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镇化进程再提速 600多个城市不再设置落户限制 特大镇将被赋予更多权限

8月1日,中国信息协会常务理事、国研新经济研究院创始院长朱克力在接受红星新闻采访时表示,全面落实城区常住人口300万以下城市取消落户限制要求,全面放宽城区常住人口300万至500万城市落户条件,是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要举措。这将有助于促进人口流动,优化人力资源配置,激发城市经济活力。同时也有助于缩小城乡差距,推动区域均衡发展。

国内600多个城市不再设置落户限制

《行动计划》提出,全面落实城区常住人口300万以下城市取消落户限制要求,全面放宽城区常住人口300万至500万城市落户条件。完善城区常住人口500万以上超大特大城市积分落户政策,鼓励取消年度落户名额限制。

根据住建部发布的《2022年中国城市建设统计年鉴》,截至统计时,我国有695个城市,其中地级市302个、县级市393个;城区常住人口300万以上有25个城市,分别是上海、北京、深圳、重庆、天津、东莞、成都、广州、武汉、杭州、西安、南京、长沙、沈阳、济南、昆明、青岛、郑州、哈尔滨、大连、长春、石家庄、合肥、太原、苏州。

若城区常住人口300万以下城市取消落户限制要求,将意味着国内600多个城市不再设置落户限制。

朱克力表示,放宽甚至取消城区常住人口500万以下城市的落户条件,是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要举措。这将有助于促进人口流动,优化人力资源配置,激发城市经济活力。同时,也有助于缩小城乡差距,推动区域均衡发展。此举将吸引更多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进一步提高城镇化水平,从而推动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

朱克力还表示,将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升至接近70%的目标,体现出我国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决心。这一目标的实现将促进消费、投资和产业升级,从而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更高的城镇化率意味着更多的市场需求,将促进经济增长并带动就业。与此同时,也将推动我国社会结构转型,使更多人享受到城市生活便利。

健全常住地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制度

《行动计划》提出了一系列举措保证农业转移人口的公共服务、住房、工作等。

《行动计划》明确,健全常住地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制度。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在城镇稳定就业。完善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支持体系。实施制造业技能根基工程,重点支持制造业龙头企业、职业院校(含技工院校)面向社会提供培训服务。保障随迁子女在流入地受教育权利。完善农业转移人口多元化住房保障体系。鼓励有条件的城市逐步将稳定就业生活的农业转移人口纳入城市住房保障政策范围。加大农业转移人口经济可承受的小户型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积极培育发展住房租赁市场,支持采取多种措施通过市场化方式满足农业转移人口住房需求。

同时提出,健全灵活就业人员、农民工、新就业形态人员社保制度,全面取消在就业地参保户籍限制,完善社保关系转移接续政策。

对此,朱克力表示,为保证农业转移人口和新市民的公共服务、住房和工作,需要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确保其享受到均等化基本公共服务。同时应加大住房保障力度,提供多样化的住房选择,以满足不同层次需求。还要加强职业培训和就业指导,帮助其顺利融入城市生活,实现稳定就业。

赋予特大镇相应经济社会管理权

《行动计划》提出,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加快补齐县城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实施县域普通高中发展提升、县医院综合能力提升等重点任务,加强规模较大的中心镇建设,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就近城镇化,深化赋予特大镇同人口和经济规模相适应的经济社会管理权改革。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研究员、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副会长肖金成表示,这一举措有利于城镇的发展。现有部分镇规模并不小,管理和支出费用很大,采取通过收城市建设附加费给镇一级政府分成,或者让城市建设税的附加留给城镇,要赋予城镇比较大的权限。目前以行政级别来确立经济社会管理权限,实际上是很难起到支持大型城镇发展的作用,某种程度上也制约限制了其规划建设与管理。

朱克力表示,深化赋予特大镇同人口和经济规模相适应的经济社会管理权改革,将提升特大镇的管理效能和服务水平。这一改革将推动特大镇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更好制定发展策略,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也将增强特大镇的吸引力和竞争力,为当地居民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和生活环境。

