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汇点讯 近日,江苏首批10家省级概念验证中心通过项目公示,正式启动建设。
概念验证是打通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最初一公里”,推动早期科技成果迈向市场化、产业化应用阶段的关键驱动环节。概念验证已在欧美兴起,但在国内仍属新生事物。目前,包括江苏在内的多个省市,开始探索建设运行概念验证中心,验证早期科研成果的技术可行性和商业前景,助力科研团队跨越从科研到产业之间的“死亡谷”。
“最初一公里”可能更重要
在江苏集萃医工交叉技术研究所展厅内,一张铺在医疗用床上的床单暗藏玄机——一些柔性电极藏在床单里,以非接触的方式采集人体心电、呼吸信号,连接人体生命体征监测设备,可对恶性心律失常、睡眠呼吸暂停、离床、尿床等异常及时预警。
一张床单可用于非接触生命体征监测
这个“非接触生命体征监测技术项目”,由东南大学仪器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刘澄玉教授团队研发,在该研究所建设的概念验证中心做验证。研制出来的样机已在南京市江宁区一家康养医院试用一年多,正在进行产品转化。
去年11月,省科学技术厅、省教育厅、省财政厅联合印发《江苏省概念验证中心建设工作指引(试行)》,明确概念验证中心功能定位、建设原则、建设条件等情况,要求中心重点开展原理验证、产品与场景体系验证、原型制备与技术可行性验证和商业前景验证等服务。今年,省内43家单位申报省级概念验证中心,省科技厅组织专家根据指引要求开展评审,首批立项的10家省级概念验证中心,将获得科技计划专项资金支持。
省科技厅厅长徐光辉表示:“对萌发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前沿科技成果进行概念验证,可以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及应用,驱动新质生产力培育和发展。为此,我们布局建设省级概念验证中心,强化价值发现和前端赋能,打造一流全要素创新创业开放生态。”
价值发现和前端赋能,有多重要?
“开发健康医疗装备,要把技术做成器械,还要让器械进入到诊疗环节。在开发过程中,高校教师不确定技术能否以及如何被转出去,而资本、企业不确定技术是否真的可转化,都不敢贸然行动。概念验证在一个小范围内尝试把环节和流程尝试清晰,可以减少后续实质转化失败的风险,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成功率和积极性。”刘澄玉说。
首批10家省级概念验证中心中,江苏省概念验证中心(南京鼓楼医院细胞治疗与高端医疗器械领域)是唯一由医院建设的。该中心副主任、南京鼓楼医院转化医学部负责人李智洋介绍,去年11月鼓楼医院设立每年500万元的概念验证资金,资助在职人员开展靶点验证、原型样机或样品开发等工作。专项资金一年两次集中评审,去年支持首批18个项目,其中6个已进入转化阶段,包括用于嗅觉检测的可穿戴设备、鼻内镜手术电刀、临床营养管理系统等。该院脊柱外科专家刘臻团队设计了一款全自动液压脊柱畸形手术床,获最高档——50万元概念验证资金支持。4月底,团队完成样机试制和首次手术室现场调试,正根据调试结果改进优化样机。
南京鼓楼医院用好临床资源建设概念验证中心
江苏省概念验证中心(南京工业大学)负责人周治介绍,根据技术成熟度,可将科技成果转化过程分为基础研发、概念验证、产业化3个阶段。在基础研发阶段,以实验室为平台载体,公共财政聚焦基础研究和较早期的应用研究。在产业化阶段,以孵化器、产业技术研究院等为平台载体,资本重点关注商业模式、盈利模式清晰的项目。大量处于两者之间的科研成果,由于存在较高风险与不确定性,很少得到关注和有效支持,容易陷入“死亡谷”。周治打比方:“如果将技术创新链条看作人体,基础研发阶段是大脑,概念验证阶段是咽喉。概念验证做不好,也是一种‘卡脖子’。”
“简单来说,概念验证就是判断一个研究成果甚至创意想法,技术上能否实现、供应链能否支撑、有没有应用场景。” 江苏集萃医工交叉技术研究所总经理屠小明说,“以往谈科技成果转化,经常说要‘打通最后一公里’,‘踢’好产业化前的‘临门一脚’。现在看来,概念验证这个‘最初一公里’可能更重要。”
协同“筛”出“好苗子”
