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专家 中法务实合作促进全球和平与发展

全球和平

法国戴高乐基金会成员弗朗索瓦.德.拉谢瓦勒里5月4日在中国日报网撰文称,中国领导人即将访问法国,此访有助于深化双边关系,进而缓和全球紧张局势、促进经济合作、应对气候危机。

文章指出,当前,首要问题是通过完善集体安全机制来缓和国际紧张局势。

中法两国一致认为,和平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先决条件。具体来说,相较于战争,通过外交途径解决问题能获益更多。历史反复证明,持续的冲突对于所有人而言都是有害无益的。因此,是时候召开一场国际会议了。

正如法国已故政治家让·莫内所说,我们必须围坐在桌旁,将问题摆在中间。两个实行不同政治制度、位于不同地理位置的国家发起的倡议更有可能获得国际社会的认可。

文章进一步表示,解决经贸领域的问题同样至关重要。

一段时间以来,贸易保护主义日益抬头、关税壁垒措施频出、滥用补贴等对贸易畅通构成严重威胁。

中法务实合作促进全球和平与发展 中法

法国可以发挥重要作用,促进中国与欧盟的贸易往来。中法两国应当创造商业机遇,这是双边关系的重要一环。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在电动汽车领域遥遥领先。而法国地理位置优越,汽车制造业历史悠久,堪称中国设立汽车工厂的理想之选。与此同时,法国在农业领域和确保食物链安全方面具有丰富经验。中国可以开展农场试点工作,进而推动本国畜牧业发展。此外,中法两国应当鼓励独特的创新方案,进而促进合作,构建务实伙伴关系。

文章最后强调,应对气候变化可谓迫在眉睫。

中法两国携手推动联合国气候变化巴黎大会达成《巴黎协定》。中法通过技术创新从根本上改变生产过程,进而推动能源转型。两国正在通过构建多元化电力格局和提升能源效率来推动可再生能源的应用,并健全资源回收利用体系。此外,两国还通过落实相关机制来减少燃料消耗、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鉴于形势紧迫,我们还要做更多的工作,中法可以在这方面为世界树立榜样。

我们需要成立由大学、公司和个人投资者参与的专题工作组,以应对紧急状况。比如,通过重新造林来应对洪水以及山体滑坡,通过生态系统保护来应对干旱。此外,我们还要用好机器人、人工智能和高科技产品,为阻止全球变暖提供可行方案。

中法两国齐心协力,可以在各个层面推动这一进程,解决好全人类的生存问题。最终,这些努力将有助于缓和紧张局势。

(编辑:严玉洁 王辉)


