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陆京任广州画院院长 快讯&nbsp

中国画 广州画院

羊城晚报记者从广州画院公众号获悉,宋陆京任广州画院院长。

写意画 宋陆京

宋陆京,广州画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广东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广州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广东省中国画学会副会长。国画作品《岭南家园》获“墨韵岭南”全国中国画展优秀奖(最高奖),《富贵天地图》获第16届亚运会全国中国画展优秀奖(最高奖),《梦入青藤故里游》获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65周年——广东美展优秀奖(最高奖),《大亚湾之春》《珠源峦脉》入选“大潮起珠江——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主题创作”等。

今年6月,宋陆京接受羊城晚报专访,就“写意”之问,发表真知灼见。

羊城晚报:您对今天写意的现状有怎样的看法?

宋陆京:我觉得对于写意的标准不能局限于传统观念,社会发展到今天,各种门类、综合材料以及借鉴西方的其他画种,它们变成了一个综合体。我也不赞成很多人把传统中国画分为大写意、小写意和工笔。

其实工笔里也有写意,从图式结构和审美的角度来说,工笔也有大面积的留白,我们不能说画得工工整整就不是“大写意”。现在有很多用综合材料来创作的绘画,它已经不属于传统国画的范畴,所以我认为现在的“大写意”,反映的是创作者深厚的阅历和审美的指向。大写意是一个系统、概念,和小写意、工笔的思维是不一样的。

大写意的思维,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神,也是创作者人生观、世界观以及哲学观的体现,反映了创作者的为人处世和丰富阅历,以及潜移默化的传统文化。它的范畴扩大了,不仅仅以“工”和“写”来区分,包括现在AI的介入,它也反映了人文精神,而且带有筛选和审美,根据这种转化再创作,手法更为多样化。我们应该放大格局、放宽眼界来看“大写意”,不是握着大毛笔、动作幅度大的才是大写意。

黄宾虹先生拿小毛笔随机生发、点染,已入化境,这也是大写意。有人虽然拿着大毛笔,想追求传统中国画的大写意,但他表现出来的还是一种素描关系和笔墨技巧,反映不出深厚的文化。综上所述,要落在反映人文精神的层面上,才能称之为大写意。

羊城晚报:您觉得今年靳尚谊先生提出的问题为何能引起广泛关注?

宋陆京:因为靳尚谊先生说出了很多人的心声,他说了一句真话。现今社会上出现了各种艺术门类,既有写意也有工笔,但靳先生从油画角度指向中国画这一领域,目前偏写意的作品很难被选入(重点)展览。

靳尚谊

我也有关注这个问题。靳尚谊先生是一位油画家,他从油画家的角度来看中国画,联系现在美院教学的现状,大写意难以通过学院教育来培养。学生看不见、摸不着大写意,也不知道从何入手,老师只能在小写意或工笔这种技术层面来教学生。美院毕业生靠一两张画完成毕业创作,他们达不到写意所需的深厚背景和地位,这往往使得他们认为自己不能创作写意画,也不能如此“潦草”地完成毕业创作。

另一方面,我认为靳先生只是表象地看见目前美院学生画的作品偏工笔而已。不可否认,从李可染、潘天寿开始的一代代美院教授、艺术家,传统写意的创作确实比较多,但现在的美院教学及全国美展的倾向,令写意画相对难入选重大展览。但要是看全国美展的评委,十之八九是画写意的。为什么?因为只有画写意才能“杀”出名气,才能成名。也有如何家英那样以工笔画闻名的,但毕竟是少数。

羊城晚报:是否可以这样理解,在写意画的评判体系里,存在一些艺术之外的东西?

