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当地旅游消费新活力 一座座 村咖 撬动文旅融合产业链

这家咖啡馆所在的区域曾是一个废弃的矿坑,经过当地资源规划部门审批和精心设计,不仅保留了乡村原始风貌,还融入了现代时尚元素。旅游高峰期,这里更是创造了全国咖啡店最高销售纪录——一天卖出了8818杯。开业两年来,客流量已超过70万人次。


宁德:多业态融合发展 激活乡村振兴“新引擎”

冬日,行走在闽东乡村,乡野田畴处处“丰”景宜人,一个个生态优、环境美、面貌新的新村镇,星罗棋布地镶嵌在山海间,绘就一幅乡村振兴新画卷。

近年来, 宁德市 立足实际,精准发力,积极鼓励各地拓展农业多种功能、挖掘乡村多元价值,加快培育“互联网+农业”“文化体育+农业”“康养+农业”“旅游+农业”等新业态,一个个最美乡村、最美渔村、金牌旅游村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

点绿成金

好生态引来新业态

制篆香、磨豆浆、打糍粑、学造纸……11月7日,在宁德霞浦县松城街道涌山村的研学实践基地,来自霞浦民族小学的孩子们在讲师的引领下,品味亲手劳动的乐趣。 “我们村现在是霞浦郊区最热门的‘网红打卡地’,年接待游客超1万人次。 ”该村党支部书记林志强笑着说。

位于松城街道的涌山村,坐拥两万多亩原始森林,森林覆盖率达78%,负氧离子浓度常年保持在每立方厘米3万个以上,是个不可多得的“天然氧吧”。

然而,在过去这里却是另一番景象:村口枫树下废品成堆、恶臭难闻;荷塘处杂草丛生、污水横流,人人掩鼻而过……脏乱的村庄、破败的村容,成了涌山村干群心头的痛。

2015年起,涌山村先后投入5500多万元,建设环山步道、荷花池、长廊等,村庄发生大变样,吸引了大批游客,逐渐成为霞浦郊区旅游热点。

游客来了,要如何留住?村两委经过讨论,决定采取“旅游+”的模式,探索创新生态旅游与观光农业、文旅休闲融合发展新模式;推动全国百家智慧康养共建基地、森林康养等项目落地,让更多游客慢下来、留下来、住下来;通过“土地变股金,农民变股民”的方式,有效带动村集体和农民增收致富。

同时,他们还通过引进研学教育团队,打造研学基地,开设中华小当家、海丝印象、锦书传情等课程。 山林中研学露营,田野里劳作农耕,让学生在大自然中了解、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仅八、九月两个月,我们研学实践基地就接待了近万名学生。 ”林志强说,研学产业为涌山村注入了活力,还带动茶园、果园、蔬菜园等种植业发展,助力当地群众增收。 2021年,涌山村村财收入达1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为2.4万元。

涌山村的美丽蝶变,只是宁德市深入推进农、文、旅等多元融合,赋能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随着“绿盈乡村”建设的推进,宁德围绕“山更好、水更清、林更优、田更洁、天更蓝、海更净、业更兴、村更美”的目标,持续推动村庄环境综合治理,正逐步重现闽东田园风韵。 如今的宁德,像这样美景如画的乡村不胜枚举。

文旅融合

古村落焕发新魅力

乡村有活力,振兴才有底气。

走在柘荣县乍洋乡宝鉴宅村,曾经私搭乱建、乱堆乱放的现象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村子呈现出来的亮丽底色,暖阳投射在宁静的村落里,静谧而美好。

