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不适合儿童 三高 等中老年常见病为什么盯上儿童 儿童食品

儿童食品

长得胖不等于长得好。据报道,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这些中老年常见病正在悄悄潜入校园,盯上了少年儿童。“小朋友常买的辣条,是典型的高糖高盐高油零食,为孩子的健康埋下隐患。”市人大代表殷浩的关注点是“儿童零食”。

殷浩呼吁,进一步加强儿童健康零食领域管理,指导儿童合理膳食,形成健康饮食行为。日前,这份建议得到最新答复。市卫健委表示,将组织开展“营养选择”分级标识,更好的指导消费者快速、简单地选择健康饮料,试点企业将于今年标注符合要求的“营养选择”分级标识。

慢性病正年轻化

辣条辣中带甜,却暗藏过量防腐剂和添加剂;果条看似诱人,实则色素与香精满满,还可能带来窒息风险;薯片香脆可口,但高油高钠加隐藏的重金属;碳酸饮料,不仅侵蚀孩子的牙齿,还影响钙质吸收,可能影响孩子长高。

儿童营养是世界发展的重要议题。调查数据显示,上海18%的家长表示,孩子每天都吃零食,51.8%的家长表示,孩子几乎每天都吃零食。上海儿童购买休闲食品和瓶装饮料的月平均支出约292.9元,日均消费约10元。上海市学生体质健康中心2013年发布的数据显示,上海儿童的肥胖率为17.8%,也就是上海有26.7万肥胖儿童。

“现在的零食花样繁多、口味丰富,孩子们很难抵挡诱惑。但这些高糖、高脂、高钠的零食给孩子的身体造成越来越大的负担,是导致孩子肥胖和慢性病的罪魁祸首。”殷浩说。

过量摄入不健康零食会带来哪些危害?首先就是引发超重肥胖。儿童零食常含有高热量和高脂肪,其过量摄入可导致儿童能量过剩,进而引发肥胖,损害孩子的身体健康。殷浩发现,目前市售的儿童零食通常富含糖分和脂肪,但缺乏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等必需营养素。这种不平衡的饮食习惯可能导致营养不良、免疫力下降等健康问题。

“大量摄入含糖零食会显著增加儿童患龋齿的风险。龋齿不仅损害口腔健康,还可能影响孩子的饮食习惯和心理状态。”

更不乐观的是,长期过量摄入不健康食品可能导致身体负担加重,增加慢性病,如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的发病风险。这一趋势尤其在年轻人群中显著。

“儿童食品”名不副实

“不吃、少吃零食是最好的保护,但完全禁止孩子吃零食并不现实。”在殷浩看来,如果能够提高儿童零食的市场准入门槛,同时给孩子和父母有关选购零食规范的知识科普,相信会带来较大帮助。

他发现,市场上对儿童零食存在一些混淆概念的问题。比如有些商家在食品上标注“儿童”字样,而这些商品实际成分却与宣传不符。所谓“儿童食品”,使用的是成人食物的标准和原辅料,最后却打着儿童食品的标签卖给消费者。

中国消费者协会曾发布消费警示指出:在我国,除3周岁以下婴幼儿必需食品外,尚无有关儿童食品的概念和相关食品标准。即使标注“儿童”字样或印有儿童头像(卡通)的食品,也只能按普通食品标准进行管理。

中国营养学会曾经起草《中国儿童青少年零食消费指南》,“但只是从概念上进行了区分,没有给出具体的参考指标量,家长们苦于专业知识匮乏,很难以此为孩子选择合适的零食。”殷浩说,中国副食流通协会也曾联合发布过的《儿童零食通用要求》团体标准,对儿童零食营养健康和安全性等方面进行了规定。但是作为团队标准,对企业并没有约束力。

相比较之下,国外一些城市对“儿童零食”,美国农业部的“校园聪明零食”规定从2014年就开始生效,要求学校在上课期间出售的所有食品都必须符合营养标准。学校智能零食法规适用于学校商店、自动售货机以及其他任何向学生出售食品的场所点菜销售的食品。该规定的目标包括减少总能量摄入,减少固体脂肪和糖分的摄入以及钠的摄入量。

再比如,日本的儿童零食标准严格,厚生劳动省和日本婴儿食品协会等都对儿童食品有明确规定。其中包括品质、卫生、原料、营养成分、包装容器的材料和规格等,就连商品上标识成分的文字大小,都有明确的规定,不能过小而让购买者看不清。

新加坡从2022年12月起实施含糖预包装饮料的营养标签计划,将所有上架饮料按照所含有的糖分和饱和脂肪分为A、B、C、D的4个等级。被列为C级、D级的营养级饮料必须在包装正面贴上Nutri-Grade标签,D级饮料不得在所有媒体平台上做广告宣传。

“这些国家和城市的做法值得借鉴。”殷浩建议,上海率先出台儿童零食的地方标准。这些标准应涵盖原料要求、感官特性、营养成分、微生物指标及食品添加剂等方面,由地方卫生机构或专家团队制定并执行。同时,为家长提供健康零食的选择指南,以促进更为明智的消费决策。

他还建议,在制定相关标准的基础上,进一步实施针对儿童零食企业的引导措施。激励企业生产和销售更多营养均衡的儿童食品。同时,应对高糖、高热量零食的广告与销售加以限制,并逐步实行儿童零食分级标签和购买建议,以明确指导消费者。

另外,通过网络宣传、学校教育等多种渠道,全面推广营养知识,尤其是在孩子和家长中树立选择健康零食的意识。

从供给侧改善学生营养水平

“我们正开展含糖饮料健康提示标识与‘营养选择’分级标识试点工作。”市卫健委表示,为积极落实《上海市爱国卫生与健康促进条例》关于合理膳食、三减倡议、含糖饮料健康标识设置、中小学校营养餐标准等条款要求,契合当前本市儿童青少年对健康饮品选择指导的迫切需要,上海在全国率先推进含糖饮料健康提示标识宣传教育,制定《含糖饮料健康提示标识的制作样式及设置规范(试行)》,组织开展含糖饮料健康提示标识试点工作,科学评估了含糖饮料标识在提升市民含糖饮料知识和健康意识、优化饮品选购行为方面的成效。

同时,组织开展“营养选择”分级标识,更好的指导消费者快速、简单地选择健康饮料,并将此项工作纳入“上海市营养健康指导试点项目”中,试点企业将于今年陆续在其产品销售菜单、饮料外包装或线上点单程序等醒目位置标注符合要求的“营养选择”分级标识。

学校是保障儿童青少年营养,开展营养教育的关键场所。“我们正开展学生营养餐标准研制与干预试点。”市卫健委表示,组织市疾控中心牵头开展《学生营养餐供应要求》标准研制,拟建立符合上海市中小学生膳食特点,具有地方特色,可解决上海市营养供给实际问题的中小学学生餐供应要求,从供给侧改善学生营养水平。

