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奥运会上,中国的无人机又一次在全球瞩目中大秀了一把。
7月14日,当奥运会火种从希腊抵达巴黎的时候,1100架无人机在巴黎埃菲尔铁塔上演了一场绚丽表演,挂载着冷烟花的无人机,用奥运五环、巴黎奥运会会徽、火炬手等元素点亮夜空。
图源:央视视频截图
这场表演的无人机群,正是来自深圳的高巨创新。据称,它们的无人机编队将在凡尔赛宫长期演出,着实让外国人大饱了眼福。
无人机,是深圳智造下机器人产业的一部分。而实际上,除无人机外,深圳的庭院机器人正在全球中产家庭刮起一阵新旋风。
2023年初,在有着"科技春晚"之称的CES展会上,一家深圳企业展出了一款集除草、扫雪、吹叶等功能于一体的通用机器人。没想到,短短4天时间,这款品牌名为Yarbo的庭院机器人就收获了来自全球经销商过亿美金的意向订单,主动联络Yarbo的经销商就已超过2000家,这当中不乏超过300多年历史的龙头庭院工具品牌Husqvarna(富世华)割草机器人的经销商。
这家企业,就是汉阳科技。在这之前,人们对这家公司的信息知之甚少。但此后,汉阳科技凭借推出的全球首款家用智能扫雪机器人以及消费级模块化庭院机器人,开始在欧美家用机器人市场频频现身。
在另一边,北美最大电商平台亚马逊,公布了2023年度智能泳池清洁Best Seller榜单(BS榜单)。位居榜首的,是一个名为Aiper品牌的泳池机器人。Aiper背后的公司,正是元鼎智能,同样来自深圳。
也是在2023年的最后几天,深圳的优必选顶着"人形机器人第一股"的标签顺利在香港上市。优必选最受人熟知的,是其在机器人领域的深厚积累,以教育机器人、物流机器人占比最高。这些机器人,甚至被用到了日本高档养老院、韩国幼儿园等。
深圳,过去以电子产品闻名,这里集散着全球近90%的电子产品。尤其华强电子市场,号称亚洲最大的电子产品集散中心。但近年来,随着电子产品升级换代,深圳的电子产业也悄然转型。今天,这里更为人熟知的是,有上千家机器人产业企业,其中非工业机器人企业数量占比51.84%——工业机器人主要是面向工业场景的机器人,包括机械臂、AGV、以及各类焊接、检测机器人等等,这类机器人发展历史较久,目前市场几乎被海外"四大家族"形成垄断;而非工业尤其家用服务场景的机器人则是新兴品类,中国企业与海外企业相对处在同一起跑线,在这种情况下,深圳得益于过去电子产业的基础,以及科技创新的能力,并借势海外迸发的需求,正在诞生多个细分品类下的全球机器人明星企业。
从电子之城到机器人之城,深圳正让全世界看到中国科技产业的又一次大转型。
全世界都知道,欧美人是会享福的。住大房子还不行,得有花园、草坪,乃至游泳池。
Statista曾做过一个统计:全球大概有2.5亿个私家花园,其中1亿个集中在美国,8000万个分布在欧洲各国。剩下全球近70亿人,去"抢"7000万个私家花园。
在这里面,平均77%的欧美家庭都要进行庭院活动,而约2.27亿美国人拥有庭院园林设备,为此他们每年要花费数百亿美元。
早先,这些中产家庭往往都有园林工具"五件套":割草机、打草机、吹风机、修枝机、链锯等设备。这也催生了诸如富世华、Gardena(被富世华收购)、宝时得等全球割草机巨头,这三家一度占据全球割草机市场份额的约90%。然而,近年来在环保压力下,美国一些州以及欧洲部分国家,开始禁售一些以燃气、燃油为动力的设备,这导致更环保的智能庭院机器人开始迎来极大的需求。
一些来自中国的技企业,正好看到了这个契机。
起家于停车AGV的松灵机器人,在2019年就瞄准了智能庭院机器人市场,以割草机器人这一细分类目为切入点,推出第一代纯电动商用割草机器人;随后推出子品牌Mammotion(库犸动力),并在2022年先后发布了智能割草机器人产品LUBA和KUMAR。与传统割草机相比,智能割草机器人最大的区别不仅是纯电的,还是纯自动的——它利用定位系统的卫星信号等,可通过提前规划割草区域和割草高度、时间和路线等,实现自动化割草。
这也打动了欧美的庭院主们。因为过去通常每两周就要修剪一次草坪的工作,成了很多人的负担。而一台能自动割草的机器人便解决了这些麻烦事。也因此,LUBA成为了亚马逊BS榜单的常胜将军,做到类目第一名。
除了库犸动力,还有更被大众熟知的九号机器人、科沃斯、石头科技、ULsee、优思美地、邦鼓思,以及创业公司锐驰智慧、河森堡也都在布局割草机器人这个市场,乃至过去的割草机巨头富世华、宝时得等都在布局这个赛道。但这些公司正在形成不一样的聚集区——科沃斯、石头科技等企业,集中在江浙等全球工具产业ODM厂商聚集区;而库犸动力、锐驰智慧、河森堡等从一开始就瞄准欧美市场的割草机器人初创企业,则聚集在深圳。
割草是庭院经济中比重最大的一项任务,也是竞争极为激烈的赛道。相比之下,扫雪虽然也是刚需,美国接近70%的人口生活在雪区,但竞争力要小很多。
过去,除雪机很常见,但能自动除雪的机器人倒是在全球范围内都没有。而直到2017年,一个由来自华为、头部庭院公司Husqvarna、半导体公司ASM、德国宇航局的团队,在深圳正式启动扫雪机器人项目,才开创了这一细分赛道。这个团队正是汉阳科技,其在2021年正式推出全球首款家用智能扫雪机器人Snowbot的Beta版。2022年,汉阳科技推出庭院机器人产品Yarbo,这是一款可随不同季节切换为扫雪、割草、清理树叶等不同功能的机器人,由一个主机兼容三个头部附件组成,三个附件分别承载扫雪、割草、吹树叶功能,可根据不同季节、不同需求实现自如装载和切换。同年Yarbo在北美众筹平台Kickstarter筹集了345万美金,成为当时全球消费类机器人赛道众筹金额最高的公司。
"今年5月15日,我们开启了2024年的新品全球预售,Yarbo上线一个月锁单量就直逼亿元人民币,正式开售的当天拿下超200万美元的订单,卖得十分火爆。"Yarbo汉阳科技市场合伙人Candicee称。紧接着6月,Yarbo庭院机器人又进军欧洲,在2024德国科隆户外用品及园艺展览会(spoga+gafa)上亮相。
德国Spoga+Gafa展会上,观展者参观Yarbo展位
"我们的机器人产品,主要面向欧美的中产家庭。"Candicee告诉霞光社。"跟中国不同,在北美下雪之后,当门前人行道出现积雪和结冰时,及时清扫是每个家庭或商家的责任,否则可能面临法律的惩罚。Yarbo的出现,给很多家庭解决了这个问题,还会帮助他们的邻居清扫积雪。也因此,一些家庭会把Yarbo看成一个富有感情的一份子。"
在庭院经济中,泳池同样是一个颇具潜力的场景。美国有1070万个游泳池,其中1040万个泳池为私人住宅所有。一般泳池每两周就要进行一次彻底的清洁。因此,这是个刚需。
过去,虽然有泳池清洗设备,但它们大都要拖着一根长长的线,由人操作,颇为不便。如今这个场景,开始挤满了消费级机器人厂家。
