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吧7月28日讯 在日本国奥1-0击败马里国奥,两连胜提前一轮出线后,《足球报》发文称赞了这支没有超龄球员的日本国奥的表现。
这也是继1964至1968年的日本队之后,有亚洲球队第三次连续从奥运会男足比赛小组出线;还是继2012年伦敦奥运会的韩国队之后,有亚洲球队第二次提前一轮小组出线。亚洲范围内,12次参加奥运会决赛圈的日本队第6次从奥运男足比赛小组出线,依旧力压韩国(4次)保持亚洲球队在奥运会男足比赛小组出线次数最多的纪录。
日本国奥是巴黎奥运会唯一没有超龄球员的参赛队。此外,日本还有多达10名U23适龄球员无法参赛,包括亚洲球员身价第一的久保建英、日本成年国家队主力门将铃木彩艳、同样已为成年国家队出过场的前锋铃木唯人、即将加盟英超南安普敦的松木玖生等,仅以U23阵容在巴黎的都只能算是日本“国奥二队”。
即便如此,这支日本“国奥二队”仍有多达7名旅欧球员,以U23亚洲杯冠军队为班底,取得与3年前在东京一样出色的开局。大岩刚教练的日本国奥不仅开局连胜,还合计攻入6球、全部零封对手,首战巴拉圭的5-0是日本在奥运男足比赛史上最大胜绩。
提前锁定出线的日本国奥,1/4决赛大概率将对阵C组第二的埃及队。此前2012年奥运会日本队就是在1/4决赛击败埃及进入四强,被日本媒体视为有望重演伦敦奥运会冲击奖牌的历史。这也是日本男足去年至今继U17亚洲杯夺冠、U17世界杯小组出线后,U23年龄组取得同样的成就。U19年龄组稍逊一筹,也是U20亚洲杯四强,参加了U20世青赛。日本足球最近3届U17世界杯、U20世界杯和U23奥运会合计9次大赛仅有2次没有小组出线,校园足球与俱乐部青训相结合的青训体系成绩稳定,同样是亚洲领先。
这支日本国奥队还有4名混血球员,包括队长中场藤田让瑠、门将小久保玲央,后者还在对马里国奥的比赛下半场扑出点球,力保球队零封对手提前晋级。6个进球4球被留洋球员包揽,藤田让瑠还助攻梅开二度。而这批日本国奥主力留洋球员还只是在荷甲、比甲中下游球队效力,足见日本留洋球员数量之多,质量之高。
中国足球的历史
(一)追根溯原:真正的足球鼻祖现代足球的鼻祖是英格兰,但是足球的故乡却是在咱们中国。 众所周知,我国很早以前就有用脚踢球的活动了,只是那时侯不叫踢足球,而叫“蹴鞠”或“塌鞠”,踢法当然也就和现代足球不同了。 蹴鞠这项活动其实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出现了,最早的说法见《战国策.齐策》:临富甚福而实...塌鞠(中间略去文字若干)。 到了汉代,由于社会经济的繁荣,蹴鞠得到了更大的发展,几乎是万人空巷。 而且蹴鞠成了宫廷的主要体育活动。 高祖刘邦的老爸初入皇宫时,曾因没有球踢而一直闷闷不乐。 后来邦哥特意为他老爸建造了“新丰宫”(估计就是世界上第一个官方的足球场),于是太上皇就可以和家乡的人一起蹴鞠取乐也,真他妈的幸福!这样的环境,造就了汉武帝、汉成帝这样的帝王球星,另外,蹴鞠还成了军队训练的内容之一。 唐代是蹴鞠的鼎盛时期。 比起汉代,此时的蹴鞠又有了新的发明创造。 首先是“充气球”的出现,再次是球门的发明。 其时的球门分为两种,一是球场内设置两个球门,两端个一个,A打B的门,B打A的门,运动量大,竞技性比较强,类似现代足球;另一种是在球场的中央设置球门,AB双方共享,球门高,进口小,估计只有拔丝疼那样的才会进得去。 另外,还有不同球门的踢法,种类很多,有一人自踢,两人对踢,还有多人花样踢法。 当时,唐代的MM们玩的一般都是非对抗性的蹴鞠,她们也就成了世界上最早的女足球员了。 到了宋代,两个球门的踢法已经不见了,主要流行一个球门或是不用球门。 这种方式运动量不大,然,技术性和娱乐性都增强了。 踢法是:先由A队球头踢球过门(门高估计三丈高、一尺宽),B队球员得球后,传给自己的球头,由球头射门,把球踢过门去为胜。 