据悉,闵行、松江区开展上海市学生营养餐试点项目,形成了学生营养菜谱200套,采取学生营养餐、学生健康教育、学校及供餐人员培训等组合干预方式,对纳入试点的小学及初中进行为期一学期的试点干预,着重调查试点学校午餐营养、餐食口味、学生健康水平、健康行为及学校、家长对学生营养的认识变化,评估试点干预效果。

市教委表示,本市积极建设“营养健康学校”试点示范,2023-2024年本市新增营养健康学校45家,累计建设52家。各中小学校与幼儿园落实食品安全校(园)长负责制与相关负责人陪餐制,积极探索家长陪餐制,开展学生餐营养健康研究。在全市101所中小学校进行推广应用“上海市儿童青少年健康促进模式优化与实践”。“下一步,将继续依托学校教育阵地,积极通过多种渠道,持续做好学生健康饮食教育工作,推广营养健康知识,提升健康饮食教育素养。”

针对市场上儿童零食鱼龙混杂的情况,市市场监管局表示,将加强对儿童食品生产经营企业的日常监督检查。加强对婴幼儿配方食品及儿童食品标识的监督管理,规范食品标识的标注,防止质量欺诈。为切实维护和保障广大儿童的健康和权益,

“我们将强化儿童食品的监督抽检。”市市场监管局表示,以广大儿童日常生活消费关系密切的食品品种为重点品种,如婴幼儿配方食品、特殊膳食食品、乳制品、糖果制品、饮料、冷冻饮品、薯类和膨化食品、饼干等,以中小学和托幼机构食堂为重点场所,安排专项监督抽检计划,突出食品添加剂、易添加的非食用物质、微生物、污染物等项目指标,近三年共开展各类儿童食品监督抽检3.2万批次,每年合格率均达99%以上。“下一步,将持续加强儿童食品的监督检查和抽检监测,及时发现和消除食品安全隐患,确保广大儿童饮食安全。”

微信编辑:糖炒栗子

健康饮食 饮品 还原事实,洞悉真相。

欢迎关注,留言举报!

除了辟谣,这里还关注网络热点,及时回应网友关切,追踪事件进展。


三鹿奶粉受害儿童现在怎么样了

三鹿奶粉受害儿童现在怎么样了孩子每天都需要不断的成长,作为父母,我们要给孩子一个健康美丽的生活环境。 从孩子刚开始吃奶粉开始,我们就希望给孩子选择更好的奶粉,让她从奶粉中吸收更多的营养,希望孩子健康成长。 但现在说到奶粉,大家可能都不会忘记2008年的“三鹿毒奶粉”事件。 这件事发生后,很多家长心碎,不愿提起当年的悲惨事件,但如今13年都过去了,那些孩子过得不好,现在的情况让人心疼。 那些喝毒奶粉的孩子已经去世多年了。 他们现在怎么样了?1.体质虚弱小宝是13年前毒奶粉事件最严重的受害者之一。 孩子出生后体质比较虚弱。 再加上被毒奶粉袭击,身体越来越虚弱。 他从小就比其他孩子更容易生病。 得到细菌感染。 2.需要依赖药物治疗这起事件的受害者是康康。 奶粉之所以有害,是因为三聚氰胺,老康康患了肾结石,同时也是大头宝宝造成的并发症。 康康虽然保住了性命,但只能用药物来缓解毒奶粉的伤害。 毒奶粉事件不仅给普通民众蒙上了阴影,也让许多可爱的孩子们挥之不去、折磨着,让许多家庭泪流满面。 毒奶粉对儿童的影响一、儿童身心健康毒奶粉会直接影响孩子的生殖系统,对泌尿系统造成严重损害,外在表现为孩子头大或智力受损。 他们可能从小就吸毒奶粉。 随衫前着他们的成长,他们会逐渐意识到自己的身体与其他正常孩子的区别。 红宝宝很容易产生自卑感,甚至导致抑郁症。 2.对父母的精神打击儿童是毒奶粉的直接受害者,而父母的皮疹是间接团腊受害者。 说孩子是父母的心碎,孩子不能健康成长,被保守的病折磨着,作为父母心痛自然是理所当然的。 如果孩子害怕在学校被孤立,害怕被区别对待,当父母更害怕自己的孩子处于如此不同、不同的环境时,塌塌滑他们总是会担心无法保护自己的孩子,这是一种精神上的打击.3.不可逆转的智力损害毒奶粉对孩子造成的伤害不仅是身体上的,更是智力上的不可逆转的伤害。 随着孩子的成长,他们的技能需要不断的提高,他们的免疫力也需要不断的增强,但是当他们被毒奶粉侵犯时,就会对他们的智力产生影响。 这暴露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如果不慎选择奶粉,极有可能对孩子造成不可预知、不可预知的影响。 反向伤害。 因此,在给宝宝选择奶粉时,一定要注意:现在很多年轻妈妈可能买东西太随便了。 他们只看包装或品牌,他们可以带这样的衣服。 对于奶粉,要慎重选择,留意奶粉上的具体信息,比如与产地相关的成分比例等。 等等2、选择性重视品牌效应其实在选择的时候可以相信一些知名品牌。 要知道,如果东西不好,品牌就不会那么响亮。 一定程度上说明这个品牌的质量是可以信赖的。 我们可以货比三家,但从某种意义上说,奶粉不便宜,不好,也不贵。 我们周围可能有很多比我们更早成为父母的朋友。 你可以多咨询他们。 我每天都来这里,总比盲目的选择好。 毕竟如果我们朋友的宝宝也吃过这个奶粉,我们在给自己的孩子喂奶的时候会更放心。 结论:奶粉在宝宝的成长过程中是不可缺少的,对孩子的发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利用。 因此,家长一定要慎重选择更适合自己宝宝的奶粉。 飞鹤就是原来的三鹿现在市面上也有非常多的国产品牌,比如三鹿奶粉和飞鹤奶粉,对于这2款奶粉大家一定都不陌生吧,但是网传说飞鹤和三鹿有一些微妙的关系,很多人就非常的不解,就会上网找答案,我做了一点整理飞鹤和三鹿是什么关系,现在的飞鹤奶粉是不是以前的三鹿奶粉?飞鹤奶粉和三鹿奶粉是一点关系都没有的,它们是两个独立分开的奶粉品牌,飞鹤奶粉不是以前的三鹿奶粉,而且都是国内优质的奶粉品牌,都可以放心选择。 飞鹤奶粉已经成立了50多年,是国内最早的奶粉品牌之一,这么多年来飞鹤一直专注于中国宝宝的体质和母乳营养的研究,飞鹤奶粉是销售额过百亿的婴幼儿奶粉企业之一,这5年来一直获得食品品质评鉴大会金奖,每年都有7000万罐的销售量,是中国奶粉品牌的传奇,飞鹤奶粉的定位是更打造更适合中国宝宝体质的奶粉。 飞鹤奶粉的愿望是做最值得信赖与尊重的婴幼儿营养专家。 三鹿奶粉哪年开始掺的三鹿集团曾作为我国最大的奶粉制造商之一,销售连续15年占据全国第一,规模之大闻名中外,同样,三鹿毒奶粉事件却也一样震惊中外,更是给许多家庭留下了巨大的创伤。 提起三鹿,很多人都知道毒奶粉,却不知道它的董事长和代言人分别是谁?它又是从哪年才是掺入过量的三聚氰胺的呢?每个孩子都是家庭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 但三鹿毒奶粉,却让我们祖国的花朵遭受肾结石等疾病之苦,甚至死亡的威胁。 十年之殇,虽然三鹿奶粉的前董事长田文华已经被法律制裁,但仍然无法挽回那些受残害孩子健康的身体和快乐的童年,依然无法让那些受伤害的家庭正常的生活。 在三鹿毒奶粉事件爆发之后,更有消费者状告代言人邓婕,引发大议。 其实三鹿奶粉的代言人不止邓婕,更是有全国家喻户晓的倪萍、花儿乐队等人。 市民把受伤害的愤怒迁怒到明星代言人的身上,虽然可以理解作为受害者的情绪,但是这实属不为一个理智的做法。 毕竟最终的责任是在三鹿集团,代言人只是一个形象,没办法对其产品进行质检。 问题的本质在食品的安全,而不在于代言人的本身。 实际上,在2008年初,三鹿奶粉还获得了国务院颁发的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成为了国内乳品企业唯一一个获得此奖的,并且在6月被指定为中国航天员中心“航天乳饮料及乳粉”的唯一合伙人。 原本以为三鹿集团会一路亮灯,前途无量,万万没想到的是却在同年8月份被曝出毒奶粉事件,所有的光辉毁于一旦。 希望所有的国产品牌,也以三鹿奶粉为戒,时刻敲醒警钟,坚持为民造利的原则,路才会走的更远。 我喝三鹿奶粉长大的咋没事三鹿奶粉当时算中高端产品,挺贵的,基本不会有很多跟你一样喝着长大的。 三鹿奶粉当年主攻中老年市场。 三鹿记者身中10刀李翔遇害的原因至今仍是网友们讨论的热点,李翔的一位领导向记者证实,李翔生前只是关注了地沟油问题,但从未参与地沟油问题的报道。 目前没有任何证据能够证明李翔之死和报道地沟油有关。 李翔,河南洛阳电视台记者,2011年9月18日,身中十余刀身亡,9月21日,涉案的两名犯罪嫌疑人均已抓获归案。 9月27日,洛阳电视台遇害记者李翔的追悼会在洛阳市殡仪馆举行。 2011年9月21日,经过连续46小时侦查,备受国内媒体关注的“洛阳电视台记者李翔遇害”一案,得以成功告破。 涉案的两名犯罪嫌疑人均已抓获归案。 两名嫌犯一名叫张晓波,28岁;一名叫李俊召,24岁,均是洛阳市洛龙区安乐镇人。 嫌犯张晓波此前有抢劫前科,曾被判刑7年。 地沟油的危害:1、消化不良在炼制地沟油的过程中,动植物油经污染后发生酸败、氧化和分解等一系列化学变化,产生对人体有重毒性的物质,会引起消化不良、头痛、头晕、失眠、乏力、肝区不适等症状。 2、腹泻地沟油的制作过程注定了它的不卫生,其中含有的大量细菌、真菌等有害微生物一旦到达人的肠道,轻者会引发人们腹泻,重者则会引起人们恶心、呕吐等一系列肠胃疾病。 3、腹痛地沟油中混有大量污水、废品和洗涤剂,经过地下作坊的露天提炼,根本无法除去细菌和有害化学成分,会引起剧烈腹绞痛、贫血、中毒性肝病等症状。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百科-李翔