高二的历史问题:关于法国

[编辑本段]国家历史公元前高卢人在此定居。 公元前1世纪,罗马的高卢人总督恺撒占领了全部高卢,从此受罗马统治达500年之久。 公元5世纪法兰克人征服高卢,建立法兰克王国。 其中西法兰克是法国的雏形。 10世纪后,封建社会迅速发展。 1337年英王觊觎法国王位,爆发“百年战争”。 初期,法国大片土地被英侵占,法王被俘,后法国人民进行反侵略战争,于1453年结束百年战争。 15世纪末到16世纪初形成中央集权国家。 17世纪中叶,君主专制制度达到顶峰。 伏尔泰和卢梭去世11年后,随着资产阶级力量的发展,1789年7月14日,手持武器的巴黎市民攻占巴士底监狱。 监狱里当时只关押着7个人,但是市民们却为此激战了一天,牺牲了98个人。 1789年8月26日,法国大革命的纲领《人权和公民权宣言》正式通过。 大革命废除了君主制,并于1792年9月22日建立第一共和国。 1799年11月9日(雾月18日),拿破仑·波拿巴夺取政权,1804年12月2日,巴黎圣母院举行了一个盛大的加冕典礼,拿破仑·波拿巴成为法兰西第一帝国的皇帝。 1848年2月爆发革命,建立第二共和国。 1851年路易·波拿巴总统发动政变,翌年12月建立第二帝国。 1871年3月18日,巴黎人民举行武装起义,成立巴黎公社。 同年5月底,被法国军队残酷镇压。 1870年在普法战争中战败后,法国于1871年9月成立第三共和国,直到1940年6月法国贝当政府投降德国,至此第三共和国结束。 第一次、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遭德国侵略。 1944年,象征胜利的法国凯旋门,终于迎来了一次真正的凯旋。 在戴高乐的带领下,为了自由而战的法兰西民族不仅为战胜法西斯做出了应有的贡献,而且为战后法国的复兴铺平了道路。 1944年6月宣布成立临时政府,戴高乐担任首脑,1946年通过宪法,成立第四共和国。 1958年9月通过新宪法,第五共和国成立,同年12月戴高乐当选总统。 1959年,法国宣布接受殖民地阿尔及利亚的民族自决,由此开始告别殖民主义。 1963年,法国和联邦德国签订《法德友好条约》,从此与宿敌德国和解。 1964年1月27日,法国与新中国建交,成为第一个承认新中国的西方大国。 1966年,法国宣布退出北约,并限令美国在一年内撤除在法国领土上的驻军和基地。 坚持独立外交政策的法国,成为世界格局的制衡力量。 正是在这一追寻理想的过程中,法国以它卓尔不群的气质走出了自己的道路。 法国王朝及国王1. 墨洛温王朝(Mérovingiens)(481——751)克洛吉奥 墨洛维 希尔德里克克洛维(Clovis)一世克洛塔尔(Chlothar)一世希尔佩里克(Chilperic)一世克洛塔尔二世达戈贝尔特(Dagobert)一世克洛维二世2. 加洛林王朝(Carolingiens)(751——987)丕平三世查理(Charles)一世路易(Louis)一世查理二世路易二世路易三世卡洛曼(Carloman) 查理三世厄德(Eudes) 查理三世罗贝尔(Robert)一世鲁道夫(Rudolf) 路易四世洛泰尔路易五世3. 卡佩王朝(Capétiens) (987~1328)于格•卡佩罗贝尔二世亨利一世腓力一世路易六世路易七世腓力二世·奥古斯都路易八世路易九世腓力三世腓力四世路易十世约翰一世腓力五世查理四世4. 瓦卢瓦王朝(1328-1589)腓力六世5. 波旁王朝(1589-1792)亨利四世路易十三路易十四路易十五路易十六6.法兰西第一帝国(1804~1814)拿破仑•波拿巴7.百日王朝(1815)拿破仑•波拿巴8.法兰西第二帝国(1852~1870)拿破仑三世[编辑本段]政治体制总统是国家元首和武装部队统帅,任期5年(根据全民公决结果,2000年6月改为5年,之前是7年),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 总统有权任免总理和批准总理提名的部长;主持内阁会议、最高国防会议和国防委员会;有权解散议会;可不经议会将某些重要法案直接提交公民投票表决;在非常时期,总统拥有“根据形势需要采取必要措施”的全权。 在总统不能履行职务或空缺时,由参议院议长代行总统职权。 议会由国民议会和参议院组成,拥有制定法律,监督政府,通过预算,批准宣战等权力。 国民议会共有577个议席,任期5年,采用两轮多数直接投票制、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 参议院共321席,参议员任期9年,每3年改选1/3,以省为单位,由国民议会和地方各级议会议员组成选举团间接选举产生。 1995年7月31日,法国议会通过了一项宪法修正案。 这项法案使总统有权更多地使用公民投票来解决经济和社会问题。 法国总统在政府或参议院、国民议会的建议下,可将所有事关公共权力组织、法国经济或社会政策的改革方案交由公民投票表决。 总统府——爱丽舍宫,总理府——马蒂尼翁宫,国民议会——波旁宫。 外交:法国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欧盟创始国及重要成员、北约成员(但不参加北约军事一体化机构)。 自1958年建立法兰西第五共和国以来,历届政府基本沿袭戴高乐制定的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维护民族独立。 欧盟是法国外交的立足之本。 法国致力于推动欧洲建设,将欧盟建设成真正独立一极,发挥法国在其中的核心作用;推动多极化,发展、加强欧亚等区域间合作;在大国间左右逢源,争取有利地位;保持并发展与非洲国家的传统关系,推动发达国家增加对非援助;积极参与中东和平进程及有关热点事务;加强同亚洲、拉美的政治、经济关系。 