江苏省概念验证中心(江南大学生命健康领域)负责人王立说:“在学校建立概念验证中心,一方面能为校内科研成果提供一个早期评估和优化平台,避免科研成果盲目冲向市场;另一方面能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让企业更容易发现学校的科研成果,也能以市场需求引导科研方向。”
江南大学技术专家在开展概念验证工作
高校建概念验证中心,多与科技园区牵手。“概念验证不仅需要来自高校的技术专家,更需要来自产业、资本和市场的匹配信息与对接能力。”周治介绍,江苏省概念验证中心(南京工业大学)由南京工业大学、南京江北新区产业技术研创园、南工大科技园与南工大科技产业园四方共建,力图形成“初步筛选、潜力评估→初步培育、点火资金→深度咨询、深入研发→落地转化、孵化加速”项目培育完整闭环,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进程。
做好概念验证中心,要畅通“入口”、慧眼识珠。“我们从3个方向去挖掘项目:一是学校的基础研究成果和前沿探索科技成果,尤其是结项后暂未转化项目;二是运营团队挖掘的校外及海外高水平原创性科研成果;三是专家顾问团推荐的校内外前沿科技创新项目。”周治说。例如,该中心进行概念验证的“新材料微工厂低碳制造”项目,是从海外挖掘和筛选,经过材料化学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引进的。概念验证用了近两年。如今,该项目已成立公司,进入中试熟化阶段,取得10件专利,获得市场化投资机构上千万元种子轮投资。
更多时候,概念验证中心像一个“筛子”,在精挑细选出有望成功产业化的技术成果时,也及时筛掉难以市场化的“概念”。
在江南大学,验证后被叫停的“概念”约占验证总数的20%-30%。参与概念验证中心工作的江南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总经理李博介绍,部分“概念”经过技术路线验证、产品验证后,通过科技园对接销售渠道,在小批量销售尝试后发现,虽然产品理念、技术都很好,但市场并未准备好接受这些新产品,难以继续推广,因此验证宣告失败。也有些技术因上游原料供应不稳定、国内没有可供规模生产的机械设备、应用不够广泛等,在验证后被终止转化进程。“付出很小代价,能避免更大的损失,及时终止成果转化并不是坏事。”李博说。
江苏省概念验证中心(集萃医工交叉研究所创新医疗器械产业领域)做了35个项目的概念验证,其中5项终止。“它们的共性问题一是市场规模小、二是成本高。有的技术不错,但评估下来全国市场年销售额也就一两亿元。这样的市场规模对创新医疗器械来说,可能连研发成本都收不回来。”屠小明坦率地说,“我们非常重视‘出口’问题,即考虑能否将科研成果转给大企业、龙头企业。‘出口’好不好,直接影响验证结果。”
期待“含金量”和“显示度”
作为新型科技公共服务平台,概念验证中心自身需要“硬实力”。江苏省概念验证中心(中国药科大学生物医药领域)由中国药科大学校长郝海平担任负责人,建设总面积超过3.5万平方米,投入仪器设备总价值4亿多元。江苏省概念验证中心(江南大学生命健康领域)组建的运营管理团队和专家顾问团队,分别由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卫、陈坚领衔。管理团队保障中心日常运作顺畅、监督项目执行情况,而包括科学家、技术专家、产业专家、投融资及法务专家等在内的专家顾问团队,则为概念验证提供全方位支持。
将概念验证中心运行好,还需打通一些关卡。
多位受访者表示,做概念验证,缺乏持续的资金支持是一大难题。因为开展概念验证需要花钱,产生成本。“当科研团队、产业界、投资人对某个成果不太确定,需要做概念验证的时候,叫他们投一笔钱,其实他们心里是有点打鼓的。签合同的时候约定服务费,写多了对方就不愿干了。”屠小明说,“如果验证结果是‘行’,可以产业化,有公司愿意接盘,那概念验证的费用有着落。如果验证下来发现‘不行’,可能我们本都收不回来。”
例如,一个由三甲医院骨科医生提出的“自动骨组织活检机器人”项目,需要验证能否将医生的术中感知转化为数字化、信息化的执行程序,验证难点主要有结构设计、活检取样机制、导航与定位技术、图像处理与分析、实时反馈与控制、安全性与可靠性等。多方筹措1000多万元做出原型机,但继续验证预计还需6000万元资金,谁来买单?
