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航天员带回 31.5公斤 太空特产

4月30日,中国空间站第六批空间科学实验样品随神舟十七号飞船顺利返回。本次下行返回的科学实验样品涉及23项科学实验项目,包括人成骨细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蛋白质晶体、生命有机分子、种子等32种生命实验样品以及无容器材料、高温材料和舱外暴露材料等18种材料样品,总重量约31.5公斤。

5月1日凌晨,生命类科学实验样品先期转运至北京中国科学院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中国科学院空间应用中心作为载人航天工程空间应用系统总体单位,对返回的生命实验样品基本状态进行检查确认后,现场交付科学家。

后续,科学家将对返回的生命类细胞样品进行转录组测序、蛋白组学检测等生物学分析,通过微重力环境下细胞生物学机制研究,为相关疾病预防与干预提供新的线索;对生命类蛋白质样品进行晶体衍射分析,获得更精准的蛋白质三维结构信息,研究靶点蛋白,为相关药物研制、疫苗开发提供技术支撑。

材料类科学实验样品将随神舟十七飞船返回舱运抵北京,科学家将进行地面和空间样品的组织形貌、化学成分及其分布差异等测试分析,研究重力对材料生长、成分偏析以及凝固缺陷的影响规律,为重要新材料制备提供支撑,同时有望在月壤加固材料、月壤原位资源化利用等研究方面取得突破。

(总台央视记者 帅俊全 褚尔嘉)


三位航天员在太空出差半年,他们都带了哪些航天食品?

他们带的食品共有上百种,种类丰富,饭菜和甜点都是应有尽有的。

这次,神舟十三号的宇航员将在太空停留6个月。

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进入太空后,其对接时间将从3个月延长至6个月,执行180天的长期停留任务。这不仅将是中国迄今为止最长的载人飞行,也将是中国宇航员首次在太空度过春节。说到这里,也许很多人会好奇,宇航员在如此漫长的太空之旅中的日常饮食是什么?

我们的太空餐非常丰富

从神舟六号开始,宇航员不仅吃热饭,还端上甜点,用了40多种食物,每餐都不重样。然而,中国研究人员仍然觉得这还不够,他们必须为宇航员提供更丰富的饮食。当我们到达神舟七号的时候,虽然飞行时间和神舟六号一样是三天,但是食物有将近80种。在后来的载人航天任务中,宇航员们不仅在太空吃粽子,还可以喝上可口的绿茶。

太空站里的水果已经被压缩了

水果是飞船上的必需品,很多维生素是不可替代的,但是每公斤物体的发射成本在1万美元左右,而一个宇航员一天大概要吃1到2公斤的食物,成本在1万到2万美元左右。为了降低成本,宇航员吃的水果被提前压缩在地球上,变成干果,可以携带更多的材料。等到该吃的时候,再重新处理干果,这样就可以吃到新鲜的水果了。

如今的太空食品可以更加个性化

过去因为还不发达,载人飞船上的宇航员只能吃一些牙膏包装的糊状食物,只能维持身体必需的营养。但是随着科技的发展,中国有了专门研究太空食品的研究所,开发出来的食品更适合中国人,比如一些鱼香肉、宫保鸡丁、中国特色的面条等。

月球“土特产”开箱 ,此次月球探索带回哪些物品?

在12月19日的上午,重1700余克的嫦娥五号任务月球样品正式交接。国家航天局局长张克俭向中国科学院院长移交了嫦娥五号样品容器,交接了样品证书。

此后我国首次地外天体样品储存、分析和研究工作拉开序幕,将开展月球样品与科学数据的应用和研究。

此次,嫦娥五号完成了23天的太空之旅,并携带了2千克月球土壤样品回来。

嫦娥五号携带回来的土并不是一般的土,嫦娥五号带回来的土大约是12亿年前的月壤。

这次嫦娥五号取回来的月壤主要有三种用途,第一,就是进行有关的科学研究,这是最主要的目的。第二就是向公众进行科普展示,例如收藏进国家博物馆,另外一部分收藏到湖南韶山毛主席的故乡等。第三是国际合作,并且一部分作为国礼相送。

