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06年起,我国向中东地区派出首支维和部队——赴黎巴嫩维和部队,部署在黎南部地区。主要担负扫雷排爆、工程建设维护、医疗救治等任务。目前,中国维和部队由1支多功能工兵分队、1支建筑工兵分队和1支医疗分队组成。 近期,随着黎以冲突骤然升级,正在黎巴嫩执行维和任务的中国第22批赴黎巴嫩维和部队的安危,也受到国人关注。
中国第22批赴黎维和建筑工兵分队政工组组长 何雷: 我们在去年巴以冲突爆发后,顶着极大安全风险进行轮换,执行“蓝线”工程施工,人道主义援助等维和任务。对于我们赴黎维和建筑工兵分队来说,从来到这里的 第一天起,警报声、枪声、炸弹声等等都不绝于耳,火箭弹、无人机往来不断,战机时常在头顶释放音爆进行威慑。 距离我们营区最近的爆炸点不足1公里,弹片砸落在营区, 我们每名维和官兵无论是在执行任务还是在营区,都要求全程穿戴防护装具,随时应对可能发生的交火、恐怖袭击等险情。 此外,我们增设了战备食品、医疗器材、通信设备、日常用品等6类1000余件防护保障物资。截至目前,所有人员全部在岗,状态良好。
雇佣兵真的有吗现在还有吗?在哪有几个
雇佣兵从出现后就没有覆灭呢。 因为雇佣兵是一只靠战争吃饭的人。 现在EO 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私营武装雇佣兵公司该公司聘请的军事专家多来自南非、北美、欧洲、新西兰和澳大利亚,兵源主要来自南非和纳米比亚,拥有储备兵力数千人,全是训练有素的退役军人。 20世纪90年代以来,EO公司生意兴隆。 1994年,它派出一支小型快速部署的、有着良好的空中保护和装甲的雇佣部队,几天内就平息了卢旺达的危机,轻轻松松赚了几千万美元。 塞拉利昂自1991年发生内乱以来,反政府武装攻势凌厉,政府军节节败退。 无奈之下政府于1995年和EO签订了一份为期两年的合同。 EO派出300名雇佣军协助政府军作战。 不出几个月,反政府武装即溃不成军,不得不与政府军签署了和平协议。 EO公司当然报酬不菲,不仅每月有120万美元进账,还得到了钻石矿的开采权。 不久,巴布亚新几内亚又找上门来,请求EO帮它围剿闹独立已达9年之久的反政府武装。 这一次,由于巴政府后来发生的政变而中断了合同,但EO仍然从中获得了3600万美元的高额利润。 1998年6月,EO公司再传“佳音”:它在过去两年半里对安哥拉政府的鼎力相助终于使反政府武装同意谈判了。 安哥拉政府为此支付了6000万美元,而EO所付出的代价仅为20名雇佣兵的死亡。 西班牙外籍军团的历史充满了矛盾,本国老百姓赞美他们的英勇,连军团之歌《死亡恋人》也家喻户晓,但这支野蛮军团也让老百姓痛恨过,正是它帮助佛朗哥毁灭了西班牙共和政体,使西班牙蒙受了30多年的独裁统治。 西班牙外籍军团成立于1920年,起初只招收来自摩洛哥、毛里塔尼亚的摩尔人,主要对付北非殖民地的里夫部落武装,二者作风异常相似,凶猛好斗且不留俘虏。 西班牙陆军总监里维拉将军到前线视察,每个列队迎接的外籍军团士兵的枪尖上都挑着一颗敌人的头颅,里维拉差点晕倒在地。 在同敌人的战斗中,西班牙外籍军团往往承受了近乎全军覆没的伤亡,一度只剩下部队番号。 1922年,首任外籍军团司令沃龙佐拉中校在率部突围时被里夫人用乱刀砍死,而继任者便是后来大名鼎鼎的佛朗哥。 1936年西班牙内战爆发,佛朗哥靠自己的号召力,将这支战斗力最强的西班牙部队拉了过来,充当镇压人民的刽子手。 佛朗哥死后,西班牙加入北约,外籍军团的名称改为“西班牙兵团”,但人们仍习惯称它为“外籍军团”。 目前,外国人要加入这支部队,只需向西班牙当地警察局或西班牙驻外使馆申请,外籍军团会安排申请者观看相关电影,假如申请者看完电影后还愿意加入,那么他就可签约加入。 加入外籍军团后,申请者会接受非常残酷的训练,甚至有报道称外籍军团在演习的时候,用的都是真枪实弹,因此伤亡在所难免。 如今,外籍军团多次参与国际维和任务,一些军事专家称这是一支纪律严明、专业素质非常高的部队。 