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态将对中国保持谨慎 并称信赖美国支持北约 荷兰新首相刚上台

有着“政坛不粘锅”之称的荷兰首相吕特已经正式卸任,准备于10月出任北约秘书长,而他的接替者、今年67岁的迪克·斯霍夫已经于7月2日宣誓就职。如今的荷兰面临芯片制造设备是否继续对华出口这一敏感问题,新首相的对华态度在此背景下尤其值得关注。

据新加坡联合早报7月4日报道,迪克·斯霍夫已经向媒体表明了他的对华态度,强调在与中国讨论国家安全问题时必须“非常谨慎”;荷兰新任外贸和发展援助部长克莱弗也秉持这一态度,称现在谈论新政府,是否会采取针对中国的新措施还为时过早。而在对美态度上荷兰新政府保持了一贯的友好,迪克·斯霍夫将美国称为“值得信赖的合作伙伴”,直言这种关系对荷兰非常重要,荷兰将继续支持北约,并且自己还会访美出席北约领导人峰会。

北约近年来不断试图干涉中国周边地区局势,并已经同日本、韩国展开了情报和网络战方面的合作,荷兰新首相对这一军事组织“青睐有加”算不上一个好消息,这也体现出俄乌冲突之后北约在欧洲话语权的提升。但总的来看,如今的迪克·斯霍夫大有“萧规曹随”之意,可能会延续前任首相吕特的对华政策,否则他也就不必强调“非常谨慎”这四个字了。

此前,美国为了遏制中国发展自己的半导体产业,极力拉拢盟友构建起“芯片包围圈”,阻止盟友向中国出售高端半导体制造设备。拥有著名芯片设备制造商阿斯麦公司的荷兰,不断被美国要求加入自己的阵营,但前首相吕特领导下的荷兰政府,对这种压力采取了抵制态度,并未与美国步调一致。迪克·斯霍夫预计不会对这一战略方向,一下子就做出大的修改。

然而,就算荷兰秉持这一态度,中方也不能把鸡蛋都放在同一个篮子里,早日在高端半导体制造设备上取得突破才是正确方向。一来,从迪克·斯霍夫的表态里也能看出来,荷兰新政府应该是亲美立场,不能排除他日后突然转向的可能,而且拜登和特朗普二人均在日前结束的总统辩论上,表现出强烈的遏华倾向,积极主张对中国加征关税,荷兰有可能会被美国施压;二来,欧盟近日已经接连在关税问题上对中国发难,荷兰作为欧盟成员国之一,也有可能受到这股风气的影响。

最重要的是,本届荷兰政府具有浓烈的极右翼色彩,而欧洲的极右翼在经济上的主张,往往是加征关税以维护本国制造业。去年11月的荷兰大选,荷兰极右翼政党自由党赢得众议院最多的席位,该党极具争议的党魁、被称为“荷兰特朗普”的维尔德斯,虽然没能当成首相,但外界普遍认为他将在幕后发挥重要作用。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工业产值占全球35%,超第二名到第十名的总和,今后必然会面临欧洲极右翼势力更多的经济针对,中国同荷兰的关系可能会受此影响。

但不管怎么说,荷兰新政府能保持如今的对华态度就已经算不错了,毕竟它正面临着来自欧盟内部以及美国的强大压力,中方也不能指望荷兰在光刻机等设备上做出更大的让步,美国的存在和监视致使这种想法并不现实。中荷关系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转基因食品吃多了,对人体有害吗

转基因食品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1)转基因化食品改变了我们所食用食品的自然属性,它所使用的生物物质不是人类食品安全提供的部份,并未进行较长时间的人体安全性试验,这会对人体构成极大的健康危害。 (2)转基因化食品会产生不可预见的生物突变,会在食品中产生较高水平和新的毒素。 (3)过敏或变态反应:基因技术会在食品中产生不能预见的和未知的变态反应原。 科学家把巴西胡桃的特性移植到黄豆上去,结果却使一些对胡桃过敏的人在摄取黄豆后有产生过敏性反应的可能。 (4)转基因食品中减少食品的营养价值或降解食品中重要的成份:美国的研究资料表明,在具有抗除草剂基因的大豆中,异黄酮类激素等防癌的成份减少了。 基因化食品的虚假新鲜感迷惑消费者,有光泽的红色蕃茄能贮藏几周,但营养价值较低。 (5)转基因技术采用耐抗菌素基因来标识转基因化的农作物,这就意味着农作物带有耐抗菌素的基因。 这些基因通过细菌而影响我们。 英国的研究显示,转基因作物中的突变基因可能会进入到生物体内,其结果可能会导致新的疾病。 如果类似结果发生在人和动物体内,就可能培养出功效最强的、抗菌素也无法杀死的超级细菌。 (6)2007年,法国科学家证实:孟山都公司生产的一种转基因玉米对人体肝脏和肾脏具有毒性。

为什么荷兰对华芯片态度“一反常态”?

