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场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的深刻变革 人民观点

(原标题:这是一场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的深刻变革(人民观点)——全面深化改革取得历史性伟大成就④)

运用改革的方式不断革除体制机制弊端,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完成建章立制、构建体系的任务,是改革顺利推进、改革成果及时巩固的有效路径

改革必须处理好“最先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的关系,把制度执行到位、将政策贯彻到底,融通“制”与“治”,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

2001年,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从福建省龙岩市武平县拉开序幕,捷文村成为“全国林改策源地”,率先分山到户。2002年,时任福建省省长的习近平同志到这里调研,作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要像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那样从山下转向山上”的重要指示,开启了全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先声。

2013年8月,福建省政府印发《关于进一步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见》,提出科学发展林下种植业、林下养殖业;2023年4月,龙岩市进一步深化改革,实行“林地经营权证”制度,在严格保护的前提下赋予林农更多经营自主权,激发了广大林农扩绿增绿的主动性。

以制度牵引林业改革,让莽莽群山成为林农的“幸福靠山”,让绿水青山源源不断转化为金山银山,推动神州大地上一个个“捷文村”实现“点绿成金”的蜕变,生动印证了全面深化改革“是一场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的深刻变革”。

制度是带有根本性的东西。任何一项改革,都是对制度的调整、治理的创新,最终都要以制度形式固定延续下来。在总结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取得历史性伟大成就时,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这是一场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的深刻变革。”在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过程中,我们始终突出制度建设这条主线,不断健全制度框架,筑牢根本制度、完善基本制度、创新重要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动力和制度保障。

经国序民,正其制度。新时代改革开放具有许多新的内涵和特点,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制度建设分量更重。“一张清单”,窥见制度建设激发创新活力。2018年,我国开始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经营主体“法无禁止即可为”,准入壁垒大幅破除。与此同时,全面推开“证照分离”改革,深入推进简政放权,厘清政府和市场边界,完善产权保护制度和要素市场制度,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一系列改革举措,从微观到宏观,从细处到全局,让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加完善,中国经济底气更足、动力更强。可见,运用改革的方式不断革除体制机制弊端,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完成建章立制、构建体系的任务,是改革顺利推进、改革成果及时巩固的有效路径。

重大风险挑战是检验制度优劣的试金石。党是如何带领亿万人民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以开展东西部协作和定点帮扶为例:1996年至2016年,东部地区共帮助西部贫困地区援建学校7325所;2015年至2020年,东部地区企业赴扶贫协作地区累计投资1万多亿元。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东西部扶贫协作座谈会时所说:“组织东部地区支援西部地区,而且大规模长时间开展这项工作,在世界上只有我们党和国家能够做到,这就是我们的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反贫困、建小康,战疫情、斗洪峰,稳经济、促发展,化危机、应变局……在一次次运用制度力量应对风险挑战冲击过程中,“中国之制”的巨大优越性不断彰显,“中国之治”的强大生命力日益迸发。

制度是否成熟和优越,归根到底要靠治理成效来说话。此前,来自湖南水电八局的工伤职工庾先生在湖北武汉看病治疗时需先自行垫付医疗费,再拿着全套单据回湖南报销,手续繁琐、报销时间长。今年4月1日工伤保险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试点工作开展后,他凭一张社保卡就可在武汉市第六医院办理工伤住院医疗费直接结算,不仅减轻了资金压力,还省去了湖南和湖北两地来回跑的麻烦。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是完善医保制度的重要改革举措,解决了异地就医结算不便捷等堵点难点问题。制度法规从“纸上”落到“地上”、走进“心里”,让人民群众有更多改革获得感,深刻说明了改革必须处理好“最先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的关系,把制度执行到位、将政策贯彻到底,融通“制”与“治”,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

近期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继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锚定总目标,紧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定能让“中国之制”更加锻造新优势,让“中国之治”不断开启新境界。

《 人民日报 》( 2024年07月04日08版)


什么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

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

法治是近代人类政治文明进化的重要成果,也是千百年来人类社会法治建设不断完善的必然结果。 法治兴则国家兴,法治乱则国家乱。 现代化国家必须也必然是一个法治国家,因为法治具有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

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国家,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和必由之路,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符合人类政治文明的发展规律。

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关系党执政兴国,关系人民幸福安康,关系党和国家长治久安。 必须更好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治国方略

一、依法治国的主体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群众。

二、依法治国的本质是崇尚宪法和法律在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权威,彻底否定人治,确立法大于人、法高于权的原则,使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和法律不受个人意志的影响。

三、依法治国的根本目的是保证人民充分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维护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 依法治国是一切国家机关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四、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新方针:“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五、立法机关要严格按照立法法制定法律,逐步建立起完备的法律体系,使国家各项事业有法可依。 有法可依是实现依法治国的前提条件。

六、行政机关要严格依法行政。 依法行政就是要求各级政府及其工作人员严格依法行使其权力,依法处理国家各种事务。 它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环节。

七、司法机关要公正司法、严格执法。 总之,依法治国要求各级国家机关切实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什么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

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

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 全面依法治国中的“全面”二字,意义重大而深远。 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都由法治作保障、靠法治来推进。

紧紧围绕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牢牢抓住“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这个总抓手,在法治轨道上坚定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内容:

1、依法治国的主体是人民群众。

2、依法治国的本质是崇尚宪法和法律在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权威,彻底否定人治,确立法大于人、法高于权的原则,使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和法律不受个人意志的影响。

3、依法治国的根本目的是保证人民充分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维护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 依法治国是一切国家机关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4、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新方针:“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5、立法机关要严格按照立法法制定法律,逐步建立起完备的法律体系,使国家各项事业有法可依。 有法可依是实现依法治国的前提条件。

6、行政机关要严格依法行政。 依法行政就是要求各级政府及其工作人员严格依法行使其权力,依法处理国家各种事务。 它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环节。

7、司法机关要公正司法、严格执法。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什么是国家治理的1场深刻革命

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 以下是对这个答案的详细解释:一: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性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提出的一个重要战略,它强调在治理国家过程中,要依法办事、依法治国。 这是现代社会治理的基本原则,也是中国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全面依法治国的实施,将有助于推动中国的国家治理体系更加科学、规范、有效,进而提升国家的治理能力和水平。 二: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之所以说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是因为它涉及到了国家治理的方方面面,需要从根本上改变一些传统的治理方式和思维。 首先,全面依法治国要求所有国家机关和公职人员必须依法行政,这将对一些习惯于以权代法、以言代法的现象产生根本性的冲击。 其次,全面依法治国强调法律的普遍适用和平等保护,这将有助于打破一些特权思想和现象,推动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 最后,全面依法治国要求加强法治宣传和教育,提高全民法治意识,这将有助于形成全社会的法治文化,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 三:全面依法治国的实践例子近年来,中国在全面依法治国的实践中取得了显著成效。 例如,在反腐斗争中,中国坚持依法反腐,既查处了大量高级官员的腐败案件,也加强了对基层腐败的打击力度,形成了“老虎”、“苍蝇”一起打的局面。 又如,在维护社会稳定方面,中国加强了对社会矛盾和纠纷的依法化解,推动了信访制度的改革和完善,有效减少了群体性事件的发生。 这些实践例子表明,全面依法治国不仅是一个理论构想,更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实践过程,它正在深刻地改变着中国的国家治理方式和效果。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m.srwj168.com.cn/keji312/41224.html
真的很你 18 苹果 iOS 简体中文宣传语被吐槽
木垒田园风光惹人爱 航拍新疆丨黄绿相间美如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