西班牙年轻人现已不在乎外籍军团过去犯了什么错,反而视加入外籍军团为莫大的光荣。 西班牙自2002年开始全面实施募兵制,许多军种都在烦恼招收不到足够的兵员,唯独外籍军团没有这样的担忧,因为外籍军团里所有的战士,从来都是不请自来的。 □法国外籍军团法国历来有使用外籍部队的传统。 1831年,法国国王路易·菲利普命令成立常备编制的外籍军团,专门征集外国人入伍,从此出现了世界上最成功的雇佣兵组织。 目前该军团有100多个国籍的士兵,官兵约8000人,他们穿着标准法国陆军制服,但在某些特别配件上显示着自己的特殊地位,最著名的配件就是白色高顶军帽。 出于成员宗教的考虑,外籍军团允许成员保留胡须。 法国外籍军团常年在巴黎、马赛和尼姆等城市设立募兵处,每年招收新兵约1000名,报考人员十分踊跃。 法国政府为报名者制定了三条最基本的要求:年龄从17岁到40岁;持有有效身份证件;如实申报个人情况。 符合以上条件你就可以提出申请要求,但申请之后还要接受一系列调查和筛选,比如犯罪情况调查、传染病调查等。 外籍军团喜欢录用东方人,而不太喜欢黑肤色的人,认为黄种人听话,黑人难管理。 据称,只有20%的人有幸通过前几关,赴卡斯特诺德利兵营参加为期4个月的新兵训练。 新兵不必对法国宣誓,但是必须对外籍军团宣誓:“军团就是我的祖国。 ”外籍军团能够吸引众多国籍的年轻人报考,首先是因为军团作战勇敢,素有“法军敢死队”之称,富有刺激性,不少年轻人都以加入外籍军团而自豪;其次是随着西方社会失业人数增加,寻找工作越来越难,而在外籍军团服役相对稳定,只要本人愿意,干上20年都没有问题,满20年后,每月可领到2000欧元的养老金。 而对那些想移居法国的外籍青年来说,最大诱惑是加入军团的人在服役5年后会优先加入法国国籍。 外籍军团现有9个作战团,其中第2外籍伞兵团能够在24小时之内到达世界上任何指定地点,以“随到随战”的能力而知名。 外籍军团还有句非正式格言“自己搞定”,意思是军团每个成员都是精英分子,他们应该有很强的处理问题的能力。 外籍军团曾与美国海军陆战队举行多次野外生存训练比赛,外籍军团士兵的通过率达到95%以上,而大部分美国海军陆战队员却无法通过。 法国外籍军团的战史也颇为丰富。 1863年4月30日,在墨西哥卡梅隆高地,法国外籍军团的65名官兵抵挡住了2000名墨西哥士兵的进攻,战斗到最后一人。 外籍军团特意将这一天定为卡梅隆纪念日,每年都被军团分队庆祝。 外籍军团长期充当法国对外征服的先锋,1954年曾在奠边府惨遭越南人重创。 如今,外籍军团开始改变功能,成为法国快速反应部队,只负责海外领地和领事馆的安全保卫,近年来一般从事非洲及中东地区的维护任务。 □哥萨克雇佣军在北高加索的城镇乡村里,到处都有这样的小广告:“漂亮女人和1500美元的赏金并不遥远,只要你能把一颗哥萨克人的人头送到某某地方。 ”这些由车臣分裂武装散发的小广告充分说明一点:为俄军方和地方强力部门服务的哥萨克雇佣兵已成为他们的克星。 苏联解体后,生活在顿河、中亚和远东的哥萨克人再度成为独联体乃至全世界炙手可热的雇佣兵来源。 近年来,俄境内的哥萨克准军事组织拥有100多万兵员,随时愿为国家政府、商业寡头乃至军火大亨效劳。 哥萨克人最突出的特点是他们对武器有天生的热爱以及对使命的忠诚,2000年3月,在车臣剿匪的90名哥萨克伞兵与2500名匪徒激战3天,平均一个伞兵对付20多个非法武装分子,他们与顽匪战斗到最后一刻,只有6人生还,感动了整个俄罗斯。 目前在动荡的高加索地区,哥萨克人自发成立了“军事协会”,只需交纳650卢布会费即可加入,他们有统一发放的服装和武器。 “军事协会”负责人透露,不久前他们与半独立的阿布哈兹地区领导人签署了一份合同,合同规定为避免阿布哈兹公民遭受格鲁吉亚政府军的伤害,哥萨克人将提供一个骑兵军的维和部队,这份合同居然还得到苏呼米师第2公证处的“公证”。 谁都不会忘记,在1992年~1993年,格鲁吉亚政府军与境内的阿布哈兹分裂武装爆发第一次冲突时,由哥萨克人组成的多支特种兵分队自愿前往战区,打得格政府军落荒而逃。 