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 记者 刘静怡)“今年秋天台风怎么这么多?”“以往感觉台风都在暑假,秋天的台风竟然也这么猛?”9月16日,许多网友在社交平台表达自己对近日台风天气的感受。
9月16日,台风“贝碧嘉”在我国东南沿海登陆,而今年第14号台风“普拉桑”已于15日晚在西北太平洋洋面上生成,两个台风的路径比较相似。据中国天气网,除此之外,未来十天,南海和西北太平洋还将有1-2个台风生成,其中一个将可能影响我国东南部沿海地区,国庆前或将“一周一个台风”。
9月16日,中国天气网首席气象分析师胡啸告诉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通常6-8月生成的台风称为“夏台风”,9-11月生成的台风称为“秋台风”,“从生成数量上来讲,秋台风和夏台风其实不相上下。从气候背景上来看,9月之后,秋台风在我国登陆的数量相对较少,没有夏台风登陆那么频繁,但威力并不小。”
据中国天气网统计,9月登陆我国的台风平均强度最强。中国天气网图
9月16日,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从中国气象局了解到,秋台风平均每年生成11.38个,其中2.26个登陆我国。通过统计1949年至2023年气象大数据发现,在中秋假期登陆我国的台风中,以强热带风暴和强台风级别登陆的比例较高,总占比接近八成。
对于许多人感觉今年秋季台风较为密集,胡啸解释,台风的生成具有群发性和周期性,与热带辐合带的活动、跨赤道气流及副热带高压的强弱都有直接的关系,因此台风扎堆生成也很常见,群发性特征在今年秋季更是比较突出。
此外,今年8月虽有台风生成,但并未登陆我国,而加之登陆我国的“摩羯”“贝碧嘉”威力较强、影响较大,大家的感受会更加明显。“相比于夏台风,秋台风有时候可能会更强。进入9月份,西北太平洋和南海海温仍然较高,秋季陆地气温比海洋气温下降更快,容易支持台风的增强;此外,由于秋季北方冷空气活动,秋台风的路径变化会更复杂,与北方的冷空气结合后,造成的降雨、风力可能会更明显。”胡啸说。
中国气象局提醒,请受台风影响地区的公众及时关注气象部门预报预警信息,尽量减少外出,防范台风风雨影响。
三亚即将面对十七号台风沙德尔,该台风名称的由来是什么?
台风期间,保护好自己沙德尔是今年的第十七号台风,不得不感叹下:“今年的台风真多啊,是扎堆过年吗,还是最近海边有很多大修士在渡劫?”。 咳咳,开个玩笑,共产主义接班人,唯物主义伴身,一切邪灵避退,哪来这些乱七八糟的迷信。 台风就是一场很正常的气象现象,不过对人类而言,由于其极强破坏力,我们通常将其视为自然灾害。
台风数如此多,每次台风的叫法又都大不相同,那么这些台风的命名依据是什么?
台风命名的依据最开始,台风是没有名字的,后来台风第一次被命名也是用来讽刺某些政客的,当时大西洋有一个台风袭击佛罗里达州,恰巧当时美国总统哈里斯·杜鲁门正在该地进行考察,当时发现这个台风的气象员刚好不喜欢这个总统,于是就将此次台风命名为“哈利”。
后来国际上为了规范台风命名,重新制定了命名规则,世界气象组织开了个会,然后制定了命名表。
命名方法如下:
而此次台风“沙德尔”最早是从马来西亚那边形成的,所以该台风的命名权在马来西亚,他们选取了当地一个比较有祝福含义的名词,将此作为本次台风的名字。
今年台风为何扎堆而来思维导图
洋流。 根据台风生成情况显示,台风生成是因为洋流。 所以台风扎堆而来是因为洋流。 台风(英语:Typhoon),属于热带气旋的一种。 热带气旋是发生在热带或副热带洋面上的低压涡旋,是一种强大而深厚的热带天气系统。
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台风有可能合并成一个吗,为什么?
