谣言热榜

六月的谣言内容大多是关于高考、暴雨、买房等热议话题。在面对此类信息时,我们应当保持理性,不轻信未经证实的信息,关注官方发布的权威消息,避免传播不实信息。共同维护安全、健康、绿色的平台生态环境。

宁夏教育厅举办高考招生及志愿填报有偿咨询活动?

近期,一则“宁夏回族自治区教育厅和宁夏教育考试院举办的高考招生咨询会、志愿填报咨询活动是要收取一定费用”的消息,引起考生和家长的关注。

真相

经核查,此内容系谣言。官方声明,自治区教育厅、宁夏教育考试院从未主办、从未联合、从未授权或委托任何机构或个人,以商业运营为目的,有偿组织开展招生宣传或高考填报志愿咨询活动。望广大考生和家长引起警惕,避免上当受骗。如遇相关收费活动,请主动向教育、市场监管部门反映、举报。

(“宁夏教育厅”微信公众号)

山东因吃牛肉、羊肉致一两百人被隔离?

近日,山东有网友在社交平台上发布了一条消息,称“接到通知说因吃牛肉、羊肉致一两百人被隔离,不知道什么病”,引起网友关注。

真相

经核查,此消息系谣言。官方回应称,近期并未发生此类事件。当事人因为造谣传谣行为被处以行政拘留5日、罚款500元的行政处罚。

(山东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青岛将居民买房纳入考核?

近日,有网友在社交平台发布消息,称“青岛将居民买房纳入考核,凡恶意不买房,如查到银行有巨额存款,一律提醒谈话”,引发网友热议。

真相

经核查,此消息系谣言。官方回应,2024年以来青岛没有出现街道办将“居民买房纳入考核”的情况。

(青岛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广西桂林市新田水库塌方?

近期,一条内容为“广西桂林市新田水库塌方”的视频在社交平台传播,引起部分群众恐慌。

真相

经核查,此内容与事实不符。该视频系一男子为吸引眼球,罔顾事实,在网上下载他人视频,故意编造了虚假信息,误导公众,造成不良社会影响。该男子因涉嫌传播网络谣言信息,被依法处以行政拘留10日的处罚。

(“广西新闻频道”微信公众号)

微信支付被要求降低市场份额?

近日,有关“微信支付被要求降低市场份额”的传闻,引起市场关注。

真相

经核查,此传闻系谣言。腾讯并没有收到此类要求。请大家切勿相信此类谣言,关于微信的信息以官方网站发布内容为准。

(“谣言过滤器”微信公众号)

嫩南瓜蒸出来变塑料?

近日,一条内容为“买的嫩南瓜,蒸出来全是塑料......”的视频在社交平台上广泛传播,引发广大网友热议。

真相

经核查,此内容系谣言。发布人为了吸引眼球,在家中通过某短视频平台发布南瓜里面流出塑料物体的虚假视频,该视频被广泛传播,造成不良社会影响。目前,发布人因虚构事实、散布谣言被依法予以行政处罚。

(四川互联网举报辟谣平台)

长沙暴雨致橘子洲头被淹?金盆岭烈士陵园坍塌?梅溪湖的鱼都上岸了?

近日,配文为“橘子洲头被淹:长沙发布洪水黄色预警!”“金盆岭烈士陵园坍塌”“长沙暴雨,梅溪湖鱼都上岸了?”等描述长沙地区洪水的图片和视频在社交平台上广泛传播,引起社会关注。

真相

经核查,此内容与事实不符。“橘子洲观光台被淹”图片发布于2017年7月3日,并非今年新图,橘子洲头并未被大面积淹没。另外,关于“金盆岭烈士陵园坍塌”“长沙暴雨,梅溪湖鱼都上岸了?”等视频,经当地有关部门核实,被提及之处也并未发生类似事件。

(湖南省互联网举报中心)

成都世运会开幕式确认总导演人选并招募剧组成员?

近日,社交平台出现关于“2025年第12届世界运动会开幕式总导演人选及团队招募”的消息,引起关注。

真相

经核查,此消息与事实不符。官方声明,成都世运会未公布任何关于开幕式总导演人选的信息。请广大网友谨慎甄别,防止上当受骗。为确保获取准确的信息,建议以官方网站发布的内容为准。

(“成都网络辟谣”微信公众号)

服用大剂量退烧药,能更快退烧?

