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故背后 火箭 投资正大量涌入商业航天 试车

本报(chinatimes.net.cn)记者陶炜 南京报道

尽管民营商业航天企业北京天兵科技有限公司(下称“天兵科技”)在日前一项动力系统热试车中发生了意外,但在一些投资人看来,这并不会改变他们对于商业航天领域的投资信心。

“马斯克的星链上天六千多颗了,已经正式在北美、欧洲、大洋洲等地开展业务运营。国内在低轨卫星领域有超过两万五千颗卫星的计划,现在还在起步阶段,国家肯定是要发展这一块的,这是个非常大的市场。天兵这次试车出了事故,并不代表这个领域不能投了。”南京阅微知本总经理陈月伟对《华夏时报》记者说。

今年以来,商业航天赛道投融资格外活跃,据统计融资已达55起,单轮融资额过亿以上的为12起。

以本次发生事故的天兵科技为例,就在6月6日刚刚完成了15亿元的C+轮融资,而这还不是今年商业航天领域融资金额最大的。不过记者注意到,作为融资主体的天兵科技母公司江苏天兵航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尚无此轮融资后的股权变更信息,这就给股权融资款是否已经到账留下了悬念。

罕见的试车变试飞

在过去的20多年时间里,全球共有8款液体运载火箭首飞失败,包括马斯克旗下的独角兽SpaceX。但发生在天兵科技身上的这次事故,依然是罕见的。

6月30日下午,多名河南巩义市市民发布的视频流传到网上,一火箭在飞行途中冒黑烟后坠落起火。巩义市应急局随后回应称火箭试飞,暂无人员伤亡。此次发生事故的公司天兵科技是中国民营商业航天企业的领军者,去年4月2日,天兵科技的天龙二号中型液体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首飞,这也是我国商业航天首款成功入轨的液体运载火箭。

6月30日晚间,天兵科技发布微信公众号对该事件进行了回应。该回应称,此次事故为天兵科技自主研制的天龙三号液体运载火箭在河南巩义综合试验中心开展了一子级九机并联动力系统热试车。在过程中,一子级火箭正常点火,发动机推力达到820吨,因箭体与试验台连接处结构失效,一子级火箭脱离发射台,在升空后箭上计算机主动关机,火箭跌落在距离试车台西南1.5公里的深山中,箭体在跌落山中后解体。7月1日午间,天兵科技回应媒体时称,除了火箭损失外,没有造成人员和财产损失。现场工作人员正在寻找黑匣子,收集(火箭)残骸,需要等所有数据都收集到后进行数据分析,才能把事件完全解释清楚。

火箭动力系统试车又被称为“不起飞的点火”,是将正在研制过程中的火箭安装在试车台上,通过点火的方式,让包括发动机在内的各项动力系统联合工作若干秒,来验证火箭设计的准确性,并发现火箭研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是火箭最接近飞行状态的一项试验。试车不是试飞,通常会用多根钢缆加配重把火箭固定住。火箭发射失败并不罕见,但火箭在试车时因为没固定住而飞出去,在航天史中是非常罕见的。

对标猎鹰9号

本次试车的天龙三号火箭是中国首款大型商业运载火箭,其设计目的是对标SpaceX的猎鹰9号。

按轨道高度分类,卫星可分为低轨卫星(LEO,小于1000公里),中高轨道卫星(MEO,1000公里至20000公里)、高轨卫星(GEO,地球同步轨道,35786公里)。我国著名的“北斗”卫星主要是运行在地球同步轨道和21500公里的中高轨道上,而马斯克的“星链” 则主要由低轨卫星组成,猎鹰9号就是SpaceX发射这些低轨卫星的主力火箭。

在中高轨卫星和高轨卫星领域,我们的航天国家队“长征”系列火箭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就。然而在低轨卫星领域,猎鹰9号作为一款可一次携带多颗卫星的火箭,成功地实现了火箭的回收和重复使用,大大降低了太空运输的成本,因此在低轨卫星发射领域有极强的成本优势,截至2024年6月29日,“星链”卫星升空总数已经超过6600颗。猎鹰9号因此成为众多民营航天企业追赶和效仿的目标。本次试车的天龙三号火箭,也同样是按照一箭群打和可回收重复使用去设计的。

