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粤港澳大湾区暑期人员流动加速 游客大幅增长)
正值暑期,粤港澳大湾区迎来了新一波旅游热潮。在深圳,深中通道的开通带来了大批广东西部地区的游客,港澳游客也持续增长。
一大早,记者在深圳一家景区看到,景区大门还未开,已经有不少从江门、中山等地开来的旅游大巴车停靠在路边,游客们纷纷下车跟摩天轮合影留念。
大批游客的到来也带动了酒店预订量不断增长。记者在深圳一家酒店了解到,目前入住率超过九成,其中,粤西地区游客增长最为明显。
深中通道加速了大湾区人员流动,不少港澳游客也选择在这个暑期回内地探亲、旅游,体验深中通道带来的便利。
深圳边检总站边防检查处四级高级警长杜海表示,暑期以来,深圳边检总站共查验出入境人员1653.4万人次,环比6月上升5.7%,深中通道通车,暑期邮轮开始加密航次,吸引了大量出入境人员经深圳口岸通关。
粤港澳大湾区优势条件
粤港澳大湾区是中国的一个重要经济区域,拥有独特的优势条件。 首先,该区域地理位置优越,位于南海沿岸,毗邻珠江三角洲,与世界各地相互联系便利。 其次,粤港澳大湾区集聚了广东、香港和澳门三地的资源和优势,形成了一个高度互补的经济体系。 三地在不同方面具有专业化和国际化的特色,例如香港的金融中心地位、澳门的旅游和娱乐业以及广东的制造业和出口贸易。 另外,粤港澳大湾区还拥有完善的基础设施和交通网络。 该区域内有现代化的港口、机场、高速公路和铁路系统,便于货物和人员流动。 此外,高速铁路和港珠澳大桥等重要项目的建设,进一步促进了区域间的联系和合作。 粤港澳大湾区还注重创新和科技发展。 该区域内有众多高水平的大学和研究机构,以及一流的科研人才和创新企业。 香港和深圳等地在科技创新和创业方面具有突出优势,为大湾区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支撑。 综上所述,粤港澳大湾区的优势条件包括地理位置优越、资源互补、完善的基础设施和交通网络,以及创新和科技发展。 这些优势为区域经济合作和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和条件。
粤港澳大湾区迸发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粤港澳大湾区,正用融合发展之笔绘就壮丽繁荣画卷。 今年上半年,大湾区持续巩固拓展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经济呈现稳中加固、稳中向好态势。 随着基础设施“硬联通”和机制“软联通”不断深入推进,一个世界级城市群正在南海之畔加速崛起。 提速基础设施联通白天在广州上班,下班约上朋友,乘坐地铁到达古色古香的佛山岭南天地吃饭、游玩,晚上再返回广州家里。 这样的“广佛同城行”,变得越来越方便。 粤港澳大湾区几何中心,经济总量达3.5万亿元的“广佛”城市共同体,正释放强大融合活力。 佛山顺德陈村镇完成文登路改造,成为对接广州南站的新通道。 包括广佛环线、佛山地铁2号线等在内,多条在建轨道在陈村镇共设9个站点,总投资近百亿元,有望在今年全部通车试运行。 加速新业态崛起依托广州、深圳、香港等地的不同资源禀赋,跨境电商、新兴消费等经济“新势力”正在大湾区加快崛起。 正在开拓中东等市场的广州哆啦科技有限公司CEO吕皓说,疫情期间,全球贸易方式发生改变,从线下到线上、从“To B”到“To C”趋势明显,哆啦今年上半年的GMV(商品交易总额)大幅增长。 “我们通过自建物流、仓储、客服、技术等体系,构建了完备的电商基础设施,为疫情期间被取消订单以及订单下降的外贸企业搭建了网上海外直销通道。 ”伴随跨境电商的快速发展,行业相关企业迅速成长。 深圳钱海网络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刘超峰说,公司主要提供跨境电商支付解决方案,今年上半年支撑交易额超百亿元,营收同比增长2.4倍,新增服务企业超700家。 总部位于深圳的新式茶饮品牌奈雪的茶,在香港交易所上市。 其与近期完成D轮融资、同样来自大湾区的喜茶,共同成为新式茶饮第一梯队,两者还在积极推进海外布局。 推进科技创新联动从香港到前海,升腾技术首席技术官李志峰正走入创业“快车道”。 “我们是一家港资企业,在深圳、香港分别设有团队,已有20多人。 ”李志峰说,目前香港团队主要负责海外合作和商务工作,深圳团队侧重技术研发,两个团队利用深港各自的优势双向联动。 “我们主要为智能制造企业提供声学技术支持,设备已在一些汽车制造企业的质检过程中发挥作用。 公司下一步的目标,是立足深港,向整个大湾区拓展业务。 ”李志峰说。 助力创新“圆梦”的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场,已累计孵化524家创业团队,其中香港团队245家。 从一片滩涂到一座现代化新城,前滚空海“一张白纸画出最美最好的图画”。 如今,前海抓住“扩区”和“改革开放”两个重点,进一步扩展合作区发展空间,促进深港开展深度合作,助力粤港澳大漏备世湾区建设。 不仅是深圳前海,珠海横琴、广州南沙、深圳河套等一系列创新“支点”,正串起大湾区的“创新项链”。 专家认为,随着要素、资源流通日渐频繁,粤港澳大湾区正驶入全方位、全领域、全链条深度融合、创新合作的新阶段。 大机遇、大未来正在5.6万平方公里的大湾区持续孕育。
粤港澳大湾区“民工荒”问题、成因及对策探讨?
1. 粤港澳大湾区正面临“民工荒”的挑战,这一现象在中山市尤为明显。 曾经的经济第六强市,如今正经历着劳动力短缺的困扰。 2. 以小榄镇为例,这个曾经吸引无数农民工的地方,如今正见证着这一群体的身份困境。 他们的子女尽管掌握了普通话,却难以摆脱父辈的生活轨迹。 3. 教育资源的不平等分配是导致“民工荒”的重要原因之一。 农民工子女在教育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而本地人凭借社会和经济优势,为子女提供了更多发展机会。 4. 高房价成为制约农民工发展的另一道障碍。 中山市房价的飙升,与工资增长的不匹配,使得购房变得遥不可及,导致人员流动性增加。 5. 制造业的吸引力减弱,部分原因是企业投资的转移和员工的流失。 同时,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面临环保压力和市场转型的挑战,待遇下滑,前景不明。 6. 技术密集型工作的需求上升,反映出社会对高技能劳动力的追求。 这种转型不仅关乎国家和民众的未来,也是解决“民工荒”问题的关键。 7. 综上所述,粤港澳大湾区的“民工荒”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解决这一问题需要政策支持,包括教育公平、住房政策改革,以及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提高劳动者的技能和待遇。 8. 只有通过这些措施,才能实现农民工向“新市民”的转变,为新一代农民工在大湾区提供广阔的发展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