。 建设和完善省、市、县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体系。 增强省属证券、信托、期货、保险公司实力。 加强产权交易市场建设。 积极开辟多元化融资渠道。 七、着力推进东向发展,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 (21)加速融入长江三角洲经济圈。 东向发展的本质是充分发挥区位优势,以大开放促进大发展。 强化基础设施对接,大力建设与东部地区相连的比较完善的综合交通网络体系。 加强经济运行机制接轨,在招商引资、行政审批、激励机制等方面积极推行与东部地区相似或更加灵活适用的政策。 加快与东部地区商品和要素市场的对接。 推进产业互补,提供资源支撑,接受产业转移,形成互动发展。 继续加强与其他地区的经济技术合作,全方位扩大对内开放。 (22)加强和改进招商引资工作。 按照扩大规模与提高质量并重的要求,把承接产业转移与推动全省产业结构升级更好地结合起来,力争总量上有较大跨越,质量上有明显提升。 创新招商方式,改善投资环境。 突出抓好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农业利用外资的力度,争取在利用跨国公司特别是世界500强上取得新突破。 扩大间接利用外资规模。 进一步利用好省外资金。 高度重视引进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优秀人才。 (23)开发区要在扩大开放和制度创新方面走在全省前列。 坚持以利用外资为主、以先进制造业为主,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提高产业层次,促进产业集群;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改善软环境,提高综合服务能力。 集约利用土地资源,保护生态环境。 鼓励各级各类开发区开展管理体制创新,推动开发区升级和扩大规模,形成新优势,实现新发展,更好地发挥示范带头作用。 (24)着力提高经济外向度。 把扩大进出口规模与转变外贸增长方式有机结合起来,优化出口商品结构,大力发展加工贸易,扩大服务贸易。 深化外贸体制改革,壮大外贸人才队伍,扶持出口型生产企业和外贸龙头企业,拓宽外贸进出口渠道。 增强处置贸易争端能力。 支持鼓励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按照国际通行规则到境外建立资源供应、加工基地和营销网络,参与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加强与境外机构的研发合作。 八、实施科教兴皖和人才强省,建设创新型安徽 (25)促进自主创新和技术进步。 高度重视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 组织实施若干重大产业技术研发、重大装备技术研制专项和科技成果产业化重点项目,力争在汽车、生物工程、煤化工、电子信息等重要领域的自主创新方面取得突破。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构建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区域创新体系。 鼓励应用技术研发机构进入企业。 加强国家级和省级工程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和实验室建设。 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小企业。 加强与省外境外科研机构的合作。 壮大创业风险资本,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落实支持自主创新的财税、金融和政府采购政策,形成有利于自主创新的良好环境。 集中力量抓好合肥国家科技创新型试点市建设。 (26)坚持优先发展教育。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强化政府对义务教育的保障责任。 普及和巩固义务教育,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 把职业教育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基本建成以高等职业教育为龙头、以中等职业教育为重点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实施高等教育“双百(百所高校、百万大学生)工程”,扩大规模、优化结构、提高质量,推进高水平大学和重点学科建设。 大力支持社会力量以多种形式兴办教育,实现民办教育的新突破。 提高师资特别是农村师资水平。 建立有效的教育资助体系。 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 (27)大力推进人才强省。 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 紧紧抓住培养、吸引、用好人才三个关键环节,坚持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三支队伍一起抓,努力培养一大批适应我省发展要求的高层次人才、高技能人才和农村实用人才。 坚持发挥市场配置人才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健全人才市场机制,促进人才合理流动。 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健全以品德、能力和业绩为重点的人才评价、选拔任用和激励保障机制。 推行事业单位人员聘用制度、岗位管理制度和绩效分配制度。 加大人才资源开发投入。 创新人才工作机制,积极营造广纳群贤、人才辈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优越环境和良好氛围。 九、坚持可持续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28)加快发展循环经济。 认真落实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和安全发展。 加快以节能降耗为主要目标的技术改造。 加快建立循环经济法规政策体系、技术创新体系、推广服务体系和激励约束体系。 积极开展循环经济型企业、园区、城市和农村等试点,取得经验尽快在全省推开。 抓紧提出并实施一批循环经济的项目,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坚持有限开发、有序开发和有偿开发,加大重要资源地质勘探力度。 (29)加快生态安徽建设。 把保护环境作为一项重大任务抓紧抓好,降低污染物排放总量,切实解决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突出问题。 加大淮河、巢湖流域污染治理力度,尽快改善水环境质量。 保护水源,保障饮水安全。 高度重视推进长江中下游地区酸雨控制和环境改善项目建设,遏制长江流域污染加重的趋势。 积极防治农村面源污染。 巩固绿化成果,加快林业生态体系建设和林业产业发展,切实保护好自然生态。 建设生态经济示范基地。 建立生态补偿机制。 十、高度重视社会建设,着力构建和谐安徽 (30)积极促进社会和谐。 加强社会建设,完善社会管理体系和政策法规,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 加强社区建设,发挥城乡自治组织协调利益、化解矛盾、排忧解难的作用,发挥社团、行业组织和社会中介组织提供服务、反映诉求、规范行为的作用,形成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的合力。 着力建设“信用安徽”,塑造诚信政府形象,规范企业诚信经营,树立公民诚信道德意识,建立社会信用体系,营造重发展、讲诚信的良好社会风气。 (31)千方百计扩大就业。 把扩大就业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继续实施促进就业的优惠政策。 鼓励自主创业和自谋职业,引导和促进多种形式就业,大力推行“组织起来就业”。 加快发展就业容量大的第三产业、中小企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充分发挥非公有制经济在创造就业岗位方面的作用。 完善政府促进就业的公共服务职能,加强培训,建立促进就业的长效机制。 (32)建立健全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 以混合所有制、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从业人员和灵活就业人员为重点,进一步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 实现养老保险省级统筹,健全失业保险制度。 稳步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完善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 增加财政的社会保障投入,多渠道筹措社会保障基金。 研究制定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政策措施。 重视保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 认真解决失地农民和进城务工人员的社会保障问题。 积极发展残疾人事业。 高度关注和解决困难群众和弱势群体的基本生活问题,建立健全社会救助制度。 大力发展社会福利和社会慈善事业。 做好救灾救济工作。 (33)合理调节收入分配。 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有效调节高收入,逐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努力解决部分成员收入差距过大的问题。 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逐步提高最低生活保障和最低工资标准。 注重社会公平,特别要关注就业机会和分配过程的公平。 认真解决低收入居民的住房、医疗和子女就学等困难问题。 (34)建设文化强省。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建立党委领导、政府管理、行业自律、企事业单位依法运营的文化管理体制和富有活力的文化产品生产经营机制。 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化艺术,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进入文化领域,培育一批实力雄厚、具有较强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大型文化企业和企业集团,努力把文化资源优势变为文化产业优势。 加大政府对社会文化事业的投入力度,逐步形成较为完备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建设具有重要影响的省重点工程和一批基层文化设施。 加强文物保护和文化市场管理。 (35)提高人民健康水平。 加大政府对卫生事业的投入,完善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体系。 提高对重大疾病的预防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控制能力。 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 发展社区卫生服务。 整顿药品生产和流通秩序。 认真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积极发展中医药事业和产业。 加强计划生育和妇幼卫生保健,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质量,有效解决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的问题。 大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提高群众身体素质和竞技体育水平。 (36)推进“平安安徽”建设。 正确处理新形势下的人民内部矛盾,建立健全不稳定因素排查化解机制、社会预警体系和应急管理、社会动员机制,提高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 深入开展平安创建活动,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建立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依法严厉打击各种犯罪活动,保障人民群众安居乐业。 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健全安全生产监管体制,有效遏制重特大事故。 做好防灾减灾工作。 强化对食品、药品、餐饮卫生等方面的安全监管。