宋陆京:写意太难了,难在它太简单了。写意画寥寥几笔就解决问题,容易给大众造成“这种创作过于简单”的印象。画写意的人都知道,越是简单的越难到位,而且越难进入全国美展中画写意高手的法眼,这就使得当今全国美展的作品偏于工笔,强调反复叠加的效果。我的观点是:无所谓“工”或“写”,能画出一张好画就行了。

写意画是在共性中寻找个性,它必定具有一个标准。以书法为例,评价两件书法作品中哪一件更佳,很大程度上依赖评判者本身,他对中国书法史或美术史的了解程度如何?是否见过欧颜柳赵、汉简、魏碑和秦篆?只有了解各种艺术,才能去评价一幅作品。

文 记者 朱绍杰 梁善茵


宁波出现哪些文化名人

工笔

宁波名人 【严光】生卒年待考。 东汉初隐士。 本姓庄,后人避汉明帝刘庄讳改姓,一名遵,字子陵。 余姚人。 少有文名,与刘秀同游学,曾拒为王莽官。 建武元年(25),刘秀即位,严光隐名换姓,避居他乡。 后三聘而始至洛阳,授以谏议大夫之职,不就,归隐富春山(今浙江桐庐县境内)。 80岁卒,安葬在客星山。 现余姚与慈溪等地有严子陵祠、客星山高风千古坊、故里碑亭等史迹。 【阚泽】(170~243)三国时吴国官吏。 字德润。 宁波市慈城镇人。 世代为农,好学,后举孝廉。 曾任钱塘长,三国吴尚书令、中书令,拜太子太傅,精通经学、历书。 极力向孙权推荐贾谊的《过秦论》,主张废除酷刑,以礼义治国。 晚年笃信佛教,舍宅为普济寺。 今慈湖(又名德润湖)边有其故址,宅后山为阚峰。 � 【虞喜】(281~356)东晋天文学家。 字仲宁。 余姚人。 出身豪族,屡征博士、举贤良,皆不就。 东晋咸和五年(330),计算出冬至太阳位置每50年向西移动一度(现代测定为71年8个月),即为岁差。 这一发现对以后的天文学有很大的影响。 他主张天高无穷,日月星辰按各自的规律运行,以驳浑天说、盖天说。 著有《安天论》、《志林》等。 � 【虞世南】(558~638)唐初书法家。 字伯施。 慈溪市人。 南北朝时仕陈,入隋任秘书郎、起居舍人。 隋亡,曾为窦建德黄门侍郎,唐武德四年(621)为秦王府参军,授弘文馆学士,改太子中舍人。 贞观元年(627)李世民即位,任著作郎、弘文馆学士、太子右庶子、秘书监等,封爵永兴县公。 辞官,授银青光禄大夫。 卒后陪葬昭陵,画像凌烟阁,赠礼部尚书,谥文懿。 书法继承王羲之、王献之笔致,外柔内刚,与欧阳询、褚遂良、薛稷并称唐初四大家。 有石刻《孔子唐堂碑》等传世,著有《帝王略论》、《书旨述》、《笔髓论》、《观学篇》等,编有《北堂书钞》160卷,为国内现存第一部类书。 � 【陈藏器】(681~757)唐代药物学家和方剂学家。 四明人。 开元年间(713~741),任京兆府三原县县尉。 认为东汉的《神农本草经》虽经补辑,但遗逸尚多,而为之搜遗补缺,编撰《本草拾遗》10卷。 明李明珍认为此书博极群书,精核物类,订绳谬误,搜罗幽隐,自本草以来,一人而已。 惜原书已佚。 另作《本草序例》1卷,《本草解纷》3卷。 为中医方剂学宣、通、补、泄、轻、重、滑、涩、燥、湿等十剂方剂分类法的创始人。 � 【林逋】(967~1028)北宋诗人。 字君复。 宁波奉化大里黄贤村人。 一说杭州人,见上卷252页杭州林逋条。 � 【史浩】(1106~1194)南宋右丞相。 字直翁。 鄞县人。 绍兴十五年(1145)进士,历任余姚县尉、温州教授、国子博士、秘书省校书郎等职。 隆兴元年(1163)任参知政事、右丞相兼枢密使,上书言赵鼎、李光无罪,昭雪岳飞冤狱,后因反对张浚等贸然用兵北伐,遭王十朋等所劾。 淳熙五年(1178)复为右丞相,淳熙十年(1183)致仕,封太保、魏国公。 卒后封会稽郡王、越王,谥忠定。 有《尚书讲义》、《周官讲义》、《仙源类谱》、《?峰真隐漫录》等著述。 � 【张孝祥】(1132~1170)南宋词人。 字安国,号于湖居士。 鄞县人。 绍兴二十四年(1154)廷试第一,人称甬上第一状元。 历任秘书省正字、起居舍人、中书舍人、平江知府、建康留守、敷文阁待制、荆南荆北路安抚使、显谟阁直学士等职。 卒后葬建康(南京)钟山。 为官时支持张浚北伐,反对秦桧专权。 文章过人,为南宋豪放派词人。 著有《于湖居士乐府》、《于湖词》、《于湖集》、《古风律诗绝句》等。 � 【叶梦鼎】(1200~1270)南宋官员。 字镇之,号西涧。 宁海东仓上宅人。 本姓陈,6岁时过继于母族,改姓叶。 南宋嘉熙元年(1237),以太学上舍试入优等,曾在信州、袁州、吉州、隆兴等地为官,景定三年(1262)任兵部尚书,次年迁吏部尚书,咸淳三年(1267)任右丞相兼枢密使,因反对贾似道专权,阻止《公田法》、《经界推排法》实施而遭贾忌恨,遂托病辞官。 