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百年的宋锦织梦者 吴建华

华而不炫,贵而不显。因其色泽华丽、图案精致、质地坚柔,宋锦被称为中国“锦绣之冠”。

近年“新中式”服饰火热“出圈”,也让其中的“顶流”宋锦重回大众视野。而鲜为人知的是,曾有“东北半城皆机户,万户机声传小巷”盛况的宋锦在过去百年间一度衰落,织造技艺濒临绝迹。

提起宋锦的“复活”,不可不提到吴建华。他是中国纺织非遗推广大使、宋锦非遗传承人。 正是他,通过产业赋能,让更多人得以亲近这份绵延千年的华美。

吴建华自称是“一个不安分的人”,但在过去三十余年间,他始终与丝绸相伴,一路思考、一路向前。

统筹|马晨

采写|陈伊颖 李雅楠

从丝绸世家走出的宋锦活态保护第一人

出生在“世代纺织之家”的吴建华,从爷爷辈开始便与丝绸结缘。年幼时浸润在机杼声中的他还不懂丝绸,直到一件由爷爷传给父亲的真丝衬衫又穿在了他的身上——丝绸的润滑触感让吴建华印象深刻,对丝绸的痴迷就在这时悄悄埋下种子。

尽管大学时没能如愿进入苏州丝绸工学院,毕业后又被分配到了石油机械厂,但吴建华心中的丝绸梦未曾熄灭。他毅然辞去工作,回到家乡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盛泽镇,踏入了吴江新生丝厂的大门。

从车间实习到科室工作,再到主动请缨转战产品销售,吴建华逐渐积累起对丝绸行业的独特见解。1996年经济改革的春风拂过盛泽,他决定下海创业。

当时化纤行业发展景气,利润高、“有前途”,但他投身丝绸行业的举动并没有犹豫半分。怀揣着4万元, 吴建华创办了盛泽镇上第一家民营丝绸企业——鼎盛丝绸。

2001年,工厂正式投入运转。专注生产真丝素绉缎,定位在“国营厂不愿意做,小厂做不好的产品”的差异化竞争策略让鼎盛丝绸在夹缝中求得生存。吴建华坚持“小生产大贸易”的理念,一边精心打磨产品质量,一边积极拓展市场,逐渐将公司做大做强。

2009年,是吴建华丝绸事业的一个重要转折点——鼎盛丝绸接手了苏州东吴丝织厂的真丝生产设备、库存产品与技术团队,同时积极走出去,开拓海外贸易市场。

那年9月,在巴黎Première Vision(第一视觉)博览会上,吴建华看到一款由鼎盛丝绸制造的真丝羊毛混纺面料,经法国参展商手中价格翻了数倍。 这深深触动了吴建华,他惊悟品牌、设计与服务的重要性。

回国之后,他打造了“罗玛世家”品牌,主推家纺、睡衣等产品,并被引荐至国家民航总局做领导人专机的伴手礼,这些采购方也给吴建华提出了中肯的建议:开发一些既有文化内涵,又独特、时尚、实用的产品。

如何做出独特性?在迷茫之中,吴建华偶然得知宋锦这一古老丝绸品种正面临失传的危机。 在亲眼见到宋锦,体验到它的耐磨性和平整度后,吴建华眼前一亮,萌生出用宋锦制 箱包的大胆想法。

宋锦织造过程极为复杂,手工宋锦一天仅能织10厘米,这样的织造速度无法满足规模化生产的需要。 鼎盛丝绸投入长达三个月的时间与大量资金,终于在2012年3月成功改造出世界首台符合宋锦织造工艺各项技术参数的数码大提花剑杆机。

同年4月,由宋锦制作的箱包问世,参展第一届苏州文化创意博览会。之前宋锦多被装裱成艺术品,箱包这样的应用前所未见,引起业界轰动,这让吴建华更加坚定了发展宋锦、传承丝绸文化的决心。

他恢复了原东吴丝织厂可追溯至光绪年间的“苏州上九坎绸缎庄”品牌,并更名为“上久楷”,同时提出了对宋锦的“活态保护”。

让宋锦走出博物馆,走进百姓生活

在吴建华看来,“活态保护”不能只是简单地恢复濒危技艺,而应该通过制作一些让消费者喜欢、符合时尚潮流的产品, 让更多人了解宋锦、喜欢宋锦,让宋锦融入大家的生产生活,才能真正达到非遗保护的终极目的——活态传承。

但哪怕是从小接触丝绸长大的吴建华,最初都未见过宋锦,更何况外行人呢?如何让更多人认识宋锦、用上宋锦,成了吴建华最大的难题与目标。

吴建华开始不遗余力地推广宋锦。 包括带着宋锦游走于国内大大小小的时装周、交易会、文博会,以及通过赞助主持人、明星、乐团的演出服饰,让更多的时尚圈人士、消费者看到宋锦。

他还投入2000万元,在苏州吴江盛泽镇,打造了国内首个以宋锦为主题,集科普教育、生态休闲、旅游购物于一体的中国宋锦文化园。

此前的外贸经验在这个时候也发挥了推动作用。“复活”宋锦技艺的当年,吴建华就聘请了意大利设计师,将时尚元素与宋锦文化底蕴巧妙结合,设计出更符合欧洲审美的款式。第二年,吴建华就带着宋锦,走向世界舞台,打开“国际知名度”。

2013年6月,吴建华带着宋锦首次走出国门,参加了在法国巴黎举行的第四届国际资本峰会展览,并得到了国际友人的广泛赞誉。随后,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举办的“丝绸之路国际大会”上,以宋锦织造的箱包、服装、长巾,又凭借精致的花型、独特的设计、时尚的外观,惊艳了众多来宾驻足参观、咨询。