2023 年亚马逊美国站泳池机器人总销售额达3.3亿美元,同比增长23.5%;其中在该类目畅销TOP10中,有5个来自中国;甚至在无缆泳池机器人销售额Top10品牌中,有7家来自中国。这些企业中,一半来自深圳。
其中位于榜首的,就是深圳企业元鼎智能。元鼎智能早在2019年就推出了无线泳池机器人,通过泳池机器人+储能切入庭院及户外场景。2020年9月在亚马逊上架后,Aiper的总销量已达到3.8万台,总销售额达到1400万美元,搜索热度甚至超过了海外的泳池清洁机器人巨头Dolphin,成为最为炙手可热的泳池清洁机器人品牌。
除了元鼎智能,还有国内泳池机器人还有天津的望圆智能、苏州的星迈创新,以及诞生于深圳的思傲拓、德净智能、沐霖智能等初创泳池机器人企业。从数量上看,深圳几乎是泳池机器人创业公司最多的城市。
从割草机器人到除雪机器人再到泳池机器人,可以说深圳机器人企业,正在承包海外中产的后花园。
十年前,深圳最引以为傲的,是3C电子产业。
这里集散着全球近90%的电子产品。尤其华强电子市场,号称亚洲最大的电子产品集散中心。甚至坊间有这样的形容:"深圳华强北打个喷嚏,全国电子产品市场都得感冒"。就连许多东南亚的电子产品市场、景区夜市的摊主,都不远千里到深圳华强北进货。
但今天再去华强北看,尽管仍有大量的电子产品档口,但无人机、3D打印机、智能机器人等高新技术产品也开始琳琅满目。
深圳大象机器人就是一家从华强北走出来的机器人企业。大象机器人产品是面向服务场景的轻量级协作机器人,以及四足机器人。此前,大象机器人曾在美国CES展上,发布了世界首款仿生宠物猫"MarsCat"(火星猫),大受海外年轻人喜爱。
华强北的变迁,是深圳产业变迁的一个缩影。
2009年,深圳就成立了国内首个机器人协会——深圳市机器人协会。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院创新发展处处长、深圳市机器人协会秘书长毕亚雷曾回忆道,当年中科院前后累计做了100多个机器人示范性样机,但都没有平台展示,直到在2007年高交会上,第一次把这些机器人样机向企业和社会大众展示,给很多企业带去了启发。此后,每年高交会都有免费的新成果机器人展示区,并于2009年与其中20多家企业成立了深圳机器人产业联盟。
中国的机器人产业发展是在2015年之后进入快车道的。2015年,国家将机器人行业标准做出定义。此后,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涌现一批机器人企业。
其中,北京市和上海市分别聚焦智能机器人产业和工业机器人应用,深圳市则主要打造服务机器人集群,东莞市主攻机器人核心零部件。此外,苏州近年来凭借制造业产业基础,也汇聚了一批以扫地机器人、割草机器人为代表的国内外知名机器人企业。
也正是在2015年前后,深圳的机器人产业迎来大爆发——汉阳科技成立于2015年,普渡机器人、松灵机器人、大象机器人成立于2016年,而去年底刚成为"人形机器人第一股"的优必选则成立于2012年。
到2022年,深圳市机器人产业链总产值已达到1644亿元,比上年增长3.9%;机器人产业企业数量达到1018家,较上一年增长7.68%。而2023年,深圳市机器人产业链总产值已上升到1797亿元,同比增长8.7%。增速十分明显。
在这其中,工业机器人产值1108亿元,占61.7%;而非工业机器人为38.3%。但一个明显的趋势是,非工业机器人产业企稳回升,增速也大幅高于工业机器人。
从细分领域占比来看,服务机器人依然是深圳市非工业机器人产值的重要构成。2023年服务机器人产值占比达49.44%,特种机器人占比为16.65%,物流机器人占比为13.83%,教育机器人占比为6.36%,医疗机器人占比为6.23%。
服务机器人,正成为深圳产业的新名片。
之所以形成这样的产业优势,是因为深圳具备完整机器人产业链和相应的支撑环节,是国内机器人产业链最完善的城市之一。毕亚雷曾表示,深圳已经是全世界的电子制造业中心,经过四十多年的发展,产业链形成闭环。再加上深圳本身是国家创新型城市,整个创新的氛围浓厚、创新人才济济。在这两个大背景加持下,深圳市机器人产业在这里发展壮大。
以汉阳科技为例,其机器人面对的除雪等需求更多发生在北方雪区,而深圳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全年气温最低的1月平均气温也有15℃,全年见不到一片雪花。但其最后仍选择落在深圳,主要是基于这里浓厚的创新氛围、完备的产业配套以及发达的创投资本市场。而下雪这件事情,只要建一个雪库就好了——在汉阳科技公司,就有2个单独的雪场,此外还在东北的漠河和哈尔滨、美国阿拉斯加、芝加哥、纽约等地有除雪实验区。
除雪中的机器人
从政府层面看,作为中国乃至世界机器人产业重镇,深圳正将机器人作为未来产业重点发展,加速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创新之都。2022年,深圳再次将"工业立市,制造业强市"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新高度,并发布多份文件,谋划布局"20+8"产业集群,剑指万亿级别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其中就包括智能机器人,以及其产业上游的网络与通信、半导体与集成电路、超高清视频显示、智能终端、智能传感器、软件与信息服务等。
在机器人人分类上,通常工业机器人、非工业机器人(其中最主要的是服务机器人)是最常用的分类方法。
工业机器人,通常用于工业、制造等场景,在某一环节替代人类工作,提升工作效率。实际上,从2013年之后,我国就长期保持全球最大的工业机器人市场的地位。也因此,国内工业机器人市场早在2018年就已成为红海。
而服务机器人主要针对家用、商用两类大场景,其中家用又包括室内的扫地、教育、陪伴等,室外则是庭院的除草、扫雪、泳池清洗等类型机器人。
正如上文所述,在全球的庭院分布中,欧美占据了的70%以上的数量。也因此,面向庭院服务场景的机器人企业,必须向外看,出海拿下欧美市场。
汉阳科技在成立时,就把目光聚焦在庭院除雪这个场景。其创始人黄阳早年到北美拜访,就发现了当地人在冬天除雪以及庭院维护的刚需,因此看准了庭院机器人市场。2021年汉阳科技推出了世界首款智能家用扫雪机器人——Beta版Snowbot S1后,次年推出融合割草、吹树叶等功能模块的庭院智能机器人产品Yarbo,并在 Kickstarter平台首发,上线一小时众筹金额突破100万美元。
也因此,到目前为止,汉阳科技的产品都主要销往欧美市场。
另一家来自深圳的割草机器人企业来飞科技,也在2021年推出其智能除草机器人——Novabot,并通过众筹平台在北美市场上线。来飞智能创始人兼CEO翁禹来曾表示,国内的割草市场更多是园区和球场,如果在国内做就要切商务市场,而家用割草机器人基本上都是针对欧美和澳洲等国家,市场都在海外。