“高校因政策所限无法直接投资,社会资本投早投小投科技的意愿又比较低,资金缺乏导致概念验证还无法大批量、规模化进行。”李博说。为解决这一问题,江南大学以产业基金为抓手着力破题,一是与校友企业、地方政府联合设立1.25亿元的江南大学成果转化基金,助力概念验证项目发展;二是联动政府、校友探索公益基金等形式,扩大概念验证专项的资金池,提升概念验证中心服务能力;三是吸引、集聚生命健康领域的投融资机构,为概念验证项目提供资金支持。
南工大概念验证中心的“新材料微工厂低碳制造”项目
周治对比周边省份对概念验证中心的支持力度,建议政府在可能的情况下,增加对概念验证中心支持的强度,通过省级、市级、区级多层面共同支持,保证中心长远良好运行。他也特别强调:“概念验证中心要加强自我造血能力。我们打造了概念验证加速创新平台和概念验证投融资平台,与德邦化学工业集团、拉尔夫创投、六翼天使投资基金和各类行业协会、龙头企业开展合作。目前看来,从资本端和产业端聚集资源,可以有效推进项目快速发展。”
除了资金支持,新生事物茁壮成长也需要“显示度”加持。周治表示,南京工业大学将更加突出概念验证中心的公共服务性,“作为一个综合型概念验证平台,我们有良好的技术专家团队和一些大型测试设备,通过与更多社会企业开展第三方的测试、验证类服务,可以更好地集聚各类产业资源,有效从产业需求端向技术供给侧反馈,让通过验证的项目更加符合市场和产业的要求,提升项目存活率。此外,如果省级概念验证中心可以推荐一些验证项目申报省级产业项目,这个平台会更有含金量和吸引力。”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徐冠英 蔡姝雯 许馨韵(实习生)/文、摄
部分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陈晓剑:建议设立科技概念验证实验室 跑好科技转化“最先一公里”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长三角科技战略前沿研究中心主任陈晓剑5月22日在第一届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高层论坛上表示,加强长三角科技和产业创新,需要各方积极探索、实践和示范跑好“最先一公里”。 建议借鉴国际成功经验,设立科技概念验证实验室,针对实验室科研人员的想法、实验和论文等有形无形成果进行评估、辅导和经费支持,弥补基础研究成果与可市场化成果之间的间隙,助推科技成果转化跨越“死亡之谷”,实现实验室的“惊险一跳”,提升科技的产业转换率。 陈晓剑表示,中国要建成世界强国,除了要有若干个世界级的城市门户、比肩中等发达实力以上的区域(如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区域)发展建设以外,还要在此基础上补强“创新之钙”,打造“创新核反应堆”,建成若干个创新氛围活跃、创新成果涌动、创新人才辈出的“科技创新高原”。 为此,陈晓剑建议,把长三角建设成“科技创新高原”。 他认为,长三角科教资源丰富,经济基础雄厚,交通便利,具备了建成“科技创新高原”的基础。 建设长三角“科技创新高原”要依靠和充分发挥四个方面力量,一是长三角的大院大所和高等学校的科教资源,二是长三角研究型大学的科技战略力量,三是科创企业与战略新兴产业的密切协同,四是依靠好该地区科研基础设施的大科学装置,在前沿性和战略性科技上积极做好组织与部署,寻求科技创新的重大突破和新兴科创产业带动作用。 据介绍,长三角拥有一个国际科创中心,张江和合肥两个综合性科学中心,同时还拥有南京、杭州等科教名城;聚集了全国1/4的“双一流”建设高校、1/3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1/4的重点实验室、1/4的工程研究中心等丰富的科教资源。 世界顶尖大科学装置相继于长三角地区启动或建成。 对一些大型科技企业来说,长三角区域已成为其主体力量和核心区域。 陈晓剑还建议,各方要坚持自信,发扬“科学有险阻,苦战能过关”的攻坚精神,不断提升我国科技创新的国际话语权和影响力,坚定不移通过科技引领、创新驱动推动产业全面升级。
概念验证是什么意思
概念验证(Proof of Concept,简称PoC)涉及通过构建初步原型来验证一个想法、理论或概念的可行性。 这一过程将研究人员的创新思路或研究成果转化为可在早期阶段展示潜在商业价值的技术模型,以证实初步成果的实用性。 概念验证服务包括原理或技术可行性研究、原型开发、性能评估、市场竞争分析、进一步开发和中试熟化等,旨在加速创新成果与产业的结合。 这一环节是填补早期科技成果与市场化成果之间空白的桥梁,有助于提升科技成果转化效率。 在销售环境中,PoC指的是企业通过在真实场景中向客户展示或提供产品的试用,以验证产品的实际价值是否能满足客户需求。 创新链是一个围绕核心创新主体,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系统,它通过知识创新活动将多个创新参与者连接起来,旨在实现知识的经济转化和创新系统的优化。 创新链的特点包括:1. 创新链涵盖了从科学思想萌发到科学技术创造经济社会价值的一系列创新活动。 2. 它是一个由基础研究、应用开发、试验改进等环节构成的链式结构。 3. 创新链是推动产业链发展的动力源泉,也是实现产业链各环节价值增值的基础。 4. 产业链则是创新成果工程化和应用落地的载体,使得创新链得以实际应用和生根。 例如,沃尔玛与宝洁公司共同开发的持续补货系统就是创新链的一个实例。 为了确保沃尔玛分店中“帮宝适”婴儿纸尿布的销售,两家公司共同创新了一种新的供应链模式——商务协同模式。 最初,宝洁公司开发并安装了一套“持续补货系统”于沃尔玛,通过EDI(电子数据交换)和卫星通信实现联网。 这套信息系统使得宝洁不仅能迅速了解沃尔玛物流中心内纸尿布的销售数据,还能准确掌握库存情况。
近来被人们津津乐道的一种以长度单位为名称的技术叫做:?