坊间传闻,想要发烧退得更快,可以服用大剂量退烧药。

真相

经核查,此传闻与事实不符。在没有明确医嘱的情况下自行“过量服用退烧药”是非常危险的行为。退烧药的剂量是经过严格研究和测试确定的,旨在确保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超量服用不仅不能实现快速退烧的目的,反而可能带来严重的副作用,如肝损伤、消化道出血、心脏不适等。因此,我们应该始终按照药品说明书或医生的医嘱来服用退烧药,绝对不能擅自增加剂量。此外,还可以采取一些物理降温的方法来帮助降低体温,如用温水擦拭身体、敷退热贴等。

(“科学辟谣”微信公众号)

蜜瓜那么甜,含糖量很高,减肥不能吃?

传言称:蜜瓜特别甜含糖量特别的高,减肥人士一定不能吃,否则越吃越胖。

真相

经核查,此传言与事实不符。虽然蜜瓜吃起来口感很甜,但其实热量大多都很低,根据《中国食物成分表》中的数据显示,几乎不超过40kcal/100g,比我们平时吃的橙子、苹果、葡萄等都要低。减肥的朋友可以适量吃,不用回避。

(“科学辟谣”微信公众号)

网络信息众多,大家可要擦亮眼睛咯,不要跟风转发真假不明的信息,看到可疑的信息记得留言给小编,小编会第一时间给大家辟谣哒。


蔚来被传注销解散,官方紧急回应

蔚来被传注销解散,官方紧急回应

蔚来被传注销解散,官方紧急回应,天眼查信息显示,近日,蔚来汽车科技有限公司注销,注销原因为决议解散。 蔚来方面回应称该公司未曾实际经营,蔚来被传注销解散,官方紧急回应。

蔚来被传注销解散,官方紧急回应1

2月15日,据相关媒体报道,蔚来汽车科技有限公司已被注销,原因为决议解散。

资料显示,蔚来汽车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9年7月,注册资本70亿人民币,经营范围含汽车零部件的批发;新能源汽车整车及相关零部件的技术开发等,李斌任公司法定代表人及董事长。

该事件曝光后,引发了众人的关注,一度重上了热榜首位,甚至还传出了“蔚来倒闭”的谣言。

有趣的是,官方还配上了“药丸”的图片,上面还写着“最快今年,最晚明年”的字样,这实际上是一个梗:在蔚来发布ES8之后,曾遭不少车圈大V的激烈批判,甚至还有人断言称蔚来倒闭只是时间问题,“最快今年,最晚明年”。

不得不说,皮还是官方皮。

那么蔚来此次注销的“蔚来汽车科技有限公司”到底是何背景?那要追溯到2019年5月份,当时,蔚来与北京亦庄国际投资发展有限公司签订的一份框架协议。

根据协议,蔚来将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设立新的实体“蔚来中国”,并向“蔚来中国”注入特定的业务和资产,亦庄国投将对“蔚来中国”出资100亿元,以获取持有“蔚来中国”的非控股股东权益。

不过,与亦庄国投签订框架协议后近一年时间,双方合作项目并没有取得实质进展,有媒体报道称,一位亦庄国投内部人士称:“我们不投了”。

虽与亦庄国际合作无进展,但在2020年2月,蔚来却与合肥市达成了重大合作,蔚来汽车中国总部最终落户合肥。

那么也就是说,蔚来汽车科技有限公司原本就是为了和亦庄国投的合作而注册成立的,未曾进行过实际经营,在与亦庄国投的合作终结后,蔚来选择将这个“空壳公司”注销也就不难理解了。

蔚来被传注销解散,官方紧急回应2

在2020年与亦庄国投的合作终结后,当时为了合作而成立的蔚来汽车科技公司也于近日注销了。

天眼查信息显示,近日,蔚来汽车科技有限公司注销,注销原因为决议解散。 资料显示,该公司成立于2019年7月,注册资本70亿人民币,经营范围含汽车零部件的批发;新能源汽车整车及相关零部件的技术开发等,李斌任公司法定代表人及董事长。

针对此事,凤凰网《风暴眼》向蔚来进行了求证,蔚来方面回应称:该公司未曾实际经营,对蔚来业务没有影响。

天眼查信息显示,2020年10月,该公司曾因未按规定提交年度报告信息而被列入企业经营异常名录;2019年11月,该公司曾因登记的住所或经营场所无法联系而被列入企业经营异常名录。

凤凰网《风暴眼》了解到,蔚来汽车科技有限公司地址为北京市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内,其成立的背景也是2019年5月蔚来与亦庄国投签订的合作协议,不过最后双方并未能达成合作。