2022年乡镇宣传工作计划5篇

2022年乡镇宣传工作计划1

以狠抓机关效能建设为抓手,切实转变镇村干部作风,推动全镇各项工作顺利开展,响应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大滁城”战略,紧紧扭住招商引资不放松,紧紧扭住新农村建设和小城镇建设不放松,紧紧扭住计划生育工作不放松,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专业合作组织建设,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机械化、集约化步伐,切实做好社会稳定工作,促进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协调发展,努力打造经济强镇、加快崛起步伐。

第一:突出强势招商,努力实现招商引资新突破。 确保完成1.2亿元的任务,做到招商引资势头不减、目标不降、措施不松。 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走出去招商;鼓励本地企业结对招商,推动以企招商、以商招商;把机械制造、服装制造等产业作为招商重点,研究制定工业集中区招商引资优惠政策;提高服务质量,全力为落地企业做好服务协调工作,促使尽快建成投产,落地见效。

第二:抓住“五早”作物相继腾茬的有利时机,推广高效的各类伏菜、秋季大棚蔬菜栽培技术,推行间作套种,提高经济作物生产效益。 加强畜禽高温季节和秋后防病防疫工作,重点推广秋季养鸡、养鸭,扶持养鸡大棚户搞好生产,力争全年实现成鸡出栏达800万只,农民人均增收200元目标。

第三:进一步加快生态粮仓建设步伐,及早制订秋种预案。 重点抓好3万亩优质油菜和4万亩优质小麦生产,推广符合市场需求的高产优质品种,大力推进无公害农业和无公害蔬菜生产。

第四:继续抓好村村通道路建设,对已招标的10.9公里村村通道路,确保在10月底完工。 施工中,除镇分管负责人不定期督查工程质量外,每段路每个村都要选聘两名质量监督员,全程跟班,负责伴料和施工质量的现场监督。

第五:大力发展民营经济。 研究制定发展民营企业的优惠政策,对民营企业家在政策上给予优惠,在政治上给予待遇,在经济上给予奖励,在舆论上给予支持,使他们放手放胆创业,真正成为拉动我镇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同时着力培育优势产业,支持发展规模企业,积极帮助中小企业争取信贷支持,实现规模扩张。 到年底力争 500万元以上产值的规模企业增加2家。 持之以恒地抓好企业安全生产和消防安全工作,确保全年无安全事故发生。

第六:扎实抓好新农村建设。 重点是抓好宝塔村农民文化宫项目建设,争取在8月份完成招投标;坚持不懈地抓好小城镇创建工作,保持“安徽省文明乡镇工作先进乡镇”荣誉称号。 同时,抓好赤镇自来水厂建设,镇新农办要给予指导督促,确保按时按质按量建成通水。

第七:扎实推进“丰乐杯”竞赛活动各项工作的落实,进一步加强领导、加大投入、加强管理,切实解决镇容镇貌,加快我镇基础设施建设,加强集镇规划管理,推动创建工作向纵深延伸,改善集镇生产和生活环境,力争在全市“丰乐杯”评比活动中取得名次。

第八:突出抓好计划生育工作。 坚持每月计生工作奖惩兑现制度,抓好第三、四季度孕环检工作,加大四项手术和社会抚养费征收力度,做到期内不欠新帐,算清旧帐,扼制计划外出生,提高计生政策符合率,做好迎接省市县三级计生工作年度检查,确保计生工作处于全县中游水平,确保省市县三级检查不出现统计误差,特别是出生信息误差。

第九:突出抓好社会稳定工作。 坚持信访矛盾隐患排查零报告制度,村每周一报制度,镇半个月一报制度,对排查出来的重要信访隐患,实行领导干部包案下访制度,限期解决问题,把问题解决在本镇范围内,杜绝到市赴省上访。

第十:突出加强领导,重抓落实,提速提效。 切实加强党对各项工作的领导,强化机关效能建设,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建立和完善各项工作考核制度,严格兑现奖惩,狠抓干部作风转变,坚持镇干部上下班签到签退制度。 “七一”期间,镇村主要领导开展为党员干部上党课活动,教育和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增强责任感,调动激发干部工作热情和激情,树立脚踏实地、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 加大对重点工作的领导力度,推动工作提速提效。 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特别是领导干部要率先垂范,带好班子,管好队伍,树立正气,抑制邪气,为打造经济强镇,加快崛起步伐,为全面完成XX年确定的各项工作任务,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在全镇广大干群中树立党委、政府的良好形象,推动全镇各项工作争先进位。

2022年乡镇宣传工作计划2

根据前半年的工作开展情况,结合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在下半年,我镇将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进一步加强领导,明确责任,进一步强化措施,总结经验,进一步真抓实干,务求实效,具体做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做好我镇20xx年村级组织换届选举工作。 选出让党员、群众满意,党委、政府放心的村“两委”班子。