2017年第9号台风“纳沙”登陆福建福清,就在同一天,当年第10号台风“海棠”在台湾屏东沿海登陆,登陆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9级。 后面几个小时后,即31日凌晨2时50分前后,“海棠”在福建海又登陆。 据气象监测,尽管“海棠”强度有限,却在31日清晨合并了台风“纳沙”的残余环流,最终合作形成一个巨大的环流系统。 由于两个台风有涡度的合并,加在一起更为强大,并且水汽充足,因此环流的维持时间比一般登陆台风要长。 与此同时,这场合并也使台风出现了严重不对称的结构,它将顺着副高引导,逐渐北上,其北侧水汽输送被副高切断,降水集中在东部和南部。 后期台风北上,给浙江、江西、安徽、河南、山东等地带来很大的风雨影响。 历史 统计来看,1990年以来,在南海周边还有两次台风合并的情况。 1994年7月11日,台风“提姆”和“凡妮莎”在台湾海峡南部海面合并;还有一次是1997年8月29日和30日,台风“琥珀”和“凯斯”相继登陆福建后发生合并。 当前,今年第18号台风“温比亚”中心正在河南附近,造成了商丘过去20小时降雨量超过280毫米,创当地有气象记录以来日降雨量记录!预计明天(8月19日)进入山东境内,继续给山东造成风雨影响。 值得关注的是,据预报,在20日,该台风减弱后的环流可能与冷空气结合,给北部沿海地区造成大风等天气影响,需要提前预防这种“牵手合并”,部分要素可能比之前更强。 两个台风合并是存在的。 两个台风相遇据我所知会出现3种情况。 第一,稍强的台风会影响稍弱台风的运行轨迹。 第二,是第一种情况的加强版,就是较强台风最终会把稍弱台风吞并。 第三,两个台风强弱相当,这种情况变化就很复杂,有可能相吸增强也有可能互相排斥减弱。 差距过大:大台风吞并小台风。 差距较大:小台风绕着大台风转。 差距不大:两股台风自己玩。 插句题外话,想起小时候看的口袋妖怪。 几条暴鲤龙同时使用龙之怒,然后合成了一股把智爷的船卷翻了。 可能有主动意识的台风会比较聪明吧,哈哈哈 每年,西北太平洋地区都有不少的台风出现,同时台风的“合并”现象在不同时段也是出现了的,最为典型的就是:2006桑美吞宝霞,2011马鞍吞蝎虎,2017奥鹿吞玫瑰,这种现象又被我们称之为“双台风效应”,当然准确的来说也有“多台风效应”,这完全是根据台风的多少,距离等因素来看的。 除了台风吞并之外,还存在台风互斥,台风跟踪,台风环绕等现象。 这个就要看“双台风”或者多个台风的发展情况。 所以说这种情况是肯定存在的,并且几乎每年都会出现其中的一种情况,在今年9号台风、10号台风出现的时候,差点也形成了这种台风发展趋势,但是这两者的表现并不太强,所以很多人可能也没在意,下面我们就来看看为何会出现这种模式。 台风为何会出现合并的情况? 台风合并其实不奇怪,当西北太平洋形成多台风共舞的时候,很容易多个台风出现扎堆的模式,在往年我们也看到了“三台风”共舞,而西北太平洋就这么大,多台风共舞的时候由于气流的移动肯定会出现相互影响的情况。 而这种台风效应的情况发生,是在1921至1923年的一项实验发现的,是由日本科学家藤原(Fujihara)发现的,就是第一人。 在实验之中,他发现两个距离很近的气旋性涡旋会受到对方的影响,互相沿着两者中心所形成的轴线心,呈气旋性方向移动。 两个涡旋并有彼此接近及合并的趋势。 所以这就间接地映射出了台风合并效应,在西北太平洋地区只要出现多台风情况,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很容易引发这种效应,这就是原因。 