另据英国《泰晤士报》报道,普京总统正推动联邦委员会通过一份议案,雇佣哥萨克人组成反恐特种部队,维护动荡的高加索地区的法律与秩序,打击恐怖主义。 如果这项议案获得通过,将有约60万哥萨克人能够加入这些部队。 这一举措意味着在被冷落90多年后,哥萨克人又重新回到了他们传统的角色——担当俄罗斯的保卫者。 □尼泊尔廓尔喀部队他们个子不高,但非常凶狠,据说战斗中,他们的牛腿弯刀一旦出鞘就必须见血,这就是尼泊尔特有的廓尔喀雇佣兵。 19世纪初,英国入侵尼泊尔,发现廓尔喀人忠诚耐战,于是就招募这些山民建立了一支殖民武装,1857年印度次大陆起义时,要不是廓尔喀联队为英军浴血奋战,英国对南亚的殖民统治就不可能延续到20世纪。 在英国人的调教下,来自山区的廓尔喀人心里产生了自己比印度人更高贵的想法,在镇压印度独立运动时也下得了狠手。 1919年阿姆利则惨案中,廓尔喀雇佣兵用机枪向和平示威人群扫射长达一个小时,数以千计的锡克教徒和印度教徒死于非命。 1947年印度独立时,根据英、印、尼三方《加德满都协定》,印度瓜分了80%的廓尔喀部队,规模达到18个联队(相当于步兵营),成为印军最著名的部队,印军习惯把他们称为“托马”。 据称,廓尔喀民族是反应迟钝、感情冷漠的民族,正是由于这个原因才使廓尔喀人成为杰出的士兵,他们在激烈的战斗中仍能泰然处之,极为冷静。 虽然廓尔喀人不具有锡克人的那种热忱,但其脾性中蕴藏着一种不屈不挠的韧性,每当感受到生活中的真正乐趣,廓尔喀人便感到由衷的高兴。 与众不同的是,当对生活感到厌倦时,他们没有那种牢骚满腹、吹毛求疵的恶习。 当受到挫折或面对苦难时,他们又若无其事,谈笑如常。 廓尔喀士兵大多为生活所迫,世代以当兵为业,不少廓尔喀人毫不掩饰地说:“我到印度当兵就是为了钱,没有其他目的。 ”为保住饭碗,他们一般能逆来顺受,盲目服从,认为“食君之禄,分君之忧”,理所当然。 据说,廓尔喀士兵没有命令绝不乱动,即使一天不吃饭,命令他坐着,他也不会离开。 他们具有山民的性格,平时沉默寡言,但是使起性子来,就无法控制。 一旦发起脾气,就会像火山一样爆发,不顾死活地和你拼命。 1999年5月下旬,穆斯林游击队占领了泰格尔山,直接威胁印度在克什米尔的统治。 为了夺回阵地,印军一支具有150多年历史的廓尔喀步枪联队从山的侧面向顶峰发起进攻。 他们的处境实在艰难,士兵沿着陡峭且毫无掩护的山坡一米一米地向上攀爬,每人还得背着重达25公斤的行军包。 居高临下的游击队甚至懒得向这些士兵开枪,他们等到廓尔喀士兵费力地爬到半山腰之时,就向山下扔石头,用这种“滚石战术”把廓尔喀人砸得尸横遍野。 但廓尔喀人有着死战不退的传统,在他们的战争辞典中只有“战斗”和“战死”两个词。 最后在炮兵掩护下,11名擅长攀登的廓尔喀人组成敢死队,继续向主峰攀登。 敢死队队员匍匐在地面,利用炮击留下的弹坑作为掩蔽所,他们一边躲避,一边灵巧地使用手雷还击敌军的机枪。 尽管游击队火力猛烈,敢死队队员还是在一米一米地向前挪动,终于接近了敌军阵地,白刃战随即展开。 经过5个小时的搏斗,泰格尔山回到印军手中。 11名敢死队队员用尼泊尔土语报告:“长官,11个廓尔喀人上战场,11个廓尔喀人凯旋。 ”□以色列IZO雇佣兵公司当今世界,以色列雇佣兵数量最多,遍布全球。 该国长期处于战争状态,造就了一批极具杀伤力的战斗人员,这些军人的冷酷无情与内心忠诚使他们在全球雇佣兵市场上异常抢手。 如今,IZO公司是以色列最著名的雇佣兵出口机构,其提供的私人保镖在菲律宾、美国和西非国家相当受欢迎,一些富豪甚至拥有由IZO公司训练的私有军队。 拉美军事集团也以聘用IZO公司顾问为一种时尚。 此外在去年黎以冲突中,IZO公司受命于以色列总参谋部,提供大量雇员从事间谍、识别真主党火箭基地和敌后暗杀等活动,真可谓“哪里有战争,哪里就有IZO的雇佣兵”。 虽然现代媒体已将雇佣兵更名为“独立军事承包商”,但并不意味着这个现象消失了。 如今,雇佣兵集团每年获利高达1000亿美元,预计到2010年将飙升至2000亿美元。 本文介绍的是全球最著名的五个雇佣兵集团。
中国为世界和平做出了哪些贡献