著有《西涧集》。 � 【黄震】(1213~1281)南宋官员。 字东发,人称於越先生。 慈溪人。 南宋宝四年(1256)进士。 曾任史馆检阅、抚州知州、江西提点刑狱、提举浙东常平茶盐等职,为官清廉,敢于直言。 宋亡后隐居定海灵渚乡泽山(今慈溪市田央乡)、鄞县等地,卒后门人私谥文洁先生。 参与宁宗、理宗两朝《国史》、《实录》的修纂。 批判理学人心道心、即心即道观点,创东发学派,著有《黄氏日钞》、《古今纪要》、《戊辰修史传》、《礼记集解》、《春秋集解》等。 � 【王应麟】(1223~1296)南宋学者。 字伯厚,号深宁,人称厚斋先生。 鄞县人。 南宋淳元年(1241)进士,曾任太常寺主簿、台州通判、礼部郎官、徽州知州、吏部侍郎、礼部尚书等职。 敢于直谏,为权相贾似道所恶,屡遭贬斥。 宋亡后闭门著述,著有《困学纪闻》、《玉海》、《通鉴答问》、《诗地理考》、《深宁集》、《通鉴地理考》、《汉艺文志考证》、《三字经》等。 其中《三字经》影响极大,流传甚广。 � 【胡三省】(1230~1302)南宋学者。 原名满孙,字身之,又字景参,其家居涧旁有古梅,因号梅涧。 宁海县中胡村人。 南宋宝�NB039�四年(1256)进士。 曾任吉州泰和尉、慈溪尉、扬州江都丞、怀宁知县、朝奉郎等职。 德�NB039�元年(1275)入贾似道幕府,后因与贾不合还乡。 一生致力于《通鉴》校勘。 历时30年,完成《资治通鉴音注》294卷,著有《通鉴释文辨误》、《竹素园稿》、《通鉴小学》等。 � 【戴表元】(1244~1310)元初文学家。 字帅初,一字曾伯,自号剡源先生。 奉化榆林人。 从师王应麟。 南宋咸淳七年(1271)进士。 授迪功郎、建康府教授等职。 元兵南下,避难天台、鄞县、杭州等地,以授徒卖文为生。 元至元二十九年(1292)受聘任奉化养正堂师,大德八年(1304)任信州教授。 后归里,读书吟诗以终。 学识渊博,善书法,以散文名重一时,被誉为东南文章大家之一。 著有《剡源集》、《剡源佚诗》、《剡源佚文》等。 � 【方孝孺】(1357~1402)明初学者。 字希直,又字希古,号逊志。 人称缑城先生、正学先生。 宁海县人。 少好学,明洪武二十五年(1392)授汉中府学教授。 蜀献王聘为世子师,建文元年(1399),迁侍讲学士,值文渊阁,任《太祖实录》、《类要》总裁,文学博士等。 建文四年(1402)燕王朱棣兵陷南京,他被捕下狱,后朱棣命他草拟登极诏书,他披麻戴孝,坚拒草诏而疾书燕贼篡位。 朱棣大怒而灭其十族(加学生),罹难者873人。 有《逊志斋集》、《秋崖集》行世。 � 【王守仁】(1472~1529)明代哲学家。 原名云,更名守仁,字伯安,号阳明。 人称阳明先生。 余姚人。 明弘治十二年(1499)进士。 曾任刑部主事、兵部主事,因触犯刘瑾,贬为龙场(今贵州修文县)驿丞。 后任南京太仆寺少卿,都察院右副都御史,督兵平定宁王朱宸濠叛乱,官至南京兵部尚书。 回故乡余姚,在龙泉山中天阁讲致良知说,开创了姚江学派(又称阳明学派)。 卒于江西南安,谥文成。 归葬绍兴兰亭。 王阳明是中国哲学史上主观唯心主义的集大成者。 著有《阳明全书》。 � 【吕纪】(1477~?)明代花鸟画家。 字廷振,号乐愚。 鄞县人。 明弘治年间(1488~1505)应征入宫,任锦衣卫指挥使。 画近学边景昭,远承南宋画院体风格,尤擅画凤凰、仙鹤、孔雀、鸳鸯等,生动明丽,工笔与写意俱佳。 间作山水人物。 为当时画院花鸟画代表作家之一。 作品传世较多,主要有《桂菊山禽图》、《鹰雀图》、《雪景翎花图》、《竹禽双雉图》、《雪岸双鸿图》等。 � 【范钦】(1505~1585)明代藏书家。 字尧卿,号东明。 鄞县人。 明嘉靖十一年(1532)进士。 历任随州知州、工部员外郎、袁州知州、广西参政、福建按察使、云南右布政使、陕西左布政使、副都御史等职。 后晋兵部右侍郎,未赴任而去职还乡。 一生喜爱藏书。 归里后于嘉靖四十年至四十五年(1561~1566)间在月湖西岸的居宅东侧建造了藏书楼,取天一生水、地六成之之义,名天一阁。 其藏书以明版地方志及登科录为世人所重,在明时已有浙东藏书第一家之誉。 历经400余年后的今天,已成为国内最古老的藏书楼。 范钦的著述有《四明范氏书目》、《烟霞小说》、《抚掌录》、《奏议》、《草朝遗忠录》、《明文臣爵谥》、《古今谚》。 � 【屠隆】(1543~1605)明代文学家。 