为了孩子,日本做了哪些努力

自二战后,日本的社会政策始终贯彻了“以经济建设、经济效率”为重点的方针(教育投入也相当大,20世纪衫洞50—70年代,每年把全部财政预算的20%以上投入到教育领域)。 在此政策下,日本的社会结构也随之发生了巨大变迁。

从家庭环境来看,原有的家族大聚居形式逐渐演变成现代核心式家庭。 这种家庭歼咐结构的简化使得育儿形式也发生了深刻变革。 此外,由于劳动制度上的特殊性,家庭中普遍存在着父亲“单身赴任”、长时间加班等现象(跟当今中国非常类似),这些因素都加剧了家庭中育儿的难度。 “爸爸你再不陪我,我就长大了”的梗,原来很早前就在日本出现了。

除此之外,日本上世纪70年代开始出现“出生率降低”的现象,到2005年日本人口首次出现负增长状况。 人们普遍认为,现代核心式家庭结构导致家庭的凝聚力被弱化,社区交流濒临崩溃,这些都进一步对整个社会的育儿环境造成了巨大阻力。

除上述宏观层面的背景因素外,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导致居住环境遭到严重污染(高速发展期)、原有空间被打破,儿童室外活动空间质和量均严重下降,或改枯使得更多的孩子被封闭在住宅建筑空间内部。 近年来,日本社会各个阶层都在呼吁,要尽快改善儿童成长环境。

独特的日本儿童教育

我曾经在日本留学过多年,日本对儿童的教育和成长环境的塑造方面,有三点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虽然中日社会所面临的城市发展阶段有颇多差异,依旧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

1、安全

安全性不仅仅包含社会治安,更包括交通、人、环境等诸多方面。

在日本,学龄前的儿童、小城市或者乡村的孩子,2-3岁就能够单独出门,在社区完成简单的购物行为;幼儿园阶段的儿童,日本同样采用校车接送,虽然没有美国校车的彪悍,却同样有美国校车所拥有的特权;而小学至高中的少年儿童,几乎没有家人接送(富豪除外),均采用公共交通自行上下学。

上下学时,社区的老人及主妇们会自发组成“护学岗”,指挥重要道路节点上的交通,沿途保证孩子的安全。 值得一提的是,在路上随意拍摄特定的幼儿或儿童的行为是法律禁止的。 可以看出,无论是法律层面,还是社会层面,都给予儿童最大的保护权限。

零食

上下学时,社区的老人及主妇们会自发组成“护学岗”,指挥重要道路节点上的交通,沿途保证孩子的安全。 值得一提的是,在路上随意拍摄特定的幼儿或儿童的行为是法律禁止的。 可以看出,无论是法律层面,还是社会层面,都给予儿童最大的保护权限。

儿童食品和相关产品的安全等级更不用说,“增稠剂”、“着色剂”、“卡拉胶”、“瓜尔胶”、“槐豆胶”......这些国内儿童食品中常见的添加剂压根不会出现在日本儿童的食品中,他们的食品都是按照同类别产品中的最高标准进行生产。

2、便利

原来不适合儿童

日本的每一个小区都会有一个play ground(游乐场),按人口比例设置。 Play ground里的秋千甚至还会顾及到不到一岁的孩子,用安全带把小婴儿固定,也有让大龄的孩子玩的普通的秋千,还有让他们攀爬的锁链或适合儿童攀爬的设施,可以做身体体能的训练。

相比国内的场所设计,日本家长带孩子出门从来都不是一个负担。 比如银行和医院,但凡是大人办事的地方,总会有一个角落留给小朋友,几本书、一些简单的玩具让孩子也可以打发时间,他们就不会乱吵乱闹或者四处走动。 而且,每一个儿童设施所在地一定都会有个公共卫生间,也有直饮水提供。

3、参与

在日本,各方社会力量都在积极地参与到儿童成长发育空间研究和实践中,开展了众多不同层次的现状调研和民间研讨,特别是现代城市的儿童友好型空间规划设计一定会邀请空间及设施的使用者——相应年龄段的孩子参与方案设计和实际体验,真正实现“公众参与”。 这一方法不仅用于儿童空间设计,同样用在一般的城市规划和设计上,使用者的意见得到了充分的尊重和吸收,由此得出的方案更能赢得使用者的青睐。

为孩子,日本做了哪些努力?