政党法国实行多党制,目前共有30多个政党。 (1)人民运动联盟(Union pour un Mouvement Populaire,简称UMP):主要执政党和议会第一大党。 前身系2002年总统大选中为支持希拉克而组成的竞选联盟——总统多数派联盟。 2002年11月18日正式宣告成立,取用现名。 核心为希拉克原来所属的保卫共和联盟(戴党),并吸收了自由民主党和法兰西民主联盟的主要力量。 现有党员21万人,多为职员、官员、自由职业者、商人、农民和工人等。 党纲是“自由、责任、互助、国家、欧洲”,强调奉行务实、开放的经济政策,重塑社会市场经济的理念,推动欧盟建设和东扩,属中右政党。 主席尼古拉•萨科齐。 (2)社会党(Parti Socialiste):议会第二大党和主要反对党。 前身是1905年成立的“工人国际法国支部”,1920年发生分裂,多数派另组共产党,少数派则保留原名。 1969年改组成立社会党,1971年与“共和体制协议会”及其他左翼组织合并。 现有党员约13万人,多为公职人员和知识分子。 对内注意体现左翼政党色彩,主张维护劳工利益,同时采取务实的经济政策;对外主张维护法国独立核力量,推动欧洲一体化建设,并加强南北对话。 2002年在总统和立法选举中接连败北后,党内派系斗争日趋激烈,实力受到较大削弱。 近年来,利用法国民众对中右翼政府推行改革的不满,在地方选举和欧洲议会选举中连续击败右翼,成功阻止《欧洲宪法条约》通过公投,并煽动社会风潮,政治影响力有所回升。 现任第一书记弗朗索瓦·奥朗德(François HOLLANDE)。 (3)法兰西民主联盟(Union pour la Démocratie Français,简称UDF):议会第三大党。 前身系由共和党、民主力量、争取法兰西民主人民党、激进党等右翼温和派和中间力量于1978年结成的多党联盟。 1998年合并成立统一政党。 1993年、1995年和2002年三度和保卫共和联盟组成右翼联合政府。 2001年,以副主席杜斯特-布拉齐为首的部分党员加入总统多数派联盟,即后来的人民运动联盟。 现有党员约4万人。 对内主张进行一定程度的社会改革,提倡在社会、经济、文化等领域实行自由化政策,对外积极主张加强欧盟建设。 现任主席弗朗索瓦·贝鲁(François BAYROU)。 (4)法国共产党(Parti Communiste Français):1920年12月成立。 现有党员13.4万,多为工人、雇员、教员、手工业者等。 2000年三十大上提出在“新共产主义”理论、建设“新型共产党”、“左翼进步力量联盟”等方面实行“共产主义的变革”,力求探索一条符合法国国情的发展道路。 2002年立法选举中惨败,玛丽-乔治·比费(Marie-George BUFFET,女)出任全国书记。 �(5)国民阵线(Front National):成立于1972年10月,前身是被取缔的极右组织“新秩序党”。 党员约10万人,多为中小工商业者。 1986年议会选举中首次进入国民议会。 代表极端民族主义思潮,煽动排外情绪,强调“要把法国从欧洲控制和世界主义中拯救出来”,呼吁“进行一次反对新共产主义和世界主义的十字军讨伐”。 党主席让-玛丽·勒庞(Jean-Marie LE PEN)在2002年首轮总统选举中胜出,对法朝野上下和欧洲政坛震动极大,在第二轮中被法左右翼联手击败。 近来,由于法经济社会矛盾突出,该党影响再度上升。 其余政党主要有:右翼:新法兰西民主联盟(Nouvelle Union pour la Démocratie France)、保卫法兰西运动(Mouvement pour la France)、社会共和论坛(Forum des Républicains Sociaux)、保 卫法兰西联盟(Rassemblement pour la France)。 左翼:绿党(Les Verts)、左翼共和联盟(Association pour une Gauche Républicaine)、共和与公民运动(Mouvement Républicain et Citoyen)、左翼激进党(Parti Radical de Gauche)。 中间派:公民运动-共和派(Mouvement des Citoyens-Pôle Républicain)。 极右:全国共和运动(Mouvement National Républicain)。 极左:工人斗争党(Lutte Ouvrière)、革命共产主义同盟(Ligue Communiste Révolutionnaire)、劳动党(Parti des Travailleurs)。 司法机构分为两个相对独立的司法管辖体系,即负责审理民事和刑事案件的普通法院与负责公民与政府机关之间争议案件的行政法院。 普通法院有三类:1、专门法庭(包括儿童法庭、负责处理雇主和职工之间纠纷的劳资调解委员会、审理商人之间或商业公司之间争端事件的商务法庭和社会保险法庭)。 2、民事法院。 3、刑事法院(包括判决轻微犯罪案件的警察法庭、判决轻罪案件的轻罪法庭、判决重大刑事案件的重罪法庭)。 普通法院系统纵向上又分为四级:初审法庭、大审法庭、上诉法院和终审法院。 终审法院是最高一级司法机关,负责受理对35个上诉法院所作判决的上诉。 院长居伊·加尼韦(Guy CANIVET)。 行政法院是最高行政诉讼机关,下设行政法庭。 行政法院对行政法令的合法性作最后裁决,并充当政府在制定法律草案方面的顾问。 法国的检察机关没有独立的组织系统,其职能由各级法院中配备的检察官行使。 检察官虽派驻在法院内,但行使职能独立于法院。 检察官的管理权属于司法部。 最高法院设总检察长 1人,检察官若干人;上诉法院设检察长1人,检察官若干人;大审法院设检察官1人,代理检察官和助理检察官若干人。