(二)加快重点项目推进,促进经济发展。 一是利用国际旅游岛建设和创建国家卫生县城为契机,大力开展文明大行动活动,不断提高我镇农民的文化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 二是加快培育独具特色的产业,积极打造出我们的品牌,努力扩大山口鹅、太平兔、美亭山羊、长安肥牛等畜牧养殖规模,形成产业化。 三是依托我镇丰富的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旅游业,增加农民的收入。 四推进南渡江两岸“四厂”的搬迁、镇综合服务楼等重点项目的建设,不断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打造县城娱乐之都。

(三)立足文明生态村建设,优化美化生态环境。 一是坚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努力实现环境、形象、内涵和品质的全面提升;按照“美丽乡村”建设的目标和要求,推进各新农村建设步伐,全面提升我镇新农村建设水平。 二是做好森林防火工作,完成植树造林5000亩;三是探索环境卫生管理社会化服务新机制,尝试开展保洁道路分段承包责任制,确实改善农村生活环境。

(四)创新社会管理,努力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一是完善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充分发挥群众参与社会管理的基础作用;二是全面落实安全生产目标责任,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继续开展“打非治违”、“食品安全整治”等专项行动,扎实推进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积极开展隐患排查治理,严厉查处违法生产经营行为;三是加强应急管理机制建设,全面提高预防和处置各类突发事件的能力;四是健全信访、司法工作机制,排查化解影响社会稳定的不安定因素和矛盾纠纷,推动社会矛盾化解纳入法制化轨道;五是切实做好计划生育工作,重点抓好结扎措施的落实为主,较好完XX县下达的工作任务,使我镇的计划生育工作上新一个台阶。

(五)关注百姓福祉,持续改善民生。 一是大力推进现代农业发展。 加快发展农业生产标准化力度,树立品牌意识,以标准化生产保证产品的高品质,促进我镇农产品品牌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 二是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落实中央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增加农民收入;做好新农合、新农保工作,做到应保尽保,引导群众参加各类养老保险;做好低保、五保户和其它困难群众补助、救助工作,农村危房改造工作;积极搭建就业平台,举办技能培训班和招聘会,促进农民就业创业。 三是大力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建设。 提升改造文化室和农家书屋,充实农村文化工作人员队伍,丰富群众文娱生活;加大科学普及力度,提高广大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 五是大力推进教育卫生事业。 加大教育投入力度,加快推进学校、幼儿园的软硬件设施建设,提高办学(园)水平;积极筹建镇教育基金会,全力资助优秀学子完成大学学业。

(六)加强自身建设,建设活力政府。 突出抓好干部作风建设,积极带头弘扬“五加二”、“白加黑”精神,聚精会神干事业,一心一意谋发展;严格执行廉洁从政各项规定,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强对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理想信念、政治品质、从政道德和廉洁从政教育;深化政府信息公开,畅通政民互动渠道,积极回应群众呼声,切实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和重点问题,全面提高政府的公信力和执行力。

2022年乡镇宣传工作计划3

一、持之以恒促进招商,做“强”工业文章。

坚持“工业立市、项目强市”工作目标不动摇,依托我镇“三区”促进招商引资,即:钻采再制造聚集区、二十里铺工业园区、防火门制造聚集区的独特优势,围绕型材加工、钻采设备再制造、石油化工等重点产业开展招商活动。 成立专门的项目服务队伍,重点加快韵达物流园、河北新中冶建筑材料、中亚河发现代医药物流中心等一批亿元以上项目在建的建设进度,力争早日建成投产。 利用防火门聚集区毗邻任丘辛中驿镇工业聚集区和雄安新区建设的优势,组织博朗门业、益德门业、龙正门业等重点企业搞好项目推介,承接项目转移。 利用我市再制造基地的优势,大力发展钻采再制造业,以恒基钻头、斯利德石油机械、飞龙瑞拓钻头等龙头企业为主,充分结合上下游产业的需求,加大基地建设力度,培育延长产业链,形成技术先进的特色系列产业,形成区域经济优势。