日前,在宝鉴宅村畲族展陈馆内,游客们三五成群,驻足欣赏畲族服饰、器具等,感受古畲村文化魅力。

近年来,宝鉴宅村深入挖掘畲族文化特色,通过传承畲族文化,打造畲族传统节日活动,发展畲族相关产业等方式,不断激活乡村振兴内生动力。

“现在村里环境整治得好,来玩的游客也越来越多。 为了能照顾老人和孩子,很多有能力的年轻人都选择回乡创业啦!”说起村子里发生的巨大变化,村民纷纷竖起了大拇指。

2021年以来,宝鉴宅村立足交通便利、生态良好、畲族风情等三大优势,合理编制村庄规划,大力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将畲族传统村落保护与生态家园建设有机结合,构建起 “畲乡文化”“科普拓展”“休闲娱乐”等旅游体验板块,将民族村打造成“网红村”“打卡地”。

此外,宝鉴宅村还以儿童及家庭为目标人群,打造集亲子互动、儿童乐园、田园观光、学生实践、网红打卡等为一体的大型综合园区,不断挖掘村内文旅资源,促进农文旅深度融合发展。

“去年,村集体经济增收29万元,村民收入也大幅提高。 ”宝鉴宅村党支部书记吴国瑞说,村子变美了,不少外出务工的年轻人嗅到了商机,纷纷返乡创业,群众口袋也“鼓”起来了,日子越过越红火。

跨界融合

撬动“美丽经济”新业态

在霞浦,绵长的海岸线、变幻万千的滩涂,每年吸引着数十万摄影游客到此观光创作,滩涂摄影已成为当地一张“金名片”。

今年国庆假期,霞浦县共接待游客41.94万人次,同比增长107%;旅游收入3.77亿元,同比增长148%。 荣登“全国小众热门目的地”第6位,成为今年国庆旅游消费市场的“宠儿”。

刚通车不久的东海1号东冲半岛风景观光道,是今年霞浦曝光率最高的一个景点。

位于东海1号东冲半岛风景观光道上的房车营地。东南网记者 叶伏国 摄

东海1号东冲半岛风景观光道全长20.3公里,总投资3.68亿元,途经12个村庄,连接高罗、海尾、大京、小京、下尾岛等重要风景区和旅游度假区,沿线还配套观景台、停车区、步行道、运动慢道等慢行系统。 截至目前,东海1号东冲半岛风景观光道已接待游客超90万人。

目前,位于小京村南爷山岐的星河1号房车营地项目已基本完成一期建设,18辆驻地房车已全部入驻,完成10个自驾房车停靠点、游客服务中心、露营区、篝火区等建设,项目总面积近300亩,投资近4000万元。

霞浦县文体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该项目将建成国际水准、国内一流的5C营地,具备“户外营地+海岸度假+智能服务”的综合业态,将成为露营爱好者的天堂,打造野奢旅游、避暑休闲的海滨度假胜地。

宁德集“山海川岛湖林洞”风光于一身,拥有独特畲族文化、茶文化、红色文化等,旅游资源丰富。 近年来,立足这些特色资源,宁德因地制宜、因村施策,扎实做好旅游这篇文章,积极推广文化产业发展新模式、新业态,发展富有宁德特色的旅游产业,在绿水青山中寻找“金山银山”。

数据显示,2021年全市开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户数约1026户,乡村旅游接待游客人数1531.91万人次,乡村旅游总收入88.26亿元,有效带动了农民增收、农业升级,成为农业农村发展新引擎。