如果总结一下,那就是多台风出现的时候,气流,运动方向,台风强度等因素会导致它们发生合并,互斥等现象。 常见的热带气旋的相互作用分为三种情况,也是公开说明了的,单向影响型、相互影响型、合并型。 这就是大概情况。 当然这个问题说完了,我们也来说下即将可能出现的台风。 第2个秋台风可能将出现 第1个秋台风是海神,并且成为了2020年以来西北太平洋地区的风王,而第二个预计就是红霞了,正在酝酿之中,根据卫星监测数据来看,如今的90W台风胚胎中心位置位于12.8 N 123.8 EE,最大风速为20 kt,相当于10m/s,最小中心压力为1005hpa。 而接下来预计它还将持续增强。 日本气象厅如今显示它的强度稍微较弱一点,只有10KT,同时正在以每小时20公里左右的速度偏西方向移动,美国联合预警中心已经发布了“台风生成预警”。 如今90W台风胚胎已经在菲律宾地区了,GFS预计它在9月16日的时候,可能会达到997hpa气压值,如果风速达到了18m/s。 那么就可以肯定为今年的11号台风红霞了。 巅峰气压值暂时为989hpa,所以90W形成之后,预计不是一个大台风,而是一个小台风。 欧洲数值中中心预计在9月17日会达到995hpa气压值,所以都认为这个台风即将形成。 90W未来会影响什么地区? 从方向来看,对我国海洋区域是会带来影响的,同时我国也发布了说明,从15日夜间开始将给我国南海及华南沿海地区带来风雨影响。 所以这个台风生成之后,预计会给我国带来一定的影响,不过从最新的超级计算机情况来看,影响的情况不会太大,因为行走的路径比较远,所以就看后期是否会出现较大的波动,如果是这样的话,很大概率华南沿海大部分地区可能还是以“副高”覆盖区域为主。 至少从超级计算机的情况来看,副热带高压表现非常强,只有在海南部分地区的影响可能稍微较大,所以大家也不用过于担心,最多就是海洋区域波动较大,其他地区稍微影响不了多大,从我国预计的降雨情况也可以看到,其实范围并不是很多,说不定还很容易引发华南部分地区的“蒸笼”天气,不仅没有降温,反而更加的热,这完全是要看台风的后期走向,这就是大概的情况。 综合情况来说,至少如今看上去对我国的影响不是很大,后面就算是有风雨天气,与这个台风波动不是太大。 本身来说90W的发展区间受限制也较强,所以强度也不会太强,算是“小打小闹”,大家不要去海区就行。 同时这次也不会出现上面说的“台风合并”情况,大家不用担心,一切都是属于正常的模式。 多个台风有较低概率发生合并,双台风效应就是一位日本气象学家第一个观察到的,为了纪念这位博士又把它叫做藤原现象。 台风合并需要满足几个基本条件: 第一:两个气旋性旋涡之间的距离要足够近,不然旋涡的作用力再强也难以辐射到周边区域; 第二:两个气旋性旋涡会有各自的种新点,而两个中心链接起来就是一条轴线,这条轴线的运动方向要呈气旋性方向以动。 它们旋转的中心理论上应该是相同的,但也可能因为两个旋涡的作用力相差悬殊,那其中较弱的那个就会随着另一个移动; 第三:两个气旋性旋涡的距离随着时间推移越来越近,当接近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会发生合并。 然而,一旦两个热带气旋距离变得很近的时候,即便是专业人员也会很难对之后的路径提前做一个十分准确的预测。 在夏季这样台风多发的季节,两个台风因为存在环流强度何相对质量差异,便会对彼此的旋转速度产生影响,正如目前的9号台风和10号台风,虽然它们不可能在后期发生合并,但相互影响还是少不了的。 