到了明清,连一个球门的蹴鞠也不见了,只剩下不用球门的玩法。 值得一提的是,清代由于民族风俗的关系,十分喜欢在冰上蹴鞠(最早的冰球运动)。 玩时分为两队,每队数十人,球掷起后,两队争踢,以球在自己本方队员的脚下传递为乐。 这个有点像我们玩球时的倒脚,只是我们是几个人传递,中间一人抢,通常都是累他个半死方罢休。 行文至此,有一点已非常明确:足球真正的鼻祖是中国!(二)二十世纪:光荣与屈辱并存在现代足球历史上,二十世纪里,中国队给人的感觉是屈辱的一个世纪,诸多的事实也表明,确实如此!但是,中国也曾辉煌过,世纪之初,现代足球由欧洲传入中国。 “看戏要看梅兰芳,看球要看李惠堂。 ”这是三十年代在上海流传的一句话。 在旧中国,一位体坛人物能够和京剧大师梅兰芳的名字相提并论,确实发凡。 他以顽强的拼搏,高超的球艺,赢得了“亚洲球王”称号。 1976年,联邦德国一家权威性足球杂志组织的评选活动中,李惠堂与巴西的贝利,英格兰的马修斯,西班牙的斯蒂法诺,匈牙利的普斯卡士齐名,被评为“世界五大球王”。 其时,中国足球在亚洲逐渐发展强大,和李惠堂一起,涌现出了第一批开天辟地式的先驱,第一次出现代表国家外战的正规球队。 这是一种标志,中国足球开始起步,足球在中国成为规范化的竞赛。 在1915年到1934年,中国获得了远东运动会的九连冠,并于1936年,1948年两次入围奥运会。 这时,中国足球在亚洲是当之无愧的霸主。 随后的时间内,由于政治等原因,整个世界足坛都出现了一段真空,中国足球也不例外。 但是中国足球发展的步伐却没有停止过。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国家队曾集体去匈牙利留学,并与1958年回国,可惜冲击1958年世界杯决赛圈失败,打击不小。 或许这应该算作中国足球在整个20世纪的第一大事,它背后的深远意义,绝不仅仅是第一次整支国家队出国留学,第一次出现外籍国家队主帅这么简单。 最重要的,是它为中国培养了第一批现代足球的骨干,李凤楼、陈成达、年维泗这批人,日后不但成为国家队主力,更长时期地占据中国足球的统治地位,他们自身的素质,能力,魄力在此后几十年里直接影响着中国足球的发展,主宰着中国足球的命运。 而他们言传身教出的后代,无论是在当球员,当教练还是主管领导工作方面都深深带有前辈的烙印,因此,这批人成为近代中国足球的开拓者和奠基人,是我们今天所提及的真正意义上的中国足球之根源。 然而,这批自我定位接近欧洲二流水平的球员所组成的国家队,第一次冲击世界杯入场券,即败在印尼队脚下,似乎是个不祥的信号,预示着此后中国足球一系列的失败。 其后的时间内,是漫长的十年“文革动乱”,在一个“政治第一”的年代,足球无疑被禁止了。 改革开放之后,苏永舜率领中国队冲击1982世界杯决赛圈失败。 这是中国足球长期封闭,重返国际足联后首次冲击世界杯出线权,实质上它是中国足球现代史的开端。 它是中国足球与外界第一次全方位的碰撞与较量,使中国人第一意识到现代足球的残酷,初步接触到以主客场为代表的国际足坛的通行赛制。 整个过程经中央电视台现场直播,传遍整个中国,为中国培养出第一批看九寸黑白电视,读八分钱一份足球报的球迷群体,中国足球史上第一次出现一球牵动亿万心的热潮,球星的概念开始形成,冲出亚洲走向世界的口号,至今依然是中国足球几代人奋斗目标。 此后,足球确立了中国第一运动的地位。 从技术角度来看,由于对新西兰队的失败,导致中国足球开始向重硬朗,重力量,拼速度身高体能的模式转化,直至今日。 1985年5月19日,由于中国队在世界杯预选赛中主场败给了香港,失去出线权,在场球迷情绪激昂,气愤难平,无处发泄,进而演变成打砸抢的街头爆乱。 从此,中国足球不再孤立地被当作体育运动,而更多地从文化角度,被当作中国社会的一个窗口。 国家队主教练曾雪麟引咎辞职,不仅仅因为比赛的失败,更被当成安抚民族主义情绪,稳定社会的替罪羊。 