城镇建设用地与人口增长相匹配

《行动计划》还明确,要建立新增城镇建设用地指标配置同常住人口增加协调机制。

肖金成表示,过去城镇建设用地主要是按照行政区的户籍人口配置,实际上是不科学不准确的。按照城市的常住人口来配置城市建设用地指标,相对来说是比较准确的,更加符合现实需要。比如,有的镇规模已经很大了,有50万常住人口的镇,可能本地户籍人口并没有多少,就应该按照常住人口来配置建设用地。

朱克力表示,建立新增城镇建设用地指标配置同常住人口增加协调机制,将有助于优化土地资源配置,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更好确保城镇建设用地与人口增长相匹配,避免土地资源浪费和过度开发。通过合理配置土地资源,还能推动城镇空间布局优化和产业升级,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红星新闻首席记者 吴阳 实习生 李蓉莹

编辑 郭庄 责编 李彬彬


镇级市会否成为新型城镇化的一种政策选择 为什么

所谓“镇级市”,也就是县辖市,随着中国大陆东部发达地区县域经济的发展,建立县辖市的呼声早在民间高涨,根据国家发改委、住建部等11个部门在今年6月联合印发的《关于开展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工作的通知》,将选择镇区人口10万以上的建制镇开展新型设市模式试点工作。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独家获悉,与此前舆论热望不同,首批“镇改市”试点名单落子谨慎,目前只拟定了两个镇,分别是浙江温州龙港镇和吉林延边二道白河镇。 “镇级市”实质不在名而在赋予市的发展权中国人民大学行政管理学系主任、教授毛寿龙:镇级市和县级市其实质是一样的,从我国现行的行政级别来看,级别越高,发展机会越多。 设立镇级市,如果对当地的发展真正有好处,那还是好的。 实际上,这个问题不在于名称的改变,而在于给镇以城市的发展权。 其背后是强镇扩权的问题。 近几年来,沿海地区发展快,很多强镇在发展中遇到了制度瓶颈,因此,很希望能够获得更多的发展权。 镇级市的提法,不管其能不能成功,关键是可以率先在体制上实现突破。 华南师范大学“三农”与城镇化研究所所长、教授胡靖:县、镇最受政府歧视改革要打破梯级制度“镇级市”的改革关键要突破形式。 过去政府的基本建设不仅是搞“二元投资”,而且是“梯级投资”。 中央政府重点建设好首都和直辖市,省政府重点建设好省会城市、中心城市,地方政府重点建设好地级市,县政府重点建设好县城,镇的建设排在最末端。 由此导致县、镇的基础设施欠账太多、建设太差。 农民都不愿意购房居住,由此导致“空壳镇”现象。 而基础设施太差,必然投资环境就不理想,必然无法“招商引资”,甚至本土萌芽的企业都要外迁。 这就是我国城市化的一个困境:最有希望解决城市化问题的县、镇,恰恰最受各级政府歧视,而其根源就是“梯级投资”。 “镇级市”要求打破公共服务财政覆盖的梯级制度,使镇的基础设施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让居住的老百姓真正感受到“城市化”的效果。