成都文旅赋能城市发展 奏响新乐章

绿道骑行、竹艺村变脸表演、《努力餐》剧照2021年,我们迎来了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华诞,同时也开启了“十四五”规划的新篇章。 百年历程,中国共产党书写了革命、建设、改革的辉煌篇章,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在这个具有历史性的时刻,成都文旅行业正在加快复苏,赋能城市发展,开启事业产业的新篇章。 成都市文广旅局积极践行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理念,担当起文化旅游发展核心区的主干责任,为成都建设世界文化名城、打造“三城三都”贡献力量,以实际行动向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献礼。 据统计,2021年1-3月,全市文创产业增加值达到498亿元,同比增长26%。 1-5月,音乐产业产值187.86亿元,同比增长14.59%。 我们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积极探索文旅公共服务融合新路径。 回顾百年历程,我们奋进在新时代。 近日,中宣部、文旅部、中国文联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优秀舞台艺术作品展演剧目,成都艺术剧院创作演出的革命题材舞剧《努力餐》在北京天桥艺术中心精彩亮相。 赛场争艳,荣获中国舞蹈“荷花奖”,市场巡演获得8.4分的高分,这部历经市场与赛场、专家和观众检验的舞剧精品,《努力餐》,以革命先烈的英勇奋斗为内容,以观众喜闻乐见的舞剧形式,融合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在北京首都戏剧舞台,用艺术表达永恒信仰,致敬百年征程。 文艺是一个城市的美丽人文风景。 近年来,川剧《烈火中永生》、《尘埃落定》、《落下闳》,舞蹈《英姿》、京剧《陈毅回川》等“成都造”舞台艺术作品引领、推动天府文化再攀高峰。 2019年,成都市委十三届四次全体会议通过了《中共成都市委关于弘扬中华文明发展天府文化加快建设世界文化名城的决定》,要让“天府文化蕴含的创新创造的时代精神、优雅时尚的生活美学、乐观包容的气度胸襟、友善公益的大爱情怀成为全市人民自觉践行的核心价值和城市精神”。 这再次升华了弘扬天府文化更深层次的内涵:让人民群众共享文化发展成果。 为了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成都的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接踵而至。 成都拥有各类博物馆160家、知名美术馆51家、图书馆4000余家。 各大博物馆精心策划了《绝中红星耀蓉城·百年铸辉煌》、《奋斗与辉煌——中国共产党百年礼赞》、《大三国志》等丰富的展览。 其中,成都博物馆斩获“第十八届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奖项。 目前,成都已全面实现公共图书馆、文化馆、乡镇文化站、街道文化中心免费错时延时开放,推进各区县开展老旧院落打造地域特色文化示范院落,打造44个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示范点。 同时,文旅消费惠民模式大呈现:创新发行“金熊猫卡”,开展“成都新消费用券更实惠”活动,免费开放426个“图书馆、文化馆、乡镇文化站和城市社区文化中心、博物馆、纪念馆、美术馆”。 文旅消费惠民活动大纷呈:持续开展文艺惠民展演活动,建立“蓉城系”“成都系”“天府系”惠民展演品牌,全年累计组织开展惠民展演300余场。 成都开发全国首个文化惠民消费线上支付平台——“文创成都”APP,以“互联网+金融”方式创新惠民消费补贴模式,涵盖5大类文旅商品,覆盖100余家文旅商户,让市民精准享受政府积分补贴。 文化和旅游部对成都开展文旅消费示范工作高度肯定,授予首批“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市”,并给予成都两次奖励,在全国范围内形成先进经验。 值得一提的是,成都还加快布局一批专业化、高品质、高颜值的小型文化馆、图书馆、美术馆、展览馆、博物馆、剧场等社区文化空间,推出首批100个“最成都·生活美学新场景”。 成都自然博物馆、张大千艺术博物馆、四川大学博物馆群、天府艺术公园、成都文化馆新馆、川剧艺术中心、金沙演艺综合体、成都考古中心等一批天府文化展示项目加快建设,城市生活美学馆概念设计持续深化。 天府成都,好一派火热场景。 