在日本,儿童成长环境的研究可谓涉及方方面面,从政策宏观层面到技术层面,从儿童行为学到儿童心理学,都做了细致的研究,并大力开展相关实践。

从目前的研究和实践来看,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要点:

1、游戏环境

游戏环境是儿童成长的重要育成环境,与50年前相比,现如今的游戏空间在急剧减少。 儿童游戏的四大要素包括:游戏空间、游戏方法、游戏时间及游戏团队。 研究表明,游戏的必要条件包括:自由、快乐、无偿、可重复性。

2、能力开发

一般来说,游乐被看做是学习和劳动的对立面,其实对孩子来说,游戏就是他们学习的方式,可以通过游戏学习到必要的能力。 其中包括身体机能、感性认知、社会性、创造性的开发以及自我意识和挑战性的培育。

根据统计,儿童的体格逐步增强(1960-2010年体重增加13%),但运动机能却下降明显。 根据日本文部科学省调查研究显示,在过去十年间,由于室外游戏环节的恶化,直接或间接的导致儿童的体力、运动能力降低了10%。 研究表明儿童需每日保证1小时的户外游乐时间。

3、多能力关联

游乐和学习、运动、交流、创造、欲望是相互关联的。 对日本某市的统计发现,学生学习的欲望从1965年的65%下降到2010年的40%。 此外,东京15岁少年中30%觉得“孤独”。

4、空间与人

游乐不仅仅对空间有需求,更需要人的参与。 目前城市地区的公园利用率普遍较低,城市开放性公园难以使家人放心让孩子单独在其中游戏,存在诱拐及其他危险的可能。 相反对于有成人带领的游乐空间不论从使用时间、使用次数及安全性等方面都受到较高评价。 人成了公园不可或缺的要素。

5、自然体验

在自然游戏及自然体验的过程中学习到应对危险的能力。 对原生态自然的体验,如积雪时户外活动,使得街道整体都变成了一个天然大游乐场,让孩子有了另一种体验。 但反过来也蕴含着一定的危险,如摔跤等,孩子可以在这类活动中学习到如何避免和应对。

6、脑发育

跑跳走等运动机能在20岁左右达到高峰,与此相对的,神经系统的发育在8岁左右已经完成了90%以上。 脑的发育需要儿童在8岁前涉猎到多种多样的体验,而不仅仅是视觉情报(电视等)。

对此,需要在幼儿时期为其构筑一个能开展多样化运动的环境。 例如,研究表明,儿童中枢神经的发育与身体和大地的接触密切相关,孩子能走时,需尽量让其自己步行。 拥有广阔而起伏地面的幼儿园的孩子可以单脚跳200m,而在狭窄而平坦的幼儿园里,孩子单脚跳20m都很困难。

7、交流正常化

交流正常化是指儿童的游戏、移动、相互关系在时间、空间及方法上的落实。 时间上,自1965年,室外活动时间和室内活动时间发生了逆转;空间上,与以往相比游戏的空间急剧减少。 例如,小学建成了4层的教学楼,自由活动的时间内增加了孩子前往学校庭院游戏的难度,使得游戏空间的连续性被打破。 环境的变化促使孩子游戏、交流的方式也发生了变化。

婴幼儿

8、社交场所

儿童最原始的“社交场所”可以说是幼儿园或街头公园中的沙堆了,孩子在这里游戏,可能发生冲突,再和好,再到协作等等,使孩子逐步学习到人的社交属性。

9、克服困难

日本作为地震等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灾害何事到来无人知晓,培养孩子应对困难的能力至关重要。 对此,从游戏开始,建设各类自然体验设施显得十分必要。

10、群体游戏

再过去,年长的孩子可以传授年幼的孩子游戏的方法,并告知游戏中的危险,但近年来,群体性的游乐活动逐步消失,儿童的文化传承需要合适的空间及空间中积聚的各个年龄层的孩子来完成。

11、成人守护

伴随着儿童群体游戏的消失,社区中的成人需要承担更多的守护责任,儿童的安全是儿童友好型城市的根本。

12、儿童友好型城市建设

在日本,儿童友好型城市建设大致涵盖三个方面的研究和规划设计内容:一是规划、环境、建筑;二是保育、教育;三是医疗、保健、公共卫生。 日本正针对以上几点,对相关城市在儿童友好度上加以评价,并给出专业的意见和方案。