1、在外交上不与任何大国结盟(不结盟政策);不以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异同论亲疏,愿意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所有国家建立友好关系;改善和发展同周边国家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关系;
2、在指导思想上,提出了和平崛起的战略性指导方针,为中国和平崛起提供了指导思想为中国的和平崛起铺平了道路,是世界上又出现了一个负责任的,不侵略的和平崛起的大国
3、一带一路倡议:2018年国际和平日纪念活动18日至20日在南京举行。 活动期间,多国前政要赞赏中国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和“一带一路”倡议,高度评价了中国在推动世界和平方面作出的贡献。
中国是联合国维和行动的重要参与者,对维护世界和平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为世界各国合作提供了良好的方案,如今亚洲、非洲和南美洲的众多国家已经参与到“一带一路”倡议的基础设施建设中去,希望未来更多的国家也能参与进去。
4、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尼泊尔前总理普拉昌达在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表示,如今世界已经像一个“地球村”一样,世界各国是一个命运共同体。 习近平主席提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对促进世界和平与稳定有巨大作用。
普拉昌达认为,现在世界上还有很多地方仍处于混乱的形势之下,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与“一带一路”倡议有一脉相承的地方。 他认为“一带一路”倡议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推动经济发展,也为爱好和平及稳定的国家提供了一个新的机遇。
5、提出中国主张,中国方案:中国采用全面深化改革这剂良方,5年来推出1500多项改革举措,推动改革呈现全面发力、多点突破、纵深推进的局面,推动经济稳中向好的态势不断巩固,为世界各国改革发展提供了“中国经验”“中国思路”。
5年来,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发起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推动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全球治理提供了“中国主张”“中国方案”。 事实充分证明,中国是世界和平建设者、全球发展贡献者、国际秩序维护者。
扩展资料:
军事力量上的贡献:中国维和部队
截至2013年11月底,中国“蓝盔”部队已参加了中国共参与联合国18项维和行动,共派出维和士兵九千多名,在维护世界和平方面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11名军(警)官和5名士兵在执行维和任务中牺牲。 我军共有10支维和分队1546人部署在4个联合国任务区,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派出维和官兵最多的国家之一。
在“世界火炉”苏丹,中国工兵营创造了惊人的“中国速度”——仅用3天便将从维和营地通往瓦乌机场的公路修通。
在刚果(金),中国军人20天就使一片杂草丛生、乱石遍地的山坡变成了一座平坦整洁的军营。
在利比里亚,中国运输分队保障范围辐射利比里亚全境,是驻利46支国际维和部队的运输保障中枢。联利团一名高级官员形象地称赞说:“联利团任务是在中国运输分队车轮支撑下推进的!”