字长卿,一字纬真,号赤水、由拳山人、蓬莱仙客、鸿苞居士。 鄞县人。 明万历五年(1577)进士。 曾任颍上知县、青浦知县、吏部主事、郎中等职。 因不拘小节、纵情诗词而罢职。 回乡后以卖文为生,贫困潦倒。 屠隆博学多才,尤精戏曲,书画造诣颇深,与胡应麟等并称明末五子。 著有《彩毫记》、《昙花记》、《修文记》、《白榆集》、《由拳集》、《鸿苞集》、《观音考》等。 � 【朱之瑜】(1600~1682)明末学者,抗清义士。 字鲁屿,号舜水。 余姚人。 早年精研六经,绝意为官。 清顺治二年(1645)清兵下浙,他奔走各地,联络义军支援四明山寨王翊,顺治四年至十五年(1647~1658),4次东渡日本,欲借兵复明,途中历经艰险,终未成功。 后随郑成功、张苍水抗清,败后定居日本。 康熙三年(1664),水户藩主德川光国聘其为宾师。 前后侨居日本20余年,向日本介绍了中国服制、礼制、官制等礼乐典章,讲授了自己的学术思想,为中日之间的文化交流和友谊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卒后私谥文恭先生,葬日本常陆入慈郡大田乡瑞龙山麓。 有《舜水先生文集》、《朱舜水集》、《朱氏舜水谈绮》等行世。 1982年5月日中文化交流协会、日本朱舜水先生纪念会在余姚龙泉山上建造了朱舜水纪念碑。 � 【黄宗羲】(1610~1695)明清之际思想家、史学家。 字太冲,一字德冰,号南雷,别号梨洲老人,人称梨洲先生。 余姚黄竹浦人。 父黄尊素,东林党人,因反对魏忠贤等死于诏狱。 明崇祯元年(1628),赴京为父申冤,锥刺逆党。 而后在南京加入复社。 明亡后,率家乡子弟组成世忠营,拥鲁王抗清,先后10年,任兵部职方司主事、左副都御史等职。 失败后归隐故里,授徒讲学,著书立说。 黄宗羲学识渊博,著述弘富,对天文、地理、历算、乐律等造诣颇深,尤长史学,并开创了浙东学派。 有《黄宗羲全集》行世,其代表作有《明夷待访录》、《明儒学案》、《四明山志》、《南雷文定》等。 � 【张苍水】(1620~1664)明末抗清义士。 名煌言,字玄著,号苍水。 鄞县人。 明崇祯十五年(1642)举人。 清顺治二年(1645),清兵南下入浙,同钱肃乐等人在宁波府城隍庙聚众起义抗清,后又迎鲁王朱以海至绍兴监国,官至兵部尚书。 顺治十六年(1659)率义军与郑成功兵入长江,破京口(今镇江),沿江4府3州24县闻风归附。 后郑成功兵败师溃,历尽艰险,返乡招集旧部,继续抗清。 康熙三年(1664)闽战一役遭重创,见复明无望,遂散兵隐居于象山县石浦南田的悬岙岛(一说舟山悬岙)。 因叛徒出卖被执,清人劝降不从,在杭州慷慨就义。 谥忠烈。 著述有《张苍水集》。 � 【万斯同】(1638~1702)清初历史学家。 字季野,号石园。 鄞县人。 黄宗羲弟子,清初浙东学派的代表人物。 博通诸史,尤精明史,以明遗民自居,绝不仕清。 清康熙十八年(1679),《明史》总裁官大学士徐元文荐他入史馆,在父师嘱托之下,携书10万卷入京,不受俸,不署衙,以布衣身份参修明史。 《明史稿》500卷,由他手定。 卒于明史馆,归葬奉化市莼湖镇邬阳观山南麓,墓上有班马三椽笔,乾坤一布衣对联。 著作有《儒林宗派》、《历代史表》、《石园诗文集》、《两浙忠贤录》、《读礼迎考》等30余种。 � 【全祖望】(1705~1755)清代史学家。 字绍衣,号谢山、鲒?亭长,人称谢山先生。 鄞县人。 乾隆元年(1736)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 次年,因与权贵不合,辞官还乡,读书著述。 乾隆十三年(1748)主讲绍兴蕺山书院,十六年主讲广东端溪书院。 全祖望学识渊博,著作颇丰,著有《鲒�NB043�亭集》、《鲒�NB043�亭集外编》、《汉书地理志稽疑》、《古今通史年表》、《句余土音》等,又七校《水经注》,三笺《困学纪闻》,续选《甬上耆旧诗》。 � 【叶恭绰】(1880~1968)文史专家。 字誉虎,又名裕甫、遐翁等。 余姚人。 早年毕业于京师大学堂,历任孙中山大元帅府财政部长、段祺瑞临时执政府交通总长、南京国民政府铁道部长、国学馆馆长等职。 1949年后,历任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文化教育委员会委员、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常务委员、全国政协第二届常委、中央文史馆副馆长、中国国画院院长等职。 