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长 2700 字,阅读大约需要 4 分钟
作者 | 徐勇 四川省绵阳南山中学党委书记,中学正高级教师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要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要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统筹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新一轮高考综合改革突出强调要坚持问题导向,培育学生在复杂情境中的问题解决能力,提升学科核心素养。 新教材新课标新高考背景下的课堂教学要坚持问题导向,以情境化、链条式、综合性问题串联课堂教学,着眼于学生思维品质进阶、学科素养达成,为学生全面发展、终身发展奠基,培育新时代拔尖创新人才。
一、问题设置的适应度
要从学科体系、学习情境、学生情况的统一中把握问题设置的适应度。 问题要问到学生在学习过程的重点、难点和堵点,要切中学生达成课标、教材、评价所设定的知识目标、能力标准、素养要求时的驱动起点、思维断点、逻辑接点。 问题设置要牢牢把握以学生为中心这一关键,立足于学生在知识学习、能力提升、素养达成中的真实需求、真实困难和真实策略。
要在已知与未知的连接处提问,引导学生运用学科思维思考学科知识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面对新问题、新情境的迁移能力。要在知识与现实的关联处提问,引导学生坚持问题导向,善于在复杂的现实情境中寻求理论模型,培养学生知识转化、学科建模的能力。要在实在与潜在的衔接处提问,在把握学生真实学习状况后,提出发展性问题,引导学生开发潜在状态,不断激发学生潜能,培养学生科学探究、提升自我的能力。要在情境与学科的切入处提问,用问题串联学科情境化与情境学科化,助力于学生在情境中理解学科知识,在情境中运用学科知识,提升能力与素养。
二、问题回答的准确度
要从概念准确性、表达简明性、逻辑清晰性的统一中把握问题回答的准确度。 提炼学科概念、形成学科判断、遵循学科逻辑是问题回答的基本环节。 在具体问题回答中,答案要点是由学科概念构成的学科判断,从学科概念到学科判断以及多个答案要点指向问题解决的正确思维过程就是遵循学科逻辑的过程。
问题回答的概念准确性、表达简明性、逻辑清晰性需要在课堂教学中生根。课堂教学要注重提升学生学科阅读能力,让学生“读得懂”,问题回答时学科概念才会用得准。要从一般阅读能力提升上升到学科阅读能力提升,提升问题情境与学科模型、问题表达与学科表达、问题逻辑与学科逻辑的双向转化能力。课堂教学要训练学生语言表达,让学生“说得清”,回答问题时才会表达简明。要问题式、互动式、输出式教学常态化、具体化、情境化运用于课堂教学,给学生表达的机会和平台。课堂教学要彰显学科思维逻辑,让学生“理得顺”,问题回答时答案逻辑才会清晰。课堂教学设计、实施、评价、反思都要遵循学科逻辑,课堂活动、课堂语言、课堂问题都要贯穿学科逻辑线,做到学科化、条理化、规范化。
三、问题生成的开阔度
要从问题引导、问题链条、问题延伸的统一中把握问题生成的开阔度。 在课堂提问过程中,教师既是问题的提出者,又是问题回答的引导者,还是问题延伸的指引者。 在问题生成过程中,要做好问题引导,建构问题链条,实现问题延伸。
要从设问范围、设问角度、设问切入点等角度做好问题回答的引导。要引导学生审视问题,准确界定设问范围,敏锐把握设问角度,迅速洞察设问指向,关注设问切入点,抓住设问中心意指,从而把握问题、解构问题、思索问题。要建构问题链条,引导学生从不同思维层面生成答案要点。要建构发散式问题链,设置同一思维水平的问题链,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全面认识问题。设置进阶式问题链,设置不同思维水平、层层递进、环环相扣的问题链,引导学生具化理解、深入理解问题。要引导学生进行问题反思,增强问题开放性,引导学生从科学性、有效性、思维性、区分性等方面反思问题、完善问题、重构问题,不断促进思维创新。
四、问题交流的真诚度
要从有问有答、真问真答、互问互答的统一中把握问题交流的真诚度。要发挥问题承载教师与学生交流的功能,以教师为主导,在师生之间进行问答交互。教师是问题提出者、问题引导者、问题评价者、问题回答者,师生都要既问又答,既听又说。
问答互动构成问题精髓,问题的目的不在于问,而在于答,在于问答相互关联。在引导学生回答后,教师要有具体而真诚的回应,要评价学生回答,进而追问学生,进而再引导,再思考。师生问答要真诚,学生要体现真学情,教师要体现真感情。要让学生在问答过程中展示真水平、显露真问题、表达真困惑,教师在问答过程中真实评价、有效评价、具体评价,让学生感知到教师负责指导、真诚期待、真心期望的真感情。要以问题为媒介,在问答交互之中增进师生有效交流。教师和学生问与答的角色在交流中要相互转化,鼓励学生围绕原有问题从不同主体、不同角度、不同方面提出新问题、新疑惑、新思路,师生共同分析问题、解答问题、评价问题。
五、问题建构的深化度
要从专题深思、结构整合、辩证发散的统一中把握问题结构的深化度。 要关注问题的深度和广度,问题切入小而精,引导学生思维细而深,问题切入广而阔,引导学生思维大而全。 问题的深度和广度共同促进思维发散与思维创新。
专题深思类问题要紧扣学科核心内容,促进学科核心内容吃透、悟深、学精。围绕学科必备知识、学科关键能力、学科核心素养,进行深入性专题化提问,层层深入夯实必备知识,项项整合思维模式,条条促进核心素养。结构整合类问题要整合学科知识,促进学科知识框架搭建、体系建构、整体掌握。通过跨学科、跨模块、跨单元设计,融合大单元、大概念、大情境教学要求设计问题、引导问题、解决问题。问题建构要具有开放性、进阶性和可发展性。通过问题的解决引导学生以问题为中心进行思维辩证发散,不断创新创造。
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是教育的初心和使命。坚持问题导向,在精心设计、精妙构思、精彩呈现的课堂问题中引导学生掌握必备知识,提升关键能力,达成核心素养。着眼思维提升,在问题设计、问题回答、问题评价、问题反思的过程中将学科思维提升,学科模型建立,学科范式形成作为核心内容,引导学生学科性思考问题,建立问题解决的范式,开拓问题解决的思路,不断创新创造。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以问题为导向,以思维提升为目的的“五度”课堂将会为新时代培育拔尖创新人才提供借鉴与参考。希望老师们不断思考,融聚教育情怀和育人远见,在问题课堂建设中思索课堂问题,在引导学生思考中主动思考学生,在发展智慧教育中贡献教育智慧,不忘“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教育初心,创造“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的教育事业。
作者丨徐勇
编辑丨智库君
我们在一起,可以成为改变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