标题:纳米技术在光电器件和光通信中的创新应用摘要:发布日期:2024-05-07 21:30:17纳米技术在光电器件和光通信中的创新应用具有广泛的前景,它可以改善器件性能、增强功能,并推动光通信技术的进步。 以下是纳米技术在这些领域的创新应用:1. 纳米光学结构设计:通过纳米技术可以设计和制备具有特殊光学性质的纳米结构,如纳米光栅、纳米孔洞阵列等。 这些纳米结构可以实现光的局域化、增强光与物质相互作用,从而提高光电器件的性能和灵敏度。 2. 纳米材料的应用:纳米材料如量子点、纳米线、纳米片等在光电器件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量子点可用于制备高效率的光伏电池和发光二极管,纳米线和纳米片可用于制备高灵敏度的光传感器和光调制器件。 3. 纳米光子晶体:纳米光子晶体是一种具有周期性结构的材料,通过调控其光子带隙和光子色散特性可以实现对光的频谱和传输性质的精确控制。 纳米光子晶体可以应用于光波导、光调制器件等领域,提高光通信系统的性能和集成度。 4. 纳米制造技术:纳米制造技术包括纳米压印、自组装、电子束曝光等,可以实现高分辨率、高精度的纳米结构制备。 这些技术可以用于制备微纳光学器件、纳米光子晶体、纳米光学波导等,为光通信系统提供了新的设计和制备手段。 5. 纳米光学调控器件:利用纳米技术可以制备出尺寸远小于光波长的结构,实现对光场的精确调控。 这为光电器件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标题:基于微纳米技术的化学传感器在单细胞分析中的应用摘要:发布日期:2024-04-29 07:05:00基于微纳米技术的化学传感器在单细胞分析中应用广泛。 它们使得在单个细胞层面进行详细生物过程研究成为可能,有助于了解细胞差异、疾病机理和信号传递。 微纳米技术使得化学传感器能够在更小尺度上进行精确操作,这对单细胞分析至关重要。 这一技术为传感器设计和制造带来革新,例如,通过微流控技术构建微纳米尺度流体通道捕获和操纵单个细胞,利用纳米材料如量子点、金纳米颗粒和碳纳米管提高传感器灵敏度和选择性。 在单细胞分析中,这些传感器能够测量细胞内外的化学物质,如离子、小分子和蛋白质,对研究细胞功能和代谢有重要价值。 多参数检测技术通过整合多个传感器模块同时测量多个生物标志物,为理解复杂生物过程提供更多信息。 应用此技术时,传感器整合和自动化、稳定性与重复性面临挑战,需多学科合作解决。 总的来说,微纳米技术的化学传感器在单细胞分析中的应用具有发展潜力,并有望在生命科学和临床诊断领域发挥更大作用。 标题:打通纳米技术应用转化“最初一公里”!摘要:发布日期:2024-04-12 14:09:27苏州-纳米技术应用产业概念验证中心为支撑纳米技术应用产业高质量发展,解决高能级创新平台与创新成果策源地堵点问题,积极响应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国家号召,2023年3月由聚思睿国际技术投资咨询有限公司、苏州纳米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三方联合共建的苏州-纳米技术应用产业概念验证中心正式揭牌。 该中心旨在通过聚焦商业与技术可行性概念验证服务、提升项目可转化性,协同利用已有硬件资源,打通纳米技术早期成果与技术产品之间概念验证转化通道,进一步发挥概念验证支撑纳米产业成果转化与高质量发展。 【纳米城空间区域展示】江苏省苏州市苏州工业园区金鸡湖大道99号中心服务体系1. 项目评估:引用上海地方标准《科技成果分类评价和价值潜力评价规范》中转化潜力评价指标体系并以应用为目的个性化定制修改进行项目潜力评估,帮助科技项目深入了解市场情况,预测市场趋势,并制定相应的转化策略。 2. 项目培育:概念验证项目培育工程以科学家项目集中训练营形式开展,融合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科技成果转化成熟方法论、精益创新创业工具和思维、专利导航标准工具、二次研发设计工具的内容,通过理论-原则-案例-工具-任务形式,将技术商业化规划植入训练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