尤擅书法,工真、行、草书。 著有《交通救国论》、《历代藏经考略》、《遐庵汇稿》等。 � 【周淡游】(1882~1919)早期同盟会员。 原名声德,学名日宣,字淡游。 奉化人。 为奉化城里最早剪去发辫的人。 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东渡日本,入东京警监学校,与陈其美同学,结识了孙中山、黄兴、廖仲恺等人,并加入同盟会。 辛亥革命期间,任沪军都督府军需官、浙江都督府顾问。 1915年,又参加发动肇和舰起义。 1918年冬,奉孙中山之命入蜀佐助四川省长杨沧白。 次年病逝任上,孙中山致电吊唁。 墓在奉化市中心锦屏山东麓,蒋介石题写墓碑,并建有纪念塔和山庄。 【周信芳】(1895~1975)京剧艺术大师。 字士楚,艺名麒麟童。 慈溪人。 生于江苏清江浦,幼年随父学艺,7岁始以七龄童艺名登台,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始用麒麟童艺名。 曾与梅兰芳、谭鑫培等同台演出。 他是中国当代杰出的京剧表演艺术家和艺术革新家,继承和发展了民族戏曲的现实主义表现方法,塑造了许多具有鲜明性格的典型人物,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是麒派宗师。 1949年应邀出席中央人民政府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历任中国戏曲研究院副院长、华东戏曲研究院院长、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宁波京剧院院长等职。 代表剧目有《四进士》、《徐策跑城》、《萧何月下追韩信》、《清风亭》等。 著有《周信芳戏剧散论》。 � 【潘天寿】(1897~1971)国画家、美术教育家。 乳名权,原名天谨、学名天授,字大颐,号寿者、阿寿、雷婆头峰寿者、颐者等。 宁海县回浦乡冠庄村人。 现故居已修复并对外开放。 幼年即喜习书画,后得李叔同、经亨颐、吴昌硕、刘海粟等名人指点,技艺日精。 1926年任宁波新华艺术学院艺术教育系主任,1928年任杭州国立艺术专科学校国画系主任。 1949年后,历任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副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浙江分会主席、全国文联委员等职。 擅长写意花鸟和山水画,熔诗、书、画、印于一炉,风格独特。 著有《中国绘画史》、《听天阁画谈随笔》、《中国书法史》、《治印谈丛》等。 � 【沙孟海】(1900~1992)书法家。 原名文若,字孟海,号沙林、石荒、兰沙、决明。 鄞县塘溪乡人。 自幼爱好书法、篆刻。 1920年毕业于浙江省立第四师范学校,1925年赴宁波,任职商务印书馆,与冯君木、吴昌硕、马一浮、章太炎等交往,书艺大进。 1929年后任广州中山大学预科教授,1931年任南京中央大学、教育部秘书等职。 1949年后历任浙江大学中文系教授、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常务委员兼调查组组长、省博物馆历史部主任、西泠印社社长、浙江省博物馆名誉馆长、中国民主同盟浙江省委顾问等职。 书法刚健有力、雄厚遒劲,善擘窠榜书,被誉为书坛泰斗。 著述有《近三百年的书学》、《兰沙馆印式》、《印学史》、《印学概述》、《浙江新石器时代文物图录》、《中国书法史图集》、《沙孟海书法集》、《沙孟海论书丛稿》、《沙孟海写书谱》等,主编《中国新文艺大系·书法卷》等。 鄞县东钱湖畔建有沙孟海书学院。 � 【童第周】(1902~1979)生物学家。 鄞县人。 毕业于复旦大学哲学系心理学专业。 1930年赴比利时布鲁塞尔,获博士学位。 回国后任山东大学、中央大学、同济大学、复旦大学教授,中央研究院心理研究所、英国剑桥大学、美国耶鲁大学研究员。 1949年后,历任山东大学副校长、中国科学院实验生物研究所副所长、海洋研究所所长、动物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全国政协第五届委员会副主席。 是中国实验胚胎学创始人,在研究细胞核、细胞质在鱼类个别发育、细胞分化和性状遗传中的相互作用方面多有创见,有论文、专著70余种。