吃什么食品能够补钙

多人以为,通过饮食可以补钙,但实际上在日常饮食中,很多不经意、不正确的膳食行为会让你丢失大量的钙。 磷多丢失钙:钙磷比例失衡是导致人们缺钙的元凶。 正常情况下,人体内的钙∶磷比例是2∶1,然而,现实生活中,人们过多地摄入碳酸饮料、可乐、咖啡、汉堡包、比萨饼、小麦胚芽、动物肝脏、炸薯条等大量含磷的食物,使钙∶磷比例高达1∶10~20,这样,饮食 中过多的磷会把体内的钙赶出体外。 补钙不补镁,吃完就后悔:人们补钙的时候,只注意补充维生素D,却往往不知道要补充镁。 钙与镁似一对双胞胎兄弟,总是要成双成对地出现,而且钙与镁的比例为2∶1时,是最利于钙的吸收利用的了。 所以,在补钙的时候,切记不要忘了补充镁。 含镁较多的食物有:坚果(如杏仁、腰果和花生)、黄豆、瓜籽(向日葵籽、南瓜籽)、谷物(特别是黑麦、小米和大麦)、海产品(金枪鱼、鲭鱼、小虾、龙虾)。 大鱼大肉吃掉钙:高蛋白饮食是引起骨质疏松症的原因所在。 有人做过这样的实验:A:每天摄入80克的蛋白质,将导致37毫克的钙流失;B:每天摄入240克的蛋白质,额外另补充1400毫克的钙,将导致137毫克钙的流失。 额外补充钙并不能阻止高蛋白所引起的钙流失,过量摄入大鱼大肉而不注意酸碱平衡,将导致钙的大量流失。 那么,怎样饮食才能促进钙吸收?维生素C促进吸收钙:把含钙高的食物与维生素C和泡菜汁一起服用,或者每天自己制作脐橙、柚子、橘子、芦柑、柠檬饮用,其生物利用度要增强12%。 显然是这些水果中大量的维生素C的参与,使得钙能更好地被小肠吸收。 荤素平衡提高钙的利用率:比如豆腐炖鱼,鱼肉中含维生素D,豆腐含钙丰富。 维生素D可促进钙的吸收,使豆腐中钙的利用率大大提高。 另外,主食讲究谷豆类混食,不仅能使氨基酸互补达到最理想化,还能促进钙的吸收。 1.您需要补钙么? 世界许多专家的调查研究认为:钙缺乏症是目前威胁人类的一种严重疾患,使全球亿万人口遭受精神和肉体的巨大折磨,直接影响着人类素质的提高。 专家们呼吁社会各界应予以高度重视! 胎儿从母绝返体得到的钙,有99%用来制造骨骼,仅剩下1%以离子钙的形式游离在血液中,叫做血清钙。 但资料表明:降生以后,每个人都步入不同程度的缺钙境地。 任何年龄的人都缺钙,儿童和老年人更为严重。 科学家发现,自20岁开始,骨骼的总重量以每年1%的速度在递减,50岁以后,骨总重量已减轻30%——这是一个科学而又惊人的结论。 由于钙饥饿,导致了体内的所谓钙搬家。 就是说,骨头的钙不断脱逸到血液中去维持血清钙的正常水平。 骨钙同血清钙之间的比并饥饥例,必须长期保持着平衡,否则,就会产生钙搬家,这样的反常钙代谢失衡。 一个人在数天或一二个月内的钙饥饿暂不影响血清钙,但若照此下去,就会发生缺钙疾病了:儿童表现为毛发稀疏、厌食、烦躁夜惊、佝偻病等;青少年的骨骼发育不良,视力障碍等;孕妇的腰腿酸痛,并影响胎儿发育,甚至畸胎等;中老年人的骨质疏松症、骨质退行性增生、结石症、高血压、糖尿病、痴呆症等等。 显然,钙在生命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作用。 为什么我们每天都在吃着含钙的食物,如豆类、乳制品、水产品、壳类、骨类等,身体还会缺钙呢。 原来,食物中含的钙,多属于溶解的钙盐,不容易被吸收。 更因为与谷类、菜肴同进餐时,谷物含有的植酸或肉类含有的脂酸,都会把钙变成不溶性的钙盐而无法被吸收。 按现代营养标准的计算是:我国成人需钙(指离子钙)的生物剂量,不得少于800毫克,小儿不得少于1000毫克。 可惜长期以来, 医药界把钙盐错误地当成纯钙(即离子钙)计肢唤算了,以致过去许多药用钙都起不了真正的补钙功效。 幸好近年来已发现这种谬误,并加以纠正。 一个分子钙,一个离子钙,仅一字之差,导致了人类的一场世界性的钙革命! 缺钙就得补钙,人人都应提高补钙的意识,问题是,补什么样的钙,该怎样补?尽管长期以来,医界公认补钙是个难题,但理想的钙剂应具备的三大条件,即①既含有高数量、又含有高质量的纯钙;②能充分溶解;③服用后易被吸收、利用。 目前已研制出许多的、越来越符合科学要求的、新型安全高效钙营养强化剂。 日常食物中,钙的来源以牛羊乳及乳制品为最好,不仅含量丰富,且吸收率高。 已查明,虾头虾壳中含钙量很高,达2000毫克/100克,溶解度好,是一种生物蛋白钙晶体的理想补钙物,吃虾取壳肉是不科学的!含钙丰富的常用食物,除上述外还有豆类(黄豆、青豆、黑豆等及其制品)、核桃、芝麻、发菜、海带等。 不过,请记住:补钙最好是在饭前一小时空腹服用。 2.补钙捷径——少吃盐 记得古代兵书上有这样的话:战而胜之,非上策;不战而胜,上上策。 把这话用在补钙问题上就是:如果采用不补钙的方法,而能达到补钙的目的,恐惧算是最理想的补钙方法了。 那么,有这样不补钙而达到补钙的方法吗?回答是肯定的,这就是补钙捷径——少吃盐。 少吃盐补钙的方法,是英国科学家首先提出的。 他们在研究中发现:饮食中盐的摄入量是钙的排出量多寡的主要决定因素。 即盐的摄入量越多,尿中钙的排出量也越多,而且盐的摄入量越多,钙的吸收越差。 因此他们得出结论:适当减少盐的摄入对骨质的益处,与增加900毫克的钙质的作用相当!这就是说,少吃盐等于补钙, 少吃盐对钙实际起到了不补之补的作用。 按照我国居民普遍缺钙的说法,正常人每日应补钙800-1200 毫克,最保守的说法,每日应补钙300-500毫克。 但不管哪种说法,少吃盐等于每日补充900毫克的钙, 这数量已可满足人体对钙的基本需求。 即使还有些不足,也因少吃盐可以增加钙的吸收。 少吃盐补钙的方法,对所有的人来说都是适用的。 比如:快速生长的少女,吃盐多,钙的排出量增多、吸收量减少,可导致骨质脱钙,骨质发育不良。 又如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的发病数本来就很高,如果吃盐多,不仅尿钙量增加,骨钙的流失也增加,会加快其骨质疏松的发生。 在一项研究中,把绝经后妇女的每日盐摄入量由10.6克减至4.4克,钙的排出量和血浆钙的浓度都大大降低。 再是高血压病人如果继续高盐饮食,其尿钙的排出量要比正常血压的人高得多,导致骨质脱钙的潜在危险也比正常血压者大。 反之,少吃盐,却可使他们尿钙减少,骨密度增加。 按照WHO推荐的标准,每日吃盐量以5克为宜,不要超过6克。 