这意味着中国足球被赋予了沉重的社会使命,在这种背景下,保守风气逐渐弥漫了整个中国足坛。 中国队在亚洲从极盛转向衰落,技战术风格从主动进攻演变为防守反击,逐渐向二流水平滑落。 1988年的奥运会和1990年的世界杯,中国队插肩而过,因为了两个“黑色三分钟”。 进入现代足球的中国队,抓住东西亚分治,不必硬碰主要对手韩国队的历史机遇,第一次从真正意义上冲出了亚洲。 但中国足球却未能把握住这次难得的机会,从而使自身有质的飞跃,因此进军奥运并未带来太多的影响。 反倒是次年的世界杯预选赛所带来的冲击与反响要强烈得多,中国队两次在领先的有利形势下,两次在终场前三分钟内连失两球,痛失冲出去的历史良机。 尽管又一次失败,但这种极度戏剧性的结果,使足球在中国社会受关注的程度又达到了空前的高峰。 痛定思痛,痛何如哉?中国79年开始改革,开始对外开放,但足球上与“洋教头”的“再一次亲密接触”却一直等到了90年代。 1992年,谋求开拓发展的中国队将施拉普纳请来了,但是冲击1994年世界杯决赛圈又再次的失败了。 施拉普纳成为第一任来华执教的国家队主帅,他在中国不到两年的短短时期,是中国足球由专业化向职业化过渡的分水岭。 虽然施拉普纳率队打出亚洲杯季军的成绩,也给中国队带来足球发达地区的部份理念,但限于他自身的水平与中国的实际国情,导致中国队失败的必然结果。 施拉普纳之后引发了继续引进洋教练还是仍由中国人出任国家队主帅的争论,随着中国足球与国际的接轨,这种争议已不复存在。 职业化联赛之前的格局是辽宁的一统天下,作为中国足球第一大省,辽宁建立了1984年到1993年十连冠军王朝。 实际上,东北足球早在50年代已居中国前列,但直至80年代初,以李应发为代表的辽宁队,才逐渐确立了辽宁足球在中国无可撼动的霸主定位。 他们以每年夺一冠的方式,建立起十连冠王朝,其中包括代表中国最高水平的全运会,全国甲级联赛,足协杯冠军称号,和迄今为止中国球队唯一所获的洲际冠军亚俱杯。 甚至在今天,职业联赛七年五夺冠的大连队,仍然带有当初的影子。 辽宁足球成为中国足球最大的组成部份,在很大程度上左右了中国足球的辉煌与失落。 1994年,中国足球职业联赛全面启动,这意味着中国足球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职业化本意是通过建立竞争机制,从而使球员完成“要我练”到“我要练”的良性转变。 结果这一无心插柳之举使足球成为一项巨大的产业。 但职业联赛又衍生出的一系列新问题,如假球黑哨,球员素质不升反降等等,随着投入的增加愈演愈烈,到了不可收拾,甚至使中国足球改革不下去的程度。 与此同时中国球员外战中一系列拙劣的表现,终于使中国足球自我定位在亚洲二流上。 1997年的戚务生,“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冲击世界杯力不从,所以惨败大连金洲,国人继续失望。 本土教练的水平使得中国队不得不再次寄望于外教,霍顿来了。 这位曾经中国国家队和国奥队的主教练,花了中国足球两年时间和若干万美金的“英国绅士”终究没有经得起“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考验。 他的“平行站位”、“长传冲吊”理念没有拯救得了中国队。 我们的打法没有变数和套路,结果只能那样。 可惜一代那么有潜力的队员和同他们的前辈一样被写入了失败者的史册。 但是,和施拉普纳一起,他们的足球思想却大大的影响了中国足球。 因此,中国足球坚定不移的走起了外教之路。 也许,我们忽略了中国女足的诞生、发展和壮大,虽然从女足已经由1982年发展至今,但是女子足球在中国并不普及,仍然处在可有可无的从属地位,体制和思维方式仍然停留在专业体育时代,第一代女足球员仍然活跃在赛场上。 只有在96奥运会,99世界杯上中国女足两度冲击冠军未果,屈居亚军之后,全国才掀起一定的女足热。 现在,再一一看来,整个二十的历史里,中国足球给人更多的感觉是屈辱。 