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是什么意思

关于你的问题通过网络相关资料查找可得;详细情况参考:业内人士表示,当前城镇化问题单靠城市改革难以解决,迫切需要寻找新突破口,要改变以往以单纯促进发展为目标的做法,集中优势资源设置试验区。 尤其针对人口10万以上的建制镇,开展新型设市模式试点,这也将成为近中期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点。 据介绍,此次试点对象将重点放在镇改市工作。 选择镇区人口10万以上的建制镇,开展新型设市模式试点工作。 建立行政管理创新和行政成本降低的设市模式。 按照城市设置和简化行政机构联动原则,探索新设市城市的行政管理模式,合理增设城市建制,优化行政层级和行政区划设置,提高行政效能,降低行政成本。 对此,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相关人士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从现阶段人口流动方向来看,人口向大城市和小城市两端聚集。 “从数据来看,我国57座人口百万以上的特大城市集中了1.66亿人,占全国城镇人口的27%。 20万人以下的小城市与小城镇,集聚了全部城镇人口的51%。 其中县级单元聚集了全国新增城镇人口的54.3%,是城镇化的重要层级。 ”上述人士表示。 他认为,县、镇、新城新区历史上一直是我国最基本最稳定的行政治理单元,其包含政治、社会、经济与文化的最小完整系统。 其优势在于可降低城镇化成本、降低社会改革风险。 因此,从全国选取不同地区的基层单位进行综合型社会试验,可为推动顶层体制机制改革和基层社会经济全面发展提供有益探索。 而在试点内容方面,将重点探索建立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分担机制、多元化可持续的城镇化投融资机制、创新行政管理和降低行政成本设市模式、改革完善农村宅基地制度等方面。 具体来看,试点重要内容,是探索建立农村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分担机制。 成本分担包括,建立健全由政府、企业、个人共同参与的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分担机制,根据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分类,明确成本承担主体和支出责任。 据了解,政府将承担义务教育、劳动就业、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卫生、保障性住房以及市政设施等公共成本。 企业则应落实农民工与城镇职工同工同酬制度。 与此同时,试点地区需制定实施农业转移人口具体落户标准和城镇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与居住年限挂钩的具体办法,主动承担人口市民化公共成本。 值得注意的是,对于试点融资要求,试点地区需把政府性债务纳入全口径预算管理,编制公开透明的城市政府资产负债表,以更好地吸引投资者,拓宽投融资机制,进一步解决城镇化资金问题。 依据城市规划编制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和融资规划,针对不同项目性质,设计差别化融资模式和偿债机制。 理顺市政公用产品和服务价格形成机制、放宽准入、完善监管、制定企业通过PPP等模式进入特许经营领域的办法,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城市公用设施投资运营。 此外,在农村宅基地方面,试点地区需加快推进农村地籍调查,全面推进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登记颁证,将农民房屋纳入确权登记颁证范围。 将宅基地和农房纳入全国统一的不动产登记体系,并率先建立和实施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 据消息人士透露,试点地区将在农民用房确权的基础上,探索宅基地上的集体土地所有权的权能及实现形式和途径。 据了解,试点地区将落实宅基地使用权人在宅基地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上的权能,在保障集体土地所有权人权益的前提下赋予宅基地使用权人更多权益。 与此同时,在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的前提下,探索宅基地有偿使用和有偿退出制度,探索超标准宅基地处置办法。 以上回答供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杭图

明天我哥哥需要一篇1500-2000字的毕业作文 题目是 小城镇建设 希望大哥你能帮帮忙啊!