而且海外庭院市场的需求仍在快速增长。翁禹来认为,现在的割草机器人,就像10年前的扫地机器人,"一是,除草跟清洁一样,都是很大的市场,需求明确;二是,室内和室外技术方案有差别,室内建筑环境可以用单线激光雷达,所以扫地机器人智能化程度更快,室外环境复杂,导致现在才开始做出真正智能的割草机器人;三是从技术进程看,随着扫地机器人导航智能化,导航牵引了其他能力提升,也开始了硬件创新,能赋予这个行业更多环节的处理。"
这也吸引了许多新企业的出现,比如2022年在深圳成立的河森堡,就产品聚焦欧美庭院场景,除提供割草功能外,还通过可拆卸模块为用户提供吹叶子、边缘割草、清洁及喷灌等功能;而九号机器人也在2021年9月推出无边界智能割草机器人Navimow,并瞄准欧美家庭的后花园。
以及深圳的泳池机器人企业,也都在成立时就面向北美市场。
以泳池机器人企业元鼎智能为例。元鼎智能成立于2015年,早年曾入局无线音箱、便携储能等赛道,但效果并不亮眼。2019年,元鼎智能切入庭院赛道,推出无线泳池机器人品牌Aiper。此后短时间内就完成了亮眼的成绩:近三年实现融资超7500万美元、年累计出货量超过100万台、线下入驻将超7000家门店,成为泳池机器人出货量中国第一、全球前三的品牌。
除元鼎智能外,一些创业公司也加入进来。2022年11月,深圳企业Genkinno乐嵩格完成数百万美元天使轮融资,其正是针对欧美庭院场景来打造新泳池清洁机器人。
进入2023年,大模型带来的"智能涌现"也让人形机器人(具身智能)备受关注。而优必选则是人形机器人领域最典型的代表之一。
目前,优必选已是中国第一大教育智能机器人产品及解决方案供应商,占据超过20%的市场份额。而在海外,其客户主要来自美国、韩国、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及泰国。根据其财报,从2020、2021、2022、2023年海外收入分别为0.57亿元、0.63亿元、1.3亿元、2.3亿元,在总收入中的占比也从7.8%升至21.8%。可见海外正在撑起优必选业务增长的新空间。
对于深圳服务机器人产业而言,出海就像是一场洗礼。它不仅带动深圳机器人企业业绩、营收的增长,更带来品牌建设。
在今年7月11日霞光社举办的WAVE2024品牌全球化大会上,汉阳科技市场合伙人Candicee就阐述了Yarbo在海外进行品牌建设的思路。她表示,团队会通过各种方式与用户交流,增加这些多功能庭院机器人在功能之外的情感联系。
另外一个例子是元鼎智能。其所在的泳池清洁机器人领域,过去的明星企业是位于天津的望圆科技。2021年其在全球私人泳池清洁机器人市场的出货量占比约为14%,位列全球第三,是中国泳池清洁机器人制造商领域内的出货量第一的企业,一度占比达80.90%。但是过去望圆科技主要是代工模式。而元鼎智能推出Aiper品牌后,则逆袭成为海外消费者最青睐的泳池机器人品牌之一。
就连如今的华强北,也是国际范十足——在这里,几乎任何时候都能看到来自全球各地的海外客商,即使一些学历不高的售货员,都可以拿着翻译设备跟海外客商从容交流。有媒体报道,2023年之后,不管是深圳的酒店还是商场,来自海外的买家正大举回归,带着订单与采购需求奔赴华强电子世界商场及各个专业展会。与之相对应得是,中国品牌在海外日益受欢迎,超70%的海外消费者对90%以上的中国品牌消费持开放态度。
就在近年国内产生对智能机器人商业化能力质疑的阴霾之下,出海,让深圳的机器人产业挣下了第一桶金,打破了机器人产业商业化难的魔咒。
实际上,如今不只是深圳的服务机器人企业,包括北京、上海在内的国内AI企业、工业机器人、商用机器人企业都在探索出海,到海外完成商业化闭环。比如AI企业商汤、特斯联瞄准了中东市场,旷视看上了日本市场;擎朗智能的服务机器人则销往美国、欧洲、日本、韩国等海外发达市场,普渡科技的机器人则走进北美、欧洲、日韩以及东南亚等市场。
对深圳而言,海外市场这个先发优势正在变弱,机器人产业也走向长坡厚雪。
与过去的电子产业不同,机器人等智能产业的迭代和创新要求非常强,尤其在大模型热之后,全球智能产业可谓日新月异,这更考验机器人产业在基础研究领域的积累能力。
按照国内AI产业的图谱,北京偏重基础研究,上海人工智能偏重应用研发。而深圳在AI方面的标签并不明显。根据AMiner联合智谱研究发布的全球人工智能创新城市500强分析报告,北京、上海的人工智能创新城市指数均高于深圳。
此外,根据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战略研究院的数据显示,深圳人工智能竞争力企业能力、资本环境、国际开放度、链接能力和政府响应能力均排名第一,唯独学术生态排名第九位。这也意味着,基础研究和原创能力是制约深圳人工智能发展的一大短板。
可喜的是,从政府到产业,都在补足这块短板。 今年4月16日,广东省具身智能机器人创新中心(以下简称"创新中心")在深圳南山正式启动,其主要目标是汇聚广东省在人工智能与机器人领域的学术、研究及产业资源,构建产业服务平台,推动形成自主、可控的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集群;一个月后,5月21日,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实验室——深圳市跨模态认知计算重点实验室也揭牌,该实验室将瞄准国际前沿,开展原创性的研究工作,推动研究落地。
这些实验室的落地,不仅提升深圳在人工智能基础研究领域的能力,同时也为整个产业培养相关人才。
除了产业研究之外,产业的突围也是必不可少的一课。必易微董事长谢朋村谈起深圳产业链现状曾表示,深圳电子信息产业仍偏向于产业链的中下游,尽管创新意识强烈,竞争壁垒还有待增强,要引导和鼓励大家根据产业链的紧缺情况,往中上游拓展。
尽管华为、大疆等头部科技企业带动了整个深圳在智能硬件上的科技创新,但往上游的芯片产业、关键零部件制造,仍在攻坚克难。这已不仅是深圳的难题,更是整个中国制造业向高端跨越的关键一役。
40多年前,改革开放让深圳从一个沿海渔村,走向全球电子产业的中心,吃到中国企业全球化的第一波红利;今天,全球产业链的重构,再次引发一场以新兴市场崛起的全球化,而中国企业全球化走向更深,更高质量,借此机会,深圳也在完成下一个跨越,从电子产业向以机器人为代表的智能产业转型。
与机器人共舞读后感10篇_读后感_名著读后感
《与机器人共舞》是一本由[美] 约翰·马尔科夫著作,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79.90元,页数:350,文章吧我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与机器人共舞》读后感(一):赢不了的智能,输不起的人类——人工智能发展的经济学逻辑