有行业人士向凤凰网《风暴眼》表示,蔚来汽车科技有限公司注销的原因可能是与亦庄国投的合作已经终结了,这个汽车科技公司也没有了存在的必要。

公司注销或因与亦庄国投合作终结

凤凰网《风暴眼》了解到,蔚来汽车科技有限公司成立的背景是,2019年5月蔚来与北京亦庄国际投资发展有限公司签订的一份框架协议。

根据协议,蔚来将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设立新的实体“蔚来中国”,并向“蔚来中国”注入特定的业务和资产,亦庄国投将对“蔚来中国”出资100亿元,以获取持有“蔚来中国”的非控股股东权益。

而当时的股权信息显示,蔚来汽车科技有限公司的股东为NIO NEXTEV LIMITED、NIO USER ENTERPRISELIMITED,持股比例分别是85.71%、14.29%。 亦庄国投尚未成为蔚来汽车科技有限公司的股东。

不过,与亦庄国投签订框架协议后近一年时间,双方合作项目并没有取得实质进展。 有媒体报道称,一位亦庄国投内部人士称:“我们不投了”。

在与亦庄国投的合作迟迟没有进展之时,2020年2月,蔚来却与合肥市达成了重大合作。

据合肥市政府官方消息,2020年2月25日,2020年合肥市重大产业项目集中(云)签约在合肥市江淮蔚来工厂举行,打造以合肥为中心的蔚来汽车中国总部运营体系,总投资1020亿元。 其中,蔚来汽车中国总部项目计划融资超百亿元。

蔚来汽车中国总部落户合肥,是否意味着其与亦庄国投的合作“告吹”?对此,李斌当时表示:“从框架协议到最终协议,中间都有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有的框架协议项目推进的比较快,反之有的项目落地推进的会比较慢。 关于与亦庄国投的合作,以最终协议为准。 ”

不过,据媒体报道,对于蔚来汽车与亦庄国投达成合作的后续发展,李斌后来曾给出回复称:“蔚来汽车中国总部项目正式协议签订后,我们与亦庄国投签署的.框架协议方案就不会再继续推动了。 但是,蔚来不排除将来会和别的投资机构进行一些股权方面的合作。 ”

可以看出,蔚来汽车科技有限公司原本就是为了和亦庄国投的合作而注册成立的,未曾进行过实际经营,在与亦庄国投的合作终结,如今选择将这个“空壳公司”注销也就不难理解了。

三季度营收同比暴增116%但仍未盈利

从最近一期的财报来看,蔚来的营收超出市场预期,不过净利润依然为负。

去年11月9日美股盘后,蔚来发布了2021年第三季度财报。 财报显示,蔚来汽车第三季度总营收为人民币98.053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116.6%,与上一季度相比增长16.1%,超过分析师预期的93亿元。

但从盈利状况来看,第三季度蔚来净亏损达28.59亿元,同比扩大140.7%,环比扩大333.6%。

从销量来看,蔚来也暗藏隐忧。 去年11月1日,蔚来汽车公布今年10月销量数据显示,共交付新车3667台,同比下降27%,环比大跌65%。

关于10月销量暴跌原因,蔚来给的理由是产线改造。 蔚来表示10月江淮蔚来合肥工厂停线改造,导致产量受到影响,但10月下旬起,合肥基地已逐步恢复生产。

不过之后的11月和12月,蔚来汽车的交付量均落后于小鹏汽车、理想汽车。 从2021年全年交付量来看,蔚来这个造车新势力中曾经的“老大”,似乎也正在被小鹏超越,其全年销量增速也低于理想。

2021年,小鹏汽车全年总交付量达到台,为2020年的3.6倍;蔚来汽车共交付辆汽车,同比增长109.1%;理想ONE总计交付辆,同比2020年增长177.4%。

而电池或许是制约交付的最大因素。 三季度财报发布后的电话会议上,李斌表示,尽管宁德时代已经进行很多投资以扩张产能,但电池供应仍是蔚来实现交付的“天花板”。

港股上市或受阻,蔚来被传新加坡二次上市

在资本市场上,此前被传将在港股二次上市的蔚来,近日却传出了将在新加坡二次上市的消息。

据中国经营报报道,1月26日,有消息透露,蔚来汽车计划于2022年在新加坡寻求二次上市,而这笔交易可能筹资约19亿美元。 此次蔚来汽车之所以考虑在新加坡二次上市,是由于公司在香港的上市计划一直悬而未决。

对于这个消息,蔚来相关人员给出回应,表示“对于市场传言,公司不予回应”。

不过,蔚来汽车联合创始人、总裁秦力洪曾就上述消息回应称:“我们会尽最大的努力,推进保障投资者利益和公司长远发展的资本市场方案。”

