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一块2mm大小的芯片植入视网膜,搭配一副带摄像头的眼镜,就能成功让盲人恢复视力!
不仅重拾阅读能力,甚至还能打牌。
这是来自美国加州的脑机接口公司Science的最新进展。
而这家公司,正是由 马斯克的前部下创立 。
Science的CEO Max Hodak曾是Neuralink联创兼总裁。
2021年,Hodak离开了Neuralink并创立了Science公司,该公司于今年初从一家法国公司收购了PRIMA的相关技术。
如今,Science公司公布了该芯片的初步临床试验结果。
手术80分钟,让盲人重见光明
这款植入物名为PRIMA,大约2mm大小,需要通过手术植入视网膜,手术过程大约是80分钟。
植入完成后,PRIMA需要与配套的带有摄像头的眼镜一同使用。
PRIMA的原理是 用摄像头捕捉视觉信息,并向芯片发射红外光图案,芯片接收到图案后,将光转换为电信号,并发送到大脑 。
不过,PRIMA只是帮助患者在一定程度上重获了阅读文字、分辨人脸等简单视觉能力。
患者看到的图像和正常人仍有区别——由于向芯片发射的是红外光,患者看不到彩色,黑白也和真实世界相反。
但相比于完全看不见,能够阅读文本并分清人脸,已经是很好的结果了。
最开始,PRIMA是斯坦福大学Daniel Palanker教授的一个研究项目,后由法国公司Pixium Vision SA接手。
Pixium成立于2011年,并于2014年在巴黎证券交易所上市,今年四月,Pixium的资产,包括正在进行的临床试验,被Science公司收购。
临床试验的初步结果,也已新鲜出炉。
标准视力表,患者平均多看清五行
实验中,Science(以及之前的Pixium)一共选择了38名来自欧洲、60岁以上的地图状萎缩(GA)患者,平均年龄为78.9岁。
GA是干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的一种晚期形式,可造成不可逆的视力丧失,将成为老年人视力损害的头号杀手。
参加试验的患者,视网膜中央区域都出现了明显病变,当然中央视力也出现恶化。
结果表明,患者使用PRIMA时,视力得到了显著的提高,阅读一系列字母时敏锐度明显增加,有些人甚至可以阅读更长的文字。
在经典的视力表中,患者开始时的平均视力为 20/450(正常视力被认为是20/20,在美国20/200或更差被定义为失明)。
一年后,32名受试者平均能够多阅读视力表上的近5行,即23个字母,也就是平均视力提高到了20/160。
如果使用植入物的内置变焦和放大功能,一些参与者的视力甚至能够达到20/63,反映到视力表上,就是多看11.8行。
定量上看,研究者在植入后6个月和12个月时,对所有患者的视力通过logMAR评分进行了测量(logMAR为0表示视力正常,正值表示视力不佳),结果显示出了具有临床意义的改善:
而且患者不使用PRIMA时的平均自然视力在植入后保持稳定,说明了PRIMA植入物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对于PRIMA的前景,并未参与研究的美国眼科学会的临床发言人Sunir Garg这样说:
参考链接:[1]https://www.wired.com/story/science-corporation-neuralink-eye-implant-restored-vision-blind-people/[2]https://www.businesswire.com/news/home/20240425683676/en/Science-Corporation-Acquires-Pixium%E2%80%99s-PRIMA-Retinal-Implant-Extending-and-Diversifying-Its-Commitment-to-Vision-Restoration-Through-Brain-Computer-Interface-Technology[3]https://science.xyz/news/primavera-trial-preliminary-results/
植入人工视网膜,厂家停止技术支持?用户将何去何从?
