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讲中文的 王阳明讲座 在罗马

王阳明讲座

第25届世界哲学大会上有七个捐赠讲座,均以各国最高成就的哲学家名字命名。有韩国茶山讲座、德国康德讲座,中国则是"王阳明讲座",它从2018年开始出现。而2013年,汉语已成为世界哲学大会的官方语言,可提交论文,也可用于讲座。

作者:

策划:李念 脚本:刘青阳 采拍:钱康、沈捷 剪辑:刘青阳


中国五个世纪以前是什么样子?

五个世纪之前的话,应该就是明代后期那个时候应该还是出现了很多问题,比如说是社会发展停滞下来,另外的话就是经济发展已经出现了商品经济的一定发展,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所以说当时应该已经进入了社会发展的一个时代。

历史上有哪些智商逆天的天才?

俗话说:“天才是99%的努力,加1%的天赋!”努力让你无限接近天花板,可天赋可以让你接触到天花板。 而下面五位在我看来绝对称得上天才之称。

哲学家

一、南北朝——祖冲之

可讲中文的

说到数学学科。 世人大都推崇牛顿、爱因斯坦智商爆表,确实是,不过今天只说国内的。 祖冲之这个人大家都知道,不知道的说个词就知道了——“圆周率π”。 都学过吧?

数学有多难,有多考验智商大家应该都深有体会,可这位大神,看了看史料,除了数学,天文学、自然科学、哲学、乐理音律、发明创造,统统都是高手中的高手!

二、春秋——老子

老子的名号大家都听过,就不多做介绍了,只单单看一点:《道德经》,里面竟然包含了:哲学、文学、兵学、美学、医学、社会学、伦理学、地理学、养生学等等,在前无古人的时代,能写出这么一个巨作,智商绝对逆天了!

三、明朝——王阳明

先看看史书上给他的头衔: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军事家。 这么说有点广泛,直接点讲吧,他不但精通儒家、佛家、道家,而且能够统军征战,骑、射、兵法,样样精通。

四、宋朝——苏轼

大家都知道苏轼是个大文豪,却很多人不知道有多“豪”。 他的诗,和黄庭坚并称“苏黄”;他的词,和辛弃疾并称“苏辛”;他的散文,和欧阳修并称“欧苏”;他的书法,和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苏黄米蔡”。

还有,他不仅仅是个大文豪,他在画、建筑、农业、宗教、饮食、医药、保健等等方面都有深入的研究,只不过文学方面的成就太高,锋芒遮住了其他的才能。

五、民国时期——赵元任

12岁学会苏州话,15岁学会德语、英语、音乐、拉丁语、南京话;如果你觉得他只会文科那么你就真的错了。 18岁进入康奈尔大学,主修数学,选修物理、音乐,23岁进哈佛,修哲学。

讲座

然后看下他的成就:31岁,任哈佛中文系教授,33岁,任清华大学研究院导师,同时讲授,注意了,是同时讲授——数学、物理学、中国音韵学、普通语言学、中国现代方言、中国乐谱乐调、西洋音乐欣赏等等等等,他的才能,好像怎么说都说不完,文的可以,理的也可以,这智商,简直不是人类!

朱熹、王阳明懂梵语吗?

朱熹、王阳明肯定不懂梵语,那时的印度不叫印度,已经被1斯兰鞑靼统治,成为落后的野蛮帝国莫卧儿,官方语言都成了1斯兰语,中国人有什么要向他们学习?还需要学梵语吗?