在黎巴嫩,中国维和工兵营牢记使命,顽强拼搏,出色完成了各项任务。 黎以冲突期间,他们处乱不惊,正确判断形势,果断处置情况,赢得了国际社会的高度称赞,成为冲突期间发挥作用最突出的联黎部队之一。
自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以来,中国维和工兵部队共修筑修复道路1万多公里、架设维修桥梁207座、排除爆炸物7500多枚;运输部队共运送物资21 万吨、行驶里程350万公里;医疗部队共接诊近3万例病人。
2018年9月21日,中国第4批赴南苏丹(朱巴)维和步兵营授勋仪式在位于首都朱巴的联合国营地举行,联合国驻南苏丹特派团(联南苏团)授予我维和步兵营全体官兵“和平荣誉勋章”,以表彰他们在维护南苏丹和平事业中所作出的贡献。
‘’国际提高地雷意识和协助地雷行动日‘’是哪一天?
4月4日,是国际提高地雷意识和协助地雷行动日,今年的主题是“有求必应,以人为本”。
当今世界已埋下地雷1亿多颗,每年新埋设地雷在200万颗以上。
专家悲观地估计,要排完地球上埋设的所有地雷,至少还需要100年。
触雷之殇
战争的硝烟虽已散去,但伤痛的幽灵仍在飘荡。
二战结束后,全球100万人死于地雷。 至少有78个国家受到地雷和战争遗留爆炸物的影响,每年有至人受伤或丧生。 在中越边境的“地雷村”,“家家都有假肢和拐杖”成为最真实的写照。
云南沙仁寨&八里村
自1979年以来,云南省文山州因不慎触雷致伤残人数近6000人,年龄从8岁到84岁,动物牲畜死伤更是无法统计,因为有地雷,文山还有数万亩土地不能耕种。
文山沙仁寨,87名村民被地雷炸得只剩下78条腿。 和越南一山之隔的八里河村,几乎每家每户都有被地雷炸过的经历,被炸得断脚断腿的有上百人,平均每户都少了一条腿。 村里触雷最多的一位村民曾经被炸三次,失去了右腿和左眼,体内至今还有80多块弹片,每次坐火车通过安检时都会响。
广西隘口村&卡凤村
紧邻中越边境的隘口村,村里的殷富之家几乎都有一个或多个缺胳膊少腿的人,为了边贸生意被地雷炸死炸伤者有几十个。
卡凤村村公所10个人坐在一起吃饭,一次爆炸过后,只剩下9条腿,另外11条腿则已成为边境雷场中不幸的记忆。 百来口人的卡凤村,有30多名男人命丧雷场。
一位军事家说过:“在全球,最难清除的战争痕迹不是倒垮的楼房和毁坏的桥梁,而是地雷。”
为了清除这最难清除的战争痕迹,中国军人一直在奋勇前行。
为了青山苍翠、大地春回,更为了边疆发展、人民幸福,扫雷战士不畏苦累、不畏生死,用自己的行动践行着一份和平的承诺。
1992年4月至1994年9月,第一次边境大扫雷。 清除边境1353公里的雷带,扫除20多个雷种的地雷28万余枚、其它爆炸物12万余枚(发)。
1997年10月至1999年3月,第二次边境大扫雷。 由云南省军区510名官兵组成5个扫雷队完成作业,在中越边境云南段扫雷面积109.67平方公里,封围雷区59.16平方公里。 一共扫除地雷50多万枚、爆炸物18万多发(件)。
2001年9月至2008年10月,中越双方在勘定两国陆地边界期间,共同组织了较小规模的勘界排雷。
2015年11月,第三次边境大面积扫雷作业正式展开。 这一次誓要终结雷患,抹去祖国母亲这块30余年未被治愈的伤疤,预计在2017年年底前完成。
扫雷之难
雷的种类多,密度大
上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中越边境云南段埋设约130万余枚地雷、48万余枚(发)各类爆炸物,形成大小不等、断续分布的161个混乱雷场,面积约289平方公里。
而且,这是由多型号地雷组成的混合型雷场,有58式防步兵压发雷、59式防步兵绊发雷、土制木壳雷等,不同种类的地雷引发原理不一样,排爆手段也不同。
时间久远、地形复杂
从1979年算到现在,已经有将近三十多年的时间了。 很多地雷和爆炸物已经严重锈蚀,一触即发。 再加上云南、广西地区山高林密,雨水较多,泥石流和山洪频发,一场大雨过后,有的雷可能被冲到路边,而有的,则可能被深埋到土里,排雷作业的难度和危险性增大。