赢不了的智能,输不起的人类
——人工智能发展的经济学逻辑
作者:江瀚
如果说最近科技界最火的是什么?不是苹果的新款手机,不是更加先进的VR,而是一个叫AlphaGo的机器人与韩国围棋国手李世石的一场对决。 也许读者会问,不就是一场的棋类游戏的比赛吗?想当年深蓝就能够战胜世界象棋大师卡西帕罗夫,现在人工智能计算机能够战胜世界围棋高手有什么可吃惊的?不是可吃惊,而是时代已经变了,如果说国际象棋是一种规则变化较为固定的棋类,那么围棋就是集中国天地人万物演变思维为一身的特殊游戏。 即使同是博弈,围棋的计算难度也远在当年的深蓝之上,正如AlphaGo的设计者Alphabet公司所承认的那样:围棋中的变化比宇宙中的量子数量还多,几乎不可能有一个计算机可以仅凭算法就算出所有的围棋变化。 那AlphaGo为什么会赢?因为两个字:学习。
一直以来我们都觉得计算机是人类设计的产物,他要自我学习是一件难上加难的事情,正如当年图灵希望看到的让计算机验证这个长得像鸭子,叫声也像鸭子,这多半就是只鸭子。 这个也许三岁小孩都能完成的事情,却一直以来是人工智能发展最大的难题,但是今天这一切都改变了,因为人工智能AlphaGo已经在围棋上已经达到了五盘三胜的目标,用的却是李世石自己的办法——自我对战。 围棋上“天人交战”式的功法也许是一个顶尖高手提升自己的关键,但是就在短短几个月的时间内,AlphaGo已经轻而易举的实现了以万盘为单位的自我对战,这在人类身上几乎绝无可能。 换个角度说,AlphaGo已经学会了人类最有效的进化武器:学习,那么凭借计算机远超人类的计算效率,可以想象以计算机模拟人类大脑的思维方式就不是一个不可攻破的课题了。 我们不去讨论一旦获得了学习,拥有了智慧的计算机会不会用欺骗来绕过“阿西莫夫三大定律”实现像《终结者》中的天网,或者《黑客帝国》中矩阵对于人类的控制等阴谋论的话题。
我们仅仅来说说已经能够自我学习,乃至自我进化的计算机会给人类的经济社会形态带来怎样的变革。 就像刘慈欣的著名科幻小说《三体》中描述的,三体舰队已经来了,人类所有的防御在其面前不堪一击。 是的,在人工智能远不如现在发达的时候,就已经有人在讨论人工智能的危机。 既然人工智能能够代替人类去做机械制造、组装装配等大多数体力劳动的事情,甚至可以采写新闻报道等脑力劳动的工作,那么更加先进的拥有学习能力的人工智能为什么不能更进一步,替代掉绝大多数需要人类计算的工作,例如审计、财务、编辑、风控、证券交易等现在需要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才才能进行的工作呢?那么从经济学的视角来看,人工智能会带来什么?
一是社会分工的变革性重组。 正如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论述的,正是由于分工协作,让人类从小生产过度到了机械化大生产的时代,原来任何一个家庭可以组成的自给自足的自我循环被打破,每个人都成为了一种零件嵌入到社会分工的每个方面,并且随着分工熟练程度的不断增加,社会生产效率开始快速增加。 而到了今天,社会已经进入了极度分公司的细化流程当中,每个人都是在自己分公司的那个神经末梢上最小的一个点做着自己的工作。 但是,一旦人工智能出现了,它的运转效率更高,计算方式更先进,学习速度更快,既然AlphaGo可以实现在几个月的时间内学习一个正常人类围棋大师需要学习几十年乃至加上无数天赋才能学会的事情的话,那么学会大多数非创造性工作对于人工智能来说应该也不是难事。 那么大多数人都会面临一个风险,一个随时会有机器来把你替代掉的风险。 但是现代人类已经被高度专业化了,如果让其放弃掉它为之专研了十几年乃至几十年的专业领域,真正跳出社会分工的时候能否有新的工作,能否找到自己不被机器替代掉的价值,将会成为困扰过度分工化人类最大的难题。 社会分工在人工智能下变个性重组,将会引发的是史无前例的摩擦性失业潮,这是任何经济学理论都难以预测到的事情,其对经济的冲击效应可能远超过1929年的大萧条。
二是中产阶级的结构化崩解。 众所周知,一个稳定的社会往往是一个拥有大量中产阶级,并且社会结构呈现出橄榄型的社会,在这样的社会下,社会将会趋于稳定,中产阶级用其购买力,用其生活方式带动了整个社会的繁荣。 并且,由于中产阶级是自身满足马斯洛需求层级前两层的人群,因此,大量中产阶级的存在为社会的健康发展带来了源源不断的内生性动力。 但是,我们回过头来看,一个中产阶级产生的条件是什么?是良好的教育,是熟练的工作能力,是稳定的家庭结构,这些都基于一个基础,他不会被轻而易举的替代掉。 再来看人工智能,他们的替代会比事业来的更加凶猛,具体来说,中产阶级因为其工作,所带来的工作尊严,社会地位以及社会认同感才是中产阶级稳定的关键,而一旦这个根源被取代乃至丧失了之后,即使因为使用人工智能所带来的生产效率的提升能够让 *** 有足够的资金给中产阶级以补助来化解失业危机,但中产阶级再就业机会的减少以及生活工作积极性的丧失将会给社会带来严重的后果。
三是对人类自我意识的进行式觉醒。 在原先社会化大分工的约束下,很多人类工作出现一种逆进化的现象,比如说流水线极大的增强了人类的生产效率,但是在流水线上工作的人类正在越来越变得像机器,这是因为为了适应在机器中的工作,人类会有不自觉的调整自己的行为向机器靠拢。 现代社会的很多工作都出现了这样的趋势,这也是为什么在大型企业组织中,每个人都是一个零件可以被随意调换的原因。 这种逆进化的现象,最极端的后果就是人类自我伦理与价值观的崩溃,当年富士康的多少连跳就是这种极端精神状态的体现。 但是随着人工智能的崛起,一切都在改变,人工智能正在强迫人类改变自己原先的逆进化方式,根据达尔文的《进化论》,随着这种生物竞争的加剧,为了适应这种竞争人类会变得更加富有自我意识,更加注重创造力,变得更加不可替代。
通过AlphaGo事件,我们能够看到,现在困扰人工智能的已经不再是技术门槛,而是成本问题,但在摩尔定律作用下急剧下降的成本状态下,人工智能在相当的程度上取代人类旧式劳动将不再是科幻,上文所论述的社会分工重组,中产阶级结构崩解等负面现象都有可能出现,而人类自我意识的觉醒,乃至人类进化的进一步加剧,说不定都会对未来产生不可预计的影响。
人工智能,未来已来,虽然人类输了一场围棋比赛,但是人类已经输不起对于机器人的竞争,既然人工智能能够在确定性规则的工作方面拥有战胜人类的力量,那么人类是不是应该有意识的去培养自己不确定性情况下的应变能力,乃至破坏性的创新能力,只有这些才是人类不可被替代的事情。
今天过去了,明天又是一个全新的开始,但是对整个人类来说明天已经和今天截然不同了。
《与机器人共舞》读后感(二):未来已来,ARE YOU READY?