低轨卫星具有延迟时间小、链路损坏速度慢等优势,因此被认为是下一代空间信息基础设施的发展趋势。根据中国卫星网络集团有限公司的GW星座计划,预计发射12992颗低轨卫星,从而确保全球覆盖和高效通信。目前中国已经向国际电信联盟(ITU)递交了频谱分配档案,必须在一定时间内完成卫星发射和信号验证,以正式获得频段使用权。同时,由上海垣信卫星科技有限公司推动的G60星链计划,计划发射的卫星总数达到一万两千多颗,其中计划在2024年发射并运行至少108颗卫星。这意味着巨大的市场需求。

资金争相涌入商业航天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积极打造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新增长引擎,这是商业航天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今年1月,工信部等7部门印发《关于推动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将布局6G、卫星互联网、手机直连卫星等关键技术纳入新型数字基础设施。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2019年至2023年,我国商业航天市场规模由0.8万亿元增长至1.9万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23.3%;2024年市场规模有望继续保持高速增长,预计将达2.3万亿元。

今年以来,商业航天赛道投融资格外活跃。创投通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商业航天赛道融资55起,其中,单轮融资额过亿以上的为12起,包括天兵科技、清航空天、航天驭星、深蓝航天等企业。其中,天兵科技的融资是6月份刚刚完成。根据天兵科技6月6日对外发布的消息,公司完成超15亿元C+轮新增融资,本轮融资由梁溪科创产业母基金(博华资本管理)、无锡产发等多家机构共同完成,资金主要用于天龙三号大型液体运载火箭的首飞与批量化生产、天龙三号可回收状态产品研制、天龙二号中型液体火箭的批量化生产。自成立以来,天兵科技已完成15轮融资,累计获得资金超40亿元。而这还并不是该领域融资金额最大的。今年初,上海市国资委下属控股企业上海垣信卫星宣布完成67亿元人民币A轮融资,这是迄今为止我国卫星行业的最大单轮融资金额。

在本次事件发生后,天兵科技6月6日宣布完成的15亿元融资是否已经到账成为一个悬疑点。

“宣传归宣传,融资款通常并不是一次性到账,不管是一次性还是分批,会约定打款时间或者触发某个条件后付款。从到账时间来说,快的一个星期,慢的一个月都有可能。如果是设置了里程碑付款方式,企业经营到了某一个阶段才会付款。如果款还没打就发生一些比较重大的变化,投资方也是有可能反悔的。”南京一位从事企业咨询业务的人士告诉《华夏时报》记者。这意味着,如果天兵科技的15亿元融资款还没到企业的账上,在目前的情况下是有可能产生变数的。但对于融资款是否已到账问题,天兵科技并未回应记者的采访。天眼查数据显示,天兵科技6月宣布完成融资后,

尽管发生了事故,且业内普遍预计会引发商业航天领域的监管加强,但从记者接触到的投资人来看,并未改变他们对商业航天领域的投资信心。“投资逻辑还没有改变。市场需求在那儿且增长很快,如果技术没什么问题,那该投还是要投的。”陈月伟对《华夏时报》记者说。


中国首个商业航天发射场在海南动工开建,对此你有何想法和期待?

7月6日,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项目6日在海南文昌国际航天城举行开工仪式,这是中国首个开工建设的商业航天发射场,要注意,中国首个商业航天发射场在海南动工开建,对此你有何想法和期待?