为了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应对国内外消费转型升级趋势,2020年,成都制定出台《成都市发展周末文化旅游经济促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实施方案》,以“周末游成都·品味慢生活并局山”为主题,聚焦周末休闲时段,培育周末消费新场景,增强周末消费新供给,打造周末消费新品牌,激发周末消费新活力。 成都先后制定印发《成都市发展周末文化旅游经济促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实施方案》等文件,实现周末经济项目共推、客源共享、平台共建、主体互动、宣传互通。 加强要素保障,充分发挥文化、旅游等各项财政专项资金作用,有效落实周末文旅消费优惠制等具体举措,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加大投入。 成都还通过打造精品旅游大轴线,创新推出12类周末全时空、全领域、全业态消费新场景,发布“大慈寺—339—九眼桥”等100余条周末游精品线路,构成“从白天到夜间、吃住行游购娱”全通体验,点亮城市旅游新标识,推出沸腾小镇、龙门山·柒村等百余个周末特色体验项目,加快建设三郎国际旅游度假区等“百个文旅消费新项目”,都江堰融创文旅城等一批高能级项目建成投运。 培育文旅消费新动力,成功举办成都创意设计周、中国网络视听大会、天府绿道休闲旅游节等大型活动10余场,周末经济各类活动1000余场次,借助节庆展会流量激发周末文旅消费活力。 成都坚持服务群众、惠民便民、提升文旅消费新体验。 文旅消费载体供给大提升,成都建成文创园区面积超过880万平方米、文创街区178条、文创空间1000余个。 国家A级旅游景区92家、国家级旅游度假区14家、国家级生态旅游示范区13家,在中西部名列前茅。 各类旅游住宿设施超过7000家,居全国前列。 突出“双轮驱动”、创新引领,成都正全力推动周末经济新发展。 聚力发展夜间经济,推动打造10类共100个夜间经济示范点位,举办“让城市更美好”亮灯仪式,吸引线上观看3亿人次。 2020年,成都荣获“全国夜间经济十强城市”称号,国庆期间位列全国十大夜游城市第一。 突出发展数字经济,加快“智游天府”平台建设,实现全市A级景区资源与全省互联互通。 培育文旅“云消费”新业态,携手腾讯在全国首创“YOU成都—天府成都生活美学地图”APP。 去年,咪咕音乐用户上升到1亿、产值同比增长75.9%,全民手游《王者荣耀》用户暴涨75%,实现全球日营收20亿元。 成都统筹市级资金对各项惠民措施进行补贴,撬动消费超2亿元。 2020年,全市累计接待游客2.04亿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3005.18亿元。 国庆期间,全市旅游接待总人数2083.9万人次,同比恢复90.4%;旅游总收入262.25亿元,同比恢复80.1%,恢复势头位居全国前列。 成都发展周末文旅经济,推出“周末游成都”系列新型文旅产品,吸引1000余万人次关注,问卷调查显示满意度达91%。 2020年国庆黄金周期间,成都位居全国假期人气榜排名第二位,假期年轻游客最关注的旅游目的地城市第一位,周末夜游热度位居全国第一。 努力开创文旅发展新格局,推进世界文化名城建设再上新台阶。 2020成都新经济“双千”发布会世界文化名城“三城三都”专场活动上,成都同时发布了“三城三都”政策机会清单、投资机会清单、100个新场景清单和100个新产品清单。 用人文素养规划建设城市,用美学艺术管理营造城市。 一路上,凝聚城市核心竞争力,不断满足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向往,成都建设世界文化名城的步伐愈发矫健。 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在建设世界旅游名城的进程中,一个个生动的范例、一个个新鲜的场景,正诉说着成都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探索和实践。 音乐正成为吸引游客到成都旅游的原动力。 2017年,赵雷的一首《成都》火遍大江南北,歌词中的玉林路、小酒馆已成为许多“Z世代”来成都旅游的热门打卡地。 成都大力繁荣演艺创作,通过文旅融合丰富城市旅游品质。 2019年、2020年,成都共计举办3200余场音乐活动,中国音乐金钟奖、草莓音乐节、《红磨坊》《泱泱国风》《猫》……世界知名乐团、经典作品和全球流行音乐、电音音乐纷纷将成都作为优选演出目的地。 与此同时,成都还创作孵化出一大批优秀文化剧目,填补了市场空白,延长夜间经济旅游全产业链,成为吸引游客来蓉的一大亮点。 成都是中国农家乐和乡村旅游的发源地之一。 近两年,成都活化传统文化,通过文旅融合带动乡村旅游品质提升,逐渐走出一条新路子,使乡村不仅成为人们“看得见山,望得见水,留得住乡愁”的文化家园,还成为全市文旅产业和经济发展的新亮点。 战旗村、明月村、竹艺村、南岸美村