1. 3月8日,荷兰外贸与发展合作大臣施赖纳马赫尔向荷兰议会致信,表明为了国家安全,荷兰计划在今年夏天之前实施对芯片出口的限制措施。 这些措施将干预并限制荷兰与中国企业之间的正常经贸往来。 中国政府在看到相关报道后,已经向荷兰提出了交涉。 2. 过去,荷兰在对中国半导体出口限制方面的态度一直非常谨慎。 然而,荷兰为何突然改变方针,采取限制措施呢?一个多月前,荷兰首相吕特与美国总统拜登举行了会谈。 尽管双方在会谈中没有直接讨论半导体技术出口问题,但他们确实讨论了供应链安全和关键技术对国家安全的重要性。 3. 阿斯麦(ASML),荷兰的光刻机巨头,最近发表声明称,由于荷兰政府新出台的出口限制措施,公司只能在中国出口DUV设备前申请许可证。 据悉,最新的出口限制措施还需要一段时间才能生效。 4. 此前,荷兰政府曾认为,如果按照美国的限制措施进行,可能会损害荷兰与中国之间的贸易关系。 ASML也曾表示,如果美国迫使公司停止向中国出售设备,全球半导体供应链可能会面临中断风险。 尽管如此,荷兰在对华半导体出口限制方面的态度一直较为积极。 然而,在今年1月底,美国、荷兰和日本官员在华盛顿达成了协议,同意扩大对中国的芯片出口管制措施。 如今荷兰的“一反常态”似乎是有迹可循的。 5. 荷兰曾迫于美国压力,禁止向中国出口最先进的光刻机设备,并出台了多项相关措施。 这些措施的目的是为了遏制中国在芯片和人工智能等高科技领域的进步。 对于荷兰的限制措施,中国政府表示坚决反对。