在2006年起,我国的北京天文馆中有半克月岩的展出,而这半克月岩是来自美国的礼物,由阿波罗17 号飞船的航天员带回地球。1978年,美国总统卡特安全事务顾问布热津斯基访问中国时将之作为赠礼。于是中国学者将其分为两半,一半用来研究,一半用来展示。

科学家们通过对之前的月岩研究发现,月球上存在核能源氦-3。

而氦-3是理想、安全、高效的核聚变燃料,这种资源地球上很少,只有10吨到15吨左右,而月球上的氦-3至少有约100万吨。如果开发出来进行核聚变发电,能满足地球上一万年的能源使用。

所以此次我国带回来的月岩对这些研究意义非常重大,也终于让中国科学家们等到了向往已久的研究对象,同时也让全球对月球的探究更上一层楼。

嫦娥带月球特产回地球,对我国航天事业有什么意义?

嫦娥五号月球挖土神级操作

月球,作为地球的一颗天然卫星;承载着人类太多的情感寄托,也承载着人类对外太空的探索和想象。嫦娥奔月的传说流传至今,传承的不止是一段美好的故事,更是千百年来我们不断追求探索的勇气和决心。

2020年11月24日嫦娥五号发射成功,经过万众瞩目的二十三天,“嫦娥”不仅成功奔月,更是成功带回了来自月球的珍贵“土特产”——月壤。于17日凌晨1时59分,安全着陆在夜色笼罩下的内蒙古四子王旗大草原。

人民科学家叶培建曾经讲过一个故事,在一次联合国的科技成果展上,其他国家展览了很多设备,各式各样满目琳琅;而美国的展览是一块月壤,安静的放在一个空旷的展台,用考究的灯光照射着。仅一块月壤,足以代表一个国家的科技进步的程度。此后很多年,人类都没有再次从月球上取样返回。

嫦娥五号着陆的这一刻,距离1976年苏联的月球24号采样返回已经44年;距离2004年中国探月工程正式开展已经14年;我国首次实现了2020年12月以来航天最复杂、难度最大的任务之一。成为了世界上继美国、苏联之后的第三个实现月球采样返回的国家。

取回的2公斤左右的月壤,实则重千斤万斤。

01.很多人都知道,从嫦娥五号发射成功的那一刻起,完成从地球→月球→地球的空间转移的每一步都面临极大的困难和挑战。

近月制动、组合分离、月面着陆、采样工作、月面起飞、月轨对接、成功分离、受控落月、安全着陆。每一步环环相扣,至关重要,对操作精准程度的要求十分严格。

月球探测器飞行过程中关键的轨道控制之一便是近月制动,就是我们认知的“刹车”。嫦娥五号在经过4天的奔月旅程,于28日晚完成了第一次近月制动,当探测器的速度低于月球速度的时候,就会被月球的引力所“捕获”,从而进入环月轨道。

此时如果探测器不及时进行有效制动,将飞离月球,与月球的再次交汇将更加困难;如果制动量过大,那么将会增加挑战性和风险性,直接关系到任务的成败。

11月29日20时23分,嫦娥五号探测器在近月点成功完成了第二次近月制动,从椭圆环月轨道变为近圆形环月轨道。

近月制动完成后,则要进行的是嫦娥五号探测器着陆器和上升器组合体与轨道器和返回器组合体分离工作,随后选择正确的时机实施月面软着陆。软着陆并不是自由落地,而是在探测器落地之前减小垂直速度,使之以一个不会损坏自身的速度落地。月球里面是没有地球的空气存在的,因此探测器在月球平稳着陆的难度不言而喻。

“跋涉”38万公里,当嫦娥五号平稳着陆并传回着陆影像图后,则要开始此次工程最重要的任务之一:月球表面自动采样。经过了大约19小时的月面工作,仅根据探测器传回的数据判断月壤结构探测仪等有效载荷正常工作,完成了采样,并将样品封装。