成都文旅赋能城市发展 奏响新乐章

绿道骑行竹艺村变脸表演《努力餐》剧照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也是“十四五”开局之年。 百年来,中国共产党走过了极不平凡的历程,书写了革命、建设、改革的壮丽篇章,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积累了极其重要的宝贵经验。 在这历史性的时刻,成都文旅行业加快复苏步伐,赋能城市发展,开创事业产业新篇章;在这历史性的时刻,成都市文广旅局积极践行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理念,切实担当起文化旅游发展核心区的主干责任,为成都建设世界文化名城、打造“三城三都”奋力拼搏,真抓实干,以高质量发展为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献礼。 据了解,2021年1-3月,全市文创产业增加值达498亿元,同比增幅26%。 1-5月,音乐产业产值187.86亿元,同比增长14.59%。 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积极探索文旅公共服务融合新路径回望百年路,奋进新时代。 近日,作为中宣部、文旅部、中国文联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优秀舞台艺术作品展演剧目,由成都艺术剧院创作演出的革命题材舞剧《努力餐》在北京天桥艺术中心华彩亮相。 赛场竞演荣获中国舞蹈“荷花奖”,市场巡演斩获8.4豆瓣高分,历经市场与赛场、专家和观众检验的舞剧精品《努力餐》,以革命先烈英勇奋斗的党史内容,观众喜闻乐见的舞剧形式,融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于一体的艺术品质,在党的百年华诞之际,在北京首都戏剧舞台,用艺术瞬间表达永恒信仰,致敬百年征程。 文艺是一个城市的美丽人文风景。 近年来,川剧《烈火中永生》《尘埃落定》《落下闳》,舞蹈《英姿》、京剧《陈毅回川》等一个个“成都造”舞台艺术作品引领、鞭策天府文化再攀高峰。 2019年,成都市委十三届四次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共成都市委关于弘扬中华文明发展天府文化加快建设世界文化名城的决定》指出,要让“天府文化蕴含的创新创造的时代精神、优雅时尚的生活美学、乐观包容的气度胸襟、友善公益的大爱情怀成为全市人民自觉践行的核心价值和城市精神”。 这再次升华了弘扬天府文化更深层次的内涵:让人民群众共享文化发展成果。 为了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成都的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接踵而至。 成都拥有各类博物馆160家、知名美术馆51家、图书馆4000余家。 各大博物馆精心策划了《红星耀蓉城·百年铸辉煌》《奋斗与辉煌——中国共产党百年礼赞》《大三国志》等丰富的展览。 其中,成都博物馆斩获“第十八届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奖项。 目前,成都已全面实现公共图书馆、文化馆、乡镇文化站、街道文化中心免费错时延时开放,推进各区县开展老旧院落打造地域特色文化示范院落,打造44个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示范点。 同时,文旅消费惠民模式大呈现:创新发行“金熊猫卡”,开展“成都新消费用券更实惠”活动,免费开放426个“图书馆、文化馆、乡镇文化站和城市社区文化中心、博物馆、纪念馆、美术馆”。 文旅消费惠民活动大纷呈:持续开展文艺惠民展演活动,建立“蓉城系”“成都系”“天府系”惠民展演品牌,全年累计组织开展惠民展演300余场。 成都开发全国首个文化惠民消费线上支付平台——“文创成都”APP,以“互联网+金融”方式创新惠民消费补贴模式,涵盖5大类文旅商品,覆盖100余家文旅商户,让市民精准享受政府积分补贴。 文化和旅游部对成都开展文旅消费示范工作高度肯定,授予首批“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市”,并给予成都两次奖励,在全国范围内形成先进经验。 