二、持之以恒促进发展,做“活”商贸文章。

依托我镇“两轴”经济带促进商贸发展。 沿“106国道”和古洋河两侧和周边村,包括三十里铺、边边村、君子馆、二十里铺、左庄、学堤等16个村,目前,约有可开发利用土地2200亩,加上闲置厂房及部分道路纵深开发,预计可利用土地达3000亩。 钻采再制造聚集区、二十里铺工业园区、防火门制造聚集区全部集中在沿线。 因此,利用“两轴”优势和现有产业基础,大力发展其他产业和第三产业,以及由此带动的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将给沿线区域提供大量大发展机会,持续增强我镇经济在优化运行中发展活力和潜力。

三、持之以恒提升社会保障,做“实”民生事业。

一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下半年,我镇将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突出问题导向,下足功夫,持续巩固我镇脱贫成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奠定坚实基础;二是社会事业再提高。 加强培训提高我镇劳动力素质。 积极争开展特色培训和对口培训,把用工需求与培训衔接起来,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三是提高卫生健康水平。 切实把计划生育各项优惠政策落到实处,全面提升人口素质和数量。 进一步完善卫生院硬件设施建设,不断提高救助水平,基本消除农民家庭“因病致贫、返贫”现象;四是严格落实民生政策。 建立和完善救灾救济、社会福利工作机制,规范完善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进一步推进低保工作的透明化、规范化。 严格落实特困供养政策,确保特困供养老人吃好、穿暖、有病及时医治。 五是办好文化服务大众。 指导督促各村举办群众性乒乓球、篮球、拔河、象棋、广场舞等一系列文体活动,推进全镇文化事业的更好发展。 六是继续推行“党总支+”的模式,探索党总支+协会、党总支+企业的形式,推动村与村、村与企业、村与协会之间联建共建,在民间调解、移风易俗、志愿服务、便民服务等方面发挥作用,在全镇形成网格化管理大格局,助力全镇社会经济发展。

2022年乡镇宣传工作计划4

XX县国土资源局继续在市局XX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紧紧围绕保护资源与保障发展并重的工作思路,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 20xx年下半年,我局全体干部职工继续精诚团结、尽职尽责、尽心尽力地做好各方面的工作。 20xx年下半年的工作计划如下:

(一)是继续做好增减挂钩周陂镇项目区的复垦验收工作。

(二)是继续抓好我县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工作,把握施工进度,规范项目管理,严抓工程质量,强化监理责任。

(三)是积极落实工作经费以尽快完成基本农田划定工作及中期修编的招投标工作,按照布局基本稳定、数量不减少、质量有提高的要求,及时划定城镇周边及以外的永久基本农田,确保调整完善后规划确定的县域基本农田保护目标任务全部上图入库、落地到户。 以按时保质完成我县永久基本农田的划定和中期修编工作。

(四)及时办理和做好农民建房和城镇国有建设用地的审批与管理工作;严格执行国家供地政策,为建设项目提供优质服务,抓好具体建设项目用地批前、批中、批后的全程管理工作。

(五)继续加大执法力度,确保土地资源和矿产资源得到应有的保护。 一是继续保持动态巡查工作的高频高效。 通过动态巡查及时发现国土资源违法行为,把违法违规行为制止在萌芽状态。 二是继续保持打击非法开采矿产资源和违法占用土地行为的高压态势。 确保非法开采矿产资源行为和违法乱占乱用土地现象不成气候。 三是及时查处国土资源违法违规案件,并做到及时立案、及时调查、依法处理。

(六)继续进一步落实责任,强化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七)提高矿政管理水平,合理开发利用矿产资源。 完善制度,做好采矿权登记管理工作;做好矿补费的征收管理,力争做到“应征不漏,足额征收,全额上缴”;完善矿山储量动态监督管理工作,实现科学、规范管理目标。

(一)加快s247线金水湾至打禾塘段路面改造工程23.375公里和s247线龙山至廊田段路面改造工程进度,争取下半年全国公路大检查前完成主体工程。

(二)坚持防治并重,提升养护管理水平,全力做好迎国检准备工作。

(三)依法行政,加强路政管理,维护路产路权。

(四)争取年票征收取得更好成绩。

(五)强化安全管理,确保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

(六)继续做好扶贫开发“双到”工作和“创文”工作。

(七)加强队伍建设,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公路文化建设。

1.继续深入推进商事登记制度改革。 按照上级部门的统一部署,积极探索推行电子营业执照和推进以电子营业执照为支撑的全程电子化登记管理改革。 配合上级部门开展简化和完善企业注销流程工作。 按照上级部门的统一部署积极探索推行工商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证联合办理制度(“四证合一、一照一号”)。 加强与税务部门在监管、信息、执法等方面的沟通联系和信息共享,为加快推进“四证合一”制度改革创造良好的实施环境。