我刚下完的我还没写呢,再找论文.......小城镇建设作业1 一、小城镇的概念:小城镇指的是一种正在从乡村性的社会向着多种产业并存的现代城市转变中的过渡性社区。 广义的小城镇包括了20万人口以下的小城市、国家批准的建制镇、尚未设镇建制的乡政府所在地的集镇(乡集镇)和纯属集市贸易的集镇。 它区别于大中城市和乡村,具有一定规模的主要从事非农业生产活动的人口聚集的居民点。 狭义的小城镇包括县城以下建制镇和集镇。 二、小城镇的分类:依照行政建制分类:地方驻地 、县城 、县以下建制镇 、集镇 依照形成原因分类:经济发达;交通发达;自然资源利用型的小城镇; 依照职能特征分类:工矿城镇 、以交通运输功能为主的小城镇 、旅游城镇 、卫星城镇。 三、小城镇建设的意义发展小城镇战略提出的背景:中国将驶入城镇化的“快车道”,预计到2030年左右全国城镇化水平将提到50%以上,基本完成由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城市社会转型的社会结构变迁过程。 1.小城镇建设与“三农”问题: 小城镇的发展正处在一个重要的转变时期,它对于城乡统筹解决“三农”问题有着重要的意义,特别是对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有着重要贡献。 2.小城镇与大中小城市的协调发展:要以特大城市、大城市为龙头和中心,小城市、小城镇为基础,中等城市为纽带,使它们之间形成一个相互依托,相互协调、具有内在联系的有机整体。 3.发展小城镇是我国现阶段城市化道路的一种必然选择 四、小城镇的功能 1.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蓄水池”和“节流闸”目前我国农村大约有2亿富余劳动力,有50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70多个,安排这样庞大的富余劳动力难度很大。 发展小城镇,让富裕起来的农民到小城镇投资办厂经商,发展第二三产业,可以增加就业空间,成为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突破口。 2.小城镇是城乡协调发展的“平衡杆”没有小城镇的充分发展,就不会出现城乡协调发展,小城镇处于城乡融合的交汇点,兼有城乡特点。 具有承上启下作用,把城市的思想观念、技术信息、管理经验传播到广大农村,成为我国亿万农民接触城市文明的媒介,既加强了城乡联系,也避免了许多发展中国家大城市膨胀、农村不断衰落的“发展的陷阱”。 因此,发展建设小城镇,是实现有中国特色的城市化道路的必然进程。 3.小城镇是城市化的“推进剂”4.小城镇是精神文明建设的“承载体”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紧密联系、互相促进。 农村工业化、城市化有利于居民的素质提高。 在小城镇建设具有一定水平的文化教育、科技、卫生、信息服务设施,可对农村的文化教育、科技、卫生等各个方面具有示范和指导作用,可以有效地将城市文化和生活方式、科技知识向农村扩散,成为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宝贵资源。 五、 小城镇建设的原则:尊重规律,循序渐进;因地制宜,科学规划,突出重点 ;深化改革,创新机制;统筹兼顾,协调发展六、费孝通的小城镇理论费孝通最早注意到中国实施改革开放政策后,中国农村乡镇企业的发展,他实地调查了乡镇企业发展与小城镇发展进程对中国工业化、城市化的影响,进行了社会学的研究,研究了农村、农民和农业发展与乡镇企业和小城镇发展的关系,研究了现代小城镇成长和变化的动力。 费孝通把发展乡镇企业与小城镇在地方经济社会体系中的影响,作为他构思乡村工业化、城市化的基本构架。 小城镇为主,大中城市为辅,是费孝通主张的中国城市化的道路;农村工业化是小城镇发展的直接推动力; 费孝通主张“做活人口这盘棋”,两个棋眼:“一是发展内地的小城镇这种人口蓄水池,一是疏散人口到地广人稀的边区开发资源。 1983年《小城镇•再探索》一文中,提出了“经济发展模式”的概念,即从整体出发,探索每个地区发展的背景、条件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与其他地区相区别的发展特色。 