关于世界安全形势和中国外交政策的文章

希望这两篇对你有帮助1.首先,对当前世界局势我们有一个什么总的评价?按照我们中央领导同志说法,一般是这么几句话: 叫“总体缓和,局部紧张”、“总体和平,局部战争”、“总体稳定,局部动荡”,这三句话可以管现在,也可以管将来。 我想不在这里面花时间了,我把苏联解体、冷战结束以来的世界局势划分为三个阶段给老师们、同学们做一个刻画。 然后就现实问题加以剖析。 苏联作为一个超级大国,解体之后,我们称作冷战结束。 这个包含了多重的说法,我个人认为冷战并没有完全结束。 冷战思维依然存在,我还用冷战结束这个概念。 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苏联解体之后,美国和西方世界消化苏联解体成果的五年。 1991年12月,第一苏联解体,苏联解体究竟是哪一天?报刊上有各种说法,12月21日,苏联各加盟共和国的头目在阿拉穆图开会,宣告苏联结束,成立一个既不是国家也不是超国家实体的多联体,这是1991年12月21日,实际上也就是解体。 12月25日也是报刊上说的最多的,戈尔巴乔夫持续了苏联总统的职务,苏联国旗从克里姆林宫上空降落,这是一个表现形式。 26日,也就是第二天,苏联最高苏维埃共和国总要开一个会,法律上要宣布一下,苏联成立的时候是经过一个法律程序的,尽管是走过场,这样宣布苏联结束了。 因此是三个日期,实际上是12月21日,法律上是12月26日。 这两天是什么时间呢?12月21日斯大林的生日,12月26日毛泽东的生日,发人深思啊!那么这个五年,美国和西方借力推动俄罗斯等原苏联东盟社会主义国家彻底抛弃原来的社会主义拉把式痕迹,走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 这个是国粹,美国西方给他们援助,民主化、私有化,就是政治民主化,经济私有化,军队国家化,这是从美国来讲。 从外国来讲,美国和西方开始加快北约东扩的步伐,一方面是诱导你倒向西方,另一方面用北约东扩的办法来迫使你接受西方的要求。 这个五年就是消化苏联解体成功,事实证明这五年中间,西方的援助是口惠而实不至,比方俄罗斯,西方一直关注俄罗斯的局势是不是能够倒向西方,已经做了很大的努力。 为什么不放心?第一,共产党还有很大的势力,两次总统选举,特别是是第一次总统选举,差一点共产党主席上台,不放心。 第二,俄罗斯拥有原苏联大量的和美国相当的核武库。 这个国家不能强大,一强大很危险。 因此所谓的援助是口惠而实不至。 使得叶利钦大为失望,不得不从1996年开始调查他的对外政策。 大家看到报纸上讲,从倒向西方一边倒转向全方位。 第二个五年,可以从1996年到2001年为标尺,是美国和西方国家想进一步扩大苏联解体成果的五年。 就是推动你完全倒向西方很难成功,北约东扩的步伐加快,而且其中一个突出的标志是什么呢?他认为南国联盟领导的南斯拉夫是社会主义在东盟的最后一个红色堡垒,并以置之死地而后快。 因此1999年发动了科索沃战争,这是一个标志性的。 第三个五年,小布什上台以后,美国唯一超级大国傲视全球,不可一世,上台以后,把克林顿政府所确定的跟中国要致力于建立面向二十一世纪战略伙伴关系完全抛弃,跟俄罗斯的关系也处于对立关系,宣布俄罗斯和中国都是美国的潜在敌人,是对手,不是什么合作伙伴。 结果,“格勒英”上台一年发生了“911”事件,“911”事件的后果是什么呢?美国历来自称为是一个当今世界上绝对富有、绝对强大、绝对安全的三绝国家。 这就叫超级大国。 而“911”事件就是在绝对安全这个环节上冲开了一个缺口,但是小布什政府没有痛定思痛,而是利用一个反对恐怖主义,这个大家都能理解、接受、甚至支持的这个旗帜在世界范围内更进一步的推行它的单边主义和霸权主义。 反恐不能不支持他,他在反恐的名义下来谋取冷战时期达不到的目的。 比如排挤俄罗斯,法国、德国在中东地区的实力,甚至进一步想在前苏联这个原苏联范围内渗透。 怎么样达到在反恐旗帜下达到全球进一步扩张的目的呢?因此选择了中东地区,这个战略地位非常重要,能源资源极其丰富的地区。 拿谁开刀呢?拿伊拉克开刀,因为伊拉克萨达姆政权在国内名声确实不好,而且曾经吞并科威特的前后。 怎么样达到摧毁伊拉克的萨达姆政权的目的呢?必须出师有名,因此提出两个理由。 第一,萨达姆和基地“911”事件有牵连,这个口号是光明正大的。 第二,萨达姆政权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这个口号也是符合人心的。 