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外风险意识须放首位 浙江台州两名驴友遇难

6月2日,浙江台州市黄岩区屿头乡布袋坑村石人峡内,一男一女两名驴友在横渡溪流时被冲走失联。今日,浙江台州黄岩区应急管理局通报——石人峡两名失联驴友被找到,已无生命体征。险情6月3日,一段时长3分钟的俩驴友横渡溪流遇险视频在网络上传播,引发舆论关注。视频显示,在一处峡谷溪流中,一男一女正在借助绳索横渡,两岸有人拽住绳子协助他们。但戴帽子女子突然失去重心,支撑不住被湍流冲倒,红衣男子上前救助不慎也被冲倒。水流中,两人紧抓绳索,僵持了一两分钟,两岸协助人员一直努力尝试将两人救起,未果。此后绳索疑似断开,两人消失在水流中,视频中有人发出惊叫。多名视频发布者表示,此事于6月2日中午发生在浙江台州市黄岩区屿头乡石人峡。

6月3日,此事登上热搜榜,成为万众瞩目的热点事件。事发后,当地公安、应急等部门和民间救援力量展开合力搜救。6月4日上午,两人的尸体被搜救人员找到。

景区废弃多时,须提高户外风险意识

石人峡是一个烂尾荒废的景区,从未正式建成开放。近日当地多次降雨,事发前几日还曾发布暴雨预警信号,直到6月2日10时20分才解除暴雨蓝色预警信号。此次被水冲走的两名驴友来自浙江宁波,是自发到石人峡徒步游玩,一行有二三十人。搜救事发后,现场人员在2日12时许报了警。黄岩区应急管理局称在2日12时35分许了解到该情况,有人报了警,应急管理局接到情况后组织了两批救援人员前往搜救。

这无疑是又一起令人痛惜的悲剧。由于事发之时有人拍摄视频,公众几乎是目睹了两名驴友落水的全过程以及救援细节。人们为逝去的生命悲痛惋惜的同时,也再次见识到了户外野游背后的致命风险。

当前,我国已全面进入汛期,南方则进入主汛期,涉水风险不可不察,曾经的安全之地也可能“吃人”。据报道,事发地前两天曾连续降雨,直到事发当天6月2日10时20分才解除暴雨蓝色预警信号。这也导致原本可以步行通过的地方,事发时已被大水淹没,这才有了驴友横渡峡谷急流的一幕。

而类似的意外悲剧,几乎每过一段时间,就会重复发生。即便如此,深植于人类内心的探险精神,总是驱动着人们踏上未知的旅途,但通过提高自身的安全风险意识和救援技能,则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意外的发生。这也提醒,户外爱好者须时刻将风险意识放在首位,量力而行。

频现徒步团驴友遇难,野游须加强监管

仅仅5月,就有3起驴友意外事故进入舆论视野。5月19日,三人因夜宿野长城被雷电击中受伤;同一天,一名女子在江西萍乡武功山徒步时失温遇难;五一假期期间,一名驴友在独自徒步贡嘎山期间失联后遇难。

而据中国探险协会发布的《2023年度中国户外探险事故报告》显示,据不完全统计,2023年共发生户外探险事故425起,涉及人员1350人,受伤320人,死亡156人,失踪26人。

当然,户外探险遇难原因十分复杂,有天气因素也有决策失误等,其中也不乏资深驴友。但屡屡发生的意外事故,仍表明当下一些组织者和参与者,严重低估了户外徒步等探险活动的危险性,并缺乏相应的户外专业知识和应对风险的能力。

但危险来临,总是猝不及防。就像此次事故,视频中明明已经有两人成功横渡到对岸,但意外还是发生了。有专业人士指出,对方在天气、线路、横渡方式、绳索、携带装备及应急预案多个方面都没做好。

比如,视频中驴友横渡溪流的绳子不是专业绳索,救援时绳索在水中形成了“死亡V”,相关人员涉水时连基本的救生衣都没穿……

可以说,这起事故中,从组织者到遇难者,再到画面中的施救者,都缺乏急流水域急救经验,甚至欠缺基本户外救援知识。加之,意外发生在“野生景点”,专业的救援难以及时到位,这些可能都是导致悲剧发生的因素。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石人峡风景区开发停滞,但并未被禁止通行,“车子可以开到(景区)外面,之后要徒步进去”。平时周边村民也经常到这里游玩,也有驴友组队前来。有记者还发现,社交平台上有不少网友曾发帖文推荐分享台州石人峡的徒步线路和攻略。

由此可知,石人峡在当地有一定的知名度,在户外圈也颇有些名气。对于自发而来的村民和驴友,当地不能视而不见,沿途必要的风险提示不可或缺。这也提醒,类似“野生景点”有必要尽快纳入规范管理的视野。

此外,社交平台对于“野生景点”的帖文和攻略,也需要加强审核。算法不能只看到美景,更要看到其中的安全隐患。

总之,成年人可以“自担风险”,但以生命来敲响警钟,这样的代价还是太沉重。户外野游,不能仅凭一腔热情和探险精神,更需要有足够的风险意识以及一定的专业知识、户外经验和应对风险的能力,方能做好自身安全的第一责任人。


户外防雷要点有哪些?