“无论在文学作品还是影视作品中,我们早已经对机器人司空见惯了。 但是,我们远没有为这一孕育之中的新世界做好准备。
——约翰·马尔科夫”
我恰好在同一时段读了《与机器人共舞——人工智能时代的大未来》和《必然》,KK被中国互联网界奉为神明,但不得不承认,马尔科夫在人工智能领域更胜一筹。 两位大咖在对人工智能未来的展望上出奇地一致,比如普适计算、技术性失业,当我看完全书,再回到作者那篇《是谦逊地生存,还是傲慢地死去》序时,竟有些激动得睡不着了,胡乱写下这篇读后感,与每一位想要拥抱未来的庐客交流。
首先,《与机器人共舞》是一本去昧的好书。 你是不是和我一样,曾经想到跟机器智能有关的一切“高大上”都会叫它“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共舞》告诉我们,机器世界其实分成两大阵营——AI和IA,即人工智能和智能增强。 他们的发展,走的却是两条完全不同的两条路。 人工智能是用硬件和软件的组合去取代人类,而智能增强则是在脑力、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拓展人类能力。 机器取代人类恐怕要经历更久的寒冬,因为在计算能力上人类无法与机器比拟,但在移动性和理解力上机器想要超越一岁孩童都很难。
其次,《与机器人共舞》是一本走在时代前沿的书,通过它我看到了一个美好而残酷的未来。 之所以说它美好,是因为有了机器的帮助,马尔科夫为我们描绘了令人神往的、更加舒适便捷的生活,随着传感器数量的增加,普适计算的到来,人口老龄化问题、灾难救援问题都会取得突破。 之所以说它残酷,是因为有了机器的存在,我们突然开始发现节约使用劳动力方法的速度超过了我们为劳动力寻找新用途的速度,这就是技术性失业。
最后,《与机器人共舞》告诉我们,机器最终会消灭重复工作,通过机器与人类之间紧密的反馈闭环,人类用户将会被整合进系统中,学会协作,才能人机共存。 作者以《选择,一切与机器无关》作为结语,鼓励我们站到经济转型的风口浪尖上,发挥人类无限的创造力重塑经济。 未来,肯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新工种出现;未来,取决于人类设计师如何抉择。 就像诺伯特·维纳所说:“我们可以谦逊地在机器的帮助下过上好日子,也可以傲慢地死去”。
谷歌研发的无人驾驶汽车正在人工智能的路上向前飞驰,而收购Siri使苹果正式踏入智能增强阵营,世界级的巨头们在通往未来的路上各有选择。那么问题来了,如果恰好你从事的是那些可能会被机器人取代的工作,如果恰好目前赚的薪水还不少,如果你的年龄已优势不再,你有勇气现在就放弃自己那份还不错的工作、付出精力去探索,然后经历痛苦转型去拥抱未来吗?
未来已来,Are you ready?
《与机器人共舞》读后感(三):慈爱的机器照看一切
1964年,在维纳去世前不久,《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曾问他:“维纳博士,是否存在这样的可能:这些机器,或者说计算机,有一天会凌驾于人类之上?”
维纳回答:如果我们没有采取一个现实的态度,这样的危险肯定会出现。 这种危险其实是智力惰性本身。 有些人被‘机器’这个词迷惑,分不清哪些事可以用机器完成、哪些事不能,什么会被留给人类,什么不会。 “
这与维纳的观点一脉相承。
在《控制论》中,维纳曾说:“如果我说,第一次工业革命是革“阴暗的魔鬼的磨坊”的命,是人手由于和机器竞争而贬值……那么现在的工业革命便在于人脑的贬值,至少人脑所起的较简单的较具有常规性的判断作用将要贬值……假如第二次工业革命已经完成,具有中等学术能力水平或更差一些的人将会没有任何值得别人花钱来买的可以出卖的东西了。”
也许人们还没有学到教训。 活版印刷术、水力机械、蒸汽机、汽车都曾经遭遇过巨大的反对,但是历史把那些反对者碾得和纸一样薄,只留下几句书里的残迹。
太阳底下,并无新事。
今天我们让计算机学会学习,给它们装上手脚或轮子,把人造的大脑和人造的肌肉结合在一起。 我们有时兴奋雀跃,有时战战兢兢。 我们隐约意识到,整个人类的命运可能会掌握在少数几个企业、少数几个实验室、少数几个人类智力精英的手中。 我们会想到《A.I》、《我,机器人》、《终结者》,或者《黑客帝国》;分不清这些拥有了人类传统意义上智力的机器,到底离我们有多远。 它们是奴隶、是伙伴,还是敌人,抑或下一个主掌地球的智慧生物?