因此发动了伊拉克的战争,这里顺便讲一讲萨达姆好坏是另外一回事。 你作为一个强权国家去摧毁人家一个合法政权是另外一回事。 结果战斗到现在,虽然新的政权有了,没有结束,在这个泥潭出不来。 在伊拉克战争造成的后果是什么呢?现在已经四年多了,在三年的时候就死亡了三千人,现在已经接近四千人了,耗资3000亿美元,这就是引导着讲国际形势了。 伊拉克战争的后果的目的就是想通过诉说自己的民主价值观,扶植一个所谓新的政权来占领中东战略要地,垄断中东的石油资源。 结果自己造成了那么大的损伤,挑起了伊拉克境内宗教矛盾冲突和种族的矛盾对立。 导致美国和原来它的盟友,像德国和法国之间矛盾的表面化,跟俄罗斯的关系也进一步恶化。 伊拉克战争的后果还产生了另一个问题,就是促使朝鲜和伊朗等国家加快核试验的步伐,为什么呢?小布什政府宣布在解决了萨达姆问题之后,作为和伊拉克同样的流氓国家,险恶族性,下面就是伊朗、朝鲜。 你这流氓国家这种险恶族性,我可以对你采取先发制人的打击,我先发制人的打击就可以包括动用核武器,萨达姆垮台的结果就迫使伊朗当局和朝鲜当局的领导人考虑怎么办?不加快核武器的实验不足以自保。 所以我下面讲的地区问题的时候,美国有责任的。 但是伊拉克战争有两重性,也有它的积极面。 那就是由于在伊拉克的处境被动,不得不在朝鲜核问题上出现 了非伊拉克解决问题的方式“六方会谈”,从而促进了借助中国影响的因素。 从而也给中国提供了一个利用朝核问题的谈判,在台湾问题上和我们进一步采取协调的可能性。 所以战争有两重性,不是说伊拉克战争好,而是客观的后果就是这样。 从伊拉克战争,我们得出一点基本的概念,可以这么讲,可以看出有三个确定,三个微变,我给同学们讲,我向来最不喜欢用一二三,但是为了好记一点。 三个确定是什么呢?第一从伊拉克的战争看出,美国确实是当今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而这种地位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很难改变,没有人能取代它。 新闻媒体里面故意在那里炒作,说中国到2015年,最多2020年,经济总量超过美国,美国也借这个机会在给我们施压。 第二个确定是反对恐怖主义的严重性舆论加重。 确实具有全球性,但是不要把反恐的重要性看成是超过反霸的重要性。 第三个确定是从国际形势这样一种变化,伊拉克战争的后果来看,建立国际政治性秩序确实非常迫切,我们的领导人提出的建立和谐地区、和谐世界的主张确实是很高尚,但是任重而道远。 第三个微变,尽管美国是唯一超级大国,它的经济总量、政治经济的综合国力超过了人家。 大搞单极化,但是世界多极化的趋势没有变。 所谓多极化的趋势就是世界上发挥作用的不是某一家,而是多种力量在起作用。 第二,经济全球化不断的发展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操纵的,对发展中国家来讲,有利有弊,而且副作用在明显的增多,在国际社会里面,反对全球化的呼声越来越高,尽管如此,但是全球化的大趋势没有变。 第三个没有变,尽管美国还在继续鼓吹它的价值观,推行它的所谓民主模式,针对中国、针对俄罗斯都有。 但是世界各个国家发展模式的多样化没有改变,所以概括起来讲,中央领导同志讲的世界多极化,经济的全球化,发展模式的多样化,还是当今世界从宏观上讲,这是一个主流。 这是前面概貌的讲一下,下面是主题。 当今世界局势怎么看?六个字作为我今天讲座的标准,一个叫全面,一个深刻一点,一个通俗一点。 所以,在这个前提下,我把当今世界上的方方面面的局势划成四个地段,第一个地段叫做重点地段,是八国关系。 八国关系可以涉及八个方面,但是我重点讲四个方面。 中美关系,中俄关系,中日关系,再加上俄美关系。 其他还有四国关系,中英关系,中欧关系,日美关系,美国和欧洲关系都很重要。 恐怕没有那么多时间展开讲。 这是重点地段。 第二部分讲一讲热点地段,2006年世界上三大热点,一个朝核、伊核问题,一个就是伊拉克战争相联系的巴以冲突的问题,这是热点地段。 第三部分讲一讲景点地段,美国在苏联地区搞颜色革命,是花花绿绿的。 拉丁美洲的左翼现在很活跃,也是五光十色,欧洲的联盟,现在的进展步履比较艰难,也色彩斑斓。 所以说,我是化称叫做景点地段。 这一点可能大家最感兴趣的就是俄罗斯的振兴和颜色革命的状况。 2.一是美国继续推行一超独霸战略,积极介入世界事务,但是捉襟见肘、力不从心的一面也已经明显地表露出来。 