凤凰网《风暴眼》了解到,早在2021年3月,蔚来汽车已向港交所正式提交二次上市的申请,但迟迟未有进展。

与此同时,2021年7、8月,同为造车新势力的小鹏、理想却分别在港交所二次上市成功。

2021年9月,蔚来宣布计划发行不超过20亿美元的美国存托股票,彼时有消息透露,蔚来香港上市或延期,原因在于蔚来2019年设立的用户信托基金存在不确定性遭到港交所询问。

值得注意的是,近一年来,受“芯片荒”以及中概股整体环境等因素影响,造车新势力的股价集体下挫。 2021年至今,蔚来市值蒸发超六成,由原来的600亿美元跌至360亿美元,跌幅超过理想、小鹏。

蔚来被传注销解散,官方紧急回应3

日前,网通社从相关渠道获悉,蔚来汽车科技有限公司发生工商变更,企业状态由存续变更为注销,注销原因为决议解散。 该公司注册资本为70亿元,法定代表人为蔚来汽车创始人及董事长李斌。 对此,蔚来汽车有限公司企业传播高级总监马麟回应,“该公司未曾实际经营,对蔚来的业务并没有影响。 ”

蔚来汽车科技有限公司2019年7月24日成立,其经营范围包括汽车整车及相关零部件技术开发、技术服务、技术转让、技术咨询;汽车零部件批发;货物进出口、代理进出口、技术进出口;销售汽车。

除此之外,蔚来还表示今年将对旗下ES8、ES6、EC6车型智能座舱硬件进行升级,为用户提供更加完善的驾驶体验。 此外,蔚来全新中大型SUV车型ES7将于4月正式发布;蔚来ET5也将在今年9月开启交付。 值得一提的是,蔚来还计划在年内进入德国、荷兰、瑞典及丹麦市场,进一步拓展其全球化战略。

传杨振宁去世假消息博主道歉,该名博主为何口出狂言?

为了热度呗,现在的人为了成名真的是什么都能干得出来。

热度意味着名利,所以很多人真的是没什么底线,为了红什么都敢做。

随着现在互联网行业的大火,普通人走红的机会越来越多。 既然有了机会,那么就会有人想尽一切办法来达成目的。

其实这样的事件已经屡见不鲜了,曾经著名的台湾女作家琼瑶不是也被人造谣过已经去世的消息嘛。 这些造谣就是一个目的,为了点击率,点击量上去了,那么他们成名的机会就更大了,随之而来的可能就是名利双收的局面。

大多数人造谣的对象都是知名人士,因为这些知名人士本身就自带流量。

一个关于普通人的新闻,哪怕事件特别重大,这个新闻的发酵速度也远没有名人效益来的快。

我们可以看一下每天的热榜话题,十之八九都和名人有关系。 名人事件发酵起来,那热度绝对可以霸占榜首好几天。

而作为输出这一热榜话题的题主,他就可能凭借这一篇文章大火了,之后广告接到手软,从而实现财富自由。

所以,现在蹭名人热度的人太多了,造谣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 明星们成天因为名誉权问题打官司的都不在少数,而且就算是胜诉了也起不到震慑作用,别人还是敢继续造谣中伤他们。

现在造谣的成本太低了,所以才会有那么多人以身试险。

因为这种造谣的情况太多了,很多明星应付这些都疲于奔命,索性不是太严重的事件他们都懒得计较了。

所以,造谣的成本就显得更低了,反正抓住就道歉,哪怕被骂也是热度。

而且像杨振宁先生这种名人和明星还不一样,对于这种关于自己的小道消息他们往往不屑一顾,更不会去起诉这些造谣的人。 所以,这些人才会更加放肆,因为不会涉及经济利益问题,光是个口头道歉而已,他们根本就不在乎。 道歉这个事儿太简单了,他们巴不得多道几回歉呢。

可以说这个博主就是抓准了杨振宁先生肯定不会跟他一个无名小辈计较的心态,所以才敢肆无忌惮造谣生事。

他蹭了杨老的热度,但是又确定杨老不会计较。 这个算盘打的也是够精明的,完全就是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样子。

最后在舆论压力下道歉是他早就计划好的,就算是没人骂他过几天他也会道歉,毕竟这也是一个蹭热度的好办法。

哪些食品化妆品谣言害人不浅?