我们知道,人24小时的排盐量为3-5克,那么在食物中每日补充5克盐,正是失去和补充相当的数字,可以满足正常需要。 而要把每日的吃盐量限制在5克以内,也不容易。 这需要改变一下我们的饮食习惯才行。 因为在我国,尤其是北方居民,吃盐量普遍偏多,多在每日12克以上,个别地方,有高达20-30克的。 要把人们传统吃咸的习惯,一下子改变过来,也是相当困难的。 但当人们知道了少吃盐可补钙,不花钱也可补钙的道理,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逐步、适当减少盐的用量,我想还是可以办到的。 在北京、上海等地,已有含钾、镁低钠的盐上市,这种盐的含钠量只有普通盐的65%。 如果常吃这种盐,本身已减少盐量的1/3了。 中药秋石,主要成分是氯化钾,把它买来研细,与盐对半混用,也可以起到减盐1/2的作用。 当然减盐还能帮助你预防、治疗高血压病,减少心脑血管病的发作危险,同时使你体重有所下降,达到减肥健美的目的。 3、补钙多年为何仍缺钙? 在补钙治疗中,经常会遇到一个普遍性问题,就是有些人连服钙剂几年还是缺钙,在检查骨密度时医生还是说骨质疏松。 这是为什么?对这一问题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认识。 补钙剂量偏小 多数学者推荐,预防骨质疏松症的钙元素摄入量要达到每日1000—1500毫克。 目前我国生产的钙制剂,大多数按照钙盐量标明剂量,而钙盐量与钙含量相差很大。 例如乳酸钙每8克只含钙量1克。 补钙的剂量,必须按钙含量多少来补。 比如常用的盖天力和活力钙片,钙含量均为25毫克,也就是说如饮食补钙达每天600毫克的话, 至少还需每天服盖天力和活力钙片24片(600毫克), 才能满足老年人和骨质疏松症患者的需要。 补充其他钙剂的原则也是一样的,就是要根据厂家标明的钙含量,而不是钙盐量,一般每天为600毫克。 如果剂量偏小,当然就收不到补钙的效果。 钙磷比例失调 在正常情况下,磷与钙在骨中的比率为0.6, 即每3毫当量/升钙就有2毫当量/升磷。 钙磷比例不合适,就会影响钙的吸收和利用。 特别是磷的缺乏,会导致骨量减少。 老年人由于摄入减少,加之对鱼、肝、肉、蛋等含磷丰富的食物有恐惧心理,摄入不足,尽管补充了足够的钙,但由于没有足够的磷,钙沉积并无明显增加。 鲜牛奶之所以对骨质疏松症有利,就是牛奶中钙磷比例适当,能达到钙、磷双补的作用。 食物成分不当 如果在补钙的同时,摄入过多的含植酸、草酸、鞣酸的食物(例如菠菜等)和含脂肪酸食物(主要指猪油和肥肉),就会和钙相结合而减少钙的吸收。 此外,一些优质蛋白质(如牛肉、鱼、海产品、瘦猪肉等),在肠道消化过程中释放出的氨基酸,可使肠道酸度降低,并与钙形成不易吸收的钙盐,也可减少钙的吸收。 所以在补钙的同时,要避免食物成分的相互作用和影响,以减少钙的丢失。 激素的影响 有多种激素可促进肠钙的吸收,最主要的是活性维生D3。 老年人的活性维生素D3水平偏低,影响钙的吸收和利用。 补钙的同时需补充活性维生素D3。 其他促进肠钙吸收的激素还有:雌激素、雄激素、生长激素、降钙素等。 妇女绝经后,雌激素减少,肠钙吸收减少,补充雌激素后可使肠钙吸收增加,骨量增加。 补充雌激素,宜在绝经后尽早开始,至少坚持至75岁。 其他激素也可适量补充,以增加补钙效果。 当然,补充激素一定要在有经验的医生指导下进行。 户外运动减少 活动过少可以导致骨质疏松或加速骨质疏松的发生。 如果坚持户外运动,每天接受阳光照射,甚至可不服活性维生素D3 。 在我国,南方人较北方人骨含量高,这是由于南方较北方接受的阳光照射充足的缘故。 4、哪些人群应补钙? 补钙,对于很多人来说都认为只有小孩和佝偻病患者才需要。 其实这种看法是不全面的。 在临床上有很多病患者,他们都需要补钙。 糖尿病 糖尿病人的典型症状为三多一少,即多饮、多食、多尿和体重减轻,由于渗透性利尿作用,使体内钙排出增多,由此导致糖尿病性骨病的发生,出现骨质变薄,骨质疏松乃至骨盆畸形或病理性骨折。 老年性骨质疏松 人过中年,由于内分泌功能减退,活动过少,钙摄入不足等因素,骨代谢发生障碍,成骨减少,钙丢失过多,出现骨质疏松,骨退行性变,表现腰腿疼痛,弯腰驼背乃至发生病理性骨折现象。 孕妇 有的孕妇腰腿疼痛,小腿抽筋。 由于胎儿的生长发育,对钙的需求量增加而导致孕妇缺钙。 此外,低体重儿、早产儿、营养不良儿、慢性腹泻儿,应注意补钙。 因小儿缺钙不但会影响生长发育,而且还会因缺钙继发多种疾病的发生。 癫痫病人 近年来,科学研究证明,长期应用抗癫痫药时,体内均有不同程度的骨密度低下、骨代谢异常。 一旦缺钙往往癫痫又不易控制,故需长期服用。 三饮者 长期大量饮酒或经常喝茶、喝咖啡者应注意补钙。 因饮酒使骨代谢发生障碍,易引起骨质疏松症,长期饮茶喝咖啡,由于利尿作用,使钙排出增加,容易导致体内缺钙。 甲状旁腺功能低下 甲旁功能低下或缺少,可导致肠钙吸收减少,从而引起血钙降低。 病人出现四肢麻木、刺痛、僵直、痉挛等一系列症状。 补钙应注意以下几点:①尽量从饮食上摄取钙,多食含钙丰富食物。 ②糖尿病骨病者,除积极治疗糖尿病外,可选用降钙素和钙剂联合应用,增进骨细胞生成。 ③老年人,小儿缺钙应注意增加户外活动,晒太阳。 ④补钙同时注意蛋白质、维生素D的补充,以促进钙吸收,但补钙剂量不宜过大,以防引起泌尿系统结石。 5、膳食补钙要经常化 补钙是保健的重要课题。 老年人腰腿疼痛麻木、抽筋、肥胖、水肿、便秘、高血压、动脉硬化及骨质疏松等多种疾病都与缺钙有关。 老年人每日摄取钙理应在1000毫克以上,而日常饮食摄入钙量只有300—500毫克。 服用一些高钙营养品固然重要,而通过日常膳食补钙则更为经济实用。 牛奶 半斤牛奶,含钙300毫克,还含有多种氨基酸、乳酸、 矿物质及维生素,促进钙的消化吸收,因此,牛奶应作为补钙的主要来源。 大豆 大豆是高蛋白食物,含钙量也很高。 500克豆浆含钙120毫克,150克豆腐含钙就高达500毫克,其他豆制品也是补钙良品。 海带和虾皮 海带和虾皮是高钙海产品。 每天吃上25克就可以补钙300毫克,还能降低血脂,预防动脉硬化。 虾皮含钙量更高,25 克就有500毫克。 动物骨头 动物骨头80%以上都是钙,但是不溶于水,难以吸收。 可以榨碎,加醋文火慢煮,还可加黄豆、姜盐等。 