并且在1986年至今,中国足球还衍生了一个名词“恐韩症”。 这是中国媒体的独特发明,严格地说就是指中国队在韩国队屡战屡败,从而在心理上未战先怯,场面上不堪一击,进而从单纯的技不如人转变为人不如人。 具体指的是世界杯预选赛,奥运会预选赛,亚洲杯,亚运会四大亚洲正式大赛上中国队对韩国20多年无一胜绩,特别是90年代以后,双方差距拉大,中国队连续三届奥运预选赛上被韩国队直接淘汰,从而使韩国队成为中国队的一面镜子。 虽然击败过中国队的亚洲队很多,但韩国始终是一位特殊对手。 没有哪一支外国队,在与中国队交手时比赛会被赋予如此特殊的意义,受到中国球迷与媒体的如此关注。 (三)二○○一:中国队进军日韩一个寒冷的季节里,神奇教练“米卢”的来了,也许从这一天开始,中国足球的历史就开始改变了。 2000年的亚洲杯,我们看到了面貌一新的中国队,流畅的配合和写在脸上的自信使我们激动了好一阵子。 之后,虽然经历了“四国邀请赛”的怀疑,但米卢还是利用他游刃有余的指挥,将中国队送到了日韩。 他在带来先进足球理论的同时,还用他的方式告诉了我们:足球应该快乐着!第一次进军日韩,也第一次参加了世界杯小组赛的分组。 在巴西队、土耳其、和哥斯达黎加的合力围攻之下,中国队三战皆墨,结果让人失望之极。 此后的时间内,中国足坛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的反思。 进入世界杯的快感只维持了很短的时间,随之而来的是深深的失落。 不过,正如一些人所言,能进世界杯本身就是胜利。 或许,这次突破就是中国足球发展的一个契机。
中国足球的历史
(一)追根溯原:真正的足球鼻祖现代足球的鼻祖是英格兰,但是足球的故乡却是在咱们中国。 众所周知,我国很早以前就有用脚踢球的活动了,只是那时侯不叫踢足球,而叫“蹴鞠”或“塌鞠”,踢法当然也就和现代足球不同了。 蹴鞠这项活动其实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出现了,最早的说法见《战国策.齐策》:临富甚福而实...塌鞠(中间略去文字若干)。 到了汉代,由于社会经济的繁荣,蹴鞠得到了更大的发展,几乎是万人空巷。 而且蹴鞠成了宫廷的主要体育活动。 高祖刘邦的老爸初入皇宫时,曾因没有球踢而一直闷闷不乐。 后来邦哥特意为他老爸建造了“新丰宫”(估计就是世界上第一个官方的足球场),于是太上皇就可以和家乡的人一起蹴鞠取乐也,真他妈的幸福!这样的环境,造就了汉武帝、汉成帝这样的帝王球星,另外,蹴鞠还成了军队训练的内容之一。 唐代是蹴鞠的鼎盛时期。 比起汉代,此时的蹴鞠又有了新的发明创造。 首先是“充气球”的出现,再次是球门的发明。 其时的球门分为两种,一是球场内设置两个球门,两端个一个,A打B的门,B打A的门,运动量大,竞技性比较强,类似现代足球;另一种是在球场的中央设置球门,AB双方共享,球门高,进口小,估计只有拔丝疼那样的才会进得去。 另外,还有不同球门的踢法,种类很多,有一人自踢,两人对踢,还有多人花样踢法。 当时,唐代的MM们玩的一般都是非对抗性的蹴鞠,她们也就成了世界上最早的女足球员了。 到了宋代,两个球门的踢法已经不见了,主要流行一个球门或是不用球门。 这种方式运动量不大,然,技术性和娱乐性都增强了。 踢法是:先由A队球头踢球过门(门高估计三丈高、一尺宽),B队球员得球后,传给自己的球头,由球头射门,把球踢过门去为胜。 到了明清,连一个球门的蹴鞠也不见了,只剩下不用球门的玩法。 值得一提的是,清代由于民族风俗的关系,十分喜欢在冰上蹴鞠(最早的冰球运动)。 玩时分为两队,每队数十人,球掷起后,两队争踢,以球在自己本方队员的脚下传递为乐。 这个有点像我们玩球时的倒脚,只是我们是几个人传递,中间一人抢,通常都是累他个半死方罢休。 行文至此,有一点已非常明确:足球真正的鼻祖是中国!