【谣言一】猪肉钩虫“水煮不烂”

2013年9月,广西龙胜地区一条“猪肉长钩虫,水煮不烂、油炸不熟、高温杀不死”的说法疯传网络,并在之后几年陆续出现多个衍生、变种谣言,涉及广东、江苏、辽宁、四川等多地。 如微信公众号“顺思网络”2014 年10月23日发布《各个地区猪肉已大面积出现钩虫!多地区都已经禁吃猪肉了!!》,“桃村帮帮乐”2015年5月31日发布《大家买肉注意,威海市场已经出现了,尽量减少吃猪肉!》,“汕尾的那些事”2016年9月28日发布《汕尾一女士买到一块猪肉,切开发现里面竟是这种东西》。

【真相】针对这一谣言,广西地方媒体2013年首次辟谣“猪肉钩虫”为虚假信息,《广西日报》在其官方微博发布辟谣消息。 2016 年6月初,国家总局对此谣言给予了回应,人民网、新华网等多家媒体发布了辟谣消息。 在6月27日举行的2016中国食品辟谣论坛上,中国食品辟谣联盟发布了三大食品谣言,其中,所谓的“猪肉钩虫”被证实为子虚乌有。

【谣言二】SB250病毒“72变”

2016年3月,云南省两网民在网络上散布谣言称:“昨天凌晨二点二十一分,一女性感染SB250病毒(变种还有sk5、H7N9等)死亡, 年龄21岁,参与抢救的医生已经被隔离,据悉此女是在市场买草鱼回家做酸菜鱼吃后发觉呕吐头晕送院,中央电视新闻已播出,暂时别吃鱼肉,酸菜,特别是草鱼,酸菜鱼,水煮鱼,因禄劝县有121个鱼塘已感染”。 自此,该谣言的多种版本在社交平台广泛传播,主体内容大致一样,只是更换了时间、地点、人名。

【真相】迄今为止,云南、上海、福建和青海等全国各地都出现了类似谣言,各地食药、卫生和公安等部门联合媒体相继辟谣,多个造谣、传谣者被处罚,但类 似谣言传播仍呈愈演愈烈之势。

【谣言三】白皮鸡蛋更有营养

2005 年之前,因为“红皮鸡蛋为柴鸡所下,所以红皮鸡蛋比白皮鸡蛋更有营养”的说法在社会风行。

【真相】针对这一说法,央视健康频道在2006年9月13日一档名为“吃鸡蛋的学问”的节目中进行辟谣,表示不同蛋壳鸡蛋营养经过试验测试后几乎没有差别。 其后几年中关于蛋壳种类和营养区别的谣言争论随着网络在全国领域广泛传播,期间“中国食品科技网”“新华社”“湖南在线”等各种类型媒体均有发布文章进行科普辟谣,但仍有大量网民在“网络知道”“爱问知识”等答疑平台质询,这条谣言甚至以1096万人次的搜索而登上2014年“十大生活谣言”榜首。

【谣言四】打针西瓜致人中毒

2016年夏季,正是西瓜热销的季节,一则“只要瓜瓤里有黄白色的筋,就说明这个西瓜打过针了”的消息在各大社交平台疯传。 事实上,这则谣言早在2012年曾出现,每逢西瓜热销季节就会死灰复燃。 微信公众号“富阳吃喝玩乐”2015年4月9日发布《这种西瓜千万别吃,已致12人中毒…》,今日头条“王旗营养师”2016 年6月27日发布《西瓜中毒事件,告诉你的家人,一定不要吃“打针”西瓜!》,微信公众号“育儿食谱大全”2016年10月22日发布《这些水果都动过手脚,别买给孩子吃!》。

【真相】《人民日报》《宁波日报》等媒体曾通过实验告诉公众,给西瓜打针,瓜农无利可图,不具可操作性。

【谣言五】柿子酸奶同吃致死

2016 年9月以来,网传谣言“家里有孩子的注意了:现在是柿子上市的季节……今天刚刚发生一件真事:一个小女孩吃完柿子又喝酸奶,结果不到半个小时就中毒死了!”

【真相】事实上,此消息并没有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等细节,以“柿子+酸奶”为关键词在网络搜索,近期也并未发生公众因食用柿子酸奶中毒、致死的事件。 据了解,类似柿子与酸奶、螃蟹同食中毒的说法早在2012年就曾出现,《楚天晚报》《包头晚报》等媒体曾就此说法采访有关专家,专家们均表示未听说此类说法。

【谣言六】笔直黄瓜喷了药

“笔直的黄瓜都喷了药,弯黄瓜才是天然的”“黄瓜买弯,韭菜选短”,每逢黄瓜热卖季节,此类说法就在社交平台疯传。 2016年类似谣言再度出现,微信公众号“康年”9月7日发布《这些东西不是美食,而是“毒”》,“小喇叭推广平台”“乐山房产资讯”分别于9月14日、9月18日也发布了同样的文章。