2.待省工商局《商事主体抽查监管办法》出台后,推进商事主体抽查监管工作。 建立部门信息共享、联动监管响应机制,加强与各部门之间的协作配合,健全信息共享、信用披露和案件协查移送机制,依托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积极开展联合执法行动,形成齐抓共管的监管工作格局。

3.进一步加大执法办案工作力度。 继续实行处罚与教育相结合。 深入开展打假、查无、打传、打贿、整治商标侵权和广告违法等专项执法行动。

4.牵头开展好全县集贸市场改造升级和整治工作。

5.继续抓好市场主体年报和企业信息公示工作。 定期组织开展企业即时信息公示情况抽查行动。

6.继续认真做好市场禽流感防控工作。 推动活禽经营市场落实“1110”制度。 组织开展好统一休市工作。 依法查处活禽经营户不按规定开展统一休市违法经营行为。

7.继续做好消费维权工作。 抓好重点、热点领域维权,配合上级部门做好“诉调对接”工作,加大在集贸市场设立“消费维权服务站”工作力度,严厉打击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行为。

8.继续按照《关于印发〈XX县开展社会矛盾化解“7+2”专项治理行动工作方案〉的通知》精神,扎实做好信访维稳工作,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9.扎实开展好档案综合管理工作,确保我局今年的档案目标管理省特级复查工作顺利通过。

10.进一步加大“两建”工作力度。 市场监管体系建设方面,重点是进一步构建完善“宽进严管”市场监管机制。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方面,重点是继续配合县做好公共信用信息管理系统建设试点工作。

11.继续配合市、县做好工商行政管理体制和职能调整相关工作。

2022年乡镇宣传工作计划5

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的重要一年。 全乡宣传思想工作在县委宣传部的正确领导下,在乡党委的精心指导下,以党重要思想、党的十七大精神及全县宣传思想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从“三贴近”入手,紧紧围绕乡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服务大局,创新载体,突出理论学习工作,加大对外宣传力度,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为**乡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舆论支持和思想保证。

一、**年工作情况

(一)坚持理论学习,思想政治建设不断加强

我乡始终把理论学习作为新时期加强党委、政府领导思想理论建设和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载体来抓,健全学习制度、创新学习载体、狠抓学习落实,使理论学习逐步走上了制度化、规范化的道路。 一是领导干部带头学。 严格履行“一把手”抓学习的领导责任制,党政主要领导带头学、带头讲、带头做学习笔记、带头写 心得体会 ,切实起到先锋模范作用。 在乡党委“一把手”的带动下,中心组成员深入地学习了党的精神、科学发展观、“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 主题教育 等专题学习任务,积极撰写心得体会和调研文章。

二是机关干部广泛学。 一方面,组织集中学,邀请县有关领导、县委党校教师和专家进行辅导授课,全年组织机关全体干部学习×××次。 另一方面规定内容自学,做到与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相结合;与开展“八荣八耻”、“学习江选”、“新农村主题教育”等新时期重要内容相结合;与本乡中心工作和干部自身工作实际相结合。 通过理论学习,提高了机关干部的理论水平和政策水平,逐步形成“讲学习、求上进”的良好氛围。

三是农村党员干部重点学。 通过“循环报刊进农村”、“党员书屋”、宣传栏、黑板报、挂图、电教片等多样化载体,对广大农村党员干部宣讲十七大精神、“党员先进性教育”、“八荣八耻”荣辱观教育、新农村教育等学习内容,进村入户宣讲,让广大党员干部了解宣讲内容,激励和鼓舞广大党员干部建设和谐新**的信心。