宋明远的个人经历

宋明远,1938年生于辽宁,字月元,曾于广州美院国画系山水科进修,主研国画海·石系列,兼擅版画、年画、水彩画等。 曾任瓦房店市文化馆美术部主任、副研究馆员。 现旅居新加坡。 中国海洋画派创始人,海洋画科创立者。 系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版画家协会、新加坡美术总会、国际美术家协会会员,南洋艺术基金会名誉主席及主要创办人。 现任新加坡南洋画院院长,海洋画派研究中心主任,北京狮城南洋画院董事长,新加坡《南洋艺术与收藏》杂志社艺委会总编,中国生态书画院副院长。 宋明远美术馆名誉主席、世界艺术家协会副主席。 北京唐风美术馆特约画家。 先生早期的版画代表作包括:《练为战》、《青年林》等,确立了当时在中国版画界的地位。 其中,《练为战》曾受到中央领导同志的高度评价,并代表中国版画参加赴欧十三国巡展。 进入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先生又在当时最受中国人喜爱的年画领域大有所为,十年间,先后创作出近四十件年画精品,在全国十几个省、市出版社出版发行,发行量近1000余万张,代表作品包括:《快快长》、《明天花更红》、《虎哮山林》等,这些作品都曾当时的中国美展上引起轰动。 八十年代后期,先生南下广州美术学院,与关山月、黎雄才等诸先生探讨、交流、研究国画作品。 凭借深厚的艺术功底,超凡的领悟以及过人的毅力,先生迅速在国画领域取得建树。 十几年,先生的创作足迹遍及中国的大江南北,从太行深处到海岛渔村,都留下了先生跋涉的身影。 先生不断追求变革创新,将北方画派的激扬豪情与岭南画派的清新婉约,将中国画的恣意挥洒与西画的细腻生动,将版画的骨感雕琢与水墨画的润泽洒脱精巧绝伦加以结合,从而形成自身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 从九十年代中期开始,先生将创作的题材锁定在大海这一特定的领域。 这是一次成功的尝试与转变,是先生一个大海之子在心灵深处的一次激荡,更是先生在艺术海洋的孜孜探寻中真正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精神家园。 正如先生所说:“画海,便是画我的心声。 ”