费孝通指出,经济发展具有地理上的区域基础。 不同地区因不同地形、资源、交通和所处方位等自然、人文和历史因素,因而在经济发展上有不同的特点。 七、小城镇发展动力?农村工业化是小城镇发展的直接推动力;要走发展农村特色工业之路。 作业21、中国小城镇建设面临的挑战包括哪些方面?答:中国小城镇建设将面临着以下挑战:1)小城镇建设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如何改变城镇化滞后于经济发展的局面;2)小城镇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如何绕过生态环境的破坏;3)小城镇建设与资源短缺;如何建立节能型小城镇;4)小城镇建设与贫困、住房、交通、犯罪的矛盾;5)小城镇建设与就业:如何解决就业问题。 2、中国小城镇建设面临的机遇是在哪些方面?答:中国小城镇建设面临的机遇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中国加入WTO将加快我国小城镇。 ①经济全球化给小城镇注入发展的资金;②加快西部地区小城镇建设。 2)农产品的丰富有助于小城镇建设突破发展“瓶颈”。 农产品的流通超越了国界,打破了农产品短缺的局面。 3)城乡隔离壁垒的打破有助于小城镇建设取得实质性的突破。 由城乡分离、城乡对立变成城乡融合、城乡一体化。 3、小城镇的发展趋势如何?答:未来中国小城镇建设将显现出以下趋势:1)小城镇数量减少,质量提高和规模扩大。 2)现有的小城镇将出现分化,有的将发展成为新兴的小城市或中等城市,而有的将消失。 3)东西部小城镇建设的差距将缩小。 4)乡镇企业在小城镇建设中的地位将出现历史性的变化。 总之,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渐完善、城乡壁垒的打破、国家政策的有利导向等等,我国小城镇建设将走向纵深发展,最终实现城乡一体化,完成历史赋予的神圣使命。 4、简要说明我国不同地区的小城镇建设模式。 答:1)东部地区的小城镇建设模式。 我国东部地区的小城镇建设在全国最为成功。 最为典型的有江苏省的苏南模式、浙江省的温州模式和广东省的珠江三角洲模式。 2)中部地区的东部地区的小城镇建设模式。 我国中部经济发达地区的某些省份,小城镇建设正处在起步阶段。 具有代表性的是河南省南阳市和湖北省襄樊市的“双阳模式”。 3)西部地区的小城镇建设模式。 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差距甚大。 西部小城镇建设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农业商品化牵引型、工矿主导型、旅游开发型、商贸中心型、交通枢纽型、边境口岸型、城郊型、地域文化促导型、综合发展型、兵团屯垦型等。 5、按发生机制分,我国小城镇有哪些建设模式?答:1)政府主导模式。 2)城市辐射模式。 3)资源开发推动模式。 4)市场带动模式。 5)旅游文化推动模式。 6、分析当地的一个小城镇建设模式。 答:瑶琳镇属于旅游文化推动模式。 原瑶琳镇的前身是“至南人民公社”,其所在地是在至南大桥的南端,那是一个不上一百户人家的农村,根本谈不上小城镇。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瑶琳仙境开发初,现瑶琳镇所在地名叫“洞前村”,当时仅有十几间破破烂烂的泥墙屋,零零散散地居住着十几家农户。 随着瑶琳仙境的开发,游客日益增多,促进了餐饮、旅馆、交通、旅游商品等行业的发展,居住人口尤其是非农业人口迅速增多,至南人民公社改为瑶琳镇,所在地移到原“洞前村”。 经过二十几年的建设和发展,逐步发展成现在这样的集镇,成为该镇政治、经济、文化等的中心。 镇党委、政府按照“主攻工业、综合开发农业和旅游业”的思路,依托旅游资源优势,先后推出了全国诸洞之冠的瑶琳仙境和集休闲度假于一体的红灯笼乡村家园、红灯笼外婆家等一批享誉海内外的知名景点,年游客达100万以上。 