(二)二十世纪:光荣与屈辱并存在现代足球历史上,二十世纪里,中国队给人的感觉是屈辱的一个世纪,诸多的事实也表明,确实如此!但是,中国也曾辉煌过,世纪之初,现代足球由欧洲传入中国。 “看戏要看梅兰芳,看球要看李惠堂。 ”这是三十年代在上海流传的一句话。 在旧中国,一位体坛人物能够和京剧大师梅兰芳的名字相提并论,确实发凡。 他以顽强的拼搏,高超的球艺,赢得了“亚洲球王”称号。 1976年,联邦德国一家权威性足球杂志组织的评选活动中,李惠堂与巴西的贝利,英格兰的马修斯,西班牙的斯蒂法诺,匈牙利的普斯卡士齐名,被评为“世界五大球王”。 其时,中国足球在亚洲逐渐发展强大,和李惠堂一起,涌现出了第一批开天辟地式的先驱,第一次出现代表国家外战的正规球队。 这是一种标志,中国足球开始起步,足球在中国成为规范化的竞赛。 在1915年到1934年,中国获得了远东运动会的九连冠,并于1936年,1948年两次入围奥运会。 这时,中国足球在亚洲是当之无愧的霸主。 随后的时间内,由于政治等原因,整个世界足坛都出现了一段真空,中国足球也不例外。 但是中国足球发展的步伐却没有停止过。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国家队曾集体去匈牙利留学,并与1958年回国,可惜冲击1958年世界杯决赛圈失败,打击不小。 或许这应该算作中国足球在整个20世纪的第一大事,它背后的深远意义,绝不仅仅是第一次整支国家队出国留学,第一次出现外籍国家队主帅这么简单。 最重要的,是它为中国培养了第一批现代足球的骨干,李凤楼、陈成达、年维泗这批人,日后不但成为国家队主力,更长时期地占据中国足球的统治地位,他们自身的素质,能力,魄力在此后几十年里直接影响着中国足球的发展,主宰着中国足球的命运。 而他们言传身教出的后代,无论是在当球员,当教练还是主管领导工作方面都深深带有前辈的烙印,因此,这批人成为近代中国足球的开拓者和奠基人,是我们今天所提及的真正意义上的中国足球之根源。 然而,这批自我定位接近欧洲二流水平的球员所组成的国家队,第一次冲击世界杯入场券,即败在印尼队脚下,似乎是个不祥的信号,预示着此后中国足球一系列的失败。 其后的时间内,是漫长的十年“文革动乱”,在一个“政治第一”的年代,足球无疑被禁止了。 改革开放之后,苏永舜率领中国队冲击1982世界杯决赛圈失败。 这是中国足球长期封闭,重返国际足联后首次冲击世界杯出线权,实质上它是中国足球现代史的开端。 它是中国足球与外界第一次全方位的碰撞与较量,使中国人第一意识到现代足球的残酷,初步接触到以主客场为代表的国际足坛的通行赛制。 整个过程经中央电视台现场直播,传遍整个中国,为中国培养出第一批看九寸黑白电视,读八分钱一份足球报的球迷群体,中国足球史上第一次出现一球牵动亿万心的热潮,球星的概念开始形成,冲出亚洲走向世界的口号,至今依然是中国足球几代人奋斗目标。 此后,足球确立了中国第一运动的地位。 从技术角度来看,由于对新西兰队的失败,导致中国足球开始向重硬朗,重力量,拼速度身高体能的模式转化,直至今日。 1985年5月19日,由于中国队在世界杯预选赛中主场败给了香港,失去出线权,在场球迷情绪激昂,气愤难平,无处发泄,进而演变成打砸抢的街头爆乱。 从此,中国足球不再孤立地被当作体育运动,而更多地从文化角度,被当作中国社会的一个窗口。 国家队主教练曾雪麟引咎辞职,不仅仅因为比赛的失败,更被当成安抚民族主义情绪,稳定社会的替罪羊。 这意味着中国足球被赋予了沉重的社会使命,在这种背景下,保守风气逐渐弥漫了整个中国足坛。 中国队在亚洲从极盛转向衰落,技战术风格从主动进攻演变为防守反击,逐渐向二流水平滑落。 1988年的奥运会和1990年的世界杯,中国队插肩而过,因为了两个“黑色三分钟”。 进入现代足球的中国队,抓住东西亚分治,不必硬碰主要对手韩国队的历史机遇,第一次从真正意义上冲出了亚洲。 但中国足球却未能把握住这次难得的机会,从而使自身有质的飞跃,因此进军奥运并未带来太多的影响。 