植入人工视网膜,厂家停止技术支持?用户将何去何从?本文将为您揭示这一问题的答案。 01失去光明的重获与再次失落当美国第二视觉医疗产品公司(Second Sight Medical Products)停止对自家人工视网膜的技术支持和更新,已经植入设备的用户们面临了前所未有的困境。 芭芭拉·坎贝尔在30多岁时因遗传疾病完全失明,在2018年,她选择在左眼植入了第二视觉公司的人工视网膜,以恢复部分视力。 然而,黑暗再次来袭,她的视网膜植入物断电,从此未能恢复功能。 现在,全球有350多名“坎贝尔”患者,他们曾经沉浸于科技改变生活的喜悦,如今却陷入了孤立无援的困境,只能寄望于眼中的设备正常运行,否则,重获不久的光明将会失去。 更令人担忧的是,如果眼中的植入物失效,可能会导致并发症,干扰MRI扫描等程序,最终移除设备不仅痛苦且昂贵。 02从神话到科技奇迹古希腊神话中的阿格斯,拥有100只眼睛,象征着无尽的洞察力。 然而,第二视觉公司的阿格斯1代与2代人工视网膜,并未赋予盲人“正常”视力。 这些植入物提供的是一种人工视觉,与健康人眼相比,它们显得粗糙。 尽管如此,对于那些失去光明的人来说,任何提升都意味着100%的改善。 在植入阿格斯设备的患者中,视力效果因人而异。 一些患者在十年后植入的设备中几乎难以辨识基本形状,而另一些患者能够辨识出人行横道上的黑白条纹。 对于大多数人而言,阿格斯植入物提供的视力足以支持基本运动,如滑雪、射箭。 03从灵感到技术实现人工视网膜植入物的灵感源于1991年的一次手术。 当时,医学生罗伯特·格林伯格观察了将一根细小电线植入失明患者眼中的过程。 这名患者在局部麻醉下报告看到一个光点,随后植入第二根电线后,他看到了两个光点。 2011年,格林伯格表示,如果能制造出两个光点,就能制造出更多光点并创建图像,这需要一个植入设备。 第二视觉公司由格林伯格与三位合作伙伴共同创立,第一代阿格斯只有16电极阵列,而阿格斯2代升级到60电极阵列。 植入阿格斯2代的手术需要大约4个小时,除了植入物外,用户还需要佩戴配备小型摄像头的特殊眼镜。 摄像头拍摄的视频画面通过电线传输到视频处理单元,将图像信息简化为60个黑白像素的图友指凳案。 这些信息随后传输回眼镜中的应答器,并无线传输到用户眼中植入的60电极阵列,电极以不同的模式刺激眼睛,生成与60个黑白像素相对应的光。 电极模拟了健康人眼中的光感受器功能。 04挑战与前景尽管格林伯格的愿景未能实现,但植入设备的挑战并未止步。 坎贝尔的视网膜植入物失效后,尽管公司尝试过维修,但未能修复。 她最终决定不移除失效的阿格斯2代。 植入设备失效只是问题之一,其他医疗问题也可能随之而来。 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授权的一项研究发现,阿格斯用户中出现了36个严重的和152个非严重的“不良反应”。 使用阿格斯2代的用户在几小时内就会感到头晕,这一副作用较为普遍,且在2020年初变得更为严重。 此外,阿格斯设备的盈利状况也并不乐观,售价约为15万美元,是其他神经调节设备的5倍,但由于销售、监管人员、视力康复专家等所有开销,它并未盈利。 2019年7月,第二视觉公司宣布将逐步淘汰视网膜植入技术,为开发下一代针对盲人的脑机接口Orion扫清道路。 05从失败到反思随着神经植入技术的发展,从减少帕金森病患者震颤的深度脑刺激装置到脑机接口,我们已经看到了科技的奇迹。 脑机接口领域,埃隆·马斯克的Neuralink公好旅司是这一领域的投资亮点。 一些公司正在尝试用脑机接口逆逗粗转抑郁症、治疗阿尔茨海默病、恢复行动能力,甚至承诺实现“超人认知”。 然而,失败在创新过程中不可避免。 阿格斯设备的故事提醒我们,我们是否已对“增强”自身成瘾?这是否意味着我们可能在被硬件或软件所绑架?如果未来植入设备或脑机接口真正普及,人类整体由此增强进而能在更高维度探索世界,我们能否抵御住植入设备的诱惑?是否会放任自己依赖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