古代中国人的“华夷之辨”不以种族、国别为标准,而以文化礼义作量度,“夷”代表的是野蛮与落后,“华”则代表文明与进步。 “华夷之辨”的实质就是文明与野蛮之辨,视不懂礼仪、文化落后的部族为夷狄,而像欧洲这些文明程度较高的国家则称为“诸夏”。

明朝正德皇帝就亲自接见葡萄牙使者,学葡萄牙语,在街上遇见葡萄牙人,就说葡语开玩笑。 徐光启跟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合译拉丁文版的《几何原本》,从“点”、“线”、“面”,到“平行线”、“对角线”,到“三角形”、“四边形”、“多边形”以至“相似”、“外切”等等,一直沿用到数百年至今。

王守仁

还有李之藻译的《同文算指》和《名理探》,发明家王徵(1571-1644)则是第一个学拉丁文的中国人,译有《奇器图说》,我们今天工程学所用的译名大都源於这部书,与金尼阁合译的《西儒耳目资》,用拉丁文为汉字注音,这是古代汉字学上又一大创举。

明朝末期进入了一个西学东渐的高峰,学术环境开放,官方支持,士大夫阶层普遍接受西学,研究西学,翻译也是高峰,共有七千种西方图书进入中国。 。

明代的知识分子和官员普遍都有宏大的眼界,开阔的胸襟。 王廷相说:“天,一也;天下之国,何啻千百,天象之变,皆为中国之君谴告之,偏矣。 以为千百国皆应之,而国君行政之善恶,又未必一日月而均齐也。 ”

王廷相明确说“天下之国,何啻千百”,中国只不过是这千百个国家中的平等一个,认为如果天象之变都“为中国之君谴告之”,那就“偏矣”,也就是说是上天偏心,何以单独照顾中国呢?

明末著名反清志士朱舜水说:“世人必曰‘古人高于今人,中国胜于外国’,此是眼界逼窄,作此三家村语。 ”这说明当时明朝的知识分子对天下的认识已经相当开阔,眼界已经相当的宏大。 不再把目光仅仅局限在中国本土,而是确切认识到中国不过是世界许多国家中的普通一个而已。

明·叶向高:“爰有西方人,来自八万里。 言慕中华风,深契吾儒理。 ”(《赠西国诸子》)

明·郭子章:“天子失官,学在四夷”(《山海地舆全图序》)

明·瞿太素:“其人而忠信焉,明哲焉,虽远在殊方,诸夏也。 若夫汶汶焉,汩汩焉,寡廉鲜耻焉,虽近于比肩,戎狄也。 ”(称欧洲文明国家为“诸夏”)

明·朱舜水:“世人必曰:‘古人高于今人,中国胜于外国。 ’此是眼界逼窄,作此三家村语。 ”

明·徐光启:“欲求超胜,必须会通;会通之前,必须翻译”,“令彼三千年增修渐进之业,我岁月间拱受其成”

康德

曾德昭《大中国志》:

“中国人爽快的赞颂邻国的任何德行,勇敢的自承不如,而其他国家的人,除了自己国家的东西以外,不喜欢别的东西。 中国人看见来自欧洲的产品,即使并不精巧,仍然发出一声赞叹。 ……这种谦逊态度真值得称羡,特别表现在一个才能超越他人的民族上,对于那些有眼无珠、故意贬低所见东西的人物,这是一个羞辱。 ”

“中国人温良多礼,喜交谈,因此,在这点上,我们那些仅住在澳门和广州的人是不相信的,因为他们在那里可以说是处于不断的战争状态,起因是葡萄牙人的奴仆和中国人之间每天都发生矛盾冲突。……但在中国其他省份和内地,如我们所述,他们恭敬有礼的和我们交谈,所有集(摆渡)会上都把我们当作上宾,不为别的,只因我们是异邦人,因此他们称我们是来自远方国土的客人,有所需要时,他们从不拒绝借给我们所需求的东西,即使价值超过我们给他们的抵押,也不要利息”

PS:曾德昭是耶稣会士,明末1613年到达中国南京,1636年返回欧洲,在旅途上完成了《大中国志》。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m.srwj168.com.cn/keji312/7401.html
奥运男子110米栏半决赛 秦伟搏无缘决赛 徐卓一
水晶宫愿1000万镑放31岁门将约翰斯通离队 TA 英超4队