反倒是次年的世界杯预选赛所带来的冲击与反响要强烈得多,中国队两次在领先的有利形势下,两次在终场前三分钟内连失两球,痛失冲出去的历史良机。 尽管又一次失败,但这种极度戏剧性的结果,使足球在中国社会受关注的程度又达到了空前的高峰。 痛定思痛,痛何如哉?中国79年开始改革,开始对外开放,但足球上与“洋教头”的“再一次亲密接触”却一直等到了90年代。 1992年,谋求开拓发展的中国队将施拉普纳请来了,但是冲击1994年世界杯决赛圈又再次的失败了。 施拉普纳成为第一任来华执教的国家队主帅,他在中国不到两年的短短时期,是中国足球由专业化向职业化过渡的分水岭。 虽然施拉普纳率队打出亚洲杯季军的成绩,也给中国队带来足球发达地区的部份理念,但限于他自身的水平与中国的实际国情,导致中国队失败的必然结果。 施拉普纳之后引发了继续引进洋教练还是仍由中国人出任国家队主帅的争论,随着中国足球与国际的接轨,这种争议已不复存在。 职业化联赛之前的格局是辽宁的一统天下,作为中国足球第一大省,辽宁建立了1984年到1993年十连冠军王朝。 实际上,东北足球早在50年代已居中国前列,但直至80年代初,以李应发为代表的辽宁队,才逐渐确立了辽宁足球在中国无可撼动的霸主定位。 他们以每年夺一冠的方式,建立起十连冠王朝,其中包括代表中国最高水平的全运会,全国甲级联赛,足协杯冠军称号,和迄今为止中国球队唯一所获的洲际冠军亚俱杯。 甚至在今天,职业联赛七年五夺冠的大连队,仍然带有当初的影子。 辽宁足球成为中国足球最大的组成部份,在很大程度上左右了中国足球的辉煌与失落。 1994年,中国足球职业联赛全面启动,这意味着中国足球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职业化本意是通过建立竞争机制,从而使球员完成“要我练”到“我要练”的良性转变。 结果这一无心插柳之举使足球成为一项巨大的产业。 但职业联赛又衍生出的一系列新问题,如假球黑哨,球员素质不升反降等等,随着投入的增加愈演愈烈,到了不可收拾,甚至使中国足球改革不下去的程度。 与此同时中国球员外战中一系列拙劣的表现,终于使中国足球自我定位在亚洲二流上。 1997年的戚务生,“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冲击世界杯力不从,所以惨败大连金洲,国人继续失望。 本土教练的水平使得中国队不得不再次寄望于外教,霍顿来了。 这位曾经中国国家队和国奥队的主教练,花了中国足球两年时间和若干万美金的“英国绅士”终究没有经得起“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考验。 他的“平行站位”、“长传冲吊”理念没有拯救得了中国队。 我们的打法没有变数和套路,结果只能那样。 可惜一代那么有潜力的队员和同他们的前辈一样被写入了失败者的史册。 但是,和施拉普纳一起,他们的足球思想却大大的影响了中国足球。 因此,中国足球坚定不移的走起了外教之路。 也许,我们忽略了中国女足的诞生、发展和壮大,虽然从女足已经由1982年发展至今,但是女子足球在中国并不普及,仍然处在可有可无的从属地位,体制和思维方式仍然停留在专业体育时代,第一代女足球员仍然活跃在赛场上。 只有在96奥运会,99世界杯上中国女足两度冲击冠军未果,屈居亚军之后,全国才掀起一定的女足热。 现在,再一一看来,整个二十的历史里,中国足球给人更多的感觉是屈辱。 并且在1986年至今,中国足球还衍生了一个名词“恐韩症”。 这是中国媒体的独特发明,严格地说就是指中国队在韩国队屡战屡败,从而在心理上未战先怯,场面上不堪一击,进而从单纯的技不如人转变为人不如人。 具体指的是世界杯预选赛,奥运会预选赛,亚洲杯,亚运会四大亚洲正式大赛上中国队对韩国20多年无一胜绩,特别是90年代以后,双方差距拉大,中国队连续三届奥运预选赛上被韩国队直接淘汰,从而使韩国队成为中国队的一面镜子。 