【真相】“笔直黄瓜喷了药”的说法曾于2015年登上网络谣言榜,环球网、人民网、新华网等知名媒体曾多次辟谣。

【谣言七】毒豆芽五毒俱全

1985年“8503”无根豆芽生长调节剂研发成功,并在全国范围内大规模应用,2010年12月22日《大河报》曝出不实消息,称郑州一豆芽生产户所用的“无根生长素是一种激素类药物,其中五种添加剂均可致癌”。

【真相】针对这一谣言,2011年1月25日“果壳网”谣言粉碎机版块发布文章对其首次辟谣。 然而2011年无根豆芽生长调剂其中两种物质被卫生部和国家质检总局双双排除出食品添加剂目录后,无根豆芽自此被归为“毒豆芽”开始遭到各地清查。 随后几年间多家媒体发表没有科学依据的乌龙报道,夸大无根豆芽危害,以至于坊间的以讹传讹让无根豆芽被冠以“五毒俱全”之说,如2011年4月20日《法制新闻》定义沈阳无根豆芽为“使用有害非法食品添加剂”。 2015 年1月13日,北京地方网站联合网络知道将其归为“2014年十大生活谣言”,15日香港特区政府食物环境卫生署食物安全中心通过《澎湃新闻》发布研究报告再次进行辟谣。 2015 年5月21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农业部、国家卫计委联合出台了《绿色食品 芽苗类蔬菜》标准为豆芽中无根剂使用划定限量。

【谣言八】“糖精枣”

2015年9月1日,海口市琼山区食品药品监理局联合警方突击检查了海口市的一家水果批发市场,查获封存了一辆货车上的3.3吨疑似问题青枣。 案件告破后,有关“糖精枣”事件的讨论却始终没有停止。 一年来,各大社交平台频繁曝出疑似糖精枣再现的不实说法。 2016年9月,一则《央视曝光:这种大枣,再甜再红都不要买,太可怕了!》的视频文章在社交平台疯传。

【真相】事实上,这则视频是中央电视台2015年10月5日在《焦点访谈》栏目播出的《大枣太甜需警惕》节目,其他一些文字报道也是当时南海网等媒体报道的海南“糖精枣”相关新闻,更有造谣者在文中附上了《共同关注》《新闻直播间》相关的新闻报道视频,佐证谣言以迷惑公众。 这些造谣消息的共性是故意隐去了新闻发生的时间、起因和查处结果,误导、造谣的恶意明显,使人误以为“糖精枣”卷土重来,从而引发公众恐慌。 对此,《海南日报》《中国医药报》等多家媒体相继辟谣,海南省局也给出近期检查情况,给予谣言有力回击。

【谣言九】某食品感染H7N9(猪肉、樱桃、大盘鸡)

“辽宁省葫芦岛市缸窑岭镇山咀村,昨天下午因吃樱桃感染H7N9 死亡,……看到,群发扩散,此消息属实。 ”此类消息在微信朋友圈广泛传播,并有多种版本,内容大致一样,只是更换了时间、地点、人名、病毒、食物。 2016年5月,微信朋友圈中流传江西省九江市武宁县罗坪镇有人因吃猪肉感染H7N9死亡;2016年3月—6月,微信朋友圈中流传西宁有人吃大盘鸡感染H7N9死亡,安徽、湖北、淮南、洛阳、咸阳等多个地区也流传着相似版本;2016 年五六月份,辽宁男子吃樱桃感染H7N9死亡,山东济南、山东菏泽等地区也出现类似谣言版本。

【真相】针对有关H7N9谣言的燎原之势,各地媒体联合辟谣,人民网、新华网、央广网等多家知名媒体也不断进行辟谣,但类似谣言总是一波刚平一波又起。

【谣言十】青蟹打针

2016年7月15日,一则给青蟹打针注射的视频在社交平台疯传。 该视频显示,一位大妈手持注射器向青蟹注射不明液体,网民纷纷猜测注射物为胡萝卜素、黄粉、蟹黄膏和尿素精等,引发公众的广泛讨论。 这个网络传闻其实是“故伎重演”,早在2015年8月12日,“三门食品安全台州市场监管”就发布了《青蟹打针?!不可信!!!》的消息。

【真相】针对2016年重出江湖的“青蟹打针”“青蟹注水”等虚假信息,人民网、《现代金报》等媒体再度辟谣,证实这一说法不靠谱、不可信。

【谣言十一】食品使用避孕药“风波”