扫雷这件事儿
防护服、小铁锹、小剪刀、小红旗、探雷针、探雷器是常见的扫雷装备。 在第三次边境大面积扫雷行动中,还投入了扫雷机器人,它可以代替工兵探测、清除陆战场的地雷障碍,以避免不必要的人员伤亡。
在扫雷行动中,扫雷官兵会根据不同的地形条件,采取人工搜排、火箭弹爆破扫雷、扫雷弹爆破排雷、纵火毁雷、机械扫雷和机器人排雷等方法。
根据扫雷一般的操作流程,官兵先用火箭爆破器和扫雷爆破筒,对雷场目标地域进行爆破,以此开辟排雷通道。 然后,用喷火枪引燃排雷通道地表植被,引爆裸露地雷。
过去的几十年间,无数战士在一个个雷场上抛洒着他们的青春与热血,有的,甚至永远留在了那片土地上。
1994年5月24日,战士谢飞在进行排雷作业时不幸压响2枚防步兵雷,壮烈牺牲,那一天,他刚满20岁,参加排雷队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探查出地雷2320枚,亲手排除地雷1400多枚,先后4次在危险关头救护战友。
1998年4月13日,战士何元超在中越边境广西段油隘地区的排雷作业中,一块在爆破中被震松的大岩石突然从坡顶滚下来,触响了他右侧3米外一枚防步兵地雷,正在作业的何元超头部受伤,壮烈牺牲。他身上有一封写给同学还没来得及发出的信,“今天是我20岁的生日,20岁的生命多么年轻,假若祖国需要,又何必吝惜这年轻……”
1999年3月13日,战士王华在老山某高地冒着40多摄氏度的高温,带领新战士排除地雷、手榴弹,在排雷返回途中,被爆炸的手榴弹弹片击中,不幸牺牲。
2016年6月4日,战士程俊辉在排雷过程中脚下巨石突然崩塌,不幸坠落至30多米深的谷底,年轻的生命永远定格在了22岁。
在海外扫雷的中国军人
2006年4月,中国应联合国邀请首次派遣部队赴黎巴嫩执行维和任务。 其中,被称为“刀尖上的舞蹈”的扫雷排爆,是中国赴黎维和部队担负的主要任务。
黎巴嫩南部与以色列之间的临时边界线“蓝线”地区被视作“死亡地带”。 上世纪70年代以来,双方在这一地区设置了上千个雷场,埋下数以十万计枚各种地雷。
在那里,除了直面扫雷作业中的危险,受黎以冲突、恐怖袭击等因素影响,中国维和官兵还时刻面临着生命威胁。
但是,就在那片被死亡笼罩的地方,中国维和部队官兵一直坚守着。
他们的付出,当地人看在眼里,感激在心。
当地人丽莎说: “是中国官兵给了我们生的希望。 ”正当他们绝望之际,村子里出现了一群黄皮肤、黑眼睛的中国军人,他们冒着生命危险,挨家挨户搜排危险角落,采取人工方式将未爆炸弹一颗颗清除。 “我不知道他们是谁,也不知道他们叫什么名字,但我永远记得他们肩膀上的五星红旗。 ”
哈立德是一位农场主,经营着“蓝线”附近的一片土地,受之前战争的影响,他的土地里布满了地雷。 哈立德说:“多亏中国军人解除了我的后顾之忧。 ”这些年,一批批中国扫雷官兵在他的土地上接力排雷,如今农场早已重现往日的生机。 “他们还从中国带来蔬菜种子,教我种起了大棚蔬菜,让我彻底摆脱了困境。 ”
十多年来,中国赴黎维和部队创下扫雷“零伤亡、零事故”和“数量最多、速度最快”的优异成绩。 德国、法国、印度等多个国家的维和官兵先后前来学习扫雷经验。 “中国式排雷”已成为这支部队在联合国驻黎巴嫩南部临时部队(联黎部队)中一张闪亮的名片。
扫雷:历史的解锁
雷场,是历史的遗留,而扫雷,则是历史的解锁。
每次扫雷结束后,官兵们都会进行一个中国独有的交接仪式。 他们手挽着手,竖着走一遍,横着走一遍,走遍角角落落。 他们冒着有可能伤残的危险,用自己的宝贵生命向人民保证:“我们已将地雷彻底扫净了!”
不管时间如何流逝,当扫雷官兵把一座座绝对安全的青山、一片片净土交给百姓时,他们也会和这些山、这些土地一起被祖国和人民甚至海外友人永远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