美调整了政策和策略。 被称为布什主义三大组成部分,即单边主义 “先发制人”和通过民主化的手段实现政权更迭,都已经完全失去昔日的锋芒,有的甚至被束之高阁。 为了加固和扩大美国对外政策的支撑点,美国加紧修复同欧洲盟国的关系,努力稳定同中俄等大国关系,缓和在某些地区和热点问题上僵硬态度,同时注意对非洲等地区的发展中国家工作。 但是,如果据此认为,美国已经改变了外交战略,或者正在实行战略收缩,那就错了。 事实上美国并没有放下反恐扩散,没有放下中东,更没有忘记防范其他大国对美国霸权可能形成的挑战。 美国继续大力经营伊拉克,打压伊朗。 加强同俄罗斯在独联体的争夺,挤压其战略空间。 在中国周边投棋布子,强化美日军事同盟,力图积极拉拢印度、渗入蒙古。 与此同时,浓化对外政策中的意识形态色彩,突出美式民主自由,以此作为其推行全球战略的一张牌。 不过美国的手伸得太长,难免顾此失彼。 同欧洲盟国的关系虽有改善,但是美欧之间在经济、安全、外交理念方面的分歧依然存在,结构性矛盾并未解决。 美在伊拉克泥足深陷,巴以和平进程困难重重,伊朗核问题进退两难。 同俄罗斯在独联体的争夺中得失参半,美俄关系中不确定因素增多。 在亚太,“遏制”中国这一手并未收到预期效果,不得不加强“接触”的一手。 所谓“负责任的利益相关者”、“两面下注”就是这一政策的最表达。 韩国、澳大利亚等盟国的离心倾向也更为明显。 在国内,布什的外交政策受到广泛质疑,政治、经济、社会矛盾凸显,加上飓风等自然灾害造成的后果,布什的支持率降至新低。 二是世界主要力量在向均衡化方向发展。 虽然这个过程将很漫长,但是重要的是,它已经开始。 通过伊战,美国的硬实力和软实力,特别是软实力,都有流失。 虽然美国将长期保持一超地位,但是对世界的主导地位减弱。 相对而言,世界其他力量则有较大发展。 俄罗斯重振国力的步伐加快,对美的挤压进行了反击。 欧盟仍然保持了世界上仅次于美的实力地位,一体化虽然受到挫折,但欧洲联合的大方向不会改变。 日本经济已走出低谷,争当政治大国的欲望强烈。 中国、印度经济增长迅速,许多其他发展中国家也处在上升期。 大国间借重、合作、竞争、抗衡的关系都在增强,大国间的各种“三角关系”起着越来越重要作用。 从长远看,世界格局和国际权力分配酝酿着变化。 三是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已成为影响一国内部和国与国关系的重要因素一方面,经济全球化使国与国之间联系越来越紧密,相互依存度增加,国与国之间发生正面冲突的危险性降低。 另一方面,经济全球化也加剧了发展不平衡,一些国家内部的贫富差距、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经济鸿沟进一步扩大。 在欧美等发达国家中,贫困的人口增加,失业率上升,社会、政治矛盾发展;一部分发展中国家被边缘化,国际竞争力越来越弱,影响国内稳定。 欧盟宪法条约在法、荷遭否决以及法国的骚乱,固然是这些国家内部问题和欧盟扩大过快所致,但从根源上讲,显然同全球化的影响密切相关。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国际间经济摩擦增多,全球性、跨国性的问题较前突出。 能源资源紧缺,油价高企,不仅对世界经济发展产生消极影响,而且还可能使国与国竞争加剧。 作为对全球化的反弹,反全球化活动也在不断扩大,各种全球化势力走向联合,地域上也由欧美蔓延到拉美和非洲。 反全球化活动的矛头所指,已不仅限于经济问题,而且扩展至社会、政治问题。 经济区域化势头强劲。 在初期阶段,区域化虽然可以是全球化的一种补充,但从长远看,区域化其实是对全球化消极后果的一种防范。 这种倾向对今后世界经济格局的形成意义重大。 四是国际安全问题突出,恐怖主义威胁有增无减,自然灾害、传染病等公共安全威胁对国际政治的影响不可忽视。 美国大幅扩大军事预算,世界军费开支总额增长很快,已超过一万亿美元。 世界许多热点尚未解决,伊拉克安全形势仍然严峻,伊朗核、朝核解决的难度很大。 有的地区如中东、东亚、中亚和一部分独联体国家孕育着新的动荡和冲突。 恐怖主义还很猖獗,恐怖活动越来越分散、隐蔽、本地化,而且频率高、破坏力大,今年英国、埃及、印尼、印度都发生了恶性事件。 海啸、飓风、地震等自然灾害及禽流感等传染病频发构成突出公共安全威胁,国际上各种“救灾行动”频出,成为国际政治中的一个鲜明的特点。 