在《与机器共舞》中,马尔科夫试图梳理这一团乱麻。 这位资深硅谷科技记者曾经仔细探索过计算机产业的早期发展史,把这些故事写进那本《睡鼠说》中。 现在,他记录了另一个规模与影响都大得多的领域:人工智能。
“计算机从作为官僚机构的控制工具而被不屑一顾,变成了作为个人表达与自由解放的象征而被欣然接受。”——约翰·马尔科夫,《睡鼠说》
上世纪六十年代,约翰·麦卡锡和道格拉斯·恩格尔巴特的研究既相互联系又相互排斥:发明了LISP语言的麦肯锡试图用机器取代人类,而发明了鼠标的恩格尔巴特用机器延伸人类的能力。 他们使用的技术是类似的,而马尔科夫认为这是个悖论。 同样的技术,怎么可能即取代人类,又帮助人类呢?
机器到底是会取代人类还是成为人类的帮手,这个问题已经有了漫长的历史。 持不同观点的人们都曾经发表过充分论述,而对于未来,从来都没有什么准确预言。
雷·库兹韦尔乐观地认为十五年内就会有足够强大的人工智能,把人类带入前所未有的新世界。 斯蒂芬·霍金则断言强大的人工智能对人类并不是件好事,危险将会随之而来。 斯隆管理学院的经济学家埃里克·布林约尔松和安德鲁·迈克菲做了大量调查,认为技术的迅速发展会让上百万人无法跟随而被扔在后面。
似乎一场大洗牌山雨欲来。我们会忍不住想,当纽约街头的马车在短短几年间被汽车取代时,那些马去哪里了?
在《与机器共舞》中,马尔科夫提供了大量的故事和事实,讲述了人工智能这个新领域的发展历程。 历史上从来没有任何一类技术能够这样,仅仅有六十年历史,却已经将人类社会搅得天翻地覆。
马尔科夫认为,理解人工智能创造者们的价值观,就可以帮助理解我们将往何处去。 是要取代人类,还是将人类变成更强大的物种,都只在于人们的选择。
的确,真正重要的唯有选择。 发明者的选择,企业家的选择,以及我们作为用户的选择。
我们可以谦逊地在机器的帮助下过上好日子,也可以傲慢地死去。——诺伯特·维纳
技术自有其生命,一旦发展起来,就会脱离设计者的控制。 在计算机发明之后,一些人开始改进和计算机对话的方式,于是我们有了鼠标、高级编程语言、触摸屏、语音识别,开始朝着脑机接口的路上狂奔而去。 迟早有一天,我们只要心念一动,计算机就会把事情处理得妥妥当当;甚至,你还没有来得及想到要发出指令,计算机就已经能把你伺候得舒舒服服。
而科技树的另一条分支,是让机器学会判断,并且解决一些人类甚至都无法解决的复杂问题。 人们试着造出一个种子,培育它,然后将它变成我们的忠实伴侣。
前者是增强智能,后者是人工智能。 从同一个根系长出来的不同分支,代表了不同的价值观:理性至上和以人为本,革命与改进,击碎和修补。 马尔科夫梳理了这两个分支的源流,以冷静的笔调将历史娓娓道来,然后在今天戛然而止。
留下的问题是:你觉得哪一派会是未来?
两种未来的萌芽都已经出现。 虽然当我们在调戏手机里的Siri时,不会意识到我们正在使用机器增强自己的能力;虽然当我们在为癌症的新突破欢呼时,也难以想象背后人工智能做出的贡献。
我们已经在机器的照管之下。 接下来的数十年间,我们都需要面对竞争或合作的选择;而读完这本书你就会发现,这些选择,其实与机器无关。
I like to think
(it has to be!)
of a cyberic ecology
where we are free of our labors
and joined back to nature,
returned to our mammal
rothers and sisters,
and all watched over
y machines of loving grace
我常常期盼?
(它必须实现!)
一个电子生态圈?
我们自劳作中解放出来
回归自然,?回到我们的
哺乳动物?兄弟姐妹们身边,
被那慈爱的机器?
照看
——Richard Brautigan,《All Watched Over by Machines of Loving Grace》
《与机器人共舞》读后感(四):慈爱的机器照看一切
《与机器人共舞:人工智能时代的大未来》和之前看的《人工智能时代 : 人机共生下财富、工作与思维的大未来》都属于湛庐文化联合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共同出版的“机器人与人工智能”书系,号称“目前国内首套最权威、最重磅、最系统、最实用”。 确实选书和翻译达到了湛庐的新高度,浙江人民出版社也接近中信出版社。 全套折后500元左右,其中《情感机器》标价99.90元。 考虑到时效、环保和成本等因素,这次测试了合买共读,有三人参与,每人100元,我负责兜底,推动参与者读完交换分享。 因春节原因,近一个月才收到书。 京东阅读、Kindle共读测试中,感谢参与公益!
书名"Machines of Loving Grace:The Quest for Common Ground Beeen Humans and Robots",直译为《慈爱的机器:寻找人类和机器的共识》,可能来自Richard Brautigan 1967年的诗"All Watched Over by Machines of Loving Grace"《慈爱的机器照看一切》。作者约翰?马尔科夫是《纽约时报》高级科技记者,译者郭雪人工智能硕士在读,推荐英剧《真实的人类Humans Season》,可以从历史和科幻两个方向了解未来的机器人是否真的会像电影《Her》、《机械姬》中那样具备高级的人类智慧,进而取代人类?