2014年的APEC,更是让吴建华的宋锦,迎来了第一个高光时刻 ——在当年的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欢迎晚宴上,与会领导人及配偶身着宋锦“新中装”盛装亮相。这套充分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色中式服装,引来全世界关注的目光。作为这次“宋锦华服”核心面料的供应商,鼎盛丝绸迎来了“雪片般飞来的订单”。

后来,吴建华的宋锦产品相继亮相了2015年中国抗战胜利70周年大阅兵、2016年杭州G20会议、2017年厦门金砖会议、2018年博鳌亚洲论坛和青岛上合峰等大型活动,并作为国礼成为国际友谊的纽带——截至目前,已经有100多个国家元首和政要,收到过鼎盛丝绸的宋锦“国礼”。

宋锦的第二个高光时刻,吴建华认为是2022年。

这一年,“国潮” 崛起——《2022 年中国新消费品牌发展趋势报告》显示,“国潮”相关内容搜索热度十年上涨528%。近年来,国潮市场品牌增速是普通品牌的三倍之多,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愿意为中国传统文化而消费,渴望在国潮消费中找到对中国文化的存在感、归属感、成就感。

加上明星身着“宋锦”带来的穿搭效应,新中式服饰站上了风口。吴建华说,从2022年下半年开始,宋锦就异常火爆,目前订单都排到了明年。

但随之,一些问题也出现了。

在网络平台上,宋锦盗版现象屡禁不止,浙江、江苏、广东等多地频繁出现仿制、盗版宋锦产品的现象。

据吴建华介绍,他除了培养了自己的设计研发团队,在意大利还有设计工作室,另外还跟清华美院、中国美院、苏大艺术学院等多个艺术学院都有设计合作。 粗略测算,公司每年投入的设计研发费用,就占到营收的10%。但这样不计成本做研发,却被很多侵权方直接0成本抄袭、盗版了。

由于与其他商品相比,宋锦版权侵犯存在取证难,损失额、获利额计算难,判定难等问题,维权挑战较大,层出不穷的侵权产品令原创厂商苦恼不堪。

作为苏州市政协委员,吴建华在2024年苏州两会上提交了“关于完善相关律法,加强创意产业版权保护的建议”的提案。他建议,建立全国版权联网系统,实现全国范围内的版权管理,同时引入版权查重系统,避免同一创意在多地重复或恶意登记,减少跨区域版权纠纷。

据了解,“上久楷”在2012年时就已启动版权登记工作,目前公司拥有上千个纹样,其中有2700个已申请了版权。现在,企业开发的宋锦产品上都有版权登记吊牌,每一块面料的边上都会织上品牌LOGO,以抵制仿冒、盗版、侵权等不良行为。

但吴建华也相信,随着宋锦越来越多走入大家的生活,也会培养起大家的甄别能力,良币自然会驱逐劣币, “毕竟,仿冒的宋锦在布料、织造工法、光泽、手感上都与真宋锦相去甚远”。

3

非遗传承不缺匠心,但需要更多创新

国潮的兴起,让年轻一代成为宋锦的消费主力,也意味着宋锦的产品亟需转变生产方向,迎合年轻人的喜好,照顾更多的年轻消费者。

为此,吴建华聘请了许多90后、00后的年轻设计师,设计了众多爆款花型,黑金蝴蝶、牛首龙纹、五彩翟鸟、夔龙凤纹更是被粉丝称为“上久楷”花型的“四大金刚”。

同时,吴建华也在不断培养新的年轻传承人。一方面,是在自己工厂——鼎盛丝绸内部培养手工传承人;另一方面,是和苏州当地的丝绸中专合作,建立了宋锦学院、宋锦丝绸工艺班,提前锁定未来的传承人。还有走入各地的中小学,推广宋锦,让“非遗走进校园”,吸引更多年轻人,加入到宋锦的保护与传承中。

对于非遗传承, 吴建华表示,现在的很多的制造企业,特别是苏州的企业,都不缺匠心精神。缺少的,是在匠心精神的基础上,再加一些突破性和创新性。

“许多人做非遗,容易困在传统的做法里”,但吴建华所理解的非遗传承,不只是要做好产品,还需要依据最新的装备、材料、技术,以及消费者的喜好趋势,做出对应的创新。

这里面包括工艺的创新。比如宋锦箱包的制作上,以前的工艺是用胶水将桑蚕丝和牛津布粘合,但胶水有味道且容易老化脱壳。而现在,鼎盛丝绸尝试直接将桑蚕丝和牛津布结合在一起,提高了布料的使用稳定性和寿命。

以及设计上的创新。除了服饰,吴建华的团队还在持续探索其他生活化产品,推出了生肖挂件、宋锦公仔、真丝眼罩、防晒伞等文创产品,让宋锦更加贴近日常生活。

“跳出丝绸做丝绸”,吴建华认为,只有通过设计、应用领域和产业化的创新活态保护宋锦,与文化接轨,与时代接轨,才能 让非遗产业化,让非遗时尚化,让宋锦真正飞入寻常百姓家。

《中国匠人》

网易上流X非遗匠人内容共创栏目

让我们一起保护·传承·发扬非遗文化

有什么想对我们说的,欢迎留言哦~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m.srwj168.com.cn/keji312/6793.html
成功首发 千帆星座 迈出重要一步!国产低轨互联网
会影响运动员想动作 在跳前不要呐喊 全红婵呼吁观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