中国外交有声有色在当前国际形势中,和平、发展、合作仍是主流,中国和平发展的机遇大于挑战。 2005年,中国外交积极主动地开展工作,利用机遇、应对挑战,进一步塑造了为世界和平、发展、合作而不懈努力的国际形象,展现了坦诚、负责、务实、灵活、开放的外交风格和坚持原则、仗义执言的社会主义国家风范。 从中国和世界和平发展的利益出发,中国外交全面运筹同周边国家关系、同大国关系、同发展中国家关系及多边外交,增强外交软实力,取得一系列新的成果。 营造周边地缘依托。 中国同周边国家的双边关系全面发展,区域和次区域经济合作组织和地区安全机制(如10+1 、10 +3、上合组织、亚太经合组织以及湄公河合作、东盟地区论坛等)顺利启动并卓有成效;坚持不懈地推动六方会谈,使朝核问题上取得重要的阶段性进展。 巧妙运筹,使台海局势朝着有利于遏独、制独的方向发展。 同菲律宾、越南在落实南海 “共同开发”方面取得突破。 同南亚各国的关系进一步加强,中国将成为南亚区域合作组织观察员。 构建大国关系稳定框架。 中国同俄罗斯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进一步深化,两国成功举行首次联合军演,能源、等领域的合作取得实质性进展。 同印度签署了关于解决边界问题政治指导原则,建立了面向和平繁荣的战略伙伴关系,两国合作全面发展。 同欧盟就加强战略合作达成一系列重要共识,中欧领导人成功举行第八次会晤,启动中欧战略对话,中国与欧盟 在经贸、科技、文教、司法等各领域交流与合作稳步前进。 今年中美领导人频繁会晤,战略对话形成机制,两国关系中的消极面受到制约,中美关系保持了稳定发展的势头。 在中日关系上,坚持原则,对小泉和日本右倾势力在历史等两国关系重大问题上的顽固立场进行了坚决斗争。 突出发展中国家关系的基础地位。 中国继续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双边合作,不断丰富同发展中国家合作的形式和内容,构筑长期稳定、平等互利、全面合作新型伙伴关系。 中国对发展中国家援助增加,经贸合作发展较快。 积极深化同发展中国家在国际问题上的协调与合作,推进“中阿合作论坛”建设和“中非合作论坛”后续行动,提升同拉美区域组织的关系。 积极参与国际体系,多边外交活跃。 中国支持支持联合国发挥其应有作用和影响,维护联合国安理会的权威,在联合国改革问题上坚持原则,起了重要作用。 根据联合国宪章精神,积极参与联合国在维和、军控、反恐、发展、人权司法、环境等问题上的合作以及联合国各专门机构的活动。 重视其他国际多边体制,推动国际军控和裁军,支持包括防扩散机制的建设的多边军控进程。 在反恐、防扩散、人道主义援助、环境与气候、禽流感、跨国犯罪等方面支持多边务实合作。 坚定不移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国家与公民的利益。 在台湾问题上,围绕《反分裂国家法》全方位做国际社会工作,阐明我维护祖国统一的原则立场。 与格林纳达、塞内加尔实现复交,连续第十三次打打掉台当局“参与”联合国提案,再次挫败台“参与”世界卫生大会的图谋。 大力推进经济外交,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的能源合作取得实质性进展,与中东、拉美、非洲等地区的能源、资源合作稳步推进,积极推动各种双边、区域和多边经济合作,为扩大开放和企业“走出去”服务。 积极维护我公民和企业海外合法权益,妥善处理各类领事保护案件。 加强外交软实力。 中国提出了一系列具有中国特色的外交理念,如:关于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以合作谋和平,以合作求发展的观点;关于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观点;关于包容互补、尊重文明多样性的观点、关于互信、互利、平等、和协作为重要手段来保证国际安全的观点,关于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开展广泛国际经济互利合作的观点。 最近中国在总结上述理念的基础上又提出了构建和谐世界的口号。 中国把这些理念体现在外交政策、外交实践和对外宣传中,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形象、国际声望和国际地位、加强了对外影响力。