疏菜 疏菜中也有许多高钙品种,雪里蕻100克含钙230毫克;小白菜、油菜、茴香、芫荽、芹菜等含量也在150毫克左右。 这些绿叶疏菜每天吃上250克就可补钙400毫克。 芝麻 芝麻是老年保健良品,也是补钙的来源,可适量服用。 芝麻酱含钙量也很高,稀饭、面汤及凉拌菜都可加点芝麻酱,进行补钙。 钙摄入人体后,在体内的吸收利用是一个复杂的难题。 就是最易消化吸收的牛奶,钙的吸收率也只有50%,其他的含钙食物吸收率更低。 维生素D能调节体内钙、磷代谢,促进钙的吸收利用。 维生素D的来源,一是靠人体接受室外阳光紫外线的照射在体内合成;二是靠食物。 除鱼肝油外,其他食物含量极低。 唯有香菇富含维生素D,每克就含维生素D40国际单位。 但是,必须经室外阳光照晒,但因照晒的效果会逐日减退,所以存放一个月后应重复照晒。 每天只需服3—5克即可,切碎水煎或冲服,也可加入稀饭、菜汤中食用。 多吃点醋和发醇面食也有助钙的吸收。 我们现行的膳食结构,含钙量都很低,必须注意加用一些补钙食品。 由于钙吸收困难,补钙效果较慢,要改善症状需要几个月甚至一、二年的时间,应当贯彻多品种、常变换、多摄入、经常化的思想,坚持不懈,才能获得补钙保健的理想效果。 6、结石患者也需补钙 人体内不论是胆结石、肾结石或其它部位结石,主要成分都是不溶性钙盐。 过去一种理论认为,发病原因是由于机体摄入了过多的钙,引起了钙在体内的沉积。 在此理论指导下,提出结石症病人要少吃含钙多的食品,以利于预防和治疗结石。 但近年的研究发现,结石症并非是由摄入过多的钙所致,而是体内钙代谢紊乱的结果。 我国的营养学和流行病学调查表明,从饮食中摄取的钙目前尚处在机体需要量的下限以至低于下降,这其中包括那些患有结石症的患者。 大多数现代人由于摄入过于精制的饮食,所以导致钙摄入不足,机体经常处于一种缺钙的状态。 钙在体内的代谢平衡是由一个被称之为钙代谢稳定系统控制的。 这一系统包括甲状旁腺及甲状旁腺素、降钙素、维生素D等,根据摄入及排出的量,调整着钙在体内各部分的平衡。 主要是血浆与骨骼中钙的平衡。 人体缺钙首先表现在血浆中,由于血浆低钙,为维持各种生理功能的正常进行,机体不得不动用骨骼贮存的钙。 当体内经常处于一种缺钙的环境时,钙平衡系统既要维持血浆中钙的正常浓度,又要维持骨骼中的正常含量,往往是顾此失彼,严重时就发生了代谢紊乱,医学上也称之为血钙自稳定系统失调。 这种失调的结果就是异常的钙迁徙,即骨钙减少,血钙和软组织钙含量增加的反常现象。 钙的异常迁徙,可引起一些表面看似乎很矛盾的疾病,骨质疏松、骨质增生、结石、动脉硬化等。 而且这些疾病往往在一个患者身上就有几种并存。 日本内分泌专家藤田拓指出:这种钙质从骨骼向软组织和血液中迁徙的现象是衰老的典型特征。 其根治方法只有通过补钙,刺激血钙自稳定系统恢复平衡,最终达到降低血钙与软组织钙的的含量,增加骨钙的目的。 因此,结石与骨质增生的患者同样需要补钙。 结石病人补钙,首选活性离子钙如珍珠钙、巨能钙等。 同时注意大量饮水,避免摄入含有草酸和磷酸盐的食品,如荸荠、苋菜、菠菜、茭白及竹笋、笋干等,如吃上述疏菜也应用开水焯一下,除去草酸和磷酸盐。 适当限制摄入高磷食品,如乳品和肉类。 另外注意多食含镁和维生素B6的食品,前者如海藻、葵花子、黄豆、杏仁等;后者如酒酿、 糙米、蜂王浆、黄豆、黑豆及发酵类面食等。 7、小儿佝偻病补钙还是补维D 随着我国人均生活水平和婴儿保健水平的提高,多数母亲对小儿佝偻病有一定的了解。 由于各种宣传媒介的影响,一般人误认为在治疗和预防小儿佝偻病时往往以补钙为主,而实际上,小儿佝偻病的本质是因为缺乏维生素D引起的钙磷代谢障碍,只有补充维生素D才是治本。 也就是说,缺钙是小儿佝偻病的表现形式,而真正缺乏的却是维生素D。 1岁以内的小儿称婴儿,其喂养以乳类为主,婴儿期常见的佝偻病又称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它的发病原因是:1、 维生素D摄入不足防碍钙磷吸收。 母乳或牛乳中所含维生素D均不能满足婴儿营养的需要,特别是牛乳中钙磷含量比例不适当更妨碍其吸收。 2、 日光照射不足,体内生成维生素D缺乏。 3、生长发育速度快, 骨骼生长迅速,相对地缺乏维生素D。 4、肝胆、 胃肠道慢性疾病影响维生素D的吸收。 维生素D对婴儿体内钙磷代谢的功能包括:1、 促进肠道粘膜细胞对钙磷的吸收。 2、促进肾对钙磷的再吸收, 降低尿中钙磷的排出量,提高血钙浓度。 3、促进成骨代谢,利于新骨形成。 因此缺乏维素D时,服用再多的钙,身体也难以吸收和利用。 正确的认识是,小儿佝偻病发病的根本原因是体内绝对性和相对性地缺乏维生素D,继而导致钙磷吸收障碍,其表现为常见的佝偻病。 预防小儿佝偻病的原则应包括:1、 孕母及乳母的饮食应富含维生素D并多晒太阳。 2、小儿出生满月后应常抱出户外活动。 3、小儿生后1个月开始补充维生素D,每日400单位。 早产儿出生后2周即应补充维生素D,每日800单位,3个月后减至每日400单位。 4、 由于婴儿期以乳类喂养为主,每日摄入的钙量已能满足生长发育的需要,不须特殊补钙。 5、二岁后小儿生长相对减慢,户外活动增多, 故一般无须补充维生素D。 6、当确定婴儿患佝偻病, 应当在医生指导下补充维生素D。 总之,补充维生素D来防治小儿佝偻病,才是根本。 8、给小儿补钙当注意什么? 许多父母认为,孩子应该在出生之后半个月到一个月再开始补钙。 其实这种观点是不科学的。 因为胎儿出生之后脐带被剪断,母体与胎儿之间的营养通道也就此中断了,可小儿的生长发育仍在继续,因而每天都缺少不了对钙的需求,所以正确的做法应是在出生后第三天就开始补钙,一直要补到小儿能够吃与成人一样的普通食物为止。 我们知道,婴儿的营养主要来自乳类,而母乳是最理想的婴儿食品。 每100毫升母乳中含钙34毫克,含磷15毫克,两者之比为2.4:1,这种比例最适合婴儿肠壁对钙的吸收。 所以母乳喂养的婴儿较少发生缺钙或者佝偻病。 相反,每100毫升牛乳中含钙120毫克,含磷93毫克,从钙磷的绝对值来看,牛乳中的钙磷量确实比母乳为多,但是牛乳中的钙磷比例为1.2:1,这种比例是不符合婴儿的生理需求的,也不利于肠壁对钙的吸收。 临床观察也证实,牛乳喂养的婴儿容易发生缺钙或者佝偻病。 有时候虽然一些家长给小儿吃了不少的钙剂,但是小儿缺钙的表现还是很明显,究其原因就是家长没有正确地掌握补钙的方法。 