北约联盟的本质

与法国三次激烈交锋提议没实现暂时受挫“这次北约峰会真是杀气腾腾”——有人半开玩笑地总结了一下周二和周三在拉脱维亚首都里加举行的北约峰会。 从地点上看,拉脱维亚与俄罗斯接壤,北约实现最大规模东扩以来,首次在东欧的新成员国举行首脑会议,而且离俄罗斯“如此之近”。 从军事角度看,峰会期间,里加举办了北约军备展,美国、意大利等国的未来战士手持先进武器,颇为抢眼。 此外,北约宣布将组建战略空中投放编队,以加强远程投放能力,并开始建设北约版的导弹防御系统。 从内容上看,此次峰会的首要议题是“如何走出阿富汗困局”,重要议题包括强化军事行动能力,考虑与日本、韩国、澳大利亚等非北约成员国的关系。 分析人士指出,北约推动军事改革并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美国要将北约全球化。 不要把北约变成另一个联合国 11月29日是北约峰会闭幕的日子,然而,法国总统希拉克在这天发出的警告令世人震惊。 希拉克说,不要把北约变成另一个联合国,丧失其军事组织的特质。 北约的行动范围已经超越了传统的大西洋地区,它开始执行一些非军事任务,还打算与世界上其他国家扩大联系,这些都表明北约正在失去其“军事联盟的本质”。 希拉克认为,“只有联合国才是唯一一个具有全球使命的政治组织”,法国反对做任何“没有用的复制”。 逼希拉克做出如此激烈表态的是美国。 美国白宫关于北约里加峰会的新闻稿称,北约正在从一个以欧洲防御为主的静态联盟转变为一个为保卫自由而随时准备在欧洲之外采取行动的联军。 为了迎接新挑战,北约准备在这次峰会上提出5大举措,其中就包括“全球伙伴关系”计划。 这一计划要求北约与日本、韩国、澳大利亚、芬兰和瑞典建立“全球伙伴关系”。 其实质内容是,北约可以和这些国家进行联合军事训练、演习、共同讨论防御计划。 其目的在于“分享北约的价值观,共同为和平而努力”。 其实,美国在这次峰会上提出的并不是新计划。 一年前,美国就要求北约与日本等国建立“特殊伙伴关系”,法国带头坚决反对。 后来,美英将“特殊伙伴关系”改为“全球伙伴关系”,进一步强调“共同价值观与共同利益”。 但此事仍遭到法国等欧洲盟友的强烈反对。 围绕此事,法美之间进行了三次交锋。 在峰会前,法国国防部长称,“发展‘全球伙伴关系’一方面可能使跨大西洋的团结关系变得模糊和不确定,更重要的是,可能由此发出错误的政治信号,即西方国家发起了一场反对不同价值观国家的运动。 ”对此,美国负责政治事务的副国务卿伯恩斯说:“我们寻求和日澳韩等国建立伙伴关系,从军事角度讲,可以更集中地训练人员,发展更密切的关系……我们与欧洲国家的议事日程将成为全球的议事日程。 ”28日,就在峰会正式召开前几小时,美国总统布什在美国马歇尔基金会等智库召开的会议上发表演讲时,又提出了美国的“全球伙伴关系”构想。 同一天,世界37家主要媒体刊登了法国总统希拉克关于北约发展前景的文章。 希拉克在文中表示,“法国希望欧盟在北约中的声音能被听到”,“欧洲依靠美国的时间太长了。 他们需要通过建设本国的防务力量来分担自己本来应该承担的责任,同时这也是为了适应北约和欧盟的防务要求。 ”希拉克的文章间接地回应了美国的说法。 在里加会议上,美法之间的分歧仍相当明显。 美国前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布热津斯基在会上表示,他提出了“全球震荡”概念,意为世界面临一系列的威胁,“它主要集中在亚欧大陆的南翼,从中东一直到太平洋”。 这就需要北约成员国、伙伴国以及参与者共同发挥作用,赋予他们更多的能力来面对这一事实。 “我们没有别的选择。 我们正在忙于亚欧大陆南翼的安全问题。 如果我们想要取得效果,就必须与这些准备帮助我们的强国进行接触。 坦率地讲,我们光靠自己无法完成。 ”来自法国的著名学者弗朗索瓦·海斯伯格则表示反对,“如果我们很严肃地解决大的“危机弧”问题,最好别将我们自己放在‘西方反对其他’的案例中。 ”“如果我们这样做了,将会发现自己所处的环境很不利”。 美国“丢尽了面子”,被提名国还不领情从此次峰会讨论的议题看,阿富汗问题仍是“第一要务”。 关于“全球伙伴关系”的争论虽然异常激烈,但主要是在会下进行的,比如关于峰会联合声明的措辞就一直讨论到“最后一分钟”。 在这次峰会发表的联合声明中,既未提“全球伙伴关系”这个名词,也根本没提日本和澳大利亚等国的名字,而只以“有兴趣的联系国”来涵盖。 这种模糊的提法,显然与美国的初衷相差甚远。 一位主管北约报道事务的西方通讯社记者说,美国这次算是“丢尽了面子”。 尽管如此,被提名国似乎并不领情。 一位瑞典朋友对《环球时报》记者说,就在伯恩斯宣布将五国列入“全球伙伴关系”计划的时候,瑞典与芬兰几乎都不知情,“他们都感到非常吃惊”。 澳大利亚人对这种提法也有保留。 相比之下,日本和韩国扮演的角色十分敏感,它们与北约的关系既牵动地区局势,也影响大国关系。 因此,两国对美国的提议很谨慎。 在日本,共同社、《读卖新闻》、《日本经济新闻》等主流媒体都对美国的提议进行了报道,但相关评论不多。 《日本经济新闻》的文章称,北约希望能通过与日韩澳等国的合作,监视上海合作组织的安全合作。 也有日本外交人士说,与别国军队共同训练、演习以及拟定作战计划,目前都只是在日美同盟框架内进行,与北约的合作尚未纳入日本政府的考虑范围。 日本学者西原在里加会议上撰文称,日本今后不会与北约建立“全球伙伴关系”,只会成为其“有用的、积极的”伙伴。 