马克龙称法中在印太不存在对抗逻辑,这一言论释放出了哪些信息?

个人认为马克龙之说,释放出两个事实信息,法国有做美国附庸的危险,实际和中国已有对抗。

马克龙还强调,眼下全球局势紧张,地区动荡加剧,法国以及欧洲要努力维持局势平衡。在俄乌冲突问题上,法国将继续对乌克兰提供援助,但同时也会和俄罗斯保持沟通。

联合国

法国是改变老根据地,有改美国命的基础,马克龙称法中在印太不存在对抗逻辑 ,既符合传统,也切合现实,但总感觉马克龙难以把控大局,他越这样说的时候,越说明法国内部已经出问题了。

马克龙强调了两点:

其一,和中国在亚太不存在对抗逻辑。

法国专家 国际社会

其二,法国和欧洲要建立“地缘政治独立”。这恰恰说明,法国已经在亚太和中国出现了对抗,之前,法国防长为了配合美国,甚至称法国是亚太国家。

这也说明法国和欧洲建立“地缘政治独立”的道路十分艰难。马克龙说:“我们绝不能被迫选择,我们必须能够在任何地方保持这种行动自由。”马克龙甚至直白地说,法国还将努力提升欧洲国家在北约的地位,使欧洲不至于成为美国的“附庸伙伴”。

无论如何,马克龙能说出这种话,本身就是一个进步,但愿言行一致,做一个法国自己。不要和德国新负责人一样,忙着迎合美国,法得可以自己说了算,欧洲不做美国附庸就有希望。

不过,对于法国乃至欧洲而言,要摆脱美国的支配并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

所以在俄乌冲突爆发之后,欧盟承受着能源危机和难民危机,也要跟随美国对俄制裁,在佩洛西窜台后,解放军通过台海军演合理合法反击,G7也要倒打一耙,反过来指责中方反应过度。对于西方政客,不仅要听其言,更要观其行。马克龙要坚持法国的独立自主,恐怕不能光嘴上说说。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srwj168.com.cn/keji312/4717.html
进门我就愣住了 瘆人! 电视柜像墓碑 参观闺蜜20万装修的新
旅游下沉化趋势明显!为何大家更愿意去小城游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