1、航天事业

近两年国内航天发射任务增速颇快,照这个速度,未来发射场陷入瓶颈完全是可预见的事。 更别说了,海南文昌在已有发射场的基础上新建,不仅能补充发射场的需求,还具备低纬度、海运便捷、配套健全等优势。 更何况,文昌新建的发射场定位非常明确,就是面向商业航天。 对注重经济型的商业航天来说,低纬度有助于火箭有效载荷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2、商业蓝图

说实话,资本涌入早期不可避免出现一些良莠不齐的情况。 但随着市场机制建立并逐步运作,坑蒙拐骗不思进取的企业迟早会被淘汰。 其实,一直比较关注和支持国内的商业航天企业,特别是蓝箭航天,希望文昌的航天发射场建设顺利,也希望未来国内的商业航天企业不断进取。

3、中国的航天事业

从1999年到2022年,我国航天事业发展的速度和效率,令世界称奇,使亿万中国人民备受鼓舞、倍感自豪。 在这成功的背后,我们不得不感谢我们的广大航天人,正是他们的能吃苦耐劳,勇于奋进,团结一致的精神,使得我国航天事业取得了重大的成就。

后记:回顾中国的航天发展史,正是由于中国人民对航天事业不断的追求和向往,使得中国航天事业突飞猛进,从中国古代发射的“火箭”到近代发射第一颗卫星“东方红”一号至现在发射的载人航天飞船“神舟”十三号,体现了中国劳动人民的智慧,更能体现中国人民对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与梦想,反映出“航天精神”始终存在于每一位为航天事业发展工作的人员,存在于每一位爱国的中国人。

捷龙一号运载火箭发射成功,什么是纯商业化执行的商业航天发射?

我国成功发射捷龙一号运载火箭,以“一箭三星”方式,非常顺利的将三颗卫星成功送入预定的轨道之内,这也是我国第一次商业航天发射。 很多人都表示疑惑不已,什么是纯商业执行的商业行业发射呢,我们可以通过以下信息进行了解一下。

首先,它是以盈利为目的的航天。 只负责国际接单,不再像以前那样只投资而没有任何收获。 这次不一样,这是负责接单的商业卫星,它能给中国带来更多的收入,而且还能回本。 使中国的商业也更好的发展。

同时也是中国科技的一种重大突破,打破了传统的航天卫星,是一次创新和改革。 证明中国的科技得到了国际法认可,更是我们国家科技进步,是非常有意义的一次卫星发射。

其次,商业航天是由社会资本融资,开展研制的,国家并没有直接投资,这也为国家省下一笔不少的钱财。 航天研制的钱都是群众出的,也引入了更多的社会资源参与配套,更多的民间单位也参与进来。

这就意味着航天不仅仅是国家的,也是大众人民的,它可以造福百姓,为老百姓带来更高的收入。 它改变了以往航天被国家垄断的模式。 只要你有钱,那么同时又是一名资深的航天爱好者。 那么你就可以为国家出一部分钱,又来商业航天研制,来造福人类。

商业航天发射让我们全国观众都欢呼不已,这是一次非常大的突破,而且利益也非常可观。 相信中国的航天科技能够再一次的突破。

民营火箭企业商业化提速 蓝箭航天有望2年内实现火箭量产

进入2020年,商业航天发展迅猛。 马斯克载人飞船发射成功,被称为是全球商业航天产业的 历史 性突破;而SpaceX的星链计划更是频创佳绩,入轨卫星总数不断增加。

与此同时,我国商业航天也进入了新阶段。 卫星互联网被列入新基建,政策利好不断,中国版“SpaceX”也受到资本的青睐。 此前,星际荣耀、九天微星先后获得了融资。 近日,蓝箭航天宣布完成12亿元C+轮融资,过去12个月,该公司共获得投资超18亿元。

作为我国最早的民营火箭企业之一,成立五年以来,蓝箭航天正在全面构建以中大型液氧甲烷运载火箭为核心的商业发射能力。

火箭批量生产能力可期

据了解,蓝箭航天此轮融资将为朱雀二号系列液体运载火箭产品的研制提供充足保障。 作为率先建立起“设计--研发--生产--测试--发射”全链条能力优势的商业火箭企业,未来公司将把握全球卫星快速组网发射的市场机遇,全面构建以中大型液氧甲烷运载火箭为核心的商业发射能力。

瞄准高技术壁垒、高可靠性、低成本的中大型液体火箭产品,可以说蓝箭航天开创了中国商业火箭领域液氧甲烷产品路线。

事实上,未来SpaceX将使用的也是液氧甲烷发动机,推力达到了200吨以上,这种发动机以极高的性价比成为商业航天的首选。

但作为一家初创公司,蓝箭航天绕过小火箭而发力中大型运载火箭,是选择了一条最难的路,也被认为“颇有野心”。 中大型火箭属于航天技术中的上游,考验的是一家企业从设计、研发、生产到发射各个环节的综合能力。