虽然击败过中国队的亚洲队很多,但韩国始终是一位特殊对手。 没有哪一支外国队,在与中国队交手时比赛会被赋予如此特殊的意义,受到中国球迷与媒体的如此关注。 (三)二○○一:中国队进军日韩一个寒冷的季节里,神奇教练“米卢”的来了,也许从这一天开始,中国足球的历史就开始改变了。 2000年的亚洲杯,我们看到了面貌一新的中国队,流畅的配合和写在脸上的自信使我们激动了好一阵子。 之后,虽然经历了“四国邀请赛”的怀疑,但米卢还是利用他游刃有余的指挥,将中国队送到了日韩。 他在带来先进足球理论的同时,还用他的方式告诉了我们:足球应该快乐着!第一次进军日韩,也第一次参加了世界杯小组赛的分组。 在巴西队、土耳其、和哥斯达黎加的合力围攻之下,中国队三战皆墨,结果让人失望之极。 此后的时间内,中国足坛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的反思。 进入世界杯的快感只维持了很短的时间,随之而来的是深深的失落。 不过,正如一些人所言,能进世界杯本身就是胜利。 或许,这次突破就是中国足球发展的一个契机。 2003年是甲A联赛的最后一年,明年即将迎来中超时代。 回首甲A十年,弹指一瞬。 中国足球之漫漫路,其修远兮。 只是,不管如何,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足球的明天必定是美好的,也许有一天我们可以对着全世界高呼:美哉我中国足球,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足球,与国无疆。
中国足球队的历史知道吗
中国国家足球队始创于1924年,起初只有男子足球队,女子足球队于1984年成立。 在1931年加入国际足球联合会(FIFA),1958年退出,并在1979年重新加入。 从1976年起,男子足球队连续9次参加AFC亚洲杯足球赛,并于1984年和2004年两度打进决赛。 女子足球队在1999年FIFA女足世界杯上获得亚军,男子足球队第一次也是至今唯一一次在FIFA世界杯上的亮相是2002年韩日世界杯。 民国时期1913年,第一届远东运动会(亚运会前身)在菲律宾首都马尼拉举行,这是中国足球队第一次参加正式国际比赛,最终获得亚军。 从此,中国足球在亚洲鲜遇对手。 1913年至1934年,远东运动会一共召开了10届,第一届获得亚军,21年间,中国队蝉联9届远东国家足球冠军。 当时的远东运动会,每逢中国足球队与日本队交战,动辄打出5比1,4比0的大比分。 上海远东运动会,中国队5比0大胜日本队获得冠军,在日本举行的远东运动会上,中国队5比1战胜日本队再次获得冠军。 为此,日本报纸的号外标题为,“中国足球铁军,堂堂十年连胜”。 从此,“中国铁军”的赞誉不胫而走。 1936年8月,中国足球队参加第11届德国柏林奥运会,当时的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成立了足球选拔委员会,考察全国各地的顶尖足球选手。 经过3个月的选拔,1936年4月,中国足球队22人名单正式公布,“亚洲球王”李惠堂、香港歌星谭咏麟的父亲谭江柏名列其中。 然而,中国足球队的奥运之行却充满艰辛,差点儿因5万元而难以成行……为解燃眉之急,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的所有工作人员集体出动,分别向国民政府中央各院部、全国各省市地方政府寻求支持。 经过一番在全国从上到下、铺天盖地式的“化缘行动”共筹集资金17万元,但仍缺5万元。 又是一番紧急讨论,注定了中国足球队的第一次走向世界之旅多灾多难。 协进会决定,足球队自筹资金,提前两个月到东南亚各国进行表演赛,以门票收入作为参加奥运会的费用。 1936年5月,中国队从上海出发,转战越南、印尼、缅甸、印度等国,在两个月的27场比赛中,24胜3平,不少当地华侨甚至焚香拜佛,欢迎中国队的到来。 