目前已经确定了西北太平洋地区9月第1个“双台风”形成,如今9号台风“美莎克”和10号台风“海神”正在互相影响,其实我们从风云卫星云图也可以看到,两者还有一丝“云系”连接在一起,所以“携手共舞”之中,下面我们具体来看看这两个台风的情况。 首先来看看9号台风“美莎克”,16级超强台风已经从16级减弱为14级,如今正在向北偏东方向移动,强度逐渐减弱。 所以它的影响在逐步降低,根据我国显示的路径来看,接下来它将持续往韩国靠近,预计在9月2日左右以13级强度登 陆,所以实力不可小觑,同时该台风还可能出现多次登 陆,影响多国。 从已经路过的区域来看,对日本的影响也出现了,对我国东海地区影响也到了,接下来就是韩国,过后预计还要登陆朝鲜,在日本海发展一段距离,最终着落点在我国东北地区,所以东北将可能出现连续第二次的受到台风的袭击,改变的可能性已经不大了,如今它的“千里云”已经进入到我国东北。 真的是捅了台风窝,8号台风靠近我国东北,16级超强台风“美莎克”最终又是这样,而已经出现的10号台风海神又有这个可能性,所以2020年东北遇台风可能出现“创纪录”的情况,今年的气候还真特别,各种气候现象都在世界不同地区创纪录,如今西北太平洋地区的台风也是如此了一样。 当然10号台风海神在我们气象意义上来说,已经是“秋台风”了,所以“秋台风”基本都是狠角色,大家一定要多多注意发展。 从我国发布的首个路径来看,这个台风巅峰预计是要达到17级超强台风级别,很明显预期已经比9号台风美莎克了,这将可能是2020年的“新风王”。 如今9号台风“美莎克”已经是西北太平洋地区2020年以来的最强台风,10号台风海神预计比它强,所以为“新风王”。 巅峰预计是在9月6日的时候达到,风速为60m/s。 按照现有的情况来看,预计又是先影响日本,然后就是朝韩,最终可能又是我国北方区域。 所以从我国的路径我们可以看到,我们应该提前做好准备了,第1个“秋台风”海神可能就是风王,根据GFS的模拟数据来看,该台风胚胎的巅峰气压值为929hpa,路线跟我国的差不多一致,但是GFS更加偏向于远离我国一点,偏转的幅度要大一些,要反转到日本海区域。 欧洲数值中心预计的路径与我国基本一模一样,强度巅峰气压值为917hpa,比GFS预计要强一些,所以综合两者的情况,“秋台风”海神实力不可小觑,是一个大台风没有什么问题,日本气象厅也发布了说明,这个台风将会通过日本最温暖的海水区域,必然会出现“火箭式”的增长。 9月来了,虽然我们看到西北太平洋地区的热带扰动在发展的几率逐步减弱了,但是依然属于典型的台风活跃季,所以大家不要看到9号台风和10号台风基本全部吸收了西北太平洋地区的大分部热带扰动酝酿的条件,但是海洋区域说变就变,大概率也会快速形成出来。 特别是最为典型的菲律宾东部的“暖水槽”地带,很大概率会快速再次加强出台风,从GFS的超级计算机模拟情况来看,确实在9号台风和10号台风消失没几天,菲律宾东部地区预计又会有台风出现,所以11号台风“红霞”可能也不会太远,在9月预计会生成,当然GFS预计稍微有点远,变化空间大,我们参考就行。 按照常年情况来看,9月台风也不少,所以提前准备好。 综合情况来说,如今最为重点的就是9号台风和10号台风,这两个台风可能都会影响我国东北大部地区,并且实力都是不可小觑,所以大风降雨的影响必然不会太少,今年东北的朋友防台问题相对严峻。 相比往年来说,可能已经多了不少,特别是务农的朋友们,要加紧对台风的防御,这就是一个提醒,当然具体率先靠近什么地区,我们后期再来看看,如今的台风都还在靠近的路上,当然这里对出海的朋友也会带来影响,最近一段时间经历避开,这就是如今台风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