那么,给小儿补钙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问题呢? 1、钙剂不可与植物性的食物同吃——植物性的食物比如蔬菜中多数含有草酸盐、磷酸盐等盐类,它们可以和钙相结合生成多聚体而沉定,从而妨碍钙剂的吸收,所以豆腐和豆制品不宜与蔬菜一起烹制。 2、钙剂不可与油脂类食物同吃——油脂分解之后生成的脂肪酸与钙结合形成奶块,这不容易被肠道吸收,最终随大便排出体外。 3、补钙时间应适当掌握——由于奶制品当中的脂肪酸影响钙剂的吸收,因此补钙最好安排在两次喂奶之间。 4、补钙应注意的适当剂量——通常2岁以下的小儿每天需要400—600毫克,3—12岁每天需800—1000毫克。 按照正常的饮食,儿童每天从食物中摄取的钙剂只有需要量的三分之二,所以每天必须再额外补钙,以填补欠缺的三分之一的钙剂。 此外,人体内有一系列调节机制可以控制钙剂的摄入量,如果体内钙剂充足,肠道吸收钙剂就会少一些,反之就会多一些,多余的钙也会随大小便排出体外。 所以钙剂口服过多也不会发生中毒,家长可以放心地让小儿服用。 需要强调指出的是,钙剂的吸收必须有维生素D的参与,如果体内缺乏维生素D,肠道吸收钙剂的活动就会大打折扣了。 如果钙吸收良好,磷的吸收也就同时增加了,并在生长的骨骼部位形成钙磷的沉积,使新骨不断生长壮大。 临床上使用最普遍的维生素D制剂就是鱼肝油,如果在补钙的同时不补充鱼肝油的话,平时小儿又不晒太阳,就会发生维生素D缺乏症而导致佝偻病。 维生素D的预防剂量为每天400个国际单位,不可过量,否则会引起中毒。 另外,学龄儿童也同样需要补充钙剂,但不是服药,而是通过一日三餐的食物补给。 食物当中钙的来源很多,例如乳类、乳制品、藕粉、绿叶蔬菜、根茎类的植物、黄豆等等,尤其是豆腐和豆浆,经常食用,钙剂就不会缺乏了。 9、莫把钙剂当补品 钙是人体骨骼和牙齿的重要组成成分,钙离子还是所有细胞正常生理机能所必需的物质,维生素D可促进机体对钙的吸收和利用,当维生素D及钙缺乏时,婴幼儿可出现佝偻病,成人则可发生骨质软化病及骨质疏松症。 婴幼儿生长发育较快,而其户外活动较少,光照不足,以致体内不能合成内源性维生素D,另外,婴幼儿摄入食物种类较少,造成维素D和钙摄入不足,因此给婴幼儿补充维生素D和钙是必要的。 钙剂中除了钙外,还有大量的维生素D。 切不可将钙剂当滋补品,否则会发生维生素D中毒。 正常小儿若每日服用维生素D2万~5万单位,用药1~3个月就可能发生维生素D中毒。 中毒症状主要因血钙浓度及钙盐沉着引起,当血钙过高时,刺激胃泌素分泌增加,患儿会出现厌食、恶心、呕吐及顽固性便秘,胰腺钙盐沉着,可出现急慢性胰腺炎。 钙离子由肾脏排出,因此钙离子浓度增高可出现多饮多尿,肾脏钙盐沉着,还会出现尿频、血尿、尿结石及泌尿道反复感染,甚至出现肾功能衰竭,当钙盐沉着于小支气管、毛细支气管和肺泡时,可出现呼吸道反复感染。 钙离子浓度增高,会造成成骨细胞增多及活性增高,发生纤维化骨炎,出现骨骼畸形、骨痛,身体发育出现障碍。 维生素D中毒还会出现精神不振、嗜睡、表性淡漠及幻觉、狂躁甚至昏迷等精神症状。 一旦发生维生素D中毒,应立即停用维生素D,限制钙盐摄入,并用药物降低血钙浓度。 医学专家告诫,对佝偻病的预防重在加强户外活动,多晒太阳,并加大进食蛋类、豆类等富含维生素D及钙的食物量。 若要补充钙剂,也应在医生指导下服用,切不可将钙剂当成滋补品滥服。 10、合理应用补钙剂 据有关部门统计,中国人严重缺钙,日摄入量仅为标准的50%,中小学生缺钙比例更高,所以补钙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 目前应用的钙剂品种繁多,但可将其分为三类:①传统沿用的化学钙:如多种钙、钙素母、葡萄糖酸钙、乳酸钙、碳酸钙等。 这类纯化学钙剂都因含钙量低,要达到补钙的日需量,往往要服片剂10—40片,如长期服用很不容易坚持。 ②海洋生物钙:如生牡蛎钙、活性钙等。 什么叫活性钙?活性钙是日本传入的一类制剂的总称,活性即形容其钙制剂良好有效,国内除沿用日本活性两字外,有的药厂还有活力或强力字样。 活性钙是以海洋生物牡蛎壳为原料,经特殊工艺使其离子化,经粉碎而成,为水溶性的易被人体吸收。 活性离子钙在胃液作用下,能最大程度解离成钙离子而迅速吸收。 有的药厂应用酸处理的称可溶性牡蛎钙,含有多种微量元素,但也不排除可能含有污染的有害金属的不利方面。 ③其它钙制剂:骨粉、蛋壳等,含钙量不一,有人认为这类钙难于被人体吸收,故不是理想的钙剂。 补钙应根据不同的年龄与生理情况供给。 中国营养学会推荐的每日膳食营养素供量,其中钙为:初生至6个月为400毫克; 7个月—2岁为600毫克;3—9岁为800毫克;10—12岁为1000毫克;13—15岁为1200毫克;16至成年人为800毫克;孕妇为1000毫克; 哺乳妇女为1500毫克;老年人为800毫克。 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食物不同, 每日应补钙量也有所区别。 如果说中国人的人均膳食含钙量偏低, 约400毫克/日,那么每天应从钙剂中补充400毫克,即达到800 毫克较为合理。 补充钙剂应按钙元素含量计算:如葡萄糖酸钙含葡萄糖酸根和钙元素,乳酸钙含乳酸根和钙元素,由于葡萄糖的分子量较乳酸的分子量大得多,故1克葡萄糖酸钙的含量要比1克乳酸钙的钙含量少。 海洋生物钙的化学结构式不一,多为氧化钙及氢氧化钙的混合物,含钙量约为53%,一般人体吸收1000毫克钙,需这类钙剂为2.05克。 补钙时若不注意钙剂中钙的含量,则给钙的剂量必然是盲目的。 人体内钙的吸收又受诸多因素影响,在通常膳食情况下,肠净钙吸收率为34%。 蛋白质被消化成氨基酸,如赖、色、精、亮、组等氨基酸与钙形成可溶性钙盐,促进钙的吸收;植物性食物含植酸与钙结合后影响钙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m.srwj168.com.cn/keji312/27149.html
围裹式 穿法 今年秋冬流行 时髦又高级!
建议 而是扔都嫌麻烦! 不要购买的8样 !不是图省钱 大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