为了节约经费,在两个月的旅途中,乘船时选择最低等的舱位,住宿则找最便宜的旅馆里最便宜的房间,有时床位不够还需打地铺。 到达“卖艺地点”后,大家不是担心强队不与中国队比赛,就是害怕天公不作美,导致雨天无法比赛,因为这样都难以吸引大量观众,减少门票收入。 更滑稽的是,为了防止当地主办单位从中作弊,比赛时,替补球员都要到赛场的各个入口处“监票”。 当时,还有个不成文的规定,获胜一方可获得更多的门票收入,所以,主力队员一场不落地把27场比赛踢完,即使有伤病或体力难支,也要咬牙坚持。 整个东南亚之旅,中国队共获得近20万港币的收入。 到达印度孟买后,中国队给因经费短缺而滞留国内的中国奥运会代表团汇去5万元,解决了整个中国奥运会代表团的经费问题。 双方在孟买会合后,一起前往德国首都柏林。 德国柏林奥运会足球赛制一开始就直接抽签踢淘汰赛,若首场告负便打道回府。 一路历尽磨难,中国队首场便对阵英国队。 不过,英国人的情报工作做得好,中国队东南亚之行的骄人战绩,他们早有耳闻,李惠堂的名声,也早已传至英伦三岛,为此英国王室特地给英国足球队发来专电以资鼓励。 1936年8月6日下午5点半,中国队第一次亮相世界赛场,与英国队在柏林康姆逊球场狭路相逢。 当时的比赛观众多达万人。 比赛一开始,早已洞悉中国队虚实的英国队便严密看防李惠堂,使其纵有绝技也难以施展。 上半场,中国队攻势凌厉,一次下底传中后的破门,可惜被裁判吹为越位。 两队以0比0结束上半场后,中场休息时,在场的西方记者纷纷在广播中感叹,中国队出人意料,不同凡响。 下半场,双方易地再战,由于在东南亚连续征战,再加上抵达柏林后舟车劳顿,中国队逐渐体力不支,最终以0比2告负,就此结束了中国足球在世界赛场的“首演”。 尽管输给英国队,但脚下技术、战术素养丝毫不弱。 赛后,中国队的表现引起欧洲各足球强国的关注,英国报纸也对中国队评价极高,于是,欧洲各国邀请中国队前去比赛的电报接连飞来。 在法国巴黎,中国队战平法国职业联赛中的强队巴黎红星队,李惠堂技惊四座。 赛后的晚宴上,红星队的总经理拿着工作合同直接找到李惠堂,让他留在巴黎,并许以优厚待遇。 当时,国际奥委会禁止职业球员参加奥运会。 李惠堂一口回绝道:“我还要继续代表中国参加奥运会。 ”在英国伦敦,中国队战平英国职业联赛冠军球队哥灵顿队,观战的阿森纳队主教练指着李惠堂惋惜地说道:“要是你再年轻10岁就好了,我一定把你留在阿森纳队,无论如何也不让你回中国。 ”中国国家足球队始创于1924年,起初只有男子足球队,女子足球队于1984年成立。 在1931年加入国际足球联合会(FIFA),1958年退出,并在1979年重新加入。 从1976年起,男子足球队连续9次参加AFC亚洲杯足球赛,并于1984年和2004年两度打进决赛。 女子足球队在1999年FIFA女足世界杯上获得亚军,男子足球队第一次也是至今唯一一次在FIFA世界杯上的亮相是2002年韩日世界杯。 现代发展中国队长期以来一直在争取在亚洲地区获得锦标,在亚洲杯、亚运会等亚洲级别的赛事中取得过不错的成绩,在世界杯亚洲区预选赛中出线过一次。 中国男子足球队足球运动在中国很受欢迎,大约有3千万观众收看了2002年世界杯足球赛里中国参加的比赛。 收看2004年亚洲杯足球赛决赛的观众甚至超过了这个数字。 2005年,中国赢得了2005年东亚足球锦标赛的男子组冠军和澳门东亚运动会的男子足球项目金牌。 在2010年2月10日的东亚四强赛上,中国3-0完胜韩国,打破32年逢韩不胜的魔咒。 2010年东亚四强赛3-0完胜韩国首发阵容2010年2月14日,2010年第4届东亚锦标赛在日本东京国立霞丘竞技场鸣金收兵。 经过三轮共六场比赛的激烈争夺,最终中国队以2胜1平且“零失球”的不败战绩,夺得了本届赛事的冠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