值得一提的是,成都还加快布局一批专业化、高品质、高颜值的小型文化馆、图书馆、美术馆、展览馆、博物馆、剧场等社区文化空间,推出首批100个“最成都·生活美学新场景”。 成都自然博物馆、张大千艺术博物馆、四川大学博物馆群、天府艺术公园、成都文化馆新馆、川剧艺术中心、金沙演艺综合体、成都考古中心等一批天府文化展示项目加快建设,城市生活美学馆概念设计持续深化。 天府成都,好一派火热场景。 深耕天府文化培育文旅产业发展新动力为进一步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应对国内外消费转型升级趋势,2020年,成都制定出台《成都市发展周末文化旅游经济促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实施方案》,以“周末游成都·品味慢生活”为主题,聚焦周末休闲时段,培育周末消费新场景,增强周末消费新供给,打造周末消费新品牌,激发周末消费新活力。 成都先后制定印发《成都市发展周末文化旅游经济促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实施方案》等文件,实现周末经济项目共推、客源共享、平台共建、主体互动、宣传互通。 加强要素保障,充分发挥文化、旅游等各项财政专项资金作用,有效落实周末文旅消费优惠制等具体举措,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加大投入。 成都还通过打造精品旅游大轴线,创新推出12类周末全时空、全领域、全业态消费新场景,发布“大慈寺—339—九眼桥”等100余条周末游精品线路,构成“从白天到夜间、吃住行游购娱”全通体验,点亮城市旅游新标识,推出沸腾小镇、龙门山·柒村等百余个周末特色体验项目,加快建设三郎国际旅游度假区等“百个文旅消费新项目”,都江堰融创文旅城等一批高能级项目建成投运。 培育文旅消费新动力,成功举办成都创意设计周、中国网络视听大会、天府绿道休闲旅游节等大型活动10余场,周末经济各类活动1000余场次,借助节庆展会流量激发周末文旅消费活力。 成都坚持服务群众、惠民便民、提升文旅消费新体验。 文旅消费载体供给大提升,成都建成文创园区面积超过880万平方米、文创街区178条、文创空间1000余个。 国家A级旅游景区92家、国家级旅游度假区14家、国家级生态旅游示范区13家,在中西部名列前茅。 各类旅游住宿设施超过7000家,居全国前列。 突出“双轮驱动”、创新引领,成都正全力推动周末经济新发展。 聚力发展夜间经济,推动打造10类共100个夜间经济示范点位,举办“让城市更美好”亮灯仪式,吸引线上观看3亿人次。 2020年,成都荣获“全国夜间经济十强城市”称号,国庆期间位列全国十大夜游城市第一。 突出发展数字经济,加快“智游天府”平台建设,实现全市A级景区资源与全省互联互通。 培育文旅“云消费”新业态,携手腾讯在全国首创“YOU成都—天府成都生活美学地图”APP。 去年,咪咕音乐用户上升到1亿、产值同比增长75.9%,全民手游《王者荣耀》用户暴涨75%,实现全球日营收20亿元。 成都统筹市级资金对各项惠民措施进行补贴,撬动消费超2亿元。 2020年,全市累计接待游客2.04亿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3005.18亿元。 国庆期间,全市旅游接待总人数2083.9万人次,同比恢复90.4%;旅游总收入262.25亿元,同比恢复80.1%,恢复势头位居全国前列。 成都发展周末文旅经济,推出“周末游成都”系列新型文旅产品,吸引1000余万人次关注,问卷调查显示满意度达91%。 2020年国庆黄金周期间,成都位居全国假期人气榜排名第二位,假期年轻游客最关注的旅游目的地城市第一位,周末夜游热度位居全国第一。 努力开创文旅发展新格局推进世界文化名城建设再上新台阶2020成都新经济“双千”发布会世界文化名城“三城三都”专场活动上,成都同时发布了“三城三都”政策机会清单、投资机会清单、100个新场景清单和100个新产品清单。 用人文素养规划建设城市,用美学艺术管理营造城市。 一路上,凝聚城市核心竞争力,不断满足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向往,成都建设世界文化名城的步伐愈发矫健。 