什么是中国画

中国画是水墨形式,主要以上水风景为主题国画的简介郑连群国画国画(宣画):即用颜料在宣纸、宣绢上的绘画,是东方艺术的主要形式(薛宣林定性)。 从美术史的角度讲,民国前的都统称为古画。 国画在古代无确定名称,一般称之为丹青,主要指的是画在绢、宣纸、帛上并加以装裱的卷轴画。 近现代以来为区别于西方的油画(又称西洋画)等外国绘画而称之为中国画,简称“国画”。 它依照中华民族特有的审美趋向及因此而产生的艺术手法而创作。 中国画在内容和艺术创作上,反映了中华民族的民族意识和审美情趣,体现了古人对自然、社会及与之相关联的政治、哲学、宗教、道德、文艺等方面的认识。 中国画强调“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和深厚的传统文化内涵;融化物我,创作意境,要求“意存笔先,画尽意在”,达到以形写神,形神兼备,气韵生动。 由于书画同源,两者在达意抒情上都强调骨法用笔、因此绘画同书法、篆刻相互影响,相互促进。 中华民族文化的中国画是具有“诗、书、画”等中华民族文化特征,这是中中国画的根本;其最高境界就是诗情画意。 编辑本段国画的起源国画照片集锦(17张)中国画起源古代,象形字,奠基础;文与画在当初,无歧异,本是一个意思。 .我国夙有书画同源之说,有人认为伏羲画卦、仓颉造字,是为书画之先河。 文字与画图初无歧异之分。 陶器是新石器时代的产物,陶器分黑陶、白陶和彩陶。 在新石器时代重要遗址西安半坡村出土的彩陶上,画有互相追逐的鱼,跳跃的鹿。 甘肃永靖出上的一件摹拟船形的陶壶,使我们如身处岸边,情景历历;还有青海大通上孙家寨发现的舞蹈彩盆上,绘有三组五人携手踏歌图,表现出青春的活力。 它是研究中国画史的根源。 在新石器时代的晚期,辛店和龙山诸文化遗址中,发现了我国最早的青铜器,它是器物,又是工艺美术品。 常见的青铜器饰纹,有晏吞纹、云雷纹、夔纹、龙纹、虎纹等,也有用人体作为装饰的花纹。 双夔合成的容谷纹,尾部多上卷,极富美观。 蹈纹彩陶盆青铜器物上的装饰画,主题约可分为两类,一是描写贵族生活中的礼仪活动,如宴乐、射礼、表祭等:一是描写水陆攻战等。 如赵固出土的《刻纹铜鉴》,集中表现了贵族生活的仪礼活动。 另一类是描绘水陆攻战的图象,以山彪镇出上的《水陆攻战纹鉴》为代表。 其他百花潭铜壶,故宫《宴乐铜壶》都有表现战争景象的图画。 这些画幅中,有水陆交战、坚壁防守、云梯攻地等情节。 还有描绘水战、陆战的阵势中,表现了冲锋击杀攻坚的细节。 士兵有的执剑和戟,有的持戈和矛等,形象生动。 这些艺术手法,给汉画石刻、砖刻以很大的启发和影响。 编辑本段国画的发展国画发展的基本历史进程侯子墓帛画(西汉)中国画历史悠久,远在2000多年前的战国时期就出现了画在丝织品上的绘画——帛画,这之前又有原始岩画和彩陶画。 这些早期绘画奠定了后世中国画以线为主要造型手段的基础。 两汉和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由稳定统一到分裂的急剧变化,域外文化的输入与本土文化所产生的撞击及融合,使这时的绘画形成以宗教绘画为主的局面,描绘本土历史人物、取材文学作品亦占一定比例,山水画、花鸟画亦在此时萌芽,同时对绘画自觉地进行理论上的把握,并提出品评标准。 隋唐时期社会经济、文化高度繁荣,绘画也随之呈现出全面繁荣的局面。 山水画、花鸟画已发展成熟 ,宗教画达到了顶峰,并出现了世俗化倾向;人物画以表现贵族生活为主,并出现了具有时代特征的人物造型。 