(二)坚持舆论导向,内外宣传力度不断加大

我乡始终围绕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突出重点,强化宣传,为全乡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一是抓好了党委、政府中心工作的宣传。 今年重点抓了中央1号文件精神、新农村建设、林改、安全工作、计生“三结合”帮扶、道路交通安全法、冬季征兵工作、党报党刊发行。 特别是抓好如何切实增加农民收入,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的宣传,使1号文件深入人心,家喻户晓,主动积极发展生产,增加收入。

二是抓好我乡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三大产业”建设、劳务输出、党建工作,进一步宣传了我乡良好的区位优势,丰富的热区资源,廉价的劳动力成本,为宣传**鸣锣开道。

三是抓好了热点问题宣传。 主动做好了“奥运维稳”、“四项制度”、“抗震救灾”、“新农村文艺汇演”、“新农合”的宣传,通过走访、座谈、召开动员会、宣讲政策等形式,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四是对外宣传层次不断提升。 围绕乡重点工作,积极组织系列外宣活动,重塑**新形象,扩大对外影响。 全年接待各级新闻媒体×××多人,制作了宣传画册《英雄的松山奋进的**》和音像制品《新农村文艺汇演》、《千场节目进乡村》。 上稿率比去年有了较大提高,《**日报》上稿35篇,**电视台播发10篇,**人民广播电台播出×××条,《**信息》采用×××条、《政务信息》采用×××条,**电视台播发×××条,**政府网发布×××条、“数字乡村”网发布×××条,外宣工作走在了×××个乡镇的前列,在全县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三)坚持以人为本,精神文明建设不断深入

我乡切实把精神文明建设摆在全乡发展大局的重要位置,围绕“建设生态大乡和创建市级文明城镇”的目标,加强公民道德、社会公德、家庭美德教育宣传,以形式多样、寓教于乐的方式,大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一是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大力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组织开展了“新农村文艺汇演”、“千场节目进乡村”、“六一”文艺汇演、“公民道德建设宣传月”、“讲文明讲卫生讲科学树新风”、“诚信质量”等主题系列宣传教育活动。

二是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为教材,着重抓了青少年的道德教育,在各中小学校分别开展了未成年思想道德建设主题教育×××次,收到了良好效果。

三是积极开展文明单位创建工作。 各创建单位明确工作职责,落实创建措施,完成了文明单位申报、自评、自检工作。 今年,成功创建了×××个省级文明村、×××个县级文明村、×××个县级文明单位。

今年我乡宣传思想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先进乡镇相比,与广大人民群众精神文明需求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 主要体现在:一是外宣工作做得还不够深、不够广,特别是对大松山的推介力度还不够;二是信息上报工作只局限在县委政府信息,其它部门信息上报还有待于加强;三是对松山抗战文化、民族民间文化挖掘利用还不够,尚未形成文化产业,文化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还很小;四是宣传基础设施薄弱,宣传力量不足,宣传质量和效率还有待于加强。 这些问题,已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决心采取有效措施,在以后的工作中加以解决。 我们有信心有决心在明年的工作中努力学习、勤奋工作,争取明年工作有新的较大突破,跨上一个新的台阶。

二、20xx年工作打算

(一)继续抓好理论学习教育,着力提高干部理论素养

把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进一步引向深入,大力弘扬求真务实之风,积极创建“学习型机关”。

(二)以服务工作大局为中心,切实抓好内外宣工作

紧紧围绕乡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坚持团结稳定鼓劲,坚持正面宣传不动摇,坚持把新闻宣传工作摆上重要位置,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创新宣传手段,拓展宣传领域,充分发挥新闻媒体和宣传阵地的作用,健全新闻激励机制,加倍写稿投稿,为**乡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三)大力推进精神文明建设,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加大思想道德建设和群众性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力度,坚持面向基层、面向群众,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不断完善群众文化设施,不断涌现更多的文艺团队,不断满足群众求智、求美、求乐的需求。 争创更多的乡级、县级文明单位,对全乡已有的文明单位严格管理。 加强思想教育,做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 特别是要坚持做好经常性的思想政治工作,及时化解矛盾,解开思想疙瘩,平衡群众心理。 思想政治工作尽量面向基层,服务群众,充实内容,注意方法,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m.srwj168.com.cn/keji312/18560.html
正在拼命挖运河 万亿大基建!中西部
冯仑 钱是会过去的 真正让人被记住的不是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