慢慢的时间来到了12月3日23时10分,嫦娥五号上升器在月面进行“点火”,3000牛的发动机工作了约6分钟后,顺利将携带月壤的上升器送入了环月轨道。

于12月6日上升器成功与轨道器和返回器组合体交会对接,并将样品容器安全转移至返回器中。这时嫦娥五号轨道器和返回器的组合体与上升器完成了分离。准备选择正确的时机返回地球。

经过约6天的等待,嫦娥五号轨道器和返回器组合体开始了月球→地球的转移工作。嫦娥五号回家这一步则是用“打水漂”的方式完成;这是一种非常有特色方式,专业名词叫做“高速再入轨道技术”。通俗来说就是嫦娥五号的返回器会先高速进入地球大气层,然后借助大气层提供的升力“跳起来”,而后再次进入大气层,返回地面。

历时23天,完成了对我国航天事业有重要意义的伟大任务。

02.嫦娥五号的“五个首次”

“纸上学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嫦娥五号任务是“探月工程”的第六次任务,完成了我国航天事业中的五个首次。任务艰巨,过程困难,结局圆满。

第一是实现了我国首次在地外天体的采样与封装。无人采样相对于人工采样而言,对技术和精准度的要求都十分严格。第二是首次地外天体上点火起飞,精准入轨。第三是首次月球轨道无人交会对接和样品转移。第四是首次携带月球样品以接近第二宇宙速度再入返回。第五则是首次建立中国月球样品的存储、分析和研究系统。

此次任务的成功,举国欢庆,是我国行业工程的里程碑式的突破,标志着我国具备了地月往返的能力。为我国未来探测月球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03.探月计划发展史

成功不是一蹴而就的,成功源于不断的探索和进步。自古以来,人们对天空探索的脚步从来没有停止。

几千年前,我国古代最负盛名的能工巧匠鲁班就曾制造木鸢翱翔天空三天三夜。

14世纪末期,明朝一位名叫万户的人把47个自制的“火箭”绑在椅子上,自己坐在椅子上,双手举着大风筝。他最先开始设想利用火箭的推力,飞上天空,然后利用风筝平稳着陆。不幸火箭爆炸,万户也为此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几千年后,在1956年的二月,当时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向中央提出《建立中国国防航空工业的意见》。同年四月,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航空工业委员会,统一领导了中国的航空和火箭事业。

1970年,我国的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升空。我国的航天事业科学界崭露头角。

2003年我国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升空,首次掌握载人航天技术。

2004年我国正式开展探月工程,嫦娥一号于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奔月,嫦娥工程顺利完成了一期工程。

2020年12月,几十年如一日的研究,万众一心的决心。迎来了嫦娥五号成功往返月球。这是一个阶段性的成功也是下一个伟大工程的开启。

04.关于嫦娥五号,科学家有科学家的思考,普通人有普通人的疑问。嫦娥五号成功返回,举国欢庆,最近网上也有不少奇奇怪怪可可爱爱的提问。

探测器为什么总在晚上发射,难道航天工程的科学家都是熬夜高手吗?看到这个问题,“有才”的网友神回复说:“嫦娥五号是要去月球,白天看不到月亮,你往哪儿发”。

关于这一问题,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一院总体部设计师钱航表示,主要原因是便于奔月轨道设计、减少太阳活动影响、利于信号传播及观测等。

月壤土能种菜吗?

看到这个问题相信很多人都会不禁发出感叹:不愧是神农氏的后人,无论何时何地首先想到的就是农耕。

这一次“有才”网友的神回复是:肯定能种胡萝卜,要不然玉兔吃什么。

对于这一问题,科学的回答是:月壤不含任何有机养分,不能种菜。

除此之外,还有不少类似的十分有趣的问题。

虽然我们不是科学家,不能尽自己的绵薄之力,但我们用普通人“接地气儿”的方式关注着我国伟大航天事业的进程。

在此祝祖国航天事业不断突破,蓬勃发展。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srwj168.com.cn/keji312/329.html
广东梅大高速事故亲历者 车在塌陷前瞬间冲了过去 轮胎被裂缝刮
孩子们用屁股磨了100多年 南京一国保门口石梯坡道现两道沟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