2001年5月12日《江苏农业科技报》就针对社会谣传的用避孕药催养黄鳝进行过辟谣。 2004年4月4日,中央电视台“每周质量报告”披露南京市有摊贩自己透露黄鳝用避孕药养殖,同年10月14日央视健康频道进行辟谣,然而在此期间已有多家媒体转载了这则不实新闻。 2007年6月27日,北京电视台“快乐生活一点通”栏目曝出菜贩自己透露在种植黄瓜时喷的药水,性质类似避孕药。

【真相】2009年6月15日,中国食品科技网判定喷洒在黄瓜上的药物为植物性激素。 随后几年间,避孕药所含激素成分备受网民争议,多次被当作各类农产品、水产品的“催熟剂”。 2015年9月29日,在中国食品辟谣联盟发布的中国第一期食品谣言榜中,指出黄鳝养殖与避孕药无关。

【谣言十二】小龙虾用于处理尸体

2003年9月17日,中央电视台生活频道收到观众来信称小龙虾含有害物质且生活环境肮脏,开展专项调查辟谣“小龙虾有害、生活环境肮脏”的说法。 2005年6月,一则“小龙虾是二战时期用来处理尸体的”的谣言在网络贴吧出现,随后在贴吧和天涯论坛被广泛转载,引发热议。 2006年7月24日,《解放日报》对此进行辟谣,表示小龙虾虽然能在污染水域生存,但不代表其只在污染水域生存,头部确实易聚重金属但其躯体并不会贮存。 然而事与愿违,谣言进一步发酵,出现“小龙虾不是虾是虫子”“外国人都不敢吃”的衍生谣言。

【真相】2011年1月19日,《新京报》再次请农学专家发表文章进行辟谣,至此舆论开始平息。 2014年人民网、光明网等主流媒体也发布了关于小龙虾卫生健康的文章,以应对再次出现的有关小龙虾的谣言。

【谣言十三】肯德基、麦当劳用转基因鸡

2008年起,全国各地疯传有关肯德基的“六翅鸡”“蜘蛛鸡”的传言,不少人还将六翅鸡跟转基因联系起来,生怕自己吃了六翅鸡就会基因变异。 截至2015年4月底,微信公众号上有4000多条相关内容,超过130个账号的帖子阅读数达10万以上,其中,微信公众号“广州男人女人”“中华佛学语录”“实用生活小贴士”和“零点养生”等10个微信公众号的文章备受网民关注。 在这些文章中,所述的不实内容早在2008年就被媒体评为“八大离谱事件”之一。

【真相】随后,新民网、人民网、新浪网、搜狐网等多家媒体相继辟谣,但收效甚微。 2015年5月26日,肯德基将这10个微信公众号作为首批对象进行了起诉,2016年2月初,法院一审判决,涉及10个微信公众号的三被告在主流门户网站新闻版块首页的显著位置赔礼道歉,并酌情确定赔偿原告经济损失及合理维权费用60万元。

【谣言十四】喝牛奶能致癌

2003年12月12日,美国营养学教授坎贝尔,在上海举办的东方科技论坛中提出大量饮用牛奶,使动物蛋白摄入过多,癌细胞就会被高蛋白“催发”的观点。 2004年6月3日,《南方日报》发布一篇英国教授认为乳制品是人体癌变的催化剂的报道。 随后几年间大量牛奶对人体危害的国外研究的文章,在新浪博客、网络贴吧和各种社区论坛内被广泛转载,甚至在“生物谷”“健康在线”等网站传播。

【真相】针对这一说法,《生命时报》在2006年12月19日,通过电话采访坎贝尔教授以及国内专家,首次辟谣“牛奶致癌论”属于饮用量和针对西方膳食结构的研究。 2007年3月23日,卫生部网站全文刊登了国内15位权威专家联名撰写的署名文章《健康宣教应当尊重科学与事实——驳斥“牛奶有害论”》,《人民日报》在5月31日,世界牛奶日前一天发布了整版的辟谣消息及牛奶健康知识。 时至今日,在各大社交平台有关“牛奶致癌”的说法还在蛊惑人心,在朋友圈疯传的文章《牛奶将人类送入癌症的坟墓》一度又将牛奶安全性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谣言十五】方便面是“废品食品”

2003年10月起华夏经纬网、生物谷等食品专业网站和搜狐、新浪等主流门户转载了“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全球十大废品食品(名单)”,其中包括了方便食品,称其“含防腐剂、香精,只有热量,没有营养”。 这一观点印证了公众对于方便面的认知,从此深入人心。