虽然不少日本人持这种观点,但日本主动与北约接近是不争的事实。 今年5月,日本外相麻生太郎访问了北约总部。 明年1月,首相安倍晋三将在北约理事会发表讲演,阐述朝鲜核试爆后的东亚安全环境,说明要求中国提高军事透明度的重要性。 日本首相在北约理事会演讲,这在历史上还从来没有过。 对于走近北约的利弊,韩国一家通讯社于29日发表了题为《韩国与北约的合作是“得”还是“毒”?》的文章。 文章称,因为法国、德国等部分北约成员国的反对,北约一直未正式做出加强与韩国合作的决定。 韩国外交通商部表示,正密切注意相关动向。 分析人士认为,韩国不会成为北约的正式成员国,只可能被赋予合作伙伴的义务和权利,预计韩国与北约的合作将仅集中于抗震救灾与维和活动。 韩国参与北约事务,与世界经济中心——美国和欧盟的关系将得到强化,除了可以获得巩固美韩同盟关系等表面性实惠之外,还可以为进一步靠近世界经济中心提供契机。 但是韩国与北约加强合作也存在风险,有可能引发与朝鲜和中国的矛盾,朝鲜已经对韩国与北约的合作进行了强烈指责。 中国也因为美国为首的北约扩大势力范围而心存芥蒂。 美国为何要北约全球化美国推动北约实施“全球伙伴关系”计划,目的是为美国的全球战略服务。 中国俄罗斯东欧中亚学会秘书长郑羽研究员说,“9·11”之后,美国的全球战略目标双重化,既要反恐防扩散,又要遏制其他大国,这就造成了美国的全球战略资源耗散。 伊拉克战争以来,美国更是明显地感觉到了自己的全球行动资源严重不足。 在后来的伊朗核问题和朝鲜核问题上,美国事实上都受到了行动能力有限的制约。 因此,美国需要更多的能够行动一致的全球合作伙伴。 美国看到,以自己为核心的北约还可以在这方面发挥作用,所以一再在北约提出“全球伙伴关系”计划,特别想把自己在亚太地区的盟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等纳入到北约的合作伙伴中来。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的学者洪建军说,从北约的角度看,在苏联解体、华约消失后,它产生了战略目标迷失的困惑,出现了还有没有必要存在的问题。 甚至有这样的看法,认为北约还可以以一个论坛的形式存在。 北约的主导者美国和北约总部都不愿意看到这种结果,因此,在欧洲安全局势基本稳定的情况下,谋求向传统防区外发展是一个客观的趋势。 但是,由于北约各成员国的战略利益并不相同,所以在北约如何向外发展、向哪些地区发展等问题上,美国和一些欧洲国家的立场和意见是有分歧的。 在北约东扩问题上,美国和北约内的欧洲国家的出发点虽不一样,但彼此还确实都有这种需要。 而把北约的力量投入亚太,则有很大不同。 很多欧洲国家在亚太的利益非常有限,不愿意把自己的力量投入到亚太,只为美国的全球战略服务。 北约军队在阿富汗遭遇的窘境更让不少欧洲国家对涉足亚太的行动产生了畏难情绪。 洪建军还提到了另外一个重要的方面:一旦日本、韩国、澳大利亚等具有相当实力的国家成为北约的全球伙伴,因为它们都是美国的盟友,美国在北约联盟内的影响力肯定会大大增强,而老欧洲国家的影响力则会受到削弱。 另外,一些欧洲国家本来和中俄等亚太国家有很多共同利益,要是被迫卷入亚太地区的战略博弈,为了和自己本不相干的事情得罪亚太国家,反而有损于自己的国家利益。 正是出于这些考虑,一些欧洲国家才和美国在有关“全球伙伴关系”的计划上意见不一,表示反对。 很多舆论都认为美国的北约“全球伙伴关系”计划主要针对的是中国和俄罗斯,但专家们认为那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美国想把大西洋、太平洋两大方向上自己可以调动的战略行动资源纳入同一个多边军事条约体系。 这样,在应对世界各地的战略危机时,美国可以依托这个全球性的军事联盟体系来指挥更多的力量,更快地部署行动。 值得注意的是,北约全球化的核心是以“共同价值观”为基础。 在法国人看来,美国人的计划会使北约丧失军事组织的特质,是对联合国的复制。 但这恰恰可能正是美国所希望看到的,对美国来说,北约的政治化与北约的军事化有着同样重要的意义,军事化是政治化的纽带。 美国人一直在谋求建立一个以所谓“共同价值观”为基础的联盟,以确保美国的主导地位,应对国际政治和安全格局的变化,改造所谓的“失败国家”,实现向全球推行美国所倡导的“民主自由”的战略目标。 显然,北约最具有被“扩大”成这样一个联盟的潜力。 因此,北约全球化的政治影响可能会大于军事影响。 对于美国的企图,欧洲盟友心知肚明。 一向强调并善于妥协与对话的欧洲人,此次也与美国人进行了妥协。 在这次峰会上,美国提出的“全球伙伴关系”计划虽被封杀,北约并未建立一种全新的结构,这些国家的联系国地位并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改变。 但不容否认的是,他们与北约的合作关系在深化,北约向这些国家开放适用和平伙伴关系国的部分合作内容,为这些国家参加北约的军事演习、联合培训等提供了可能性,也为北约真正走向全球打下了基础。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www.srwj168.com.cn/keji312/40789.html
159675 资金埋伏绩优成长 创业板增强ETF 创近1月份
穿搭低调却美得很突出 汤唯现身成都街头品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