自从人工智能在棋类等领域全面超越人类后,类似讨论大多娱乐化,看了这本史著,才知道50年来有关人工智能(AI)和智能增强(IA)的科研此起彼伏,多次绝地重生,最终将殊途同归,与人类共生共存。 无人驾驶汽车、救援机器人、Siri等只是冰山一角,无人驾驶的地铁、高铁、飞机等可能更安全。
“人工智能系统能够移动、观看、触碰、推理,这样的系统可以从根本上改变创造人类工作岗位所需要的平衡关系。 人们已经不再争论人工智能系统是否会到来,而是什么时候会到来。 事实上,思考人类与机器人的关系,与思考传统的人与奴隶的关系,并没有太大的不同。 最终大规模取代人类劳动力的智能机器的出现,无疑将会引发人类身份认知的危机。 ”人类脑容量有限,自然的代际遗传变异必然被技术的指数演化超越。 各领域的产业跃迁不可避免,如果放弃学习,重复劳动迟早会被机器取代。 如果对未来不满意,那就去创造,否则只能接受。 追名逐利、机构政治等浪费时间,离开学校,布拉德斯基这样的专家一样在各公司间流浪,无法专注科研,很多人想在大型组织中做好事情的人都有着类似想法:“与其做事之前请求许可,不如做完之后再请求谅解。 ”
《与机器人共舞》读后感(五):舞与武——人工智能简史
取代人类还是增强人类,这是一个问题。
过去50多年里,人工智能(AI)与智能增强(IA)之间的争论始终存在。 被赋予了极大力量与责任的计算机科学家、黑客、机器人专家和神经科学家们,一次次在这两大阵营间做出抉择。
马尔科夫(John Markoff)的《与机器人共舞》,捕捉的正是每一次“抉择”背后的价值考量。
他认为,在一个充满智能机器的世界里,回答上述问题的最好方法就是理解那些正在创造这些系统的人的价值观。
约翰·马尔科夫(1949-)
360扫地机器人S7评测:四大技术优势领先米家石头
有了扫地机器人,是否就不用动手扫地了?扫地机器人对房间边角的清洁能力如何?在无人情况下机器人清扫真的安全吗?另外,机器人工作时的噪音大小、操控方式、清扫路径规划等又怎样呢?在新兴家电和品质家电消费潮流逐渐高涨的过程中,年轻消费群体和中产阶层规模不断扩大,消费观念逐步呈现出追求品质、关注体验、注重颜值的特征。 扫地机器人逐渐成为中产阶级家庭的标配。 作为一名科技达人,科技犬最近也收到来自各方亲友关于扫地机器人的的询问。 如何选择一款扫地机器人,成为了目前亲朋好友和网友最为关心的话题。 目前市面上最为知名的扫地机器人品牌除了科沃斯之外,也就是新晋互联网品牌小米了,包括其生态链下的石头科技。 都做扫地机器人。 今天科技犬就给大家带来一款来自360 IoT生态链的最新成员360扫地机器人S7的上手体验,根据官方介绍,这款扫地机器人在LDS激光导航的基础上加入了AI智能记忆,让其提前进入了扫地机器人的3.5时代,相比市场上大多数采用随机碰撞导航技术的扫地机器人,360 S7不仅可以避免对自身和家具的撞击,还会自动划分地图房间区域,并能通过记忆房间地图来自动判断禁区(也可手动添加),绝对不会出现乱打乱撞和像陀螺仪惯性导航扫地机器人常出现的漏扫情况。 外观体验360扫地机器人S7为圆形,全身为白色点缀香槟金,机身重量约四公斤左右,最高处为11厘米,这个高度可以非常轻松的进入家里各个角落。 底部由万向导轮、驱动轮、边刷和滚刷组成,四周用磨砂处理工艺减少磨损留下的痕迹。 按键非常的简单明了,操作方便。 充电座使用防火等级的塑胶材料,有效减少安全隐患。 最前端的万向轮有传感器,在清洁过程中,如果出现缠绕等问题,机器可自动调整运行模式实现自救功能。 360扫地机器人S7拥有数量众多的传感器,随时获取信息传给处理器,将采集的数据交给slam算法,可以掌握房间布局构造,根据地图划分区域和规划打扫的路线,以先沿边后z字彻底清扫整个屋子。 配置的LDS激光测距传感器就像是人类的眼睛,移植 360 人工智能研究院的无人驾驶技术,激光雷达传感器配合 SLAM 算法,实现先构建房屋地图再智能规划清扫路线的工作模式。 360扫地机器人S7搭载的智能感应水箱,采用了生物仿生原理,能够通过智能感应来实现精密控水的能力。 360扫地机器人S7除了会自动缓慢渗水外,还能防止脏水回流的发生,正真意义上做到了即拖即干的效果。 360扫地机器人S7匹配的强效除垢拖布,采用了后挂附压模式,能更有效的贴合地面,保证了拖地过程中不会发生拖布边缘卷边等问题的发生。 360扫地机器人S7搭载了大吸力配合智能感应水箱,先扫后拖保证深度保洁更彻底的同时,还能主动判断工作状态,工作时均匀渗水,不工作时水箱不出水,更可以单独设置拖地禁区,避免打湿地毯、插线板等地方。 更为重要的是,360扫地机器人S7 过对风道的流线型设计,再不损失吸力的情况下大大降低了工作噪音,工作时噪音更低。 不仅如此,360扫地机器人S7通过手机 App 设置禁区,设置定点清扫,更能主动判断清扫禁区,由于扫拖是同时进行的,所以扫拖一体的机器人在工作前,需要用户先将地毯地垫等不能打湿的区域设置成禁区,禁拖功能可以完成对指定区域的只扫不拖,避免再清扫过程中出现危机。 值得一提是,360扫地机器人S7在电量低于20%时,会自动返回至充电底座充电,当电量达到80%后才会继续开始断点清扫任务。 360扫地机器人S7的充电底座设计的也非常贴心,采用了隐藏式线缆设计,同时收纳盒两侧都预留了开孔,用户根据家中的使用情况来选择适当的位置,更加有效合理对充电座进行布局,美观的同时还便于收纳。 360扫地机器人S7整机浮动贴合地面,强大的高静压风机能吸走各种粉尘,加上边刷和滚刷各种灰尘、毛发、碎屑都能有效清扫。 360扫地机器人S7底部前端带有聚拢边刷,可轻松清扫角落的灰尘、毛发。 滚刷、吸口可根据清洁环境的不同进行调整,滚刷清除粉尘。 吸口擅长对付毛发、碎纸片等细小的废品,是不少养宠物用户的福音。 同时底部抹布,湿擦地面更加干净,轻松拖地两不误。 360扫地机器人S7配置了进口日本的无刷电机(官方数据小于等于65db),具有强大的吸力(官方数据2000Pa)。 这使得地面或地毯上附着的灰尘也能一扫而净。 360扫地机器人S7的边刷高速旋转,墙边缝隙都可以彻底清扫干净。 加上强大的电池配合自动回充的贴心功能,使得清扫能力更上一层楼。 即使将扫地机放到视线范围内看不到充电座的位置,它在反复寻找几次后,就成功找到充电座。 当遇到地毯时(可迈过2厘米厚的地毯或障碍物),360扫地机器人S7还会并自动切换到大吸力,从各方面保证了清扫的高效。 使用体验360扫地机器人S7移植了360人工智能研究院的无人驾驶技术,激光雷达传感器配合SLAM算法,实现先构建房屋地图再智能规划清扫路线的工作模式。 360扫地机器人S7还拥有APP智能遥控功能,只需下载360智能APP,即可与扫地机器人相连,APP可实现多种清洁方式切换(自动、沿边、定点)、定时随心扫拖、自动返回充电等功能,帮你实现随时随地想扫就扫。 