全镇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形成了印刷包装、食品饮料、针织服装、电线电缆、五金机械等块状特色经济,年甲鱼饲养超过400万只,2001年实现工农业总产值6.5亿元,财政收入1305万元,连续三年被县政府确定为工业重点乡镇。 进入新世纪,镇党委、政府以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和农村现代化为目标,求真务实,开拓进取,同心同德,争创一流,正朝着“工业重镇、旅游强镇、区域中心镇”的发展目标迈进,瑶琳人民正在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 现瑶琳镇是在2004年行政区划调整时由原瑶琳镇、毕浦乡、高翔乡合并而成的。 富春江镇属于资源开发推动模式。 7、推动小城镇发展动力因素有哪些?阻碍小城镇发展阻力因素有哪些?答:动力因素有:1)农业的基本动力:①食物贡献;②原料贡献;③劳动贡献;④土地贡献。 2)工业的核心动力:资本、人力、技术、资源等生产要素在有限空间的聚集,促进了小城镇的形成与发展。 3)第三产业的动力:交通运输业、商业、餐饮服务业促进了农村城镇化水平的提高(观念更新、生活方式转变、生活质量提高)。 4)集聚经济的动力:企业、居民的空间集中而产生的经济利益或成本节约,是小城镇规模扩张的内在动力;产业聚集促进人口聚集,从边远、贫穷的地方向交通便利、富裕的地方流动。 5)比较利益的动力:农业是比较利益较低的产业,在比较利益的驱动下,通过非农业部门外在拉力和农业部门内在推力,农业生产要素必然流向非农业部门。 6)政策的动力:①国家宏观政策(小城镇发展的方向和道路);②国家专项政策(土地、户籍、产业等政策);③地方性政策(税收、用地、产业等政策)。 7)区位优势的推动力:交通便利、距离市场较近、距离资源较近等。 阻力因素有:1)农村劳动力素质的阻力(文化、技术、观念)。 2)乡镇企业与小城镇互动不协调的阻力(企业布局分散导致小城镇分布过密、过散、规模过小,生产销售不景气等)。 3)传统文化的阻力(单家独户、自然分散、处处分割,与生产和生活无有机联系)。 4)体制和政策环境的外部阻力(自给半自给的传统旧体制与市场经济的新体制之间的冲突;“离土不离乡”的制约;行政管理体制的制约)。 8、分析你所在的小城镇发展的阻碍因素,并提出解决对策。 答题要点和思路:(发挥个人主观意志,不做统一答案)1)你所在的小城镇概况简介:例如:瑶琳镇地处桐庐县中部,由原瑶琳镇、毕浦乡、高翔乡合并而成,距杭州85公里,05省道穿境而过,是杭州至千岛湖、黄山旅游线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有著名的瑶琳仙境、红灯笼外婆家、天目溪漂流等景区,被誉为中国旅游第一镇。 全镇总面积64.23平方公里,辖13个行政村,1.26万人口,是省综治先进镇、省级卫生城镇、省级教育强镇、省级绿色小城镇,全国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先进镇。 原瑶琳镇的前身是“至南公社”,所在地是大桥南端。 现镇所在地原名“洞前村”,瑶琳仙境开发时仅有十几间泥墙屋,零零散散居住着十几户农户。 随着瑶琳仙境的开发,逐步发展成现在这样的集镇,成为该镇政治、经济、文化等的中心。 改革开放以来,镇党委、政府按照“主攻工业、综合开发农业和旅游业”的思路,依托旅游资源优势,先后推出了全国诸洞之冠的瑶琳仙境和集休闲度假于一体的红灯笼乡村家园、红灯笼外婆家等一批享誉海内外的知名景点,年游客达100万以上。 全镇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形成了印刷包装、食品饮料、针织服装、电线电缆、五金机械等块状特色经济,年甲鱼饲养超过400万只,2001年实现工农业总产值6.5亿元,财政收入1305万元,连续三年被县政府确定为工业重点乡镇。 进入新世纪,镇党委、政府以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和农村现代化为目标,求真务实,开拓进取,同心同德,争创一流,正朝着“工业重镇、旅游强镇、区域中心镇”的发展目标迈进,瑶琳人民正在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 2)按照第7题中阻力因素的四个方面进行分析;3)按照第7题中动力因素的七个方面提出对策。 (注意:要抓住重点)1、小城镇建设规划的概念 小城镇建设规划是在小城镇总体规划的指导下,对小城镇的近期建设和长远发展目标作出具体规划。 小城镇建设规划的任务是以小城镇总体规划为依据,确定小城镇的性质和发展方向,预测人口和用地规模、结构,进行用地布局,合理配置各项基础设施和主要公共建筑,安排主要建设项目的时间顺序,并具体落实近期建设项目。 2、小城镇建设规划的内容包括哪些方面? 第一,在分析土地资源状况、建设用地现状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基础上,根据《村镇规划标准》确定人均建设用地指标,计算用地总量,再确定各项用地的构成比例和具体数量; 第二,进行用地布局,确定居住、公共建筑、生产、公用工程、道路交通系统、仓储、绿地等建筑与设施建设用地的空间布局,做到联系方便、分工明确,划清各项不同使用性质用地的界线;第三,根据小城镇总体规划提出的原则要求,对规划范围的供水、排水、供热、供电、电讯、燃气等设施及其工程管线进行具体安排,按照各专业标准规定,确定空中线路、地下管线的走向与布置,并进行综合协调; 第四,确定旧镇区改造和用地调整的原则、方法和步骤; 第五,对中心地区和其他重要地段的建筑体量、体型、色彩提出原则性要求; 第六,确定道路红线宽度、断面形式和控制点坐标标高,进行竖向设计,保证地面排水顺利,尽量减少土石方量;第七,综合安排环保和防灾等方面的设施; 第八,编制镇区近期建设规划,估算近期建设投资。 3、小城镇发展沿用“工业文明”的规划设计原则,产生了那些弊端,如何克服这种弊端?这种设计原则指导下的规划设计带来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第一、随着城市基础设施向郊区的延伸,导致城市郊区无遮挡的向外发展,导致大都市间已经不存在开放的自然空间网络。 第二、随着土地扩展型的城市发展,城市蔓延以惊人的规模和速度在郊区展开,造成环境的恶化与资源的过度使用。 第三、随着高速公路和汽车的发展,郊区村庄的尺度正在超出人的尺度,郊区村庄的传统社区特征正在逐渐消失。 “工业文明”设计下的小城镇建设弊端很多,在小城镇发展中,沿用“工业文明”的规划设计原则,是一种“削足适履”的选择。 今后小城镇发展要走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文明”之路。 具体来说要把小城镇与大自然联系在一起,小城镇里的村庄应该有一个民主选举产生的村民委员会,自治管理村庄的各项经济和社会事务,还要有一个村民正式聚会的场所,通过积极开展小城镇建设规划,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4、发达国家在建设城镇中的主要教训是什么?在小城镇建设方面,主要有欧洲模式和美国模式美国没有给城镇划线,除非接近或遇到了其它的城镇,否则可以随意发展。 从七十年代初到八十年代末的二十年间,美国城市蔓延所引起的问题越来越严重。 同时,美国城镇没有在布局上和基础设施方面没有给后续发展留下余地。 美国甚至没有控制开发场地的相关法规,所以,规划工作常常遇到困难。 在规划设计中,没有注意保存那些肥沃的农田,保存那些环境资源,如河流、湖泊、小溪、沼泽、山坡,林木等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 英国的乡村居民点,小城镇或村庄,都是很小的。 它们有可能向各个方向扩张它们区域。 因此,他们在给小城镇或村庄做规划时,就特别考虑了它们扩张的可供选择的地理方向,确定他们的选择是否可以保护高质量的农田。 他们也要考虑哪一个小城镇或村庄有发展潜力,如水源、学校、公共交通、等等。 在英格兰的乡村,农业所需要的劳动力越来越少,农民需要越来越大的农场以实现规模经营,才能得到殷实的收入。 事实上,农民现在已经不再是英格兰乡村的人口主体了,只有很少的人从事农业活动。 于是,他们几十年前面临与我们今天相同的问题。 有时,他们需要就地为人们安排工作,有时,他们需要把他们带到其它的地方就业。 在英格兰,直到现在都在推行了一个称之为“集镇”的政策,它鼓励发展集镇,以便为离开土地的农民提供就业机会。 每个集镇有2 000到20 000人不等。 