近期全国大部地区降水偏多,雷电天气出现的频率较高。 雷击导致旅游者死亡的事件时有发生,专家提醒驴友要注意做好防雷措施,避免不必要的伤亡。 一、尽量留在室内并关好门窗;在室外的的游客应躲入建筑物内。 二、不宜使用无防雷措施或防雷措施不足的电视、音响等电器,不宜使用水龙头。 三、切勿接触天线、水管、铁丝网、金属门窗、建筑物外墙,远离电线等带电设备或其它类似金属装置。 四、减少使用电话和手提电话。 五、切勿游泳或从事其它水上运动,不宜进行室外球类运动,离开水面以及其它空旷场地。 六、切勿站立于山顶、楼顶上或其它接近导电性高的物体。 七、切勿处理开口容器盛载的易燃物品。 八、在旷野无法躲入有防雷设施的建筑物内时,应远离树木和桅杆。 九、在空旷场地不宜打伞,不宜把羽毛球、高尔夫球棍等扛在肩上。 十、不宜开摩托车、骑自行车。 各旅游接待单位要依据有关规定完善避雷设施,雷电天气情况下,要在没有避雷设施的区域设置明显警示。 导游人员尽量不要在雷电天气情况下使用金属杆导游旗,同时要提醒游客注意防雷击。 该答案来自极限户外网官方网站

户外探险游必做的准备有哪些?

近年来,利用长假进行探险旅游的人日益增多,驴友遇险事件屡屡发生:2009年,重庆自助游团队35人在穿越重庆潭獐峡时突遇山洪,17人遇难;2010年,上海驴友探险黄山被困,为救援,一名24岁的民警牺牲;2011年,14人组成的登山队进入四川四姑娘山景区后与外界失去联系,经过13天搜救后方才脱险……为保障广大探险游客的安全,国家旅游局旅游质量监督管理所特提出如下警示: 第一,建议探险旅游爱好者选择正规的有经验的探险旅游机构,如专业旅行社、探险协会、登山协会等。 如果是自发组织的探险,最好配备专门的探险游教练,以便发生意外的时候能够得到专业、及时的处理。 第二,要根据探险地环境、项目难易程度和自身健康状况选择探险旅游活动和线路。 探险旅游纷繁多样,如沙漠探险、丛林穿越、登山越野、潜水等,游客需理性选择,非专业人士不要参与难度大、要求高的探险活动。 第三,增强探险旅游的安全意识,做好身体、心理、知识、装备的全方位准备。 行前要关注目的地的气象信息,了解有关救生常识,加强体能锻炼,装备充足。 第四,行前要制定突发事件应对方案。 设计线路尽量靠近公路,保证救援人员能够及时到达。 尽量选择村庄和登山大本营等作为宿营地,尽量不安排露营。 有任何身体不适应立即休息,不要继续前进。 第五,探险旅游也有雷池和禁区。 广大游客要自律,不能去的地方不去。 探险的同时保护自然和人文生态环境,不任意丢弃废品,尊重当地民俗风情和宗教信仰。 第六,出游前,应咨询专业人士购买针对探险游项目的保险,保障自己的人身和财产安全。 该答案来自极限户外网官方网站

“探险游”不是“冒险游”

据中国登山协会不完全统计,2001年至2011年期间,我国户外运动的遇难人数达到了220人。 冰冷的数据背后,是一个又一个鲜活生命的消逝。 随着新潮旅游方式的兴起,很多驴友不满足于传统的旅游方式,转而寻求更加惊险刺激的探险游,很多未曾开发的旅游景点,受到众多驴友的追捧。 一些驴友认为,越是地形复杂、人迹罕至,就越能体现冒险精神和勇气。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适度参加安全系数高的“探险游”,感受自然未经雕饰之美,激发自身潜在活力,是很有意义的一项活动。 需要明确的是,探险游的本质也是旅游,是为了更好愉悦身心,而不是给自己造成伤害,如此说来,那种一味追求另类刺激,无视恶劣自然环境,把旅游“禁区”当成旅游景区的旅游方式,是不可取的。 由于旅游者自身装备欠缺,对可能出现的危险考虑不周,加之我国当前专业的旅游救援尚不健全,一旦出现危险,缺乏安全保障的“探险游”就可能变成“冒险游”。 在传统的旅游安全问题之外,国家旅游局已经在今年8月特别发出了《莫让“探险游”成“冒险游”》的旅游服务警示。 探险的前提是明白风险,任何形式的旅游都必须确保自身安全。 驴友们在组织“探险游”时,要有为自己负责、为家庭负责、为社会负责的意识,千万别拿生命当赌注,禁止旅游的地方绝不要涉足。 作“探险游”之前也要多做点功课,多学一些专业的户外生存知识,把未知的危险考虑得更加充分一些,提前做好各种应急准备工作。 要结合自身体能条件,谨慎选择旅游地点,为自己的旅游系上“安全绳”。 这样的旅游,才能更加快乐,更加安全。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www.srwj168.com.cn/keji312/23526.html
后 iPhone15系列 国人也很真实 降价 份额已重回市场
嘴馋 竟用弹弓打了82只麻雀!北京一男子获刑7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