五代两宋又进一步成熟和更加繁荣,人物画已转入描绘世俗生活,宗教画渐趋衰退,山水画、花鸟画跃居画坛主流。 而文人画的出现及其在后世的发展,极大地丰富了中国画的创作观念和表现方法。 元、明、清三代水墨山水和写意花鸟得到突出发展,文人画成为中国画的主流,但其末流则走向因袭模仿 ,距离时代和生活愈去愈远。 中国画自19世纪末以后在近百年引入西方美术的表现形式与艺术观念以及继承民族绘画传统的文化环境中出现了流派纷呈、名家辈出、不断改革创新的局面。 19世纪以后,在政治、经济(特别是商业、文化发达的上海、北京(含天津)、广州等中心城市,汇聚了一大批画家,即以上海为中心的江浙画家群,如任颐、虚谷、吴昌硕、黄宾虹、刘海粟、潘天寿、朱屺瞻、张大千、傅抱石、钱松喦、陆俨少等人;以北京为中心的北方画家群,如齐白石、陈师曾、金城、陈半丁、王雪涛、李苦禅、蒋兆和、李可染等;以广州为中心的岭南画家群,如高剑父、高奇峰、陈树人、何香凝、赵少昂、关山月、黄君璧等人。 随着形势的变化和时代的更迭,上述地区的画家亦有流动,如抗日战争时许多画家来到西南地区,1949年后又有许多画家如张大千、黄君璧、赵少昂等人移居国外和港台地区。 今全国大多数省市成立了画院,在3个中心之外,又出现了许多新的中心 ,画家队伍空前扩大。 在现代中国画家中,许多画家继承并坚持传统绘画的基本模式,他们或以模仿、传承前代画家技巧、风范为原则,或在继承传统的同时,力图变革,在保存、发展传统的同时,形成自己的风格。 前者有金城、顾麟士等人,后者以齐白石、黄宾虹、潘天寿等人为代表。 自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后,随着西方美术的大量引入和反封建斗争的深入,改革中国画成为新的时代潮流。 以留学日本、欧美的高剑父、高奇峰、刘海粟、徐悲鸿、林风眠等人为代表,倡导将西方美术的写实及近代西方美术的创作观念与传统的中国画像融合,走出了一条改革、创新中国画的新路子,使传统的中国画焕发了新的生机。 其中高剑父、高奇峰等岭南画派画家,提倡折衷中外,融合古今,将日本画法与传统的撞水、撞粉法和没骨法相糅合,创造出了一种雄劲奔放、具有时代感的新风格。 徐悲鸿将西方绘画的写实手法融入传统的笔墨之中,丰富了中国画的表现性。 林风眠则调和中西,并汲取民间美术的质朴与刚健,形成了自己意境深邃,形式新颖的独特风格。 另外,陈之佛将中外装饰艺术中的色彩融入工笔花鸟画的创作,张大千借鉴西方抽象表现主义的某些手法,创出泼彩画法;李可染受西方画写生的启发,直接对景写生对景创作;1989年薛宣林《中国画观念更新与技法新探》提出中国画造型六要素-薛氏六法。 “非笔墨”。 吴冠中用中国画的工具材料和西方现代艺术的形式、观念等表现中国画传统的诗情与境界等等,均取得了重要成就。 随着时代的变迁,中国画由过去士大夫和贵族娱乐自赏的贵族艺术转向为“民众的艺术”,由过去的象牙之塔,走向十字街头。 使中国画在题材内容上产生了深刻的变化。 画家们将视角投向社会现实,创作了一大批具有时代特征的优秀作品。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m.srwj168.com.cn/keji312/4516.html
双截龙 再临 重回起点 CJ访谈
问界40万台新车下线 遥遥领先 余承东辟谣 罚款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