当他们选择一个村庄,把它规划为一个集镇时,这个地方是不是一个“集”并不重要,真正重要的是这个村庄是否具有支持乡村腹地的潜力。 5、发达国家的小城镇建设有什么经验主要经验有:具体考虑小城镇与乡村人口的关系,它是否能够成为地方服务中心,它是否能够推进就业增长。 另一方面,它是否有水源,是否有适合于发展工业的土地,是否有便捷的公路,是否是它周围村庄的公共交通枢纽,在那里的人是否可以得到基本的社会服务,如商业、卫生、教育、污水处理等。 因此,在英格兰,这种可供开发成集镇的地方是有限的。 今天的英格兰,大约有1030个这样的集镇。 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工业成为集镇的重心,具有继续发展工业的潜力,不对周围环境具有潜在的威胁。 欧美规划师在做小城镇和乡村居民点规划时,特别注意了小城镇和乡村居民点周围的环境和资源,特别仔细地保存那些肥沃的农田,保存那些环境资源,如河流、湖泊、小溪、沼泽、山坡,林木等等。 小城镇和乡村规划师的确面对不同于城市规划师的问题:他们必须在小城镇和乡村扩张的方向上有更多的选择;他们必须更多地关注小城镇和乡村发展所引起的环境灾害;他们必须熟悉小城镇和乡村居民点各个规划要素的尺度、布局和功能。 村镇的布局、地理环境、历史、经济、文化和功能变化多端,所以没有一种规划与设计原理可以保证村镇的新发展一定就适合于村镇原有的形体布局。 居民参与小城镇的规划设计已经成为英国和美国乡村地区小城镇规划的基本模式。 他们在英国和美国乡村地区规划小城镇时,总是要花大量的时间与那里的居民进行讨论,让他们充分表达他们的愿望和需求。 6、解释可持续发展的城镇建设一般价值取向1.维持自然生态过程的完整性和持续性;主要有:服从和不割断自然生态过程;保持原始的自然地貌;保持自然物种的多样性。 2.保证人类的消耗是在自然再生范围之内的;主要表现为:降低资源和能源的消耗;把人类的废弃物变为其它物种的营养,被其它的生物物种再利用;使我们的消耗在物理或化学上为自然所承受。 3.阻止人为的灾难4.满足人的社会需求5.居民参与作业41、专家认为小城镇建设发展中主要存在哪三方面的问题?一、小城镇发展动力不足 二、非农化与城市化未能实现同步发展 三、小城镇总体建设水平不高主要表现为:规模偏小;规划管理不科学;基础设施建设薄弱;城镇功能不完备;城镇建设缺乏特色。 2、小城镇发展动力不足表现在哪些方面?一.小城镇自身经济实力薄弱;一些小城镇经济基础薄弱,一些地方的领导无视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不切实际地推进城镇化,只重视城镇的硬件建设不培育城镇的经济增长点,致使一些小城镇成为一座座“空壳城”,出现硬件设施浪费、土地闲置、楼宇关闭、“高楼大厦乞丐住”的现象,失去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二.对人力资源的吸引力缺乏;在一些地区,农民进入小城镇落户的“门槛”很高,买房或建房的价格或成本很高,在小城镇落户要交纳各种费用,并且由于包括土地在内的集体资产的产权不清晰,使得农民不愿完全放弃土地进入城镇,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挫伤了农村劳动力进入小城镇的积极性。 三.乡镇企业支持力度下降;乡镇企业出现增长速度放慢、吸收劳动力能力下降和经济效益下滑等问题。 使乡镇企业在广大农村过度分散的问题难以克服。 进而影响小城镇第三产业的发展,难以促进有效公共需求的形成和扩展,使小城镇的发展失去了一个极为重要的产业推动力。 3、有什么样的政策选择来推进小城镇的发展?一、深化户籍制度改革;二、完善社会保障机制;要逐步建立有利于农民成为永久性城镇居民的社会保障制度。 三、引导乡镇企业的集聚;四、加强小城镇的规划和管理;五、完善土地管理制度;六、改革财政体制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m.srwj168.com.cn/keji312/6491.html
赋能互联网安全 大模型引领行业创新
公益微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