“蓝箭航天之所以要做中大型运载火箭,就是为了满足低轨卫星批量化发射的市场需求。 ”张昌武表示,低轨卫星在商业化组网的过程中,卫星的规模基本上都会在两三百公斤甚至更大,这对批量组网功能、火箭运力要求还是很高的,出于市场考虑,当时没有选择小火箭。

从蓝箭航天的发展轨迹来看,一步步证明了作为头部企业的实力。

2018年10月27日,蓝箭航天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完成全国首枚民营运载火箭“朱雀一号”的首次发射任务,这是国内民营火箭企业第一次走通设计、控制、测量及发射场支持的全流程。

目前,蓝箭航天已经完成了在北京、西安两地的研发中心以及在浙江省的生产和测试布局。

“公司在过去五年半一直在进行产业布局,这背后是供应链和核心自主生产测试能力的形成。 ”张昌武表示,将在明年根据发射许可的批准情况,择机发射朱雀二号液氧甲烷火箭。

“商业航天发展至今要解决的已经不是资金问题,而是我们的产品如何快速进入市场,并且能够跟市场的需求匹配。 蓝箭航天目前通过两条腿走路,一方面构建关键设备、关键测试等核心能力;一方面也在积极培育上游的配套供应商,现在整个上游的产业日趋成熟,能够支撑我们在未来两年时间里,形成火箭批量生产能力。 ”张昌武表示。

商业航天发展势头迅猛

商业航天领域的发展始于国务院在2014年底发布的《国务院关于创新重点领域投融资机制鼓励 社会 投资的指导意见》。 2015年,《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中长期发展规划(2015-2025年)》出台,明确鼓励民营企业发展商业航天。 这一年也被公认为是中国民营商业航天的元年,我国民用商业航天正式起航。 在北京五环外的亦庄,崛起了以蓝箭航天为代表的多家民营火箭企业。

截至目前,我国商业航天企业已完成从卫星设计研制、火箭研制发射到卫星在轨运营及商业化应用的“从0到1”的起步。

经过五年的发展,2020年被认为是中国商业航天第二个五年的开始。 即在第一个五年完成发展方向和技术路线的 探索 后,第二个五年重点在于如何与市场接轨。

张昌武表示:“商业航天的研制周期是比较长的,企业要熬过去,经过一个漫长的阶段。 从另外一方面来看,就跟制药企业一样,我们一旦能够把产品推向市场,就具备非常强的商业化能力。 以蓝箭航天现在整个商业化进程为例,预计在2022年可以实现当年营收持平的目标,这个大目标的核心支撑就是产品的批量化生产。 ”

今年以来,我国商业航天迈入新阶段。 卫星互联网被写入新基建,其战略重要性更加突出,卫星互联网也成为商业航天的新机遇。

“卫星互联网纳入新基建,是一个新的重大增量。 ”张昌武表示,商业航天过去从政策层面解决了两个问题:一是在前端,核心是关于准入和许可;另一个是行业未来的用户端和市场端分布在哪里?太空领域的新基建明确了国家在太空基础设施领域投资的力度。

随着卫星互联网迎来风口,商业航天下游蓄势待发,民营火箭企业也到了大展拳脚的时候。

杨天梁认为,在此背景下,运载能力和效率变得更加重要,民营火箭公司有体制优势,按商业航天的规律和逻辑发展,自筹资金、自定技术路线、自担风险,自享收益,有更多的机会在未来市场上获得竞争优势。

长城证券研究报告认为,步入2020年,我国商业航天发展加速,资金、技术、各项布局等均取得突破,迎来新的发展阶段,预计未来国家航天业将进入新的赛道,商业价值将与研发速度和技术进步同样重要。

本文源自证券日报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srwj168.com.cn/keji312/38577.html
哈萨克斯坦 独家V观丨你好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