360扫地机器人S7采用了个性化十足的定制UI,可谓颜值爆表。 通过APP安装向导,非常快速就可以将360扫地机器人S7匹配成功,同时伴随着语音相当提示用户目前的进程,类似《王者荣耀》孙尚香的沟通进行播报,非常可爱。 顺利进入系统操控界面。 APP中间显示区域为实时呈现地图,可查看目前扫地机器人的工作状态和工作区域,4种清洁模式一目了然,可远程进行遥控,全程掌握清扫状态。 通过APP,还可以自定义拖地禁区,比如污垢已经告别清扫可能的厨房橱柜下方、无需拖地的地毯区域、放在地面上的接线板区域等。 APP操作逻辑非常简单,通过系统UI界面点选相应的选项,功能直接切换迅速,同时360扫地机器人S7进行语音播报,提醒用户目前扫地机器人的工作状态和工作模式。 UI界面顶端显示当前工作状态,清扫时长以及剩余电量,清洁状态一目了然。 360扫地机器人S7开始工作当机器离开充电座以后,会按照弓字形行走,对已清扫和未清扫的区域做出判断,记忆已经清洁过的区域,不再重复清扫,对未清扫的部分,能够智能补足,达到高效覆盖率。 360扫地机器人S7 按照规划路径清扫扫拖一体可以说是360扫地机器人S7的产品优势,对于360扫地机器人S7来说,最开始设计扫拖一体的原因来自对中国家庭先扫地后拖地这一清洁习惯的关注。 虽然只是在扫地机器人上增加了一块抹布和一个水箱,但是这中间的设计、研发、实践却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当360扫地机器人S7工作完毕或者感知电量不足时,自主回充,储蓄能量。 准确校位对接,短暂休息,为更好的执行下一次任务储蓄能量。 360扫地机器人S7可自动保存清扫地图和智能识别房间后,还能给每个房间自定义名称,今后可以指定它单独清扫某个具体的房间,让其工作更有目的性。 此外,用户只要通过APP绑定天猫精灵,就可以用语音来指挥360扫地机器人S7进行清扫。 和市面上其他扫地机器人相比,360扫地机器人S7最大的特色就是引入了AI智能记忆功能,可以给房屋分区并自定义清扫的禁区,免去了购买虚拟墙的开销。 此外,60扫地机器人S7可以准确绘制房屋地图,规划的清扫路线也非常合理,只要家中没有影响其前景的障碍物,基本可以做到清扫不留死角。 用户普遍关心的价格方面,根据官方信息,小米米家扫地机器人售价1699元,小米石头扫地机器人售价2499元,360扫地机器人S7首发价2199元,不过首发预定最低曾做到1499元的到手价,可以说是目前性价比最高的扫地机器人产品,通过对比表格来快速了解这360扫地机器人S7,具体如下图:通过上述对比发现,360扫地机器人S7在目前主流的扫地机器人中,无论是性能还是价格都占据着明显优势,对于追求极致性价比的用户可以关注一下。 体验总结科技犬总结了一下360扫地机器人S7优势,具体如下:1、移植 360 人工智能研究院的无人驾驶技术,激光雷达传感器配合 SLAM 算法,实现先构建房屋地图再智能规划清扫路线的工作模式。 2、大吸力配合智能感应水箱,先扫后拖保证深度保洁更彻底的同时,还能主动判断工作状态,工作时均匀渗水,不工作时水箱不出水,更可以单独设置拖地禁区,避免打湿地毯、插线板等地方。 3、扫地机 S7 通过对风道的流线型设计,再不损失吸力的情况下大大降低了工作噪音。 4、不仅能通过手机 App 设置禁区,设置定点清扫,更能主动判断清扫禁区,避免再清扫过程中出现危机
日本“女性机器人”爆火,为什么功能强大却备受争议?
好的东西都容易被“争议”;没“争议”,它好不起来。 日本女性机器人,造型堪称完美。 温柔体贴善良贤惠漂亮大方……所有好的形容词都用上,也不为过。 最主要的是,她能解决男性正常的心理需求和生理需求。 且无怨无悔,绝不死缠烂打。 除了生孩子她不能,女人能做到的,她都能。 女人不能做到的,她也能。 同样是毫无怨言。 一副青春永驻,春风拂面的样子,始终如一的做你的“女人”……这样的“女人”,哪里去找啊? 能不“爆火”? 所谓的“备受争议”,怎么讲? 都是谁在争议? 争议都集中在哪些方面? 有没有可以提请商家改进的…… 把这些都捋直了,争议不就没有了“点”,也没有了“面”? 中国有三千多万的“孤男”尚未婚配,而且还有继续增加的趋势。 权宜之计,是不是可以让女性机器人暂时来安抚一下他们无处安放的剩余精力,给 社会 以更多的繁荣与稳定? 机器人永远也只能是机器人。 人最终的优势它是代替不了的。 那些在细微处一直忧心忡忡的人,大可不必去杞人忧天。 把“堵”的方式换成“疏”,这是中国最古老的智慧,请不要让它仅仅存在于故事中……不需买车买房,不用看丈母家脸色,还能保证你用的是第一次,还不收你工资卡,想用就插电,不用就拔电,不会被冤枉,不会被骂没用,推出来了还有女人什么事呀,自己跟电视连续剧过吧,世上哪有脑子烧坏的高富帅。 科学是一把双刃剑,不论何时随着 科技 的发展进步,一定会带来 社会 发展的飞跃,但是也一定会有它现实的负作用。 在今天这个物质 社会 也就是金钱 社会 ,道得信仰越来越缺失,民族文化传承变得越来越弱化。 人们变得越来越实际,不愿付出,讲究享乐,那么女性机器人火爆就是正常现象了。 反之男性机器人推出的话也会同样火爆。 随之带来的 社会 负作用也就逐渐显现出来了,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女人做不到完美,女性机器人可以争取完美,任何新发明刚开始都有缺陷,加上人的老观念,想不通,看不惯,就拿一些缺陷无限放大,甚至指责是罪恶之源,却忽视它的重大作用,女性机器人做为家中一个听话的女人,温柔贤惠,任劳任怨,对你始终如一,忠诚可靠,不嫌贫爱富,不找惹是非,不给你戴绿帽子,一次性投资,终身受益。 自古以来,面对新生事物,人们总是大惊小怪,视为洪水猛兽,在 科技 昌盛的今天,保守观念依然残留,不足为奇。 我认为女性机器人的到来绝对是人类的悲剧,不管是家庭担当 家务育儿忠心 夫妻生活等等,机器人绝对是最完美的。 这样下去人类将要灭绝,人性会越来越脆弱,人会越来越懒惰,依赖性会越来越强,人就逐步退化,最后遭到机器人的嫌弃。 结局是动物园多了个观赏动物。 意志薄弱的男子,如沉迷其中,就象红楼梦中的贾瑞暗恋风姐那样,曰曰做新郎,恐怕命不长。 这个好,一下中国的男女差距就缩小了,填补了多大的空白呀! 给那些没钱的男人们多点机会去争取异性。 能玩的起的最起码是个中产,想生孩子可以去乌克兰,还是混血。 如果机器人可以代孕,那以后买卵就行了,女人尤其残次品的女性可以下岗了。 不管你看惯看不惯,性用机械人会越来越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