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在建设世界旅游名城的进程中,一个个生动的范例、一个个新鲜的场景,正诉说着成都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探索和实践。 音乐正成为吸引游客到成都旅游的原动力。 2017年,赵雷的一首《成都》火遍大江南北,歌词中的玉林路、小酒馆已成为许多“Z世代”来成都旅游的热门打卡地。 成都大力繁荣演艺创作,通过文旅融合丰富城市旅游品质。 2019年、2020年,成都共计举办3200余场音乐活动,中国音乐金钟奖、草莓音乐节、《红磨坊》《泱泱国风》《猫》……世界知名乐团、经典作品和全球流行音乐、电音音乐纷纷将成都作为优选演出目的地。 与此同时,成都还创作孵化出一大批优秀文化剧目,填补了市场空白,延长夜间经济旅游全产业链,成为吸引游客来蓉的一大亮点。 成都是中国农家乐和乡村旅游的发源地之一。 近两年,成都活化传统文化,通过文旅融合带动乡村旅游品质提升,逐渐走出一条新路子,使乡村不仅成为人们“看得见山,望得见水,留得住乡愁”的文化家园,还成为全市文旅产业和经济发展的新亮点。 战旗村、明月村、竹艺村、南岸美村、依田桃源、稻香渔歌,一个个文化和旅游融合的乡村样本是成都乡村振兴,走向国际化、品质化的生动实践。 “像成都人那样生活”,游客来蓉的“玩法”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 博物馆旅游、书店茶肆旅游、民宿休闲旅游、遗产观光旅游、美食品鉴旅游……在成都,多元的文旅融合正在释放城市生活美学的独特韵味。 文化创意和音乐是城市建设中浓墨重彩的两笔。 2018年,“二十四伎乐”文物在舞台上被成功“复活”,以“二十四伎乐”石刻为蓝本创编的大型国乐观念剧《伎乐·24》亮相后,曾掀起一股优美的成都新国风;2019年,由可可豆创作的《哪吒之魔童降世》横空出世,创造了破50亿元票房的优秀成绩,再次擦亮了成都文创的金字招牌;2020年,第七届成都创意设计周4天时间吸引国内外600余家创意设计机构、1.4万余件创意设计作品参展……成都“世界文创名城”再添新场景。 成都文创产业发展正处在由“量”到“质”的关键跃升期,呈现出多领域、多产业和多区域迭代更新的发展特征。 国际经典有了成都舞台。 随着云端·天府音乐厅、成都城市音乐厅和成都露天音乐公园等一系列高规格音乐场馆相继建成投用,成都有了引以为豪的世界一流音乐新地标。 目前,成都全市已有大中型音乐厅、剧场37个,音乐主题酒吧等小型场馆超1000个。 强大的基础设施吸引了中国音乐金钟奖以及“第八届音乐之都城市大会”来蓉举办。 “国际音乐之都”建设快步向前。 “十三五”期间,成都音乐产业年产值突破500亿元,年均增长17%。 文创产业增加值达1459.8亿元,占GDP比重9%,较2015年增长193%。 全市旅游总收入突破4663.5亿元,旅游总人次达2.8亿,分别较2015年增长129%、46.6%。 成都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立足新发展阶段,践行新发展理念,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为着力点,把握发展机遇,对标对表,争创一流,聚焦聚力天府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强化疫情防控常态化机制,实施“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推进全域文旅融合,提供优秀文化产品和优质旅游产品,努力开创文化旅游和广电发展的新格局,推进世界文化名城建设再上新台阶,为“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促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和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贡献力量。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m.srwj168.com.cn/keji312/18968.html
生态名片 大连新增世界级
美媒 美国年轻选民最关心生活成本 对经济前景态度悲观 透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