【真相】2004年9月29日“中国食品科技网”首次邀请有关教授为其辟谣,介绍方便面的营养成分,然而类似的科普宣传影响力较小,仍旧没法扭转公众对于方便面的刻板印象,在2010年11月甚至出现了“吃一碗泡面肝脏解毒32天”的升级版谣言,类似的针对方便面的负面说法也让中国方便面自2011年以来销量持续5年下跌。

2016年9月9日,由中国食品辟谣联盟与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主办的“方便食品辟谣发布会”在北京举行,现场专家对长时间困扰消费者、经久不衰方便面谣言逐一解读,各大新闻媒体也纷纷为方便面“正名”。

【谣言十六】自来水中氯可致癌

2014年起,全国各地微信平台上流传一篇文章《蒸锅热饭引发血案!看看自己是否每天都在自杀!》,文中介绍冷水下锅煮东西时,自来水中的氯经过加热会包覆在食物上,食用致癌,因而要打开锅盖把水烧开再蒸煮食物。 2015年3月4日—8日,“每日微刊”“艺格美业”“金华民众药房”“百姓健康养生”等在内的众多微信公众号仍转发此文章。

【真相】人民网、搜狐网、新京报网等多家媒体纷纷发文辟谣。

【谣言十七】微波炉致癌

2002年4月23日,《生活时报》刊登了一篇《莫忽视微波炉的危害》的谣言短讯,因为转载量寥寥并未形成舆论热点。 2003年9月17日,《中国青年报》刊登了一篇名为《微波食品弊大于利 对健康极具危害》的编译文章,提出了微波食品有害健康甚至会致癌的较为极端的观点,作者的头衔也被译者夸大,诸多媒体纷纷转载,引发公众对于微波炉加热食品安全性的质疑。

【真相】12月1日新华网天津频道邀请政府相关人员与有关专家制作关于微波炉知识的专题网站,进行全方位辟谣。 同年,搜狐财经将此事定性为针对国内微波炉企业的舆论商战。 2013年2月,“请停止使用微波炉”“微波炉厂家打死都不说的惊人秘密”等变种谣言在社交平台疯传。 针对这一说法,2013年4月中国家电研究院联合国家食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召开关于“微波炉烹饪对食品安全和营养的影响”的研究成果发布会,对微波炉危害论进行辟谣。 2014年5月,面对屡次辟谣却仍旧出现的“微波炉致癌”不实说法,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栏目于2014年5月12日对此事进行的回击,证明微波炉有害论为子虚乌有,并曝光谣言的始作俑者“自然医学与养生”等有关健康养生的公众号,目的是为了把账号炒作起来,借此成为广告推销的平台。 2016年10月,一篇《请立即停止使用微波炉》的文章再度在网上被大量转发,这篇文章自称转载自《人民日报》, 但对原文刊发日期和版面等基本信息只字未提,行文格式也与传统新闻写作模式大相径庭。 据了解,《人民日报》从未刊发过任何有关“叫停使用微波炉”的文章,并于4年前就已经刊登对“微波炉致癌”说法的辟谣文章。

【谣言十八】鱼腥草致癌

2016年6月12日,“希波克拉底门徒”发表长微博《鱼腥草与马兜铃肾病》称,鱼腥草因含有马兜铃内酰胺而可能诱导肾病并致癌,引发网民热议。

【真相】事实上,鱼腥草诱导肾病并致癌的说法最早源自2014年科普作家方舟子“常吃鱼腥草会导致肾衰竭”的言论。 在 2016中国食品辟谣论坛上,中国食品辟谣联盟发布了三大食品谣言,网上流传的“鱼腥草会导致肾病肾癌”说法,被专家评定为逻辑推演不够严谨,结论有失慎重。

【谣言十九】小分子胶原蛋白抗衰老

2014年年初,艺人林志颖凭借“逆生长”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 在他旗下公司推出的产品中,有一款以“小分子胶原蛋白”为主打原料的胶原蛋白饮品,林志颖在广告中称自己不老的秘密就在于此,但当时并没有有关“小分子胶原蛋白”能帮助美容护肤的证据佐证这一说法。

【真相】2014年起,不少美容、医疗专家对这一说法进行辟谣,2015年1月,《温州晚报》《羊城晚报》《广州日报》《都市快报》以及北京电视台等媒体均在其微信公众号中对“小分子胶原蛋白抗衰老”的不实说法进行辟谣。 迄今为止,仍有不少美容产品打着“小分子胶原蛋白”的旗号招摇撞骗。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www.srwj168.com.cn/keji312/39058.html
上桌咖 2024上半年 小生古偶内卷 小花自行设席 观察
Haynes 詹姆斯给管理层一周时间 湖人就格兰特进行了试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